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081 元文類-元-蘇天爵 (master)


[036-1a]
國朝文類卷第三十六

 農桑輯要序 蔡文淵
農爲天下之大本有國家者所當先務蓋宗廟之
粢盛軍國之經用生民之衣食皆於是乎出故古
之王者親耕籍田以爲農先俾人知務本盡力南
畒而基太平之治也洪惟
丗祖皇帝誕膺景命惠養黎元立大司農司以修
古九扈氏之政廼詔參稽古今農書芟其煩而撮
其要類萃成書曰農桑輯要若夫耕蠶之術畜孳
[036-1b]
之方天時地利之所宜莫不畢具用之則力省而
功倍刋行四方灼有明效逮我
仁宗皇帝充繩祖武軫念民事以舊板本弗稱詔
江浙省臣端楷大書更鋟諸梓仍印千五百帙頒
賜朝臣及諸牧守令知稼穡之艱難以勸諭民
聖天子嗣大歴服祗遹先猷特命中書左丞相臣
拜住領大司農司事越至治改元之明年丞相曁
大司農臣恊謀奏㫖復印千五百帙凡昔之未霑
賜者制悉與之且勑翰林臣文淵序諸卷首臣竊
惟聖聖相承愛民之心其歸一揆老稚熈熈含哺
[036-2a]
鼓腹於春風田里間而不知爲有帝力何其幸哉
臣抑聞天生民而立之君以司牧之必有命丗大
賢左右賛襄而後能樹財成輔相之功皇上宵旰
圖治垂意乎制民之産賢相忠誠爲國慮一夫之
不獲同心同德計安天下誠可謂千載一時也使
在位者皆體吾君相之心推廣是術開導農民厪
身從事以致公私饒給禮讓興行還風俗於唐虞
三代之隆則聖元配天其澤維億萬年寜有旣哉
  送王編修代祀秦蜀山川序 曹元用
古者聖天子五歳一廵諸侯所守之國恊時定制
[036-2b]
考禮齊政望秩四方山川不過第其等殺之儀而
巳匪有所祈也故曰先王逺施不求其報望祀不
祈其福苟有所希是利之也烏在其爲誠敬哉秦
漢以來異端蠭起邪說並行君天下者惑於方士
之言汲汲焉以徼福爲心歲時黷山川以伸其私
禱殆若持劵而必其償者嗚呼山川之神其肯徇
私以福人哉今天下爲家文軌同而制度一方伯
不敢專決大政咨中書而後行故無所事於廵守
然聖上端居九重之中幽無不燭禮無不舉歳遣
使函香祠五方山川肅焉如躬至其處也泰定五
[036-3a]
年春翰林國史院編修官王瓉在中奉旨代祀中
鎮祀后土祀河瀆又望祀西海祀西嶽祀西鎮祀
江瀆在中以清貴詞臣將命而七代其祀亦可謂
重矣在中其恪遵彛典勿過於豐而有所祈簡潔
脩辭精意以致享山川諸神翕然歆聖上之祀幽
明交孚遐邇罔間將見時雍歳稔景福穰穰有不
祈而自臻者且使西土之人知吾君所爲越於秦
漢萬萬也若然則在中爲能使矣其益愼哉
  風憲宏綱序 馬祖常
丗祖肇建官制興起文物屬命御史臺昭布體統
[036-3b]
振肅綱維正儀崇化靡不緝綏迨及列聖繼明屢
揚寳訓亦靡不顯示常憲儆爾有官欽惟
皇上日月中天燭見幽隱紹述祖宗成法申命臺
端嚴兹紏劾不俾瘝官貽憂惸獨於是臺臣恊恭
奉職上體淵衷下宣風紀謂古象魏有法道路有
徇今國家肅清臺綱激引言路其見諸訓辭者光
大深厚粲然有章冝編綴成書載在簡冊垂告内
外俾當察視司持平者有所徴焉旣奏上制曰可
嗚呼盛哉凡我耳目之官尚知佩服之母怠文林
郎監察御史馬祖常謹序
[036-4a]
 卧雪齋文集序 馬祖常
人之有文猶丗之有樂也樂之有髙下節奏清濁
音聲及和平舒緩焦殺促短之不同因以卜其丗
之休咎象其德之小大人之於文亦然然不能彊
爲也賦天地中和之氣而又充之以聖賢之學大
順至仁浹洽而化然後英華之著見外者無乖戾
邪僻忿&KR1264淫哇之辭此皆理之自然者也非惟人
之於文也雖物亦然華之大豔者必不實器之過
飾者必不良必也稱乎求乎稱也則舎詩書六藝
之文吾不敢他求焉袁君德平之文可謂美矣優
[036-4b]
柔而不譁典則而不質可以施之宗廟告之朝廷
而今巳死無及也其子杲游於國學以予嘗從其
兄伯長甫官史館而伯長甫又好予甚者也請重
序其父之文焉噫德乎之文丗雖無知者抑何傷
乎子杲兹又槖而歸於越山之下一日太史占候
言南方有光氣上達於天者其必德平之文在其
下也夫
 周剛善文槀序 馬祖常
六經之文尚矣先秦古文雖淳駁厖雜時戾於聖
人然亦渾噩弗雕無後丗誕詭骫骳不經之辭司
[036-5a]
馬遷耕牧河山之陽得中州布帛菽粟之常著而
爲史其言雄深唐韓愈挈其精微而振發于不覊
嘻文亦豈易言哉栁宗元駕其說忿&KR1264恚怨失於
和平淮西雅謌晉問諸篇馳騁出入古今天人之
間蔚乎一代之製而學士大夫皆宗師之宋以文
名丗歐王曽三氏降而下天下將分裂道不得全
業文之士咸澆漓浮薄不足以經丗而載道焉
皇元隆平宣布文化姚燧元明善褎然在廷以文致
位光顯而于今傳之周剛善彚其文數十篇俾予
觀之質實而不窳藻麗而不華殫其思以志于文
[036-5b]
而未巳者也兹將官南方故書以爲文序而略告

  送簡管勾序 馬祖常
中書以簡君實理管勾曲阜廟學將行請吾爲送
別詩序諾之二年弗即與之也及來京師告闕里
孔子廟荒圯不治又請吾曰今可爲之也始簡君
布衣褎然游公卿間公卿皆禮之雖小丈夫有所
挾持不禮人者簡君亦能使之忘其挾持而禮之
其交於人非有鈎連濡沫之巧也非有排難解紛
之俠也平易以坦夷和樂而静專年彌乆而情益
[036-6a]
眞也時益躓而義愈篤也如斯而巳矣彚類而觀
之古之君子入道之域者亦由於是矣簡君讓曰
不敢有是願先生終序之夫闕里廟不治公卿大
夫士之事也子無憂其不治也彼佛老之人室廬
觀闕丹艧塗飾圖所以事其師者坎焉若不終曰
公卿大夫士咸以文名而官榮庸有不治其師之
廟而自豐其屋者哉子當求如徯斯者作詩以俟

  大元通制序 孛术魯翀
至治二年冬十有一月
[036-6b]
皇帝以故丞相東平忠憲王之孫中書左丞相位
右丞相緫百官新庻務徴用老成開明治道
皇元聖聖相繼百有餘年宸斷之所予奪廟謨之
所可否禁頑戢暴仁恤黎元綽有成憲然簡書所
載歳益月増散在有司旣積旣繁莫知所統挾情
之吏用譎行私民恫政蠧臺憲屢言之鼎軸大臣
恒患之
仁廟皇帝御極之初中書奏允擇耆舊之賢明練
之士時則若中書右丞伯杭平章政事商議中書
劉正等由開創以來政制法程可著爲令者類集
[036-7a]
折衷以示所司其宏綱有三曰
制詔曰條格曰斷例經緯乎格例之間非外逺職
守所急亦彚輯之名曰别類延祐三年夏五月書
成勑樞宻御史翰林國史集賢之臣相與正是凡
經八年事未克果今年春正月辛酉上御㯶殿丞
相援據本末奏冝如
仁廟制制可於是樞密副使完顔納丹侍御史曹
伯啓判宗正府普顔集賢學士欽察翰林直學士
曹元用以二月朔奉㫖㑹集中書平章政事張珪
曁議政元老率其屬衆共審定時上幸柳林之辛
[036-7b]
巳丞相以其事奏仍以延祐二年及今所未類者
請如故事制若曰此善令也其行之繇是堂議題
其書曰大元通制命翀序之翀惟聖人之治天下
其爲道也動與天準其爲法也粲如列星使民畏
罪遷善而吏不敢舞智御人鞭笞斧鉞禮樂教化
相爲表裏及其至也民恊于中刑措不用二帝三
王之盛盡於此矣雖刑罰丗輕丗重而士制百姓
于刑之中以教祗德古之制也聖朝因事制宜因
時立制時有推遷事有變易謀國之臣斟酌損益
以就中典生民之福也
[036-8a]
仁廟開本於先皇上繼志於今萬丗慮也雖然明
罰勑法朝廷之道揆在焉惟良折獄哀敬折獄有
司之法守親焉源則濬矣流斯承之可不慎歟
  送楊仲禮序 王士熈
杭爲郡甲于江左宋之南爲行都地多山谷淵藪
峙而爲巨鎮匯而爲廣渉瑰竒勝絶之觀博大弘
豫之俗在方輿盛且劇我元厎奠行省莅之以事
之殷地之重于今視它行省獨丞相置丞相之屬
非清彊膺時望者不得預其司文教者曰儒學提
舉泰定三年夏應奉翰林文字天台楊仲禮以選
[036-8b]
𬒳命徃夫杭之土風重文士子兟兟佩服整潔出
辭粲然落筆縝然處其上者必鑑别衡析陶良汰
浮燭其哀斯有以服之也行省之屬事上皆有等
威雖大府連率俛首趨對唯謹提舉官五品登階
而揖省僚必改容禮焉夫禮之嚴必有以尊其學
衆之服必有以重其德不尊不嚴不重不服若曩
之爲是官者呉興趙先生巴西鄧先生皆由侍從
出美望孚于人人楊君居史館乆文精思縟言議
濟濟志于事功卓然勇徃之資也士熈甞與同僚私
灼其詳於其行也不以易爲喻而進其難者不以
[036-9a]
近爲勸而圖其逺者焉交友之誼也
  文丞相傳序 許有士
宋養士三百年得人之盛軼唐漢而過之逺矣盛
時忠賢雜還人有餘力及天命巳去人心巳離有
挺然獨出於百萬億生民之上而欲舉其巳墜續
其巳絶使一時天下之人後乎百丗之下洞知君
臣大義之不可廢人心天理之未嘗泯其有功於
名教爲何如哉丞相文公少年趠厲有經濟之志
中爲賈沮徊翔外僚其以兵入援也大事去矣其
付以鈞軸也降表具矣其徃而議和也冀萬一有
[036-9b]
濟爾平生定力萬變不渝父母有疾雖不可爲無
不用醫藥之理公之語公之心也是以當死不死
可爲即爲逸于淮振于海眞不可爲矣則惟有死
爾可死矣而又不死非有它也等一死爾昔則在
己今則在天一旦就義視如歸焉光明俊偉俯視
一丗顧膚敏祼將之士不知爲何物也推此志也
雖與嵩華爭髙可也宋之亡守節不屈者有之而
未有有爲若公者事固不可以成敗論也然則收
宋三百年養士之功者公一人爾孫冨爲湖廣省
檢校官始出遼陽儒學副提舉劉岳申所爲傳將
[036-10a]
刻之梓俾有壬序之有壬早讀吟嘯集指南録見
公自述甚明三十年前㳺亰師故老能言公者尚
多而訝其傳之未見于丗也伏讀感慨惜京師故
老之不及見也公之事業在天地間炳如日星自
不容泯而史之取信丗之取法則有待于是焉若
富也可謂能後者巳
  唐律䟽義序 柳貫
故唐律十二篇非唐始有是律也自魏文侯以李
悝爲師造法經六篇至漢蕭何定加三篇緫謂九
章律而律之根荄巳見曹魏作新律十八篇晉賈
[036-10b]
充増損漢魏爲二十篇北齊後周或併苞其類或
因革其名所謂十二篇云者裁正於唐而長孫無
忌等十九人承詔製䟽勒成一代之典防範甚詳
節目甚簡雖緫歸之唐可也蓋姬周而下文物儀
章莫備於唐始太宗因魏徴一言遂以寛仁制爲
出治之本中書奏讞常三覆五覆而後報可其不
欲以法禁勝德化之意皦然與哀矜愼恤者同符
史言有司定律五百條分十二卷即篇爲卷是巳
今定次三十卷者長孫製義䟽時固巳増多義䟽
出永徽初去貞觀應未逺其後定令刪格編式各
[036-11a]
隨丗損益科條無藝大抵皆原於律矣然則律雖
定於唐而所以通極乎人情法理之變者其可畫
唐而遽止哉國家立經陳紀迪德踐猷較諸近丗
之中稽合唐制爲多故凡垂之爲甲令著之爲事
比無非忠厚惻怛之所形累聖重光何其甚似乎
太宗也予嘗備數禮官陪在廷末議見吏抱成法
寘前曰律當如是不當如彼雖辯口佞舌莫不帖
帖順聽無敢出一語爲異及按而視之則本之唐
以志其常參之祖宗睿斷以傳其變非常無古非
變無今然而必擇乎唐者以唐之揆道得其中乗
[036-11b]
之則過除之則不及過與不及其失均矣嗚呼法
家之律猶儒者之經五經載道以行萬丗十二律
垂法以正人心道不可廢法豈能以獨廢哉彼謂
除參夷連坐之罪作見知部主之條爲蕭張控制
天下之一術其論抑淺末矣予何足以知之因其
理之在人心者而竊窺之耳江西在聲敎漸濡之
内諸學經史板本略具而律文獨闕予間請於廉
訪使師公曰禮刑其初一物出禮入刑之論固將
以制民爲義而非以罔民爲厲也吾欲求故唐律
䟽義稍爲正訛緝漏刋之龍興學官以庶幾追還
[036-12a]
時曾讀法之遺公儻有意乎公亟謀諸竂寀咸應
曰諾而行省撿校官王君長卿復以家藏善本及
釋文纂例二書來相其役公欣然命出公帑所儲
没入學租錢以供其費踰月緒成因執筆冠篇而
且以識公恤刑之本心無徃而不在也若曰鑄刑
鼎作爰書以取譏于丗則予豈敢
  孔氏譜序 掲傒斯
孔氏丗家一卷其派之在江西而顯者是爲臨江
三孔三孔之子孫曰克已者是爲先聖五十五丗
孫繇江西不逺三千里拜曲阜林廟且因以考訂
[036-12b]
其譜諜而收其所未續者遂携之至干京師以示
諸學孔子者傒斯得與觀焉於是肅然敬悚然懼
進而告之曰凡天下之受姓命氏未有非聖賢之
後者也凡有尊祖敬宗之心未有不知重其譜諜
者也然徒知重其譜諜而不知求夫尊祖敬宗之
實猶無譜諜也猶非其子孫也而況孔子之丗家
乎夫孔子魯之陪臣也去今千七百有餘歳矣天
下至今誦其書講其道祀之以天子之禮樂戴之
如天地仰之如日月親之如父母者果何以致是
乎哉衢路庸衆尋常之人一有不合於孔子之敎
[036-13a]
者猶得指而議之而況其子孫乎其爲孔氏之子
孫亦難矣故籠天下之陸海不足以爲其冨極天
下之爵禄不足以爲其貴窮天下之竒珍異器不
足以爲其寳其可冨可貴可寳者在聞乃祖之道
而巳凡學孔子者猶必以是爲務而況其子孫乎
夫譜其譜者尊祖之器也道其道者尊祖之實也
敬之勉之勿徒抱其虚器而號於衆曰吾先聖之
子孫也吾懼其有議其後者矣子其愼之
  國朝名臣事略序 歐陽玄
應奉翰林文字趙郡蘇伯脩甫年弱冠即有志著
[036-13b]
書初爲胄子時科目未行館下士諅言詞章講誦
既有餘暇月筆札又冨君獨博取中朝鉅公文集
而日鈔之凡而元臣丗卿墓表家傳徃徃見諸編
帙中及夫閒居紀録師友誦說於 國初以來文獻
有足徴者彚而稡之始䟽其人若干屬以其事中
更校讎櫛去而導存抉隱而蒐逸乆而成書命曰
國朝名臣事略他日余與伯脩同預史属從借讀
之作而嘆曰壯哉元之有國也無競由人乎若太
師魯國淮安河南楚諸王公之勲伐中書令丞相
耶律楊史之器業宋商姚張之謀猷保定槀城東
[036-14a]
平鞏昌之方略二王楊徐之辭章劉李賈趙之政
事興元順德之有古良相風廉恒山康軍國之有
士君子操其他臺府忠藎之臣帷幄文武之士内
之樞機外之藩翰班班可紀也太保少師三太史
天人之學陵川容城名節之特異代豈多見哉至
於司徒文正公尊主庇民之術所謂九原可作我
則隨武子乎嗟夫乾坤如許大人才當軰出伯脩
是編未渠央也姑志余所見如是云
  𥙷正水經序 歐陽玄
金禮部郎中蔡正甫作𥙷正水經三卷翰林應奉
[036-14b]
蘇君伯脩購得其書將版行之屬余叙其篇端案
隋經籍志有兩水經一本三卷郭璞注一本四十
卷酈善長注善長即道元也然皆不著撰人名氏
唐杜佑作通典時尚見兩書言郭璞踈略於酈注
無所言撰人則槩未之考也舊唐志始云郭璞作
宋崇文緫目亦不言撰人爲誰但云酈注四十卷
亡其五然未知两水經之一存一亡巳見於斯時
否也新唐志乃謂漢桑欽作水經一云郭璞作今
人言桑欽者本此也崇文緫目作於宋景祐與新
唐書同時又未知新志何所據以爲說也余嘗參
[036-15a]
訂之說者疑欽爲東漢順帝以後人以彘一縣疑
之也今經言江水東逕永安宫南永安宫昭烈託
孤於孔明之地也今特著于斯又若因其人而重
者得非蜀漢間人所爲也不寕惟是也其言北縣
名多曹氏置南縣名多孫氏置余又未暇一二數
也斯則近代宇文氏以爲經傳相淆者此說近之
也然必作經作傳之人定而後可分也或者又曰
豈非欽作于前二氏附益于其後它書或然也而
此未必也西漢儒林傳言塗惲授河南桑欽君長
尚書晁氏言欽成帝時人使古有两桑欽則可審
[036-15b]
爲成帝時欽則是書不當見遺於漢藝文志也抑
余又有疑于斯水經述作徃徃見於南北分裂之
時借曰舊唐志可據則作者南人注者北人在當
時皆有此疆彼界之殊又焉知其詳略異同不限
於一時聞見之所逮也嗟夫古今有志之士思皇
極之不作傷同風之無時又焉知其不寓深意於
是書也然則景純也道元也正父也是或一道也
然以余觀正父之博洽多識其見於它著作者蓋
有劉原父鄭漁仲之風中州士之巨擘也是書雖
因宇文氏之感發而有以正蜀版遷就之失其詳
[036-16a]
於趙代間水此固景純之所難若江自尋陽以北
呉松以東則又能使道元之無遺恨者也伯脩生
車書混一之代身爲史官年學俱冨於金人放失
舊聞多所收攬而是書又有關於職方之大者故
余亦願附著其說焉而不自知其妄也
  忠史序 歐陽玄
忠也者盡己之名也天以事物當然之理賦於人
人盡其所當然者而無憾焉是之謂忠今語人曰
臣事君以忠與忠恕之忠同則莫不駭然以爲非
而實然也或曰臣盡臣道於君忠矣子盡子道於
[036-16b]
父何獨曰孝乎曰不然也禮記所爲内盡於已而
外順於道忠臣以事其君孝子以事其親其本一
也此即吾說也然則上盡其所當然於其下其名
曰何曰盡有不敢不勉之義上下之間必有别也
故盡之對爲推推即恕矣程子嘗謂忠恕一也事
上之道莫若忠使下之道莫若恕後儒疑之未喻
此也人生而靜動與物接即有盡己不盡已二者
出乎其間識者知其然固無一息而非吾效忠之
時也是道也所以事君所以事天詩曰昊天曰明
及爾出王昊天曰旦及爾㳺衍亶其嚴乎番易楊
[036-17a]
玄翁有見於此乆矣大父通守在軒先生當宋季居
官守以直聞遇國難以死節著玄翁慨慕先志作忠史
十餘年成書於是上下數千年臣子大義粲然畢
具微而一言一行苟無愧於盡已者悉録之又微
而裔夷小邦婦人女子之操不遺也又極而心跡
形似之間皆有以覈其實是非枉直瞭然不繆於
古人何其至公而當也嗚呼自忠之爲說不明士
大夫平居無涵養省察之功莅事無鞠躬盡瘁之
志立朝無直言敢諌之風至於臨難死節能保其
必然也耶嗚呼宇宙間此道明即天地變化草木
[036-17b]
蕃不明即天地閉賢人隱甚可畏也余爲國子博
士時職當校獻書旣表章之猶懼玄翁著書之志
未白也故述忠說於斯嗚呼是書果行於丗也夫
書之幸也夫丗之幸也夫
  送曲阜廟學管勾簡君序 歐陽玄
曏余讀魯相置孔子廟史碑載司徒臣雄司空臣
戒言魯相瑛書稱孔子廟褒成侯四時來祠事巳
即去廟有禮器無常人掌領請置百石卒史一人
典守之謹問太常祠曹掾辭對故事辟雍祠先聖
太宰太祝各一人備爵太常丞監祀牛羊豕河南
[036-18a]
尹米大司農給請許瑛言置制可此元嘉中事也
它書考之雄呉雄戒趙戒瑛乙瑛獨始置史闕姓
名余頃代匱國子博士中春秋祠上丁中書奉
上命代祀御史二人紏儀物禮部主符户部器皿兵
部車工部帟幄光禄醴齊宣徽兎鹿脯脩留守烜
燎薌宗正卒徒大興尹粢盛犧牲事眎古加詳禮
器則常置管勾一人司其事寔與百石史同方是
時衍聖公言曲阜祠事放辟雍獨器服無常職請
用辟雍故事置管勾中書集賢吏禮部胄監徃復
諮問凡數年始決於是朝士大夫合辭薦蜀士簡
[036-18b]
君當其選又詩以送之夫衍聖古褒成在漢褒成
無所言頼相發其端歴三公訪曲臺援成均禮器
始有常官然則是職豈輕也哉漢史初置如是其
難其人亦必愼選惜逸其姓名今簡君學賅而周
行篤而惠旣幸居是職之始又幸託姓名於一時
名士大夫之詩文異時並漢碑以傳而偶然哉抑
余又有感焉昔者商有天下三十丗爲周周二十
三丗孔子生其間千有餘歳矣孔子蚤年孟僖子
屬其子曰聖人之後也爾必徃學禮此聖聖成湯
也以今距孔子較之周末距湯歲不甚相絶也湯
[036-19a]
之澤未必如今日夫子之盛也子開之宋降而孔
父之魯其丗系又未必今日之丗有爵邑也雖生
民以來之有無斷可識也而今有爲僖子言者丗
不以爲迂乎夫何一禮器之職於故宫古今設置
之難其曹府事例有若合符者而獨人心士習之
厚薄去古也逺甚果何自而然乎余於其所甚同
者旣詳叙之其所甚異深致余意爲孔氏後人爲
當丗學禮者簡君願爲我敬告之而益以自厚也
  送張文琰序 謝端
今上皇帝舊勞于外其潜邸在建鄴江南行御史
[036-19b]
臺理所也凡官府所治與小民俗尚淑均竒衺靡
不具知旣正位宸極以繩愆紏繆所職尤重風紀
之選故多上所自擇大夫中丞有所㧞用亦必其
人然後敢舉而應奉翰林文字張君文琰亦以選
爲山東道肅政廉訪司經歴應奉七品官清華優
佚編摩論譔之餘例三日始一集集則自待制以
下相與雜坐吟嘯竢官長至升堂一揖而退才逾
月即受俸以歸爲經歴繁勞異是矣經歴而上大
官八人其同僚二人吏十六人書手又不在焉吏
之治辦與否皆緫於經歴經歷固爲之長又吏所
[036-20a]
師也日始出即入幕府督吏書手分曹局治文書
凡一司庶務與分司出按部郡邑行事有疑不决
官吏受賄及稽違當殿降訊治民獄辭两造當論
報案旣成吏持來前求予奪可否經歴爲之析疑
似平向背竄易審定乃署以卑吏得其情又不戾
於律始可信大官服僚佐而吏亦不得一揺手以
輕重法其居是職必昔之甞有事於珥筆以事上
官者自謂優爲之洎至其屬亦翕然低首仰面相
師尊今顧不以予彼而予文琰薦者蓋必有以取
之仕可行巳莫風紀若儒者之效不白於丗乆矣
[036-20b]
重遲迂懦人率以是詆姍我及有能自樹立脫去
故習軒豁特逹則彼固將駴且敬異焉之二者吾
將以文琰是行卜之也天暦已巳正月旣望翰林
修撰謝端叙
  太常集禮槀序 李好文
太常集禮槀爲編秩者郊祀九社稷三宗廟二十
有一輿服二樂七諸神祀三諸臣請謚及官制因
革典籍録六合五十一卷事覈文直彚雜出而易
見蓋太常之實録也太常典三禮主群祀凡禮樂
之事皆自出焉國家論議制作之原郊社宗廟縁
[036-21a]
祀之制山川百神秩序之典諸臣節惠易名之實
不知其故可乎洪惟聖朝天造之始金革方載文
德未遑我
太宗皇帝戡金五年歳在戊戌時中原甫定則巳
命孔子之孫元措訪求前代禮樂將以文萬丗太
平之治
憲宗皇帝二年壬子時則有日月之祀伏觀當時
羣臣奏對之際上問禮樂自何始左右對以堯舜
則其立神基肇人極丕謨睿略固巳宏逺矣
丗祖皇帝中統之初建宗廟立太常討論述作度
[036-21b]
越古昔至元之治遂光前烈
成宗皇帝肇立郊丘
武宗皇帝躬行祼享
英宗皇帝廣太室定昭穆御衮冕鹵簿脩四時之
祀列聖相承歳増月輯典章文物煥然畢備矣百
年以來事皆屬之有司寄諸簡牘歳月旣乆不無
散逸故由之者或不知其本論之者或失於其初
闊略戾舛頗違於舊㤗定丁卯秋好文備貟博士
深慨其故旣而僉太常禮儀院事孛术魯公繼至
從而倡率之遂曁一二同志蒐羅比校訪殘脫究
[036-22a]
訛略其不敢遽易者亦皆論䟽其下事雖不能無
遺以耳目所及顧巳獲其七八越二歳書成名之
曰大元太常集禮槀嗚呼一代之治必有一代之
文綱常典則天秩人紀豈易言哉然事不可以無
述言不可以無統與其具於臨時孰若求之載籍
與其習而不察孰若信而有徴此裒集之有編而
不敢後者也曰稾者固將有所待焉他日鴻儒碩
筆承詔討論成一代之大典則亦未必無取天暦
二年秋七月丙辰朔承務郎太常博士李好文序
[036-22b]


國朝文類卷第三十六
[036-2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