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s0133 高麗國新雕大藏校正別錄-高麗-守其 (master)


K. no. 1402
高麗國新雕大藏挍正別錄卷第一 俊
沙門 守其等奉 勑挍勘


服凾 决定毗尼經 宋本



此經宋本第十二幅巳下有其三節
之文文断義絕難取解處右幅十四
行云云何名為菩薩乘人雖淨持戒
於聲聞乘不名淨戒優婆離菩薩乘
人於之下便云恒河沙劫受五欲樂遊戲
自在受諸樂巳未曾捐捨發菩提心
乃至第十四幅初四行云優婆離如來
先說欲難捨離為小犯之下便云菩薩乘
人清淨持戒於聲聞乘不名清淨菩
薩乘人於無量劫堪任受身乃至第十
五幅十九行優婆離云何菩薩乘人
持深入戒聲聞乘人持次第戒菩薩
乘人於之下便云瞋恨易得離名為大犯
是為三節文断處也。


今檢他本則宋本錯將後節聲聞乘
人持次第戒菩薩乘人於之下恒河沙
劫受五欲樂乃至欲難捨離為小犯
四百八十七字之文安於初節菩薩
乘人於之下却將初節云何名為之下
薩乘人清淨持戒乃至聲聞乘人持次
[001-0512b]
第戒菩薩乘人於五百一十七字
之文安於欲難捨離為小犯之下致令
如是三節文断不唯如此前後倒錯
其第二節菩薩乘人清淨持戒於聲
聞人不名清淨優婆離菩薩乘人於
等二十四字者是錯重寫焉今依二
本削其重而序其亂者又為看舊宋
藏經者略錄正文于左。


正文云。


優波離菩薩乘人於無量劫堪忍受
身不生猒患是則名為菩薩乘人清
淨持戒於聲聞乘最大破戒不名清
淨又優波離菩薩乘人持不盡護戒
聲聞乘人持盡護戒菩薩乘人持開
通戒聲聞乘人持不開通戒菩薩乘
人持深入戒聲聞乘人持次第戒優波
離云何名為菩薩乘人持不盡護戒
聲聞乘人持盡護戒菩薩乘人持戒
之時於諸眾生及與他人應當隨順
聲聞乘人不應隨順優波離以是義
故菩薩乘人持不盡護戒聲聞乘人
持盡護戒優波離云何名為菩薩乘
人持開通戒聲聞乘人持不開通戒
優波離菩薩乘人以日初分有所犯
[001-0512c]
戒於日中分思惟當得一切種智菩
薩尒時不破戒身以日中分有所犯
戒於日後分思惟當得一切種智菩
薩尒時不破戒身以日後分有所犯
戒於夜初分思惟當得一切種智菩
薩尒時不破戒身以夜初分有所犯
戒於夜中分思惟當得一切種智菩
薩尒時不破戒身以夜中分有所犯
戒於夜後分思惟當得一切種智菩
薩尒時不破戒身以夜後分有所犯
戒於日初分思惟當得一切種智菩
薩尒時不破戒身以是義故菩薩乘
人持開通戒聲聞乘人持不開通戒
菩薩不應生大慙愧亦復不應生大
悔纏優波離聲聞乘人數數犯罪即
時破失聲聞戒身所以者何聲聞乘
人應當持戒断一切結如救頭然所
有深心為涅盤故優波離以是義故
聲聞乘人名持不開通戒優波離云
何菩薩乘人持深入戒聲聞乘人持
次第戒菩薩乘人於恒沙劫受五欲
樂遊戲自在受諸樂巳未曾捨離發
菩提心菩薩尒時不名失戒所以者
[001-0513a]
何菩薩乘人有於後時善能護持菩
提之心乃至夢中一切結使不為其
患菩薩乘人不應一時於一身中盡
一切結應當漸漸盡一切結善根成
就非不成就聲聞乘人如救頭然乃
至一念受身不應生喜以是義故大
乘之人持深入戒聲聞乘人持次第
戒菩薩乘人持開通戒持不盡護戒
聲聞乘人持不開通戒持盡護戒所
以者何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甚為
難得具大莊嚴乃可得成大乘之人
於無量劫往來生死不應生於猒離
之心優波離如來觀察籌量為大乘
人不應一向說猒離法不應一向說
離欲法不應一向說速疾法常當為
說發歡喜心相應說法常應為說甚
深無雜無悔緾法常應為說無取無
礙空無之法聞此法巳當樂生死不
生憂悔亦能滿足菩提之行憂波離
白佛言世尊或有欲相應心而犯於
戒有瞋相應心而犯於戒有癡相應
心而犯於戒世尊菩薩犯戒於欲相
應心瞋相應心癡相應心何者為重
[001-0513b]
尒時世尊告優波離若有菩薩如恒
河沙劫欲相應心而犯於戒或有菩
薩因一瞋心而犯於戒等住菩薩大
乘之道因瞋犯者當知最重所以者
何因瞋恚故能捨眾生因貪欲故於
諸眾生而生親愛優波離所以諸結
能生親愛菩薩於此不應生畏所有
諸結能捨眾生菩薩於此應生大畏
優波離如來先說欲難捨離名為小
犯瞋易得離名為大犯。


服凾 須摩提經 法護譯本



開元錄云此經前後四譯三存一闕
流志法師有先後二譯其先譯者即
一闕也今撿諸藏國宋二藏有法護
譯流志後譯而無什譯丹藏雖無流
志後譯而有法護羅什二譯則若二
藏㸦偹乍似三存具矣今詳丹藏所
謂什譯者與諸藏法護譯始終無異
又非羅什譯經之例而謂之什譯何
也若同時異國二人各譯則容有二
譯偶同而諸經無此例者况法護之
後一百餘年羅什西來始事翻譯不
應直書法護之譯而云重譯若云什
[001-0513c]
公未見法護之譯而重譯之乃偶同
耳則彼時聖教未廣人又勤學其會
下㕘譯八百餘人並是東土英賢何
必人人皆不見耶又凡重譯者欲異
於前若全同者何煩重譯耶諸重譯
經亦無此例若異凾隔越勢難相准
容有錯誤而重載之如宋藏六字神
呪王經未曾有經之類是也今以錯
重皆刪去今此一凾一卷之經譯主
雖為二人經本始終唯一而重載之
者丹藏之錯何甚耶故今不取丹藏
所謂什譯者由是言之開元之後什
本亦失傷哉。


推凾 大集經國宋二藏皆六十卷 丹藏三十卷 開元錄云三十卷



按此經國本宋本皆六十卷凡十七
品丹藏中三十卷十一品又經初首
國宋兩本則有瓔珞品名丹藏所無
其虛空藏品兩本在不可說後丹藏
在無言品前又於寶髻品後兩本有
無盡意品四卷丹藏即無而有日密
分三卷如是不同者何耶今以開元
錄前後文括而統之。


按梁沙門僧祐錄云此經凡有六本
[001-0514a]
大集記云有十二叚說共成一經第
一瓔珞品二陀羅尼自在王品三寶
女品四不眴品五海慧品六無言品
七不可說品八虛空藏品九寶幢品
十虛空目品十一寶髻品十二無盡
意品按云此則第一本也今以品次驗
之是兩本六十卷中前分三十卷矣
又云今撿經本與祐記不同第一陀
羅尼自在王菩薩品二寶女品三不
眴品四海慧品五虛空藏品六無言
品七不可說品八寶幢分九虛空目
分十寶髻品十一日密分按云此則第二
本也今以品次驗之則今丹藏經三
十卷者是矣又云隋朝僧就合大集
經乃以明度五十校計經題為十方
菩薩品編月藏後及無盡意成五十
八卷者按云此則第四本也又云其合
大集經亦有六十卷成者三十一二
兩卷重有寶髻品足成六十卷其寶
髻品在日密前二十六七卷是此復
重編未詳何意又日密日藏梵本不
殊重重編載誤之甚矣按云此則第五
本也今以品次驗之則今兩藏本經
[001-0514b]
六十卷者是矣但不重載寶髻品斯
為少異耳即於前第四本五十八卷
經中分彼日藏分十卷為十二卷足
成六十耳其第三第六兩本今以諸
藏所無故不煩敘經本如是不同藏
中致斯有異耳謹按開元錄前後文
相今此兩藏本經六十卷者有六失
故不可依行錄云亦有經本分為瓔
珞品者不然此是一叚不合分二按云
此經分之一失也又云僧祐記中無
日密分有無盡意品者不然今以無
盡意經雖大集別分非無讖譯又非
次第不合入中按云此經入中又為無
讖譯二失也又云其虛空藏品祐在
不可說後未詳所以按云此經在彼三
失也又云日密日藏梵本不殊重重
編載誤之甚矣按云此經重載四失也
又云明度五十挍計經題為十方菩
薩品編月藏後者非也既無憑准故
不依彼按云此經依之五失也又明度
經安世高譯而云那連堤耶舍譯按云
此亦誤人六失也不獨如是其十方
菩薩品即下難凾中明度五十校計
[001-0514c]
經二卷耳無盡意品即下最凾中無
盡意經六卷耳而於此中並重編之
是亦雜沓難依者也是則理須正之
正之如何略則如開元錄及丹藏經
為三十卷乃正矣合則如開元錄中
第六本為八十卷方備矣然今不能
即正者以此六十卷本是本朝芬皇
宗選行經行來巳久久則難變耳。


虞凾 大集經第五十九卷



此經自下二卷則丹藏所無故今無
可相校而國宋二本此卷之中皆有
三節之文文断義絕難取解處一則
第九幅十七行中有五陰中有之下便云
所多得中味中語言二則第十幅
二十一行云言相未具者自不之下便云
習自言我無罪三則第十二幅二
行云是為顛倒口之下便云能得佛何能
使人得佛是為三節文断處也今准
明度經此中二本皆錯將是為顛倒
之下所多得中味中語言乃至相未
具者自不凡二十七行揔三百七
十九字進而寫之于五陰中有之下
將五陰中有之下習自言我無罪乃至
[001-0515a]
為顛倒口凡二十七行揔三百七
十六字退而寫之于相未具者自不
之下致令三節之文文断義絕今依明
度經進退而正之又為看舊國宋藏
者略錄正文于左。


中有五陰中有習自言我無罪如是
生死無數劫為顛倒轉入眼眼所多
視好色生死罪中有五陰中有習自
言我無罪如是生死無數劫為顛倒
眼所多視 中色生死罪中有五陰
中有習自言我無罪如是生死無數
劫為顛倒眼所多視惡色生死罪中
有五陰中有習自言我無罪如是生
死無數劫為顛倒轉入耳耳所多聞
好聲生死罪中有五陰中有習自言
我無罪如是生死無數劫為顛倒耳
所多聞中聲生死罪中有五陰中有
習自言我無罪如是生死無數劫為
顛倒耳所多聞惡聲生死罪中有五
陰中有習自言我無罪如是生死無
數劫是為顛倒轉入鼻鼻所多聞好
香生死罪中有五陰中有習自言我
無罪如是生死無數劫是為顛倒鼻
[001-0515b]
所多聞中香生死罪中有五陰中有
習自言我無罪如是生死無數劫是
為顛倒鼻所多聞惡臭生死罪中有
五陰中有習自言我無罪如是生死
無數劫是為顛倒轉入口口所多得
羙味好語言生死罪中有五陰中有
習自言我無罪如是生死無數劫是
為顛倒口所多得中味中語言生死
罪中有五陰中有習自言我無罪如
是生死無數劫是為顛倒口所多得
惡味惡語言生死罪中有五陰中有
習自言我無罪如是生死無數劫是
為顛倒轉入身身所多得好細軟可
身生死罪中有五陰中有習自言我
無罪如是生死無數劫是為顛倒身
所多得中細軟生死罪中有五陰中
有習自言我無罪如是生死無數劫
是為顛倒身所多得惡麤堅苦痛不
可身生死罪中有五陰中有習自言
我無罪如是生死無數劫是為顛倒
佛言是為百八顛倒如是菩薩為不
解諸菩薩報佛言我雖生死顛倒我
欲依經法度人佛問諸菩薩言汝度
[001-0515c]
人欲求使人作何等道諸菩薩報佛
言我欲使人悉得佛道佛言若曹軰
眾多何以故不自取佛但群軰相隨
諸菩薩言我雖相隨不離經行佛問
諸菩薩言若曹軰寧能一日俱得佛
不諸菩薩報佛言我不能俱得佛佛
問諸菩薩何以故諸菩薩報佛言我
軰中有相未具者我曹軰中有功德
未滿者我曹軰有生死罪未盡者佛
告諸菩薩若曹軰有相未具者有功
德未滿者有罪未盡者如若曹言相
未具者自不能得佛何能使他人得
佛。


伐凾 般舟三昧經三卷後漢支婁迦讖譯



上卷二十一幅何况守是三昧悉具
足者佛尒時頌偈曰十六偈今
此宋本本無而有長行十餘紙文詳
其文相與中卷無著品四𨋅品文雖
少異大旨無殊則長行之文例無重
疊恐宋本錯將異譯之文連書耳故
依東北二本去彼同後重疊之文安
茲頌前要略之偈云又為看舊宋藏
者具錄所安頌文于左。
[001-0516a]


佛尒時頌偈曰。


「 三千大千之國土
 滿中珍寶用布施
 設使不聞是像經
 其功德福為薄小
 若有菩薩求眾德
 當講奉行是三昧
 疾悉諷誦此經法
 其功德福無有量
 如一佛國塵世界
 皆破壞碎以為塵
 彼諸佛土過是數
 滿中珍寶用布施
 其有受持是世尊
 四句之義為人說
 是三昧者諸佛慧
 得聞功德叵比喻
 何况有人自講說
 受持諷誦念須臾
 轉加增進奉行者
 其功德福無有量
 假使一切皆為佛
 聖智清淨慧第一
 皆於億劫過其數
 講說一偈之功德
 至於泥洹讚詠福
 無數億劫悉歎誦
 不能盡究其功德
 於是三昧一偈事
 一切佛國所有地
 四方四隅及上下
 滿中珍寶以布施
 用供養佛天中天
 若有聞是三昧者
 得其福祐過於彼
 安諦諷誦講說者
 引譬功德不可喻
 其人貢高終不起
 亦無有趨惡道時
 解了深法不疑結
 行斯三昧德如是
 學士為以見奉吾
 德重精進普不著
 增益信明為菩薩
 力學三昧佛所讚
[001-0516b]
 囑累汝等常勤教
 力行精進無放逸
 自勖勇猛勤修行
 令得大道不復反
 其有誦受是三昧
 巳為面見百千佛
 假使最後大恐懼
 持此三昧無所畏
 行是比丘以見我
 常為隨佛不遠離
 菩薩聞習三昧者
 義當受持為人說
 菩薩得是三昧者
 尒乃名曰博達慧
 為逮揔持佛稱譽
 疾成佛道智如海
 常恒誦說是三昧
 當從佛法世尊教
 聞其種姓得等覺
 如佛所歎無有異」



鳳凾 正法華經十卷



第六卷初藥王菩薩品名并正文從
初至第六幅初三行皆歸一乘此宋
本中本無今依諸本加之宋本此中
有法師品名今以下自有之此中除
之又諸藏本皆分見七寶塔頌後之
文吾往無數難稱量劫巳下為梵志
品通為二十八品今亦注出其品名
又為看舊宋藏經者具錄其文于左。


正法華經藥王如來品第十



佛告諸比丘道法一等無有二乘謂
無上正真道往古來今無有兩正猶
如眾流四瀆歸海合為一味如日所
[001-0516c]
照靡不周徧未嘗增減若族姓子欲
至正覺解無三途去來今者當學受
持正法華經分別空慧無六度想不
以香華伎樂供養為供養也當了三
脫至三達智無極之慧乃為供養所
以者何乃昔久遠劫難稱限尒時有
佛号藥王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
為善逝世閒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
師為佛眾祐世界名大淨劫曰淨除
藥王如來壽二十中劫諸聲聞眾三
十六億菩薩大士有十二億時轉輪
王名曰寶蓋典主四域王有千子端
正勇猛有七寶聖臣降伏怨敵其王
供養藥王如來具五中劫與眷屬俱
一切施安奉敬藥王過五劫巳告其
千子吾以供侍如來若等亦當順遵
前緒於時千子聞父王教復以五劫
供養藥王如來進以上妙不違所安
彼第一太子名曰善蓋閑居獨處靜
然思念我等今者供養如來寧有殊
特超彼者乎承佛威神虛空有天而
語之曰族姓子豈欲知耶有法供養
最尊無極又問曰何謂法之供養天
[001-0517a]
曰爾當往問藥王如來普當為若分
別說之善蓋即起詣藥王如來所稽
首於地白藥王如來曰法之供養奉
順典者為何謂乎世尊告曰法供養
者順若如來所說經典深妙優奧開
化一切世閒人民難受難見出家捨
利志求菩薩諸篋之藏曠𨗿處中以
㹅持印而印之精進力行不退轉輪
現於六度無極之慧慇懃攬攝佛之
道品不起法忍開入正要於諸群生
設大慈哀降伏魔兵離諸往見覺了
演暢十二因緣無我非身無人壽命
志空無相無願之法不由眾行處於
道塲而轉法輪勸諸天龍揵沓和等
莫不樂仰開闡法藏護諸賢聖宣揚
顯布菩薩諸行究竟眾苦無我非身
群生違禁立以所便眾魔異道墮顛
倒見貪倚有為常懷怖懅而為咨嗟
諸佛之德使滅生死慰除所患而見
安隱無為之事去來今佛所歎如是
而剖判了微妙色像㹅持崖底諸法
法忍開導宣布闡發諸器㩲便所冝
將養正法是為法之供養設於諸經
[001-0517b]
志在法忍敷陳典籍而順反復演訓
其要無諸邪見無所從生不起法忍
無我無人入諸因緣無瞋不諍無所
訟訴無我無受循執句𧨏而無識著
慧無放逸將御心息住無所住識理
旨趣固導非𧨏洮汰通流諸所倚法
不造見人怙恃真諦如法所歸無著
無入断諸倚著滅諸無黠生老病死
悉為除觀十二緣而不可盡覩諸往
見不墮顛倒是為族姓子法之供養
王子善蓋從藥王佛聞法供養應時
逮得柔順法忍即脫身衣以覆佛上
白世尊曰唯加聖恩建立我志如來
滅後願護正法興法供養降魔怨敵
將迎後法時佛知心念知其末世當
護法城佛告比丘王子善蓋因佛現
在以家之信出家為道當精進覺興
諸德本不人成就立五神通惣持辯
才無能断截佛滅度後神通惣持力
無所畏即皆具足於十中劫藥王如
來所說經法為轉法輪善蓋比丘護
正法故於一世中化千億人志於無
上正真道意而不退轉十四載人立
[001-0517c]
聲聞緣覺地不可計人得生天上比
丘欲知時王寶蓋豈將異乎今現在
佛寶㷿如來至真等正覺是也其王
千子此賢人劫中千佛興者是拘樓
秦如來為始最後成者名曰欣樂太
子善蓋今我身是是故當知一切所
供無過法養去來今佛皆從是出若
族姓子族姓女欲得供養十方諸佛
即當受持正法華經持諷誦讀宣示
一切分別一乘無有三乘道時佛頌
曰。


「 假使有人
 欲解大法
 開化一切
 皆至正覺
 當孚受持
 斯法華經
 宣示遠近
 諸未聞者
 譬如眾流
 皆歸於海
 合為一味
 無有若干
 聲聞緣覺
 及菩薩道
 一切皆歸
 無上正真
 譬如日月
 照於天下
 百穀草木
 及諸荊𣗥
 斯典如是
 以無極慧
 照曜三界
 皆入一𧨏
 曩昔如來
 名曰藥王
 時有聖王
 名曰寶蓋
 五劫供養
 彼藥王佛
 一切施安
 無所乏少
 告諸千子
 使供養佛
 千子受教
 踊躍等心
[001-0518a]
 供養如來
 亦具五劫
 食飲牀臥
 幡蓋伎樂
 善蓋大子
 閑居自惟
 寧有供養
 踰於此乎
 空中天言
 法供養勝
 即自問曰
 何謂法養
 天便告曰
 當行問佛
 太子即問
 佛為具說
 難解之句
 深妙法藏
 空無相願
 乃入正慧
 大慈大悲
 降伏眾魔
 六十二見
 自然為除
 無常苦空
 非身之事
 無我無人
 無壽無命
 修至諸持
 不起法忍
 轉不退輪
 法法相照
 十二因緣
 展轉相生
 巳解本無
 無有終始
 於是善蓋
 得柔䎡忍
 佛滅度後
 守護法城
 精進不懈
 得五神通
 惣持辯才
 開化一切
 時千億人
 皆立大道
 十四載人
 聲聞緣覺
 無央數人
 得生天上
 以故歎稱
 法供為最
 假使有人
 欲供養者
 當受持此
 正法華經
 分別如來
 善㩲方便
 無有二乘
 皆歸一道」



高麗國新雕大藏挍正別錄卷第一 第十九張 俊
[001-051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