[070-1a]
欽定四庫全書
元文類巻六十七
元 蘇天爵 編
神道碑
河東亷訪使程公神道碑 王思亷
元貞丙申正月十五日河東山西道肅政亷訪使程公
以官壽薨於太原二月三日歸柩汴梁大德改元冬諸
姪狀公行實來請銘按公諱思亷字介甫姓程氏上世
[070-1b]
洛陽人元魏遷兩河豪右實雲中三州因著籍東勝公
處士諱某之曽孫贈少中大夫安定郡伯諱某之孫宣
授㳂邊監𣙜規運使解州鹽使諱某之子妣田氏公始
知讀書從樞判白
元用太保劉文貞公薦事裕皇於春宫服勤守恪特被
眷遇令監印宥省至元七年樞副合丹公以平章政事
領河南行省選署都事十二年轉同知淇州事力辭養
親繼丁外艱服除授東平路判官入拜監察御史十六
[070-2a]
年出僉河東山西道提刑按察司事俄遷河西隴右道
副使徙河北河南山東東西兩道未幾陜西行省舉公
興元路總管明年進陜西漢中道大使二十六年雲南
立行御史臺擢拜中丞今上嗣位改河東山西道肅政
亷訪使公識見明
有節望之儼然同列雖親宻者亦不敢以狎䙝及之由
是見知時宰有都司之辟竭力參贊事有當行惟恐或
後丞相史忠武公毎加奬㧞幕府有疑忠武公之徇公
[070-2b]
者時規取襄樊供億浩穰公視出納綽有餘裕初築新
城於江北和糴以足兵食委公領其事倉廪未完米多
露積一夕大雨諸相以為憂使人覘公方安卧帳中召
而詰之公徐曰敵人在邇常宜鎭静縱有漂濕折損幾
何不過軍士一日糧耳若中夜搔動衆心驚惑事變之
來殆有不可勝言者
舟車器仗靡不犀利向之見疑者始以忠武為知人公
之世父治書公金南渡後嘗為監察御史正色立朝不
[070-3a]
畏强禦及公嗣職慨然有濟美之志彈奸臣阿哈瑪特軰
不法至陷囹圄居之泰然其黨巧為機穽卒不能傷出
僉提刑司事也平反糾擿不克殫紀其尤者大同楊刺
真等犯酒禁有㫖誅之公以其罪不至死論列數四其
忠君守法如此其赴河北河南也道彰德聞兩河凶歉
民大艱食而官府徴租甚急欲止之有司謂法當上禀
不敢專擅公曰若循常
移文停催然後申明省臺果獲蠲除僚友有當鞫獄鄴
[070-3b]
中而不果其行者公乃請代至則詳究本末盡得其情
蒙湔洗者以百數二十年河北復饑民多轉徙於南朝
廷遣使與汴梁官屬㑹憲司官於河上以扼之公與總
管張侯國寳决議放渡既而列上亦賜允俞是秋霖雨
大河清沁皆泛溢為衛輝懐孟害公親乗舟臨視振貸
全活甚衆水浸衛城不没者數版適郡僚各以事出公
與屯戍萬戸張公集軍民發倉廪脩築隄防以捍其衝
晝夜督促暴露城隅閲數
[070-4a]
患衛人德之興元命下公欲辭時尚書省丞相僧格擅
權頥指所及竭蹷奉承親舊力勸之公以大夫人年將
九十旁無兼侍輦致弗克不聽章三上得告而後已嗣
有陜西漢中之行亦極力丐免杜門家食慈母孝子懽
然一堂若將終身焉二十六嵗丁内艱哀毁過禮見者
傷之雲南去京師踰萬里朝議以為振舉綱維肅清風
憲綏輯逺人非公不可乃起公或疑䟦渉勞苦且未終
制公必不拜公乃曰前此三除昧死陳情葢以老母故
[070-4b]
也今當宣力絶域以贖前過
蒞事即戒敕典兵之官牧民之吏主刑名司廪庫各謹
爾職毋致人言自是上下肅然一新舊染雲南舊有孔
子廟朔望長吏便衣拜謁而巳教官雖設一無從學之
士公乃舉春秋釋菜之禮先於所治中慶府集行省臺
以下諸官百餘人公服以行禮事屬城化之有遣子弟
受業者公之不鄙裔夷推誠敷教又如此河東地瘠民
貧仍遭旱暵公奏除嵗飼親王焉駞十之九所輸租税
[070-5a]
易逺倉為近倉以便民厯年積弊前政欲去而不得者
下車未久蕩洗一空鄰境之人
公頻居風憲剛稜疾惡恒以古人自期晚年言事尤切
直如早建儲貳以固國本訪求賢俊用贊丕圖車服辨
尊卑之差封疆表忠勤之實養軍力以備邊定律文以
革弊皆急務也使節所臨擾民不急之役必先禁止農
桑庠序檢灾戢盗尤所盡心至忘飢渇寒暑平居不事
生産惡衣菲食無難色與人交愈久而情好愈篤不以
[070-5b]
貴賤為輕重或有疾病死喪問遺賙䘏禮意兼盡雖往
反數百里亦不憚勞後仍為之經理家事撫視子孫不
少衰减其於宗族姻戚又所厚者
義卧病太原未得謝猶力疾視事末得索紙筆作遺書
寄弟姪翌日飲啖應酬若平時客退易衣就枕而薨葢
剛大不屈之氣克養有素故於死生之際明白如此僚
吏士民涕泣相弔如失私親靈輀所經皆盡哀致奠則
公之為人槩可見矣享年六十有二夫人鄭氏婦道可
[070-6a]
稱前公卒今夫人柏德氏臨潢之甲族也明悟莊重持
家有法一子牛童早夭三女長適尹氏二幼在室以某
年月日𦵏公於某處先塋之次禮也銘曰烈烈程公出
遭盛時儒素世家孝友天資敡厯中
烏臺風生憲司去惡如草遇民如兒捍患禦菑奚翅已
私事不避難去必見幾用夏變夷悦禮敦詩惟是頑獷
化而柔慈萬里來歸鬢髮不絲養吾浩然豈其餒而望
公廟堂决疑蓍龜命也柰何竟止於斯有韞於中未究
[070-6b]
設施不龍不蛇賢人嗟咨有巍者碑銘以昭之公有遺
恨余無愧辭
故宋文節先生謝公神道碑 李源道
天訖宋命皇元一四海而統之至元廿三年行御史臺
侍御史程鉅夫以宋遺士三十人薦於朝於
枋得在舉中被徴丁内艱辭亡何連詔江浙行省丞相
蒙固岱江西行省左丞管如德召皆不起廿六年春正
月福建行省參政魏天佑復被㫖集守令戍將迫蹙上
[070-7a]
道廼行夏四月至京師不食死春秋六十有四八月子
定之奉柩還廣信明年九月葬其鄉之玉亭龔原其門
人誄而題之曰文節先生謝公墓先生曽祖彦安祖一
鶚考應琇潯州僉判妣桂氏封碩人先生諱枋得字君
直信州弋陽人宋寳祐乙卯薦於鄉丙辰試中禮部高
等比對力詆時宰閹宦奮不顧前後抑置第二
人初潯州君以事忤使者董槐被劾以死先生既第董
槐執政竟不堂參以歸丁巳召試教官調建寜府教授
[070-7b]
己未趙葵宣撫江東西辟為屬尋除禮兵部架閣令募
兵援江上出楮弊十萬貫得信撫義士數千人以應宣
撫司罷賈似道當國㑹軍興出入簿責任事者公毁家以
庚不足坐廢至元初長星竟天踰月我師壓江上宋
社日替江東漕司猶試士徴較藝先生憤賈竊政柄害
忠良誤國毒民發䇿十問擿其姦極言天心怒地氣變
民心離人才壞國有亡證辭甚剴切大怫賈㫖臺
上其謗訕鑴兩秩興國軍安置因謫所山門自命疊山
[070-8a]
守令皆及門執弟子禮丁卯以史館召先生曰似道餌
我也不赴閉門講道聞之者翕如若周岳熊朝余安裕
楊應桂余炎謝禹莫若軰皆知名介然自將足跡不及
權門里中人行事或不循於理者輒曰謝架閣聞乎有
持兩争必來質平遣以理無秋毫假與人意人亦高其
風必自審乃進非義者未嘗敢至其前也乙亥連以史
館校勘祕書省著作郎召牢辭授江東提刑總其兵以
守饒信撫與王師戰輒敗不能軍遂易服負母走閩
[070-8b]
隱於卜信守將悉捕公妻子弟姪送建康獄夫人李氏
有容德有亷帥者欲妻之一夕自經死弟某某姪某某
及一女二婢皆死獄中惟二子熈之定之移獄廣陵得
釋又有弟禹在九江亦以不屈斬於市先生資嚴厲雅
負竒氣風岸孤峭不能與世軒輊而以天時人事推宋
必亡於二十年後抗論憸宰老竭蹷不售終不取合於
時其為人葢如此及程公之薦報書廼曰弓旌招賢輪
帛迎士有志經世者孰不興起及非其人非皇帝夢卜
[070-9a]
求賢之初意也觀其言非徒决於剛憤者少力學六
百氏悉淹貫為文章偉麗卓然天成不踐襲陳言宿説
論古今成敗得失上下數千年較然如指掌尤善論樂
毅申包胥張良諸葛亮事常若有千古之憤者而以植
世教立民彞為任貴富賤貧一不動其中其言曰清明
正大之心不可以利回英華果鋭之氣不可以威奪其
自信率此類先生之北也貧苦甚衣結履穿行雪中人
有嘗徳之者賙以兼金重裘不受平日所著易書詩三
[070-9b]
傳行於世雜著詩文六十四巻翰林學士盧公摯為之
序引深所推激夫人李氏男三義勇早卒熈之歸自廣
生死之二十有四年門人虞舜臣率其徒築室買田祠
公弋陽之東江浙行省請於朝為疊山書院又五年予
在集賢待制番易周應極狀其事致定之之語求銘墓
道嘗謂先生天下士源道仰其文章風節葢四十年而
不一識是區區者尚可辭哉銘曰
[070-10a]
嗚呼先生生也何時生也後時日薄崦嵫維南有孽龜
玉毁折我朝天明廼完其節鷄鳴風雨嵗寒柏松伊其
板蕩古有藎忠道統既闢人文斯一有
集曷廸匪庭曷祼匪京萬里氷天介石自貞奚卒不施
閟於佳城嗚呼先生
廣平路總管邢公神道碑 馬祖常
泰定二年四月十四日致仕禮部尚書邢公卒六月朔
葬於安陽度置之原越二年致和元年戊辰二月嗣子
[070-10b]
温毁瘠纍然喪服持工部侍郎胡彛行狀告其友浚儀
馬祖常曰先考衣衾棺椁飾終之禮庻幾無悔温不孝
惟是墓道之碑無文以昭之敢以是託於子焉按狀公
諱秉仁字仁父姫姓邢氏世居安陽契丹女直擾中夏
士族譜諜存者葢
植不仕有隂德贈亞中大夫彰德路總管輕車都尉追
封河間郡侯大母李氏追封河間郡夫人父諱德裕有
政事志不得奮發卒小官贈嘉議大夫上輕車都尉追
[070-11a]
封河間郡侯母王氏追封河間郡夫人繼母郭氏封河
間郡太夫人弟四人曰秉義秉禮秉智秉信四人皆後
夫人郭氏出前夫人王氏獨生公一人兩世用是貴得
加封光華甚榮公起家辟署河南亷訪司曹屬進御史
府史又進丞相東曹掾滿考授承務郎平江路推官未
上改承直郎濟南萊
西行中書省左右司都事陞朝列大夫為太醫院都事
選充廣平彰德等鐵冶都提舉官中議大夫外臺各以
[070-11b]
名薦尋為撫州路總管加亞中大夫廣平路總管凡十
遷以禮部尚書致仕階承務郎至嘉議大夫凡六轉出
入中外率稱官守初提舉濟南諸冶賦民不急逋逃復
業都事江西行省婉畫直辭贊叶上下議遣官出廪米
五十萬石賑貸屬州饑衆難之公請異日有擅發罪秉
仁願獨坐萬齒齗齗待餔以活者不可指數也都提舉
廣平彰德等諸冶差戸
予農治辨為最總管撫州專使臨門賜馹之官撫境地
[070-12a]
税戸部賦木綿織布民病非所産即令輸直吏不得舞
手取賄公私俱便之小旱禱輒雨嵗連大穰俗頗譁訐
未幾民耻健訟移廣平路教學者以雅樂祠事先聖孔
子立鄉校七百各有弟子師課樹桑億萬計絲纊用饒
民有婦妬妾妊而以妾妻奴者夫死而族人欲有其家
訟不决迺以子生月逆計母妻奴之時得實其民遂有
後闔郡號神明盗偽以小鈔貫變作大鈔貫文如錢取
鋊然詿誤七十人止以首
[070-12b]
惠民藥餌比去官民鮮夭扎者賦有寸帛之羡立歸之
主為政具有方略要以惠恤元元為本既致仕益礪志
讀書强記不怠字書多楷法尤工古𨽻有子二人長子
温由中書撿校官拜監察御史吏部中書左司二郎中
總管大名河間都轉運使丁公艱家居次子簡門廕補
承事郎監大名路商税夫人蕭氏于氏祔葬並追封河
間郡夫人享年七十有六嗚呼行聞於鄉政聞於世為
子而上賁其親為父而垂裕於後可謂完也矣為善人
[070-13a]
者可不以邢氏為徴耶是宜
爾車薄薄爾馬蹻蹻勿驅我隧域時君子宅有繹爾蘇
有憔爾芻母犯我松與英時君子居若廣漢之明弗鉤
距以傾若霸之惠弗飾異以詭時子有元之循吏孫子
奕奕時昌時赫時善維吉時視予貞刻
禮部尚書馬公神道碑 馬祖常
公諱伊克紐爾世屬永古特部族居静州之天山天山古居
延海也曽祖諱特穆爾伊埓祖諱巴特瑪雅爾藏布皆以
[070-13b]
財雄邊父諱實喇濟蘓當金遷浚都尚
掾曹試開封判官改鳯翔兵馬判官死節贈鎭國上將
軍恒州刺史官名有馬因以立氏父死節時公年甫十
七壯其父之忠義奮而投冠於地誓曰吾父死於國難
吾紓家難可也遂侍母太夫人王氏艱關鋒鏑䟦渉星
夜出汴絶河而北見憲宗皇帝於和寜年少辭容端敬
憲宗嘉賞之命贊巴齊爾斷事官事國朝天造之始總
裁庶政悉由斷事官燕故城為斷事官治所中原久刳
[070-14a]
兵燹民謳吟思見太平之日公力籌畫規度政修事舉
士悦親附胥為大和
汴餽饟六師悉發軵人賦一石取濟南鹽自堰頭舟行
陸輓數百萬斤散布軍所過州郡汴蔡河南之地農在
野而商在塗不恐不驚而軍政修焉世祖皇帝即位降
詔襃奬其詞有曰有此勤瘁深可尚嘉云者阿拉克岱爾
據魚兒泊叛倉卒之際公罄家貲市馬五百疋進上世
祖皇帝嘗給劵賜其家曰後當償汝也版戸遂試學子
[070-14b]
通二經即不同編民今令甲儒免丁者公始之也中統
建元既肇建省部明年拜禮部尚書佩金虎符四年八
月廿一日薨於上
之士咸嗟悼䀌傷形諸文字之間迄今傳而不冺也嗚
呼公之薨年甫四十有八即以其年某月日葬於大都
宛平縣清水河之隂之原太夫人王氏墓後梁郡夫人
白氏祔後六十四年為至順元年曽孫祖常辱官禮部
尚書請於朝追號推忠宣力翊運功臣勲上輕車都尉
[070-15a]
階正議大夫爵梁郡侯官僉樞宻院事諡忠懿子十有
一人長諱世忠常平倉都轉運使次諱世昌行尚書省
左右司郎中孫祖常官忝第二品推恩二代贈嘉議大
夫吏部尚書上輕車
次世榮蚤卒無子次世靖不仕次世禄中山府織染提
舉次世吉承公廕綘州判官次審温嘉議大夫厯台州
淮安瑞州路總管餘三人蚤卒不仕女四人三蚤卒一
嫁廣東道副都元帥竒爾濟蘇孫二十人長潤朝列大
[070-15b]
夫同知漳州路以子祖常備侍御史贈中奉大夫河南
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參知政事䕶軍梁郡公次節入王
屋山為道士次禮下砂鹽司丞次淵不仕次開監在京
倉次遺道遵皆早卒次通廸次保六賜提舉都城所次
未名卒次岳難武略將
士以孝聞次必吉男奉議大夫同知興國路事次祝饒
監富池茶場餘四人未仕曽孫三十一人長祖常由進
士轉官侍御史次祖義郊祀法物庫使次祖烈汴梁等
[070-16a]
路管民總管府案牘官次天合監杭州鹽倉次祖孝管
勾河垜鹽場次易朔南察院書吏次祖謙昭功萬戸總
使府知事次祖元信州路教授次禄合知行唐縣仕者
九人餘皆學而未官也𤣥孫若干人長武子中書省掾
次文子國子生次獻子惠子並國子生諸女以多載於
家傳兹不重出嗚呼我曽
稱德才足以經邦而壽不享年世非出於中國而學問
文獻過於鄒魯之士時方遇於草昧而贊勷制度則幾
[070-16b]
於承平俾其子孫百年之間革其舊俗而衣冠之傳實
肇我曽祖也嗚呼祖常生三十三嵗父潤南官漳州教
祖常曰吾祖有德未盡發吾官州郡不得施今汝頗樹
立其大將在汝也後祖常佩父訓不忘忝官翰林直學
士太子右贊善大夫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入臺進
侍御史叨蒙寵榮夙夜憂懼惟恐違父之教而墜我曽
祖之業蒙不孝之罪死不瞑
不廣欲改卜而遷之宗老曰封樹八十年矣神殆安兹
[070-17a]
未易改卜嗚呼祖常既摭我曽祖行實萬一而略論次
之矣忍不泣而終銘之銘曰
有崛而起之孰趨而掎之將濟世美必承而履之懿矣
我祖百年于兹衣冠之傳寔維啓之世多王公亦多華
靡惟不革俗而忽其圯繩繩孫子思焉有氏咸宜習禮
以續廟祀
翰林學士元公神道碑 馬祖常
有元古文之宗曰翰林學士清河元公以至治二
[070-17b]
戌二月七日薨於位葬而墓碑未刻其長子奉議大夫
同知峽州路事晦又死次子暠七嵗一女病而不嫁一
孫尚乳也夫人清河郡夫人李氏纍然抱其孫僦船歸
清河織絍以居賔客僚𨽻皆四散無一顧之者獨其友
𤣥教大宗師呉全節謂馬祖常曰清河公以文起家可
謂貴顯光榮矣而其𦵏之後無碑以載其官閥世次行
事之實爾宜為文我求善楷書者礱石以刻焉祖常曰
嗟乎世之士一得志則攘袂於所親一不得志則褫魄
[070-18a]
而不能生者比比也今子託跡老氏而以禮義之
吾徒何能哆言以飾愧哉謹按公諱明善字復初資頴
悟絶出讀書目所過即記諸經皆有師法尤深於春秋
弱冠游呉中奮宋金季世之習巳名能古文流轉江淮
間浙東部使者薦之行省辟正安豐路學再正建康路
學居嵗餘行樞宻院辟充令史故辨章董公士選實僉
院事敬之如賔不以曹屬御之也董公遷江西行省左
丞復羅致之省中㑹贛賊劉貴反從左丞將兵討之擒
[070-18b]
賊三百人議緩詿誤得全活者百三十人又將斬一賊
命公臨斬左丞曰掾儒生能臨斬乎當震怖矣終刑
色不變將佐白宜多戮人及尸一切死者用張軍聲公
固争以為王者之師恭行天罰若等小賊跳梁殺其渠
魁耳餘何辜焉賊貴盗書民丁十萬於籍有司喜欲發
之公夜置火籍槀中焚之以滅跡贛吉遂安南行臺聞
之亦辟為掾未幾進登仕佐郎檢宻院照磨轉中書省
左曹掾曹無留事坐誣免不辨僑寓淮南文學益肆頃
[070-19a]
之坐誣事明復掾省曹至大戊申我仁宗皇帝養德東
朝左右文化選天下髦俊之士列在宫臣公首被簡抜
授以直郎太子文學仁宗即皇帝位遷翰林待制
郎兼國史院編修官與修成廟實録明年與修順廟實
録加奉議大夫是年陞翰林直學士朝列大夫知制誥
兼修國史有詔命節書文譯其關政要者以進公請與
宋忠臣子集賢直學士文陞同譯潤書成毎奏讀一篇
上必善之曰二帝三王之道非卿莫聞也太皇太后既
[070-19b]
受尊號朝堂集議宜赦公曰數赦非善人福宥過可也
乗傳出賑山東河南饑彭城下邳諸州連數十驛保馬
民饑官無文書公專以鈔萬二千錠分給之民免死徙
皇慶壬子修武宗皇帝實録明年遷翰
奉大夫預議科舉服色延祐乙卯國家始䇿試士子選
充考官廷對又克讀巻官迅筆詳定試巻數語辭義咸
委曲精盡他人抒思者不及也改禮部尚書正孔氏宗
法以五十四世孫忌諱襲封衍聖公事上制可之參議
[070-20a]
中書省事毗贊良多知戊午貢舉復入翰林為侍讀學
士通奉大夫嵗中拜湖廣行省參知政事便道過家上
冡鄉之父老子弟迎謁勞問禮意周洽庚申英宗踐祚
徴入為集賢侍讀學士召至上都議廣廟制授翰林學
士資善大夫修仁廟實録百官迎
見承詔為文以紀之賜酒嘉賞英宗親祼太室禮官進
祝冊奏請署御名上命代署者三眷遇襃優近世無有
也既薨之三月歸葬於清河王家原之先塋西三里泰
[070-20b]
定間得請於朝贈資善大夫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
左丞追封清河郡公諡文敏曽祖諱興不仕曽祖妣楊
氏二世以下皆以公貴祖諱海贈嘉議大夫祕書卿上
輕車都尉追封清河郡侯諡貞惠祖妣高氏追封清河
郡夫人考諱貢將仕佐郎同管勾蘆瀝鹽場贈中奉大
夫吏部尚書䕶軍追封清河
清河郡夫人元氏葢拓䟦魏之苗南北轉徙不知所系
家清河者至公四世矣享年五十有四其文有賦五詩
[070-21a]
凡一百六十三銘贊傳記五十九序三十雜著十五碑
誌一百三十出入秦漢之間本之於六經以涵泳其膏
澤參之於諸子百家以騁其辨刻而不見其跡新而必
自巳出蔚乎其華敷鐄乎其古聲倡古學於當世為一
代之文宗者栁城姚燧暨公而巳信乎其必傳也雖然
才用而未盡積厚而施寡徴之於天其善後也無疑祖
常曩從公游及公考士又辱第下
於維公文並古立大沛厥辭世莫躓震讋瞽瞶力不克
[070-21b]
蜚聲天衢名薿薿位臻公卿發軔跡藴而不施用弗極
神柅其馳學廼碩天藻掞縟琢圭璧五十四年返元宅
元文類巻六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