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095 抑菴文集-明-王直 (master)


[043-1a]
欽定四庫全書
 抑菴文後集巻三十   明 王直 撰
  墓銘
   歐陽先生墓誌銘
永樂二十年十一月初三日國子助教歐陽先生以疾
卒于官時監學之賢自司業吴公以下至於六堂之士
徃來問疾治醫藥者相續於其門及卒也又相與哭之
哀凡所教諸生官京師者皆來會哭且相與治其䘮子
[043-1b]
哲奉柩歸泰和凡祭而送者又千數百人既歸諸子將
缺/缺/缺/日奉葬于其鄉馬&KR0008岡之原而先以事狀來請
銘予與先生同邑且有連又同官京師二十年閒暇相
從講學論道相知為最深盖先生自幼聰慧夙成讀書
輒了其大義稍長懐竒負氣不肯在人下遂入鄉校為
弟子員洪武庚午領鄉薦眀年會試禮部中乙科得嚴
州教授益自刻厲其所以自脩者必依扵仁義忠信而
其教人亦如之以母憂歸家父觀瀾先生為憸人所誣
[043-2a]
受役太常役滿猶當戍邊先生與兄允清謀曰父受誣
而情不白今且老矣戍役可奈何即以情聞于上願以
家人代戍使父得終飬上憐其孝許之一時士大夫嘖
嘖稱譽服除調興化教授秩滿陞國子助教時天下太
平天子篤意文治永樂四年三月一日親釋奠于先聖
孔子因視學祭酒胡儼司業張智以經進講畢命學官
坐賜茶而退明日上表謝人賜衣一襲錫宴奉天門詔
國子監官坐各官上先生在列人觀其進退容止皆以
[043-2b]
為宜受此榮也為助教九年例當陞有司失奏請守舊
職人皆為先生惜之而先生怡然又及九年將請告歸
覲而乃以柩歸嗚呼其命也夫先生為人雍容敦厚無
畛域其言恂恂未甞忤扵物然臨是非利害之際則有
確乎不可奪者其與人交乆而益善尤篤于倫誼從兄
允堅為益都丞伯兄允清為淶水縣學訓導皆以事謫
戍興州先生皆屢以俸給之其為人師善誘掖奬進講
經至扵精微&KR0548&KR0548為諸生言故承指授者皆有造就其
[043-3a]
列官中外盖五百餘人其在太學四方充貢者皆願屬
歐陽先生至有托逹官貴人請扵祭酒司業而後得之
其尊徳善教為人所向慕如此其文思發越動盪必以
理勝有集若干巻藏于家先生諱賢字允賢世居泰和
蜀江為衣冠之族高祖徳高充國子學録曽祖孚先祖
以定父觀瀾皆不仕而皆有徳善為鄉邑所稱母王氏
先生以洪武元年十月十五生享年五十有五娶劉氏
贑州府學訓導一清之女有賢行子六人哲登永樂十
[043-3b]
九年進士第莆先先生卒女二人孫男三人先生兄弟
五人允仁允乾皆讀書為士人允和為監察御史歐陽
氏之福盛矣然其尊府年九十餘尚康強無恙而先生
遽以疾終嗚呼此其可哀也已銘曰
德足以潤身學足以及人既逢其辰式榮其親不及百年
天道奚信歸藏斯丘後嗣彌振
   龔處士墓誌銘
處士龔氏諱賢字思齊其先汴人宋建炎間有遇仙者
[043-4a]
從高宗南渡道崐山愛其土俗卜居之揷銀杏一枝於
地曰生則吾居於此既而果生遂定居焉於是為崐山
人高祖端甫曽祖天祐祖士斌父子瑞皆不仕而皆有
隱徳鄉里敬重之處士自幼端重若老成人性聰敏讀
書輒了其大義甫弱冠祖父相繼没克自樹立而喜從
縉紳先生問學故識益廣行益修而家益饒事其母極
孝敬處宗族鄉黨厚而和交朋友慎而信縣大夫竒之
俾長其鄉賦税竭力奉公事集而民不擾鄉人有疑事
[043-4b]
及鬬爭不求決於官而求決于處士處士旁引曲譬一
折之扵理無不悦從人有艱食及播種無種者處士則
傾廪給之天旱不雨則多為桔橰以恵貧者使引水灌
田而不取其傭故里中貧民有以為生而無鬻男女轉
徙失業者凡䘮有不能舉者與之棺嫁娶無資者助以
財其善之及人多類此是以人多徳之為縣者亦徃徃
稱譽以勵俗尤篤意教子延良先生為之師而躬視其
業加砥礪焉故皆能有立其生以洪武丙寅十二月初
[043-5a]
九日而卒於宣徳癸丑五月十七日年四十八娶周氏
子男三曰珩曰理曰琚琚以春秋領鄉薦會試禮部中
教官選䝉恩㧞擢授冠帶讀書於太學盖以逺大期之
一女子曰淑英在室孫男一曰慶同理聞訃將歸偕其
兄弟奉葬於駟馬涯先塋之次而以禮部主事沈餘慶
行狀來請銘予謂先王之世以孝友睦婣任恤教其民
故人人有士君子之行及乎後世教有未至人亦鮮能
務此故可稱道者少矣今觀處士之行不㡬備矣乎雖
[043-5b]
聖朝之化抑其天性然也是宜銘銘曰
其行之淳既有及於人宜久存厥身而遽返其真維嗣之
賢終以克振垂逺有文以揚其芬
   陳處士墓誌銘
處士諱頥字九齡姓陳氏世居上虞之小越歴二十一
世生某某生某某生與道處士之曽大父大父父也與
道娶孫氏生三子處士其季也少好學有志于當時及
伯兄韶出為亷州教授仲兄睿為叔與權後處士専家
[043-6a]
政家既饒裕事亦滋出遂無復用世意曰吾能不墜先
業亦可矣奚必仕哉其立心平恕而識度過人年未五
十縣舉為鄉老一鄉之人有不平者不之縣庭而皆求
直於處士得一言無不意滿而去縣令丞於事有疑者
多詢之處士為區畫處置曲盡其道急於為義鄉之貧
弱有姻䘮不能舉者多賙給之其於教子孫尤䔍招延
名士為之師盖自先世已然四眀孫某括蒼王某其先
皆延為塾師以道義相好遂留不去至處士皆分給田
[043-6b]
廬俾為永業子孫遂連姻婭宅前有山最竒秀鄉先生
徐某求為葬地術者曰是大利子孫處士曰使吾子孫
能力學爵禄自至奚必是吾不可不遂徐先生志即告
諸族人書劵與之不受其直其平生篤義如此甞戒諸
子孫曰為人後者當砥名礪行不愧于前人吾老矣汝
曹勉之及從子羆選入邑庠為弟子員孫瑰以推擇從
事憲府則又勉之曰進取之階雖不同然能敬慎自持
則皆足以致顯榮吾不及見汝無忘吾言也永樂甲午
[043-7a]
正月五日以疾卒於家其生以元至元戊寅閏八月十四
日享年七十有七娶顔氏有婦道克相其家三子伎侃
皆先卒傪後五年亦卒女一嫁士人馬斯臧孫男五人
瑰今為吳縣主簿其四曰缺/孫女一曾孫男七金登宣徳癸
丑進士第為翰林庶吉士處士之葬以卒之缺/缺/缺/
其墓在蕭灣之原葬已二十餘年而尚未有銘至是羆
取進士為贑州推官與瑰各以職事來北京會於金之
官舎憶處士之遺訓而傷之思眀著其徳以傳於乆逺
[043-7b]
於是瑰屬羆為狀而使金請銘於予曰先祖之没賴先
生以不朽請勿辭乃按狀序次而銘之銘曰
猗陳公德之良儀於家孚於鄉教子孫篤義方福則那
慶彌長刻銘詩久愈光
   陶節婦諸氏墓誌銘
陶節婦諸氏蘓州崐山人曽祖挹祖勝父安之皆不仕
而皆有隠德安之娶陸氏生節婦端一柔嘉閑於女事
習聞父母禮義之訓及古昔賢女貞婦之行心切慕之
[043-8a]
及長嫁里中陶震孝以事姑敬順以相其夫生二子琛
璐而震卒節婦年才二十四父母憐其少欲嫁之節婦
誓不他適苦辛劬力以事上撫下舅姑没節婦竭其貲
以葬既無所依遂復依父母其父母無他子亦賴節婦
以養及當徙京師亦随之既而璐卒父母相繼没節婦
皆以禮襄事雖備極艱難而志愈明節婦厲琛受教以
行誼聞節婦喻之曰汝一身而二姓之祀系焉汝其慎
之琛奉命惟謹永樂十九年有司以節婦事上於朝詔
[043-8b]
旌表其門琛娶張氏繼王氏孫男二長瑛早卒次元素
節婦教之有法度遣從眀師受業領鄉薦當赴春官以
節婦老慕戀不欲行節婦勉之就功名曰當使吾見爾
有成也又遣琛送至北京及元素成進士而節婦訃至
盖以正統元年二月三日卒於家年七十七琛父子皆
不勝其哀琛即日歸治䘮語元素曰葬宜有銘使託大
理評事同郡張益述節婦行實而以請於予予觀節婦
之所自立誠可謂難矣夫節義雖生於心非有待於外
[043-9a]
而處豐豫則易處困約則難然豐豫而失其守者亦多
彼固不能自擇於禽獸也節婦之困約蓋甚矣而卒能
卓然有立於世此易之所謂安節者也是不可不銘其
墓在缺/之原其葬則缺/缺/缺/日也銘曰
婦人貞吉唯一之從偉兹節婦困極而通煌煌髙門錫命顯隆
令子賢孫以榮厥終既安既藏有鬱其封刻銘于中以耀無窮
   鍾處士墓誌銘
處士泰和荷塘里人以洪武甲子二月二日卒年五十
[043-9b]
六葬其鄉湖角塘至是孫沔為邵陽教諭官滿來北京
致其父彦初之言曰先人之葬彦初尚未成童蓋不能
如禮今卜者又以為不吉愚豈敢自安将以正統二年
月日改葬於兆次墓宜有銘敢以請予少時嘗讀先大
父竹亭先生所作處士東遊藁序知處士以詩名縉紳
間心竊慕之而恨不及見則今之請其敢辭按狀處士
姓鍾諱祥字舉善曾祖闕/祖景雲父靜春皆不仕處士自
幼頴敏好學多讀書事父母至孝靜春府君喜藝蘭時
[043-10a]
號蘭所既没而處士哀思不忘求宋景濓先生書蘭所
二字掲府君之室旦夕瞻慕如或見之事兄舉正甚䔍
兄卒二子繼没處士厚撫恤其家鍾氏故饒財元季兵
亂盡失之處士不屑意惟以書畫自娱興之所至發為
吟咏洪武中劉先生子高甞客南溪蕭氏蕭氏之賢曰
鵬舉雅能詩與處士為内外兄弟得相從講論詩遂大
進處士家雖貧賔客相過或不能具酒食而泊然不為
動唯篤意於詩皆清雅有思致劉先生序之以為窮而
[043-10b]
能工者性樂易無畛域與人交懇懇盡誠可謂君子長
者矣娶羅氏繼陳氏子一人彦初女一孫男八曽孫男
處士詩多至千餘篇而多忘失今存者什二三為巻藏
於家銘曰
維昔詩人窮而後工猗嗟處士乃與之同既昌其詩窮則
奚恤視彼顯者孰得孰失矧曰孝友式獲於天有繁孫
曾慶則斯延新墳峩峩是為吉宅昭德垂休納此貞刻
   康孔猷墓誌銘
[043-11a]
泰和處士康孔猷以宣徳甲寅十一月十九日卒於其
子京山縣學訓𨗳韶之官舎年七十六既奉柩歸將葬
其弟梁府紀善孔高之子大理評事頮詣予泣且言曰
伯父不幸已矣惟其善行有足書者盖事繼母如所生
友愛弟妹至老無間言親戚有急即赴救之病疫人不
敢近獨數徃視而周其所乏死者為具棺葬焉行道之
人有病投止者飲食之病愈而去未甞有徳色或私用
其所積榖貧不能償置不問平生喜讀書手不釋巻乳
[043-11b]
源縣學甞欲請訓諸生謝弗就為里塾師以吟咏自娱
非公事不一至官府其行之善如此娶曽氏三子豫勉
早卒其一即韶也女三孫男六其葬以年月日其墓在
千秋鄉末車之原敢請銘于先生予與處士同邑居其
何敢辭然嘗銘紀善君之墓而載其世系為詳此不著銘曰
恬以自怡而不外馳善有諸内亦施於外逢時之隆以
夀考終其安於此利爾後嗣
   教授黄君墓誌銘
[043-12a]
黄先生諱湏字用之福之永福人始逰邑庠以詩經領
鄉薦及會試得蕭縣教諭以内艱去服除改番禺又改
萬安秩滿陞瑞州教授以舊官代還改廬州卒權厝於
廬州先生為人温厚和平其持已甚嚴而教學者甚篤
故所至有成蕭俗勁悍為士者亦不樂學先生誘而進
之遂有以進士顯者番禺萬安素尚文得先生為之師
士益勸以眀經進者益多萬安劉哲遂為禮部第一其
廟學乆而敝先生次苐修之煥然華好前之自科第出
[043-12b]
者勒其名于石以風勵後學萬安人士服先生之教皆
敬而愛之非若他人為師弟子者既滿不能留白于縣
官奏乞留之奏至已遷瑞州瑞之士亦喜得先生而遽
以代去在廬州僅三年學者知所嚮方益趍於學而先
生卒矣先生之去萬安人思之不能忘及聞其卒莫不
哀惜之先生亦甞美其俗有留居之意至是故諸生擇
地以居其孥相其子亦水迎先生之柩歸葬焉刑部員
外郎劉廣衡諸生之傑然者適請告歸省墳墓既為經
[043-13a]
理其事又以先生歴官行事之實為狀持亦水之書謁
予銘先生孝於親親没哀慕既乆而不衰恭愛其兄兄
老而子弱先生毎之官必奉以行事之如事父撫姪亦
信如亦水萬安訓𨗳何阜卒于官貧不能給䘮事先生
為具棺稅地葬之而資贍其家其子來又厚賻贐而歸
之工部員外郎趙鼎卒於交阯有司逓傳歸其骨至萬
安失之越數年其子求之弗得訴之官無可柰何先生
百方為求得之加賻遣焉平居以誠敬自持喜怒不形
[043-13b]
於色遇人無貴賤少長皆有恩意其心之厚於仁如此
曽祖均夀祖提叟父則敬皆不仕娶同邑陳氏繼杜氏
子一人即亦水女三人孫二人其生以洪武辛亥十一月十七日
卒於宣德癸丑閏八月十二日享年六十二其葬以缺/缺/
缺/日其墓在萬安縣缺/ 之原嗚呼師生之義薄久
矣豈獨生之罪盖為師者不能盡其道不足以化服之
耳今於萬安觀之非先生徳之至與其士習之厚惡能
至是哉用是可以為勸于後世矣何可不銘銘曰
[043-14a]
嗚呼先生德周於身教孚於人是以其澤雖久而不泯峩
峩髙墳松楸在原何必金支之麓玉泉之濱其安爾魂寧
爾神利爾子孫彌逺彌振
   周振文墓銘
泰和爵譽周氏為著姓盖南唐僕射矩之後㡬世至希
叔始徙居其鄉之陽岡希叔生道立雖皆不仕而皆不
沗其先則振文之祖父也振文㓜孤其祖教育之既長
哀痛以念父孝敬以事祖遭元季亂離奉祖避難未甞
[043-14b]
以艱虞廢禮䘮亂既平勤身節用以裕其家慎終追逺
慕古人之行嵗時奉祀必誠必親常曰祭而豐不如飬
之薄盖未甞不泫然也讀書知道理事無大小必盡其
宜人無賢不肖皆有恩意且姿貌豐偉而言語恂恂人
敬愛之縣大夫舉行鄉飲振文必與焉盖可謂善人長
者矣以永樂缺/缺/缺/日卒于家得年缺/缺/氏有子曰
缺/於其葬也以翰林庶吉士廖謨所為狀來求銘予嘗往
來其鄉聞其行良然今已矣是可惜也乃為銘曰
[043-15a]
豐其貌行則臧刑于家孚一鄉嗟不見此其藏我為銘百世光
   彭孺人墓誌銘
孺人諱玉字玉潔姓任氏盖保冲處士之長子而彭君
學禮之賢配也兩家皆家泰和西郭室廬相望又皆以
善良稱於其鄉故孺人為彭氏婦性眀敏㓜讀論語孝
經皆暗記而通其大義其為女也能哀痛以念母孝敬
以事父撫其弟妹有加焉既歸移其事父母者事舅姑
衣食湯藥必親焉柔順相夫子以主其饋祀和睦處宗
[043-15b]
族而適其戚疏教諸子以禮蓄奴婢以仁見鄉隣之貧
者必惻然思濟之淑善如此而不及中夀以卒其命也
夫盖生扵洪武已酉十一月十九日而卒扵永樂庚子
五月二十八日享年五十二子一人曰俊讀書習舉子
業女一人其葬以缺/缺/缺/日其墓在缺/之原予與
彭氏有世好故俊以狀來請銘予嘗聞其行云然今按
狀果然乃為銘之銘曰
才淑行孚宜其室家施于父母移于舅姑克相其夫子亦惋愉
[043-16a]
惠洽童奴逮及里閭天不永年五十而殂歸藏斯丘命也嗚呼
   康宗性墓誌銘
永樂十六年八月十一日衡山縣學訓𨗳康先生卒於
北京孫衡負骨歸泰和其子伯徽奉𦵏于其鄉而以事
狀來請銘按先生名某字宗性泰和沙溪人曽祖友賢
祖文瑞父景從皆不仕先生生而端確好讀書而家素
貧困於無資乃去從舅氏尹務厚先生學詩經業成舉
廣東乳源縣訓𨗳未㡬調雲南之曲靖永樂初復還乳
[043-16b]
源秩滿遷衡山能以其學教諸生所謂堯舜禹湯文武
周孔之道朝夕講說&KR0548&KR0548為之盡故所在皆有成其自
衡山考績赴北京過直沽得疾至則不能朝求醫治療
不愈且死衡與其親戚王汝霖以身後事為請先生索
筆書云上天生我上天死我一任於天有何不可觀其
於死生之際如此則其平生所飬可知矣既歛比舎失
火㷊其柩乃拾骨以歸嗚呼其可謂不幸者矣先生平
生謙謹秉直不欺善𨽻書通隂陽術數又能詩有詩集
[043-17a]
闕/巻藏于家其在衡山名其所居軒曰樂靜軒故門人
稱為樂靜先生云其生元至正戊戌享年六十一子一
人女三人孫男四人銘曰
質厚而不華才美而行嘉藏于斯丘君子之嗟
   羅孟敬墓誌銘
極拙翁者姓羅氏諱存字孟敬泰和人也以永樂辛丑
四月二日卒卒之後二日其子仲晦奉葬于縣北之楮
原而墓未有銘今年予以内艱起復將之京仲晦乃以
[043-17b]
其塾師康中行所為狀來求銘按羅氏始家邑之梅溪
其祖均瑞乃徙居城西父仁夀皆不仕而皆饒財好施
與翁有弟六人篤於孝友父早卒葬祭無違禮撫其稚
弟有加應門幹蠱以身先之奉母劉尤盡其道篤意教
子請蕭尚仁先生為之師先生剛嚴難事翁處之雖乆
無間言性不嗜酒出入閭巷恂恂然未甞忤於物常言
種徳莫如醫乃學眼科人求之多竒效窶夫細人皆與
善藥不責其報有司嵗行鄉飲必禮翁為賔平居無事
[043-18a]
輙焚香端坐誦佛老之言及古人竒方奥㫖訓子姪必
以仁義忠信與鄉人賔客談論亦如之聞人有善喜若
已出雖童僕有過亦以好語訓勵未甞加笞箠其交朋
友以信處鄉里宗族皆和厚平生畏慎扵機變之巧耻
為之甞别治宅於舊居之南名其堂曰極拙前靖江王
府長史蕭用道為之記又因以自號曰吾無益於世宜
以是表也其生以元至正丁亥八月二十六日享年七
十五娶蕭氏子二人長仲勤讀書有氣節先翁五年卒
[043-18b]
次即仲晦通醫學能世其家女四人孫男七曽孫男二
予與翁同鄉里知翁之行而子又能求銘以著不朽則
予安得辭乃為序而銘之銘曰
世人競巧翁以拙稱不究其行孰知其名胡不百年七
十而止歸藏斯丘裕爾孫子
   廖先生墓誌銘
永樂二十年八月初八日桐城縣學教諭廖先生以疾
卒于官其子儀仲祥仲奉柩歸泰和葬于缺/之原惟墓宜
[043-19a]
有銘乃以鄉先生曽存禮所為狀來請予與先生同里
閈少先生二十年而辱與為友相知最深今雖以内艱
起復匆迫就道其忍不銘先生墓乎按廖氏始由金陵
徙泰和世以儒名家先生之祖芳所以明經教授鄉里
父伯先亦舉明經為翰林編脩官後終五河簿先生諱
傳字季習自㓜端恪凝重聰悟夙成其為學早夜不懈
縣大夫舉為學官弟子業成升太學選授松溪縣學教
諭其所以教諸生亦如其自為學旦暮坐堂上相與講
[043-19b]
論聖賢之道必以脩諸身而見於行事於是學者皆有
成其出而顯者比比也會朝廷纂脩永樂大典徴天下
教官萃京師者數百人能如先生者無㡬館閣諸公雅
愛敬之書成受優賚歸松溪考滿調桐城其所以教亦
如松溪時纔三年而先生有疾然毎旦猶肩輿至堂進
諸生問所業至疾甚乃已及卒諸生哀之如䘮所親平
生質直好義不喜浮華㓜孤貧事母至孝年十四伯先
先生卒於五河能輿櫬歸葬哀毁如禮鄉人咸稱之其
[043-20a]
教子姪處宗族交朋友皆盡其道事獨孤氏寡姊意厚
甚撫其甥樂善尤有恩樂善今仕為都水郎中能舉其
職盖先生之教然也其生元至正丙申五月二十五日
享年六十七娶曽氏存禮先生之妹有婦道子二人憶
前七八年予為翰林脩撰在北京先生亦以考績詣行
在而主於予萬寳坊之官舎時天甚寒予與先生及儀
仲三人者毎圍爐至夜分煮茗而啜之談諧笑嬉不啻
如骨肉及去予贈詩十章自此不再見然皆相憶不忘
[043-20b]
也嗚呼孰知今已矣感念疇昔予雖欲不銘可得乎銘曰
廖氏之先來自金陵累世為儒鄉邦所稱於惟先生
孝友端確揚譽邑庠馳聲館閣表表有煒作人之功胡
不百年六十而終歸藏斯丘曰有令子刻銘墓中作者
太史
   彭士鼎墓誌銘
士鼎諱鉉姓彭氏居泰和月池世為望族與予家故有
連盖予之曽祖母則士鼎之從曽祖姑也自予祖父時
[043-21a]
數以親故相徃來予少時亦甞至其家拜其祖香山縣
丞叔介先生與其父今處士彦晦君退而與士鼎諸兄
遊相好也時士鼎年纔十嵗餘方從諸兄讀書於經史
日記千餘言端重謹確不事遨嬉凛然異常兒其祖父
皆愛之後予取進士官京師不見士鼎者十三年及以
外艱歸間徃至其家士鼎出所著文章與予講論予不
能損益也嵗丁酉士鼎以易經領鄉薦在高等眀年上
春官後期而歸益沉敏務學其志不肯小成而止也未
[043-21b]
㡬得痰嗽疾氣或逆上藥食且浸减其父兄求所以療
之者百方終不愈勢且殆則呼天曰吾父母老矣而我
早死不克終飬曷少緩我乎竟以戊戌十月日卒其祖
母與其父母諸兄哭之過哀而族姻朋友之知士鼎者
亦莫不哀也嗚呼士鼎姿貌豐厚其進退行歩翼然處
事必據於理有不可者輙正色直言不曲從茍止遇大
夫君子言色溫溫未甞有所忤奉父母盡孝敬事其諸
兄盖怡然順也其為人如此而其家又世以儒為業其
[043-22a]
祖父盖善人君子果安所獲戾於天而士鼎以夭死嗚
呼所謂佑善灾惡者可信耶士鼎生洪武辛未卒時年
二十七娶劉氏萬安城江劉之女子一人生始數月女
一皆㓜葬其所居南園予與士鼎㝡厚尤不能已於哀
者也故為銘其墓銘曰
嗚呼士鼎質厚而不華守正而不阿才足以為時用學
足以世其家而夀乃不遐嗚呼其命也耶其可哀也耶
   方處士墓誌銘
[043-22b]
舒之懐寜有處士曰方君琮字伯玉以宣徳已酉十月
十日卒年八十一其子義為河南道監察御史聞訃慟
絶即觧官歸治䘮而以同官吴邦直所狀行實來請銘
曰先人不幸棄諸孤今歸將以缺/缺/缺/日奉葬於缺/之原
義嘗辱愛於先生惟先人之墓宜有銘以昭德垂後敢以
為請予曰甞聞子之親盖所謂樂善君子者今按狀良
然是不可不銘方氏世為懐寜儒家處士之曽大父紹祖
大父昻霄有文行而不仕父桂山在元為黄州教授陳
[043-23a]
友諒兵亂棄官而歸余忠宣公守安慶引為賔客用其
謀城䧟家覆與公皆死焉處士因流落沔陽時雖㓜然
能知其家世務讀書自立乆之歸懐寜理故業而家益
裕與親戚朋友旦暮過從以為懽其言行皆師古盖未
甞有違於理者鄉邑之人皆愛且敬焉甞謂人曰丈夫
志四方吾將盡天下之大觀寜能老於此乎乃㳺閩浙
湘楚逾淮泗入陜洛所至觀其形勝訪古人遺跡遇賢
士大夫内交焉意之所適援筆紀之名曰壯逰録歸而
[043-23b]
其中盖浩然晚愛郭西山水之勝别築一室寘圖書榜
曰眀善常與客論談觴酌盖終日焉因號明善處士常
戒義曰吾家世業儒而吾㓜遭亂不得力學以趾美前
人汝小子宜成吾志既而義取進士為御史舉其職而
處士教之以道益&KR0704&KR0704然時既以義為賢而尤多處士
之善教配畢氏有賢行子三人義禮智而禮早卒女一
孫男四於乎以處士之善雖不及貴顯然既食其子之
禄而又以髙夀終可謂盛福者矣况國家著令仕而賢者即以
[043-24a]
所居官贈其親而處士有賢子安知不終享其榮也哉銘曰
幼而屯長乃亨樂善道焯有名遊四方際盛明子克賢教
之成膺胡福享遐齡藏于斯久而寧
   吴處士墓誌銘
豐城進士吴顯試用在京師聞其父處士君之喪即觧
官歸治葬而以吏部員外郎丁鉉所為行狀來請銘盖
處士篤意教子甞作重室聚書延明師以教之縉紳之
士之有名徳者皆禮致其中名其室曰雲津書閣顯甞
[043-24b]
求予記曰此吾父以教顯也不可無記以示乆逺予為
記之京師能詩者又從而歌詠之由是人知處士之賢
而有未及識之歎乃今已矣顯以予為知君故復請銘
焉予安得辭處士諱平字伯衡其先居豐城之吴塘至
其祖景福始析居縣城雲津坊而與其父子文皆隠不
仕處士早孤諸兄教育之然亦頴然克自立性資敦樸
篤於孝弟先塋之傍舊有田以供祀族人各欲私之處
士不可曰此祖宗所以致其孝敬者子孫宜百世守之
[043-25a]
其可廢哉於是田以永存而祀亦不廢平居守禮而好
仁足跡未嘗至官府見人有不給者即賑貸之能酬與
否不屑屑校也與人處久而益敬而於士大夫尤厚盖
欲成其子也顯既取進士鄉人皆賀處士亦為之喜曰
是不負吾志矣及徵用來京師惓惓教以忠孝而厚資
給之常曰仕者所以喪其良心盖以家為累也吾何靳
於吾子哉人盖以處士為賢既老自謂身際太平約與
故人親戚歲時為㑹飲酒以相歡鄉里敬慕焉其生以
[043-25b]
洪武壬子八月十五日卒於宣德壬子缺/缺/日年六
十一娶羅氏有子三人女一人孫男五人處士之葬以
缺/缺/缺/日其墓在缺/之原銘曰
雲津之陽矗髙閣經史百氏相間錯延師教子俾力學
有嚴訓辭本先覺業成而升志允若玉石加礲匪徒琢
行孚於鄉警涼薄晚有髙情衆所樂嗟今已矣不可作
新阡盤盤此焉托我為銘詩庶無怍後百千年久彌灼
   御史謝良翰墓誌銘
[043-26a]
君諱憲字良翰姓謝氏臨江之新淦人晉臨川内史靈
運之後十世祖仲任與歐陽文忠同年取進士官至殿
中侍御史至君之曽祖逺翁祖子亷父程高皆不仕然
皆以忠厚聞鄉里君六嵗而孤母何氏教育之俾從良
先生受業業成鄉人子弟爭師之得以其資備甘㫖為
飬極愛敬之情退而與其弟怡怡然樂也洪熈改元命
下江南求文學之士有司薦起君至京師試事于吏部
而太子少保金公㓜孜雅知君延至其家教諸子朝夕
[043-26b]
授之書講説詳盡而重厚端嚴公益愛之乆之除建寜
府照磨建寜逺郡為吏者多怠忽案牘不能無謬誤者
君至日夜磨勘皆駁而正之府中肅然敬憚焉時方擇
賢為御史於是御史包徳懐首薦君遂徴為御史益恭
謹不懈遇事無小大必究其情而折之於理不茍止妄
随衆皆稱之以為無愧於其職甫四月以疾卒宣徳七
年十月二十八日也生洪武庚午七月二十四日享年
四十三娶張氏有一子曰邦女二尚㓜君天性孝友常
[043-27a]
篤念其親而恨不得侍左右及為御史則喜曰吾父不
幸早世吾母守節以教我今䝉頼恩徳至於此而當聖
眀之世舉封贈之典庶或有及乎吾其慎修以成吾志
時其母年㡬八十矣嗚呼孰知老者存而壯者乃遽已
乎推君之志其能無遺憾也乎然而命也邦從在京師至是
奉柩歸將以缺/缺/缺/日卜葬于缺/之原而以翰林編脩
習嘉言所為狀來請銘予素知君而重哀其志乃為之
銘庶㡬少慰焉耳銘曰
[043-27b]
嗚呼謝君遽止於斯有偉其才尚蓄未施傷哉老母失此壯子何
辜于天斯乃已矣卜藏斯丘龜食其墨銘以慰之安此𤣥宅
   楊博士墓誌銘
博士名顥字希章姓楊氏其先居泰和縣西湖潭里曽
祖某始徙南溪祖舜卿父彦通皆不仕希章自㓜喜學
祖與父䔍意教之遣從鄉先生彭與和受業駸駸有造
詣後入縣庠為弟子員讀書作文日夜勤慎於事師處
友皆盡其道未甞有過當時在學者百餘人希章年甚
[043-28a]
少前軰皆以逺大期之希章益自勉登永樂辛丑進士
第歸鄉里鄉里子弟爭師之受其教者多有成乆之召
為太常博士凢有事于上下神祇益恭謹不懈少傅楊
先生館之使教其子諄諄然為講説學者慕之多從之
者受任三年上以為稱推恩贈其父為博士母與妻皆
孺人將捧勑歸焚黄于墓下而病不果行逾月遂終宣
徳壬子十二月二日也距其生洪武戊辰四月一日享
年四十五初娶劉氏先卒再娶羅氏又卒又娶廖氏凢
[043-28b]
三娶有二子砥礪三女嫁闕/希章温厚和平孝於親友於
兄弟睦於姻戚故舊與人處能輔以義及在太常又善
於其職自始從予㳺縣庠洎同官京師前後三十餘年
見其如此意謂方進未止也而竟止於斯嗚呼其命也
夫希章初病時其弟希武適來得治醫藥與其終事今
將舉柩歸葬而以監察御史彭百錬所為狀來請銘予
素厚希章而重哀其死奚可以辭乃為銘之其葬以缺/
缺/缺/日其墓在缺/山之原銘曰
[043-29a]
既學而仕宜享夀祉而遽藏于此人誰不死尚利爾後嗣
   羅處士墓誌銘
公姓羅氏諱道生字孟昭其先居泰和仁善鄉之梅山
里至公高祖福始徙其鄉之拗頭以貲富得名曽祖仲
實遇非横早亡䘮其家祖均瑞才五嵗随母嫁城西劉
茂林遂冐其姓居城西復振起其家父仁夀凡四世皆
不仕公生而秀頴父母愛之鄉先生蕭尚仁教其家子
弟公獨出儕軰以推擇為郡庠生又受業於吉水顔六
[043-29b]
竒二先生皆奬譽之學有端緒以疾去又遭父䘮遂不
復出惟以飬母為事與兄弟相友愛公私之事皆以身
任之暇則觀史書接大夫君子考論古人言行以資其
身䔍意教子曰吾不幸廢學吾兒可復廢耶仍延致尚
仁先生教之先生卒繼以其子用道及龍仲雨皆禮之
甚至既而遣長子&KR0722㳺鄉校受易於廬陵謝子方次子
諆居家塾受詩於里儒陳公延二子皆能力學如公志
皆有造就公好徳樂義於事先極孝敬常曰姓氏所以
[043-30a]
别宗羅之於劉其可終冐乎乃與諸父兄弟言於官請
復羅氏君子韙之家雖豐而自奉儉約然於祭祀賔客
賙窮恤匱則未甞吝也甞以輸税詣京師次池州遇暴
風他舟多覆溺人浮沉巨浪中莫有援者公號於岸曰
有能活一人者吾賞米一石活五人皆衣食而遣之後
三十年過黄盆湖民家見有書公名為位祀之者盖所
活者也其待姻戚鄉黨有禮遇臧獲下人皆有恩見人
之善者敬之其為不善者未甞一與狎也治家整然有
[043-30b]
條理雖老不倦尤謹於守法其居室服用必如制戒家
人勿蓄異物曰伹取充用而已毋以妖異賈禍也其善
行多可紀如此娶韋氏繼胡氏二子即&KR0722諆胡出也&KR0722
領鄉薦入太學未仕而卒諆取進士為刑部主事有能
名四女長韋出其三皆胡出嫁袁仲彬胡秋輝樂象明
嚴思濟孫男三鏞翀翰曽孫男一曰浚公生元至正乙
未閏正月廿四日没於宣徳甲寅二月廿八日享年八
十初疾革諆在京師鏞侍側請禱焉公曰死生有命非
[043-31a]
禱所能益也爾奚用禱為我語爾叔慎以持已忠以奉職教
爾兄弟皆能有立吾志願足矣雖死奚憾言畢而逝諆聞
訃慟絶即解官歸服喪卜以缺/缺/缺/日奉葬于缺/之原以予
為知公乃奉狀來請銘予聞洪範所謂五福而本於好徳公之
徳裕矣而夀考康寧以卒于正寢此好徳之驗也況又有令
足以顯揚于後公可謂盛福者矣於其葬也是宜銘銘曰
福備諸身及其後人惟德義是遵斯有獲于天銘以昭
之千載彌新
[043-31b]
   陳處士墓誌銘
處士陳氏諱美字克良世居永豐縣遷鸎鄉之留屯里
以宦學為名家曾祖闕/闕/父志徳皆積忠厚而皆不仕處
士生有至性幼值元季避亂無寧時能順父母不憂勞
其心國朝平定有寧宇處士年才十嵗已能盡孝愛嘗
之旁近親舊之家食以美味輒不食曰將歸以奉二親
與二弟聞者咸嗟異之盖其孝弟出於天性然也及長
溫厚謹重事親無過舉親没哀甚蔬食以終喪嵗時備
[043-32a]
物致享必盡誠撫二弟克俊克遜尤篤既教之學又為
之娶無愧於為人兄者睦於姻族信於朋友治家以勤
儉待物以平恕鄉人少長皆慕其徳服其化有為非義
者不敢使聞之或有爭競不平多質於處士㨿理折之
無不悦服常曰彼是非不辯者不反諸心故也反而得
之何爭之有聞者謂為名言以是尤為縣大夫所禮嵗
鄉飲必寘之賔位而人皆以為宜篤意教子自言吾故
簮纓之家不可墜先世之聞使其次子誠逰鄉校而教
[043-32b]
之甚至及誠取進士為兵部主事益訓勵不少置誠亦能奉
其教宣德九年缺/缺/缺/處士以疾卒于家年七十九妻謝
氏四子皆業儒遺言勉誠以竭忠守分無負於國家女一
孫男闕/人誠與諸兄弟以缺/缺/月奉葬于其里缺/之原
而以翰林編脩鍾復所為狀來謁銘於乎處士孝友人
也有士之實者也世之名為處士者多矣未見其皆無
愧也若公者庶㡬無愧焉耳矣予安得辭乃按狀序而
銘之銘曰
[043-33a]
孝友之行乃仁之施休哉陳公率履不違充而達之譽望
有偉惟士之名庶幾無愧鄉山之原峩峩新阡全歸于兹
大耋之年夫既有年而又有子刻銘垂休何千百祀
   王處士墓誌銘
處士王氏諱忱字敬恂一字公弼梅雪其號也世家泰
和之梅岡為望族曽祖臣山祖獨清父&KR2725予皆不仕&KR2725
予為廬陵永和彭氏贅壻生處士於永和故遂為廬陵
人自㓜謙敏好學甞從胡山立先生逰博渉書史好為
[043-33b]
唐人詩其事親極愛敬親没𦵏祭無違禮二兄相繼亡
事二寡嫂皆盡禮死亦以禮葬之而撫兄之子如已子
嫁娶皆不失時壯逰四方遇名山勝景必形於歌詠晚
年以家事付其子惟與賢士大夫觴詠以為娱從兄伯
彰居梅岡亦篤誼而好吟處士時徃從之極其意之所
適然後歸正統丁已十一月二十二日以疾卒享年七
十二娶鍾氏生子二人女一孫男一人孫女缺/卜以缺/缺/缺/
日奉葬于缺/之原而以予舅氏歐陽先生所狀行實來求
[043-34a]
銘予聞處士久矣生雖不及見死則奚忍不銘乃為之銘曰
嗚呼處士躬孝友晚歳怡情在詩酒宜以百年為爾夀
胡乃遽歸無何有我銘其藏傳不朽
   于先生墓誌銘
予㓜時甞從舅氏歐陽先生讀書於永和時則有于公
&KR2725王用霖二先生與予舅氏交最善而皆以文章翰墨
見重當時數徃來講論予從傍聴之心竊慕焉公&KR2725
從謝先生子方逰有决科之志其後用霖先卒公啓以
[043-34b]
疾不果出而鄉里子弟師尊之未㡬予亦歸泰和乆之
遂竊第入翰林毎從人問于先生起居之狀而先生亦
卒矣追念疇昔盖不能不䀌然傷心也今年予内弟歐
陽士則來北京于先生之子剛之則士則姊夫也以舅
氏所述于先生行實俾予銘其墓嗚呼予尚忍為之銘
哉然亦何可不銘按狀先生諱閌字公&KR2725雪巖其號也
其先金華人宋時有履吉先生者典教廬陵遂家於永
和曽祖拙愚清江學官祖應雲父從龍皆業儒而皆不
[043-35a]
仕先生自㓜聰敏出儕軰温然和厚而最孝友早孤善
事其母撫三弟尤篤弟先卒則又撫其孤教育之平居
以禮法自持其教人亦必使由於禮法襄陽府學甞辟
先生為師固辭不就一時名公如觧胡二學士脩撰蕭
時中國子愽士羅師程軰皆與先生有文字之雅欲推
挽俾見用於世而惜其病也先生曠懐雅度不汲汲於
名利唯以詩書自娱雖甚貧不厭君子韙之正統丙辰
四月十三日卒於正寢年七十三初娶歐陽氏再娶龔
[043-35b]
氏王氏有子二人長剛之歐陽氏出次繩之龔氏出也
孫男一曰善貞葬以缺/缺/缺/日其墓在缺/之原銘曰
既善其身以淑諸人病不克振又何戚欣歸全于兹昭
徳有文後百千年愈逺彌新
   張子中墓誌銘
公張氏諱忠字子中松江華亭人曽祖秉彛祖仁甫父
安皆不仕然世積忠厚鄉稱長者公早孤母顧氏撫育
之長讀書通大義常痛不及事父故事母極愛敬備物
[043-36a]
致飬朝夕無違禮母甞病躬侍湯藥衣不觧帶時人稱
其孝家雖不甚豐而樂以餘財賑貧乏與人處務掩惡
揚善然於事之是非必盡道理未甞茍異而妄随故鄉
人有不平者不求直於官而多於公取正焉平居胸次
悠然不役役於物課僮僕勤樹藝客至則飲酒相歡所
與厚者多一時名士言行有可法者必籍記之其取善
不厭如此甞謂其子政曰吾不幸㓜孤廢學不克有所
為今幸遇聖朝豈可負哉遣入郡庠受業業成領鄉薦
[043-36b]
會試禮部得分教遂安既而用薦舉拜湖廣道監察御
史公喜曰成吾志矣數以書勉其忠慎政奉教以稱職
聞吏部奏請推恩以政所居官封公為文林郎湖廣道
監察御史既得命而公卒矣宣徳八年正月十五日也
距其生元至正甲午三月三日享年八十娶吳氏有二子女
一孫男三曾孫男四政將以缺/缺/缺/日奉葬于缺/ 山之
原而以其友江西按察僉事黄翰汝申所為狀來請銘
嗚呼公可謂善人君子也既享高夀䝉寵命而子又克
[043-37a]
孝其得於天也厚矣葬奚可不銘乃為序而銘之銘曰
積善於身内以事親外以及人宜有獲於天而卒返其
真勒辭貞珉千古不泯
   楊仲穆墓誌銘
仲穆楊氏泰和中村里人也以永樂丙申八月十九日卒年
四十九是年缺/缺/日葬於里河埠先塋之次後廿餘
年其子徳敷為大理評事始以翰林編脩蕭鎡孟勤所
狀行實來求銘將納之壙中泣曰生不能早有立以圖
[043-37b]
顯先徳今始求於先生此生之罪也願先生賜之銘使
永永不朽則為幸大矣予雖不識仲穆然哀徳敷之言
乃按狀序而銘之楊氏故大家仲穆之祖晴川以上皆
居縣治西廟巷元末兵亂其父與良始徙雲亭鄉之中
村仲穆天性孝弟未冠已能事父兄有事必服其勞既
長而益力父疾躬侍湯藥不忍去左右其事母尤極敬
愛二親没葬祭無違禮而哀戚過之嵗時祀先省墓必
以身任焉於宗族尤厚訓其子姪必以義兄仲實早死
[043-38a]
人有欺其孤而侵其産業者仲穆毅然持正不可回得
不侵鄉人曲直不能平質於仲穆必公其是非為平之
莫不悦服閒居靜處未甞有外慕唯課僮奴治稼穯至
於修陂堰以備水旱必命衆豫為之鄉里常頼以不饑
其行類如此盖可謂一鄉之善士而天不畀之年嗚呼
惜哉然今有子在官位所以顯其親者未可量天盖以
是報之也娶柳溪陳氏有婦道子五人徳崇女一人孫
男十四人孫女五人曽孫男二銘曰
[043-38b]
善不必夀而能有後全歸于兹先祖是依既安既固以
延爾祚昭徳有銘百世其徴
   袁仲暹墓誌銘
泰和袁君仲暹以正統元年五月二十七日卒于家年
六十四鄉閭之人無疏戚愚良皆哀惜之至為出涕予
聞則亦為之悲而歎其不可得君淳謹坦夷内外一致
師古人之嘉言善行凡世俗機巧畧不萌於心稍長傳
家政事父母極孝敬無毫髪違忤公家百役弟妹婚嫁
[043-39a]
日用之費皆盡其力不以累父母與諸弟相友愛至分
貲産皆聴其自取已之所得美惡多寡不復校家雖近
市未甞營於利若有役在官可以得志亦未甞茍取於
人惟以田園之入自給安於儉約毎從容而有餘性不
喜飲至奉祭祀待賔客則豐厚傾倒以盡情晚居城西
别墅作惇夲之堂教諸孫為學課僮奴耕稼曰此治身
治生之本也人非善類不與相徃來縣大夫非鄉飲不
一見市㕓喧囂非有事不投足樂於賑貸不能償者不
[043-39b]
責也嵗凶盡發倉廪倡富室以濟饑自底匱乏則糴貴
而不厭所行所存如此盖自少至老不易意則謂之善
人君子奚愧哉君娶陳氏有婦道子男一曰和女二孫
男五袁氏出唐尚書右丞滋滋之子邯為吉州刺史因
家泰和宋嘉定中有諱士表者由進士官至建寜通判
至君之曽大父以寜大父務學父克睿皆不仕然皆以
德善重鄉邑而君又以篤實承之子和受教取進士有名
則袁氏之世徳可知矣和將以缺/缺/缺/日奉葬于缺/之原
[043-40a]
而痛不得早沾榮命以顯親自為行狀來求予銘欲著
其美而傳之逺然以君之行安知其不終享也哉乃序
其實而系以銘銘曰
有淳行宜永年遽全歸閟斯阡嗟古人已有然勒吾銘百世傳
   指揮使石公墓誌銘
正統二年八月初三日昭勇將軍安慶衛指揮使致仕
石公卒于家其孤珣來北京以兄琮之命詣予告曰先人不幸
棄諸孤將以缺/缺/缺/日奉葬于懷寧縣緑水鄉缺/
[043-40b]
之原惟其平生忠孝大節所以効於上而光啓其家者
不可以無傳敢請銘於先生庶㡬託以不朽予謂公致
位三品其勲烈多矣宜有銘且予甞受知於公而琮珣
又以禮請其何可辭按狀公諱英字某世家山東海豐
縣之慶雲鄉自少端重沈毅以材武自豪其志卓卓在
人上洪武中代父為十夫長𨽻遵化衛随王指揮征討
五浪河又随徐指揮東征至希爾哈指揮胡龍征口琨
又擇公自随所向有獲軍中皆推讓之太宗皇帝靖内
[043-41a]
難一時豪傑之士雲合景從公尤感激奮勵從指揮蔣
玉攻松亭關擣雄縣莫州畧真定有功而還擢長五十
夫随大軍援永平攻大寜城城小南門守最堅攻之不
下主將問誰敢當先者公先登奪其旗軍聲大振賞銀
碗三鈔百緡大戰鄭村&KR0309公獨挺刃闘而前多所殺傷
衆乗之敵不能當遂大敗陞副千户復廣昌克蔚州從
征濟南畧武定州皆有功陞正千户又征滄州大戰于
東昌師還敵以兵遮絶道路戰魏縣郤之又戰深州敗
[043-41b]
之鏖于夾河蹴于藁城公之功為多遂躐陞指揮同知
明年度兵肥河&KR1868大店驛渉小河攻齊眉山又合于靈
璧皆大戰破之遂入泗州渡淮河絶大江抵京師自興
兵以來小戰不計大戰凡十數公皆在前摧鋒䧟陣未
嘗少挫衂每戰勝彌自脩飭無矜色亦無惰容衆皆服其
量而美其能人或與論古兵法公曰用兵雖有法然闔
闢變化豈能盡拘於法要湏智勇兼備而已人以為名
言又問公所以克敵制勝之方公曰此上威靈所致吾
[043-42a]
何能然臨機應變豈可以言喻卒不以語人太宗皇帝
即位録前後功陞太倉衛指揮使俾子孫世襲然愛其
材留環衛中不使去左右永樂六年始涖安慶安慶重
地瀕大江兵民雜居易生好惡公一待以寛厚衆皆喜
曰公吾父母也無彼此言者處同僚必和必敬於士大
夫尤厚平居恂恂然無疾言厲色而號令條教莫敢有
毫髪違者曽祖某祖某父某皆以公貴贈指揮使妣贈
淑人公自以身都顯位食厚禄而不克致一日之飬於
[043-42b]
祭祀必盡其誠其教子孫必使忠以事上仁以撫下未
甞及於私宣徳九年以老疾請于朝命子琮代其職公
閒居接賔客語道理論古人功業陶然自樂也至是卒
年七十六娶張氏封淑人有賢行二子琮與珣也皆能
世其家女一孫男六女六曽孫男二女三於乎自古國
家之興必有傑出之材以輔成大業然或泯没而無聞
者子孫之不肖不能序而傳之逺也公以雄才逹識遭
時奮興其所立有過人者而子又賢思著其美於後世惜乎竒
[043-43a]
謀偉略不盡傳於人然書其大㮣亦足以不朽矣銘曰
桓桓石公產自海豐奮于幽薊萬夫之雄太宗龍興
公樂順附荷戈與殳闞若虓虎搴旗大寧壩上鏖兵
奮鬬直前人莫敢嬰龍旂四征公必在列其聲赫赫
其武烈烈内難既清萬方底平錫爵酬勲三品之榮頟
頟舒城公則專制既有威嚴亦有慈惠士伍民居不忮
不求恬澹優㳺惟公之庥於國克忠於家克孝式嚴武
備式謹文教子孫之賢公徳在焉厚禄高官有永其傳
[043-43b]
天不憗遺將星夕墜比屋連營靡不涕泗高墳峩峩公
藏其中勒此銘詩垂耀無窮
   給事中焦君墓誌銘
君諱起良字明善郴州興寜人祖必正父慶華皆不仕
君生而頴悟選為縣庠弟子員學成當貢念其友曹貴
民之淹滯也舉以讓之永樂丁酉領鄉薦登戊戌進士
第觀政于刑部甲辰拜吏科給事中能以恭慎舉其職
上以為稱任封其父為給事中母妻皆孺人既而以内
[043-44a]
艱去服除改户科駙馬都尉井源持節徃寜府行冊禮
君為之副能不愆于度王重之未㡬權長其科事滿九
年拜户科都給事中君感上恩常思欲有報於法當舉
縣令曰薦賢所以報也吾豈可茍哉舉李寛為蕪湖令
果稱職凡時事有可行者無不言甞請考察在外文臣
武將之未良者修大學以飬士興義倉以賑民大書方
面大臣姓名於便殿以便覧觀察賢否外諸司有重囚
疑未决者請命公㢘吏徃審覆從輕决遣之遷民有老
[043-44b]
疾無依者放之歸畿内饑請發廪賑貸國子生初食陳
粟請易以粳米漕卒多糶所運粮而挾貲來糴於北京
故米翔貴請禁之所言多見聴用君之志益欲大有所
為人亦以逺大期之而遽以疾卒正統辛酉二月初九
日也距其生洪武乙丑得年五十七君平生孝於親事
生送死能盡禮宦逰二十餘年以逺不得飬有一美饌
未甞不思親教其子必守家法於祖宗墳墓展視尤謹
見凢物有罹害者必救之權量之属必如制否者毁之
[043-45a]
其自奉儉薄而厚於撫下故人人親愛焉其所存所由
盖如此子一人從周正統已未進士女三人長適同邑
李秉恭餘未行於時君之父年八十一尚無恙而君則
已矣從周奉柩歸葬而以兵部侍郎鄺公所述行狀來
請銘予念甞與君周旋惜其志不及大行以卒而父乃
以耋年失令子是皆可哀也且從周又予所取士而汲
汲圖其不朽亦可謂能孝故為銘之庶㡬存没皆少慰
焉耳其葬以缺/缺/缺/日其墓在缺/山之原銘曰
[043-45b]
仕既逢時材行具宜未竟厥施命也奚悲白髮髙堂失
此令子而有孝孫亦克用繼故山之原有鬱其阡刻銘
垂休百世之傳
   錢良玉墓誌銘
良玉名瑛姓錢氏其先江都人世以醫名曽祖益元常
州醫學教諭因家常州兵亂徙蘓州祖原善洪武中徴
入太醫院晉王子有疾奉命徃治之愈王竒其術留之
卒葬太原父宗道亦精於醫王奏為良醫甚見禮遇乆
[043-46a]
之亦卒良玉奉葬于祖之墓次而奉母歸飬于蘇州遵
治命也良玉承家學之懿又慱通諸書醫道益大顯蘓
人求醫不問風雨寒暑貧富貴賤即徃視與善藥無不
愈名聞京師又徴入太醫院奉公有暇徃赴人之急一
不異蘓州時人之能報與否不計也甞教諸子曰醫仁
術也當博施濟衆而可計利哉聞者韙其言而美其徳
事母極孝能順適其意去年冬母病心憂之為之不遑
寜處湯藥親甞而後進母卒治䘮如禮居苫塊之中哀
[043-46b]
毁踰節將奉柩歸蘓州得寒疾而終正統六年二月十
七日享年五十二娶高氏子男五女二孫男二女二恒
兄弟舉二䘮歸欲與祖母同域葬焉乃以禮部主事顧
謙所為狀來請銘予在京師乆見凢為醫者多嗜利而
少見其效心切鄙之甞問今右副都御史陳君鎰蘓醫
之良者為誰得二人焉其一良玊也數欲試之㡬緩急
可托而卒未能遇嗚呼孰知良玉今遂死矣豈非可惜
哉予既重其人而惜其死奚可以不銘其葬以缺/缺/
[043-47a]
缺/日其墓在缺/之原銘曰
仁於人孝於親吁奈何返其真善必報利爾昆刻銘章庶永存
   秦主事墓誌銘
禮部主事秦君初字性初越之山隂人唐詩人系之後
曽大父懋徳大父喜皆不仕父祐以君貴封翰林院檢
討母王氏封孺人君自少喜學選為郡庠弟子甞作樓
讀書扁曰凌雲以示志永樂辛卯領鄉薦明年會試不
偶遂入太學益自勵弗懈太宗皇帝在位四夷賔貢無
[043-47b]
虚日上亦欲大鎮撫之思盡通其文字命選太學生之
愿而敏者入翰林習之君在選習西天書然志彌厲必
欲兼盡其美再試禮部凡三塲文字又以西天書翻譯
成篇主司嘉其能取以進及廷對亦然遂賜進士出身
為翰林庶吉士未㡬除檢討授從仕郎凡西天譯書皆
與執筆焉乆之連丁内外艱居䘮盡禮鄉人稱之服闋
改中書舎人秩滿陞禮部祠祭主事又改精膳皆能舉
其職於所當為者勇為之未甞有辭避以是見重於僚
[043-48a]
友君資禀淳實其言呐呐似不能出口然其中固有黒
白所守確然不可回若機變之巧未甞萌於心而所行
必依於仁義太學生張安以使命去京師妻死無主後
君曰安吾友吾甞兄事之其妻則吾嫂也吾不可不任
其事即為具棺衾使家人殯殮而自徃致祭且安厝之
必盡其誠又有金某者得某衞經歴當之官貧無以治
行君觧衣衣之輟所乘驢資遣焉甘徒歩出入或勸君
市一馬乘以造朝𨽻人失之以逸告衆以為盗且疑𨽻
[043-48b]
與盗通當窮治君曰吾無負於彼彼安得為是豈可輕
以盗賊汙人又安知實非逸乎命求之得之他所果逸
去𨽻以不寃君雖忠厚而嫉惡尤甚居䘮時鄉人有暴
横以致富者厚其金幣請為其母墓銘君曰吾雖貧且
居憂然寜渇死誓不飲盗泉堅拒不納君為人如此正
統六年六月廿一日以疾卒于官年五十七娶蔣氏先
卒繼以張氏有婦道三子君歴官二十年俸入之外不
茍求妄取既卒竭其資僅足治棺以故衣衾殮焉他無
[043-49a]
餘物理將奉柩歸山隂卜以缺/缺/缺/日奉葬于㑹稽甜
水井上蔡山陽先壠之次予在翰林已愛君及出佐禮
部又見其踐履之實而與其為君子於其卒也深悲之
不欲使泯泯無傳乃求君之行狀為序而銘之以授理
俾納諸墓中庶後世有徴焉銘曰
其言也恂恂其行也振振官雖久矣家則貧忽焉而逝返其
真賦命如此奚所云上蔡之陽安爾墳後欲考德在斯文
   贈監察御史黄君墓碣銘
[043-49b]
黄氏戈陽潭石名家君之曽祖隠名祖謙甫皆有徳善
而不仕考祐忠洪武中為海寜丞蘓州延平二府經歴
母郭氏君其仲子名遜字敬讓自㓜喜讀書長益不倦
隂陽醫卜筭數靡不通善事二親極其孝敬父終于延
平君奔走歸其䘮哀感行路葬祭不違於禮而養母盡
誠左右奉順能得其歡心母病甞刲股和藥以進病良
已人謂其孝感所致兄敬和早世與弟敬方友愛甚䔍
撫教諸子姪必均一昬娶則擇名家不問財賄嫁姊妺
[043-50a]
姑姪之貧者五六人則厚資給之嚴於自治由身以及
家門内百口無間言財用出入一以公處之家故饒裕
而樂於賑施内外戚姻有舉貸者一不計其息鄉之古
塘田瘠而民貧則倣義倉之制計口嵗給焉橋梁道路
之傾圮修治之不惜費人有疾病不能療者與之藥忿
爭不能平者喻以義而服其心訟為之省平居言行恂
恂一以理為主其心惟恐人不入於善人知其意多樂
從故兄弟有相讎者化之竊牛之盗化之豪奪人之室
[043-50b]
者亦化而返焉其有不可化者聚徒黨好刼掠挾官府
以朘民搆詞訟而興大獄者則言之藩憲而誅罸之鄉
邑感焉佑善摧惡之見於事多此類其治居室則建祠
於東以祀先作齋舎於西聚書籍以教子孫因地之宜
搆臺榭蒔花卉以奉母佳時令節則率婦子奉觴稱夀
致樂於其中作清興樓以延賔賢士大夫來者燕欵終
日無惰容又於其居之東百歩許多植松作亭松間事
親之暇常與客逰焉四時朝暮寒暑晦明之變景物所
[043-51a]
遇雖不同而亦各適其宜也因號松埜處士君子謂其
於松比徳焉生於洪武庚午六月一日正統丙辰十月
君有疾彌留神色不亂其言以不得終飬母為恨戒諸
子善繼志語不及他遂卒是月十八日也享年四十有
七明年丁巳十二月初九日葬邑之招賢鄉弋源里大
山之陽初娶陳氏有賢行先卒繼張氏側室傅氏子男
七長溥字澄濟明經取進士拜監察御史善舉其職朝
廷推本於親贈君文林郎廣西道監察御史次澄濬澄
[043-51b]
清澄流陳出也澄淮張出也澄澈澄演傅出也女四皆
歸名族孫男二十六珪瑄瓉璲㻞琛珣瑜瑛珤珺璁璉
琳珵㺬玭璟瓏琡&KR0034珦瑗璡玘珙曽孫男五習旦昊旻
昇君之葬乆矣至是漙以禮部郎中胡添麟所述行狀
來請曰先考之徳修於身行於家而及於鄉人溥䝉餘
澤以克今日兹荷聖天子寵命而褒贈及焉為幸大矣惟
墓前之石宜有銘以昭徳垂逺敢請於先生余嘉其孝
故不辭銘曰
[043-52a]
弋陽之黄實曰名家維君承之克振厥華孝友之隆慈
愛之篤惠于鄉邦儀于姻族克用其柔克奮其剛以植
善良以抑暴强詩書之訓乃有令子為賢進士為名御
史慶典之貤寵贈及焉烜赫龍章式降自天佳城峩峩
君安于此靈秀所鍾以利後嗣墓前有碣刻此銘詩昭
徳垂休百世之詒
 
 
[043-52b]
 
 
 
 
 
 
 
 抑菴文後集巻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