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02 荀子-周-荀況 (tls)



[029-1a]

29 子道篇第二十九



入孝出弟,
人之小行也;
上順下篤,
人之中行也;
從道不從君,
從義不從父,
人之大行也。
若夫志以禮安,
言以類使,
則儒道畢矣,
雖舜,不能加毫末於是也。


孝子所以不從命有三:
從命則親危,
不從命則親安,
不從命乃衷;
從命則親辱,
不從命則親榮,
孝子不從命乃義;
從命則禽獸,
不從命則脩飾,
孝子不從命乃敬。


故可以從而不從,
是不子也;
未可以從而從,
是不衷也。
明於從不從之義,
而能致恭敬、
忠信、端愨以慎行之,
則可謂大孝矣。
《傳》曰:
「從道不從君,
從義不從父。」
此之謂也。


故勞苦彫萃而能無失其敬,
災禍患難而能無失其義,
則不幸不順見惡
而能無失其愛,
非仁人莫能行。
《詩》曰:
「孝子不匱。」
此之謂也。


[029-2a]
魯哀公問於孔子曰:
「子從父命,
孝乎?
臣從君命,
貞乎」?
三問,
孔子不對。


孔子趨出,
以語子貢曰:
「鄉者,君問丘也,
曰:
『子從父命,
孝乎?
臣從君命,
貞乎』?
三問而丘不對,
賜以為何如?」


子貢曰:
「子從父命,
孝矣;
臣從君命,
貞矣,
夫子有奚對焉」?
孔子曰:
「小人哉!
賜不識也。
昔萬乘之國
有爭臣四人,
則封疆不削;


千乘之國
有爭臣三人,
則社稷不危;
百乘之家
有爭臣二人,
則宗廟不毀。
父有爭子,
不行無禮;
士有爭友,
不為不義。


故子從父,
奚子孝?
臣從君,
奚臣貞?
審其所以從之之謂孝、之謂貞也。」[029-3a]


子路問於孔子曰:
「有人於此,
夙興夜寐,
耕耘樹藝,
手足胼胝
以養其親,
然而無孝之名,
何也?」
孔子曰:
「意者身不敬與?
辭不遜與?
色不順與?


古之人有言曰:
『衣與,
繆與,
不女聊。』
今夙興夜寐,
耕耘樹藝,
手足胼胝
以養其親,
無此三者,
則何(以)為而無孝之名也,
意者所友非仁人邪?」


孔子曰:
「由,志之,
吾語汝:
雖有國士之力,
不能自舉其身,
非無力也,
勢不可也。
故入而行不脩,
身之罪也;
出而名不章,
友之過也。
故君子入則篤行,
出則友賢,
何為而無孝之名也?」[029-4a]


子路問於孔子曰:
「魯大夫練而床,
禮邪?」
孔子曰:
「吾不知也。」
子路出,
謂子貢曰:
「吾以夫子為無所不知,
夫子徒有所不知。」


子貢曰:
「女何問哉?」
子路曰:
「由問
魯大夫練而床,禮邪?
夫子曰:
『吾不知也。』」


子貢曰:
「吾將為汝問之。」
子貢問曰:
「練而床,禮邪?」
孔子曰:
「非禮也。」
子貢出,
謂子路曰:
「女謂夫子為有所不知乎?
夫子徒無所不知,
汝問非也。
禮、
居是邑
不非其大夫。」[029-5a]


子路盛服見孔子,
孔子曰:
「由,
是裾裾何也?
昔者,江出於岷山,
其始出也,
其源可以濫觴,
及其至江之津也,
不放舟、
不避風
則不可涉也,
非唯下流水多邪?


今汝衣服既盛,
顏色充盈,
天下且孰肯諫汝矣?由!」
子路趨而出,
改服而入,
蓋猶若也。


孔子曰:
「志之,
吾語女:
慎於言者不華,
慎於行者不伐,
色知而有能者、
小人也。


故君子知之曰知之,
不知曰不知,
言之要也;
能之曰能之,
不能曰不能,
行之至也。
言要則知,
行至則仁。
既知
且仁,夫惡有不足矣哉!」[029-6a]


子路入,
子曰:
「由,
知者若何?
仁者若何?」
子路對曰:
「知者使人知己,
仁者使人愛己。」
子曰:
「可謂士矣。」


子貢入,
子曰:
「賜,
知者若何?
仁者若何」?
子貢對曰:
「知者知人,
仁者愛人。」
子曰:
「可謂士君子矣。」


顏淵入,
子曰:
「回,
知者若何?
仁者若何」?
顏淵對曰:
「知者自知,
仁者自愛。」
子曰:
「可謂明君子矣。」[029-7a]


子路問於孔子曰:
「君子亦有憂乎」?
孔子曰:
「君子,其未得也,
則樂其意,
既已得之,
又樂其治,
是以有終身之樂,
無一日之憂。


小人者,
其未得也,
則憂不得,
既已得之,
又恐失之,
是以有終身之憂,
無一日之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