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61 周易傳義附錄-宋-董楷 (master)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周易𫝊義附録卷一   宋 董楷 撰
上經
  本義周代名也易書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畫有交
  易變易之義故謂之易其辭則文王周公所繫故
  繫之周以其簡袠重大故分為上下兩篇經則伏
  羲之畫文王周公之辭也并孔子所作之𫝊十篇
  凡十二篇
[003-1b]
   朱氏附録易有兩義一是變易便是流行底一
   是交易便是對待底○問交易變易之義如何
   曰交易是陽交於隂隂交於陽是圖卦上底如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
   卦相錯者是也變易是陽變隂隂變陽老陽變
   為少隂老隂變為少陽此是占筮之法如晝夜
   寒暑屈伸往來者是也
乾下/乾上乾元亨利貞
[003-2a]
  𫝊上古聖人始畫八卦三才之道備矣因而重之
  以盡天下之變故六畫而成卦重乾為乾乾天也
  天者天之形體乾者天之性情乾健也健而无息
  之謂乾夫天専言之則道也天且弗違是也分而
  言之則以形體謂之天以主宰謂之帝以功用謂
  之鬼神以妙用一无/用字謂之神以性情謂之乾乾者
  萬物之始故為天為陽為父為君元亨利貞謂之
  四徳元者萬物之始亨者萬物之長利者萬物之
[003-2b]
  遂貞者萬物之成唯乾坤有此四徳在他卦則隨
  事而變焉故元専為善大利主於正固亨貞之體
  各稱其事四徳之義廣矣大矣
   程氏附録讀易須先識卦體如乾有元亨利貞
   四徳闕卻一箇便不是乾須要認得
  本義六畫者伏羲所畫之卦也&KR0320者奇也陽之數
  也乾者健也陽之性也本注乾字三畫卦之名也
  下者内卦也上者外卦也經文乾字六畫卦之名
[003-3a]
  也伏羲仰觀俯察見隂陽有奇偶之數故畫一奇
  以象陽畫一偶以象隂見一隂一陽有各生一隂
  一陽之象故自下而上再倍而三以成八卦見陽
  之性健而其成形之大者為天故三奇之卦名之
  曰乾而擬之於天也三畫已具八卦已成則又三
  倍其畫以成六畫而於八卦之上各加八卦以成
  六十四卦也此卦六畫皆奇上下皆乾則陽之純
  而健之至也故乾之名天之象皆不易焉元亨利
[003-3b]
  貞文王所繫之辭以斷一卦之吉凶所謂彖辭者
  也元大也亨通也利宜也貞正而固也文王以為
  乾道大通而至正故於筮得此卦而六爻皆不變
  者言其占當得大通而必利在正固然後可以保
  其終也此聖人所以作易教人卜筮而可以開物
  成務之精意餘卦放此
   朱氏附録問以乾字為伏羲之文元亨利貞為
   文王之文固是不知履虎尾同人于野亨之類
[003-4a]
   又如何曰此恐是少了字或是就上字立辭皆
   不可考有羅田宰吳仁傑云恐都剰了字如乾
   坤之類皆剰了問若乾坤則猶可言屯蒙之類
   若無卦名不知其為何卦曰他說卦畫便是名
   了恐只是欠了字底是○元亨利貞四字文王
   本意在乾坤者只與諸卦一般是大亨而利於
   正耳至孔子作彖𫝊文言始以乾坤為四徳而
   諸卦自如其舊二聖人之意非有不同蓋各是
[003-4b]
   𤼵明一理耳今學者且當虚心玩味各隨本文
   之意而體會之其不同處自不相妨不可遽以
   已意横作主張又曰人只見夫子於乾坤文言
   解作四徳他卦只云大亨以正便須要於乾坤
   四徳說教大於他卦畢竟本皆占辭也○正字
   不能盡貞之義須用連正固說其義方全正字
   也有固字意思但不分明終是欠闕○貞固是
   固得恰好如尾生之信是不貞之固須固得好
[003-5a]
   方是貞○問程子𫝊聖人始畫八卦三才之道
   備矣因而重之以盡天下之變故六畫而成卦
   據此說郤是聖人始畫八卦每卦便是三畫聖
   人因而重之為六畫似與邵子一生兩兩生四
   四生八八生十六十六生三十二三十二生六
   十四為六畫不同曰程子之意只云三畫上疊
   成六畫八卦上疊成六十四耳與邵子說誠異
   蓋康節此意不曾説與程子程子亦不及問之
[003-5b]
   故一向只隨他所見去但他說聖人始畫八卦
   不知聖人畫八卦時先畫甚卦此處更曉他不
   得○重卦之由不但伊川先生之說如此蓋大
   𫝊亦云八卦成列因而重之矣但八卦所以成
   列乃是從太極兩儀四象漸次生出以至於此
   畫成之後方見其三才之象非聖人因見三才
   遂以已意思惟而連畫三爻以象之也因而重
   之亦是因八卦之已成各就上面節次生出畫
[003-6a]
   成之後然後見其可以盡天下之變不是聖人
   見下三爻不足以盡天下之變然後別生計較
   又并畫上三爻以盡之也○問乾者天之性情
   曰乾健也健體為性健之用是情○乾者天之
   性情指理而言也謂之性情該體用動靜而言
   也○火之性情則是箇熱水之性情則是箇寒
   天之性情則是箇健○性情二者常相參在此
   情便是性之𤼵非性何以有情健而無息非性
[003-6b]
   何以能如此○問乾者天之性情曰此只是論
   其性體之健靜専是性動直是情大抵乾健雖
   靜時亦専到動時便行之直到坤主順只是翕
   闢謂如一箇剛健底人雖在此靜坐亦専一而
   有箇作用底意思只待去作用到得動時直其
   可知若一柔順人坐時便只恁地靜坐收斂全
   無箇營為底意思其動也只是闢而已又問如
   此則乾雖靜時亦有動意否曰然○乾坤是性
[003-7a]
   情天地是皮殻其實是一箇道理○問天専言
   則道也曰如云天命之謂性便是說道如云天
   之蒼蒼便是説形體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是
   説帝便似以物給付與人便有主宰之意又曰
   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此是説形
   體○問天専言之則道也天且弗違是也此語
   何謂曰程子此語某亦未敢以為然天且弗違
   此只是上天曰知性則知天此天便是専言之
[003-7b]
   則道者否曰是○問以主宰謂之帝孰為主宰
   曰自有主宰蓋天是箇至剛至陽之物自然如
   此運轉不息所以如此必有為之主宰者這樣
   處要人自見得非言語所能到也因舉莊子孰
   主張是孰維綱是一段而曰他也見得這道理
   ○問以功用謂之鬼神以妙用謂之神曰鬼神
   只是往來屈伸功用只是論發見者所謂神也
   者妙萬物而為言妙處即是神其𤼵見而見於
[003-8a]
   功用者謂之鬼神至於不測者則謂之神又曰
   功用言其氣也妙用言其理也又曰功用是有
   迹底妙用是無迹底又曰功用兼精粗而言妙
   用言精者○伊川好意思固不盡在解經上然
   就解經上亦自有極好意思如説乾字便云乾
   健也健而無息之謂乾夫天専言之則道也天
   且弗違是也分而言之則以形體謂之天以主
   宰謂之帝以功用謂之鬼神以妙用謂之神以
[003-8b]
   性情謂之乾○問乾元亨利貞注云見陽之性
   健而成形之大者為天故三奇之卦名之曰乾
   而擬之於天也竊謂卦辭未見取象之意其成
   形之大者為天及擬之於天二句恐當於大象
   言之下文天之象皆不易一句亦然坤卦放此
   曰纔設此卦時便有此象了故於此豫言之又
   後面卦辭亦有兼象說者故不得不豫言也
初九潛龍勿用
[003-9a]
  𫝊下爻為初九陽數之盛故以名陽爻理无形也
  故假象以顯義乾以龍為象龍之為物靈變不測
  故以象乾道變化陽氣消息聖人進退初九在一
  卦之下為始物之端陽氣方萌聖人側微若龍之
  潛隠未可自用當晦養以俟時
  本義初九者卦下陽爻之名凡畫卦者自下而上
  故以下爻為初陽數九為老七為少老變而少不
  變故謂陽爻為九潛龍勿用周公所繫之辭以斷
[003-9b]
  一爻之吉凶所謂爻辭者也潛藏也龍陽物也初
  陽在下未可施用故其象為潛龍其占曰勿用凡
  遇乾而此爻變者當觀此象而玩其占也餘爻放
  此
   朱氏附録潛龍兩字是初九之象勿用兩字即
   是告占者之辭若卜得初九是潛龍之體只得
   𨼆藏不可用孔子作小象文釋其所以為潛龍
   者以其在下也諸爻皆如此推測自分明○乾
[003-10a]
   之初九只是陽氣潛藏之象未可𤼵用之占耳
   若便著箇不易乎世不成乎名𨼆而未見行而
   未成底人坐在裏面便死殺了非所謂絜浄精
   微者若會得卦爻本意卻不妨當此時居此位
   作此人也頃年嘗因人問易應之曰公曾看靈
   棊課否易之模樣便只是如此也後有人問豈
   以其不足告而云爾邪此錯認了話頭也○易
   如一箇鏡相似看甚物來都照得如潛龍只有
[003-10b]
   潛龍象自天子至于庶人看甚人都使得孔子
   説龍徳而隠不易乎世不成乎名便是就事上
   指殺説了然會看底孔子説也活不會看底雖
   文王周公説底也死了又曰須知得他是假託
   説是包含説假託謂不惹著事物包含是説箇
   影象在裏无所不包○問程易以初二三四四
   爻作舜説何以見得如此曰此是推説爻象之
   意非本指也讀易若通得本指後便儘説去儘
[003-11a]
   有道理可言問本指曰易本因卜筮而有占占
   辭中便有道理如筮得乾之初九初陽在下未
   可施用其象為潛龍其占曰勿用凡遇乾而得
   此爻者當觀此象而玩其占隠晦而勿用可也
   他皆放此此易之本指也蓋潛龍則勿用此便
   是道理故聖人為彖辭象辭文言節節推去無
   限道理此程易所以推說得無窮然非易本義
   也先通得易本指後道理儘無窮推説不妨若
[003-11b]
   便以所推説者去解易則失易之本指矣○伊
   川説得都犯手勢引舜來做乾卦乾又那裏有
   箇舜來當初聖人作易又何嘗説乾是舜他只
   是懸空説在這裏都被人説得來事多失了他
   絜淨精微之意易只是説箇象是如此何嘗有
   實事如春秋便句句是實事如言公即位真箇
   有箇公即位易何嘗如此不過只是因畫以明
   象因象以推數因這象數便推箇吉凶以示人
[003-12a]
   而已都无後來許多勞攘説話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見龍之見賢遍反小/象文言内見龍並同
  𫝊田地上也出見於地上其徳已著以聖人言之
  舜之田漁時也利見大徳之君以行其道君亦利
  見大徳之臣以共成其功天下利見大徳之人以
  被其澤大徳之君九五也乾坤純體不分剛柔而
  以同徳相應
   程氏附録九二利見大人九五利見大人聖人
[003-12b]
   固有在上者在下者○乾六爻如欲見聖人曾
   履處當以舜可見在側陋便是潛陶漁時便是
   見升聞時便是乾乾納于大麓時便是躍
  本義二謂自下而上第二爻也後放此九二剛健
  中正出潛離隠澤及於物物所利見故其象為見
  龍在田其占為利見大人九二雖未得位而大人
  之徳已著常人不足以當之故值此爻之變者但
  為利見此人而已蓋亦謂在下之大人也此以爻
[003-13a]
  與占者相為賔主自為一例若有見龍之徳則為
  利見九五在上之大人矣
   朱氏附録六爻不必限定是説人君且云潛龍
   勿用若是庶人得之自當不用人君得之也當
   退避見龍在田若是衆人得之亦可用事利見大
   人如今人所謂宜見貴人之類易不是限定這
   物伊川亦自説一爻當一事則三百八十四爻
   只當得三百八十四事說得自好如何到他解
[003-13b]
   卻恁地説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
  𫝊三雖人位已在下體之上未離於下而尊顯者
  也舜之𤣥徳升聞時也日夕不懈而兢惕則雖處
  危地而无咎在下之人而君徳已著天下将歸之
  其危懼可知雖言聖人事茍不設戒則何以為教
  作易之義也
   程氏附録問陳瑩中嘗愛文中子或問學易子
[003-14a]
   曰終日乾乾可也此語最盡文王所以聖亦只
   是箇不已先生曰凡說經義如只管節節推上
   去可知是盡夫終日乾乾未盡得易據此一句
   只做九三使若謂乾乾是不已不已又是道漸
   漸推去則自然是盡理不如此
  本義九陽爻三陽位重剛不中居下之上乃危地
  也然性體剛健有能乾乾惕厲之象故其占如此
  君子指占者而言言能憂懼如是則雖處危地而
[003-14b]
  无咎也
   朱氏附録九三以過剛不中而處危地當終日
   乾乾夕惕若則雖危无咎矣聖人正意只是如
   此若旁通之則所謂對越在天等説皆可通○
   君子終日乾乾矣至夕猶檢㸃而惕然恐懼蓋
   凡所以如此者皆所以進徳修業耳○問九三
   不言象何也曰九三陽剛不中居下之上有强
   力勞苦之象不可言龍故特指言乾乾惕若而
[003-15a]
   已言有乾乾惕厲之象也○問乾九三終日乾
   乾是君子進徳不懈不敢須臾寧否曰程子云
   在下之人君徳已著此語亦是拘了昔嘗有人
   問程子胡安定以九四一爻為太子者程子笑
   之曰如此三百八十四爻只做得三百八十四
   件事了此說極是及到程子解易郤又拘了要
   知此是通上下而言在君有君之用臣有臣之
   用父有父之用子有子之用以至事物莫不皆
[003-15b]
   然若如程子之説則千百年間只有箇舜禹用
   得也大抵九三此爻才剛而位危故須著乾乾
   惕厲方可无咎若九二則以剛居中位易處了
   ○厲无咎是一句他後面有此例如頻復厲无
   咎是也○厲多是陽爻説○先生説易吉无咎
   云吉是遂其意无咎是上不至於吉下不至於
   凶平平恰好子又合道理處○問乾九三伊川
   云雖言聖人事茍不設戒何以為教竊意因時
[003-16a]
   而惕雖聖人亦常有此心曰易之為書廣大悉
   備人皆可得而用初無聖凡之别但當著此爻
   便用兢兢惕惕
九四或躍在淵无咎
  𫝊淵龍之所安也或疑辭謂非必也躍不躍唯及
  時以就安耳聖人之動无不時也舜之歴試時也
   程氏附録問胡先生解九四作太子恐不是卦
   義先生云亦不妨只看如何用當儲貳則做儲
[003-16b]
   貳使九四近君便作儲貳亦不害但不要拘一
   若執一事則三百八十四爻只作得三百八十
   四件事便休也
  本義或者疑而未定之辭躍者无所縁而絶於地
  特未飛耳淵者上空下洞深昧不測之所龍之在
  是若下於田或躍而起則向乎天矣九陽四隂居
  上之下改革之際進退未定之時也故其象如此
  其占能隨時進退則无咎也
[003-17a]
   朱氏附録或躍在淵淵是通處雖下於田田卻
   是箇平地淵則通上下一躍即飛上天又曰淵
   與天不爭多淵是那空虛无實底之物躍是那
   不著地了兩脚跳上去底意思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𫝊進位乎天位也聖人既得天位則利見在下大
  徳之人與共成天下之事天下固利見夫大徳之
  君也
[003-17b]
  本義剛健中正以居尊位如以聖人之徳居聖人
  之位故其象如此而占法與九二同特所利見者
  在上之大人耳若有其位則為利見九二在下之
  大人也
   朱氏附録文言分明言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
   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
   分明是以聖人為龍以作言飛以萬物睹解利
   見大人只是言天下利見夫大徳之君也今人
[003-18a]
   卻别做一説恐非聖人本意○問程易於九二
   利見大人爻云利見大徳之君矣又言君亦利
   見大徳之臣以成其功天下亦利見大徳之人
   以被其澤於九五利見大人爻云利見在下大
   徳之人矣又言天下固利見大徳之君兩爻互
   言如此不審的何所指曰此當以所占之人之
   徳觀之若已是有九二之徳占得此九二爻則
   為利見九五大徳之君若常人無九二之徳者
[003-18b]
   占得之則為只利見此九二之大人耳已為九
   五之君而有九五之徳占得此九五爻則為利
   見九二大徳之人若九二之人占得之則為利
   見此九五大徳之人各隨所占之人以爻與占
   者相為主賔也太祖一日問王昭素曰九五飛
   龍在天利見大人常人何可占得此卦昭素曰
   何害若臣等占得則陛下是飛龍在天臣等利
   見大人是利見陛下也此説得最好如此所以
[003-19a]
   三百八十四爻而天下萬事无不可該无不周
   遍此易之用所以不窮也又曰占者當不得見
   龍飛龍則占者為客利去見那大人大人即九
   五九二之徳見龍飛龍是也若潛龍君子則占
   者自當之矣
上九亢龍有悔亢苦/浪反
  𫝊九五者位之極中正者得時之極過此則亢矣
  上九至於亢極故有悔也有過則有悔唯聖人知
[003-19b]
  進退存亡而无過則不至於悔也
  本義上者最上一爻之名亢者過於上而不能下
  之意也陽極於上動必有悔故其象占如此
   朱氏附録亢龍有悔若占得此爻必須以亢滿
   為戒如這般處最是易之大義易之為書大抵
   於盈滿處致戒蓋陽氣正長必有消退之漸自
   是理勢如此又云當極盛之時便須慮其亢如
   當堯之時須交付與舜若不尋得箇舜便交付
[003-20a]
   與他則堯之後天下事未可知
用九見羣龍无首吉
  𫝊用九者處乾剛之道以陽居乾體純乎剛者也
  剛柔相濟為中而乃以純剛是過乎剛也見羣龍
  謂觀諸陽之義无為首則吉也以剛為天下先凶
  之道也
   程氏附録荆公言用九只在上九一爻非也六
   爻皆用九故曰見羣龍无首吉用九便是行健
[003-20b]
   處天徳不可為首言乾以至剛健又安可更為
   物先為物先則有禍所謂不敢為天下先乾順
   時而動不過處便是不為首六爻皆同
  本義用九言凡筮得陽爻者皆用九而不用七蓋
  諸卦百九十二陽爻之通例也以此卦純陽而居
  首故於此𤼵之而聖人因繫之辭使遇此卦而六
  爻皆變者即此占之蓋六陽皆變剛而能柔吉之
  道也故為羣龍无首之象而其占為如是則吉也
[003-21a]
  春秋𫝊曰乾之坤曰見羣龍无首吉蓋即純坤卦
  辭牝馬之貞先迷後得東北喪朋之意
   朱氏附録問乾坤獨言用九用六何也曰此二
   卦純陽純隂而居諸卦之首故於此𤼵此一例
   凡占法皆用變爻占故凡占得陽爻者皆用九
   而不用七占得隂爻者皆用六而不用八蓋七
   為少陽九為老陽六為老隂八為少隂老變而
   少不變凡占用九用六者用其變爻占也遇乾
[003-21b]
   而六爻皆變則為隂遇坤而六爻皆變則為陽
   ○用九用六此歐公舊説也而愚又嘗因其説
   而推之竊以為凡得乾而六爻純九得坤而六
   爻純六者皆當直就此例占其所繫之辭不必
   更看所變之卦左𫝊蔡墨所謂乾之坤曰見羣
   龍无首即坤之牝馬先迷也利永貞即乾之不
   言所利也○歐陽子曰乾坤之用九用六何謂
   也曰乾爻七九坤爻八六九六變而七八无為
[003-22a]
   易道占其變故以其所占者名爻不謂六爻皆
   九六也及其筮也七八常多而九六常少有无
   九六者焉此不可以不釋也六十四卦皆然特
   於乾坤言之則餘可知耳○用九不用七且如
   得純乾卦皆七數這卻是不變底他未當得九
   未在這爻裏面所以只占上面彖辭用九蓋是
   變底○七八九六雖是逐爻之數然全卦七八
   則當占本卦辭三爻七八則當占兩卦辭全卦
[003-22b]
   九六則當占之卦辭○羣龍无首這便是利牝
   馬者為不利牡而卻利牝如西南得朋東北喪
   朋皆是无頭底○卦之本體元是六龍今變為
   隂頭面雖變渾身卻只是龍只一似无頭底龍
   相似○問見羣龍无首吉伊川之意似云用剛
   陽以為天下先則凶无首則吉曰凡説文字須
   有情理方是用九當如歐陽公説方有情理某
   解易所以不敢同伊川便是有這般處看來當
[003-23a]
   以見羣龍无首為句蓋六陽已盛如羣龍然龍
   之剛猛在首故見其无首則吉大意只是要剛
   而能柔自人君以至士庶皆須如此若說為天
   下先便只是人主方用得以下更使不得恐不
   如此又曰如歐說蓋為卜筮言所以須著有用
   九用六若如伊川說便無此也得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
 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乗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
[003-23b]
 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施/始
 䜴反卦/内皆同
  𫝊卦下之一无/之字辭為彖夫子從而釋之通謂之彖
  彖者言一卦之義故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
  大哉乾元贊乾元始萬物之道大也四徳之元猶
  五常之仁偏言則一事専言則包四者萬物資始
  乃統天言元也乾元統言天之道也天道始萬物
  一更有/萬字物資始於天也雲行雨施品物流形言亨
[003-24a]
  也天道運行生育萬物也大明天道之終始則見
  卦之六位各以時成卦之初終乃天道終始乗此
  六爻之時乃天運也以御天謂以當天運乾道變
  化生育萬物洪纎髙下各以其類各正性命也天
  所賦為命物所受為性保合太和乃利貞保謂常
  存合謂常和保合太和是以利且貞也天地之道
  常久而不巳者保合太和也天為萬物之祖王為
  萬邦之宗乾道首出庶物而萬彚亨君道尊臨天
[003-24b]
  位而四海從王者體天之道則萬國咸寧也
   程氏附録雲行雨施是乾之亨處○人能大明
   乾之終始便知六位時成卻時乗六龍以當天
   事○維天之命於穆不已忠也乾道變化各正
   性命恕也○或問變與化何别曰變如萬物方
   變而未化化則更无舊迹自然之謂也莊子言
   變大於化非也○自古元不曾有人解仁字之
   義須於道中與他分别出五常若只是兼體卻
[003-25a]
   只有四也且譬一身仁頭也其他四端手足也
   至如易雖言元者善之長然亦須通四徳以言
   之
   彖𫝊本義彖即文王所繫之辭𫝊者孔子所以
   釋經之辭也後凡言𫝊者放此
  本義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此専以天道明
  乾義又析元亨利貞為四徳以𤼵明之而此一節
  首釋元義也大哉歎辭元大也始也乾元天徳之
[003-25b]
  大始故萬物之生皆資之以為始也又為四徳之
  首而貫乎天徳之始終故曰統天雲行雨施品物
  流形此釋乾之亨也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乗六
  龍以御天始即元也終謂貞也不終則无始不貞
  則无以為元也此言聖人大明乾道之終始則見
  卦之六位各以時成而乗此六陽以行天道是乃
  聖人之元亨也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
  利貞變者化之漸化者變之成物所受為性天所
[003-26a]
  賦為命太和隂陽會合沖和之氣也各正者得於
  有生之初保合者全於已生之後此言乾道變化
  无所不利而萬物各得其性命以自全以釋利貞
  之義也首出庶物萬國咸寧聖人在上髙出於物
  猶乾道之變化也萬物各得其所而咸寧猶萬物
  之各正性命而保合太和也此言聖人之利貞也
  蓋嘗統而論之元者物之始生亨者物之暢茂利
  則向於實也貞則實之成也實之既成則其根蔕
[003-26b]
  脱落可復種而生矣此四徳之所以循環而无端
  也然而四者之間生氣流行初无間斷此元之所
  以包四徳而統天也其以聖人而言則孔子之意
  蓋以此卦為聖人得天位行天道而致太平之占
  也雖其文義有非文王之舊者然讀者各以其意
  求之則並行而不悖也坤卦放此
   朱氏附録問贊易之贊曰稱述其事如大哉乾
   元之類是贊○乾者萬物之始對坤而言天地
[003-27a]
   之道也元者萬物之始對亨利貞而言四時之
   序也錯綜求之其義乃盡○乾元只是天之性
   不是兩箇物事如人之精神豈可謂人自是人
   精神自是精神乎萬物資始與資之深資於事
   父以事君之資皆訓取字○乾元統天蓋天只
   是以形體而言乾元即天之所以為天者也猶
   言性統形爾○問雲行雨施品物流形言元亨
   矣此未言利貞卻提起終始為說何也曰此終
[003-27b]
   始說元亨所自來○乾四徳元最重其次貞亦
   重以明終始之義非元則无以生非貞則无以
   終非終則无以為始不始則不能成終如此循
   環无窮此所謂大明終始也○問程易說大明
   終始處云大明天道之終始則見卦之六位各
   以時成不知是説聖人明之邪抑説乾道明之
   邪曰遺書中有一段明説云人能明天道之終
   始則見卦爻六位各以時成見楊遵/道録此語證之
[003-28a]
   可見大明者指人能明之也○大明終始𫝊意
   自明白其曰見曰當非人而何天人一理人之
   動乃天之運也然以私意而動則人不天矣惟
   其潛見飛躍各以其時則是以人當天也然不
   言當天而言御天以見遲速進退之在我爾雖/云
   在我然心理合一初无/二體但主心而言爾○以時成者言各以其
   時而成潛見飛躍皆以其時耳然皆四徳之流
   行也初九與九二之半即所謂元九二之半與/九三即所謂亨九四與九五之半即所謂
[003-28b]
   利九五之半與/上九即所謂貞○大明終始一段說聖人之元
   亨六位六龍只與譬喻相似聖人之六位如隠
   顯進退行藏潛龍時便當隠去見龍時便當他
   出來如孔子為魯司寇時便是他大故顯了到
   那𫉬麟絶筆便是他亢龍時這是在下之聖人
   然這卦大槩是説那聖人得位底若使聖人在
   下亦自有箇元亨利貞如首出庶物不必在上
   方如此如孔子出類拔萃便是首出庶物著書
[003-29a]
   立言澤及後世便是萬國咸寧○乾道變化似
   是再説元亨變化字且只大槩恁地説不比繫
   辭所説底子細各正性命他那元亨時雖正了
   然未成形質到這裏方成如那百穀堅實了方
   喚做正性命乾道是統説底四徳是説他做出
   來底大率天地是那有形了重濁底乾坤是他
   性情其實乾道天徳互換一般乾道又言深得
   些子○乾道變化各正性命是那一草一木各
[003-29b]
   得其理變化是箇混全底○循環不已者乾道
   變化也合而成質者各正性命也譬之樹木其
   根本猶大義散而生花結實一向𤼵生去是人
   物之萬殊○問變者化之漸化者變之成如昨
   日是夏今日立秋為變到那全然天涼沒一些
   熱時是化否曰然○問變化二字舊見本義云
   變者化之漸化者變之成夜來聴得説此二字
   乃謂化是漸化變乃頓變似少不同曰如此等
[003-30a]
   字自是難説變者化之漸化者變之成固是如
   此然易中又曰化而裁之謂之變則化又是漸
   蓋化如正月一日漸漸化至三十日至二月一
   日則是正月變為二月矣然既變則又化是化
   長而變短此等字須當通看乃好又曰變是自
   隂之陽忽然而變故謂之變化自陽之隂漸漸
   消磨将去故謂之化自隂而陽自是長得猛故
   謂之變自陽而之隂是漸漸消磨将去○問何
[003-30b]
   謂各正性命曰各得其性命之正○大哉乾元
   萬物資始只説是誠之源也至乾道變化各正
   性命方是性在○大哉乾元是説天道流行各
   正性命是説人得這道理做那性命處卻不是
   正説性如天命之謂性孟子道性善便是就人
   身上説性易之所言卻是説天人相接處○問
   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乾道變化各正性命萬物
   盈乎兩間生生不窮日往則月來寒往則暑來
[003-31a]
   風雷之所以鼓動山川之所以流峙皆是蒼蒼
   在上者實有以主其造化之權如此邪抑只是
   太極為萬化樞紐萬物自然如此曰此與前只
   一意○周子謂五殊二實二本則一一實萬分
   萬一各正小大有定自下推而上去五行只是
   二氣二氣又只是一理自上推而下來只是此
   一箇理萬物分之以為體萬物之中又各具一
   理所謂乾道變化各正性命然總又只是一箇
[003-31b]
   理此理處處皆渾淪如一粒粟生為苗苖便生
   花花便結實又成粟還復本形一穗有百粒每
   粒箇箇完全又将這百粒去種又各成百粒生
   生只管不已初間只是這一粒分去物物各有
   理總只是一箇理○各正性命言其稟賦之初
   保合太和言於既得之後天地萬物莫不皆然
   不可作兩節説也○各正性命保合太和聖人
   於乾卦𤼵此兩句最好人之所以為人物之所
[003-32a]
   以為物都是正箇性命保合得箇和氣性命便
   是當初合下分付底保合便是有箇皮殻包裹
   在裏如人以刀破其腹此箇物事便散卻便死
   ○保合太和即是保合此生理也天地氤氲乃
   天地保合此生物之理造化不息及其萬物化
   生之後則萬物各自保合其生理不保合則无
   物矣○問保合太和乃利貞曰天之生物莫不
   各有軀殻如人之有體果實之皮核有箇軀殻
[003-32b]
   保合以全之能保合則真性常存生生不窮如
   一粒之穀外面有箇殻以裹之方其𤼵一萌芽
   之始是物之元也及其抽枝長葉則是物之亨
   到得生實欲熟未熟之際此便是利及其既實
   而堅便是貞矣○問首出庶物萬國咸寧恐盡
   是聖人事伊川分作乾道君道如何曰乾道變
   化至乃利貞是天首出庶物萬國咸寧是聖人
   又曰首出庶物須是聰明睿智髙出庶物之上
[003-33a]
   以君天下方得萬國咸寧禮記云聰明睿智足
   以有臨也須聰明睿智皆過於天下之人方可
   臨得他○以天道言之為元亨利貞以四時言
   之為春夏秋冬以人道言之為仁義禮智以氣
   候言之為温涼燥濕以方言之為東西南北○
   元亨繼之者善也陽也利貞成之者性也隂也
   ○元是未通底亨利是收未成底貞是已成底
   譬如春夏秋冬冬夏便是隂陽極處其間春秋
[003-33b]
   便是過接處○論乾之四徳曰貞取以配冬者
   以其固也孟子以知斯二者弗去為知之實弗
   去之説乃貞固之意彼知亦配冬也○貞於五
   常為智孟子曰知斯二者弗去是也既知又曰
   弗去有兩義又文言訓正固又於四時為冬冬
   有始終之義王氏亦云腎有兩龜蛇亦兩所以
   朔易亦猶貞也又𫝊曰貞各稱其事○知斯是
   正意弗去是固意○仁義禮智似一箇包子裏
[003-34a]
   面合下都具了一理渾然非有先後元亨利貞便
   是如此不是説道有元之時有亨之時○元亨利
   貞其𤼵見有次序仁義禮智在裏面自有次序到
   𤼵見時隨感而動郤无次序又曰𤼵時无次第生
   時有次第○問孟子言仁義禮智義在第二易以
   義為利卻成在第三曰禮是陽故曰亨謂之仁義
   禮智猶東西南北所謂元亨利貞猶東南西北一
   箇是對説一箇是從一邊説○温底是元熱底是
[003-34b]
   亨涼底是利寒底是貞○乾之四徳元譬之則人
   之首也手足之運動則有亨底意思利則配之胸
   臟貞則元氣之所藏也又曰以五臟配之尤明白
   肝屬木木便是元心屬火火便是亨肺屬金金便
   是利腎屬水水便是貞○元亨利貞仁義禮智金
   木水火春夏秋冬将這四箇涵泳玩味儘好○元
   亨利貞譬諸穀可見穀之生萌芽是元苗是亨穟
   是利成實是貞穀之實又復能生循環无窮○梅
[003-35a]
   蘂初生為元開花為亨結子為利成熟為貞物生
   為元長為亨成而未全為利成熟為貞○元亨利
   貞只就物上看亦分明所以有此物便有此氣所
   以有此氣便有此理故易𫝊只説元者萬物之始
   亨者萬物之長利者萬物之遂貞者萬物之成不
   説氣只説物者言物則氣與理皆在其中伊川所
   説四句自動不得只為遂字成字説不盡故某略
   添字説盡○元亨利貞理也有這四段氣也有這
[003-35b]
   四段理便在氣中兩箇不曾相離○元亨利貞性
   也生長收藏情也以元生以亨長以利收以貞藏
   者心也仁義禮智性也惻隠羞惡辭讓是非情也
   以仁愛以義惡以禮讓以智知者心也性者心之
   理也情者心之用也心者性情之主也程子曰其
   體則謂之易其理則謂之道其用則謂之神正謂
   此也又曰言天之自然者謂之天道言天之付與
   萬物者謂之天命又曰天地以生物為心亦謂此
[003-36a]
   也○伊川語録中説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説
   得太深无捉摸處易𫝊其手筆只云四徳之元猶
   五常之仁偏言則一事専言則包四者又曰仁者
   天下之公善之本也易𫝊只此兩處説仁説得極
   平實學者當精看此等處○問四徳之元猶五常
   之仁偏言則一事専言則包四者曰元是初𤼵生
   出來生後方會通通後方始向成利者物之遂方
   是六七分到貞處方是十分成此偏言也然𤼵生
[003-36b]
   中已具後許多道理此専言也惻𨼆是仁之端羞
   惡是義之端辭讓是禮之端是非是智之端若無
   惻𨼆便都沒下許多到羞惡也是仁𤼵在羞惡上
   到辭讓也是仁𤼵在辭讓上到是非也是仁𤼵在
   是非上○大哉乾元萬物資始元者天地生物之
   端倪也元者生意在亨則生意之長在利則生意
   之遂在貞則生意之成若言仁便是這意思仁本
   生意生意乃惻隠之心也茍傷著這生意則惻𨼆
[003-37a]
   之心便𤼵若羞惡也是仁去那義上𤼵若辭讓也
   是仁去那禮上𤼵若是非也是仁去那智上𤼵若
   不仁之人安得更有義禮智○須是先識得元與
   仁是甚物事更就自家身上看甚麽是仁甚麽
   是義禮智既識得這箇便見得這一箇能包得
   那數箇若有人問自家如何一箇便包得數箇
   只荅云只為是一箇問黄直卿曰公於此處見
   得分明否曰向來看康節詩見得這意思如謂
[003-37b]
   天根月窟閒來往三十六宫都是春正與程子
   所謂靜後見萬物皆有春意同且如這箇棹子
   安頓得恰好時便是仁蓋无乖戾便是生意窮
   天地亘古今只是一箇生意故曰仁者與物无
   對以其无往非仁此所以仁包四徳也曰如此
   體仁便不是生底意思棹子安頓得恰好只可
   言中不可謂之仁元只是初底便是如木之萌
   如草之芽其在人如惻然有隠初來底意思便
[003-38a]
   是所以程子謂看雞雛可以觀仁為是那嫩小
   底便有仁底意思在問如所謂初來意思便是
   不知思慮之萌不得其正時如何曰這便是地
   頭著賊便是那元字上著賊了如合收斂而不
   曾收斂時便是利底地頭著賊了如合貞靜時
   不能貞靜便是正底地頭著賊了以一身觀之
   元如頭亨便是手足利便是胷腹貞便是元氣
   所歸宿處所以人頭亦謂之元首穆姜亦曰元
[003-38b]
   者體之長也今若能知得所謂元之元元之亨
   元之利元之貞上面一箇元字便是包那四箇
   下面元字則是偏言則一事者恁地説則大煞
   分明了須要知得所謂元之元亨之元利之元
   貞之元者蓋見得此則知得所謂只是一箇也
   若以一嵗之體言之則春便是元然所謂首夏
   清和便是亨之元孟秋之月便是利之元到那
   初冬十月便是貞之元也只是初底意思便是
[003-39a]
   ○四徳之元猶五常之仁偏言則一事専言則
   包四者此段只於易元者善之長與論語言仁
   處看若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則貞又包四者
   周易一書只説一箇利則利又大也○専言仁
   則包三者言仁義則又管攝禮智二者如智之
   實知斯二者禮之實節文斯二者是也○元者
   用之端而亨利貞之理具焉至於為亨為利為
   貞則亦元之為爾此元之所以包四徳也若分
[003-39b]
   而言之則元亨誠之通利貞誠之復其體用固
   有在矣以用言則元為主以體言則貞為主○
   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至哉坤元萬物資生那元
   字便是生物之仁資始是得其氣資生是成其
   形到得亨便是他彰著利便是結聚貞便是收
   斂收斂既无形迹又須復生至如夜半子時此
   物雖存猶未動在到寅卯便生已午便著申酉
   便結亥子丑便實及至寅又生他這箇只管運
[003-40a]
   轉一嵗有一嵗之運一月有一月之運一日有
   一日之運一時有一時之運雖一息之微亦有
   四箇段子恁地運轉○元亨利貞无斷處貞了
   又元今日子時前便是昨日亥時物有夏秋冬
   生底是到這裏方感得生氣他自有箇小小元
   亨利貞○仁為四徳之首而智則能成始而成
   終猶元為四徳之長然元不生於元而生於貞
   蓋天地之化不翕聚則不能𤼵散也仁智交際
[003-40b]
   之間乃萬化之機軸此理循環不窮脗合无間
   不貞則无以為元也○此須與太極圖通看四
   徳之元安在甚處剥之為卦在甚處乾天也在
   甚處方能通成一片不然則不貫通少間看得
   如此了猶未是受用處在○元亨利貞在這裏
   都具了楊宗範卻説元亨屬陽利貞屬隂此卻
   不是乾之利貞是陽中之隂坤之元亨是隂中
   之陽乾後三畫是隂坤後三畫是陽
[003-41a]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
  𫝊卦下象解一卦之象爻下象解一爻之象諸卦
  皆取象以為法乾道覆育之象至大非聖人莫能
  體欲人皆可取法也故取其行健而已至健固足
  以見天道也君子以自彊不息法天行之健也
   象𫝊本義象者卦之上下兩象及兩象之六爻
   周公所繫之辭也
  本義天乾卦之象也凡重卦皆取重義此獨不然
[003-41b]
  者天一而已但言天行則見其一日一周而明日
  又一周若重複之象非至健不能也君子法之不
  以人欲害其天徳之剛則自强而不息矣
   朱氏附録乾卦有兩乾是兩天也昨日行一天
   也今日行又一天也其實一天而行健不已此
   所以為天行健也○問天行健如何曰惟胡安
   定説得好因舉其説曰天者乾之形乾者天之
   用天形蒼然南樞入地下三十六度北樞出地
[003-42a]
   上三十六度狀如倚杵其用則一晝一夜行九
   十餘萬里人一呼一吸為一息一息之間天行
   已八十餘里人一晝一夜有萬三千六百餘息
   故天行九十餘萬里天之行健可知故君子法
   之以自强不息云因言天之氣運轉不息故閣
   得地在中間或未達曰如弄椀珠底只恁運轉
   不住故在空中不墜少有息則墜矣○天惟健
   故不息不可把不息做健○問健是以形容乾
[003-42b]
   否曰可伊川曰健而无息謂之乾蓋自人而言
   固有一時之健有一日之健惟无息乃天之徳
   ○乾乾不息者體日往月來寒往暑來者用有
   體則有用有用則有體不可分先後説○健順
   剛柔之精者剛柔健順之粗者○問天運不息
   君子以自强不息曰非是説天運不息自家去
   趕逐也要學他如此不息只是常存得此心則
   天理常行而周流不息矣
[003-43a]
 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𫝊陽氣在下君子處微未可用也
 見龍在田徳施普也
  𫝊見於地上徳化及物其施已普也
 終日乾乾反復道也復芳服反/本亦作覆
  𫝊進退動息必以道也
   程氏附録反復道也言終日乾乾往來皆由於
   道也三位在二體之中可進而上可退而下故
[003-43b]
   言反復
  本義反復重複踐行之意也
 或躍在淵進无咎也
  𫝊量可而進一有/也字適其時則无咎也一无/也字
  本義可以進而不必進也
 飛龍在天大人造也造徂/早反
  𫝊大人之為聖人一无/人字之事也
  本義造猶作也
[003-44a]
 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𫝊盈則變有悔也
 用九天徳不可為首也
  𫝊用九天徳也天徳陽剛復用剛而好先則過矣
  本義言陽剛不可為物先故六陽皆變而吉○天
  行以下先儒謂之大象潛龍以下先儒謂之小象
  後放此
   朱氏附録乾為萬物之始故天下无物不資之
[003-44b]
   以為始但六爻有時而皆變故有羣龍无首之
   象而君子體之則當謙恭卑順不敢為天下先
   赤非謂天徳不可為首也又非謂乾不為首也
   乾不為首萬物何所資始而誰為首乎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
 也貞者事之幹也長張丈反/下長人同
  傳他卦彖象而已獨乾坤更設文言以𤼵明其一/作
  文/義推乾之道施於人事元亨利貞乾之四徳在
[003-45a]
  人則元者衆善之首也亨者嘉美之會也利者和
  合於義也貞者幹事之用也
   程氏附録隂為小人利為不善不可一槩論夫
   隂助陽以成物者君子也其害陽者小人也夫
   利和義者善也其害義者不善也
  本義元者生物之始天地之徳莫先於此故於時
  為春於人則為仁而衆善之長也亨者生物之通
  物至於此莫不嘉美故於時為夏於人則為禮而
[003-45b]
  衆美之會也利者生物之遂物各得宜不相妨害
  故於時為秋於人則為義而得其分之和貞者生
  物之成實理具備隨在各足故於時為冬於人則
  為智而為衆事之幹幹木之身枝葉所依以立者
  也
 君子體仁足以長人
  𫝊體法於乾之仁乃為君長之道足以長人也體
  仁體元也比而效之謂之體
[003-46a]
 嘉會足以合禮
  𫝊得會通之嘉乃合於禮也不合禮則非理豈得
  為嘉非理安有亨乎
 利物足以和義
  𫝊和於義乃能利物豈有不得其宜而能利物者
  乎
 貞固足以幹事
  𫝊貞一作/正固所以能幹事也
[003-46b]
  本義以仁為體則无一物不在所愛之中故足以
  長人嘉其所會則无不合禮使物各得其所利則
  義无不和貞固者知正之所在而固守之所謂知
  而勿去者也故足以為事之幹
 君子行此四徳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𫝊行此四徳乃合於乾也
  本義非君子之至健无以行此故曰乾元亨利貞
  ○此第一節申彖𫝊之意與春秋𫝊所載穆姜之
[003-47a]
  言不異疑古者已有此語穆姜稱之而夫子亦有
  取焉故下文别以子曰表孔子之詞蓋傳者欲以
  明此章之為古語也
   朱氏附録問文言四徳一段曰元者善之長以
   下四句説天徳之自然君子體仁足以長人以
   下四句説人事之當然元只是善之長萬物生
   理皆始於此衆善百行皆統於此故於時為春
   於人為仁亨是嘉之會此句自來説者多不明
[003-47b]
   嘉美也會猶齊也嘉會衆美之會猶言齊好也
   春天𤼵生萬物未大故齊到夏時洪纎髙下各
   各暢茂蓋春方生育至此乃无一物不暢茂其
   在人則威儀三千事事物物大大小小一齊到
   恰好處所謂動容周旋皆中禮故於時為夏於
   人為禮周子遂/喚作中利者為義之和萬物至此各遂
   其性事理至此无不得宜故於時為秋於人為
   義貞者乃事之幹萬物至此收斂成實事理至
[003-48a]
   此无不的正故於時為冬於人為智此天徳之
   自然其在君子所當從事於此者則必體仁乃
   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
   足以幹事此四句倒用上面四箇字極有力體
   者以仁為體仁為我之骨我以之為體仁皆從
   我𤼵出故无物不在所愛所以能長人嘉會足
   以合禮者須是美其所會也欲其所會之美當
   美其所會蓋其厚薄親疎尊卑小大相接之體
[003-48b]
   各有節文无不中節即所會皆美所以能合於
   禮也利物足以和義者使物物各得其利則義
   无不和蓋義是斷制裁制之物若似不和然惟
   義能使事物各得其宜不相妨害自无乖戾而
   各得其分之和所以為義之和也貞固足以幹
   事者貞正也知其正之所在固守而不去故足
   以為事之幹幹事言事之所依以立蓋正而能
   固萬事依此而立在人則是智至靈至明是是
[003-49a]
   非非確然不可移易不可欺瞞所以能立事也
   幹如板築之有楨榦今人築牆必立一木於中
   為骨俗謂之夜叉木无此則不可築横曰楨直
   曰榦无是非之心非知也知得是是非非之正
   堅固確守不可移易故曰知周子則謂之正也
   ○問萬物之生意最可觀此元者善之長也斯
   所謂仁也此也只是先生向所謂初之意否曰
   萬物之生天命流行自始至終无非此理但初
[003-49b]
   生之際淳粹未散尤易見耳只如元亨利貞皆
   是善而元則為善之長亨利貞皆是那裏來仁
   義禮智亦皆善也而仁則為萬善之首義禮智
   皆從這裏出耳○仁是惻𨼆之母惻𨼆是仁之
   子又仁包義禮智三者仁是長兄管屬得義禮
   智故曰元者善之長○春秋𫝊記穆姜所誦之
   語謂元者體之長覺得體字較好是一體之長
   也○體仁如體物相似人在那仁裏做骨子仁
[003-50a]
   是箇道理須是有這箇人方體得他做箇骨子
   比而效之之説卻覺不是○體仁不是将仁來
   為我之體我之體便都是仁也○本義云以仁
   為體者猶言自家一箇身體元來都是仁又云
   本義説以仁為體似不甚分明然也只得恁地
   説○問伊川解體仁長人作體乾之仁看來在
   乾為元在人為仁只應就人上説曰然君子行
   此四徳則體仁是君子之仁也○萬物各有好
[003-50b]
   時然到此亨之時皆盛大長茂无不好者故曰
   嘉之會會是會集之義也人之修為處處皆要
   好不特是只要一處好而已須是動容周旋皆
   中禮可也故曰嘉會又曰亨是萬物亨通到此
   界分无一物不得其美故曰嘉之會若一物如
   此他物不如此則不可以為會○亨者嘉之會
   也嘉字重會字輕嘉會足以合禮會字重嘉字
   輕○嘉會足以合禮自上文體仁而言謂君子
[003-51a]
   嘉其會此嘉字説得輕又不當如前説此只是
   嘉其所會此嘉字當若文之以禮樂之文則文
   字為重到得文之以禮樂便不同謂如在人若
   一言一行之美亦不足以為會直是事事皆盡
   美方可以為會都无私意方可以合禮○嘉會
   須是有禮後底事然這意思卻在禮之先嘉其
   所會時未説那禮在然能如此則便能合禮○
   問利者義之和曰義之和處便是利如君臣父
[003-51b]
   子各得其宜此便是義之和處安得云不利如
   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此便是不和也
   安得云利孔子所以罕言利者蓋不欲専以利
   為言恐人只管去利上求也又曰孔子只説義
   之和為利不去利上求利只義和處便是利又
   曰義者得宜之謂處得其宜不逆了物即所謂
   利○義之和只是中節義有箇分至如親其親
   長其長則是義之和如不親其親而親他人之
[003-52a]
   親便不是和○孟子云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
   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卻是這意思只是箇依
   本分若依本分時爾得爾底我得我底則自然
   和而有别若上下交征利則上下相侵相奪便
   是不義不和而切於求利矣○利物足以和義
   此數句最難看老蘇論此謂慘殺為義必以利
   和之如武王伐紂義也若徒義則不足以得天
   下之心必散財𤼵粟而後可以和其義若如此
[003-52b]
   説則義在利之外分截成兩段了○義之為義
   只是一箇宜其初則甚嚴如男正位乎外女正
   位乎内直是有内外之辨君尊於上臣恭於下
   尊卑大小截然不可犯似若不和之甚然能使
   之各得其宜則其和也孰大於是至於天地萬
   物无不得其所亦只是利之和爾此只是就義
   中便有一箇和既曰利者義之和卻説利物足
   以和義蓋不如此不足以和其義也○伊川説
[003-53a]
   利物足以和義覺見他説得糊塗如何唤做和
   合於義四句都説不力○問程子曰義安處便
   是利只是當然而然便安否曰是也只萬物各
   得其分便是利字則易所謂利者義之和利便
   是義之和處然那句解得不似此語卻親切正
   好去解那句義○貞固足以幹事幹如木之幹
   事如木之枝葉貞固者正而守之貞固在事是
   與立箇骨子所以為事之幹欲為事而非貞固
[003-53b]
   便植立不起自然倒了貞者事之幹伊川説貞
   字只以為正恐未足以盡正之義須是説正而
   固然亦未推得到知上看得來合是如此知是
   那黙運事變底一件物事所以為事之幹○問
   貞固二字與體仁嘉會利物似不同曰屬北方
   者便著用兩字方能盡之○故曰乾元亨利貞
   他把乾字當君子
 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徳而隠者也不易
[003-54a]
 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悶不見是而无悶樂則行之
 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樂音/洛
  𫝊自此以下言乾之用用九之道也初九陽之微
  龍徳之潛隠乃聖賢之在側陋也守其道不隨世
  而變晦其行不求知於時自信自樂見可而動知
  難而避其守堅不可奪潛龍之徳也
   程氏附録樂則行之憂則違之樂與憂皆道也
   非已之私也
[003-54b]
  本義龍徳聖人之徳也在下故𨼆易謂變其所守
  大抵乾卦六爻文言皆以聖人明之有𨼆顯而无
  淺深也
   朱氏附録潛龍勿用何謂也以下大槩各就他
   要説處便説不必言専説人事天道○確乎其
   不可拔非専謂退遯不改其操也憂樂行違時
   焉而已其守无自而可奪如富貴不淫貧賤不
   移之意○伊川説乾之用乾之時乾之義難分
[003-55a]
   别到了時似用用似義○問時與義曰夏日冬
   日時也飲湯飲水義也許多名目須是逐一理
   會過少閒見得一箇卻有一箇落著不爾都只
   恁地鶻突過
 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徳而正
 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
 伐徳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徳也行下/孟反
  𫝊以龍徳而處正中者也在卦之正中為得正中
[003-55b]
  之義庸信庸謹造次必於是也既處无過之地則
  惟在閑邪邪既閑則誠存矣善世而不伐不有其
  善也徳博而化正已而物正也皆大人之事雖非
  君位君之徳也
   程氏附録閑邪則誠自存如人有室垣牆不修
   不能防冦冦從東來逐之則復有自西入逐得
   一人一人復至不如修其垣牆則冦自不至故
   欲閑邪也又曰敬是閑邪之道閑邪存其誠雖
[003-56a]
   是兩事然亦只是一事閑邪則誠自存矣天下
   有一箇善一箇惡去善即是惡去惡即是善譬
   如門不出便入豈出入外更别有一事也又曰
   閑邪則誠自存而閑其邪者乃在於言語飲食
   進退與人交接之際而已矣又曰閑邪則誠自
   存不是外面捉一箇誠将來存著今人外面役
   役於不善於不善中尋箇善來存著如此則豈
   有入善之理只是閑邪則誠自存故孟子言性
[003-56b]
   善皆由内出只為誠便存閑邪更著甚工夫但
   惟是動容貌整思一作/心慮則自然生敬敬只是
   主一也主一則既不之東又不之西如是則只
   是中既不之此又不之彼如是則只是内存此
   則自然天理明學者須是将一本无/此字敬以直内
   涵養此意直内是本又曰閑邪則固一有/主字一矣
   然一作/能主一則不消言閑邪有以一為難見不
   可下工夫如何一作/行一者无他只是整齊一作/莊整
[003-57a]
   嚴肅則心便一一則自是无非僻之干此意但
   涵養久之則天理自然明
  本義正中不潛而未躍之時也常言亦信常行亦
  謹盛徳之至也閑邪存其誠无斁亦保之意言君
  徳也者釋大人之為九二也
   朱氏附録庸言庸行盛徳之至到這裏不消得
   恁地猶是閑邪存誠便是无斁亦保雖无厭斁
   亦當保也保者持守之意○問閑邪則固一矣
[003-57b]
   主一則更不消言閑邪曰只是覺見邪在這裏
   要去閑他則心便一了所以説道閑邪則固一
   矣既一則邪便自不能入便更不消説又去閑
   邪○兩處説箇君徳卻是要𤼵明大人即是九
   二孔子怕人道别是箇大人故如此互相𤼵使
   三百八十四爻皆恁地湊著豈不快活人只為
   中間多有湊不著底不可曉○龍徳正中以下
   皆君徳言雖不當君位卻有君徳所以也做大
[003-58a]
   人伊川卻説得這箇大人做兩樣○伊川之病
   在那二五相見處卦畫如何會有相見之理只
   是説人占得這爻利見於大人萬物覩之覩便
   是見字且如學聚問辨也説箇君徳蓋説道雖
   非君位而有君徳下面説許多大人者所以為
   大人者如此今卻説二五相見卻湊不著他這
   語脉
 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何謂也子曰
[003-58b]
 君子進徳修業忠信所以進徳也修辭立其誠所以
 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
 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
 而惕雖危无咎矣幾既/依反
  𫝊三居下之上而君徳巳著将何為哉唯進徳修
  業而已内積忠信所以進徳也擇言篤志所以居
  業也知至至之致知也求知所至而後一无/後字至之
  知之在先故可與幾所謂始條理者知之事也知
[003-59a]
  終終之力行也既知所終則力進而終之守之在
  後故可與存義所謂終條理者聖之事也此學之
  始終也君子之學如是故知處上下之道而无驕
  憂不懈而知懼雖在危地而无咎也
   程氏附録忠信所以進徳何也閑邪則誠自存
   誠存斯為忠信也如何是閑邪非禮而勿視聴
   言動邪斯閑矣○忠信所以進徳終日乾乾君
   子當終日對越在天也蓋上天之載无聲无臭
[003-59b]
   其體則謂之易其理則謂之道其用則謂之神
   其命于人則謂之性率性則謂之道修道則謂
   之教孟子去其中又𤼵揮出浩然之氣可謂盡
   矣一作/性故説神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夫小大
   事而只曰誠之不可揜如此夫徹上徹下不過
   如此形而上為道形而下為器須著如此説器
   亦道道亦器但得道在不繫今與後已與人○
   忠信進徳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修立在人○
[003-60a]
   忠信為基本所以進徳也修辭誠意立所以居
   業也此乃乾道由此二句可至聖人也○修辭
   立其誠文質之義○修辭立其誠不可不子細
   理會言能修省言辭便是要立誠若只是修飾
   言辭為心只是為偽也若修其言辭正為立已
   之誠意乃自體當自家敬以直内義以方外之
   實事道之浩浩何處下手惟立誠才一作/方有可
   居之處有可居之處則可以修業也終日乾乾
[003-60b]
   夫小大事卻只是忠信所以進徳為實下手處
   修辭立其誠為實修業處○學者必知所以入
   徳不知所以入徳未見其能進也故孟子曰不
   明乎善不誠其身易曰知至至之○知至則便
   意誠若有知而不誠者皆知未至爾知至而至
   之者知至而往至之乃吉之先見故曰可與幾
   也知終而終之則可與存義也知至至之主知
   知終終之主終○知至則當至之知終則當遂
[003-61a]
   一无/遂字終之須以知為本知之深則行之必至无
   有知之而不能行者知而不能行只是知得淺
   飢而不食烏喙人不蹈水火只是知人為不善
   只為不知知至而至之知幾之事故可與幾知
   終而終之故可與存義知至是致知博學明辨
   審問慎思皆致知知至之事篤行便是終之如
   始條理終條理因其始條理故能終條理猶知
   至即能終之○知至至之如今學者且先知有
[003-61b]
   至處便從此至之是可與幾也非知幾者安能
   先識至處知終終之知學之終處而終之然後
   可與守義
  本義忠信主於心者无一念之不誠也修辭見於
  事者无一言之不實也雖有忠信之心然非修辭
  立誠則无以居之知至至之進徳之事知終終之
  居業之事所以終日乾乾而夕猶惕若者以此故
  也可上可下不驕不憂所謂无咎也
[003-62a]
   朱氏附録進徳修業四字煞包括道理徳是就
   事上説忠信是心中誠實修辭立誠是説處有
   真實底道理進徳修業最好玩味○忠信是實
   其心之所𤼵○忠信實也然從知上來吾心知
   得是非端的是如此心便實實便忠信吾心以
   為實然從此做去即是進徳處○忠信是如好
   好色如惡惡臭是決定徹底恁地這便會進人
   之所以一脚進前一脚退後只是不曾真實做
[003-62b]
   如何得進○忠信二字與别處説不同因舉破
   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示士卒必死无還心如
   此方會厮殺忠信便是有這心如此方會進徳
   ○這忠信二字正是中庸之反諸身而誠孟子
   之反身而誠樣誠字是知得真實了知得決然
   是如此更攧撲不碎了只欠下手去做忠信是
   知得到那真實極至處了修辭立誠是做到真
   實極至處若不是真實知得進箇甚麽前頭黑
[003-63a]
   淬地如何地進得去既知得若不真實去做那
   箇道理也只懸空在這裏无箇安泊處所謂忠
   信也只是虚底道理而已○忠信猶言實其善
   之謂非主忠信與朋友交而信之忠信能實其
   為善之意自是住不得徳不期進而自進猶飢
   之欲食自是不可已進徳則所知所行自進而
   不已居業則只在此住了不去只看進字居字
   可見進者日新而不巳居者一定而不易忠信
[003-63b]
   進徳修辭立誠居業工夫之條件也知至至之
   可與幾知終終之可與存義工夫之功程也此
   一段只是説終日乾乾而已○問易之忠信莫
   只是實理曰此説實理未得只是實心有實心
   則進徳自无窮已實心便是學者之關中河内
   必先有此而後可以有為若无此則若存若亡
   而已烏能有得乎有諸己之謂信意正謂此又
   曰程子謂一心之中如有兩人焉将為善有惡
[003-64a]
   以間之為不善又有愧恥之心此正交戰之驗
   程子此語正是言意不誠心不實處大凡意不
   誠分明是吾之賊我要上他牽下來我要前他
   拖教後去此最學者所宜察○伊川説内積忠
   信積字説得好○問伊川言忠信所以進徳終
   日乾乾君子當終日對越在天也曰此一段只
   是解箇終日乾乾在天之剛健者便是天之乾
   在人之剛健者便是人之乾又曰忠信進徳修
[003-64b]
   辭立誠便无間斷便是終日乾乾○修辭立誠
   只於平日語黙之際以氣上驗之思與不思而
   𤼵意味自别明道所謂體當自家敬以直内義
   以方外之實事者只觀𤼵言之平易躁妄便見
   其徳之厚薄所養之淺深矣又曰修辭立誠便
   要立得這忠信若口不擇言逢事便説只這忠
   信亦被汩沒動盪立不住了又曰修辭便是立
   誠如今人揀擇言語的一確二一字是一字一
[003-65a]
   句是一句便是立誠若還脱空亂語誠如何立
   伊川説這箇做兩事明道只做一意説明道説
   這般底説得條直○問立誠不就制行上説而
   特指修辭何也曰人之不誠處多在言語上也
   又曰言是行之表凡人所行者无不𤼵出來也
   是一件大事○問修辭立其誠何故獨説辭得
   非只舉一事而言否曰然也是言處多言是那
   𤼵出來處人多是将言語做沒𦂳要容易説出
[003-65b]
   來若一一要實這工夫自是大立其誠便是那
   後面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修辭只是言顧
   行行顧言之意○修辭立其誠其字當細玩○
   立其誠誠依舊便是上面忠信又曰忠信進徳
   是見箇修辭立誠底道理修辭立誠是行箇忠
   信進徳底道理又曰忠信心也修辭事也然藴
   於心者所以見於事也修於事者所以養其心
   也此聖人之學所以内外兩進而非判然兩事
[003-66a]
   也○忠信是根有此根便能𤼵生枝葉業是外
   面有端緒者○徳者得之於心者也業者乃事
   之就緒者也如古人所謂業已如此是也○問
   進徳修業復云居業所以不同曰徳則日進而
   不已業如屋宇未修則當修之既修則居之又
   曰進徳是營度方架這屋相似居業是據見成
   底屋而居之○知至至之是屬忠信進徳上説
   蓋真見得這道理遂求以至之知終終之是屬
[003-66b]
   修辭立誠上説蓋是已行到那地分了遂守之
   而不失○遺書知至至之主知知終終之主終
   蓋上句則以知至為重而至之二字為輕下句
   則以知終為輕而終之二字為重○問至之是
   已至其處否曰未在是知得那至處方有箇向
   望處正要行進去知終終之是已至其處了終
   之而不去○問知至與知終終字與至字其義
   相近如何曰這處都作兩段衮将去所以難得
[003-67a]
   分曉知至與至之知終與終之分作四截説知
   至是知得到處知終是終其到處至之是須著
   行去到那處故曰知至至之終之是定要守到
   那處故曰知終終之上兩箇知字卻一般舉遺
   書所謂知至至之主知也知終終之主終也均
   一知也上卻主知下卻主終要得守故如此又
   曰知至至之知其可至而行至之也知終終之
   知其可住而止之○知至至之者言此心所知
[003-67b]
   者心真箇到那所知田地雖行未到而心已到
   故其精微幾密一齊在此故曰可與幾知終終
   之者既知到極處便行進到極處此真實見於
   行事故天下義理都无走失故曰可與存義所
   謂知者不似今人草略知得而已其所知處此
   心真箇一一到那上也○上至字是至處下至
   字是到那至處知終是終處終之是終之而不
   去蓋求必終於是而守之不去也先知為幾如
[003-68a]
   人欲往長安雖未到長安然已知長安所在所
   謂可與幾也存者守而勿失既知得箇道理如
   此則堅守而勿失所謂可與存義也○未做到
   那裏先知得如此所以説可與幾進字貼著那
   幾字至字又貼著那進字終則只是要守業只
   是這業今日如此明日又如此所以下箇居字
   終者只這裏終居字貼著那存字終字又貼著
   那居字徳是心上説義是業上底道理又曰進
[003-68b]
   字貼著幾字至字又貼著進字皆是去底字居
   字貼著存字終字又貼著居字皆是住底字進
   如日知其所亡是真箇見得道理居如月无忘
   其所能是真箇做得到地分上遂守而勿失○
   可與幾可與存義是旁人説如可與立可與權
   之可與同○程子云知至至之主知知終終之
   主行然某竊疑似亦不必如此説只将忠信所
   以進徳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説自得蓋无一
[003-69a]
   念之不誠所以進其徳也徳謂之進則是見得
   許多又進許多无一言而不實所以居其業也
   業謂之居便是知之至此又有以居之也○可
   與存義也存字似不甚貼義字然亦且作存字
   看所以伊川先生云守之在後○問九二閑邪
   存誠與九三修辭立誠相似否曰他地位自别
   閑邪存誠不大段用力修辭立誠大段著氣力
   ○問九二説聖人之徳已備何故九三又言進
[003-69b]
   徳修業知至至之曰聖人只逐爻取象此不是
   言徳學節次是言居住節次○問文言六爻皆
   以聖人明之有𨼆顯而无淺深但九三一爻又
   似説學者事豈聖人亦有待於學邪所謂忠信
   進徳修辭立誠在聖人分上如何曰聖人亦是
   如此進徳亦是如此居業只是在學者則勉强
   而行之在聖人則自然安而行之知至知終亦
   然
[003-70a]
 九四曰或躍在淵无咎何謂也子曰上下无常非為
 邪也進退无恒非離羣也君子進徳修業欲及時也
 故无咎上如字一時掌/反離力智反
  傳或躍或處上下无常或進或退去就從宜非為
  邪枉非離羣類進徳修業欲及時耳時行時止不
  可恒也故云或深淵者龍之所安也在淵謂躍就
  所安淵在深而言躍但取進就所安之義或疑辭
  隨時而未可必也君子之順時猶影之隨形可離
[003-70b]
  非道也
  本義内卦以徳學言外卦以時位言進徳修業九
  三備矣此則欲其及時而進也
   朱氏附録九四中不在人則其進而至乎九五
   之位亦无嫌矣但君子本非有此心故云或躍
   而文言又以非為邪也等語釋之○問上下无
   常進退无恒非為邪枉非離羣類則其心之所
   處果安在哉曰隨時而變動静不失其宜乃進
[003-71a]
   徳修業之日也○問進徳修業欲及時如何曰
   君子進徳修業不但為一身亦欲有為於天下
   及時而進○問内卦以徳學言外卦以時位言
   曰此説文言六段蓋雖言徳學而時位亦在其
   中非徳學何以處時位此是子曰以下分説其
   後卻錯雜説了○問時與位古易无之自孔子
   以來方説出此義曰易雖設時與位亦有无時
   位可説者
[003-71b]
 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
 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
 萬物覩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
 也燥蘇皁先/皁二反
  傳人之與聖人類也五以龍徳升尊位人之類莫
  不歸仰況同徳乎上應於下下從於上同聲相應
  同氣相求也流濕就燥從龍從虎皆以氣類故聖
  人作而萬物皆覩上既見下下亦見上物人也古
[003-72a]
  語云人物物論謂人也易中利見大人其言則同
  義則有異如訟之利見大人謂宜見大徳中正之
  人則其辯明言在見前乾之二五則聖人既出上
  下相見共成其事所利者見大人也言在見後本
  乎天者如日月星辰本乎地者如蟲獸草木隂陽
  各從其類人物莫不然也
   程氏附録雲從龍風從虎龍隂物也出來則濕
   氣蒸然自出如濕物在日中氣亦自出雖木石
[003-72b]
   之微感隂氣尚亦有氣則龍之興雲不足怪虎
   行處則風自生○動植之分有得天氣多者有
   得地氣多者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然
   要之雖木植亦兼有五行之性在其中只是偏
   得土之氣故重濁也
  本義作起也物猶人也覩釋利見之意也本乎天
  者謂動物本乎地者謂植物物各從其類聖人人
  類之首也故興起於上則人皆見之
[003-73a]
   朱氏附録天下所患无君不患无臣有如是君
   必有如是臣雖使而今无少間也必有出來雲
   從龍風從虎只怕不是真箇龍虎若是真箇龍
   虎必生風致雲也○本乎天者親上凡動物首
   向上是親乎上人類是也本乎地者親下凡植
   物本向下是親乎下草木是也禽獸首多横生
   所以无智此本康節説
 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无位髙而无民
[003-73b]
 賢人在下位而无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傳九居上而不當尊位是以无民无輔動則有悔
  也
  本義賢人在下位謂九五以下无輔以上九過髙
  志滿不來輔助之也○此第二節申象傳之意○
   朱氏附録問王弼説初上无隂陽定位如何曰
   伊川説隂陽竒偶豈容无也乾上九貴而无位
   需上九不當位乃爵位之位非隂陽之位此説
[003-74a]
   極好
 潛龍勿用下也
  傳此以下言乾之時勿用以在下未可用也
   朱氏附録潛龍勿用下也便是第二段陽氣潛
   藏便是上段龍徳而隠者也聖人反覆贊咏𤼵
   明以示人耳○潛龍勿用陽在下也又潛龍勿
   用下也只是一意重疊説伊川作兩意未穏
 見龍在田時舍也
[003-74b]
  𫝊隨時而止也舍去聲
  本義言未為時用也
 終日乾乾行事也
  傳進徳修業也
 或躍在淵自試也
  𫝊隨時自用也
  本義未遽有為姑試其可
 飛龍在天上治也
[003-75a]
  𫝊得位而行上之治也
  本義居上以治下
 亢龍有悔窮之災也
  𫝊窮極而災至也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𫝊用九之道天與聖人同得其用則天下治也
  本義言乾元用九見與他卦不同君道剛而能柔
  天下无不治矣○此第三節再申前意
[003-75b]
   朱氏附録問乾元用九天下治也曰九是天徳
   健中便自有順用之則天下治如下文乃見天
   則則便是天徳與上文見羣龍无首又别作一
   樣看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
  𫝊此以下言乾之義方陽微潛藏之時君子亦當
  晦隠未可用也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
[003-76a]
  𫝊龍徳見於地上則天下見其文明之化也一作/而化
  之/
  本義雖不在上位然天下已被其化
 終日乾乾與時偕行
  𫝊隨時而進也
  本義時當然也
 或躍在淵乾道乃革
  𫝊離下位而升上位上下革矣
[003-76b]
  本義離下而上變革之時
 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徳
  𫝊正位乎上位當天徳一作/徳矣
  本義天徳即天位也蓋唯有是徳乃宜居是位故
  以名之
 亢龍有悔與時偕極
  𫝊時既極則處時者亦極矣
 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003-77a]
  𫝊用九之道天之則也天之法則謂天道也或問
  乾之六爻皆聖人之事乎曰盡其道者聖人也得
  失則吉凶存焉豈特乾哉諸卦皆然也
  本義剛而能柔天之法也○此第四節又申前意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
  𫝊又反復詳説以盡其義既始則必亨不亨則息
  矣
  本義始則必亨理勢然矣
[003-77b]
 利貞者性情也
  𫝊乾之性情也既始而亨非利貞其能不息乎
   程氏附録元亨者只是始而亨者也此通人物
   而言通元本/作詠字謂始初𤼵生大槩一例亨通也及
   到利貞便是各正性命後屬人而言也利貞者
   分在性與情只性為本情是性之動處情又幾
   時惡故者以利為本只是順利處為性若情則
   須是正也○性情猶言資質體段亭毒化育皆
[003-78a]
   利也不有其功常久而不已者貞也詩曰維天
   之命於穆不已者貞也○利貞者性情也言利
   貞便是乾之性情
  本義收斂歸藏乃見性情之實
   朱氏附録利貞者性情也是乾之性情始而亨
   時是乾之𤼵作處共是一箇性情到那利貞處
   一箇有一箇性情百穀草木皆有箇性情了元
   亨方是他開花結子時到這利貞時方見他底
[003-78b]
   性情就這上看乾之性情便見得這是那利貞
   誠之復處○問利貞者性情也曰此性情如言
   本體元亨是𤼵用處利貞是收斂歸本體處如
   春時𤼵生到夏長茂條達至秋結子有箇收斂
   撮聚底意思但未堅實至冬方成在秋雖是已
   實漸欲脱去其本之時然受氣未足便種不生
   故須到冬方成人只到秋冬疑若不見生意不
   知都已收斂在内如一株樹有千子結實各具
[003-79a]
   生理卻将其子種之便可成千株樹剥卦碩果
   不食正是此義於此見得生生不窮之意天地
   大徳曰生天地别无勾當只是生而已這箇道
   理直是自然无安排聖人亦只是見得此機緘
   而𤼵明出來耳○不有其功常久而不已者也
   不有其功言化育之无迹處為貞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𫝊乾始之道能使庶類生成天下蒙其美利而不
[003-79b]
  言所利者蓋无所不利非可指名也故贊其利之
  大曰大矣哉
  本義始者元而亨也利天下者利也不言所利者
  貞也或曰坤利牝馬則言所利矣
   朱氏附録問乾不言所利程易謂无所不利故
   不言利如何曰是也乾則无所不利坤只利牝
   馬之貞則有利不利矣
 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𤼵揮旁通情也
[003-80a]
 時乗六龍以御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
  𫝊大哉贊乾道之大也以剛健中正純粹六者形
  容乾道精謂六者之精極以六爻𤼵揮旁通盡其
  情義乗六爻之時以當天運則天之功用著矣故
  見一作/曰雲行雨施隂陽溥暢天下和平之道也
  本義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剛以體言健
  兼用言中者其行无過不及正者其立不偏四者
  乾之徳也純者不雜於隂柔粹者不雜於邪惡蓋
[003-80b]
  剛健中正之至極而精者又純粹之至極也或疑
  乾剛无柔不得言中正者不然也天地之間本一
  氣之流行而有動靜耳以其流行之統體而言則
  但謂之乾而无所不包矣以其動靜分之然後有
  隂陽剛柔之别也六爻𤼵揮旁通情也旁通猶言
  曲盡時乗六龍以御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言
  聖人時乗六龍以御天則如天之雲行雨施而天
  下平也○此第五節復申首章之意
[003-81a]
   朱氏附録大哉乾乎陽氣方流行固已包了全
   體隂便在這裏了所以説剛健中正然不可道
   這裏卻夾雜些隂柔所以卻説純粹精○問乾
   剛健中正或謂乾剛无柔不得言中正先生嘗
   言天地之間本一氣之流行而有動靜耳以其
   流行之統體而言則但謂之乾而无所不包以
   動靜分之然後有隂陽剛柔之别所謂流行之
   統體指乾道而言邪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乾
[003-81b]
   道變化各正性命只乾便是氣之統體物之所
   資始物之所正性命豈非无所不包但自其氣
   之動而言則為陽自其氣之靜而言則為隂所
   以陽常兼隂隂不得兼陽陽大隂小隂必附陽
   皆此意也○剛健中正為其嫌於不中正所以
   説箇中正陽剛自是全體豈得不中正這箇因
   近日趙善譽者著一件物事説道只乾坤二卦
   便偏了乾只是剛底一邊坤只是柔底一邊熹
[003-82a]
   説與他道聖人做一部易如何卻将兩箇偏底
   物事放在劈頭如何不討箇渾淪底放在那裏
   注中便是破他説○剛健中正純粹精也觀其
   文勢只是言此四者又純粹而精耳程易作六
   徳解未安
 君子以成徳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隠而
 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行下孟反之行行/而同未見之見賢
 遍/反
[003-82b]
  𫝊徳之成其事可見者行也徳成而後可施於用
  初方潛隠未見其行未成未成未著也是以君子
  弗用也
  本義成徳已成之徳也初九固成徳但其行未可
  見耳
   朱氏附録徳者行之本君子以成徳為行言徳
   則行在其中矣○問行而未成如何曰只是事
   業未就又問乾六爻皆聖人事安得有未成伊
[003-83a]
   川云未成是未著莫是如此否曰雖是聖人畢
   竟初九行而未成問此只論事業不論徳否曰
   不消如此費力且如伊尹居有莘之時便是行
   而未成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寛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
 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徳也
  𫝊聖人在下雖已顯而未得位則進徳修業而已
  學聚問辯進徳也寛居仁行修業也君徳已著利
[003-83b]
  見大人而進以行之耳進居其位者舜禹也進行
  其道者伊傅也
  本義蓋由四者以成大人之徳再言君徳以深明
  九二之為大人也
   朱氏附録問大抵學便踐履如何曰不可易云
   學以聚之問以辯之既探討得是當且放頓寛
   大田地待觸類自然有會合處故曰寛以居之
   且未可説仁以行之
[003-84a]
 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
 時而惕雖危无咎矣重直龍/反下同
  𫝊三重剛剛之盛也過中而居下之上上未至於
  天而下已離於田危懼之地也因時順處乾乾兢
  惕以防危故雖危而不至於咎君子順時兢惕所
  以能泰也
  本義重剛謂陽爻陽位
 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
[003-84b]
 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𫝊四不在天不在田而出人之上矣危地也疑者
  未決之辭處非可必也或進或退唯所安耳所以
  无咎也
  本義九四非重剛重字疑衍在人謂三或者隨時
  而未定也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徳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
 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
[003-85a]
 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夫音符先悉/薦反後胡豆
 反/
  𫝊大人與天地日月四時鬼神合者合乎道也天
  地者道也鬼神者造化之迹也聖人先於天而天
  同之後於天而能順天者合於道而已合於道則
  人與鬼神豈能違也
   程氏附録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徳日月合其明
   非在外也○若不一本則安得先天而天不違
[003-85b]
   後天而奉天時○鬼神言其功用天言其主宰
   ○易言天亦不同如天道虧盈而益謙此通上
   下理亦如此天道之運亦如此如言天且弗違
   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此直謂形而上者言以
   鬼神為天地矣
  本義大人即釋爻辭所利見之大人也有是徳而
  當其位乃可當之人與天地鬼神本无二理特蔽
  於有我之私是以梏於形體而不能相通大人无
[003-86a]
  私以道為體曾何彼此先後之可言哉先天不違
  謂意之所為黙與道契後天奉天謂知理如是奉
  而行之回紇謂郭子儀曰卜者言此行當見一大
  人而還其占蓋與此合若子儀者雖未及乎夫子
  之所論然其至公无我亦可謂當時之大人矣
   朱氏附録問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聖
   人與天為一安有先後之殊曰只是聖人意要
   如此天便順從先後相應不差毫釐也○天地
[003-86b]
   只以形言先天而天弗違者如禮雖先王未之
   有而可以義起之類蓋雖天之所未為而吾意
   之所為自與道契天亦不能違也後天而奉天
   時如天敘有典天秩有禮之類雖天之所已為
   而理之所在吾亦奉而行之耳蓋大人无私以
   道為體此一節只是釋大人之徳其曰與天地
   合其徳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
   合其吉凶将天地對日月四時鬼神説便只是
[003-87a]
   指形而下者言
 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
 不知喪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
 唯聖人乎喪息/浪反
  𫝊極之甚為亢至於亢者不知進退存亡得喪之
  理也聖人則知而處之皆不失其正故不至於亢
  也
  本義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
[003-87b]
  知得而不知喪所以動而有悔也其唯聖人乎知
  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知其理勢
  如是而處之以道則不至於有悔矣固非計私以
  避害者也再言其唯聖人乎始若設問而卒自應
  之也○此第六節復申第二第三第四節之意
   朱氏附録六爻皆是聖人之徳只所處之位不
   同初爻言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悶不見
   是而无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潛龍也己是説
[003-88a]
   聖人之徳了只是潛而未用耳到九二卻恰好
   其化已能及人矣蓋正是臣位所以處之而安
   到九三居下卦之上位已髙了那時節无可做
   只得恐懼進徳修業乾乾不息此便是伊周地
   位九四位便乖或躍在淵伊川謂淵者龍之所
   安恐未然田是平所在縱有水亦淺淵是深不
   可測躍離乎行而未至乎飛行尚以足躍則不
   以足一跳而起足不踏地跳得便天上去不得
[003-88b]
   依舊在淵裏皆不可測下離乎行上近乎飛上
   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
   之也不似九二安穏此時進退不得皆不由我
   只聴天時了以聖人言之便是舜厯試文王三
   分天下有二湯武鳴條牧野時到上九又亢了
   看來人處大運中无一時閑吉凶悔吝一息不
   曾停如大車輪一般一恁衮将去聖人只隨他
   恁地去看道理如何這裏則将這道理處之那
[003-89a]
   裏則将那道理處之○横渠論易乾卦諸爻恐
   皆過論大抵易卦爻辭本只是各著本卦本爻
   之象明吉凶之占當如此耳非是就聖賢地位
   説道理也故乾六爻自天子以至於庶人自聖
   人以至於愚不肖筮或得之義皆有取但純陽
   之徳剛健之至若以義類推之則為聖人之象
   而其六位之髙下又有似聖人之進退故文言
   因潛見躍飛自然之文而以聖人之迹各明其
[003-89b]
   義位有髙下而徳无淺深也然其本意亦甚分
   明未嘗過為深巧如横渠之説也且如初九則
   是徳已成而行未著故衆人未見其徳而君子
   之心確然已有以自信也九二則人見其庸言
   庸行閑邪存誠之迹又從而化之也九三則雖
   涉此危地而當進徳修業之不已也九四則其
   位愈進其危益甚而亦但知循理不恤其他也
   九五則以天徳居天位而天下莫不仰觀之也
[003-90a]
   上則過極而亢不能無悔矣若以徳言則愈進
   愈髙此當為聖而不可知之地又豈有可悔邪
   今横渠専以聖人為説己失本經之指又逐爻
   以為漸進之意又非文言之義且其龍徳正中
   不在九二而在九三九二之徳博而化非進於
   九三則未免於非理非義之失而其取義前後
   相妨因繆益訛而轉不得其所矣此先生荅萬/正淳書論横
   渠乾卦之説其𤼵揮六爻/之義尤為明白并録于此
[003-90b]
 
 
 
 
 
 
 
 周易𫝊義附録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