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s0133 高麗國新雕大藏校正別錄-高麗-守其 (master)


高麗國新雕大藏挍正別錄卷第二十 乂
沙門 守其等奉 勑挍勘


甚凾 大安般守意經二卷



此經按經首序及見經文似是書者
之錯經注不分而連書者也義當節
而注之然往往多有不可分處故不
敢擅節以遺後賢焉。


竟凾 受新歲經 笁法護譯



按此受新歲經法護譯者國本宋本
皆編於容凾中以當受歲經丹藏則
容凾中有名受歲經者而與此經大
別今依開元錄撿之則丹藏之經正
是容凾受歲經耳此宋藏經與此竟
凾新歲經文異義同似是同本異譯
耳則開元錄中以新歲經為單譯者
厥義未詳今且欲類聚以待賢哲故
以此經移編于竟凾焉。


竟凾 護淨經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第三幅五行一切眾人普使聞知巳下
國宋兩本一切檀越施設法會
凡二百五十五字之文丹藏所無其
文切要今為看舊丹藏經者具錄于
左。
[020-0647b]


一切眾人普使知聞一切檀越施設
法會供齋調度持齋者得食不持齋
者不得食此飯一日持齋得六十萬
世餘粮不持齋者六十萬世墮餓鬼
中何以故此信施難消故寧吞熱䥫
丸不食此飯吞熱䥫丸須臾閒耳食
此信施久受大苦五百萬世中受餓
鬼苦諸有設食之處一切如法作齋
不得懷挾餘殘食歸給妻子若食此
飯若腋底挾檐後五百世常挾熱䥫
輪左腋底入從右腋底出一切齋飯
不可不慎一米化作熱丸一切賢者
施設福會於先嘗啜此食都作殘食
唐作此會不如不作何以故諸天不
歡鬼神不喜此人於先嘗者亦五百
世中受餓鬼苦自今已後欲得福者
如法作齋食可得福德諸天歡喜百
神慶恱天神擁護經不虛言福報如
影響。


佛說護淨經。


攝凾 十誦律卷第五



此卷第二十六張第二行夜提之下
至三十日皆如上說者丹本無此中
九字而有又比丘得不具足衣乃至
[020-0647c]
三十日地了時尼薩耆波夜提
九十一行文國本宋本並無者今依
丹本遆而足之。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二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衣
十二日應即作衣若與人若作淨若
受持若不作衣不與人不作淨不受
持至十三日地了時尼薩耆波逸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
十三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衣十
三日應即作衣若與人若作淨若受
持若不作衣不與人不作淨不受持
至十四日地了時尼薩耆波逸提又
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
十四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衣十
四日應即作衣若與人若作淨若受
持若不作衣不與人不作淨不受持
至十五日地了時尼薩耆波逸提又
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
十五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衣十
五日應即作衣若與人若作淨若受
持若不作衣不與人不作淨不受持
至十六日地了時尼薩耆波逸提又
[020-0648a]
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
十六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衣十
六日應即作衣若與人若作淨若受
持若不作衣不與人不作淨不受持
至十七日地了時尼薩耆波逸提又
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
十七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衣十
七日應即作衣若與人若作淨若受
持若不作衣不與人不作淨不受持
至十八日地了時尼薩耆波逸提又
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
十八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衣十
八日應即作方若與人若作淨若受
持若不作衣不與人不作淨不受持
至十九日地了時尼薩耆波逸提又
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
十九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衣十
九日應即作衣若與人若作淨若受
持若不作衣不與人不作淨不受持
至二十日地了時尼薩耆波逸提又
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
二十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衣二
十日應即作衣若與人若作淨若受
[020-0648b]
持若不作衣不與人不作淨不受持
至二十一日地了時尼薩耆波逸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一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
衣二十一日應即作衣若與人若作
淨若受持若不作衣不與人不作淨
不受持至二十二日地了時尼薩耆
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
得衣故至二十二日不得所望非望
而得是衣二十二日應即作衣若與
人若作淨若受持若不作衣不與人
不作淨不受持至二十二日地了時
尼薩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三日不得所
望非望而得是衣二十三日應即作
衣若與人若作淨若受持若不作衣
不與人不作淨不受持至二十四日
地了時尼薩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
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四日
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衣二十四日
應即作衣若與人若作淨若受持若
不作衣不與人不作淨不受持至二
十五日地了時尼薩耆波逸提又比
[020-0648c]
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
十五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衣二
十五日應即作衣若與人若作淨若
受持若不作衣不與人不作淨不受
持至二十六日地了時尼薩耆波逸
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
故至二十六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
是衣二十六日應即作衣若與人若
作淨若受持若不作衣不與人不作
淨不受持至二十七日地了時尼薩
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
望得衣故至二十七日不得所望非
望而得是衣二十七日應即作衣若
與人若作淨若受持若不作衣不與
人不作淨不受持至二十八日地了
時尼薩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
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八日不得
所望非望而得是衣二十八日應即
作衣若與人若作淨若受持若不作
衣不與人不作淨不受持至二十九
日地了時尼薩耆波逸提又比丘得
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九
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衣二十九
[020-0649a]
日應即作衣若與人若作淨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與人不作淨不受持至
三十日地了時尼薩耆波逸提。


同卷二十七張第十三行即今正本
三十一張第十三行尼薩耆波夜提之下
十二日乃至三十日亦如上說
本無此中十二字而有又比丘得不
具足衣停更望得乃至至三十日地了
時尼薩耆波夜提凡九十二行國
本宋本並無者今依丹本遆而足之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二日断所望得非望而得是衣
十二日應即作衣若與人若作淨若
受持若不作衣不與人不作淨不受
持至十三日地了時尼薩耆波逸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三日断所望得非望而得是衣
十三日應即作衣若與人若作淨若
受持若不作衣不與人不作淨不受
持至十四日地了時尼薩耆波逸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四日断所望得非望而得是衣
十四日應即作衣若與人若作淨若
[020-0649b]
受持若不作衣不與人不作淨不受
持至十五日地了時尼薩耆波逸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五日断所望得非望而得是衣
十五日應即作衣若與人若作淨若
受持若不作衣不與人不作淨不受
持至十六日地了時尼薩耆波逸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六日断所望得非望而得是衣
十六日應即作衣若與人若作淨若
受持若不作衣不與人不作淨不受
持至十七日地了時尼薩耆波逸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七日断所望得非望而得是衣
十七日應即作衣若與人若作淨若
受持若不作衣不與人不作淨不受
持至十八日地了時尼薩耆波逸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八日断所望得非望而得是衣
十八日應即作衣若與人若作淨若
受持若不作衣不與人不作淨不受
持至十九日地了時尼薩耆波逸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
[020-0649c]
至十九日断所望得非望而得是衣
十九日應即作衣若與人若作淨若
受持若不作衣不與人不作淨不受
持至二十日地了時尼薩耆波逸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日断所望得非望而得是衣
二十日應即作衣若與人若作淨若
受持若不作衣不與人不作淨不受
持至二十一日地了時尼薩耆波逸
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
故至二十一日断所望得非望而得
是衣二十一日應即作衣若與人若
作淨若受持若不作衣不與人不作
淨不受持至二十二日地了時尼薩
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
望得衣故至二十二日断所望得非
望而得是衣二十二日應即作衣若
與人若作淨若受持若不作衣不與
人不作淨不受持至二十三日地了
時尼薩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
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三日断所
望得非望而得是衣二十三日應即
作衣若與人若作淨若受持若不作
[020-0650a]
衣不與人不作淨不受持至二十四
日地了時尼薩耆波逸提又比丘得
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四
日断所望得非望而得是衣二十四
日應即作衣若與人若作淨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與人不作淨不受持至
二十五日地了時尼薩耆波逸提又
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
二十五日断所得非望而得是衣二
二十五日應即作衣若與人若作淨
若受持若不作衣不與人不作淨不
受持至二十六日地了時尼薩耆波
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
衣故至二十六日断所望得非望而
得是衣二十六日應即作衣若與人
若作淨若受持若不作衣不與人不
作淨不受持至二十七日地了時尼
薩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
更望得衣故至二十七日断所望得
非望而得是衣二十七日應即作衣
若與人若作淨若受持若不作衣不
與人不作淨不受持至二十八日地
了時尼薩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
[020-0650b]
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八日断
所望得非望而得是衣二十八日應
即作衣若與人若作淨若受持若不
作衣不與人不作淨不受持至二十
九日地了時尼薩耆波逸提又比丘
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
九日断所望得非望而得是衣二十
九日應即作衣若與人若作淨若受
持若不作衣不與人不作淨不受持
至三十日地了時尼薩耆波逸提。


同卷第二十九張第四行即今正本
第三十七張第四行尼薩耆波夜提
之下十二日乃至三十日皆如上說
丹本無此中十二字而有又比丘
得不具足衣乃至尼薩耆波夜提
九十七行國本宋本所無者今依丹
本遆而足之又為看舊國宋藏者具
錄其文于左。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二日不得所望不断所望非望
而得是衣十二日應即作衣若與人
若作淨若受持若不作衣不與人不
作淨不受持至十三日地了時尼薩
[020-0650c]
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
望得衣故至十三日不得所望不断
所望非望而得是衣十三日應作衣
若與人若作淨若受持若不作衣不
與人不作淨不受持至十四日地了
時尼薩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
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四日不得所
望不断所望非望而得是衣十四日
應即作衣若與人若作淨若受持若
不作衣不與人不作淨不受持至十
五日地了時尼薩耆波逸提又比丘
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五
日不得所望不断所望非望而得是
衣十五日應即作衣若與人若作淨
若受持若不作衣不與人不作淨不
受持至十六日地了時尼薩耆波逸
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
故至十六日不得所望不断所望非
望而得是衣十六日應即作衣若與
人若作淨若受持若不作衣不與人
不作淨不受持至十七日地了時尼
薩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
更望得衣故至十七日不得所望不
[020-0651a]
断所望非望而得是衣十七日應即
作衣若與人若作淨若受持若不作
衣不與人不作淨不受持至十八日
地了時尼薩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
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八日不
得所望不断所望非望而得是衣十
八日應即作衣若與人若作淨若受
持若不作衣不與人不作淨不受持
至十九日地了時尼薩耆波逸提又
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
十九日不得所望不断所望非望而
得是衣十九日應即作衣若與人若
作淨若受持若不作衣不與人不作
淨不受持至二十日地了時尼薩耆
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
得衣故至二十日不得所望不断所
望非望而得是衣二十日應即作衣
若與人若作淨若受持若不作衣不
與人不作淨不受持至二十一日地
了時尼薩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
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一日不
得所望不断所望非望而得是衣二十
一日應即作衣若與人若作淨若受
[020-0651b]
持若不作衣不與人不作淨不受持
至二十二日地了時尼薩耆波逸提
又比丘得具足停更望得衣故至二
十二日不得所望不断所望非望而
得是衣二十二日應即作衣若與人
若作淨若受持若不作衣不與人不
淨不受持至二十三日地了時尼薩耆波逸
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
故至二十三日不得所望不断所望
非望而得是衣二十三日應即作衣
若與人若作淨若受持若不作衣不
與人不作淨不受持至二十四日地
了時尼薩耆波逸又比丘得不具足
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四日不得
所望不断所望非望而得是衣二十
四日應即作衣若與人若作淨若受
持若不作衣不與人不作淨不受持
至二十五日地了時尼薩耆波逸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五日不得所望不断所望非
望而得是衣二十五日應即作衣若
與人若作淨若受持若不作衣不與
人不作淨不受持至二十六日地了
[020-0651c]
時尼薩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
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六日不得
所望不断所望非望而得是衣二十
六日應即作衣若與人若作淨若受
持若不作衣不與人不作淨不受持
至二十七日地了時尼薩耆波逸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七日不得所望不断所望非
望而得是衣二十七日應即作衣若
與人若作淨若受持若不作衣不與
人不作淨不受持至二十八日地了
時尼薩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
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八日不得
所望不断所望非望而得是衣二十
八日應即作衣若與人若作淨若受
持若不作衣不與人不作淨不受持
至二十九日地了時尼薩耆波逸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九日不得所望不断所望非
望而得是衣二十九日應即作衣若
與人若作淨若受持若不作衣不與
人不作淨不受持至三十日地了時
尼薩耆波逸提。
[020-0652a]


樂凾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蒭尼毗


奈耶卷第二十


此卷十九張第二十行汙手捉淨水
之下丹本有瓶應當學乃至佛言不凡五
十九行文國本宋本並無者今撿若
無彼文則文義断絕又違前略攝頌
云俗舍善容儀護鉢除病人之言遂
令眾學闕二十餘法故今依丹本足之
又為看舊國宋藏者具錄其文于左。


時六眾苾蒭以不淨手捉淨水瓶遂
令諸蠅競來附近招致譏醜佛言不
以汙手捉淨水下有瓶應當學
時苾蒭尼在江猪山於菩提長者高
樓上食以洗鉢水棄在好地施主生
嫌佛言應制學處在白衣舍不棄洗
鉢水除問主人應當學。


緣在室羅伐城時有婆羅門孩兒遇
病有鄔波索迦是彼知識來告之曰
孩子若病冝往僧處從諸苾蒭乞鉢
中水令其洗沐必得平善時波羅門
即往求水見鄔波難陁從乞鉢水鄔
波難陁便以殘[麩-夫+少]餅內置鉢水中而
授與彼彼見雜水起穢𢙣心作如是
[020-0652b]
語我兒寧死誰能用此鄙𢙣之物而
洗浴耶以事白佛佛言不應以此穢
水持施於人若人來乞鉢水時應淨
洗鉢置清淨水誦經中要頌阿利沙
伽他呪之三遍授與彼人或洗或飲
能除萬病阿利沙伽他者謂是佛所說頌出聖教中若讀誦時
有大威刀但是餘處令誦伽他者皆類也即如河池井處洗浴飲水之時
或暫於樹下偃息取涼而去或止客舍或入神堂蹈曼茶羅踐佛塔影或
時巳影障弊尊容或大眾散時或入城聚落或晨朝日暮禮拜尊儀或每
日食罷時或灑掃塔廟諸如此事其類寔繁皆須口誦伽他奉行獲福若
故心違慢感得𢙣作之罪但以東川法眾此先不行故因注言知聖教之
有在其伽他者即如頌曰


「 世閒五欲樂
 或復諸天樂
 若比愛盡樂
 千分不及一
 由集能生苦
 因苦復生集
 八聖道能超
 至妙涅盤處
 所為布施者
 必獲其義利
 若為樂故施
 後必得安樂



佛言不得以殘食置鉢水中應當學。


時有苾蒭安鉢地上下無儭替招致
譏醜令疾損壞佛言應制學處地上
無替不應安鉢應當學。


時有尼立洗鉢失手墮地打破其鉢
佛言不得立洗鉢應當學。


時有尼於危險崖岸置鉢佛言不應
尒不於危險岸處置鉢應當學。


河水急流逆以鉢𢍶遂令鉢破佛言
[020-0652c]
不應尒不得逆流酌水應當學。


十二眾尼前人坐自巳立為其說法
時有敬信三寶婆羅門居士等譏訶
佛言不應尒人坐巳立不為說法應
當學。


時有病人不能久立聽法佛言若是
病人坐臥高下於道非道及以車乘
著靴覆頭冠花瓔珞持蓋刀仗并著
甲󱫶等若是病者隨何威儀為說無
犯非病不合為制學處當如是說人
坐巳立不得為說法除病應當學。


人臥巳坐不得為說法除病應當學
人在高座巳在下座不得為說法除
病應當學。


人在前行已在後行不得為說法除
病應當學。


人在道巳在非道不得為說法除病
應當學。


不為覆頭者不為偏抄衣不為雙抄
衣不為叉𦝫者不為拊肩者說法除
病應當學。


不為乘象者不為乘馬不為乘轝不
為乘車者說法除病應當學。
[020-0653a]


不為著屐靴鞋及履屨者說法除病
應當學。


不為戴帽著冠及作佛頂髻或緾頭
或冠花者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為持蓋者說法除病應當學。


緣在劫比羅城時吐羅難陁立大小
便諸俗人見共作譏嫌佛言不應尒
不立大小便除病應當學。


時吐羅尼持巳故衣令浣衣人洗彼
不肯洗便起瞋心於彼洗衣水中故
放不淨佛言不應尒不得水中大小
便涕唾除病應當學。


隨凾 彌沙塞五分戒本


 宋𦋺賔三藏佛陀什等 譯


按此戒本國本同於宋本丹本獨異
如何去取今以本律撿之此丹本乃
正也彼國宋兩本即此隨凾中十誦
比丘波羅提木叉戒本鳩摩羅什譯
者錯重寫為五分戒本而云佛陀什
譯其閒雖有小不同處但是寫筆之
錯耳故今取此丹本入藏又為看舊
國宋藏者具錄正本于左。


彌沙塞五分戒本一卷


[020-0653b]
宋𦋺賔三藏佛陀什等譯


大德僧聽春時一月過少一夜餘有
一夜三月在老死至近佛法欲滅諸
大德為得道故一心勤精進所以者
何諸佛一心勤精進故得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何况餘善道法未受具
戒者巳出僧今和合先作何事一人荅言
布薩說戒諸大德不來諸比丘說欲及清

一人荅言說欲訖


「 合十指爪掌
 供養釋師子
 我今欲說戒
 僧當一心聽
 乃至小罪中
 心應大怖畏
 有罪一心悔
 後更莫復犯
 心馬馳惡道
 放逸難禁制
 佛說切戒行
 亦如利轡勒
 佛口說教誡
 善者能信受
 是人馬調順
 能破煩惱軍
 若不受教勑
 亦不愛樂戒
 是人馬不調
 沒在煩惱軍
 若人守護戒
 如𤛆牛愛尾
 繫心不放逸
 亦如猴著鎻
 日夜常精進
 求實智慧故
 是人佛法中
 能得清淨命」



大德僧聽今十五日布薩說戒僧一
心作布薩說戒若僧時到僧忍聽一
心共作布薩白如是諸大德今布薩
說波羅提木叉一切共聽善思念之
[020-0653c]
若有罪應發露無罪者嘿然嘿然故
當知我及諸大德清淨如聖嘿然我
及諸大德亦如是若比丘如是眾中
乃至三唱憶有罪不發露得故妄語
罪故妄語罪佛說遮道法發露者得
安樂不發露罪益深。


諸大德已說戒經序今問諸大德是
中清淨不第二第三亦如是說


諸大德是中清淨嘿然故是事如是
持。


諸大德是四波羅夷法半月半月戒
經中說。


若比丘共諸比丘同學戒法戒羸不
捨行婬法乃至共畜生是比丘得波
羅夷不共住。


若比丘若聚落若空地盜心不與取
若王若大臣若捉若縛若殺若𢷤語
言汝賊汝小汝癡是比丘得波羅夷
不共住。


若比丘若人若似人若自殺若與刀
藥殺若教人殺若教自殺譽死讚死
咄人用惡活為死勝生作是心隨心
殺如是種種因緣彼因是死是比丘
[020-0654a]
得波羅夷不共住。


若比丘不知不見過人法聖利滿足
自稱我如是知如是見是比丘後時
若問若不問為出罪求清淨故作是
言我不知言知不見言見空誑妄語
除增上慢是比丘得波羅夷不共住。


諸大德巳說四波羅夷法若比丘犯
一一戒不得共住如前後亦如是是
比丘得波羅夷罪不應共住今問諸
大德是中清淨不第二第三亦如是說諸大德
是中清淨嘿然故是事如是持。


諸大德是十三僧伽婆尸沙法半月
半月戒經中說。


若比丘故出不淨除夢中僧伽婆尸
沙。


若比丘欲盛變心觸女人身若捉手
若捉髮若捉一一身分摩著細滑僧
伽婆尸沙。


若比丘欲盛變心向女人麤惡語隨
婬欲法說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欲盛變心向女人自讚身言
姉妹婬欲供養是第一供養僧伽婆
尸沙。
[020-0654b]


若比丘行媒法若為私通事持男意
至女邊持女意至男邊乃至一交會
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自乞作房無主為身應如量
作長佛十二搩手廣七搩手應將諸
比丘求作處諸比丘應示作處無難
處有行處若不將諸比丘求作處若
過量作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有主為身作房應將諸比丘
求作處諸比丘應示作處無難處有
行處若不將諸比丘求作處僧伽婆
尸沙。


若比丘自不如法惡瞋故以無根波
羅夷謗無波羅夷比丘欲破彼梵行
是比丘後時若問若不問言我是事
無根住瞋故謗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自不如法惡瞋故於異分中
取片若似片作波羅夷謗無波羅夷
比丘欲破彼梵行是比丘後時若問
若不問言我是事異分中取片若似
片住瞋故謗僧伽婆尸沙。


高麗國新雕大藏挍正別錄卷第二十 二十三
[020-065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