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095 抑菴文集-明-王直 (master)


[007-1a]
欽定四庫全書
 抑菴文集巻七      明 王直 撰
  碑
   資善大夫刑部尚書魏公神道碑
正統九年閏七月廿七日刑部尚書魏公以疾終于家
事聞上為之嗟悼遣官賜祭命有司治葬事在朝士大
夫亦莫不惋惜致賻奠先是公有足疾詔俾釐務免朝
㕘久之未能愈公嘆曰食君厚禄而不一造朝心豈能
[007-1b]
自安八年二月拜疏乞致仕上憐而許之降勅慰諭且
賜鈔三千貫歸一年而終年六十三公諱源字文淵㓜
而岐嶷喜讀書習於禮節十三能屬文嘗作桂花詩為
時輩所嘆賞選為學官弟子永樂乙酉以書經領鄉薦
明年取進士拜監察御史所至舉其職松江知府黄子
威被誣不能白公為辨其枉浙東傍海民困於魚課為
奏减之西安大疫民間比屋不能興督有司具醫藥徃
療全活者甚多涼州有冦將大為民患公㢘得之亟請
[007-2a]
兵殄除民得免害父母相繼卒皆奪喪起任職為御史
九年陞浙江按察副使未幾召還署刑部右侍郎㑹河
南旱饑民轉徙乃命公為河南左布政使至則發倉廪
以賑民奏免逋賦省繇役及諸不急之務一以安民為
事民稍稍来歸而雨亦大至是嵗有年召為刑部左侍
郎食從二品禄或言四川邊務多弛廢命公徃理之明
罰飭法衆務脩舉還朝拜刑部尚書獄無滯囚凡公所
決㫁者人人以為不寃時上注意邊事又命徃西邊督
[007-2b]
察諸將謹防邊以便冝從事遣都指揮李謙守獨石楊
洪副之劾奏指揮杜衡等慢令當死諸將始嚴憚不敢
肆自天城抵朔州視要險地宜守者凡八分命諸將守
之請増脩開平龍門城使高大皆甃以甓庶可守又自
獨石抵宣府増致墩堠發開平龍門兵併力為之屯軍
免其租一年凡諸大城堡請給神銃火藥嚴為備上皆
從之再遣勅嘉勞焉時諸軍有勇壯者依託權豪以避
役公悉搜括歸伍中權豪側目一弗顧既而病足不能
[007-3a]
朝遂以此致仕大夫君子皆惜其去而亦莫不以為榮
公忠厚坦亮孝於親友於兄弟睦於宗族而信於朋友
與人言必依於仁義其襟度夷曠洞然見肺腑事有可
疑者得公處之衆無不愜意凡公所涖人至今譽嘆不
能㤀魏氏先居南昌之奉新後乃徙居建昌故今為建
昌望族曽祖文卿祖庭郁父伯泰皆有德義而不仕及
公貴祖考皆贈資善大夫刑部尚書妣皆贈夫人公娶
盧氏有賢行四子鑑鐸欽銓鐸先卒側室石氏生子一
[007-3b]
人曰銘女二嫁王景春鄒某適鄒者亦石氏出也孫男
十二瑛瑞璋瑾環珮珂珪珏琰珉玭公以某年某月某
日葬于邑之甘泉鄉某山之原鑑来京師謁予告曰先
人不幸棄諸孤朝廷寵終之禮厚矣惟墓道石宜有文
以示久逺非先生誰能為敢以請予最知公不可辭乃
為序述其事而系以銘銘曰侃侃魏公有羙在中乗時
而升事我太宗始為御史職是憲紀爰副外臺表表愈偉
方伯之尊遺愛實存遂陞秋官人用不寃皇撫萬邦威
[007-4a]
制夷狄公徃行邊師武臣力雒雒邊城隆隆軍聲萬里
塞垣纎塵不驚公既勞兵簡在天子以疾而休是謂知
止邦家之光閭里之榮溘然上征為風為霆甘泉之山
神道有石掲德振華以示亡極
   南京吏部尚書黄公神道碑
宣德十年今天子嗣大寳位臨萬邦顧南京根本重地
建置百司而吏部為之首冝得謹厚大臣徃涖之九月
以命吏部左侍郎黄公宗載陛辭之日詔進為尚書以
[007-4b]
行士大夫知公者莫不譽嘆以為宜在南京八年以老
疾求致仕上初不許章四上乃許之歸豐城故第又幾
年七十九以疾終訃聞命禮部致祭工部為治墳塋明
年十二月廿一日葬于其鄉梨樹岡之原葬已其子儒
凱来謝恩闕下詣予拜且泣曰先考之葬朝廷寵終之
禮厚矣於令得樹碑神道而未有文敢以請予少於公
而辱交已久誼不可辭黄氏於豐城為大家公曽祖仲
軒有隠德祖以仁考子貞以公貴俱贈吏部侍郎進尚
[007-5a]
書妣皆贈淑人進夫人妻余氏亦累封至夫人公自㓜
喜學年十五已能為里塾師選為郡庠弟子從熊伯機
受春秋遂取進士為行人謹於自治奉使四方未甞受
饋遺歴左右司副為司正以父憂去治喪無違禮不飲
酒食肉者三年服除領舊職永樂癸未以賢舉授湖廣
按察僉事時湖廣諸道惟銅皷五開最難治分巡刷巻
者多憚行盖天下巨姦宿猾皆謫戍其間善舞文弄法
興事撓官府而隂把持其短長徃者欲稍按治即糾結
[007-5b]
如沐漆不可解欲一切漫漶則見嗤無可奈何多避不
肯徃公至當刷巻即毅然治行到武陵問風俗知其人
苦於從軍女子惡為軍婦不果嫁男子則慮婦家徃從
戍而以徭賦累已不果娶至年三四十猶獨處公召鄉
老里正諭以人道大端俾轉相告語務嫁娶以時不踰
月成婚姻者三百餘家他縣聞風皆樂從俗為之變乃
榜諭銅皷五開諸姦豪數其罪惡且發其善端曰不改
必寘之法衆知公務以德化人皆相戒勿犯比至莫有
[007-6a]
干於理者丙戌徴詣文淵閣脩永樂大典書成受賞而
歸戊子朝廷以海運糧餉赴北京下湖廣造海船四十
九命擇風憲官之賢且能者涖其事衆議以屬公而工
部所遣官務苛察生事將聞于上以衒能公鎮之以靜
消其毒螫而落其機牙得不擾而成功己丑車駕將北
征遣都指揮吳玉徴兵湖廣玉暴貪失期上謂按察司
官不糾劾於是公與同僚皆坐累謫楊青驛公處之如
平時遣一力受役而躬自執㸑未甞有不豫之色暇則
[007-6b]
閲書史以吟詠自娛癸巳復起為山東道監察御史侃
侃自持不肯少貶以徇俗乙未上親䇿士於廷時鴻臚
無卿丞張斌任事恃城守功最狠戾多所中傷人頗憚
之以不與讀巻至爭論上前不已公奏斌不學無識不
可以讀巻乃敢煩瀆聖聴如此當伏法士論壯之丙申
命巡按交阯交阯城中諸軍營房覆以茅故多火公㢘
知軍民嵗嵗伐材陶瓦備官用然皆以資權豪命三司
幕官稽其數凡有取者皆著于籍由是無敢私費不半
[007-7a]
年營房皆易以瓦覆火患遂息時工部尚書東萊黄公
福掌交阯藩憲二司才行過人而不事邉幅御史徃者
多庸常視之至公獨恂恂恭謹而法亦不廢及歸行李
蕭然無交阯一物東萊甞語人曰吾久居此所見御史
多矣唯宗載知大體己亥丁祖母憂居家有旨奪情授
貴州道監察御史益謹禮蹈義遇事必究極是非不曲
隨茍止於禍福利害不計也故再陷刑辟而賴公道以
免甲辰宣宗皇帝正位東宫妙柬宫僚職輔導擢詹事
[007-7b]
府丞未幾陞行在吏部右侍郎時少師蹇公猶兼領吏
部事多倚公公恊力一心進退人才必付之公論不茍
為異同故一時號得人洪熈元年賜誥命制詞有清潔
平恕恭謹厚重之褒是年遣祀夏禹及南鎮㑹稽山因
賜鈔八百錠俾歸焚黄于墓下其後甞奉命徃浙江理
軍政及伐宫殿大材於湖湘設施措置舉不失宜故事
集而民不告勞久之遂有南京之命盖上知其老而欲
安之也南京雖無銓選之勞而勞於馭吏盖其人多邪
[007-8a]
巧才見害必避見利必趨徃徃冒法以僥倖公正已率
物無少回撓屹然如大山喬嶽不可撼隂陽闔闢風雲
雷雨以榮悴百物而細大不遺其施博矣己未進階資
政大夫詞曰寛和有執㢘靜自持又曰小心慎職始終
不渝人以為實録當是時公卿大夫齒德之盛莫如公
及致仕而歸猶康强無恙士大夫出餞都門外瞻望咨
嗟漢之疏傅不過也公既孝於親尤篤於二兄仲氏宗
曼有孤孫承裔貧苦不能自立公命其子文凱儒凱收
[007-8b]
養之文凱先卒獨儒凱繼其家及公歸即為承裔治居
室使仍守舊業毋廢墜其施於鄉族細行之美尤多茲
不載姑序次其大者俾刻諸神道而系以銘銘曰在太
祖世經術取士公乃奮興以克有位於皇太宗復舉用
公揚于外臺以肅庶工出入中外有勞有烈人望謂何
邦家之傑遂丞詹事遂佐冡卿式展其猷以宏厥聲天
官之尊天子所命殿于南京亦罔不正祇事列聖殆五
十年殊錫寵褒帝制在焉達尊者三公則兼備哀榮始
[007-9a]
終莫與為比梨樹之原峩峩新阡刻此銘詩百世之傳
   大明追封會昌伯孫公神道碑
自古聖人受命治天下則天必生聖哲之配以主其内
治然必視夫積善累德之家而後大開厥祥夏之塗山
周之任姒盖可見矣今聖天子嗣鴻業理萬邦聖后之
生實自孫氏正位中宫母儀天下推原祖德厥有明徴
公諱士英山東濟南府鄒平縣醴泉鄉人也大父七翁
父復初皆不仕公天性惇厚以禮法自持孝於父母厚
[007-9b]
於宗族而輯睦於鄉黨孜孜樂善維日不足人有不給
於衣食者則捐資以賑之其或艱難困阨則經營救護
甚於為已與人言必依於孝弟忠信見有為非義則委
曲誨諭使之徙義而後已平生言行不違於理盖自少
至老未甞變節易意鄉邑之人皆敬而仰之曰此善人
君子也其積累之隆如此是以流慶發祥於其子忠篤
生聖后儷體至尊以奉神靈之統開萬福之原天之佑
善如此然皆自公啟之於乎盛矣公娶丁氏同邑某之
[007-10a]
女實與公同德以中宫貴忠自中軍都督進推誠宣忠
翊運武臣特進榮禄大夫㑹昌伯遂追封公會昌伯封
丁氏太夫人公大父父皆贈㑹昌伯祖母張氏母高氏
皆夫人卒於某年某月某日年若干丁夫人卒於宣德
辛亥九月十九日年八十七勅葬於其鄉陳家莊横山
東北原公四子長即忠次蠢兒早卒次魯次智女四嫁
王友諒高子昇王仕興劉宗禮孫男四繼宗紹宗顯宗
續宗皆懐逺將軍指揮使孫女四長今上皇后次適陳
[007-10b]
禮次朱璽次朱能曽孫男瑄琦璘孫氏之福厚矣惟公
積累於前而子孫克繼於後故能受恩於朝廷而顯榮
光太此豈偶然哉忠惟公及太夫人之德實福慶之本
今荷聖仁賜顯爵得立碑神道而無文以昭示久逺恐
泯泯或忘乃來請文刻諸石故為序次之而系以詩曰
惟天明明善類實彰鄒平大宗奕世有光公之淳懿篤
於為善持之以誠久而不倦孝敬於親厚其戚姻不吝
貲財以周困貧赴人之急甚於為已忠厚之言出之亹
[007-11a]
亹公有賢配其德實同邑里之間靡不敬恭公德在躬
施于令子克慎以脩萃和儲祉篤生聖后嬪于聖君恩
典隆施肫肫其仁褒以命書錫之顯爵天臨日彰令聞
昭灼易曰餘慶書云降祥何千百年愈久彌昌横山之
原神道有石刻此銘詩以告無斁
   資善大夫兵部尚書侯公神道碑
侯氏世家澤州公之曽大父伯謙大父慶先父大亨皆
業儒而不仕公諱璡字廷玉自㓜端重寡言笑而聰敏
[007-11b]
喜學慷慨有大志讀書窮日夜不休凡遇宴樂輒先退
不欲以酒廢事先生長者皆以逺大期之舉為州學弟
子員永樂癸夘山西鄉試第一遂取進士為行人以善
辭令而剛果能㫁得名四川雲南廣西諸土官爭地累
年不決者朝廷以命公至則按圖誌考故實召諸耆老
開誠布公智力貨賂不可移由是皆悅服而罷上亦以
為能交阯黎麟請命公輔禮部侍郎章敞徃錫封至其
境闗門低且隘先驅者謂當傴度公止之曰此中國所
[007-12a]
謂狗竇也於土人出入則宜今天命下臨不可由此度
迓者驚懼為撤闗乃度由是蠻夷益謹禮不敢肆既歸
毫髪無所受人以此益賢之遷兵部主事塞北阿爾台多
爾濟巴勒犯邊㑹昌伯趙安尚書柴車等自涼州分兵出
鐵門關攻敗之公與有勞績以外艱歸居喪盡禮而哀
戚加焉服除陞郎中麓川思仁發反詔尚書王驥率師
討之公在行徃来督戰視將校用命以施賞罸賊攻大
候州公以偏師徃援令于衆曰吾視賊氣驕有輕我心
[007-12b]
冝掩其不備即麾衆薄之呼聲動天地斬殺無筭賊大
潰我師益奮與㕘將冉保等遂破石甸等十餘寨聞大
軍至麓川賊阻截不得通公與保等由高黎貢山晝夜
兼程進與大軍合擣其巢穴賊遂平凱旋陞禮部右侍
郎賜白金五十兩鈔五千錠綵幣五表裏且錫誥命以
寵之贈大父父皆禮部右侍郎祖妣李氏母宋氏皆贈
淑人封繼母劉為太淑人妻翟封淑人尋奉勅鎮雲南
得便宜從事雲南饑公發倉廪及募富民出粟以賑之
[007-13a]
全活甚衆會再討麓川餘黨公引偏師由千崖南甸進
破賊子思機發所居寨獲其妻孥輜畜㨗聞陞左侍郎
賜白金七十兩鈔五千錠綵幣七表裏丁太淑人憂命
馳傳奔喪即起復遣行人賜祭官為治葬遷兵部侍郎
復鎮雲南築騰衝城置軍衛焉時議以賊子思機發在
孟養復命靖逺伯王驥以兵徃𠞰之公與都督張軏分
軍抵金沙江造船先濟奪賊地為營於是大軍畢度燬
其柵而進賊奔孟養度不能支各鳥獸散去公窮追至
[007-13b]
孟糯海子等處不可得乃班師諸夷酋長皆震駭曰自
古漢人無度金沙江者今大軍至此真天威也南夷無
復反矣還鎮雲南今上即位遣使齎闕/嘉勞賜白金三
十兩綵幣二表裏貴州饑苗叛攻圍新闕/諸衛道梗弗
通城中食盡命公總督軍務徃征之時普定圍急公自
雲南選善射者為前鋒自將至普定疾戰矢下如雨賊
大敗圍解遂趨貴州副總兵都督田禮等以兵来㑹克
龍里甕城羊膓楊老今溪諸路新添平越清平都匀諸
[007-14a]
圍俱解由興隆而下抵鎮逺皆平定事聞上嘉其功陞
兵部尚書又進克安莊克西堡長官司時暑雨方盛瘴
癘大作公得疾舁歸普定醫弗效諸將問疾惟戒以勿
輕此賊宜整兵進𠞰無貽患生民遂卒未甞一語及私
時景泰庚午八月十三日也上聞嗟悼遣官賜祭命歸
其柩於澤州有司治墳以𦵏生於洪武戊寅三月初六
日享年五十三其𦵏以是年十二月十二日其墓在五
門山前先塋之次子男一日爵朝廷以公功命為錦衣
[007-14b]
衛世襲正千户女一許嫁寧山衛指揮胡剛之子長景
未行孫男三侃偉儀公姿貌瓌傑器量𢎞深而兼資文
武仁義忠信之實有諸内功名事業之美見諸外卓然
為今名臣人之能者盖鮮矣予念天之生賢必使之有
為於世俾荷國家之重而得盡其才不徒小試而已也
今天子勵精圖治日靖四方而公以壯盛之年當戡定
之託逺大悠久之業不克見其成嗚呼豈非可惜哉予
與公同朝久相好為最深於是爵來請予文刻諸神道
[007-15a]
以示久逺誼不可辭也乃序次其事之大者而系以銘
銘曰侯氏之先世為儒家自君祖考弗耀其華君早嗜
學科乃峻擢歴位而陞膺此殊渥文武之才兩取其優
伐叛南夷克闡令猷偏師疾攻風激霆怒振槁摧枯有
仆無拒飛度金沙遺孽遁逃煙塵廓清弓矢載&KR1060蠢兹
有苗乃敢干紀震以餘威所向披靡遂陟夏卿遽返于
㝠維兹戎功弗究厥成天子曰嘻曷表朕志五品之榮
子孫世繼大山峩峩靈秀所鍾蔚然新宫公在其中勒
[007-15b]
銘穹碑負以龜趾詒後不忘庶其在此
   重脩開平忠武王廟碑
正統十二年秋八月通州守臣李經言州城東南隅舊
有廟以祀開平忠武王常遇春盖洪武三年奉勅建每
嵗春秋守臣以少牢行禮庭下載在祀典今八十年矣
脩治不繼日入於弊懼無以稱朝廷崇德報功之意請
繕完如法制曰可命工部聚材鳩工撤而新之通州諸
衛及州所屬縣各以丁夫給役且命總理通州諸務都
[007-16a]
指揮僉事陳信兼督之命既下文武吏士奉承唯謹材
不徴而集工不召而至智者效謀壯者效力作正殿前
殿翼以兩廂前啟三門旁列厨庫凡諸像設靡不畢備
𢎞麗靚深有加於昔經始於九月己酉而以明年四月
成於是信来請曰是役也宜有紀願書而刻之麗牲之
碑惟天生大有為之君必輔以不二心之臣肆我太祖
皇帝受命而興王以忠信智勇佐之飛渡大江霆擊電
掃東南郡縣以次削平既復下兖豫遂議北征車駕至
[007-16b]
汴申命大將軍徐達而王為之副諭以仁義行師毋殺
戮以逞天聲所臨無思不服王先至通州禁侵暴務安
輯人不知兵市不易肆皆愛戴如父母遂收燕都明年
平河東入秦敵復侵通州王還兵拒之通州之人免於
荼毒其德王尤深王遂率師破開平大俘獲而歸至栁
河州以疾薨柩還過通州州人皆罷市迎哭既去而念
之不衰飲食必祭上思王之功而知民之感慕如此此
廟之所以作也昔漢之西鄉侯張飛號萬人敵甞拒魏
[007-17a]
將張郃於巴西大破郃軍以安此土巴西人德之歴千
餘年而廟食不廢今王以雄材大畧佐太祖定天下兵
威所及王之蹟為多其功烈在朝廷利澤在生民盖甚
大較之飛實過之國家褒答勲臣恩禮之厚亦非蜀漢
可比王生為上公沒有顯號而廟祀永久盖冝也王之
廟在京師尤盛此特其别祠焉耳今天子又新而大之
所以承先德而報王功其超越百代可知矣乃為述其
事而系以詩曰太祖龍興四海從維王仗劍先来同所
[007-17b]
向無敢當其鋒通州亦在破竹中奠安民居遏冦衝播
灑義澤揚仁風閭閻歌舞靡怨恫旌旗北伐兵馬雄汛
掃絶漠煙塵空大星宵墜感帝衷錫以顯號昭殊功廟
食於此罔不恭聖皇繼述棟愈隆神之在位儼儀容調
和隂陽斡化工疵癘不作嵗屢豐春秋祀享無終窮
   兵部尚書贈榮禄大夫少保兼尚書鄺公神道
    碑
兵部尚書鄺公既卒之明年皇帝悼念不已詔特贈少
[007-18a]
保兼兵部尚書進階榮禄大夫而官其子儀為主事儀
奉公衣冠以歸將以某年某月某日𦵏于某里之原而
述公之行請文以刻諸墓道嗚呼直公故人也其可辭公
諱埜字孟質别號樸齋郴之冝章人曽祖某祖某皆有
學行而不仕父子輔為學官縣令名重當時及公貴祖
父皆贈兵部左侍郎妣李氏王氏皆贈淑人公早喪母
祖母李撫育之見其不凡最鍾愛曰是子能大吾門公
孝友勤儉出於天性而撫弟妹尤篤其於學問不待程
[007-18b]
勸選為邑庠生而泰和王敬先為訓導循循善教公亦
勉勉善學學成取進士遂入都察院理刑獄以㢘平得
名永樂癸巳拜監察御史時車駕在北京有言南京鈔
法阻滯命公徃察之衆謂將起大獄公徃擒市豪一二
以歸奏曰市人聞令皆震懼今鈔法已通矣上頷之而
罷倭冦犯遼東公徃按問戍守之失律者凡百餘人皆
應死公為開陳其可矜狀甚明上然而宥之山海闗吏
卒邀阻行人以取財亡逃之人則受賕縦之去弊積滋
[007-19a]
甚公㢘得之歸之闗悉擒治抵罪弊為之省丙申北京
營造執役之人累鉅萬上念有病者命醫與善藥又慮
其奉行不謹命公察視之公躬履其地令潔其穢汚而
時其藥食由是病者多不死戊戌石州人有詣闕告變
者曰州民與陜人羣聚千餘謀不軌上擢公為陜西按
察副使徃理其事果實即以官軍𠞰戮毋貽民患賜之
楮幣給驛而遣之公至察其誣乃反獄亡命妄言兾脱
死即具以聞上命止弗問而誅其造誣者宣德己酉陜
[007-19b]
右饑華亭宜川尤甚公私廪皆竭公巡歴其地憂之乃
移旁縣粟賑焉羸病不能興者命官府煮粥食之民以
全活庚戌至納淠憂歸道聞父喪哀愈甚每號痛輒欲
絶其治喪一用古禮其祭亦如之服除拜應天尹輦轂
之下賦急役繁公一以養民為務事無大小茍可以興
利去害無不用其心至於市征田税皆酌其平豪猾不
得為輕重賓興之嵗公設科取士厚其禮而峻其防得
人為多且撙節其費以待㑹試故事集而民不擾視異
[007-20a]
時盖省十三四嵗大熟麥有兩岐者民歸德於公公拒
弗受正統改元進拜兵部左侍郎時西鄙有警尚書王
公徃視師公獨任其事上嘉其才荆湘民多𨽻戎伍公
家亦與焉至是特除其籍以示寵己未京師淫雨壊官
民廬舎公奏曰此隂氣為沴兵隂也皆臣等不職所致
乞罷歸田里上慰勉之師征麓川公舉蔣貴可任卒有
功衆人以為知人天下軍衛總小旗當代者於例必就
試京師有道逺無資不能来者終身不得代公請各於
[007-20b]
都司試之人以為便時有言欲變易軍伍使南北之人
各適其土性下羣議衆依違其間公曰此舊制不可紊
稍有變易將不勝其弊咎將誰歸卒不動甞自念曰治
軍吾職也當為國家惜其力養其鋭氣以備不虞故凡
軍家利病有當興革者必為上言之多見信從己巳邉
報敵入冦上命治軍旅而權姦獨主親征不與外廷議
及詔下大臣皆以為不可即上章請留不聴公從行出
闗屢奏言此小醜不冝屈至尊惟指麾諸將足以成功
[007-21a]
不聴權姦惡其數言事欲踈之勅公與户部尚書王佐
隨老營至懐安墜馬幾殆從者請少留懐安就醫藥公
曰天子在前吾為大臣豈可託疾求自便力疾而徃至
雲中車駕回鑾然行止疾徐惟權姦所命至宣府敵兵
踵至公深以為憂再上章請疾驅入闗而嚴兵為殿皆
不報最後公詣行殿申前請權姦怒曰汝腐儒安知兵
事再妄言必死公抗言曰我為社稷生靈而言何得以
死懼我權姦愈怒叱左右扶出公與王公相對泣帳中
[007-21b]
明日次土木營中無水士馬皆饑渇敵四面集矢下如
雨衆奮欲戰又為權姦所沮湏叟師覆公遇害盖八月
十五日也生於洪武乙丑某月某日年六十五娶吳氏
有賢行子男一即儀女一嫁同里士人歐陽瑄孫男三
琦琳珍公學博行莊仕宦四十年風裁凛然見重於士
大夫威行恵施近悦逺懐服仁蹈義至老不衰此其平
生大節也權姦誤國而卒陷焉豈獨公之不幸哉嗚呼
銘曰允毅鄺公逢時之隆學古入官薦躋顯庸執法在
[007-22a]
朝為名御史再陞外臺其行愈偉京尹堂堂百郡所瞻
惟少司馬戎律有嚴遂陟夏卿君子所重噫其逝矣云
誰不慟人道之大曰義與仁仁義不違何愧於人刻文
墓碑負以龜趾永永不亡庶其在此
   贈少保兼太子太傅工部尚書東閣大學士高
    公神道碑
公高氏諱焯字元昭其先河南懐慶人從宋南渡居泰
州之丁溪高祖彬曽祖明皆有德善而不仕祖椿字壽
[007-22b]
之元季徙居蘇州張仕誠據蘇州州人多為用獨能以
禮自防不茍應徴辟戒諸子曰彼無逺圖不足與有為
汝曹當讀書待時而動洪武初復徙興化故公為興化
人自㓜有節槩志尚高簡篤意教子必由於義依於仁
其教閭巷子弟亦如之多所造就洪武中鄉人蘇价為
鴻臚丞欲薦用之公以守墳墓不可去力辭平居喜振
施見人有急周之惟恐不至甞渡楊子江有舟敗者資
皆沒溺栖栖然無所濟公即探嚢中金與之泰州儒士
[007-23a]
陳景文當行戍而貧無貲至鬻子以自給公捐金贖還
之俾父子得全又甞過市見受刑者屍暴露公觧衣覆
之而去人笑其迂公曰吾不忍見此迂者固如是也公
兄弟四人皆䆳於學而敬愛尤篤伯兄元吉洪武辛亥
試藝高等歴興化湖口二縣教諭終廣東樂昌簿次元
暉以明經舉授平山丞既滿陞工部主事卒其三則公
四則元昕深於易能以易數推吉凶禍福然與人言必
主於孝弟忠信未甞涉非義公事二兄撫季弟克盡其
[007-23b]
道極怡愉之樂兄沒事寡嫂如兄在時嫁孤姪女不異
於已女宗族鄉黨重其義因稱為義翁公亦因以自號
性好逰而喜吟徃来吳楚湖湘江浙晉趙之間遇山水
竒勝及前賢遺跡輒徘徊登覽而見於吟詠清新典雅
有唐人風致名其集曰聴雨藏于家公娶王氏松江望
族有賢行凡公所以惇孝弟睦族婣恵困窮而遂其惻
怛慈愛之施者多其助也三子孟曰禾仲曰穀季曰稷
孟季皆務學為士人仲取進士致通顯歴官翰林春坊
[007-24a]
今為少保兼太子太傅工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其文行
政事表然為時之望天子嘉其賢而推原所自出公既
封贈春坊司直翰林學士工部侍郎今又加贈公而上
及曽大父大父皆榮禄大夫少保兼太子太傅工部尚
書東閣大學士妣皆夫人此豈偶然之故哉皆盛德之
應也公以某年某月某日生而卒於某年某月某日享
闕/十其𦵏在闕/ 之原少保篤念先德盖久而不衰
思表諸墓道以傳於永久而猥以屬予不腆之文豈足
[007-24b]
以揚公之盛美而慰孝子之心哉然不可辭也故序次
其事而系以銘俾刻焉銘曰高氏之先家于覃懐宋室
南遷遂與偕来于泰于蘇興化三徙不詭不隨既多受
祉維公承之益展厥謨原有田廬堂有詩書祖考之孝
兄弟之義困阨危亡亦克用濟偉矣令子為孤為卿在
帝左右以賛國成帝曰休哉其来有自寵贈及公一品
之貴命書煌煌式降自天惇本濬源恩禮備焉佳城峩
峩公安于此靈秀所鍾以利後嗣維德之茂啓慶在兹
[007-25a]
刻此銘詩百世之詒
   故驃騎將軍都指揮使徐公神道碑
公徐氏諱闕/闕/世為和州烏江人國朝受命之初公
之父闕/闕/萬户軍中攜公来歸雖少而器宇不凡英
鋭果敢迥出儕輩上洪武丁夘以来數從大將征金山
伊瑪河又征哈勒哈伊都山及寧下皆有功簡𨽻燕山
右䕶衛為十夫長太宗皇帝舉兵靖内難置勇士一軍
公在選中克懐来雄縣莫州攻圍真定以功陞隊長領
[007-25b]
五十夫從克大寧戰鄭村壩功多陞勇士百户又從取
廣昌下蔚州圍大同鏖白溝河遂圍濟南陞副千戸從
攻克滄州合戰於東昌又戰威縣皆大捷時真定軍邀
我歸路公以歸師擣敗之又從戰夾河戰藁城進攻順
德彰德遂攻西水寨功最超拜指揮同知又從下東阿
東平汝上戰肥河戰大店皆捷又戰小河公深入陷陣
連殺十餘人敵衆辟易莫敢當忽大風塵起軍亂公猶
奮槊直前呼曰男兒當於死中求生㑹馬蹶沒於陣太
[007-26a]
宗皇帝深惜之永樂元年大封拜嘉公勞績命官其子
恭陞授金吾右衛指揮使俾子孫世襲父闕/贈昭勇將
軍指揮使妣蔣氏配李氏皆贈淑人上念小河之戰而
嘆公等之勇烈加贈驃騎將軍都指揮使盖異數也公
剛正質直沈贄簡重不妄言笑與人交篤於信義閒暇
惟講習武畧未甞慢戯佚游諸軍皆目為長者勇士一
軍上所自將俱才力過人不畏義死而公尤號魁傑每
臨陣大呼先登衆從之所向披靡衆或稍後輒瞋目唾
[007-26b]
罵曰丈夫當奮前以死寧退縮茍活邪盖以死勤事乃
其志云死之日洪武壬午四月某日也年闕/十有子一
人即恭初自金吾右衛指揮使領親軍以才行重當時
娶郭氏故武定侯追封營國威㐮公次女孫男二光輝
恭既𦵏公衣冠於縣某村之原而慮其功德不顯於世
乃因鴻臚卿楊思敬請於予曰先人効勞國家歴官三
品加贈至二品受恩厚矣於法得立碑神道敢請文以
刻焉予謂自古豪傑之士有志於當世而能遇主以成
[007-27a]
名者少矣遇主以成名而泯沒無聞此則其子孫之過
也公之所立誠無愧於古之豪傑而有子孫汲汲以圖
其不朽是可謂賢也乃為序述其事而系以銘銘曰允
毅徐公逢時之隆奮自戎行以奏膚功太宗龍興雲蒸
霧蓊公於其間實百其勇天戈所臨無役不從維霆維
風維虎維熊戰則必勝攻則必取摧兇抑强克致其武
鏖於河漘煙塵晝昏氣欲盡敵義不顧身公徃不還天
子興喟何以報功二品之貴公之餘慶其流則遐賢子
[007-27b]
令孫足興其家有封在原有碑在側刻此銘詩垂耀無

   故通奉大夫戸部右侍郎焦公神道碑
正統己巳五月廿一日户部右侍郎焦公以疾終于家
年五十八先是詔以叛賊思機發猶不庭假息孟飬命
出師征之而以公主餽運抵金沙江公奉命謹甚冒瘴
癘以進軍不乏食而身則病矣然尤力疾終其事師還
遂浮三峽道荆㐮以朝京師公家南陽葉縣以困&KR0629
[007-28a]
堪少止求醫藥而疾加劇不能就道即上奏曰臣餽師
無功又不善攝養為瘴癘所侵今瘡復作連項背勢且
日甚恐不得入朝見陛下謹具奏復命踰數日訃至上
深悼惜之命禮部致祭工部為治墳塋子鈍卜某年某
月某日奉𦵏于某山之原而以翰林編脩劉定之所述
行狀来請曰先人之𦵏朝廷寵終之禮厚矣然官至二
品於法得立碑神道敢請文以刻焉公諱宏字克明世
為葉人曽祖成祖敬皆不仕考英甞主郿及萍鄉二縣
[007-28b]
簿公貴祖考皆累贈至通奉大夫江西右布政使祖妣
程氏妣耿氏皆贈夫人公天性至孝事父母皆盡其道
居喪皆哀毁如禮其於為學日夜不懈學成取進士拜
監察御史守正不阿時都御史顧公馭下嚴御史有不
謹禮法者皆罷斥獨善待公甞出按貴州貴有疑獄不
決論死者百餘人公察其實以聞皆釋免坐者十人而
已公署相傳有妖前之御史皆避正寢不敢居公處之
恬然陳都督鎮鳳陽行有違法者人重誣之欲寘之死
[007-29a]
地宣宗疑之命擇御史之賢且明者徃㢘問以命公至
則為直其誣而坐以所當罪得不死謫戍邉由是公日
益有名人有受誣不能白者皆以得遇公為幸壬子陞
江西按察副使人謂江西俗健訟公曰吾知其人多讀
書識道理吾當以理諭之訟無難決者於是人有訟唯
折之以理不尚嚴酷人亦感公之德無不服從獄遂清
省江西連嵗歉積逋税藩府病之吏部侍郎趙公任總
督奏以委公公撫循勸諭民懽趍之事以辦治已未陞
[007-29b]
江西右布政使益以寛厚為治察下吏之有才行者奏
進之有起自末僚而為縣令者九江嵗納蘆柴而其地
不産乃斂錢於民買自他所以納焉逋負嵗積民益困
公為奏免之新南昌府學脩公署正堂及吏舎皆捐俸
以倡僚屬故不勞而集每以公事行縣寛而不縱嚴而
不殘吏畏而民愛之尤喜興學舎奬進士類九江濂溪
書院久廢人侵軼其地公復之建祠宇以興起其士人
郡邑之中有寒畯不得齒於學公羅而致之禮遣為弟
[007-30a]
子有與鄉薦而貧不能赴春官者公皆厚禮送之由公
而成名者衆嵗辛酉徴為戸部右侍郎食從二品禄有
重事則以任公閩浙蘇松半臨海冦徃来海中伺便肆
抄掠兵備弛廢上命公徃視閲諸軍脩城堞備戰艦防
守之法有當因革増損者悉以便冝從事政令一新冦
不得為害蘇之嘉定民有田數百畝已歸之官而税尚
在民民苦之公請蠲其税甲子閩中復開銀埸又命公
徃視課額重者請减之以利民乙丑上以陜西縁邉皆
[007-30b]
宿重兵俱仰食内郡河南濱陜多積粟而諸衛多屯田
慮有名無實復以命公公按視其廪庾考較其耕穫姦
弊盡革儲偫以充其他建立之可紀者多類此盖公盡
心朝廷遇事勇為為之必盡其方不擇利害為取舎與
人交謙恭和厚言語恂恂有不當其意輒毅然自任不
可回於得失不較也公為人如此上之欲用公與士大
夫之所以期望者盖有大於此而今已矣豈非深可惜
哉公兄弟三人最相愛長兄寧早卒公撫育其諸孤以
[007-31a]
家事屬仲弟宜令季弟寛得專意於學寛遂與鈍亦相
繼取進士而寛為御史焦氏世科之盛人罕有及者公
娶同邑李氏累封至夫人子男二長即鈍次欽女四長
適西銘次適李容餘在室公以文行政事為當時顯人
而子又克孝用表著於後庶永永不朽予家江右素知
公且同朝久相知益深奚可辭故論次其事之大者系
以銘詩而俾刻之石銘曰天佑聖明篤生俊才侃侃焦
公乗時偕来為名進士為賢御史正直自持譽聞逺邇
[007-31b]
出副外臺亦克持平教行恵施刑為之清遂陞方伯召
公是式亦有詠歌叶于南國天子曰来汝佐司徒邦之
大計汝審厥謨出入中外有勞有烈天不愸遺惜哉此
傑命之不延人亦奚悲功立名存百世之思刻文道周
負以龜趾云誰為之公實有子
   處州太守李君墓碑
李氏世居泰和南岡里盖唐西平忠武王之裔元栢興
路同知英叔英叔子皆春皆春子南安推官如春如春
[007-32a]
生伯昻則君之高曽祖考也伯昻娶胡氏而君為第三
子在元李氏以貲富為大家經亂盡失之君幼從父學
雖貧而器宇偉然英敏出儕輩既長學日益進連不得
志於有司洪熈初以賢舉授清河縣知縣清河縣小而
當衝要官舡餽運赴北京者日相銜役夫動以千計前
之為縣者不能辦言於朝得沭陽五百人為助然去家
逺窘於衣食至是君請以清河人代之而令彼代輸清
河浮徴三之二兩縣皆便焉官船主者每以役夫善逃
[007-32b]
為名收其衣資掩有之役夫有寒餓致死者君命各為
牌書其目納於主者收放以牌為騐害乃免清河民好
乘夜縱火或發塚以逞忿君為教戒之詞十三條俾各
里書於夫牌篤實者掌之每朔望警訓焉且令書其民
勤惰善惡以聞俗為丕變宣德中歳旱民艱食飛蝗蔽
天君禱于城隍神而蝗不入境滿九年用禮部章侍郎
薦陞知蘄州清河民五百餘人詣闕乞留命以知州理
縣事縣民有湖田數百頃淮安衛卒奪其利民代輸税
[007-33a]
者六十年君為奏之詔覆實以還民民有困饑攘人一
牛殺食之事覺御史以為强盜一家應死者八人君曰
以八人償一牛情實可矜言之上六人得免死留守衛
卒有姬泰者自福建還挾重貲為同舟所害過縣以病
死告兾得公文以自掩飾君疑不予使人㢘得實情發
其姦舟人皆伏法清河在兩京間東南之人所必由道
死而不葬者何限君憫之鄉民有應役于官而需次者
日遣十數人人給米一升俾收遺骸為三大塚葬之縣
[007-33b]
民有事不遣卒追呼但與為期皆自赴有爭訟者以理
諭之令退省以俟命多感服而罷治清河凡缺/年視民
如子淮水屢漲淮民屢絶粒君亦屢請于上官願及時
賑濟若俟奏報民殆盡淮民賴其恵嵗饑民無以輸税
而官府急催科淮南北之人皆鬻兒女君又言之上官
當緩催科急賑濟以固邦本淮民兒女皆得完於是皆
愛君如父母丙寅詔舉賢為郡守刑部尚書山陽金公
以君薦命知處州使者持符至清河俾即上道一邑之
[007-34a]
民無少長愚良皆流涕願留而不可時處州亢旱君至
而雨民大悦進耆老問風俗禁民間生女不舉有喪不
𦵏而焚棄者擇城北閒地數十畝為義塚葬遺骸凡無
𦵏地者皆許𦵏其中民大化服方詢察利病次第罷行
之而疾作矣以正統丁夘五月八日終于官舎年六十
三盖在郡僅踰月而已凡諸同僚及郡之士民感君之
德而服其教哭之皆哀謂非君之不幸乃郡人之不幸
也君事親孝當貧時授徒以資養甘旨不以進不先嘗
[007-34b]
父卒𦵏祭必以禮而事母尤篤嘗迎至清河縣就養忽
得風疾君每出臨政戒妻子謹護視歸則躬侍左右進
湯藥夜卧榻前承候起居踰年不少懈母性嚴多躁怒
怒則益恭衣冠跪以聼命至竟日逹旦怒解乃已兄弟
相友愛平居惇睦無間言當疾大漸惟子遇弁孫鎬在
側語曰汝曹宜讀書為善無忝父母既又曰吾死無所
憾惟老母八十三康健在堂而不得終養此吾所憾也
吾豈能瞑目於地下哉語訖悲不自勝君天性篤孝至
[007-35a]
死猶不㤀如此娶蕭氏又娶徐氏子男三長武沙縣訓
導次遇皆蕭出次弁徐出也女四嫁周謐胡質張威龍
京孫男鎬鉅鉞遇等奉柩歸以正統十二年十月初五
日𦵏於廬陵永福鄉英村之原至是遇来京師以所述
行狀泣請曰先人今既𦵏矣維其德善先生實知之敢
請文以掲諸墓道庶永永不朽予念與君交好三十年
相知為最深其美不可以徧書為序述其大者系以銘
俾刻焉銘曰李氏之先系出有唐綿綿相傳盛于西昌
[007-35b]
栢興南安式濟其美迨君承之表表愈偉清河之政聞
於兩京既隆其功亦著其名蚩蚩者氓奚信奚慕維仁
之從維義之附千里郡寄未竟厥施天弗憖遺其誰不
悲漢紀循良周歌豈弟是究是懐曷其有已英村之原
鬱鬱新阡靈秀所鍾君墓在焉斵石道傍負以龜趾刻
銘垂休作者太史
   河間太守廖君墓碑
廖氏故泰和儒家君曽祖自强先生元臨江教授以文
[007-36a]
名當時祖叔章不仕父潜仲海康教諭皆有學行君其
次子也諱謨字文績幼讀書穎悟過人學成取進士選
為翰林庶吉士聲譽日起以外艱去服除授穎上令為
民去弊興利民德君太宗皇帝征沙漠君督餽餉時事
有違誤者以軍法論君能得民心獨不勞而事集丁内
艱改長沙令長沙賦繁役重民苦之君撫循勞来出於
至誠遇事必思所以利民者長沙交廣要衝方南征時
諸中貴人及大臣要官經畧其地與夫輸送之徃来者
[007-36b]
相接于途君承上撫下曲盡其冝民賴以不擾旱則躬
禱雨輒應邑有虎為害民設機穽不能止君禱于神虎
為之屏跡士大夫歌頌焉秩滿陞刑部主事明慎折獄
尚書魏公嘉奬之舉為福建按察僉事閩去京逺且富
饒為吏者多不檢君獨持風裁衆稍畏戢然亦思中傷
之及捧表来京師道建安遇雨買雨具令慢君君笞辱
之反誣君損直縣人有為達官者惡君辱其令左右之
左遷君河間同知君持已治民一如為令時吏畏其公
[007-37a]
民懐其恵守缺僚屬奏願君為守民伏闕請者亦數千
詔從之治河間凡八年人親戴之如父母正統戊辰八
月初十日卒於官年五十六娶陳氏先卒一子曰京早
死女三嫁彭適張曽質又娶許氏四子穎湖安泰湖舉
明經為深州訓導孫男二予兩家居相近君曽祖教授
先生與予先祖尚書公有斯文之契而予少時又與君
之先考教諭先生同游鄉校最相好見君幼時聰敏英
發最竒君及君廷對予讀巻殿廬得所獻䇿而進之君
[007-37b]
在高等選入翰林學古為文章其才思湧出千百言可
立就見義勇為不擇利害為趨舎為守令治績皆無愧
於古人其賢如此而不至高壽以卒嗚呼惜哉君之𦵏
以某年某月某日其墓在牛路山之原當樹碑神道故
予為次第其事而系以銘詩銘曰猗嗟廖君有學有文
才超乎當世行配乎古人不六十年而歸諸氓刻辭垂
休愈久彌新
   文昌閣碑
[007-38a]
延真觀文昌閣者道㑹戴用拙之所修也初用拙祖師
康浩然捐重貲為此閣高大之觀臨一州既足以奉神
祀致休祥而州南山水之美林木之繁可一覽而盡士
大夫樂與逰及庚子之亂燬焉其後因故地為庳屋十
數楹以居其徒不足以稱前時之望其師蕭務𤣥奮欲
新之未遂而化去至用拙領教事遂以興作為已任前
道㑹彭海雲則其師之兄也亦力賛其成用拙乃罄已
貲與其徒走湖湘市大材邑里好事者又隨多寡出錢
[007-38b]
助之經始於永樂十四年缺/月至十六年十月而閣成
前後為屋各三間高三十尺廣二十六尺深視廣加二
尺焉東西傍為二閣以通徃来其高深如前之數而廣
則减十尺瓌傑堅好不異於前土木采章極其輪奐邑
士袁仲愚繪文昌帝君置其中正像一旁像二香花鐘
鼓朝夕嚴祀焉世傳神生於成周歴秦漢唐宋皆有顯
蹟以忠孝存心以仁恕及物至謂士大夫之貢舉而神
亦司之然其所以隂為予奪者必視其德之盛衰此載
[007-39a]
其書者然也神之為道如此誠古所謂盛德必百世祀
而非其他出聲威見光景以驚動禍福人者可比也而
用拙所為道以清凈為宗以無為為本顧乃切切於文
昌而尊祀焉以自合於吾儒豈非賢乎雖然吾邑之人
以文學奮身而成功名享禄位者豈專以神事為哉盖
上有聖文神武之君下有好文興學之俗而神之功化
並行其間此其所以盛也用拙清俊拔俗有才行予嘗
與之從容知其能有為者至是請書其事於石以貽久
[007-39b]
逺而凡出財力者則誌于碑隂予不能辭也乃為書而
銘之銘曰白鶴之山神所宫寥陽宫殿煥當中偉哉新
閣勢愈雄璧房貝戸相玲瓏文昌帝君儼德容百靈後
先紛景從鐘鼔列祀甚嚴恭玉虬為駟雲錦幪飄然御
氣超鴻濛注為甘澤流祥風疫癘不作嵗屢豐萬姓鼓
舞歌時雍兹邦文學鄒魯同九霄翼翼爭攀龍司其禄
秩榮乃躬以德為行福亦崇惟神居此無怨恫𤣥化黙
佑駿且洪皇猷丕顯吾道隆千秋萬嵗神之功我為銘
[007-40a]
詩垂無窮
   三茆山崇禧萬壽宫重修三清殿碑
三茆山崇禧萬壽宫重修三清殿成道録司右正一湯
公希文以其成之不易也偕其徒華陽副靈官兼本宫
住持丁與明具事之本末来求予文以刻諸碑三茆山
者古勾曲山也仙經所載洞天三十六而勾曲居第八
曰華陽洞天福地七十二而金陵地肺福地為之首則
勾曲之山信天下之靈境也漢茆君兄弟成道於此而
[007-40b]
山遂以茆姓顯晉隋梁唐以来茆君之道益彰徹大行
嗣而傳者彌衆歴世相承館宇鱗次凡十有二而曲林
館為最陶𢎞景居之其清德淳行高風絶俗當敬禮焉
至唐其高第弟子王逺知妙契𤣥理道德崇高識太宗
於龍潜時由是深加眷奬賜所居額曰太平觀而改創
焉累代因之益加崇飾宋之時有朱自英宗師者至道
妙用感則必通為章聖皇帝祈嗣獲靈驗復改太平為
崇禧迄宋之世致禮不衰元延祐間特進上卿𤣥教大
[007-41a]
宗師崇文𢎞道真人吳全節以崇禧觀神明之妙聞於
上詔賜號曰崇禧萬壽宫凡有禱祀以福國裕民必至
是宫宇之盛蔚然為神仙之居他莫之能及重紀至元
丙子嵗主者弗戒燬焉於是高棟廣宇峻級崇臺皆化
為荆榛瓦礫之埸盖百二十年矣興弊起廢莫有少槩
于心者湯公初為靈官于兹雅有志興復然以前代治
此宫皆本於朝廷而有司任之故極其盛如此今草衣
木食之流而欲興是役豈非難哉然不敢不勉乃盡出
[007-41b]
其貲以舉事而首命陶為瓦甓二十萬有竒其他材用
亦次第營辦㑹有言公道行峻潔宜在師表之地詔徴
入道録司典教事而志未克遂與明實受教於公夙夜
祇懼思有以成公志乃白其事於冢宰曹公義及守𤣥
沖靖秉誠專確志道衍教妙悟靜虚𢎞濟真人邵公以
正曹公句容人知崇禧事為詳邵公亦掌道教事聞其
言而嘉之皆助白金百兩凡好道樂施之士各以多寡
助焉遣弟子丁玉輝市材於姑蘇歸至毘陵筏重水澁
[007-42a]
不得上衆患之忽江水盛長風大發一夕飄筏至山之
西陽橋下人皆以為神助云乃集羣工度衆材脩短巨
細各中程度莫不備具工善材良並手偕作經始于正
統十四年十一月二十日而以景泰四年秋九月成正
殿以間計者七其高六十六尺有竒東西九十六尺有
竒南北七十六尺有竒崇深廣大之觀金碧輝華之美
蓋於昔無愧奉三清之尊於其中香花鐘鼓朝夕嚴事
山川之靈悉有喜氣雲霞發色草木競秀人亦莫不稱
[007-42b]
其能夫天下之事以得人為夲茍得其人則雖難而成
不然則事雖易亦未有能興起者宫之廢久矣逺近之
人智足以有謀勇足以有為而富者足以給其費然卒
至于今豈非必得人而後能有立歟三清者道教之所
尊也居之而殿祀焉盖立教之本崇道之基也然則湯
公與其徒之建立如此則道之隆教之昌將不與古昔
並美乎公年益高德益茂虚靜專一澹然自守與明聰
倍秀偉敏於求道而繼志述事為尤篤觀於此可見是
[007-43a]
不可無文以傳於後世使知其成之難而相與維持於
永久故為書其事而繫以銘詩俾刻焉銘曰勾曲之山
矗竒形洞天福地自古稱崔嵬秀拔開翠屏盪摩日月
揚光精茆君上仙駕雲軿𤣥化顯赫徴庶氓瓊宫玉宇
高崢嶸晉隋梁唐及宋興詔賜華榜増寵榮崇禧萬壽
旡與名一夕不戒遺榛荆毅然起廢人鮮能皇明運泰
道乃亨維兹湯公秉一誠勤苦介持殊堅貞經始未就
来神京嗣師清脩曰與明夙夜不懈思繼承守𤣥真人
[007-43b]
天官卿揮金捐幣衆與并三清之殿歘告成元氣混合
神所營撾鐘考鼓轟雷霆君来列侍擁萬靈虹旃霧盖
霓為旌竒氛異靄充紫庭下憫俗世勞其生錫以諸福
流祥禎疵癘不作皆厎寧百穀蕃廡嵗屢登醉飽鼓腹
歌太平丕昭神貺𢎞厥聲穹碑深刻載我銘揚輝耀美
三千齡
  論
   論曹參
[007-44a]
漢曹參代蕭何為相國而後世稱賢相予疑之古者大
臣之相國也必思為國建長久之業於道所當為者夙
夜盡心不敢少怠焉而况輔新造之國乎周公相成王
用文武之道治天下有不合者夜以繼日而思之及其
得也又坐以待旦而行之其勤也至矣當時之臣莫有
過於周公者而周公方吐哺握髪以受其官故能興道
立教維持周室至八百年之久此豈茍且偷惰者所能
哉蕭何佐高帝定天下聞其次律令矣他未之聞也曹
[007-44b]
參代之守何之約束日飲醇酒不事事士大夫欲有論
諌亦飲以醇酒使醉不得言嗚呼其亦異乎周公之所
為矣何素不知學其相高帝於夫治天下之道未有所
立也就使有所立尤當敬守而慎行之以維持於逺天
下之大豈酣酗者所能治邪何之律令豈古聖人所用
以治天下者邪而參守之自以為足後世亦從而賢之
予不知何説也且田制經籍學士大夫皆廢滅於秦是
教養斯民之道皆缺也易解之彖曰無所徃其来復吉
[007-45a]
謂天下之難既解則當復先王之道當參之時天下已
定七八年時非無賢也參雖武夫茍能親賢納善夙夜
以此為務為漢家萬世計則庶幾周公之業而逺賢拒
諫沉湎于酒至酣歌與吏相呼此書所謂巫風卿士足
以喪其家者而參居之不疑盖武夫俗吏之故態非宰
相所宜然也宰相百僚之表也使百僚皆慕效焉則天
下當何如哉予意當時天下之所以安者盖民苦秦虐
久矣而幸漢之寛故恬然自安於下非有道以維持之
[007-45b]
也然則參雖能清淨不擾要亦茍且偷惰之為耳周公
之罪人也大人之義當以周公為正
 
 
 
 
 
 抑菴文集巻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