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61 周易傳義附錄-宋-董楷 (master)


[010-1a]
欽定四庫全書
 周易𫝊義附録卷五上   宋 董楷 撰
上經
震下/坤上
  𫝊復序卦物不可以終盡剥窮上反下故受之以
  復物无剥盡之理故剥極則復來一无/來字隂極則陽
  生陽剥極於上而復生於下窮上而反下也復所
  以次剥也為卦一陽生五隂之下隂極而陽復也
[010-1b]
  歲十月隂盛既極冬至則一陽復生於地中故為
  復也陽君子之道陽消極而復反君子之道消極
  而復長也故為反善之義
復亨出入无疾朋來无咎
  𫝊復亨旣復則亨也陽氣復生於下漸亨盛而生
  育萬物君子之道旣復則漸以亨通澤於天下故
  復則有亨盛之理也出入无疾出入謂生長復生
  於内入也長進於外出也先云出語順耳陽生非
[010-2a]
  自外也来於内故謂之入物之始生其氣至㣲故
  多屯艱陽之始生其氣至㣲故多摧折春陽之𤼵
  為隂寒所折觀草木於朝暮則可見矣出入无疾
  謂㣲陽生長无害之者也旣无害之而其類漸進
  而来則將亨盛故无咎也所謂咎在氣則為差忒
  在君子一有之/道字則為抑塞不得盡其理陽之當復
  雖使有疾之固不能止其復也但為阻礙耳而卦
  之才有无疾之義乃復道之善也一陽始生至㣲
[010-2b]
  固未能勝羣隂而𤼵生萬物必待諸陽之来然後
  能成生物之功而无差忒以朋来而无咎也三陽
  子丑寅之氣生成萬物衆陽之功也若君子之道
  旣消而復豈能便勝於小人必待其朋類漸盛則
  能協力以勝之也
反復其道七日来復利有攸徃反復之復芳福/反又作覆彖同
  𫝊謂消長之道反復迭至陽之消至七日而来復
  姤陽之始消也七變而成復故云七日謂七更也
[010-3a]
  臨云八月有凶謂陽長至於隂長歴八月也陽進
  則隂退君子道長則小人道消故利有攸往也
   程氏附録近取諸身百理皆具屈伸往来之義
   只於鼻息之間見之屈伸往来只是理不必將
   旣屈之氣復為方伸之氣生生之理自然不息
   如復言七日来復其間元不斷續陽巳復生物
   極必返其理須如此有生便有死有始便有終
   又曰凡物之散其氣遂盡无復歸本原之理天
[010-3b]
   地間如洪爐雖生物銷鑠亦盡況旣散之氣豈
   有復在天地造化又焉用此旣散之氣其造化
   者自是生氣至如海水日出則潮水涸是潮退
   也其涸者巳无也月出則潮水生也卻非是將
   巳涸之水為潮此是氣之終始開闔便是易一
   闔一闢謂之變
  本義復陽復生於下也剥盡則為純坤十月之卦
  而陽氣巳生於下矣積之踰月然後一陽之體始
[010-4a]
  成而来復故十有一月其卦為復以其陽旣往而
  復反故有亨道又内震外坤有陽動於下而以順
  上行之象故其占又為巳之出入旣得无疾朋類
  之来亦得无咎又自五月姤卦一隂始生至此七
  爻而一陽来復乃天運之自然故其占又為反復
  其道至於七日當得來復又以剛德方長故其占
  又為利有攸往也反復其道往而復来来而復往
  之意七日者所占来復之期也
[010-4b]
   朱氏附録問復一陽動於下而云朋來无咎何
   也曰方一陽生未有朋類必竟是陽長將次並
   進以其為君子之道故亨通而无咎也○七日
   只取七義猶八月有凶只取八義○七日來復
   終不是巳往之陽重新將來復生舊底巳自過
   了這裏自然生出來○復反也言陽氣旣往而
   來反也夫大德敦化而川流不窮豈假夫旣消
   之氣以為方息之資也哉亦見其絶於彼而生
[010-5a]
   於此而因以著其往來之象爾唯人亦然太和
   保合善端无窮所謂復者非曰追夫已放之心
   而還之録夫巳棄之善而屬之也亦曰不肆焉
   以騁於外則本心全體即此而存固然之善自
   有所不能巳耳○看來天地中閒此氣升降上
   下當分為六層十一月冬至自下靣第一層生
   起直到第六層上至天為四月陽氣纔生足便
   消下靣隂氣便生只是這一氣升降循環不巳
[010-5b]
   往來乎六層之中也或問月令中天氣下降地
   氣上騰此又似天地之氣相交合否曰只是這
   一氣陽極則陽消而隂生隂極則隂消而陽生
   天氣下降便是冬至復卦之時陽氣在下靣生
   起故云下降或曰如此則隂是消於上而陽生
   於下都不見得天氣下降曰也須一轉則陽氣
   在下故從下生也今以天運言之則一月日自
   轉一匝然又有那大轉底時候盖天本是一箇
[010-6a]
   大底物須大着心胸看不可拘一不通也
 彖曰復亨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无疾朋來无
 咎
  𫝊復亨謂剛反而亨也陽剛消極而来反旣來反
  則漸長盛而亨通矣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无疾
  朋來无咎以卦才言其所以然也下動而上順是
  動而以順行也陽剛反而順動是以得出入无疾
  朋來而无咎也朋之来亦順動也
[010-6b]
  本義復亨剛反剛反則亨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
  无疾朋來无咎以卦徳而言
   朱氏附録問剛反當作一句曰然此二字是觧
   復亨下云動而以順行是解出入无疾以下大
   抵彖辭解得易極分明子細尋索儘有條理
 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利有攸往剛長也復其
 見天地之心乎長丁/丈反
  𫝊其道反復往来迭消迭息一有/也字七日而來復者
[010-7a]
  天道之運行如是也消長相因天之理也陽剛君
  子之道長故利有攸徃一陽復於下乃天地生物
  之心也先儒皆以静為見天地之心盖不知動之
  端乃天地之心也非知道者孰能識之
   程氏附録復其見天地之心一言以蔽之天地
   以生物為心○復者反本也本有而去之今來
   復乃見天地之心也乃天理也此賢人之事也
   ○復卦非天地之心復則見天地之心聖人无
[010-7b]
   一作/未嘗復故未嘗見其心○人説復其見天地之
   心皆以謂至静能見天地之心非也復之卦下
   靣一畫便是動也安得謂之静自古儒者皆言
   静見天地之心唯某言動而見天地之心或曰
   莫是於動上求静否曰固是然最難○或曰先
   生於喜怒哀樂未𤼵之前下動字下静字曰謂
   之静則可然静中須有物始得這裏便一作/最
   難處學者莫若且先理㑹得敬能敬則自知此
[010-8a]
   矣
  本義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隂陽消息天運
  然也利有攸往剛長也以卦體而言旣生則漸長
  矣復其見天地之心乎積隂之下一陽復生天地
  生物之心㡬於滅息而至此乃復可見在人則為
  静極而動惡極而善本心㡬息而復見之端也程
  子論之詳矣而邵子之詩亦曰冬至子之半天心
  无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𤣥酒味方淡大
[010-8b]
  音聲正希此言如不信更請問包犧至哉言也學
  者宜盡心焉
   朱氏附録彖曰反復其道當連下句○反復其
   道七日來復天行也消長之道自然如此故曰
   天行處隂之極亂者復治往者復還凶者復吉
   危者復安天地自然之運也○復非天地心復
   則見天地心此語與所以隂陽者道之意不同
   但以易傳觀之則可見矣蓋天地以生物為心
[010-9a]
   而此卦之下一陽爻即天地所以生物之心也
   至於復之得名則以此陽之復生而巳猶言臨
   泰大壯夬也豈得遂持此名以為天地之心乎
   但於其復而見此一陽之萌於下則是因其復
   而見天地之心耳○問復見天地之心曰十月
   純隂為坤卦而陽未嘗无也以隂陽之氣言之
   則有消有息以隂陽之理言之則无消息之間
   學者體認此理則識天地之心故在我之心不
[010-9b]
   可有間斷也○問復其見天地之心生理初未
   嘗息但到坤時藏伏在此至復乃見其動之端
   否曰不是如此這箇只是就隂陽動静闔闢消
   長處而言如一堆火自其初𤼵以至漸漸𤼵過
   消盡為灰其消之未盡處固天地之心也然那
   消盡底亦天地之心也但那箇不如那新生底
   鮮好故指那接頭再生者言之則可以見天地
   之心親切如云利貞者性情也一元之氣亨通
[010-10a]
   𤼵散品物流形天地之心盡𤼵見在品物上但
   叢雜難看及到利貞時萬物悉巳收斂那時只
   有箇天地之心丹靑著見故云利貞者性情也
   正與復其見天地之心相似康節云一陽初動
   處萬物未生時盖萬物生時此心非不見也但
   天地之心悉巳布散叢雜无非此理呈露倒多
   了難見若㑹看者能於此觀之則所見无非天
   地之心矣惟是復時萬物皆未生只有一箇天
[010-10b]
   地之心昭然著見在這裏所以易看也○天地
   之心未嘗无但静則人不得而見爾○伊川言
   一陽復於下乃天地生物之心一段盖謂天地
   以生生為徳自元亨利貞乃生物之心也但其
   静而復乃未𤼵之體動而通焉則已𤼵之用一
   陽来復其始生甚微固若静矣然其實動之機
   其勢日長而萬物莫不資始焉此天命流行之
   初造化𤼵育之始天地生生不已之心於是而
[010-11a]
   可見也若其静而未𤼵則此心之體雖无所不
   在然郤有未𤼵見處此程子所以以動之端為
   天地之心亦舉用以該其體爾○問程子言先
   儒皆以静為見天地之心不知動之端乃天地
   之心動處如何見得曰這處便見得陽氣𤼵生
   其端巳兆於此春了又冬冬了又春都從這裏
   𤼵去事物間亦可見只是這裏見得較親切○
   問程先生言動之端乃天地之心竊謂十月純
[010-11b]
   坤不為无陽天地生物之心未嘗間息但未動
   耳因動而生物之心始可見曰十月陽氣收斂
   一時關閉得盡天地生物之心固未嘗息但无
   端倪可見惟一陽動則生意始𤼵露出乃始可
   見端緒也言動之頭緒於此處起於此處方見
   得天地之心也○問程子以動之端為天地之
   心動乃心之𤼵處何故云天地之心曰此須就
   卦上看上坤下震坤是静震是動十月純坤當
[010-12a]
   貞之時萬物收斂寂无蹤跡到此一陽復生便
   是動然不直下動字卻云動之端端又従此起
   雖動而物未生未到大段動處凡𤼵生萬物卻
   是従這裏起豈不是天地之心○問伊川與濂
   溪説得這復字亦差不同濂溪就歸處説伊川
   就動處説所以不同曰然濓溪就坤上説就囘
   来處説如云利貞者誠之復誠心復其不善之
   動而已矣皆是就歸来處説伊川卻正就動處
[010-12b]
   說如元亨利貞濓溪就利貞上說復字伊川就
   元字頭說復字以周易卦爻之義推之則伊川
   之說為正然濓溪伊川之說道理只一般王弼
   之說與濓溪同○問天地之心不可測識惟於
   一陽來復乃見其生生不窮之意所以為仁也
   曰若果如此說則是一陽未復以前别有一截
   天地之心漠然无生物之意直到一陽之復見
   其生生不窮然後謂之仁也如此則體用乖離
[010-13a]
   首尾衡決成何道理王弼之說便是如此所以
   見闢於程子也須知元亨利貞便是天地之心
   而元為之長故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便是有
   此乾元然後萬物資之以始非因萬物資始然
   後得元之名也○問復以動見天地之心而主
   静觀復者又何謂曰復固是動主静是所以養
   其動動只是這静所養底一陽動便是純坤月
   養來問此是養之於未動之前否曰此不可分
[010-13b]
   前後但今日所積底便為明日之動前日所積
   㡳便為後日之動只管恁地去觀復是老氏語
   儒家不說老氏愛說動静萬物並作吾以觀其
   復謂萬物有歸根時吾只觀他復處○問純坤
   之月可謂至静然昨日之静所以養成今日之
   動故一陽之復乃是純隂養得出來在人則主
   靜而後善端始復在天地之化則是終則有始
   貞則有元也曰固有此意但不是此卦大義大
[010-14a]
   象所謂至日閉闗者正是於巳動之後要以安
   静養之葢一陽初復陽氣甚微勞動它不得故
   當安静以養微陽如人善端初萌正欲静以養
   之方能盛大若如公說卻是倒了○問一陽復
   在人言之只是善端萌處否曰以善言之是善
   端方萌處以惡言之昬迷中有悔悟向善意便
   是復如睡到忽然醒覺處亦是復氣象又如人
   之沈滯道不得行到極處忽小亨道雖未大行
[010-14b]
   已有可行之兆亦是復這道理千變萬化隨所
   在无不渾淪○問今寂然至静在此若一念之
   動此便是復否曰恁地說不盡復有兩樣有善
   惡之復有動静之復兩樣復自不相須須各看
   得分曉終日營營與萬物並馳忽然有惻隠是
   非羞惡之心𤼵見此善惡為隂陽也若寂然至
   静之中有一念之動此動静為隂陽也二者各
   不同須推敲子細○問動見天地之心固是不
[010-15a]
   知在人可以主静言之否曰不必如此㸔這處
   在天地則為隂陽在人則為善惡有不善未嘗
   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不善處便是隂知處便属
   陽上五隂下一陽是當沈迷蔽固之時忽然一
   夕省覺便是陽動處齊宣王興甲兵危士臣搆
   怨於諸侯可謂極矣及其不忍觳&KR1100即見善端
   之萌肯從這裏做去三王事業何患不到○復
   見天地心此須通動静隂陽善惡觀之見得各
[010-15b]
   是一理而此意无所不通始盡其曲折耳學者
   工夫則只如易𫝊所說知其不善則速改以從
   善此是要約處○惡極而善常人之復静極而
   動聖人之復然常人亦有静極而動時節聖人
   卻无那惡極而善底復○天地之心動後方見
   聖人之心應事接物方見○程子曰聖人无復
   故未嘗見其心且堯舜孔子之心千古常在聖
   人之心周流運行何徃而不可見若言天地之
[010-16a]
   心如春生𤼵育猶是顯著此獨曰聖人无復未
   嘗見其心者只為是說復卦繋辭曰復小而辨
   於物葢復卦是一陽方生於羣隂之下如幽暗
   中一㸃白便是小而辨也聖人賛易而曰復見
   天地之心今人多言惟是復卦可以見天地之
   心非也六十四卦无非天地之心但於復卦忽
   見一陽之復故即此而賛之爾論此者當知有
   動静之心有善惡之心各隨事而㸔今人乍見
[010-16b]
   孺子將入井之時此心未動只静而巳衆人物
   欲昬蔽便是惡底心及其復也然後本然之善
   心可見聖人之心純於善而巳所以謂未嘗見
   其心者只是言不見其有昬蔽忽眀之心如所
   謂幽暗中一㸃白者而巳但此等說話只可就
   此一路㸔去纔轉入别處便不分眀也不可不
   知○聖人无復故未嘗見其心者葢天地之氣
   所以有陽之復者以其有隂故也衆人之心所
[010-17a]
   以有善之復者以其有惡故也若聖人之心則
   天理渾然初无閒斷人孰得以窺其心之起滅
   邪若静而復動則亦有之但不可以善惡而為
   言耳○見天地之心以動静言也未嘗見聖人
   之心以善惡言也○問堯夫詩冬至子之半曰
   立冬是十月初小雪是十月中大雪十一月初
   冬至十一月中小寒十二月初大寒十二月中
   冬至子之半即十一月之半也人言夜半子時
[010-17b]
   冬至葢夜半以前一半巳屬子時今推五行者
   多不知之然數每従這處起略不差移此所以
   為天心然當是時一陽方動萬物未生未有聲
   臭氣味之可聞可見所謂𤣥酒味方淡大音聲
   正希大雪子之初氣/冬至子之中氣○問天心无改移謂何曰
   年年嵗嵗是如此月月日日是如此○問一陽
   初動處萬物未生時曰此在貞元之間才見孺
   子入井未做出惻隐之心時節○欽夫極論復
[010-18a]
   見天地心不可以夜氣為比某則以為夜氣正
   是復處固不可便謂天地心然於此可以見天
   地心矣易中之意亦初不謂復為天地心也
 象曰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
 省方
  𫝊雷者隂陽相薄而成聲當陽之微未能𤼵也雷
  在地中陽始復之時也陽始生於下而甚㣲安静
  一作/順而後能長先王順天道當至日陽之始生安
[010-18b]
  静以養之故閉關使商旅不得行人君不省視四
  方觀復之象而順天道也在一人之身亦然當安
  静以養其陽也
   程氏附録聖人无一事不順天時故至日閉關
  本義安静以養㣲陽也月令是月齋戒掩身以待
  隂陽之所定
   朱氏附録一陽來復與雷在地中只是一義葢
   陽生於閉藏之中至㣲而未可有為之時也○
[010-19a]
   問陽始生甚㣲安靜而後能長故復之象曰先
   王以至日閉闗人於迷途之復其善端之萌亦
   甚㣲故須莊敬持養然後能大不然復亡之矣
   曰然又曰古人所以四十强而仕者前面許多
   年亦且養其善端若一下便出來與事物衮了
   豈不壊事○問本義安靜以養㣲陽安靜二字
   還有分别否曰作一字㸔○感興詩曰朱光徧
   炎宇㣲隂眇重淵寒威閉九野陽徳昭窮泉文
[010-19b]
   明昧謹獨昏迷有開先幾微諒難忽善端本緜
   緜掩身事齋戒月令夏至冬至君子/皆齋戒處必掩身及此防未
   然此二句兼冬/至夏至説閉關息商旅所以養/陽氣也絶彼柔道
   牽所以絶隂氣易姤之/初六繋于金柅是也○復卦賛曰萬物戢戢
   其生不窮孰其尸之造化為工隂闔陽開一靜
   一動於穆无疆全體妙用奚獨於斯潛陽壯隂
   而曰昭哉此天地心盖翕无餘斯闢之始生意
   蓊然具此全美其在于人曰性之仁斂藏方寸
[010-20a]
   包括无垠有茁其萌有惻其隠于以充之四海
   其準曰惟茲今眇緜之間是用齋戒掩身閉關
   仰止羲圗稽經協𫝊敢賛一辭以詔无倦
初九不逺復无祇陸徳明音支玉篇五經文/字羣經音辨並見衣部悔元吉
  𫝊復者陽反來復也陽君子之道故復為反善之
  義初剛陽來復處卦之初復之最先者也是不逺
  而復也失而後有復不失則何復之有唯失之不
  逺而復則不至於悔大善而吉也衹宜音抵抵也
[010-20b]
  玉篇云適也義亦同无衹悔不至於悔也坎卦曰
  衹既平无咎謂至既平也顔子無形顯之過夫子
  謂其庶幾乃无衹悔也過既未形而改何悔之有
  既未能不勉而中所欲不踰矩是有過也然其明
  而剛故一有不善未嘗不知既知未嘗不遽改故
  不至於悔乃不逺復也
   程氏附録衹與底通使底至也无至於悔大學
   之道在明其明徳明徳乃止於至善也知既至
[010-21a]
   自然意誠顔子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至也知
   之至故未嘗復行他人復行知之不至也○顔
   子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如顔子地
   位豈有不善所謂不善者只是㣲有差失才差
   失便能知之知之便更不萌作顔子大率與聖
   人皆同只這便有分别若无則便是聖人曽子
   三省只是緊約束顔子便能三月之乆到這些
   地位工夫尤難直是峻絶又大叚着力不得
[010-21b]
  本義一陽復生於下復之主也衹抵也又居事初
  失之未逺能復於善不抵於悔大善而吉之道也
  故其象占如此
   朱氏附録問不逺復无衹悔衹字何訓曰書中
   衹字只有這衹字使得來别㸔來只得解做至
   字又有訓多為祇者如多見其不知量也多祇
   也衹與只同
 象曰不逺之復以修身也
[010-22a]
  𫝊不逺而復者君子所以修其身之道也學問一/无
  問/字之道无他也唯其知不善則速改以從善而已
   朱氏附録先生舉易𫝊語惟其知不善則速改
   以從善而已曰這般説話好簡當
六二休復吉
  𫝊二雖隂爻處中正而切比於初志從於陽能下
  仁也復之休美者也復者復於禮也復禮則為仁
  初陽復復於仁也二比而下之所以美而吉也
[010-22b]
  本義柔順中正近於初九而能下之復之休美吉
  之道也
 象曰休復之吉以下仁也下如字一/户嫁反
  𫝊為復之休美而吉者以其能下仁也仁者天下
  之公善之本也初復於仁二能親而下之是以吉
  也
   朱氏附録問休復之吉以下仁也曰初爻為仁
   人之體六二爻能下之謂附下於仁者學莫便
[010-23a]
   於近乎人既得仁者而親之資其善以自益則
   力不勞而學美矣故曰休復吉
六三頻復厲无咎
  𫝊三以隂躁處動之極復之頻數而不能固者也
  復貴安固頻復頻失不安於復也復善而屢失危
  之道也聖人開遷善之道與其復而危其屢失故
  云厲无咎不可以頻失而戒其復也頻失則為危
  屢復何咎過在失而不在復也
[010-23b]
  本義以隂居陽不中不正又處動極復而不固屢
  失屢復之象屢失故危復則无咎故其占又如此
 象曰頻復之厲義无咎也
  𫝊頻復頻失雖為危厲然復善之義則无咎也
六四中行獨復
  𫝊此爻之義最宜詳玩四行羣隂之中而獨能復
  自處於正下應於陽剛其志可謂善矣不言吉凶
  者盖四以柔居羣隂之間初方甚㣲不足以相援
[010-24a]
  无可濟之理故聖人但稱其能獨復而不欲言其
  獨從道而必凶也曰然則不云无咎何也曰以隂
  居隂柔弱之甚雖有從陽之志終不克濟非无咎
  也
  本義四處羣隂之中而獨與初應為與衆俱行而
  獨能從善之象當此之時陽氣甚㣲未足以有為
  故不言吉然理所當然吉凶非所論也董子曰仁
  人者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於剥之
[010-24b]
  六三及此爻見之
 象曰中行獨復以從道也
  𫝊稱其獨復者以其從陽剛君子之善道也
六五敦復无悔
  𫝊六五以中順之徳處君位能敦篤於復善者也
  故无悔雖本善戒亦在其中矣陽復方㣲之時以
  柔居尊下復无助未能致亨吉也能无悔而已
  本義以中順居尊而當復之時敦復之象无悔之
[010-25a]
  道也
 象曰敦復无悔中以自考也
  𫝊以中道自成也五以隂居尊處中而體順能敦
  篤其志以中道自成則可以无悔也自成謂成其
  中順之徳
  本義考成也
上六迷復凶有災眚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凶至
于十年不克征
[010-25b]
  𫝊以隂柔居復之終終迷不復者也迷而不復其
  凶可知有災眚災天災自外來眚已過由自作既
  迷不復善在已則動皆過失災禍亦自外而至盖
  所招也迷道不復无施而可用以行師則終有大
  敗以之為國則君之凶也十年者數之終至于十
  年不克征謂終不能行既迷於道何時而可行也
   程氏附録質夫云頻復不已遂至迷復
  本義以隂柔居復終終迷不復之象凶之道也故
[010-26a]
  其占如此以猶及也
   朱氏附録問上六迷復至于十年不克征何如
   曰過而能改則亦可以進善迷而不復自是无
   説所以无徃而不凶凡言十年三嵗皆是有箇
   象方説若三嵗猶是有箇期限到十年便是无
   説了
 象曰迷復之凶反君道也
  𫝊復則合道既迷於復與道相反也其凶可知以
[010-26b]
  其國君凶謂其反君道也人君居上而治衆當從
  天下之善乃迷於復反君之道也非止人君凡人
  迷於復者皆反道而凶也
震下/乾上
  𫝊无妄序卦復則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復者反
  於道也既復於道則合一无/合字正理而无妄故復之
  後受之以无妄也為卦乾上震下震動也動以天
  為无妄動以人欲則妄矣无妄之義大矣哉
[010-27a]
   程氏附録无妄震下乾上聖人之動以天賢人
   之動以人若顔子之有不善豈如衆人哉惟只
   在於此間爾盖猶有巳焉至於无我則聖人也
   顔子切於聖人未達一息耳不遷怒不貳過无
   伐善无施勞三月不違仁者此意也
无妄元亨利貞其匪正有𤯝不利有攸徃妄亡/亮反
  𫝊无妄者至誠也至誠者一无/者字天之道也天之化
  育萬物生生不窮各正其性命乃无妄也人能合
[010-27b]
  无妄之道則所謂與天地合其徳也无妄有大亨
  之理君子行无妄之道則可以致大亨矣无妄天
  之道也卦言人由无妄之道也一无/也字利貞法无妄
  之道利在貞正失貞正則妄也雖无邪心茍不合
  正理則妄也乃邪心也故有一作/其匪正則為過𤯝
  既已无妄不宜有徃往則妄也
  本義无妄實理自然之謂史記作无望謂无所期
  望而有得焉者其義亦通為卦自訟而變九自二
[010-28a]
  來而居於初又為震主動而不妄者也故為无妄
  又二體震動而乾健九五剛中而應六二故其占
  大亨而利於正若其不正則有眚而不利有所往
  也
   朱氏附録无妄本是无望這是沒理㑹時節忽
   然如此得來面前朱英所謂无望之福是也桑
   樹中箭栁樹汁出○問若以為无望即是願望
   之望非誠妄之妄曰有所願望即是妄但望字
[010-28b]
   説得淺妄字説得深○問无妄卦曰卦中未便
   有許多道理聖人只是説有許多爻象如此占
   著此爻則有此象无妄是箇不指望偶然底卦
   忽然而有福忽然而有禍如人方病忽勿藥而
   瘉是所謂无妄也據諸爻名義合作无望不知
   孔子何故説歸无妄人之卜筮如決珓柸如此
   則吉如此則凶珓柸又何嘗有許多道理如程
   子之説説得道理儘好儘開闊只是不如此未
[010-29a]
   有許多道理在又曰无妄一卦雖云禍福之來
   也无常然自家所守者不可不利於正不可以
   彼之无常而吾之所守亦為之无常也若所守
   匪正則有眚矣眚即災也○問雖无邪心茍不
   合正理則妄也既无邪何以不合正曰有人自
   是其心全无邪而卻不合於正理如賢智者過
   之他其心豈曽有邪卻不合正理佛氏亦豈有
   邪心者○因論易𫝊无妄雖无邪心茍不合正
[010-29b]
   理則妄也乃邪心也或以子路使門人為臣事
   為證曰如鬻拳强諫之類是也又曰如楊墨何
   嘗有邪心只是不合正理○先生荅方賔王書
   曰所論易𫝊无妄之説甚善但所謂雖无邪心
   而不合正理者實該動靜而言如燕居獨處之
   時物有來感理所當應而此心頑然固執不動
   則雖无邪心而只此不動處便非正理又如應
   事接物處理當如彼而吾所以應之者乃如此
[010-30a]
   則雖未必出於有意之私然只此亦是不合正
   理既有不合正理則非邪妄而何恐不可専以
   莊敬持養此心既存為无邪心而必以未免紛
   擾敬不得行然後為有妄之邪心也○問伊川
   言災自外來眚自内作是否曰看來只一般㣲
   有不同耳災是偶然生於彼者眚是過誤致然
   書曰眚災肆赦春秋曰肆大眚皆以其過誤而
   赦之也
[010-30b]
 彖曰无妄剛自外來而為主於内
  𫝊謂初九也坤初爻變而為震剛自外而來也震
  以初爻為主成卦由之故初為无妄之主動以天
  為无妄動而以天動為主也以剛變柔為以正去
  妄之象又剛正為主於内无妄之義也九居初正
  也
 動而健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命也
  𫝊下動而上健是其動剛健也剛健无妄之體也
[010-31a]
  剛中而應五以剛居中正二復以中正相應是順
  理而不妄也故其道大亨通而貞正乃天之命也
  天命謂天道也所謂无妄也
 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徃何之矣天命不
 祐行矣哉
  𫝊所謂无妄正而已小失於正則為有過乃妄也
  所謂匪正盖由有往若无妄而不徃何由有匪正
  乎无妄者理之正也更有徃將何之矣乃入於妄
[010-31b]
  也徃則悖於天理天道所不祐可行乎哉
  本義以卦變卦徳卦體言卦之善如此故其占當
  獲大亨而利於正乃天命之當然也其有不正則
  不利有所徃欲何徃哉盖其逆天之命而天不祐
  之故不可以有行也
   朱氏附録剛自外來説卦變動而健説卦徳剛
   中而應説卦體大亨以正説元亨利貞自文王
   以來説做希望之望這事只得倚閣在這裏難
[010-32a]
   為斷殺他○伊川易𫝊似不是本意剛自外來
   是所以做造无妄動而健是有卦後説底
 象曰天下雷行物與无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
  𫝊雷行於天下隂陽交和相薄而成聲於是驚蟄
  藏振萌芽𤼵生一作/育萬物其所賦與洪纎髙下各
  正其性命无有差妄一作/忒物與无妄也先王觀天
  下雷行𤼵生賦與之象而以茂對天時養育萬物
  使各得其宜如天與之无妄也茂盛也茂對之為
[010-32b]
  言猶盛行永言之比對時謂順合天時天道生萬
  物各正其性命而不妄王者體天之道養育人民
  以至昆蟲草木使各得其宜乃對時育物之道也
   程氏附録天下雷行物與无妄先天後天皆合
   乎天理也人欲則偽矣○天下雷行物與无妄
   動以天理故也其大略如此又須研究之則自
   有得處○天下雷行物與无妄天下雷行賦與
   无妄天性豈有妄邪聖人以茂對時育萬物各
[010-33a]
   使得其性也无妄則一毫不可加安可徃也徃
   則妄矣无妄震下乾上動以天安有妄乎動以
   人則有妄矣
  本義天下雷行震動𤼵生萬物各正其性命是物
  物而與之以无妄也先王法此以對時育物因其
  所性而不為私焉
   朱氏附録先生荅吕子約問目曰周子以萬物
   資始為善各正性命為性此是就造化處説今
[010-33b]
   欲以物與无妄言之則此句屬性而以上句天
   下雷行為善方始相對得過程子所云今人説
   性只是説繼之者善此又是近下就人性分上
   説語各有當
初九无妄徃吉
  𫝊九以剛陽為主於内无妄之象以剛實一无/實字
  柔而居内中誠不妄者也以无妄而徃何所不吉
  卦辭言不利有攸徃謂既无妄不可復有徃也過
[010-34a]
  則妄矣爻言徃吉謂以无妄之道而行則吉也
  本義以剛在内誠之主也如是而徃其吉可知故
  其象占如此
 象曰无妄之徃得志也
  𫝊以无妄而徃无不得其志也盖誠之於物无不
  能動以之修身則身正以之治事則事得其理以
  之臨人則人感而化无所往而不得其志也
六二不耕穫不菑畬則利有攸徃菑側其反畬音/餘一弋恕反
[010-34b]
  𫝊凡理之所然者非妄也人所欲一作/欲所為者乃妄
  也故以耕穫菑畬譬之六二居中得正又應五之
  中正居動體而柔順為動能順乎中正乃无妄者
  也故極言无妄之義耕農之始穫其成終也田一
  嵗曰菑三嵗曰畬不耕而穫不菑而畬謂不首造
  其事因其事理所當然也首造其事則是人心所
  作為乃妄也因事之當然則是順理應物非妄也
  穫與畬是也盖耕則必有穫菑則必有一作/為畬是
[010-35a]
  事理之固然非心意之所造作也如是則為无
  妄不妄則所徃利而无害也或曰聖人制作以利
  天下者皆造端也豈非妄乎曰聖人随時制作合
  一作/因乎風氣之宜未嘗先時而開之也若不待時
  則一聖人足以盡為矣豈待累聖繼作也時乃事
  之端聖人随時而為也
  本義柔順中正因時順理而无私意期望之心故
  有不耕穫不菑畬之象言其无所為於前无所冀
[010-35b]
  於後也占者如是則利有所徃矣
   朱氏附録問不耕穫不菑畬曰言不耕不穫不
   菑不畬无所為於前无所冀於後未嘗略起私
   意以作為唯因時順理而已程𫝊作不耕而穫
   不菑而畬不唯添了而字又文勢牽强恐不如
   此○六二在无妄之時居中得正故吉其曰不
   耕穫不菑畬是四事都不做謂雖事事都不動
   作亦自利有攸徃○耕菑固必因時而作然對
[010-36a]
   穫畬而言則為首造矣易中取象亦不可以文
   害辭辭害意若必字字拘泥則不耕而望穫不
   菑而望畬亦豈有此理邪○此爻乃自始至終
   都不營為而偶然有得之意耕穫菑畬率事之
   始終而言也當无妄之世事有如此者若以義
   言則聖人之无為而治學者之不要人爵而人
   爵從之皆是也大抵此爻所謂无妄之福而六
   三所謂无妄之禍也○問史記作无望謂无所
[010-36b]
   期望而有得疑有六二不耕穫不菑畬之意曰
   此出史記春申君𫝊正説李園事是説无巴鼻
   而有一事正合无妄之災无妄之疾亦見得古
   人相𫝊尚識得當時此意也
 象曰不耕穫未富也
  𫝊未者非必之辭臨卦曰未順命是也不耕而穫
  不菑而畬因其事之當然既耕則必有穫既菑則
  必成畬非必以一无以字/一无必字穫畬之富而為也其始
[010-37a]
  耕菑乃設心在於求一无/求字穫畬是以其富也心有
  欲而為者則妄也
  本義富如非富天下之富言非計其利而為之
   朱氏附録問伊川説爻詞與小象郤不同曰便
   是曉不得爻不説不耕而穫到小象又郤説耕
   而不必求穫都不相應○易𫝊中説未字多費
   辭
六三无妄之災或繋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
[010-37b]
  𫝊三以隂柔而不中正是為妄者也又志應於上
  欲也亦妄也在无妄之道為災害也人之妄動由
  有欲也妄動而得亦必有失雖使得其所利其動
  而妄失已大矣况復凶悔随之乎知者見妄之得
  則知其失必與稱也故聖人因六三有妄之象而
  𤼵明其理云无妄之災或繋之牛行人之得邑人
  之災言如三之為妄乃无妄之災害也設如有得
  其失随至如或繋之牛或謂設或也或繋得牛行
[010-38a]
  人得之以為有得邑人失牛乃是災也借使邑人
  繋得馬則行人失馬乃是災也言有得則有失不
  足以為得也行人邑人但言有得則有失非以為
  彼已也妄得之福災亦随之妄得之得失亦稱之
  固不足以為得也人能知此則不為妄動矣
  本義卦之六爻皆无妄者也六三處不得正故遇
  其占者无故而有災如行人牽牛以去而居者反
  遭詰捕之擾也
[010-38b]
   朱氏附録便是无妄之災或繋之牛行人之得
   何與邑人事而邑人之災如諺曰閉門屋裏坐
   禍從天上來是也
 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災也
  𫝊行人得牛乃邑人之災也有得則有失何足以
  為得乎
九四可貞无咎
  𫝊四剛陽而居乾體復无應與无妄者也剛而无
[010-39a]
  私豈有妄乎可貞固守此自无咎也九居隂得為
  正一作/貞乎曰以陽居乾體若復處剛則為一无/為字
  矣過則妄也居四无尚剛之志也可貞與利貞不
  同可貞謂其所處可貞固守之利貞謂利於貞也
  本義陽剛乾體下无應與可固守而无咎不可以
  有為之占也
 象曰可貞无咎固有之也
  𫝊貞固守之則无咎也
[010-39b]
  本義有猶守也
九五无妄之疾勿藥有喜
  𫝊九以中正當尊位下復以中正順應之可謂无
  妄之至者也其道无以加矣疾為之病者也以九
  五之无妄如其有疾勿以藥治則有喜也人之有
  疾則以藥石攻去其邪以養其正若氣體平和本
  无疾病而攻治之則反害其正矣故勿藥則有喜
  也有喜謂疾自亡也无妄之所謂疾者謂若治之
[010-40a]
  而不治率之而不從化之而不革以妄而為无妄
  之疾舜之有苖周公之管蔡孔子之叔孫武叔是
  也既已无妄而有疾之者則當自如无妄之疾不
  足患也若遂自攻治乃是渝其无妄而遷於妄也
  五既處无妄之極故唯戒在動動則妄矣
  本義乾剛中正以居尊位而下應亦中正无妄之至
  也如是而有疾勿藥而自愈矣故其象占如此
   朱氏附録問九五陽剛中正以居尊位无妄之
[010-40b]
   至何為而有疾曰此是不期而有此但聽其自然
   爾乆則自定所以勿藥有喜而无疾也大抵无
   妄一卦固是无妄但亦有无故非意之事故聖
   人因象示戒
 象曰无妄之藥不可試也
  𫝊人之有妄理必修改既无妄矣復藥以治之是
  反為妄也其可用乎故云不可試也試暫用也猶
  曰少嘗之也
[010-41a]
  本義既已无妄而復藥之則反為妄而生疾矣試
  謂少嘗之也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
  𫝊上九居卦之終无妄之極者也極而復行過於
  理也過於理則妄也一作/矣故上九而行則有過眚
  而无所利矣
  本義上九非有妄也但以窮極不可行耳故其象
  占如此
[010-41b]
 象曰无妄之行窮之災也
  𫝊无妄既極而復加進乃為妄矣是窮極而為災
  害也
乾下/艮上
  𫝊大畜序卦有无妄然後可畜故受之以大畜无
  妄則為有實故可畜聚大畜所以次无妄也為卦
  艮上乾下天而在於山中所畜至大之象畜為畜
  止又為畜聚止則聚矣一有/又字取天在山中之象則
[010-42a]
  為藴畜取艮之止乾則為畜止止而後有積故止
  為畜義
大畜利貞不家食吉利渉大川
  𫝊莫大於天而在山中艮在上而止乾於下皆藴
  畜至大之象也在人為學術道徳充積於内乃所
  畜之大也凡所畜聚皆是専言其大者人之藴畜
  宜得正道故云利貞若夫異端偏學所畜至多而
  不正者固有矣既道徳充積於内宜在上位以享
[010-42b]
  天禄施為於天下則不獨於一无/於字一身之吉天下
  之吉也若窮處而自食於家道之否也故不家食
  則吉所畜既大宜施之於時濟天下之艱險乃大
  畜之用也故利涉大川此只據大畜之義而言彖
  更以卦之才徳而言諸爻則唯有止畜之義盖易
  體道随宜取明且近者
  本義大陽也以艮畜乾又畜之大者也又以内乾
  剛健外艮篤實輝光是以能日新其徳而為畜之
[010-43a]
  大也以卦變言此卦自需而來九自五而上以卦
  體言六五尊而尚之以卦徳言又能止健皆非大
  正不能故其占為利貞而不家食吉也又六五下
  應於乾為應乎天故其占又為利涉大川也不家
  食謂食禄於朝不食於家也
 彖曰大畜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徳
  𫝊以卦之才徳而言也乾體剛健艮體篤實人之
  才剛健篤實則所畜能大充實而有輝光畜之不
[010-43b]
  已則其徳日新也
  本義以卦徳釋卦名義
 剛上而尚賢能止健大正也
  𫝊剛上陽居上也陽剛居尊位之上為尚賢之義
  止居健上為能止健之義止乎健者非大正則安
  能以剛陽在上與尊尚賢徳能止至健皆大正之
  道也
  本義以卦變卦體卦德釋卦辭
[010-44a]
 不家食吉養賢也利涉大川應乎天也
  𫝊大畜之人所宜施其所畜以濟天下故不食於
  家則吉謂居天位享天禄也國家養賢賢者得行
  其道也利涉大川謂大有藴畜之人宜濟天下之
  艱險也彖更𤼵明卦才云所以能涉大川者以應
  乎天也六五君也下應乾之中爻乃大畜之君應
  乾而行也所行能應乎天无艱險之不可濟况其
  他乎
[010-44b]
  本義不家食吉養賢也亦取尚賢之象利涉大川
  應乎天也亦以卦體而言
   朱氏附録篤實便有輝光艮止便能篤實○能
   止健都不説健而止見得是艮來止這乾○先
   生嘗言熹作本義欲将文王卦辭只大綱依文
   王本義略説至其所以然之故郤於孔子彖辭
   中𤼵之且如大畜利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只
   是占得大畜者為利貞不家食而吉利於涉大
[010-45a]
   川至於剛上尚賢等處乃孔子𤼵明各有所主
   爻象亦然如此則不失文王本意又可見孔子
   之意但今未暇整頓耳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徃行以畜其
 徳識如字又音/試行下孟反
  𫝊天為至大而在山之中所畜至大之象君子觀
  象以大其藴畜人之藴畜由學而大在多聞前古
  聖賢之言與行考跡以觀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識
[010-45b]
  而得之以畜成其徳乃大畜之義也
   程氏附録陳瑩中荅吴國華書天在山中説云
   便是芥子納須彌之義先生謂正南北説卻須
   彌無體芥子无量
  本義天在山中不必實有是事但以其象言之耳
初九有厲利已已夷止反/一音紀
  𫝊大畜艮止畜乾也故乾三爻皆取被止一作/止之
  義艮三爻皆取止之為義初以陽剛又健體而居
[010-46a]
  下必上進者也六四在上畜止於已安能敵在上
  得位之勢若犯之而進則有危厲故利在已而不
  進也在他卦則四與初為正應相援者也在大畜
  則相應乃為相止畜上與三皆陽則為合志盖陽
  皆上進之物故有同志之象而无相止之義
  本義乾之三陽為艮所止故内外之卦各取其義
  初九為六四所止故其占徃則有危而利於止也
 象曰有厲利已不犯災也
[010-46b]
  𫝊有危則宜已不可犯災危而行也不度其勢而
  進有災必矣
九二輿説輹說吐活反輹音/服又音福象同
  𫝊二為六五所畜止勢不可進也五據在上之勢
  豈可犯也二雖剛健之體然其處得中道故進止
  无失雖志於進度其勢之不可則止而不行如車
  輿脱去一有/其字輪輹謂不行也
  本義九二亦為六五所畜以其處中故能自止而
[010-47a]
  不進有此象也
 象曰輿說輹中无尤也
  𫝊輿說輹而不行者盖其處得中道動不失宜故
  无過尤也善莫善於剛中柔中者不至於過柔耳
  剛中中而才也初九處不得中故戒以有危宜已
  二得中進止自无過差故但言輿說輹謂其能不
  行也不行則无尤矣初與二乾體剛健而不足以
  進四與五隂柔而能止時之盛衰勢之强弱學易
[010-47b]
  者所宜深識也
九三良馬逐利艱貞曰陸徳明釋文云音越劉云曰猶/言也鄭人寔反云日習車徒易
𫝊從/鄭音閑輿衛利有攸徃
  𫝊三剛健之極而上九之陽亦上進之物又處畜
  之極而思變也與三乃不相畜而志同相應以進
  者也三以剛健之才而在上者與合志而進其進
  如良馬之馳逐言其速也雖其進之勢一作/志速不
  可恃其才之健與上之應而忘備與慎也故宜艱
[010-48a]
  難其事而由貞正之道輿者用行之物衛者所以
  自防當自一无/自字日常閑習其車輿與其防衛則利
  有攸徃矣三乾體而居正能貞者也當其鋭進故
  戒以知難與不失其貞一作/正也志既鋭於進雖剛
  明有時而失不得不誡也
  本義三以陽居健極上以陽居畜極極而通之時
  也又皆陽爻故不相畜而俱進有良馬逐之象焉
  然過剛鋭進故其占必戒以艱貞閑習乃利於有
[010-48b]
  徃也曰當為日月之日
 象曰利有攸徃上合志也
  𫝊所以利有攸往者以與在上者合志也上九陽
  性上進且畜已極故不下畜三而與一有/三字合志上
  進也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牿古/毒反
  𫝊以位而言則四下應於初畜初者也初居最下
  陽之㣲者微而畜之則易制猶童牛而加牿大善
[010-49a]
  而吉也槩論畜道則四艮體居上位而得正是以
  正徳居大臣之位當畜之任者也大臣之任上畜
  止人君之邪心下畜止天下之惡人一无/人字人之惡
  止於初則易既盛而後禁則扞格而難勝故上之
  惡既甚則雖聖人救之不能免違拂下之惡既甚
  則雖聖人治之不能免刑戮莫若止之於初如童
  牛而加牿則元吉也牛之性觝觸以角故牿以制
  之若童犢始角而加之以牿使觝觸之性不𤼵則
[010-49b]
  易而无傷以况六四能畜止上下之惡於未𤼵之
  前則大善之吉也
  本義童者未角之稱牿施横木於牛角以防其觸
  詩所謂楅衡者也止之於未角之時為力則易大
  善之吉也故其象占如此學記曰禁於未𤼵之謂
  豫正此意也
 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𫝊天下之惡已盛而止之則上勞於禁制而下傷
[010-50a]
  於刑誅故畜止於㣲小之前則大善而吉不勞而
  无傷故可喜也四之畜初是也上畜亦然
六五豶豕之牙吉豶符/云反
  𫝊六居君位止畜天下之邪惡夫以億兆之衆𤼵
  其邪欲之心人君欲力以制之雖宻法嚴刑不能
  勝也夫物有總攝事有機會聖人操得其要則視
  一无/視字億兆之心猶一心道之斯行止之則戢故不
  勞而治其用若豶豕之牙也豕剛躁之物而牙為
[010-50b]
  猛利若强制其牙則用力勞而不能止其躁猛雖
  縶之維之不能使之變也若豶去其勢則牙雖存
  而剛躁自止其用如此所以吉也君子法豶豕之
  義知天下之惡不可以力制也則察其機持其要
  塞絶其本原故不假刑法嚴峻而惡自止也且如
  止盜民有欲心見利則動茍不知教而迫於饑寒
  雖刑殺日施其能勝億兆利欲之心乎聖人則知
  所以止之之道不尚威刑而脩政教使之有農一/作
[010-51a]
  耕/桑之業知亷恥之道雖賞之不竊矣故止惡之
  道在知其本得其要而已不嚴刑於彼而脩政於
  此是猶患豕牙之利不制其牙而豶其勢也
   程氏附録教人之術若童牛之牿當其未能觸
   時已先制之善之大者其次則豶豕之有牙既
   已難制以百方制之終不能使之改惟豶其勢
   則性自調伏雖有牙亦不能為害如有不率教
   之人郤須置其榎楚别以道格其心則不須榎
[010-51b]
   楚將自化矣又曰豕牙最能齧害人只制其牙
   如何制得今人為惡郤只就它惡禁之使无由
   禁止此見聖人機㑹處又曰豶豕之牙吉不去
   其牙而豶其勢則自善良治民者不止其爭而
   教之讓之類是也
  本義陽已進而止之不若初之易矣然以柔居中
  而當尊位是以得其機㑹而可制故其象如此占
  雖吉而不言元也
[010-52a]
 象曰六五之吉有慶也
  𫝊在上者不知止惡之方嚴刑以敵民欲則其傷
  甚而无功若知其本制之有道則不勞无傷而俗
  革天下之福慶也
上九何天之衢亨
  𫝊予聞之胡先生曰天之衢亨誤加何字事極則
  反理之常也故畜極而亨小畜畜之小故極而成
  大畜畜之大故極而散極既當變又陽性上行故
[010-52b]
  遂散也天衢天路也謂虚空之中雲氣飛鳥往来
  故謂之天衢天衢之亨謂其亨通曠濶无有蔽阻
  也在畜道則變矣變而亨非畜道之亨也
  本義何天之衢言何其通達之甚也畜極而通豁
  達无礙故其象占如此
   朱氏附録讀書須是先㸔一件了然後再㸔一
   件若是畜積處多忽然爆開來時自然所得者
   大易所謂何天之衢亨者是也 何天之衢亨
[010-53a]
   或如伊川說衍一何字亦不可知
 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𫝊何以謂之天衢以其无止礙道路大通行也以
  天衢非常語故象特設問曰何謂天之衢以道路
  大通行取空豁之狀也以象有何字故爻下亦誤
  加之
   朱氏附録下三爻取其能自畜而不進上三爻
   取其能畜彼而不使進然四能止之於初故為
[010-53b]
   力易五則陽已進而止之則難但以柔居尊得
   其機會可制故亦吉但不能如四之元吉耳○
   九三一爻不為所畜而欲進與上九合志同進
   俱為畜極而通之時故有良馬逐何天之衢亨
   之象但上九已通達无礙只是滔滔去九三過
   剛鋭進故戒以艱貞閑習盖初二兩爻皆為所
   畜獨九三一爻自進耳○問九六為正應皆隂
   皆陽則為无應獨畜卦不爾何也曰陽遇隂則
[010-54a]
   為隂所畜九三與上九皆陽皆欲上進故但以
   同類相求也小畜亦然○小畜言以巽之柔順
   而畜三陽畜他不住大畜則以艮畜乾畜得有
   力所以喚作大畜
 
 
 
 
[010-54b]
 
 
 
 
 
 
 
 周易𫝊義附録卷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