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61 周易傳義附錄-宋-董楷 (master)


[007-1a]
欽定四庫全書
 周易𫝊義附録卷三下  宋 董楷 撰
上經
坤下/乾上
  𫝊否序卦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
  夫物理往來通泰之極則必否否所以次泰也為
  卦天上地下天地相交隂陽和暢則為泰天處上
  地處下是天地隔絶不相交通所以為否也
[007-1b]
否之匪人否備鄙反/卦内同
  傳天地交而萬物生於中然後三才備人為最靈
  故為萬物之首凡生天地之中者皆人道也天地
  不交則不生萬物是无人道故曰匪人謂非人道
  也消長闔闢相因而不息泰極則復否終則傾无
  常而不變之理人道豈能无也旣否則泰矣
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傳夫上下交通剛柔和會君子之道也否則反是
[007-2a]
  故不利君子貞君子正道否塞不行也大往小來
  陽往而隂來也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之象故蒍否
  也
  本義否閉塞也七月之卦也正與泰反故曰匪人
  謂非人道也其占不利於君子之正道蓋乾往居
  外坤來居内又自漸卦而來則九往居四六來居
  三也或疑之匪人三字衍文由比六三而誤也傳
  不特解其義亦可見
[007-2b]
   朱氏附録問否之匪人三字説者多牽强本義
   云與泰相反故曰匪人言非人道也程易郤云
   天地不交而萬物不生故无人道如何曰說者
   云此三字衍蓋與比之匪人語同而字異故錯
   誤於此今强解不通也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
 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隂而
 外陽内柔而外剛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
[007-3a]
 道消也長丁/丈反
  𫝊夫天地之氣不交則萬物无生成之理上下之
  義不交則天下无邦國之道建邦國所以為治也
  上施政以治民民戴君而從命上下相交所以治
  安也今上下不交是天下无邦國之道也隂柔在
  内陽剛在外君子往居於外小人來處於内小人
  道長君子道消之時也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禄辟/音
[007-3b]
 避難乃/旦反
  傳天地不相交通故為否否塞之時君子道消當
  觀否塞之象而以儉損之德避免禍難不可榮居
  禄位也否者小人得志之時君子居顯榮之地禍
  患必及其身故宜晦處窮約也
  本義收斂其德不形於外以辟小人之難人不得
  以禄位榮之
初六拔茅茹以其彚貞吉亨
[007-4a]
  傳泰與否皆取茅為象者以羣陽羣隂同在下有
  牽連之象也泰之時則以同征為吉否之時則以
  同貞為亨始以内小人外君子為否之義復以初
  六否而在下為君子之道易隨時取義變動无常
  否之時在下者君子也否之三隂上皆有應在否
  隔之時隔絶不相通故无應義初六能與其類貞
  固其節則處否之吉而其道之亨也當否而能進
  者小人也君子則伸道免禍而已君子進退未嘗
[007-4b]
  不與其類同也
  本義三隂在下當否之時小人連類而進之象而
  初之惡則未形也故戒其貞則吉而亨蓋能如是
  則變而為君子矣
   朱氏附録問程易作君子在下說如何曰程氏
   作君子之象説覺得牽强不是此意
 象曰拔茅貞吉志在君也
  傳爻以六自守於下明君子處下一作/否之道象復
[007-5a]
  推明以盡君子之心君子固守其節以處下者非
  樂於不進獨善也以其道方否不可進故安之耳
  心固未嘗不在天下也其志常在得君而進以康
  濟天下故曰志在君也
  本義小人而變為君子則能以愛君為念而不計
  其私矣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傳六二其質則隂柔其居則中正以隂柔小人而
[007-5b]
  言則方否於下志所包畜者在承順乎上以求濟
  其否為身之利小人之吉也大人當否則以道自
  處豈肯枉己屈道承順於上唯自守其否而己身
  之否乃其道之亨也或曰上下不交何所承乎曰
  正則否矣小人順上之心未嘗无也
  本義隂柔而中正小人而能包容承順乎君子之
  象小人之吉道也故占者小人如是則吉大人則
  當安守其否而後道亨蓋不可以彼包承於我而
[007-6a]
  自失其守也
   朱氏附録包承也是包得許多承順㡳意思此/與
   本義不同/亦是一説○問横渠先生説易為君子謀不為
   小人謀蓋自太極一判而來便已如此了曰論
   其極是如此然小人亦具此理只是他自反悖
   了君子治之不過即其固有者以正之而已易
   中亦有時為小人謀如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言小人當否之時能包承君子則吉但此雖為
[007-6b]
   小人謀乃所以為君子謀也○龜山以包承小
   人為一句言否之世當包承那小人如此卻不
   成句龜山之意蓋欲解洗他從蔡京父子之失
   也
 象曰大人否亨不亂羣也
  𫝊大人於否之時守其正節不雜亂於小人之羣
  類身雖否而道之亨也故曰否亨不以道而身亨
  乃道否也不云君子而云大人能如是則一无/則字
[007-7a]
  道大也
  本義言不亂於小人之羣
六三包羞
  傳三以隂柔不中不正而居否又切近於上非能
  守道安命窮斯濫矣極小人之情狀者也其所包
  畜謀慮邪濫无所不至可羞恥也
  本義以隂居陽而不中正小人志於傷善而未能
  也故為包羞之象然以其未發故无凶咎之戒
[007-7b]
   朱氏附録包羞之説是有意傷善而未能之意
   他六二尚自包承到這六三已是要害君子然
   做事不得所以包許多羞恥○拔茅茹貞吉亨
   這是吉凶未判時若能於此改變時小人便是
   做君子君子小人只是箇正不正初六是那小
   人欲為惡而未發露之時到六二包承則已是
   打破頭靣了然自承順那君子未肯便十分做
   小人在到六三便全做小人了所以包許多羞
[007-8a]
   恥大凡小人做了罪惡他心下也自不穩當此
   便是包羞之説此説與本/義㣲不同
 象曰包羞位不當也
  傳隂柔居否而不中不正所為可羞者處不當故
  也處不當位所為不以道也
九四有命无咎疇離祉
  𫝊四以陽剛健體居近君之位是有濟否之才而
  得高位者也足以輔上濟否然當君道方否之時
[007-8b]
  處逼近之地所惡在居功取忌而己若能使動必
  出於君命威柄一歸於上則无咎而其志行矣能
  使事皆出於君命則可以濟時之否其疇類皆附
  離其福祉離麗也君子道行則與其類同進以濟
  天下之否疇離祉也小人之進亦以其類同也
  本義否過中矣將濟之時也九四以陽居隂不極
  其剛故其占為有命无咎而疇類三陽皆獲其福
  也命謂天命
[007-9a]
   朱氏附録有命无咎疇離祉這裏是吉凶未判
   須是有命方得无咎○九四雖是陽爻猶未離
   乎否體只是它陽可以有為然須有命方做得
   又曰有命是有箇機會方可以做占者便須是
   有箇築著恰好時節方做得成方无咎○問有
   命无咎疇離祉三隂己過而陽得亨則否過中
   而將濟之時與泰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復相
   類曰泰九三時己有小人便是可畏如此故艱
[007-9b]
   貞則无咎否下三爻君子尚畏它至九四即不
   畏之矣故有有命疇離祉之象占
 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傳有君命則得无咎乃可以濟否其志得行也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于苞桑休虚虬反美也/又許求反息也
  傳五以陽剛中正之德居尊一作/君位故能休息天
  下之否大人之吉也大人當位能以其道休息天
  下之否以循致於泰猶未離於否也故有其亡之
[007-10a]
  戒否旣休息漸將反一作/及泰不可便為安肆當深
  慮逺戒常虞否之復來曰其亡矣其亡矣其繫于
  苞桑謂為安固之道如維繫于苞桑也桑之為物
  其根深固苞謂叢生者其固尤甚聖人之戒深矣
  漢王允唐李德裕不知此戒所以致禍敗也繫辭
  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
  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
  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007-10b]
  本義陽剛中正以居尊位能休時之否大人之事
  也故此爻之占大人遇之則吉然又當戒懼如繫
  辭𫝊所云也
   朱氏附録否之九五若无那大人也休那否不
   得大率自泰入否易自否入泰難○問其亡其
   亡繫于苞桑如何曰有戒懼危亡之心則便有
   苞桑繫固之象蓋能戒懼危亡則如繫于苞桑
   堅固不拔矣如此説則象占乃有收煞非是其
[007-11a]
   亡其亡而又繫于苞桑也○九五以陽剛得位
   可以休息天下之否然須常存危亡方有苞桑
   之固不知聖人於否泰只管説包字如何須是
   象上如何取其義今曉它不得只得説堅固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當也
  𫝊有大人之德而得至尊之正位故能休一有/息字
  下之否是以吉也无其位則雖有其道將何為乎
  故聖人之位謂之大寳
[007-11b]
上九傾否先否後喜
  𫝊上九否之終也物理極而必反故泰極則否否
  極則泰上九否旣極矣故否道傾覆而變也先極
  否也後傾喜也否傾則泰矣後喜也
  本義以陽剛居否極能傾時之否者也其占為先
  否後喜
   朱氏附録九四否已過中上三爻是説君子言
   君子有天命而无咎大抵易為君子謀且如否
[007-12a]
   内三爻是小人得志時然不大叚會做得事初
   則如此二又如此三雖做得些箇也不濟事到
   四則聖人便説他那君子得時否漸次反泰底
   道理五之包桑繫辭中説得條暢盡之矣上九
   之傾否到這裏便傾了否做泰○否本是隂長
   之卦如九五休否上九傾否又自大故好蓋隂
   陽自是不可相无今以四時寒暑而論若无隂
   陽亦做事不成但以善惡及君子小人而論則
[007-12b]
   聖人直是要消盡了惡去盡了小人方得蓋亦
   抑隂助陽之意某於坤卦畧發此義矣又曰隂
   陽各有一半聖人於否泰只為陽説道理看來
   聖人出來做須有一箇道理使天下皆為君子
   世間人多言君子小人常相半不可太去治之
   急迫之卻為害不然如舜湯舉伊尹臯陶不仁
   者逺自是小人皆不敢為非被君子夾持得皆
   革靣做好人了
[007-13a]
 象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𫝊否終則必傾豈有長否之理極而必反理之常
  也然反危為安易亂為治必有剛陽之才而後能
  也故否之上九則能傾否屯之上六則不能變屯
  也
離下/乾上
  𫝊同人序卦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夫天
  地不交則為否上下相同則為同人與否義相反
[007-13b]
  故相次又世之方否必與人同力一作/欲乃能濟同
  人所以次否也為卦乾上離下以二象言之天在
  上者也火之性炎上與天同也故為同人以二體
  言之五居正位為乾之主二為離之主二爻以中
  正相應上下相同同人之義也又卦唯一隂衆陽
  所欲同亦同人之義也它卦固有一隂者在同人
  之時而二五相應天火相同故其義大
同人于野亨利渉大川利君子貞
[007-14a]
  傳野謂曠野取逺與外之義夫同人者以天下大
  同之道則聖賢大公之心也常人之同者以其私
  意所合乃暱比之情耳故必于野謂不以暱近情
  之所私而于郊野曠逺之地旣不係所私乃至公
  大同之道无逺不同也其亨可知能一作/旣與天下
  大同是天下皆同之也天下皆同何險阻之不可
  濟何艱危之不可亨故利渉大川利君子貞上言
  于野止謂不在暱比此復言宜以君子正道君子
[007-14b]
  之貞謂天下至公大同之道故雖居千里之逺生
  千嵗之後若合符節推而行之四海之廣兆民之
  衆莫不同一作/合小人則唯用其私意所比者雖非
  亦同所惡者雖是亦異故其所同者則為阿黨蓋
  其心不正也故同人之道利在君子之貞正
  本義離亦三畫卦之名一隂麗於二陽之間故其
  德為麗為文明其象為火為日為電同人與人同
  也以離遇乾火上同於天六二得位得中而上應
[007-15a]
  九五又卦唯一隂而五陽同與之故為同人于野
  謂曠逺而无私也有亨道矣以健而行故能渉川
  為卦内文明而外剛健六二中正而有應則君子
  之道也占者能如是則亨而又可渉險然必其所
  同合於君子之道乃為利也
   朱氏附録同人于野亨利渉大川是兩象一義
   利君子貞是一象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
[007-15b]
  𫝊言成卦之義柔得位謂二以隂居隂得其正位
  也五中正而二以中正應之得中而應乎乾也五
  剛健中正而二以柔順中正應之各得其正其德
  同也故為同人五乾之主故云應乎乾象取天火
  之象而彖專以二言
  本義以卦體釋卦名義柔謂六二乾謂九五
 同人曰
  𫝊此三字羨文
[007-16a]
  本義衍文
 同人于野亨利渉大川乾行也
  𫝊至誠无私可以蹈險難者乾之行也无私天德
  也
 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
  𫝊又以二體言其義有文明之德而剛健以中正
  之道相應乃君子之正道也
 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
[007-16b]
  𫝊天下之志萬殊理則一也君子明理故能通天
  下之志聖人視億兆之心猶一心者通于理而巳
  文明則能燭理故能明大同之義剛健則能克己
  故能盡大同之道然後能中正合乎乾行也
  本義以卦德卦體釋卦辭通天下之志乃為大同
  不然則是私情之合而已何以致亨而利渉哉
   朱氏附録乾行也言須是這般剛健之人方做
   得這般事若是柔弱者如何會出去外靣同人
[007-17a]
   又去渉險○程𫝊説通天下之志處極好云文
   明則能燭理故能明大同之義剛健則能克己
   故能盡大同之道此説甚善
 象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𫝊不云火在天下天下有火而云天與火者天在
  上火性炎上火與天同故為同人之義君子觀同
  人之象而以類族辨物各以其類族辨物之同異
  也若君子小人之黨善惡是非之理物情之離合
[007-17b]
  事理之異同凡同異者君子能辨明之故處物不
  失其方也
  本義天在上而火炎上其性同也類族辨物所以
  審異而致同也
   朱氏附録問類族辨物如伊川説云各以其類
   族辨物之同異也則是就類族上辨物否曰類
   族是就人上説辨物是就物上説天下有不可
   以皆同之理故隨他頭項去分别類族如分姓
[007-18a]
   氏張姓同作一類李姓同作一類辨物如牛類
   是一類馬類是一類就其異處以致其所以為
   同也伊川之説不可曉
初九同人于門无咎
  𫝊九居同人之初而无係應是无所偏私同人之
  公者也故為出門同人出門謂在外在外則无私
  昵之偏其同博而公如此則无過咎也
  本義同人之初未有私主以剛在下上无係應可
[007-18b]
  以无咎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出門同人又誰咎也
  𫝊出門同人于外是其所同者廣无所偏私人之
  同也有厚薄親疎之異過咎所由生也旣无所偏
  黨誰其咎之
   朱氏附録易中所謂又誰咎也自有三箇而其
   義則有兩樣如不節之嗟與自我致宼言之則
   謂咎皆由己不可咎諸人如出門同人言之則
[007-19a]
   謂人誰有咎之者矣以此見古人立言有用字
   雖同而其義則不同
六二同人于宗吝
  𫝊二與五為正應故曰同人于宗宗謂宗黨也同
  於所係應是有所偏與在同人之道為私狹矣故
  可吝二若陽爻則為剛中之德乃以中道相同不
  為私也
  本義宗黨也六二雖中且正然有應於上不能大
[007-19b]
  同而系於私吝之道也其象占如此
   朱氏附録易雖抑隂然有時把隂為主如同人
   是也然此一隂雖是一卦之主又卻柔弱做主
   不得○問六二與九五柔剛中正上下相應可
   謂盡善卻有同人于宗吝與先號咷之象如何
   曰以其太好兩者時位相應意趣相合只知款
   密卻无至公大同之心未免係於私故有吝觀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固是
[007-20a]
   它好處然於好處猶有失以其係於私暱而不
   能同也大凡悔者自凶而之吉吝者自吉而趨
   凶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𫝊諸卦以中正相應為善而在同人則為可吝故
  五不取君義蓋私比非人君之道相同以私為可
  吝也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莽莫蕩反又/眞黨反象同
[007-20b]
  𫝊三以陽居剛而不得中是剛暴之人也在同人
  之時志在於同卦唯一有/二字一隂諸陽之志皆欲同
  之三又與之比然二以中正之道與五相應三以
  剛强居二五之間欲奪而同之然理不直義不勝
  故不敢顯發伏藏兵戎于林莽之中懷惡而内負
  不直故又畏懼時升高陵以顧望如此至於三歲
  之久終不敢興此爻深見小人之情狀然不曰凶
  者旣不敢發故未至凶也
[007-21a]
  本義剛而不中上无正應欲同於二而非其正懼
  九五之見攻故有此象
 象曰伏戎于莽敵剛也三歲不興安行也
  傳所敵者五旣剛且正其可奪乎故畏憚伏藏也
  至於三歲不興矣終安能行乎
  本義言不能行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𫝊四剛而不中正其志欲同二亦與五為仇者也
[007-21b]
  墉垣所以限隔也四切近於五如隔墉耳乘其墉
  欲攻之知義不直而不克也茍能自知義之不直
  而不攻則為吉也若肆其邪欲不能反思義理妄
  行攻奪則其凶大矣三以剛居剛故終其强而不
  能反四以剛居柔故有困而能反之義能反則吉
  矣畏義而能改其吉宜矣
  本義剛不中正又无應與亦欲同於六二而為三
  所隔故為乘墉以攻之象然以剛居柔故有自反
[007-22a]
  而不克攻之象占者如是則是能改過而得吉也
   朱氏附録問伏戎于莽升其高陵如何曰只是
   伏于高陵之草莽中三嵗不敢出與九四乘其
   墉皆為剛盛而高三欲同於二而懼九五之見
   攻故升高伏戎欲敵之而五陽方剛不可奪故
   三嵗不興而象曰不能行也四欲同於二而為
   三所隔故乘墉攻之而以居柔遂自反而弗克
   也程𫝊謂升高陵有升高顧望之意此説雖巧
[007-22b]
   恐非本意○問三四皆有爭奪之義何也曰只
   是爭六二一爻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凶六
   二與九五相應三以剛居剛則便迷而不反四
   以剛居柔便有反側又本/作剛㡳道理初上則在事
   外不相干渉所以无爭
 象曰乘其墉義弗克也其吉則困而反則也
  𫝊所以乗其墉而弗克攻之者以其義之弗一作/不
  克也以邪攻正義不勝也其所以得吉者由其義
[007-23a]
  不勝困窮而反於法則也二者衆陽所同欲也獨
  三四有爭奪之義者二爻居二五之間也初終逺
  故取義别
  本義乗其墉矣則非其力之不足也特以義之弗
  克而不攻耳能以義斷困而反於法則故吉也
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號户羔反咷道/刀反旅卦同
  傳九五同於二而為三四二陽所隔五自以義直
  理勝故不勝憤抑至於號咷然邪不勝正雖為所
[007-23b]
  隔終必得合故後笑也大師克相遇五與二正應
  而二陽非理隔奪必用大師克勝之乃得相遇也
  云大師云克者見二陽之强也九五君位而爻不
  取人君同人之義者蓋五專以私暱應於二而失
  其中正之德人君當與天下大同而獨私一人非
  君道也又先隔則號咷後遇則笑一有/正字是私暱之
  情非大同之體也二之在下尚以同於宗為吝況
  人君乎五旣於君道无取故更不言君道而明二
[007-24a]
  人同心不可間隔之義繫辭云君子之道或出或
  處或黙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中誠所同出處
  語黙无不同天下莫能間也同者一也一不可分
  分乃二也一可以通金石冒水火无所不能入故
  云其利斷金其理至㣲故聖人賛之曰同心之言
  其臭如蘭謂其言意味深長也
  本義五剛中正二以柔中正相應於下同心者也
  而為三四所隔不得其同然義理所同物不得而
[007-24b]
  間之故有此象然六二柔弱而三四剛强故必用
  大師以勝之然後得相遇也
   朱氏附録問大師克相遇本義无説何也曰舊
   説只用大師克勝之方得相遇或云大師之克
   見二陽之强則非也問二五本自同心而為三
   四所隔故先號咷先謂理直也大師克而後相
   遇則後笑矣蓋亦義理之同物終不得而間之
   故相遇也先生頷之
[007-25a]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師相遇言相克也
  傳先所以號咷者以中誠理直故不勝其忿切而
  然也雖其敵剛强至用大師然義直理勝終能克
  之故言能相克也相克謂能勝見二陽之强也
  本義直謂理直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傳郊在外而遠之地求同者必相親相與上九居
  外而无應終无與同者也始有同則至終或有睽
[007-25b]
  悔處遠而无與故雖无同亦无悔雖欲同之志不
  遂而其終无所悔也
  本義居外无應物莫與同然亦可以无悔故其象
  占如此郊在野之内未至於曠逺但荒僻无與同
  耳
   朱氏附録問同人于郊曰郊是荒寂无人之所
   言不能如同人于野曠逺无私荒僻无與同蓋
   居外无應莫與同者亦可以无悔也○同人于
[007-26a]
   野是廣大无我之意同人于郊是无可與同之
   人取義不同自不相悖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𫝊居逺莫同故終无所悔然而在同人之道求同
  之志不得遂雖无悔非善處也
乾下/離上
  傳大有序卦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故受之以大有
  夫與人同者物之所歸也大有所以次同人也為
[007-26b]
  卦火在天上火之處高其明及逺萬物之衆无不
  照見為大有之象又一柔居尊衆陽並應居尊執
  柔物之所歸也上下應之為大有之義大有盛大
  豐有也
大有元亨
  傳卦之才可以元亨也凡卦德有卦名自有其義
  者如比吉謙亨是也有因其卦義便為訓戒者如
  師貞丈人吉同人于野亨是也有以其卦才而言
[007-27a]
  者大有元亨是也由剛健文明應天時行故能元
  亨也
  本義大有所有之大也離居乾上火在天上无所
  不照又六五一隂居尊得中而五陽應之故為大
  有乾健離明居尊應天有亨之道占者有其德則
  大善而亨也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
  傳言卦之所以為大有也五以隂居君位柔得尊
[007-27b]
  位也處中得大中之道也為諸陽所宗上下應之
  也夫居尊執柔固衆之所歸也而又有虛中文明
  大中一无大/中字之德故上下同志應之所以為大有
  也
  本義以卦體釋卦名義柔謂六五上下謂五陽
 其德剛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
  傳卦之德内剛健而外文明六五之君應於乾之
  九二五之一有/體字性柔順而明能順應乎二二乾之
[007-28a]
  主也是應乎乾也順應乾行順乎天時也故曰應
  乎天而時行其德如此是以元亨也王弼云不大
  通何由得大有乎大有則必元亨矣此不識卦義
  離乾成大有之義非大有之義便有元亨由其才
  故得元亨大有而不善者與不能亨者有矣諸卦
  具元亨利貞則彖皆釋為大亨恐疑與乾坤同也
  不兼利貞則釋為元亨盡元義也元有大善之義
  有元亨者四卦大有蠱升鼎也唯升之彖誤隨它
[007-28b]
  卦作大亨曰諸卦之元與乾不同何也曰元之在
  乾為元始之義為首出庶物之義它卦則不能有
  此義為善為大而己曰元之為大可矣為善何也
  曰元者物之先也物之先豈有不善者乎事成而
  後有敗敗非先成者也興而後有衰衰固後於興
  也得而後有失非得則何以有一作/為失也至於善
  惡治亂是非天下之事莫不皆然必善為先故文
  言曰元者善之長也
[007-29a]
  本義以卦德卦體釋卦辭應天指六五也
   朱氏附録問應乎天而時行程説以為應天時
   而行何如曰是以時而行是有可行之時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傳火高在天上照見萬物之衆多故為大有大有
  繁庶之義君子觀大有之象以遏絶衆惡揚明善
  類以奉順天休美之命萬物衆多則有善惡之殊
  君子享大有之盛當代天工治養庶類治衆之道
[007-29b]
  在遏惡揚善而己惡懲善勸所以順天命而安羣
  生也
  本義火在天上所照者廣為大有之象所有旣大
  无以治之則釁蘖萌於其間矣天命有善而无惡
  故遏惡揚善所以順天反之於身亦若是而己矣
   朱氏附録火在天上大有凡有物須是自家照
   見得方見得有若不照見則有无不可知何名
   為有○問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竊以為
[007-30a]
   天之所以命我者此性之善也人惟蔽於非心
   邪念是以善端之在人心日以湮㣲君子儻能
   遏止非心邪念於未萌則善端始自發揚而天
   之所以命我者始无所不順如此而為順天休
   命若何曰天道喜善而惡惡遏惡而揚善非順
   天休命而何吾友所說卻是嫌他説得大要束
   小了説○天命有善而无惡當大有時遏止其
   惡顯揚其善反之於身亦莫不然非止用人用
[007-30b]
   人乃其一事耳
初九无交害匪咎艱則无咎
  傳九居大有之初未至於盛處卑无應與未有驕
  盈之失故无交害未渉於害也大凡富有鮮不有
  害以子貢之賢未能盡免況其下者乎匪咎艱則
  无咎言富有本匪有咎也人因富有自為咎耳若
  能享富有而知難處則自无咎也處富有而不能
  思艱兢畏則驕侈之心生矣所以有咎也
[007-31a]
  本義雖當大有之時然以陽居下上无系應而在
  事初未渉乎害者也何咎之有然亦必艱以處之
  則无咎戒占者宜如是也
   朱氏附録此爻本最吉不解有咎然須説艱則
   无咎蓋易之書大抵教人戒謹恐懼无有以為
   易而處之者雖至易之事亦必以艱難處之然
   後无咎也
 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
[007-31b]
  傳在大有之初克念艱難則驕溢之心无由生矣
  所以不交渉於害也
九二大車以載有攸往无咎
  傳九以陽剛居二為六五之君所倚任剛健則才
  勝居柔則謙順得中則无過其才如此所以能勝
  大有之任如大車之材强壯能勝載重物也可以
  任重行逺故有攸往而无咎也大有豐盛之時有
  而未極故以二之才可往而无咎至於盛極則不
[007-32a]
  可以往矣
  本義剛中在下得應乎上為大車以載之象有所
  往而如是可无咎矣占者必有此德乃應其占也
 象曰大車以載積中不敗也
  𫝊壯大之車重積載於其中而不損敗猶九二材
  力之强能勝大有之任也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亨許庚反一/香兩反象同
  傳三居下體之上在下而居人上諸侯人君之象
[007-32b]
  也公侯上承天子天子居天下之尊率土之濵莫
  非王臣在下者何敢専其有凡土地之富人民之
  衆皆王者之有也此理之正也故三當大有之時
  居諸侯之位有其富盛必用亨通乎天子謂以其
  有為天子之有也乃人臣之常義也若小人處之
  則專其富有以為私不知公已奉上之道故曰小
  人弗克也
  本義亨春秋𫝊作享謂朝獻也古者亨通之亨享
[007-33a]
  獻之享烹飪之烹皆作亨字九三居下之上公侯
  之象剛而得正上有六五之君虚中下賢故為亨
  于天子之象占者有其徳則其占如是小人无剛
  正之徳則雖得此爻不能當也
   朱氏附録亨享二字據說文本是一字故易中
   多互用如王用亨于岐山亦當為享如王用享
   于帝之云也字畫音韻是經中淺事故先儒得
   其大者多不留意然不知此等䖏不理㑹卻枉
[007-33b]
   費了无限辭說牽補而卒不得其夲義亦甚害
   事也
 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
  傳公當用一无/用字亨于天子若小人䖏之則為害也自
  古諸侯能守臣節忠順奉上者則蕃養其衆以為
  王之屏翰豐殖其財以待上之徵賦若小人處之
  則不知為臣奉上之道以其有為已之私民衆財
  豐則反擅其富強益為不順是小人大有則為害
[007-34a]
  又大有為小人之害也
九四匪其彭无咎彭歩/郎反
  𫝊九四居大有之時巳過中矣是大有之盛者也
  過盛則凶咎所由生也故處之之道匪其彭則得
  无咎謂能謙損不處其太盛則得无咎也四近君
  之髙位茍處太盛則致凶咎彭盛多之貎詩載驅
  云汶水湯湯行人彭彭行人盛多之状雅大眀云
  駟騵彭彭言武王戎馬之盛也
[007-34b]
  本義彭字音義未詳程傳曰盛貌理或當然六五
  柔中之君九四以剛近之有僭偪之嫌然以其處
  柔也故有不極其盛之象而得无咎戒占者冝如
  是也
   朱氏附録問匪其彭只當依程傳作盛貌曰程
   說為優王弼作下比九三分權之臣蓋以彭為
   旁言專心承五常匪其旁
 象曰匪其彭无咎明辯晳也晳章舌反/又之世反
[007-35a]
  𫝊能不處其盛而得无咎者盖有眀辯之智也晳
  明智也賢智之人明辯物理當其方盛則知咎之
  將至故能損抑不敢至於滿極也
  本義晳明貌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𫝊六五當大有之時居君位虚中為孚信之象人
  君執柔守中而以孚信接於下則下亦盡其信誠
  以事於上上下信孚相交也以柔居尊位當大有
[007-35b]
  之時人心安易若專尚柔順則陵慢生矣故必威
  如則吉威如冇威嚴之謂也既以柔和孚信接於
  下衆志說従又有威嚴使之有畏善處有者也吉
  可知矣
  本義大冇之世柔順而中以處尊位虗已以應九
  二之賢而上下歸之是其孚信之交也然君道貴
  剛太柔則廢當以威濟之則吉故其象占如此亦
  戒辭也
[007-36a]
 象曰厥孚交如信以發志也威如之吉易而无備也
 易以/䜴反
  傳下之志從乎上者也上以孚信接於下則下亦
  以誠信事其上故厥孚交如由上有孚信以發其
  下孚信之志下之從上猶響之應聲也一有威如之吉/易而无備也几
  字/威如之所以吉者謂若无威嚴則下易慢而无
  戒備也謂无恭畏備上之道備謂備上之求責也
  本義厥孚交如信以發志也一人之信足以發上
[007-36b]
  下之志也威如之吉易而无備也太柔則人將易
  之而无畏備之心
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傳上九在卦之終居无位之地是大有之極而不
  居其有者也處離之上明之極也唯至明所以不
  居其有不至於過極也有極而不處則无盈滿之
  災能順乎理者也五之孚信而履其上為蹈履誠
  信之義五有文明之德上能降志以應之為尚賢
[007-37a]
  崇善之義其處如此合道之至也自當享其福慶
  自天祐之行順乎天而𫉬天祐故所往皆吉无所
  不利也
  本義大有之世以剛居上而能下從六五是能履
  信思順而尚賢也滿而不溢故其占如此
   朱氏附録上九以陽剛居上而能下從六五者
   盖陽従隂也大有唯六五一隂而上下五陽應
   之上九能下從六五則為履信思順而尚賢盖
[007-37b]
   五之交孚信也而上能履之謙退不居思順也
   志従於五尚賢也天之所助者順人之所助者
   信所以有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之象若无繫辭
   此數句此爻遂无收煞以此見聖人讀易見爻
   辭有不分眀處則於繫辭傳說破如此類是也
 象曰大有上吉自天祐也
  傳大有之上有極當變由其所為順天合道故天
  祐助之所以吉也君子滿而不溢乃天祐也繫辭
[007-38a]
  復申之云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
  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也履信謂履五五虚中信也思順謂謙退不居尚
  賢謂志従於五大有之世不可以盈豐而復處盈
  焉非所冝也六爻之中皆樂據權位唯初上不處
  其位故初九无咎上九无不利上九在上履信思
  順故在上而得吉蓋自天祐也
艮下/坤上
[007-38b]
  傳謙序卦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其有既
  大不可至於盈滿必在謙損故大有之後受之以
  謙也為卦坤上艮下地中有山也地體卑下山髙
  大之物而居地之下謙之象也以崇高之徳而處
  卑之下謙之義也
謙亨君子有終
  𫝊謙有亨之道也有其徳而不居謂之謙人以謙
  巽自䖏何往而不亨乎君子有終君子志存乎謙
[007-39a]
  巽達理故樂天而不競内充故退譲而不矜安履
  乎謙終身不易自卑而人益尊之自晦而德益光
  顯此所謂君子有終也在小人則有欲必競有德
  必伐雖使勉慕於謙亦不能安行而固守不能有
  終也
  本義謙者有而不居之義止乎内而順乎外謙之
  意也山至高而地至卑乃屈而止於其下謙之象
  也占者如是則亨通而有終矣有終謂先屈而後
[007-39b]
  伸也
   朱氏附録謙便能亨又為君子有終之象
 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濟節細反/上而掌反
  傳濟當為際此明謙而能亨之義天之道以其氣
  下際故能化育萬物其道光明下際謂下交也地
  之道以其處卑所以其氣上行交於天皆以卑降
  而亨也
  本義言謙之必亨
[007-40a]
 天道虧盈而益謙
  傳以天行而言盈者則虧謙者則益日月隂陽是
  也
 地道變盈而流謙
  傳以地勢而言盈滿者傾變而反陷卑下者流注
  而益增也
 鬼神害盈而福謙
  傳鬼神謂造化之跡盈滿者禍害之謙損者福祐
[007-40b]
  之凡過而不損不足而益者皆是也
 人道惡盈而好謙惡烏路反/好呼報反
  𫝊人情疾惡於盈滿而好與於謙巽也謙者人之
  至徳故聖人詳言所以戒盈而勸謙也
 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終也
  傳謙為卑巽也而其道尊大而光顯自處雖卑屈
  而其徳實高不可加尚是不可踰也君子至誠於
  謙恒而不變有終也故尊光
[007-41a]
  本義變謂傾壞流謂聚而歸之人能謙則其居尊
  者其徳愈光其居卑者人亦莫能過此君子所以
  有終也
   朱氏附録虧盈益謙是自然之理○變盈流謙
   揚子雲言山殺瘦澤增髙此是說山上之土為
   水漂流下来山便瘦澤便髙○鬼神言害言福
   是有些造化之柄又曰如言與鬼神合其吉凶
   到鬼神便說箇吉凶字○問天道虧盈而益謙
[007-41b]
   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夫鬼神是
   造化之跡既言天地之道又言鬼神何邪曰天
   道是就寒暑往来上說地道是就地形髙下上
   說鬼神是就禍福上說各自主一事而言耳○
   謙之為義不知天地人鬼何以皆好尚之蓋太
   極中本无物若事業功勞又於我何有觀天地
   生萬物而不言所利可見矣○問謙尊而光卑
   而不可踰曰恐程先生之說非周易本文之意
[007-42a]
   尊字是對卑字説言能謙則位處尊而徳愈光
   位雖卑而莫能踰如古之賢聖之君以謙下人
   則位尊而愈光若驕奢自大則雖尊而不光
 象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裒蒲/侯反
 稱尺證反/施始豉反
  傳地體卑下山之髙大而在地中外卑下而内藴
  髙大之象故為謙也不云山在地中而曰地中有
  山言卑下之中藴其崇髙也若言崇髙藴於卑下
[007-42b]
  之中則文理不順諸象皆然觀文可見君子以裒
  多益寡稱物平施君子觀謙之象山而在地下是
  高者下之卑者上之見抑髙舉下損過益不及之
  義以施於事則裒取多者增益寡者稱物之多寡
  以均其施與使得其平也
   程氏附録謙者治盈之道故曰裒多益寡稱物
   平施
  本義以卑藴髙謙之象也裒多益寡所以稱物之
[007-43a]
  冝而平其施損髙増卑以趨於平亦謙之意也
   朱氏附録裒多益寡便是謙稱物平施便是裒
   多益寡○問裒多益寡看來謙雖是若放低去
   實是損髙就低使教恰好不一向低去曰大抵
   人多見得在巳者髙在人者卑謙則抑已之髙
   而卑以下人便是平也
初六謙謙君子用渉大川吉
  傳初六以柔順處謙又居一卦之下為自處卑下
[007-43b]
  之至謙而又謙也故曰謙謙能如是者君子也自
  處至謙衆所共與也雖用渉險難亦无患害况居
  平易乎何所不吉也初處謙而以柔居下得无過
  於謙乎曰柔居下乃其常也但見其謙之至故為
  謙謙未見其失也
  本義以柔處下謙之至也君子之行也以此渉難
  何徃不濟故占者如是則利以渉川也
 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007-44a]
  𫝊謙謙謙之至也謂君子以謙卑之道自牧也自
  牧自處也詩云自牧歸荑
六二鳴謙貞吉
  傳二以柔順居中是為謙徳積於中謙徳充積於
  中故𤼵於外見於聲音顔色故曰鳴謙居中得正
  有中正之徳也故云貞吉凡貞吉有為貞且吉者
  有為得貞一有/正字則吉者六二之貞吉所自有也
  本義柔順中正以謙有聞正而且吉者也故其占
[007-44b]
  如此
 象曰鳴謙貞吉中心得也
  傳二之謙徳由至誠積於中所以發於聲音中心
  所自得也非勉一有/強字為之也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
  傳三以陽剛之徳而居下體為衆隂所宗履得其
  一作/正位為下之上是上為君所任下為衆所従有
  功勞而持謙徳者也故曰勞謙古之人有當之者
[007-45a]
  周公是也身當天下之大任上奉㓜弱之主謙恭
  自牧夔夔如畏然可謂有勞而能謙矣既能勞謙
  又須君子行之有終則吉夫樂髙喜勝人之常情
  平時能謙固巳鮮矣况有功勞可尊乎雖使知謙
  之善勉而為之若矜負之心不忘則不能常乆欲
  其有終不可得也唯君子安履謙順乃其常行故
  乆而不變乃所謂有終有終則吉也九三以剛居
  正能終者也此爻之徳最盛故象辭特重
[007-45b]
  本義卦惟一陽居下之上剛而得正上下所歸有
  功勞而能謙尤人所難故有終而吉占者如是則
  如其應矣
 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
  傳能勞謙之君子萬民所尊服也繫辭云勞而不
  伐有功而不徳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徳
  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有勞而
  不自矜伐有功而不自以為徳是其徳𢎞厚之至
[007-46a]
  也言以其功勞而自謙以下於人也徳言盛禮言
  恭以其徳言之則至盛以其自處之禮言之則至
  恭此所謂謙也夫謙也者謂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存守也致其恭巽以守其位故髙而不危滿而不
  溢是以能終吉也夫君子履謙乃其常行非為保
  其位而為之也而言存其位者盖能致恭所以能
  存其位言謙之道如此如言為善有令名君子豈
  為令名而為善也哉亦言其令名者為善之故一作/效
[007-46b]
  也
六四无不利撝謙撝毁皮/反象同
  𫝊四居上體切近君位六五之君又以謙柔自處
  九三又有大功徳為上所任衆所宗而巳居其上
  當恭畏以奉謙徳之君卑巽以讓勞謙之臣動作
  施為无所不利於撝謙也撝施布之象如人手之
  撝也動息進退必施其謙蓋居多懼之地又在賢
  臣之上故也
[007-47a]
  本義柔而得正上而能下其占无不利矣然居九
  三之上故戒以更當發揮其謙以示不敢自安之
  意也
   朱氏附録撝謙言𤼵揚其謙蓋四是隂位又在
   上卦之下九三之上所以更當𤼵撝其謙
 象曰无不利撝謙不違則也
  傳凡人之謙有所冝施不可過其冝也如六五或
  用侵伐是也唯四以處近君之地據勞臣之上故
[007-47b]
  凡所動作靡不利於施謙如是然後中於法則故
  曰不違則也謂得其冝也
  本義言不為過
   朱氏附録六四撝謙是合如此不是過分事故
   解象云言不為過不違則是不違法則
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无不利
  傳富者衆之所歸唯財為能聚人五以君位之尊
  而執謙順以接於下衆所歸也故不以富而能有
[007-48a]
  其鄰也鄰近也不富而得人之親也為人君而持
  謙順天下所歸心也然君道不可專尚謙柔必須
  威武相濟然後能懐服天下故利用行侵伐也威
  徳並著然後盡君道之冝而无所不利也蓋五之
  謙柔當防於過故𤼵此義
  本義以柔居尊在上而能謙者也故為不富而能
  以其鄰之象蓋従之者衆矣猶有未服者則利以
  征之而於他事亦无不利人有是徳則如是占也
[007-48b]
   朱氏附録富以其鄰言以富厚之力而能用其
   鄰不富以其鄰言不待富厚之力而能用其鄰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傳征其文徳謙巽所不能服者也文徳所不能服
  而不用威武何以平治天下非人君之中道謙之
  過也
   朱氏附録問謙是不與人爭如何六五上六二
   爻皆言利用侵伐利用行師象曰利用侵伐征
[007-49a]
   不服也若以其不服而征則非所以為謙矣曰
   老子言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
   國則取大國又言抗兵相加哀者勝矣孫子曰
   始如處女敵人開戸後如脱兔敵不及拒大抵
   謙自是用兵之道只退處一歩耳所以利用侵
   伐也蓋自初六積到六五上六謙亦極矣自宜
   人人服之尚更不服則非人矣故利用侵伐也
   如必也臨事而懼皆是此意
[007-49b]
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
  傳六以柔處柔順之極又處謙之極極乎謙者也
  以極謙而反居高未得遂其謙之志故至發於聲
  音又柔處謙之極亦必見於聲色故曰鳴謙雖居
  无位之地非任天下之事然人之行己必須剛柔
  相濟上謙之極也至於太甚則反為過矣故利在
  以剛武自治邑國己之私有行師謂用剛武征邑
  國謂自治其私
[007-50a]
  本義謙極有聞人之所與故可用行師然以其質
  柔而无位故可以征巳之邑國而巳
   朱氏附録問謙上六何取象於行師曰坤為衆
   有坤卦處多言師如泰上六城復于隍勿用師
   之類坤為土土為國故云征邑國也以此見聖
   人於易不是硬做皆是取象因有這象方就上
   面說○問程易說利用侵伐蓋以六五柔順謙
   卑然君道又當有剛武意故有利用侵伐之象
[007-50b]
   然上六亦言利用行師如何曰便是此等有不
   通處
 象曰鳴謙志未得也可用行師征邑國也
  傳謙極而居上欲謙之志未得故不勝其切至於
  鳴也雖不當位謙既過極冝以剛武自治其私故
  云利用行師征邑國也
   程氏附録謙君子所以用終故不言吉裒取其
   多而增益其寡天理也六二鳴謙處中得正而
[007-51a]
   有徳者故鳴謙者乃中心得也上六鳴謙乃有
   求者也有求之小止於征國邑而巳故曰志未
   得也○他卦皆有悔凶咎惟謙未嘗有他卦有
   待而亨惟謙則便亨
  本義隂柔无位才力不足故其志未得而至於行
  師然亦適足以治其私邑而巳
   朱氏附録問志未得也如何曰為其志未得所
   以行師征邑國蓋以未盡信從故也
[007-51b]
 
 
 
 
 
 
 
 周易傳義附録卷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