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61 周易傳義附錄-宋-董楷 (master)


[014-1a]
欽定四庫全書
 周易傳義附録卷七下   宋 董楷 撰
下經
震下/巽上
  傳益序卦損而不巳必益故受之以益盛衰損益
  如循環損極必益理之自然益所以繼損也為卦
  巽上震下雷風二物相益者也風烈則雷迅雷激
  則風怒兩相助益所以為益此以象言也巽震二
[014-1b]
  卦皆由下變而成陽變而為隂者損也隂變而為
  陽者益也上卦損而下卦益損上益下所以為益
  此以義言也下厚則上安故益下為益
益利有攸徃利渉大川
  傳益者益於天下之道也故利有攸徃益之道可
  以濟險難利渉大川也
  本義益増益也為卦損上卦初畫之陽益下卦初
  畫之隂自上卦而下於下卦之下故為益卦之九
[014-2a]
  五六二皆得中正下震上巽皆木之象故其占利
  有所徃而利渉大川也
 彖曰益損上益下民說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下/下
 上遐嫁反/下如字
  傳以卦義與卦才言也卦之為益以其損上益下
  也損於上而益下則民說之无疆謂无窮極也自
  上而降已以下下其道之大光顯也陽下居初隂
  上居四為自上下下之義
[014-2b]
  本義以卦體釋卦名義
 利有攸徃中正有慶
  𫝊五以剛陽中正居尊位二復以中正應之是以
  中正之道益天下天下受其福慶也
 利渉大川木道乃行
  傳益之為一无為字/一作於道於平常无事之際其益猶
  小當艱危險難則所益至大故利渉大川也於濟
  艱險乃益道大行之時也益誤作木或以為上巽
[014-3a]
  下震故云木道非也
  本義以卦體卦象釋卦辭
   朱氏附録問易卦木道乃行曰不須改木字為
   益只木字亦得某見一朋友說有八卦之金木
   水火土有五行之金木水火土如乾為金易卦
   之金也兊之金五行之金也巽為木是卦中取
   象震為木乃東方屬木五行之木也五行取四
   維故也○渙卦說乘木有功中孚說乘木舟虚
[014-3b]
   以此見得只是木字
 益動而巽日進无疆
  𫝊又以二體言卦才下動而上巽動而巽也為益
  之道其動巽順於理則其益日進一本益字/在日進下廣大
  无有疆限也動而不順於理豈能成大益也
 天施地生其益无方施始/豉反
  傳以天地之功言益道之大聖人體之以益天下
  也天道資始地道生物天施地生化育萬物各正
[014-4a]
  性命其益可謂无方矣方所也有方所一无/所字則有
  限量无方謂廣大无窮極也天地之益萬物豈有
  窮際乎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傳天地之益无窮者理而巳矣聖人利益天下之
  道應時順理與天地合與時偕行也
  本義動巽二卦之德乾下施坤上生亦上文卦體
  之義又以此極言賛益之大
[014-4b]
 象曰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傳風烈則雷迅雷激則風怒二物相益者也君子
  觀風雷相益之象而求益於己為益之道无若見
  善則遷有過則改也見善能遷則可以盡天下之
  善有過能改則无過矣益於人者无大於是
  本義風雷之勢交相助益遷善改過益之大者而
  其相益亦猶是也
   朱氏附録遷善如風之速改過如雷之烈○風
[014-5a]
   是一箇急㡳物見人之善已將不及遷之如風
   之急雷是一箇勇決㡳物已有過便斷然改之
   如雷之勇決不容有些子遲緩○問莫是才遷
   善便是改過否曰不然遷善字輕改過字重遷
   善如慘淡之物要使之白改過如黒之物要使
   之白用力自是不同遷善者但是見人做得一
   事強似我心有所未安即便遷之若改過須是
   大段勇猛始得○伊川將來牽合說熹不曉看
[014-5b]
   來人有遷善時節自有改過時節不成必是一
   件事
初九利用為大作元吉无咎
  傳初九震動之主剛陽之盛也居益之時其才足
  以益物雖居至一无/至字下而上有六四之大臣應於
  已四巽順之主上能巽於君下能順一作/巽於賢才
  也在下者不能有為也得在上者應從之則冝以
  其道輔於上作大益天下之事利用為大作也居
[014-6a]
  下而得上之用以行其志必須所為大善而吉則
  无過咎不能元吉則不唯在已有咎乃累乎上為
  上之咎也在至下而當大任小善不足以稱也故
  必元吉然後得无咎
  本義初雖居下然當益下之時受上之益者也不
  可徒然无所報效故利用為大作必元吉然後得
  无咎
 象曰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
[014-6b]
  傳在下者本不當處厚事厚事重大之事也以為
  在上所任所以當大事必能濟大事而致元吉乃
  為无咎能致元吉則在上者任之為知人已當之
  為勝任不然則上下皆有咎也
  本義下本不當任厚事故不如是不足以塞咎也
   朱氏附録初九上為四所任而作大事必盡善
   而後无咎若所作不盡善未免有咎也故孔子
   釋之曰下不厚事也蓋在下之人不當任重事
[014-7a]
   若在下之人為在上之人作事未能盡善自應
   有咎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永貞吉王用享于帝吉
  傳六二處中正而體柔順有虛中之象人處中正
  之道虚其中以求益而能順從天下孰不願告而
  益之孟子曰夫茍好善則四海之内皆將輕千里
  而來告之以善夫滿則不受虚則來物理自然也
  故或有可益之事則衆朋助而益之十者衆辭衆
[014-7b]
  人所是理之至當也龜者占吉凶辯是非之物言
  其至是龜不能違也永貞吉就六二之才而言二
  中正虚中能得衆人之益者也然而質本隂柔故
  戒在常永貞固則吉也求益之道非永貞則安能
  守也一作/之損之六五十朋之則元吉者蓋居尊自
  損應下之剛以柔而居剛柔為虚受剛為固守求
  益之至善故元吉也六二虚中求益亦有剛陽之
  應而以柔居柔疑從益之未固也故戒能常永貞
[014-8a]
  固則吉也王用享于帝吉如二之虛中而能永貞
  用以享上帝猶當獲吉況與人接物其意有不通
  乎求益於人有不應乎祭天天子之事故云王用
  也
  本義六二當益下之時虚中處下故其象占與損
  六五同然爻位皆隂故以永貞為戒以其居下而
  受上之益故又為卜郊之吉占
   朱氏附録或益之十朋之龜句/弗克違○王用
[014-8b]
   享于帝吉是祭則受福㡳道理
 象曰或益之自外來也
  傳既中正虚中能受天下之善而固守則有有益
  之事衆人自外來益之矣或曰自外來豈非謂五
  乎曰如二之中正虚中天下孰不願益之五為正
  應固在其中矣
  本義或者衆无定主之辭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014-9a]
  傳三居下體之上在民上者也乃守令也居陽應
  剛處動之極居民上而剛決果於為益者一无/者字
  果於為益用之於凶事則无咎凶事謂患難非常
  之事三居下之上在下當承稟於上安得自任擅
  為益乎唯於患難非常之事則可量冝應卒奮不
  顧身力庇其民故无咎也下專自任上必忌疾雖
  當凶難以一无/以字義在可為然必有其孚誠而所為
  合於中道則誠意通於上而上信與之矣專為而
[014-9b]
  无為上愛民之至誠固不可也雖有誠意而所為
  不合中行亦不可也圭者通信之物禮云大夫執
  圭而使所以申信也凡祭祀朝聘用圭玉所以通
  達誠信也有誠孚而得中道則能使上信之是猶
  告公上用圭玉也其孚能通達於上矣在下而有
  為之道固當有孚中行又三隂爻而不中故發此
  義或曰三乃隂柔何得反以剛果任事為義曰三
  質雖本隂然其居陽乃自處以剛也應剛乃志在
[014-10a]
  乎剛也居動之極剛果於行也以此行益非剛果
  而何易以所勝為義故不論其本質也
  本義六三隂柔不中不正不當得益者也然當益
  下之時居下之上故有益之以凶事者蓋警戒震
  動乃所以益之也占者如此然後可以无咎又戒
  以有孚中行而告公用圭也用圭所以通信
   朱氏附録益之用凶事猶書言用降我凶德嘉
   績于朕躬○伊川說易亦有不分曉處甚多如
[014-10b]
   益之用凶事說作凶荒之凶直指刺史郡守而
   言在當時未見有這守令恐難如此說
 象曰益用凶事固有之也
  傳六三益之獨可用於凶事者以其固有之也謂
  專固自任其事也居下當稟承於上乃專任其事
  唯救民之凶災拯時之艱急則可也乃處急難變
  故之權冝故得无咎若平時則不可也
  本義益用凶事欲其困心衡慮而固有之也
[014-11a]
六四中行告公從利用為依遷國
  傳四當益時處近君之位居得其正以柔巽輔上
  而下順應於初之剛陽如是可以益於上也唯處
  不得其中而所應又不中是不足於中也故云若
  行得中道則可以益於君上告於上而獲信從矣
  以柔巽之體非有剛特之操故利用為依遷國為
  依依附於上也遷國順下而動也上依剛中之君
  而致其益下順剛陽之才以行其事利用如是也
[014-11b]
  自古國邑民不安其居則遷遷國者順下而動也
  本義三四皆不得中故皆以中行為戒此言以益
  下為心而合於中行則告公而見從矣傳曰周之
  東遷晉鄭焉依蓋古者遷國以益下必有所依然
  後能立此爻又為遷國之吉占也
   朱氏附録中行與依見不得是指誰
 象曰告公從以益志也
  傳爻辭但云得中行則告公而𫉬從象復明之曰
[014-12a]
  告公而獲從者告之以益天下之志也志茍在於
  益天下上必信而從之事君者不患上之不從患
  其志之不誠也
九五有孚惠心勿問元吉有孚惠我德
  傳五剛陽中正居尊位又得六二之一无/之字中正相
  應以行其益何所不利以陽實在中有孚之象也
  以九五之德之才之位而中心至誠在惠益於物
  其至善大吉不問可知故云勿問元吉人君居得
[014-12b]
  致之位操可致之權茍至誠益於一作/於益天下天下
  受其大福其元吉不假言也有孚惠我德人君至
  誠益於一作/於益天下天下之人无不至誠愛戴以君
  之德澤為恩惠也
  本義上有信以惠于下則下亦有信以惠于上矣
  不問而元吉可知
 象曰有孚惠心勿問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傳人君有至誠惠益天下之心其元吉不假言也
[014-13a]
  故云勿問之矣天下至誠懐吾德以為惠是其道
  大行人君之志得矣
上九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恒凶
  傳上居无位之地非行益於人者也以剛處益之
  極求益之甚者也所應者隂非取善自益者也利
  者衆人所同欲也專欲益已其害大矣欲之甚則
  昬蔽而忘義理求之極則侵奪而致仇怨故夫子
  曰放於利而行多怨孟子謂先利則不奪不饜聖
[014-13b]
  賢之深戒也九以剛而求益之極衆人所共惡故
  无益之者而或攻擊之矣立心勿恒凶聖人戒人
  存心不可專利云勿恒如是凶之道也所一作/謂
  速改也
  本義以陽居益之極求益不已故莫益而或擊之
  立心勿恒戒之也
   朱氏附録問或擊之曰或字衆无定主之辭言
   非但一人擊之也立心勿恒勿字只是不字非
[014-14a]
   禁止之辭此處亦可疑且闕之
 象曰莫益之偏辭也或擊之自外來也
  傳理者天下之至公利者衆人所同欲茍公其心
  不失其正理則與衆同利无侵於人人亦欲與之
  若切於好利蔽於自私求自益以損於人則人亦
  與之力爭故莫肯益之而有擊奪之者矣云莫益
  之者非有偏己之辭也茍不偏已合於公道則人
  亦益之何為擊之乎既求益於人至於甚極則人
[014-14b]
  皆惡而欲攻之故擊之者自外來也人為善則千
  里之外應之六二中正虚己益之者自外而至是
  也茍為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上九求益之極擊
  之者自外而至是也繫辭曰君子安其身而後動
  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君子脩此三者故
  全也危以動則民不與也懼以語則民不應也无
  交而求則民不與也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易曰
  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恒凶君子言動與求皆以
[014-15a]
  其道乃完善也不然則取傷而凶矣
  本義莫益之者猶從其求益之偏辭而言也若䆒
  而言之則又有擊之者矣
   朱氏附録大抵損益二卦諸爻皆互換損好益
   卻不好如損六五卻成益六二損上九好益上
   九卻不好○易象自是一法如離為龜則損益
   二卦皆說龜此𩔖甚多○益損二卦說龜一在
   二一在五是顚倒說去未濟與既濟說鬼方亦
[014-15b]
   然不知如何○向在玉山道間見徐彦章說離
   為龜故卦中言龜處皆有離象如頥之靈龜損
   益十朋之龜以其卦雖無離而通體似離也頥
   六爻損自二至上益自初至五此其求之巧矣
   然頥猶取龜義而無取於離損益則但言其得
   益之多而義亦不復繫於龜矣今乃不論其所
   以得益之故以為求益之方而必窮其龜之所
   自來亦可謂枉費心力矣
[014-16a]
乾下/兊上
  傳夬序卦益而不已必決故受之以夬夬者決也
  益之極必決而後止理无常益益一无下/益字而不巳
  巳乃決也夬所以次益也為卦兊上乾下以二體
  言之澤水之聚也乃上於至髙之處有潰決之象
  以爻言之五陽在下長而將極一隂在上消而將
  盡衆陽上進決去一隂所以為夬也夬者剛決之
  義衆陽進而決去一隂君子道長小人消衰將盡
[014-16b]
  之時也
夬揚于王庭孚號有厲夬古/快反
  傳小人方盛之時君子之道未勝安能顯然以正
  道決去之故含晦俟時漸圖消之之道今既小人
  衰微君子道盛當顯行之於公朝使人明知善惡
  故云揚于王庭孚信之在中誠意也號者命衆之
  辭君子之道雖長盛而不敢忘戒備故至誠以命
  衆使知尚有危道雖以此之甚盛決彼之甚衰若
[014-17a]
  易而无備則有不虞之悔是尚有危理必有戒懼
  之心則无患也聖人設戒之意深矣
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徃
  傳君子之治小人以其不善也必以己之善道勝
  革之故聖人誅亂必先修己舜之敷文德是也邑
  私邑告自邑先自治也以衆陽之盛決於一隂力
  固有餘然不可極其剛至於太過太過乃如蒙上
  九之為寇也戎兵者強武之事不利即戎謂不冝
[014-17b]
  尚壯武也即從也從戎尚武也利有攸徃陽雖盛
  未極乎上隂雖微猶有未去是小人尚有存者君
  子之道有未至也故冝進而徃也不尚剛武而其
  道益進乃夬之善也
  本義夬決也陽決隂也三月之卦也以五陽去一
  隂決之而巳然其決之也必正名其罪而盡誠以
  呼號其衆相與合力然亦尚有危厲不可安肆又
  當先治其私而不可專尚威武則利有所徃也皆
[014-18a]
  戒之之辭
   朱氏附録揚于王庭孚號有厲若合開口處便雖
   有劒從自家頭上落也須著說但使功罪各當
   是非顯白於吾何慊○夬以五陽之盛而比一
   隂猶欲決之故其繇曰揚于王庭孚號有厲告
   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徃蓋雖危懼自修不極
   其武而揚庭孚號利有攸徃初不顧後患而小
   卻也
[014-18b]
 彖曰夬決也剛決柔也健而說決而和
  傳夬為決義五陽決上之一隂也健而說決而和
  以二體言卦才也下健而上說是健而能說決而
  能和決之至善也兌說為和
  本義釋卦名義而賛其德
 揚于王庭柔乘五剛也
  傳柔雖消矣然居五剛之上猶為乘陵之象隂而
  乘陽非理之甚君子勢既足以去之當顯揚其罪
[014-19a]
  於王朝大庭使衆知善惡也
 孚號有厲其危乃光也
  傳盡誠信以命其衆而知有危懼則君子之道乃
  无虞而光大也
 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窮也
  傳當先自治不宜專尚剛武即戎則所尚乃至窮
  極矣夬之時所尚謂剛武也
 利有攸徃剛長乃終也長丁/丈反
[014-19b]
  傳陽剛雖盛長猶未終尚有一隂更當決去則君
  子之道純一而无害之者矣乃剛長之終也
  本義此釋卦辭柔乘五剛以卦體言謂以一小人
  加于衆君子之上是其罪也剛長乃終謂一變即
  為純乾也
   朱氏附録今人以為陽不能无隂中國不能无
   夷狄君子不能无小人故小人不可盡去今觀
   剛長乃終之言則聖人豈不欲小人之盡去邪
[014-20a]
   但所以決之者自有道耳
 象曰澤上於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則忌施治/豉反
  傳澤水之聚也而上於天至髙之處故為夬象君
  子觀澤決於上而注溉於下之象則以施禄及下
  謂施其禄澤以及於下也觀其決潰之象則以居
  德則忌居德謂安處其德則約也忌防也謂約立
  防禁有防禁則无潰散也王弼作明忌亦通不云
  澤在天上而云澤上於天上於天則意不安而有
[014-20b]
  決潰之勢云在天上乃安辭也
  本義澤上於天潰決之勢也施禄及下潰決之意
  也居德則忌未詳
初九壯于前趾徃不勝為咎
  傳九陽爻而乾體剛健在上之物乃在下而居決
  時壯于前進者也前趾謂進行人之決於行也行
  而冝則其決為是徃而不冝則決之過也故徃而
  不勝則為咎也夬之時而徃徃決也故以勝負言
[014-21a]
  九居初而壯于進躁於動者也故有不勝之戒隂
  雖將盡而巳之躁動自冝有不勝之咎不計彼也
  本義前猶進也當決之時居下任壯不勝冝矣故
  其象占如此
   朱氏附録壯于前趾與大壯初爻同此卦大率
   似大壯只爭一畫
 象曰不勝而徃咎也
  傳人之行必度其事可為然後決之則无過矣理
[014-21b]
  不能勝而且徃其咎可知凡行而有咎者皆決之
  過也
九二惕號莫夜有戎勿恤號戸羔反象及/下同莫音暮
  傳夬者陽決隂君子決小人之時不可忘戒備也
  陽長將極之時而二處中居柔不為過剛能知戒
  備處夬之至善也内懐兢惕而外嚴誠號雖暮夜
  有兵戎亦可勿恤矣
  本義九二當決之時剛而居柔又得中道故能憂
[014-22a]
  惕號呼以自戒備而莫夜有戎亦可无患也
 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傳莫夜有兵戎可懼之甚也然可勿恤者以自處
  之善也既得中道又知惕懼且有戒備何事之足
  恤也九居二雖得中然非正其為至善何也曰陽
  決隂君子決小人而得中豈有不正也知時識勢
  學易之大方也
九三壯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獨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014-22b]
頄求龜反濡而/朱反愠紆運反
  傳爻辭差錯安定胡公移其文曰壯于頄有凶獨
  行遇雨若濡有愠君子夬夬无咎亦未安也當云
  壯于頄有凶獨行遇雨君子夬夬若濡有愠无咎
  夬決尚剛健之時三居下體之上又處健體之極
  剛果於決者也頄顴骨也在上而未極於上者也
  三居下體之上雖在上而未為最上上有君而自
  任其剛決壯于頄者也有凶之道也獨行遇雨三
[014-23a]
  與上六為正應方羣陽共決一隂之時己若以私
  應之故不與衆同而獨行則與上六隂陽和合故
  云遇雨易中言雨者皆謂隂陽和也君子道長決
  去小人之時而已獨與之和其非可知唯君子處
  斯時則能夬夬謂夬其夬果決其斷也雖其私與
  當逺絶之若見濡汚有愠惡之色如此則无過咎
  也三健體而處正非必有是失也因此義以為敎
  耳爻文所以交錯者由有遇雨字又有濡字故誤
[014-23b]
  以為連也一作誤而/相連也
  本義頄顴也九三當決之時以剛而過乎中是欲
  決小人而剛壯見于面目也如是則有凶道矣然
  在衆陽之中獨與上六為應若能果決其決不係
  私愛則雖合於上六如獨行遇雨至於若濡而為
  君子所愠然終必能決去小人而无所咎也温嶠
  之於王敦其事𩔖此
   朱氏附録問九三壯于頄曰君子之去小人不
[014-24a]
   必悻悻然見於面目至於遇雨而為所濡濕雖
   為衆陽所愠然志在決隂必能終去小人故亦
   可得无咎也蓋九三雖與上六為應而實以剛
   居剛有能決之象故壯于頄則有凶而和柔以
   去之乃无咎如王允之於董卓温嶠之於王敦
   是也○有愠也是自不能堪正如顔杲卿使安
   禄山受其衣服至道間與其徒曰吾輩何為服
   此歸而借兵伐之正𩔖此也卦中與復卦六四
[014-24b]
   有獨字此卦諸爻皆欲去隂獨此一爻與六為
   應也是惡模様○伊川改九三爻辭次第看來
   不必改
 象曰君子夬夬終无咎也
  傳牽梏於私好由无決也君子義之與比決於當
  決故終不至於有咎也
九四臀无膚其行次且牽羊悔亡聞言不信臀徒敦反/下卦同次
七私反且七餘反/象及下卦並同
[014-25a]
  傳臀无膚居不安也行次且進不前也次且進難
  之狀九四以陽居隂剛決不足欲止則衆陽並進
  於下勢不得安猶臀傷而居不能安也欲行則居
  柔失其剛壯不能強進故其行次且也牽羊悔亡
  羊者羣行之物牽者挽拽之義言若能自強而牽
  挽以從羣行則可以亡其悔然既處柔必不能也
  雖使聞是言亦必不能信用也夫過而能改聞善
  而能用克已以從義唯剛明者能之在它卦九居
[014-25b]
  四其失未至如此之甚在夬而居柔其害大矣
  本義以陽居隂不中不正居則不安行則不進若
  不與衆陽競進而安出其後則可以亡其悔然當
  決之時志在上進必不能也占者聞其言而信則
  轉凶而吉矣牽羊者當其前則不進縱之使前而
  隨其後則可以行矣
   朱氏附録這幾卦多說那臀不可曉○牽羊悔
   亡其說得於許愼之
[014-26a]
 象曰其行次且位不當也聞言不信聦不明也
  傳九處隂位不當也以陽居柔失其剛決故不能
  強進其行次且剛然後能明處柔則遷失其正性
  豈復有明也故聞言而不能信者蓋其聦聽之不
  明也
九五莧陸夬夬中行无咎莧閑辯反/又胡練反
  傳五雖剛陽中正居尊位然切近於上六上六說
  體而卦獨一隂陽之所比也五為決隂之主而反
[014-26b]
  比之其咎大矣故必決其決如莧陸然則於其中
  行之德為无咎也中行中道也莧陸今所謂馬齒
  莧是也曝之難乾感隂氣之多者也而脆易折五
  若如莧陸雖感於隂而決斷之易則於中行无過
  咎矣不然則失其中正也感隂多之物莧陸為易
  斷故取為象
  本義莧陸今馬齒莧感隂氣之多者九五當決之
  時為決之主而切近上六之隂如莧陸然若決而
[014-27a]
  決之而又不為過暴合於中行則无咎矣戒占者
  當如是也
   朱氏附録莧陸是兩物莧者馬齒莧陸者章陸
   一名商陸皆感隂氣多之物藥中用商陸治水
   腫其物難乾/其子紅
 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
  傳卦辭言夬夬則於中行為无咎矣象復盡其義
  云中未光也夫人心正意誠乃能極中正之道而
[014-27b]
  充實光輝五心有所比以義之不可而決之雖行
  於外不失中正之義可以无咎然於中道未得為
  光大也蓋人心一有所欲則離道矣夫子於此示
  人之意深矣
  本義程傳備矣
   朱氏附録中行无咎言人能剛決自勝其私合
   乎中行則无咎但能補過而已未是極至處這
   是說那微茫閒有些箇意思斷未得釋氏所謂
[014-28a]
   流注想荀子謂偷則自行便是這意思照管不
   著便走將那裏去爻雖无此意孔子作象所以
   禆爻辭之不足如自我致寇敬愼不敗之𩔖甚
   多中行无咎易中卻不恁地看言人占得此爻
   者能中則无咎不然則有咎○中未光也事雖
   正而意濳有所係吝荀子云云佛氏云云流注
   不斷皆意不誠之本也
上六无號終有凶
[014-28b]
  傳陽長將極隂消將盡獨一隂處窮極之地是衆
  君子得時決去危極之小人也其勢必須消盡故
  云无用號咷畏懼終必有凶也
  本義隂柔小人居窮極之時黨𩔖已盡无所號呼
  終必有凶也占者有君子之德則其敵當之不然
  反是
 象曰无號之凶終不可長也
  傳陽剛君子之道進而益盛小人之道既巳窮極
[014-29a]
  自然消亡豈復能長久乎雖號咷无以為也故云
  終不可長也先儒以卦中有孚號惕號欲以无號
  為无號作去聲謂无用更加號令非也一卦中適
  有兩去聲字一平聲字何害而讀易者率皆疑之
  或曰聖人之於天下雖大惡未嘗必絶之也今直
  使之无號謂必有凶可乎曰夬者小人之道消亡
  之時也決去小人之道豈必盡誅之乎使之變革
  乃小人之道亡也道亡乃其凶也
[014-29b]
   朱氏附録夬卦號字皆是作戸羔反惟孚號只
   作去聲讀看來亦只當平聲○問夬卦辭言孚
   號九二言惕號上九言无號取象之義如何曰
   卦有兊體兌為口故多言號也○問以五陽決
   一隂君子盛而小人衰之勢而卦辭則曰告自
   邑不利即戎初九壯于前趾則徃不勝九二惕
   號則有戎勿恤壯于頄則凶牽羊則悔亡中行
   无咎豈去小人之道須先自治而嚴厲戒懼不
[014-30a]
   可安肆邪曰觀上六一爻則小人勢窮无號有
   凶之時而君子去之之道猶當如此嚴謹自做
   手脚蓋不可以其勢衰而安意自肆也其為戒
   深矣
巽下/乾上
  傳姤序卦夬決也決必有遇故受之以姤姤遇也
  決判也物之決判則有遇合本合則何遇姤所以
  次夬也為卦乾上巽下以二體言之風行天下天
[014-30b]
  之下者萬物也風之行无不經觸乃遇之象又一
  隂始生於下隂與陽遇也故為姤
姤女壯勿用取女姤古豆反取/七喻反彖同
  傳一隂始生自是而長漸以盛矣是女之將長壯
  也隂長則陽消女壯則男弱故戒勿用取如是之
  女取女者欲其柔和順從以成家道姤乃方進之
  隂漸壯而敵陽者是以不可取也女漸壯則失男
  女之正家道敗矣姤雖一隂甚微然有漸壯之道
[014-31a]
  所以戒也
  本義姤遇也決盡則為純乾四月之卦至姤然後
  一隂可見而為五月之卦以其本非所望而卒然
  值之如不期而遇者故為遇遇巳非正又一隂而
  遇五陽則女德不貞而壯之甚也取以自配必害
  乎陽故其象占如此
   朱氏附録不是說隂漸長為女壯乃是一隂遇
   五陽
[014-31b]
 彖曰姤遇也柔遇剛也
  傳姤之義遇也卦之為姤以柔遇剛也一隂方生
  始與陽相遇也
  本義釋卦名
 勿用取女不可與長也
  傳一隂既生漸長而盛隂盛則陽衰矣取女者欲
  長久而成家也此漸盛之隂將消勝於陽不可與
  之長久也凡女子小人夷狄勢茍漸盛何可與久
[014-32a]
  也故戒勿用取如是之女
  本義釋卦辭
 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
  傳隂始生於下與陽相遇天地相遇也隂陽不相
  交遇則萬物不生天地相遇則化育庶𩔖品物咸
  章萬物章明也
  本義以卦體言
   朱氏附録大率姤是一箇女遇五陽是箇不正
[014-32b]
   當㡳如人盡夫也之事聖人去這裏又看見得
   那天地相遇㡳道理出來
 剛遇中正天下大行也
  傳以卦才言也五與二皆以陽剛居中與正以中
  正相遇也君得剛中之臣臣遇中正之君君臣以
  剛陽遇中正其道可以大行於天下矣
  本義指九五
   朱氏附録問姤卦曰姤是不好㡳卦然天地相
[014-33a]
   遇品物咸章剛遇中正天下大行卻又甚好蓋
   天地相遇又是别取一義剛遇中正只取九五
   或謂亦以九二言非也
 姤之時義大矣哉
  傳賛姤之時與姤之義至大也天地不相遇則萬
  物不生君臣不相遇則政治不興聖賢不相遇則
  道德不亨事物不相遇則功用不成姤之時與義
  皆甚大也
[014-33b]
  本義幾微之際聖人所謹
   朱氏附録問姤之時義大矣哉本義云幾微之
   際聖人所謹與伊川說不同何也曰上面說天
   地相遇至天下大行也正是好時節而不好之
   漸已生於微矣故當謹於此
 象曰天下有風姤后以施命誥四方
  傳風行天下无所不周為君后者觀其周徧之象
  以施其命令周誥四方也風行地上與天下有風
[014-34a]
  皆為周徧庶物之象而行於地上徧觸萬物則為
  觀經歴觀省之象也行於天下周徧四方則為姤
  施𤼵命令之象也諸象或稱先王或稱后或稱君
  子大人稱先王者先王所以立法制建國作樂省
  方敕法閉關育物享帝皆是也稱后者后王之所
  為也財成天地之道施命誥四方是也君子則上
  下之通稱大人者王公之通稱
初六繫于金柅貞吉有攸徃見凶羸豕孚蹢躅柅乃履/反又女
[014-34b]
紀反羸劣隨反蹢/直益反躅直録反
  傳姤隂始生而將長之卦一隂生則長而漸盛隂
  長則陽消小人道長也制之當於其微而未盛之
  時柅止車之物金為之堅強之至也止之以金柅
  而又繫之止之固也固止使不得進則陽剛貞正
  之道吉也使之進徃則漸盛而害於陽是見凶也
  羸豕孚蹢躅聖人重為之戒言隂雖甚微不可忽
  也豕隂躁之物故以為況羸弱之豕雖未能強猛
[014-35a]
  然其中心在乎蹢躅蹢躅跳躑也隂微而在下可
  謂羸矣然其中心常在乎一无/乎字消陽也君子小人
  異道小人雖微弱之時未嘗无害君子之心防於
  微則无能為矣
  本義柅所以止車以金為之其剛可知一隂始生
  靜正則吉徃進則凶故以二義戒小人使不害於
  君子則有吉而无凶然其勢不可止也故以羸豕
  蹢躅曉君子使深為之備云
[014-35b]
   朱氏附録金柅或以為止車物或以為絲衮不
   可曉
 象曰繫于金柅柔道牽也
  傳牽者引而進也隂始生而漸進柔道方牽也繫
  之于金柅所以止其進也不使進則不能消正道
  乃貞吉也
  本義牽進也以其進故止之
九二包有魚无咎不利賓
[014-36a]
  傳姤遇也二與初密比相遇者也在它卦則初正
  應於四在姤則以遇為重相遇之道主於專一二
  之剛中遇固以誠然初之隂柔羣陽在上而又有
  所應者其志所求也隂柔之質鮮克貞固二之於
  初難得其誠心矣所遇不得其誠心遇道之乖也
  包者苴裹也魚隂物之美者陽之於隂其所説美
  故取魚象二於初若能固畜之如包苴之有魚則
  於遇為无咎矣賔外來者也不利賔包苴之魚豈
[014-36b]
  能及賓謂不可更及外人也遇道當專一二則雜
  矣
  本義魚隂物二與初遇為包有魚之象然制之在
  已故猶可以无咎若不制而使遇於衆則其為害
  廣矣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包有魚義不及賓也
  傳二之遇初不可使有二於外當如包苴之有魚
  包苴之魚義不及於賓客也
[014-37a]
九三臀无膚其行次且厲无大咎
  傳二與初既相遇三說初而密比於二非所安也
  又為二所忌惡其居不安若臀之无膚也處既不
  安則當去之而居姤之時志求乎遇一隂在下是
  所欲也故處雖不安而其行則又次且也次且進
  難之狀謂不能遽舎也然三剛正而處巽有不終
  迷之義若知其不正而懐危懼不敢妄動則可以
  无大咎也非義求遇固巳有咎矣知危而止則不
[014-37b]
  至於大一有/咎也
  本義九三過剛不中下不遇於初上无應於上居
  則不安行則不進故其象占如此然既无所遇則
  无隂邪之傷故雖危厲而无大咎也
 象曰其行次且行未牽也
  傳其始志在求遇於初故其行遲遲未牽不促其
  行也既知危而改之故未至於大咎也
九四包无魚起凶
[014-38a]
  傳包者所裹蓄也魚所美也四與初為正應當相
  遇者也而初已遇於二矣失其所遇猶包之无魚
  亡其所有也四當姤遇之時居上位而失其下下
  之離由已之失德也四之失者不中正也以不中
  正而失其民所以凶也曰初之從二以比近也豈
  四之罪乎曰在四而言義當有咎不能保其下由
  失道也豈有上不失道而下離者乎遇之道君臣
  民主夫婦朋友皆在焉四以下睽故主民而言為
[014-38b]
  上而下離必有凶變起者將生之謂民心既離難
  將作矣
  本義初六正應巳遇於二而不及於已故其象占
  如此
 象曰无魚之凶逺民也逺𡊮/萬反
  傳下之離由已致之逺民者已逺之也為上者有
  以使之離也
  本義民之去巳猶已逺之
[014-39a]
   朱氏附録包无魚又去這裏見得箇君民㡳道
   理陽在上為君隂在下為民
九五以杞包𤓰含章有隕自天
  傳九五下亦无應非有遇也然得遇之一有/之字道故
  終必有遇夫上下之遇由相求也杞髙木而葉大
  處髙體大而可以包物者杞也美實之在下者𤓰
  也美而居下者側微之賢之象也九五尊居君位
  而下求賢才以至髙而求至下猶以杞葉而包𤓰
[014-39b]
  能自降屈如此又其内藴中正之徳充實章美人
  君如是則无有不遇所求者也雖屈已求賢若其
  德不正賢者不屑也故必含畜章美内積至誠則
  有隕自天矣猶云自天而降言必得之也自古人
  君至誠降屈以中正之道求天下之賢未有不遇
  者也髙宗感於夢寐文王遇於漁釣皆由是道也
   程氏附録髙宗好賢之意與易姤卦同九五以
   杞包𤓰含章有隕自天杞生於最髙處𤓰美物
[014-40a]
   生低處以杞包𤓰則至尊逮下之意也既能如
   此自然有賢者出故有隕自天也後人遂有天
   祐生賢佐之說
  本義𤓰隂物之在下者甘美而善潰杞髙大堅實
  之木也五以剛陽中正主卦於上而下防始生必
  潰之隂其象如此然隂陽迭勝時運之常若能含
  晦章美靜以制之則可以回造化矣有隕自天本
  无而倏有之象也
[014-40b]
   朱氏附録有隕自天言能回造化則陽氣復自
   天而隕復生上來都換了這時節
 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
  傳所謂含章謂其含藴一无/藴字中正之德也德充實
  則成章而有光輝
 有隕自天志不舎命也舎音/捨
  傳命天理也舎違也至誠中正屈已求賢存志合
  於天理所以有隕自天必得之矣
[014-41a]
上九姤其角吝无咎
  傳至剛而在最上者角也九以剛居上故以角為
  象人之相遇由降屈以相從和順以相接故能合
  也上九髙亢而剛極人誰與之以此求遇固可吝
  也已則如是人之逺之非它人之罪也由己致之
  故无所歸咎
  本義角剛乎上者也上九以剛居上而无位不得
  其遇故其象占與九三𩔖
[014-41b]
 象曰姤其角上窮吝也
  傳既處窮上剛亦極矣是上窮而致吝也以剛極
  居髙而求遇不亦難乎
   朱氏附録姤卦上五爻皆陽下面只一隂生五
   陽便立不住了
坤下/兊上
  傳萃序卦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後聚故受之以萃
  萃者聚也物相㑹遇則成羣聚萃所以次姤也為
[014-42a]
  卦澤上於地水之聚也故為萃不言澤在地上而
  云澤上於地言上於地則為方聚之義也
萃亨王假有廟假更白/反彖同
  傳王者萃聚天下之道至於有廟極一无/極字也羣生
  至衆也而可一其歸仰人心莫知其鄉也而能致
  其誠敬鬼神之不可度也而能致其來格天下萃
  合人心緫攝衆志之道非一其至大莫過於宗廟
  故王者萃天下之道至於有廟則萃道之至也祭
[014-42b]
  祀之報本於人心聖人制禮以成其德耳故豺獺
  能祭其性然也萃下有亨字羡文也亨字自在下
  與渙不同渙則先言卦才萃乃先言卦義彖辭甚
  明
   程氏附録古人祭祀用尸極有深意不可不深
   思蓋人之意氣既散孝子求神而祭无尸則不
   享无主則不依故易於渙萃皆言王假有廟即
   渙散之時事也魂氣必求其𩔖而依之人與人
[014-43a]
   既為𩔖骨肉又為一家之𩔖已與尸各既已潔
   齊至誠相通以此求神冝其享之後世不知此
   一有/道字直以尊卑之勢遂不肯行耳
利見大人亨利貞
  傳天下之聚必得大人以治之人聚則亂物聚則
  爭事聚則紊非大人治之則萃所以致爭亂也萃
  以不正則人聚為茍合財聚為悖入安得亨乎故
  利貞
[014-43b]
用大牲吉利有攸徃
  傳萃者豐厚之時也其用宜稱故用大牲吉事莫
  重於祭故以祭享而言上交鬼神下接民物百用
  莫不皆一作/當然當萃之時而交物以厚則是享豐
  富之吉也天下莫不同其富樂矣若時之一无/之字
  而交物以薄乃不享其豐美天下莫之與而悔吝
  生矣蓋隨時之冝順理而行故彖云順天命也夫
  不能有為者力之不足也當萃之時故利有攸徃
[014-44a]
  大凡興功立事貴得可為之時萃而後用是以動
  而有裕天理然也
  本義萃聚也坤順兊說九五剛中而二應之又為
  澤上於地萬物萃聚之象故為萃亨字衍文王假
  有廟言王者可以至乎宗廟之中王者卜祭之吉
  占也祭義曰公假于太廟是也廟所以聚祖考之
  精神又人必能聚已之精神則可以至于廟而承
  祖考也物既聚則必見大人而後可以得亨然又
[014-44b]
  必利於正所聚不正則亦不能亨也大牲必聚而
  後有聚則可以有所徃皆占吉而有戒之辭
   朱氏附録王假有廟是祖考精神聚於廟又為
   人必能聚已之精神然後可以至於廟而承祖
   考今人擇日祀神多取神在日亦取聚意○彖
   辭散漫說說了王假有廟又說利見大人又說
   用大牲吉大率是聖人觀象節節地看見許多
   道理看到這裏見有這箇象便說出這一句來
[014-45a]
   又看見那箇象又說出那一箇理來然而觀象
   則今不可得見是如何地觀矣○萃卦三句是
   占詞非發明萃聚之意也此是諸儒說易之大
   病非聖人繫辭焉而明吉凶之意
 彖曰萃聚也順以說剛中而應故聚也
  傳萃之義聚也順以一作/而說以卦才言也上說而
  下順為上以說道使民而順於人心下說上之政
  令而順從於上既上下順說又陽剛處中正之位
[014-45b]
  而下有應助如此故能聚也欲天下之萃才非如
  是不能也
  本義以卦德卦體釋卦名義
 王假有廟致孝享也
  傳王者萃人心之道至於建立宗廟所以致其孝
  享之誠也祭祀人心之所自盡也故萃天下之心
  者无如孝享王者萃天下之道至於有廟則其極
  也
[014-46a]
 利見大人亨聚以正也
  傳萃之時見大人則能亨蓋聚以正道也見大人
  則其聚以正道得其正則亨矣萃不以正其能亨
  乎
 用大牲吉利有攸徃順天命也
  傳用大牲承上有廟之文以享祀而言凡事莫不
  如是豐聚之時交於物者當厚稱其冝也物聚而
  力贍乃可以有為故利有攸徃皆天理然也故云
[014-46b]
  順天命也
  本義釋卦辭
   朱氏附録順天命說道理時髣髴如伊川說也
   去得只是文勢不如此他是說豐萃之時若不
   用大牲則便是與以天下儉其親相似也有此
   理這時節比不得那利用禴之事
 觀其所聚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傳觀萃之理可以見天地萬物之情也天地之化
[014-47a]
  育萬物之生成凡有者皆聚也有无動靜終始之
  理聚散而巳故觀其所以聚則天地萬物之情可
  見矣
 象曰澤上於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傳澤上於地為萃聚之象君子觀萃象以除治戎
  器用戒備於不虞凡物之萃則有不虞度之事故
  衆聚則有爭物聚則有奪大率既聚則多故矣故
  觀萃象而戒也除謂簡治也去弊惡也除而聚之
[014-47b]
  所以戒不虞也
  本義除者脩而聚之之謂
   朱氏附録問澤上於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
   虞曰大凡物聚衆盛必有事故當豫為之備如
   人少處必无爭纔人多少間便自有爭所以當
   豫為之防也又澤本當在地中今卻上於地上
   是水盛有潰裂奔突之憂故其取象如此
初六有孚不終乃亂乃萃若號一握為笑勿恤徃无咎
[014-48a]
號戸羔反/握烏學反
  傳初與四為正應本有孚以相從者也然當萃時
  三隂聚處柔无守正之節若捨正應而從其𩔖乃
  有孚而不終也乃亂惑亂其心也乃萃與其同𩔖
  聚也初若守正不從號呼以求正應則一握笑之
  矣一握俗語一團也謂衆一有/聚字以為笑也若能勿
  恤而徃從剛陽之正應則无過咎不然則入小人
  之羣矣
[014-48b]
  本義初六丄應九四而隔於二隂當萃之時不能
  自守是有孚而不終志亂而妄聚也若呼號正應
  則衆以為笑但勿恤而徃從正應則无咎矣戒占
  者當如是也
   朱氏附録不知如何地說箇一握㡳句出來
 象曰乃亂乃萃其志亂也
  傳其心志為同𩔖所惑亂故乃萃於羣隂也不能
  固其守則為小人所惑亂而失其正矣
[014-49a]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禴羊/略反
  傳初隂柔又非中正恐不能終其孚故因其才而
  為之戒二雖隂柔而得中正故雖戒而微辭一作/其辭
  微/凡爻之辭關一作/開得失二端者為法為戒亦各
  隨其才而設也引吉无咎引者相牽也人之交相
  求則合相待一作/持則離二與五為正應當萃者也
  而相逺又在羣隂之間必相牽引則得其萃矣五
  居尊位有中正之德二亦以中正之道徃與之萃
[014-49b]
  乃君臣和合也其所共致豈可量也是以吉而无
  咎也无咎者善補過也二與五不相引則過矣孚
  乃利用禴孚信之在中誠之謂也禴祭之簡薄者
  也菲薄而祭不尚備物直以誠意交於神明也孚
  乃者謂有其一作/具有孚則可不用文飾專以至誠交
  於上一有/下字也以禴言者謂薦其誠而已上下相聚
  而尚飾焉是未誠也蓋其中實者不假飾於外用
  禴之義也孚信者萃之本也不獨君臣之聚凡天
[014-50a]
  下之聚在誠而已
  本義二應五而雜於二隂之間必牽引以萃乃吉
  而无咎又二中正柔順虚中以上應九五剛健中
  正誠實而下交故卜祭者有其孚誠則雖薄物亦
  可以祭矣
   朱氏附録孚乃利用禴說如伊川固好但若如
   此卻是聖人說箇影子卻恐不恁地想只是說
   祭升卦同
[014-50b]
 象曰引吉无咎中未變也
  傳萃之時以得聚為吉故九四為得上下之萃二
  與五雖正應然異處有間乃當萃而未合者也故
  能相引而萃則吉而无咎以其有中正之德未遽
  至改變也變則不相引矣或曰二既有中正之德
  而象云未變辭若不足何也曰羣隂比處乃其𩔖
  聚方萃之時居其間能自守不變逺須正應剛立
  者能之二隂柔之才以其有中正之德可覬其未
[014-51a]
  至於變耳故象含其意以存戒也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徃无咎小吝
  傳三隂柔不中正之人也求萃於人而人莫與求
  四則非其正應又非其𩔖是以不正為四所棄也
  與二則二自以中正應五是以不正為二所不與
  也故欲一无/欲字萃如則為人棄絶而嗟如不獲萃而
  嗟恨也上下皆不與无所利也唯徃而從上六則
  得其萃為无咎也三與上雖非隂陽正應然萃之
[014-51b]
  時以𩔖相從皆以柔居一體之上又皆无與居相
  應之地上復處說順之極故得其萃而无咎也易
  道變動无常在人識之然而小吝何也三始求聚
  於四與二不𫉬而後徃從上六人之動為如此雖
  得所求亦可小羞吝也
  本義六三隂柔不中不正上无應與欲求萃於近
  而不得故嗟如而无所利唯徃從於上可以无咎
  然不得其萃困然後徃復得隂極无位之爻亦小
[014-52a]
  可羞矣戒占者當近捨不正之強援而逺結正應
  之窮交則无咎也
 象曰徃无咎上巽也
  傳上居柔說之極三徃而无咎者上六巽順而受
  之也
九四大吉无咎
  傳四當萃之時上比九五之君得君臣之聚也下
  比下體羣隂得下民之聚也得上下之聚可謂善
[014-52b]
  矣然四以陽居隂非正也雖得上下之聚必得大
  吉然後為无咎也大為周遍之義无所不周然後
  為大无所不正則為大吉大吉則无咎也一作/矣
  上下之聚固有不由正道而得者非理枉道而得
  君者自古多矣非理枉道而得民者蓋亦有焉如
  齊之陳常魯之季氏是也然得為大吉乎得為无
  咎乎故九四必能大吉然後為一作/能无咎也
  本義上比九五下比衆隂得其萃矣然以隂居陽
[014-53a]
  不正故戒占者必大吉然後得无咎也
 象曰大吉无咎位不當也
  傳以其位之不當疑其所為未能盡善故云必得
  大吉然後為一作/能无咎也非盡善安得為大吉乎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貞悔亡
  傳九五居天下之尊萃天下之衆而君臨之當正
  其位脩其德以陽剛居尊位稱其位矣為有其位
  矣一作/也得中正之道无過咎也如是而有不信而
[014-53b]
  未歸者則當自反以脩其元永貞之德則无思不
  服而悔亡矣元永貞者君之德民所歸也故比天
  下之道與萃天下之道皆在此三者王者既有其
  位又有其德中正无過咎而天下尚有未信服歸
  附者蓋其道未光大也元永貞之道未至也在脩
  德以來之如苗民逆命帝乃誕敷文德舜德非不
  至也蓋有逺近昬明之異故其歸有先後既有未
  歸則當脩德也所謂德元永貞之道也元首也長
[014-54a]
  也為君德首出庶物君長羣生有尊大之義焉有
  主統之義焉而又恒永貞固則通於神明光於四
  海无思不服矣乃无匪孚而其悔亡也所謂悔志
  之未光心之未慊也
  本義九五剛陽中正當萃之時而居尊固无咎矣
  若有未信則亦脩其元永貞之德而悔亡矣戒占
  者當如是也
   朱氏附録問萃卦九五萃有位以陽剛居中正
[014-54b]
   當萃之時而居尊位安得又有匪孚曰此言有
   位而无德則雖萃而不能使人信故人有不信
   當脩其元永貞之德而後悔亡也
 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
  傳象舉爻上句王者之志必欲誠信著於天下有
  感必通含生之𩔖莫不懐歸若尚有匪孚是其志
  之未光大也
  本義未光謂匪孚
[014-55a]
   朱氏附録問萃九五一爻似亦甚好而反云有
   位未光也是如何曰見不得讀易似這樣且恁
   地解去若強說便至鑿了
上六齎咨涕洟无咎齎將池反又將啼反/涕音體洟音夷象同
  傳六說之主隂柔小人說髙位而處之天下孰肯
  與也求萃而人莫之與其窮至於齎咨而涕洟也
  齎咨咨嗟也人之絶之由已自取又將誰咎為人
  惡絶不知所為則隕穫而至嗟涕眞小人之情狀
[014-55b]
  也
  本義處萃之終隂柔无位求萃不得故戒占者必
  如此然後可以无咎也
 象曰齎咨涕洟未安上也
  傳小人所處常失其冝既貪而從欲不能自擇安
  地至於困窮則顚沛不知所為六之涕洟蓋不安
  於處上也君子愼其所處非義不居不幸而有危
  困則泰然自安不以累其心小人居不擇安常履
[014-56a]
  非據及其窮廹則隕穫躁撓甚至涕泣為可羞也
  未者非遽之辭猶俗云未便也未便能安於上也
  隂而居上孤處无與既非其據豈能安乎
 
 
 
 
 
[014-56b]
 
 
 
 
 
 
 
 周易傳義附録卷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