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s0133 高麗國新雕大藏校正別錄-高麗-守其 (master)


高麗國新雕大藏挍正別錄卷第十三 
沙門 守其等奉 勑挍勘


大寶積經論之餘



何以故貪著利養名聞故親近諸檀
越是中利養者衣服等供養者禮拜
等著於利養名聞故說著利養名聞
耳以著利養名聞故受於邪命資養
等顯說應知以親近檀越家故多有
親近中諸患若彼有如是二疑助成
者故說以如法得財利養以為不滅
因以依諂曲等意故不住聖處彼如
是著名聞利養親近諸白衣家故以
多緣親故聞等善法不能增長聞等
不增長已聞等諸善法悉不增長故
令盡義便滅根本因故及增謗菩薩
巳𢙣見還增及謗菩薩法藏巳瞋故
於諸菩薩覓諸錯謬等患令為諸菩
薩以虛實等罪謗故令得大罪以此
罪業因緣故所有善法從根本拔除
遠離滅盡遠離滅因故未聞未曾受
持諸脩多羅法而能誹謗未聞者未
至耳識道故未曾受持者雖至耳識
道不誦持諸頓說教及諸脩多羅法
[013-0602b]
謗以是義故如來說此脩多羅大阿
波提舍中亦說此義若有邪師能測
量如來意者彼人得大毀謗正法之
事是故彼遠離諸盡法故諸白等法
令滅顛倒對治故明此白等法句應
知是故如來告迦葉言迦葉菩薩成
就四法所生善法轉勝增長不令有
失轉復倍勝何等為四捨離邪法唯
求正法如是等是中唯求正法者六
波羅蜜菩薩法藏所說正聞非不正
聞所明世閒呪術等不定聞現事故
言非不定聞復是隨如勸心者柔耎
善心故顯示何意求世閒語言呪術
等求因故著我慢者成世閒呪術等
事求世閒呪術語言者成捨利養恭
敬名聞之心令捨故言求六波羅蜜
及菩薩法藏耳以法財利養為足捨
離一切諸邪命等及安住知足聖主
性中者以法利為足如法所得利養
心足故捨離一切諸邪命等者遠離
諸諂曲等心故安住知足聖主性中
者不生疲倦心故得失不以心故彼
如是行之正行已為成自利利他行
[013-0602c]
故防護他心若有失事不諫向人罪
過虛實何况覓人長短諸過是菩薩
修行六波羅蜜菩薩法藏以於諸佛
法中心不通達是中唯佛為現作證
故不生謗心何以故佛菩提無邊及
所信根非一故演說諸法亦治諸法
㹅略而明以何退失不能增長如何
退失以何時失及何等法彼以顯說
以何退失不能增長者謂諸善法如
何退失者以我慢心求世閒語言呪
術等漸次說以何時失者現法中及
未來何等法者具足四法白朋中亦
尒所有善法生及如何生以何時生
及何等法生以何對治說復此諸法
漸次以何我慢所攝諸利養等悕望
求世閒語言呪術等求以隨所家中
見利養者則能親近此家身為利養
名聞被縛妬吝心故因彼家所有餘
菩薩親近者為令起瞋及以𢙣謗因
瞋謗彼人故則謗正法白朋法中漸
次明離慢等諸患故六波羅蜜所攝
菩薩修學正聞故能行順法行順法
巳如法得施以為知量捨離一切諸
[013-0603a]
邪命等安住知足聖主性中以著利
養名聞謗因緣故不說他人罪過實
以不實不求人短離謗菩薩心故能
行利益如法等事行如法行故不謗
正法捨離滅諸白法因諸法故修行
不滅諸白法因巳捨離似非菩薩隨
一一相習行𢙣心等修行似菩薩直
心修相習諸行故為令勸故明顯生
滅苦不行諸惱等行故佛語迦葉菩
薩有四種諂曲心菩薩常應捨離何
等為四於佛法中心生疑悔不决了
如是等問曰何故唯說四法荅曰為
因四種諂曲等法故以有此四種諂
曲心故說四諂曲應知何等四一者
於乘諂曲二者化受諂曲三者助功
德諂曲四者助智諂曲是中乘諂曲
者於佛法中心生疑惑不决了等及
不敬尊復不敬諸戒等法於佛法中
生疑惑等故諸大乘中生不信默然
行是中於諸佛法中以有故生疑以
有大意德故生惑以其不可得故生
不决了等事化受諂曲因者於諸眾
生起憍慢瞋恨妄想等以慢等心故
[013-0603b]
化諸眾生中恨默故不能化導憍慢
瞋恨妄想等於諸尊及弟子并勸諫
有益無益等中應知助功德諂曲因
者於他利養中生妬恡等心是中見
他得利養心起忿惱瞋意妬若見彼
求而起惜心是名吝彼如是既起妬
吝心熾盛故於助功德智中恨不修
行故諸功德智即便退失助智諂曲
因者於諸菩薩廣彰諸𢙣𢙣名𢙣稱
𢙣行等說𢙣名等事前巳解說為諸
菩薩說諸𢙣等句為說大乘經應知
以謗大乘故菩薩於助道智中默住
懈怠不修行故修道智中成於退失
以為此故說朋應知諂曲對治故佛
語迦葉菩薩有四質直之相何等為
四所謂所犯諸罪終不覆藏如是等
是中所犯諸罪終不覆藏者是㹅向
他發露者發露事故說者有犯能懺
悔故彼如是懺悔是以後時不生悔
恨等情發起善故或失國土或財者
以真求實故示現不惜諸施等故身
命難者以捨離身命不依止餘種種
不舉餘事捨彼事巳令惑人故憶餘
[013-0603c]
事故一切𢙣事中罵詈誹謗撾打繫
縛種種傷害受此苦時但求自責自
憶業報不瞋恨他此諸句有何異義
是中罵者說虛妄故瞋者虛實俱說
故於他苦者已說種生姓等說諸𢙣
事故誹謗者以因實見彰𢙣故撾打
責數者於身中具諸緣故責數者具
三業故復撾打者以手足等諸身分
故煞者依身手等及刀杖等故繫縛
者以繩索鎖等如是等事中唯責已
之業報善𢙣業報因故不瞋恨他心
不懷瞋恨等及無諸結使不懷瞋恨
結使彼善堅住信欲之中設使有不
可信諸佛法者彼能信以心清淨故
顯說於大乘中身心成就此諸句漸
次說於諸佛法中以疑心故不修戒
行故令諸眾生中行諸邪行行邪行
巳彼利養中即生慳吝妬心以不能
制妬心故見聞有功德利養諸菩薩
中起誹謗廣彰𢙣名白朋法中漸次
亦作依持戒故善持戒者善護諦語
護諦語者能順忍法以具忍故得身
心清淨以清淨身心故能信諸佛正
[013-0604a]
法略說諂曲者是名心愧恒事何處
諂曲於諸佛法中及以眾生以何時
諂曲者現法中習不捨故亦至未來
隨所有法及隨所說二種四句隨所
有真直之相以何義中復以何時有
記等法對治明於白法應知於諸諂
曲心中諸菩薩諫及以諸真直心菩
薩說真直心巳為真直心菩薩說諸
調伏義故防諂曲法故勸彼調順現
示調順及不調順等法故佛語迦葉
菩薩有四種不調順散壞之相何等
為四讀誦經典而生戲論法及順法
不隨而行於諸教誨中不調散壞如
是等四法何故但說四法有四法有
四種不調散壞因故何者不調散壞
四法一者處不調散壞二者發行中
不調散壞三者受用中不調散壞四
者共住不調散壞是中不調散壞者
名為不善調伏故喻如𢙣馬此諸不
調散四法能障修彼菩薩行故名為
不調散法是中聞諸法及修行處而
生戲論者是名處不調散壞因喻如
不調散𢙣馬以不調故還安本處巳
[013-0604b]
尒時不能善住復不能調伏不能散
壞菩薩亦尒如法義中多聞巳多聞
故心不調伏彼諸善知識正勸令行
修諸法及次法不能正住於教誨中
不能正受法行是名發行不調散壞
因譬如不調伏𢙣馬安置正道處中
以不調伏故向於𢙣道不調伏菩薩
亦復如是為諸善知識所勸修行法
及次法諸悔之中現以心顛倒分別
念故即便倒取損他信施供養恭敬
者是名受用中不調散壞因喻如不
調伏𢙣馬共諸調伏馬同其一處而
與諸調伏馬行異故說不調伏也不
調伏菩薩亦復如是雖在調伏菩薩
同其一處已漏戒行故受諸信施供
養恭敬以成其悔恨於善調伏菩薩
所行行不相似不樂知見善調伏菩
薩中起心誹謗不生恭敬是名處不
調伏散壞因譬如不調𢙣馬共諸調
伏馬同其一處以不調伏故心不恱
樂善調伏者共不調伏同其一處亦
尒不調伏菩薩亦復如是以自有見
取義故共諸善調伏菩薩同在一處
[013-0604c]
故心不恱樂善調伏菩薩亦復如是
是中調者根調勝故伏者一心滅𢙣
得勝行故轉一切黑法對治說白朋
法應知經言善說所聞聞便信受如
所說行依止於法不依言說者非妬
心諍勝故但聽聞正法唯求利益不
求覓見人諸短菩薩如是行諸行巳
常得值不離法善知識隨順師教能
知依止以餘言語所作皆善不失師
意不退戒定者此諸句有異義是中
於教誨處隨順師教者是㹅能令善
以喻言語者聞善𢙣等忍故所作皆
善者一切時不犯戒故不失師意者
於教誨中心敬重故菩薩如是行諸
行巳常得值不離阿練善知識故不
退戒定以調順心而受供養者所說
不退戒定者重明戒以定名說故應
知菩薩如是行行已諸常得不離行
諸功德善知識見諸善調順菩薩巳
恭敬愛樂隨順善人勸受等行順向
順意順諸功德為令得利此諸句有
何異義是中善調及順等諸句前巳
解釋恭敬愛樂者示現喜敬重心故
[013-0605a]
順向者樂見故順意者正親近意故
順諸功德者樂聞意故為令得彼利
者順行此法意故菩薩如是行諸行
巳成不離得眾首善知識略說以何
故調順不調順邊壞事及云何而有
唯以聞等諸相故以何時現法中及
未來習學不止故以何等相具足四
法行聞等法對治故說白朋等法應
知起次說者行聞等法慢心故順行
正法次法等行巳於正教授處不如
法行既正教授處不如法行巳所用
受信施中諸事彼令能墮不饒益處
彼如是雜垢染心故見諸善調伏心
菩薩巳即不生恭敬對治漸次說白
朋等法應知不調伏諸法中諫巳勸
修調伏等法故防護住調伏法菩薩
錯謬等法勸修不錯謬等法故說錯
謬不錯謬等法佛語迦葉菩薩有四
錯謬法何等為四未與所化信受眾
生而共同意是菩薩錯謬乃至攝取
破戒𢙣人等是菩薩錯謬問曰何故
但說四法荅曰依四種錯謬法故說
菩薩有四種錯謬何等四種一者不
[013-0605b]
作錯謬二者過量錯謬三者不正作
錯謬四者𢙣作錯謬是中不作錯謬
者未受化眾生而與同意依化眾生
勸令到究竟故信心敬眾生中所說
法中断絕是菩薩錯謬過量錯謬者
非器眾生中說深妙上法故於小乘
眾生悕求大乘而不隨根說是菩薩
錯謬不正作錯謬者為諸上根眾生
說小乘法於大乘眾生求小乘不隨
根說法是名錯謬𢙣作錯謬者住正
行眾生如法持戒者持罰不敬攝取
破戒等於持戒破戒中偏心倒說法
故是中持戒者有三義應知住正行
者不犯諸業故持戒者不缺漏諸戒
故真法者敬戒法故有二種相釋成
破戒者破戒缺漏戒故𢙣法者不敬
重諸戒錯謬者取不正道及示不正
道故應知此四錯謬句現說四法一
者不說二者不相似說三者不稱根
說四者𢙣說不說者對前後說法疲
倦巳生𢙣心故不相似說者所說無
方便故不稱根說者憙樂小乘法故
𢙣說者以利養心訓誨行行故是中
[013-0605c]
𢙣心者以不說故於諸善根中而便
退失不能滿足以不滿足故調誑眾
生巳說法中無方便善巧故及不能
攝取諸上善根以樂小乘故及遠離
上善根復悕求利養心訓誨行行故
不集功德及助諸𢙣故調誑眾生對
治彼故白朋所說應知經言於諸眾
生其心平等乃至普令眾生等住正
行於諸眾生其心平等者自已及他
心平等故於不深信眾生化未成熟
者而為說法防護不作錯謬心知於
一切眾生平等說法者法等故名為
等法於非器眾生樂小乘等悕求大
乘者隨力說法防護過量錯謬應知
隨器說故普化一切眾生令入佛慧
者信樂大乘上根眾生而意求小乘
法勸令入佛慧防護不正作錯謬應
知普令眾生等住正行者捨諸利養
名聞破戒持戒等心以等同說法謢
𢙣作錯謬事應知諫菩薩不正取因
及不應親近巳示現可親近不可親
近因故佛語迦葉菩薩有四非善知
識非善等侶菩薩常應捨彼何等為
[013-0606a]
四求小乘者但欲自利乃至親近以
成世閒利而無法利問曰何故定說
四法荅曰因非善知識故說四種非
善知識非善等侶應知何等四種一
者於乘中非善知識二者於行中非
善知識三者於佛法中非善知識四
者於正法中非善知識是中小乘人
者但求巳利不求他益性行狹劣相
似故勸菩薩令遠離大乘法中故是
名於乘中非善知識應知求緣覺者
少欲少作背眾生益及修行處令勸
菩薩遠離眾生益及諸行等以遠離
益故成失行因是名於行中非善知
識應知盧伽耶陁者說種種異言故
勸令遠離於佛法中以遠離故成失
行因是名於正法中非善知識應知
彼親近巳唯有世閒利而無法利於
善法中勤修故得成退失因以退失
善法因故名為於正法非善知識應
知對治非故說四種善知識經言諸
來求者是菩薩善知識佛道因緣者
對不断絕大乘法故說諸來求者是
菩薩善知識差別應知菩薩作是念
[013-0606b]
我依來求善知識因故修無量功德
迴向無上菩提修行不虛故不悕求
小乘所修布施助成菩提作善根故
令不失大乘行說法者是菩薩善知
識生智慧純志者不失行對治以多
聞故能令為他說法是故不求少欲
之事聞慧多純志故雖得世閒苦而
不疲倦教化人令得出家者是菩薩
善知識純志增長一切善法者不断
正法理對治勸出家故於諸邪法而
成遠離以一切善根純志故作利益
而不生懈怠疲倦退失諸佛世尊是
菩薩菩知識純志一切佛法增長者
對治不失佛法故示現得諸佛挍量
勝不退故釋成不著利養名聞等既
著利養名聞故令遠離退失諸佛法
修習純志諸佛法及以積善根力故
不能退失以是義故從非善知識中
諫巳勸修如是實行行菩薩事故明
不如實及如實諸菩薩相故佛語迦
葉菩薩有四非菩薩而似菩薩何等
為四一者貪求利養而不求法乃至
樂聚徒眾不樂遠離問曰何故唯有
[013-0606c]
四法荅曰因四種非菩薩相故說四
種非豈菩薩相事而似菩薩應知一
者多聞相似二者阿蘭若相似三者
造作功德行相似四者將諸徒眾相
似貪求利養而不求法者菩薩於諸
信心中悕求利養者雖復持法是名
不如實非如實貪求名聞稱巳之德
不求出世功德者樂名聞菩薩者雖
為阿蘭若是名不如實非如實貪求
自樂不能救拔眾生諸苦者以利養
悕求心縛故菩薩雖作功德行而名
不如實非如實樂求聚徒眾不樂遠
離者以供養恭敬心縛故菩薩雖是
眾首而名不如實行非如實行菩薩
如是行行巳令失持法阿蘭若作諸
功德及眾首之事對治彼故說諸真
實功德應知經言能信解空亦信業
報以信解空故不樂利養等事及信
業報故憙樂諸法因樂法故聞修無
量功德忍一切無我我所者以忍無
我故不憙樂著名聞稱等事於一切
眾生起大悲心者以大悲故悕求菩
薩功德入涅槃意者以涅槃意不樂
[013-0607a]
自樂不捨世間行者以不捨世間故
拔眾生苦為化眾生者心不捨眾生
故而行布施者以行施故善知眾生
功德雖修行施而不望報者以樂寂
靜故行施而不求報耳問曰白朋中
演信樂等法說空等法何用荅曰布
施等助道諸行者意謂與聲聞緣覺
等共諸行而欲聞菩薩勝行故及生
猶豫心為欲現說聲聞緣覺不共助
成正覺諸菩薩法故寶積經論竟


日凾 攝大乘論釋卷第九世親菩薩釋真諦三藏譯



第九幅十三行懶墯即是退弱心因
之下應有定慧二波羅密文而三國本
皆闕遂令次文壞失心因者謂散亂
邪智之言及與結文為對治六種惑
障故立波羅密有六數等言皆無所
從來今撿本論中卷二十四幅此中有云
若巳起發行及不退弱心為對治壞
失心因故立定慧二波羅密等二十
丑字今依本論足之。


當凾 决定藏論



下卷十五幅十八行依大五塵一切
之下便云思惟如正心人第十七幅第
[013-0607b]
六行水雨溉灌芽等增長之下便云他色
假名說陰法入中第二十幅第五
行如是隣虛不正之下便云是名長生離
增長生是名壞生按此宋本三節
論文皆文断義絕不相連續今撿國
丹二藏宋本錯將第三節是名長生
之上思惟如正心人乃至水雨溉灌㸦得
增長凡三十五行惣四百一十七
字却安初節依大五塵一切之下却將
初節依大五塵一切之下他色假名說
陰法入中乃至如是隣虛不正凡三
幅㹅六十九行之文却安第三節是
名長生之上故致如是断絕今依二本
進退正之又為看舊宋藏論者具錄
正文于左。


依大五塵一切他色假名說陰法入
中色得有二種物有假有依定自在
定中觀色名為物有是定果化定共
識塵戒非戒色皆是假名又定塵色
處果定處色相應故依於定大得生
世法依有漏定及無漏定色是世法
非出世法何以故有相思惟定因緣
故一切定人有能生色不能生色猶
[013-0607c]
如化生若不思惟依前自在無有闇
障得淨光明自然而至現在世生是
名物有思惟思惟解脫力故得見諸
色色未現前是假名有非出世定境
界之塵出世定色不可思惟欲色界
色云何為異色界中色極大清淨出
光明故極妙微細非下根塵無有苦
受過苦受故不可思惟住隣虛塵無
妨礙故隨於心想得有麤細是五種
異略說色陰有六種相自相共相依
依者相関相用相業相妙相地水等
大堅潤熱動四大自相眼等諸根淨
是自相是名自相皆有障礙是色共
相四大是依依者五塵是相関相內
入有色用增上故外塵得生多種有
一色聚得名堅觸有潤有熱有動有
雜為內入用是名用相地等四大依
攝熟牽是事業相復有別業後當廣
說隣虛細色是名妙相妙相三種分
破極細有生極細自在極細分破故
隣虛極微生極細故風等諸微至中
陰色色界中色無色界色自在細故
得名極微如佛經說人生中住得平
[013-0608a]
等心修學自心莊嚴自心作自在心
共一處住不相妨礙亦無惱害若於
此後生色究竟大梵自在是其生處
下閻浮提為聽法故破一二十頭作
十六分地如一切眾天共住無相妨
礙名自在極微妙是色陰物種思惟
隣虛色相幾種分別略說有五後當
廣說如經本地智分破故種分別故
獨自分故共伴分故無方分故析色
究竟智决定故是隣虛分非身量故
是故隣虛不生不滅是故色聚非隣
虛生分別隣虛有十五種眼等五根
色等五塵四大法色自相分別是名
獨分和合隣虛是共伴分何以故地
等隣虛不相離故何故有障礙法不
離一處共伴住故不無障礙如心大
地合根相似故諸事用生為相似業
增上緣故諸色和合共為根用故得
生起若不如是非諸和合眼識等塵
根塵無用是故共伴不得相離有一
種色或礙不礙如中陰等乃至梵色
名共伴分色究竟故諸隣虛色無有
方分不和合故和合諸色隣虛方離
[013-0608b]
一方處無隣虛色如前所說五種隣
虛有五種眼肉天聖慧法眼似佛眼
五種隣虛幾眼境界肉天二眼所不
能見餘三眼見何以故唯色和合天
眼得見內外上下前後明闇不見隣
虛智分別故隣虛色相非體別故何
故隣虛不生不滅可知可說荅具足
和合前得生故未至後時未得別體
於中滅故譬如水滴五種相故隣虛
思惟得知不正於色和合以自體故
隣虛得住是為第一不正思惟隣虛
生滅是為第二隣虛色住共伴離伴
是名第三唯隣虛中色和合住是名
第四隣虛和合能生他色他色得生
異於隣虛如是隣虛不正思惟如正
心人又取諸相離前五種不正思惟
隣虛思惟正故得起五種功德和合
色處隣虛分故用行修道於諸境界
無疑惑因所作自在是一功德身見
滅道漸漸增勝是二功德我慢滅道
方便得生是三功德諸煩惱起起而
蹔止心得清淨是四功德為空無相
二解脫門便得修慧是五功德生者
[013-0608c]
略說色物有五種生依生種生牽生
長生壞生何者依生於四大依造色
得生是故四大不名造色是四大虛
造色得生此色和合是四大依知色
自相於和合中得知有色復更有虛
不見自相知無別色略說得知有相
非有相若虛不見而言有者譬喻得
知若有共依為得同物為不同物義
有二種量故力故若不同量應得小
知小知不得則無是義若有力故依
物不同離自相故則無別力此力不
同亦無是義是名依生何者種生從
自種生譬如穀子至多因緣芽內等
界地灰等生遇諸因緣堅物得䎡䎡
物得堅不熱不動得動動得不動如
是好色及不好色有自相故為自種
子多得生是名種生何者牽生內入
業增不動外物而能得生譬如世器
宿業牽故內入得生譬如為業五道
入生外諸色物三種業牽一者如欝
單越依報自生四天王天至第四天
二者現業自牽外色得生如第五天
三者依他念業外色得生如第六天
[013-0609a]
是名牽生何者增長生具足因緣多
種得生謂色增長漸漸具足水雨溉
灌芽等增長。


高麗國新雕大藏挍正別錄卷第十三 二十二張



丁末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
勑㓮造
[013-060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