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樂論篇第二十
夫樂者、樂也,
人情之所必不免也,
故人不能無樂。
樂則必發於聲音,
形於動靜,
而人之道。
聲音、動靜、
生術之變盡於是矣。
故人不能不樂,
樂則不能無形,
形而不為道,
則不能無亂。
先王惡其亂也,
故制《雅》、《頌》之聲以道之,
使其聲足以樂而不流,
使其文足以辨而不𧪩,
使其曲直、繁省、廉肉、節奏
足以感動人之善心,
使夫邪汙之氣無由得接焉。
是先王立樂之方也,
而墨子非之,奈何![020-2a]
故樂在宗廟之中,
則君臣上下同聽之,
莫不和敬;
閨門之內,
則父子兄弟同聽之,
莫不和親;
鄉里族長之中,
則長少同聽之,
莫不和順。
故樂者、審一以定和者也,
比物以飾節者也,
節奏合以成文,
足以率一道,
足以治萬變。
是先王立樂之術也,
而墨子非之,奈何![020-3a]
故聽其《雅》、《頌》之聲,
而志意得廣焉;
執其干戚,
習其俯仰屈申,
而容貌得莊焉;
行其綴兆,
要其節奏,
而行列得正焉,
進退得齊焉。
故樂者、出所以征誅也,
入所以揖讓也。
征誅、揖讓,
其義一也。
出所以征誅,
則莫不聽從;
入所以揖讓,
則莫不從服。
故樂者、天下之大齊也,
中和之紀也,
人情之所必不免也。
是先王立樂之術也,
而墨子非之,奈何![020-4a]
且樂者、先王之所以飾喜也;
軍旅鈇鉞者、
先王之所以飾怒也。
先王之喜怒皆得其齊焉。
是故喜而天下和之,
怒而暴亂畏之。
先王之道,
禮樂正其盛者也,
而墨子非之。
故曰:墨子之於道也,
猶瞽之於白黑也,
猶聾之於清濁也,
猶欲之楚而北求之也。
[020-5a]
夫聲樂之入人也深,
其化人也速,
故先王謹為之文。
樂中平,則民和而不流;
樂肅莊,則民齊而不亂。
民和齊,則兵勁城固,
敵國不敢嬰也。
如是,
則百姓莫不安其處、
樂其鄉,
以至足其上矣。
然後名聲於是白,
光暉於是大;
四海之民莫不願得以為師。
是王者之始也。
樂姚冶以險,
則民流慢鄙賤矣。
流慢則亂,
鄙賤則爭。
亂爭則兵弱城犯,
敵國危之。
如是,
則百姓不安其處、
不樂其鄉,
不足其上矣。
故禮樂廢而邪音起者,
危削侮辱之本也。
故先王貴禮樂而賤邪音。
其在序官也,
曰:
「脩憲命,
審誅賞,
禁淫聲,
以時順脩,
使夷俗邪音不敢亂雅,
大師之事也。」
墨子曰:
「樂者、聖王之所非也,
而儒者為之,過矣。」
君子以為不然。
[020-6a]
樂者、聖人之所樂也,
而可以善民心,
其感人深,
其移風易俗,
故先王導之以禮樂
而民和睦。
夫民有好惡之情
而無喜怒之應,則亂。
先王惡其亂也,
故脩其行,
正其樂,
而天下順焉。
故齊衰之服、
哭泣之聲,
使人之心悲;
帶甲嬰䩜,歌
於行伍,
使人之心傷;
姚冶之容,
鄭、衛之音,
使人之心淫;
紳端章甫,
舞《韶》歌《武》,
使人之心莊。
故君子耳不聽淫聲,
目不視女色,
口不出惡言。
此三者、
君子慎之。
[020-7a]
凡姦聲感人而逆氣應之,
逆氣成象而亂生焉;
正聲感人而順氣應之,
順氣成象而治生焉。
唱和有應,
善惡相象,
故君子慎其所去就也。
[020-8a]
君子以鍾鼓導志,
以琴瑟樂心,
動以干戚,
飾以羽毛,
從以磬管。
故其清明象天,
其廣大象地,
其俯仰周旋有似於四時。
故樂行而志清,
禮脩而行成,
耳目聰明,
血氣和平,
移風易俗,
天下皆寧,
美善相樂。
故曰:
「樂者、樂也。」
君子樂得其道,
小人樂得其欲。
以道制欲,
則樂而不亂;
以欲忘道,
則惑而不樂。
故樂者、
所以道樂也,
金石絲竹、
所以道德也。
樂行而民鄉方矣。
故樂者、
治人之盛者也,
而墨子非之。
[020-9a]
且樂也者、
和之不可變者也;
禮也者、
理之不可易者也。
樂合同,
禮別異。
禮樂之統,
管乎人心矣。
窮本極變,
樂之情也;
著誠去偽,
禮之經也。
墨子非之,
幾遇刑也。
明王以沒,
莫之正也。
愚者學之,
危其身也。
君子明樂,
乃其德也。
亂世惡善,
不此聽也。
於乎哀哉!
不得成也。
弟子勉學,
無所營也。
[020-10a]
聲樂之象:
鼓天麗,
鍾統實,
磬廉制,
竽笙肅和,
筦籥發猛,
塤篪翁博,
瑟易良,
琴婦好,
歌清盡,
舞意天道兼。
鼓、其樂之君邪!
故鼓似天,
鍾似地,
磬似水,
竽笙(簫和)、筦籥
似星辰日月,
鞉、柷、拊、鞷、椌、楬似萬物。
曷以知舞之意?
曰:
目不自見,
耳不自聞也,
然而治俯仰、詘信、進退、遲速
莫不廉制,
盡筋骨之力
以要鍾鼓俯會之節,
而靡有悖逆者,
眾積意謘謘乎![020-11a]
孔子曰:「吾觀於鄉,
而知王道之易易也。」[020-12a]
主人親速賓及介,
而眾賓皆從之,
至于門外,
主人拜賓及介,
而眾賓皆入,
貴賤之義別矣。
[020-13a]
三揖至于階,
三讓以賓升,
拜至、獻、酬、
辭讓之節繁。
及其介省矣。
至于眾賓
升受,坐祭,立飲,
不酢而降;
隆殺之義辨矣。
[020-14a]
工入,
升歌三終,
主人獻之;
笙入三終,
主人獻之;
閒歌三終,
合樂三終,
工告樂備,
遂出。
二人揚觶,
乃立司正焉,
知其能和樂而不流也。
[020-15a]
賓酬主人,
主人酬介,
介酬眾賓,
少長以齒,
終於沃洗者焉。
知其能弟長而無遺也。
降,
脫屨升坐,
脩爵無數。
飲酒之節,
朝不廢朝,
暮不廢夕。
賓出,
主人拜送,
節文終遂焉。
知其能安燕而不亂也。
[020-16a]
貴賤明,
隆殺辨,
和樂而不流,
弟長而無遺,
安燕而不亂;
此五行者,
是足以正身安國矣。
彼國安而天下安。
故曰:
「吾觀於鄉,
而知王道之易易也。」[020-17a]
亂世之徵:
其服組,
其容婦,
其俗淫,
其志利,
其行雜,
其聲樂險,
其文章匿而采,
其養生無度,
其送死瘠墨,
賤禮義而貴勇力,
貧則為盜,
富則為賊。
治世反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