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095 抑菴文集-明-王直 (master)


[038-1a]
欽定四庫全書
 抑菴文後集巻二十五   明 王直 撰
  墓表
  主事歐陽君墓表
君歐陽氏諱俊字允俊泰和蜀江里人也祖以忠惇厚
長者父子詹叔父子宗皆善士而皆早亡叔父無子君
以祖命為之子而善承其教日夜自勵於學所以事祖
及其母皆盡孝敬與兄弟處則恭而和待鄉人婚友皆
[038-1b]
中禮節以故人盡愛之永樂甲申以詩經中進士選為
翰林庶吉士㑹纂脩永樂大典天下名儒碩士徃徃多
在君執筆編校精審無缺失由此益知名書成擢禮部
主事於是六卿之屬多缺而在館閣者皆賢才故為之
長者多思得其人以自助及禮部得君皆為喜當天下
無事歳豐人和四裔來朝兵革不用天子篤意儒術興
教化而脩典禮儀文之盛君從事其中從容詳雅援古
据今克盡其道事有難易緩急必身任之未嘗茍有避
[038-2a]
就同列之士莫不譽歎其賢在位二年以祖䘮去官得
疾卒于家永樂丙申正月初五日也享年三十九卒後
二月𦵏于馬&KR0008岡以其地不吉也又以永樂缺/缺/
缺/日改𦵏其里下村之原予始與君同遊鄉校君長予
一歳予嘗以兄禮之而君不以弟視予也及同領鄊薦
上春官又與君暨湯君流曽君與賢同載以往四人者
莫逆也既同登第入翰林又同官京師相得益懽甚其
所與言者必依於孝弟忠信而其相責望者盖逺也孰
[038-2b]
知君與二人皆不及中壽而相繼先逝顧其所存無以
致此者而卒皆如此豈非其命也悲夫君娶凃氏子二
人曰沛曰瀚能繼其家沛既改𦵏君乃來北京泣請於
予曰先人不幸已矣惟其徳善先生實知之敢請表於
墓嗚呼予與君厚矣實惟知君其忍使無聞于世哉况
君之子又以請也故論著其實使歸鑱諸墓上
   羅景泰墓表
永樂十四年十一月十四日山陽處士羅景泰卒年五
[038-3a]
十九𦵏于淮隂鄉之青墩而未有表其墓者後十年為
宣徳元年六月七日其配范氏年七十而終子鎮銓奉
柩合𦵏焉乃來請予文表諸墓上處士之先本撫州宜
黄人其後有為吉水州學錄者因家吉水之進善坊傳
幾世至處士之祖右軒父維道皆不仕處士讀書負材
器倜儻而好遊徃來山陽最乆喜其為南北之衝可以
交四方之賢豪留居山陽西義橋輕財重義樂於賑施
周人之急惟恐不及縉紳士大夫過山陽者必殷勤欵
[038-3b]
洽既久而敬不衰性尤寛厚與物無忤人犯之不校也
愛其子擇師以教之期不墜世德范氏定海人范文正
公十一世孫啓元先生之子能以孝敬事其上勤儉治
其家凡處士所以奉祭祀給賓客待姻族周窮恤匱延
師教子皆能成其志處士亦自喜曰吾之克樹立者吾
妻實有助焉二子鎮與銓也夫士之處者皆未試於用
其德不大顯於世而婦人教令不出於閨門雖有德善
尤不可得而見惟善觀人者觀於其子孫則其父母之
[038-4a]
善可知處士雖老於山陽未嘗沾一命以卒而二子皆
能世其家銓遂舉進士官御史是豈無自哉夫善之能
及人者或可勉於一時至於成其子之才以膺爵祿之
重非善之積有以獲乎天者不能嗚呼是可以表見於
後世矣故為文授之而使劖諸石
   梁孺人墓表
孺人陳氏諱順止元贛州路推官學禮之曾孫潮州教
授以道之孫處士友慶之子嫁為梁先生不移之妻生
[038-4b]
有淑質閑於女事梁陳皆泰和大家而教授娶清溪楊
氏最有禮法其教孺人尤謹於規矩故孺人以德行功
能為二族所譽歎元季兵亂大家皆燔刼無遺仍歳饑
饉幾無以自存先生奉母楊氏撫其弟妹三人至傭書
以贍給孺人則躬紡績縫製竭力助之脫簪珥以婚嫁
其弟妹無少吝國朝承平日久家道稍裕孺人相先生
教二子以學常誨之曰士不明經不足為士於是二子
皆明經為名儒致位通顯孺人享其祿養三十年然所
[038-5a]
以教之者始終無違理孺人之弟仲述洪武中為御史
有清德既没家無餘貲其男女二人皆孺人教育使男
有立女有歸男即賞舉進士為廣西僉事以卒而孺人
又撫其遺孤其於諸孫亦訓之以義於内外姻戚處之
有其節至於奴婢下人皆待之有恩平生清苦勤儉衣
食不務豐竒適於可而已其綜理家務至老不衰盖天
性然也生於元至正甲申四月二十一日卒於今宣德
丙午八月十二日享年八十三二子長曰潛字用之累
[038-5b]
官至翰林侍讀兼右春坊右贊善先九年卒次曰混字
本之官至蜀府紀善皆以文學重當時孫男六果楘皆
鄉貢進士栗泰和訓導楫榆樞皆為士人孫女六曾孫
男十六人女八人𤣥孫男闕/人本之以宣德戊申十二
月十三日奉孺人之柩𦵏其鄉盤古山之原既得少傅
楊先生銘其墓復俾直為文表於墓上嗚呼直自少時
嘗聞孺人為婦為母之道而歎其德之全及以親故常
得進拜於堂上而聽其誨論皆存順勤儉忠厚之言可
[038-6a]
以垂範勵俗因竊自歎女德之盛衰家之興替繫焉其
或未能盡善者無所視效故也兹幸有孺人庶幾内外
親戚之為女婦者有所觀法而興起乃今已矣嗚呼其
何可復得哉故述其梗㮣與直之所感者表諸其墓
   教諭解君墓表
君解氏諱繪字朝夫吉水人曰成我原昌者君之大父
父也君幼孤大父教之君亦穎敏好學既長益自奮從
父原震先生授以易經能造其深微於諸書無所不讀
[038-6b]
前翰林學士兼右春坊大學士縉紳公君之從兄文淵
閣大學士兼左春坊大學士胡公光大與君生同年二
公家居時君日與講論切磋有麗澤之益學遂大進其
行篤於孝悌為文章必據於理考論古昔人物是非得
失皆當乎人心永樂四年舉進士奉勅歸待用于家明
年徴拜廣西道監察御史君歎曰御史天子耳目當巡
省四方以鋤姦植善然吾親老不可去左右官雖貴非
所便也力請為教官以便養乃改授廬陵縣學教諭奉
[038-7a]
母劉夫人懇懇盡孝諸生化之九年考試于河南而君
之家以縉紳公累盡室謫戍邊母與妻皆卒于京師君
自河南還聞之不勝哀即走京師奉其骨歸𦵏而亦徃
就役十年缺/缺/日至揚州以疾終年四十三權厝揚
州城外後三年子親德還自戍所乃奉君之䘮歸𦵏于
槎路口先塋之次君配徐氏有婦道子三人長親德次
親禮次徵生早卒女一人葉登崇其壻也孫男四人解
氏故鴈門人自唐安吉令尹禹始來居吉水傳至于今
[038-7b]
世以宦學顯聞為大家至君之祖父皆慱學有文而皆
不及貴慶澤之積故君能世其家負其才行足以大顯
於當時而止於一教官又䧟於竒禍以卒此知君者所
以為痛惜也雖然君子之觀人也觀其本孝德之本也
君駸駸乎顯矣乃求便養弗就比之饕富貴而忘其親
者賢不肖可知也用此可以表著於世矣則君雖不幸
不至於通顯何憾哉故表諸其墓庶百世之下有考焉
   呉處士墓表
[038-8a]
君諱昭字道彰姓呉氏其先錢塘人宋紹興間有曰琰
者為興國令子子新娶廬陵東固李氏因家東固其後
世再徙遂居廬陵之城北自子新至君大父文琦父仲
和皆不仕而皆以行誼稱於鄉君姿貎豐偉尚氣節而
其心寛厚和平言動必循禮自以早孤不及養二親歳
時祭祀或言及之未嘗不悲愴與從兄道淵道宏同居
相友愛内外無間言於宗族親戚朋友處之盡其道至
於貧而願學與介而能守者則資之使成名死者厚賻
[038-8b]
贈以𦵏而周給其家其他賑窮䘏匱赴人之急尤夥家
既豐饒有廣宇豐堂魁傑之觀佳花美木幽閒之適客
至輒觴詠終日常慕陶元亮為人自號菊隱士大夫多
為賦詩宣德丙午七月十四日以疾卒于家距其生洪
武壬戌九月十三日得年四十五娶金灘劉氏有子八
人肅為邑庠生某某皆知學君常延名師篤意教子多
市書使讀期必能世其家孫男一人復孫肅與諸弟既
𦵏君於其里望城崗先塋之次後三年己酉來北京因
[038-9a]
其姻家長史周君請文表于墓嗚呼呉君其可謂君子
也哉古者以三物教萬民二曰六行孝友睦婣任䘏皆
人道之當然也教既成則人皆為君子而俗化之美比
之唐虞何其盛哉後世豪傑乃或以為不足為徃徃務
為新竒殊越之事以動人耳目取名當世或逞聰明辨
給之才窮其力所可至利之所在浩然直前於夫六者
之行皆棄而不顧卒至於辱其身其效之不同如此則
何可以求異哉今觀呉君之存於心施於家逹於鄉黨
[038-9b]
州閭皆不悖古之道而以和平寛厚之意行之異乎世
之所謂豪傑者則謂之君子奚愧哉用此可以表見於
後世矣故為之辭使刻之墓上
   彭孺人墓表
泰和進士張僉䘮其母孺人彭氏既𦵏於其里&KR0008湖塘
之原乃來京師求予文表其墓彭氏家桃源世有德義
孺人曾祖君遇祖直方父伯讓皆以惇厚謙謹重于鄉
故孺人居家為賢女孝順勤儉服閑女工既笄以歸于
[038-10a]
張子㢘之子善則甫張氏亦邑大家遭亂中衰孺人善
事舅姑善則循循雅飭以儒道自持孺人相之克再興
其家其待内外族姻皆有禮而仁以字其幼孤又能推
其餘以賙貧乏有子二人長曰坦次即僉孺人皆勉以
學問二子亦善成其志坦以永樂乙酉領鄉薦㑹試不
第卒于國子監僉登永樂壬辰進士第觀政于都察院
奉詔使交阯孺人居家疾甚方篤念其子而僉適使還
過家得躬侍湯藥以致其孝孺人亦為少慰然終不起
[038-10b]
洪熙元年九月二十日也享年六十卒之後五日遂以
禮𦵏焉女三人嫁闕/皆士族孫男五人曽孫男一人予
觀周之公侯大夫士所以克興其家而王道賴以成者
盖其身篤於行而其妃夫人有以助之也後世士大夫
之能善其身者鮮矣為之女婦不見其可法而不能興
於行故始而貴富終而貧賤者盖多焉女德之系乎盛
衰可知矣若孺人之賢所以脩其身昌其家而成其子
如此豈非有所本也哉故表諸其墓
[038-11a]
   曾存禮墓表
曾先生存禮予泰和之善人君子也予初友其子質中
先生不以予少特加愛焉由是與其父子遊先生世業
醫其心則篤於仁赴人之急雖風雨寒暑不廢視彼有
疾猶在已既與善藥又數數臨視而斟酌之惟恐有一
之不得其安者若報與否不計也性質直坦亮内外一
致處兄弟訓子孫待姻戚皆温然和厚於鄉閭之人恂
恂恭讓不茍忤其意人亦無不敬愛先生者喜飲酒雖
[038-11b]
多不亂知己者過其門輒留飲蔬菓魚肉隨所有不求
甚豐至賓主皆醉然後罷若無賓客則父祖子孫相勸
酬愉愉然樂也平生不喜為機變不茍營貨利惟以澹
泊自適非公事不至縣庭凡里中豪傑之所得意以逞
者先生皆斂避不敢知人非端重不相與徃還自予與
之處四十年未嘗見其有失言於人失色於人者性尤
曠達不以死生介意嘗營壽藏於髙&KR0008巷而請銘於予
曰使我見之死亦足矣予遂為之銘先生以缺/缺/
[038-12a]
缺/日卒𦵏髙&KR0008巷而納予銘墓中後缺/年卜者謂其不
吉質中乃奉遷於龍洲之原實缺/缺/缺/日也先生
初有二子長即質中次先卒孫男三良隠祥至是良為
訓導來京師以父命謁予請曰昔者先生嘗銘先人之
墓矣今既改𦵏思表之墓上以著不朽願先生終惠之
予謂人皆有善善之不存者欲害之也於是聖人有教
教之不改於是而又有刑盖使之節其欲而率於善也
使人皆節其欲而率於善則治教之具可以不作矣然
[038-12b]
而汨於欲者比比也乖戾鄙薄之行興和平廉厚之意
靡此教之所以不勝而訟之所以繁也若曾先生之處
已接物盖能節其欲而率於善者為人如此則亦何藉
於有司謂之善人君子奚愧哉故表諸其墓
   處士蕭公墓表
公蕭氏諱恪字存道泰和祿岡故家曾祖宗輝父以吾
皆隠德弗耀公少端謹好學多讀書尤用心於易䆒性
命之奥然止用以自足不求人知其事父母極愛敬處
[038-13a]
宗族敦睦有禮法於鄉黨循循豈弟不茍止妄隨遇事
無大小必揆於義衆皆取正焉公孤立無同産兄弟與
從弟子元子凱相愛甚篤二弟死撫其孤尤有恩至於
窶夫細人無不䝉其惠者所居多良田而山水皆秀好
公日徜徉其間興之所至發於吟咏大篇短章皆有法
度亦未嘗輕以示人曰吾取適意而已豈夸衒以求售
邪直之繼母夫人公之姊公實為舅氏少時常辱愛於
公真若所自出者忠厚之至也永樂辛夘客遊廣東
[038-13b]
缺/缺/日以疾卒于番禺之寓舎距其生元至正戊
戌三月十五日得年五十五娶南逕胡氏生三子成德
魯德孚德皆能承公之教以世其家女二再娶沈氏生
子惠德早夭孫男八成徳以壬辰之歳自番禺奉公之
䘮歸缺/缺/缺/日𦵏于甘溪土坎上之原𦵏後十七
年而成德亦卒魯德孚德俾直述公之善以表諸墓嗚
呼孟子所謂一鄉之善士其善行必有以盖於一鄉然
後鄉之人有所觀感而興起若公者是也今不幸已矣
[038-14a]
則夫鄉人之欲勉於善者將何所視法哉表而著之庶
幾有聞而興者故次第其說而使鑱諸石
   彭氏直方墓表
泰和城西桃源里有質行君子曰彭公直方年缺/十以
缺/缺/缺/日卒𦵏沓隴之龍家原鄉之君子與夫小
夫婦人過其墓皆欷歔歎惜有泣下者盖公以忠厚存
心其出於口皆禮義之言其見於事未嘗有險薄違道
者君子以德而相愛小夫婦人盖嘗振其窮䘏其患而
[038-14b]
贍其不足是以至於久而不忘也洪武中直之先君子
自工部主事以憂居家常舉公以教直曰吾彭氏之彌
甥也觀公之德盖所謂古之君子者當國家興運之初
賢者則出為世用鄉之豪傑亦各奮其才力以自雄聲
勢赫奕而細民受其弊公獨退然其間課率僮奴以耕
稼自足於人道所宜者必躬履實踐不外飭以為名不
茍異以為髙其待鄉黨意誠厚於親戚加厚焉於宗族
則又加厚焉當時皆卑其所為其後細民多反噬過公
[038-15a]
門則指而歎曰此善人君子也使人皆如是吾屬寧有
害哉而向之豪傑皆波頽澌盡然後見公之德焉此汝
曹所當法者歳時常從先君子拜公於牀下瞻其德容
而聽其誨論盖煦然如春之着物也心誠慕之又嘗聞
之前輩老長曰國初之度民田也從事者皆視利為輕
重公獨介然以實聞江隂徐侯為縣求耆徳自助唯公
與歐陽以忠特為所尊禮民多隂受其賜及長其鄉粮
賦不妄取一錢而事以辦治此皆人所不能忘者於乎
[038-15b]
若公者非誠所謂君子者哉公娶闕/氏有子四人伯讓
仲恭叔温子善其淳謹皆如公孫男闕/曽孫男闕/皆讀
書厲行為士人於此尤可以見公之德矣嗟夫泰和文
獻之邦也故家大族讀書以相尚禮義以相先而其間
淳德古道又有如公者故能保其家而益昌數十年來
凋謝殆盡聰明踔厲之士不復見前輩髙風雅度徃徃
極其才力之所至則鄉之君子與夫小夫婦人安得不
慨想於公哉公之曽孫俊為太學生在北京相與道之
[038-16a]
如此乃序次其大節俾歸刻于墓上庶幾覽者有所興
起云
   曾處士墓表
吉水曾惟珍以明經取進士擢官行人與子偕在京師
謁予告曰先人之卒久矣尚未有文表其墓非敢後也
惟其平生大德以教以育至于今而不克一日享其祿
猶冀或者假寵於朝廷可以為親榮而竟未能遂若今
不圖所以顯揚其德恐久而沉泯則不孝之罪大矣敢
[038-16b]
請一言以表于墓上予哀其志不克辭按狀曽氏本郕
國宗聖公之裔漢都鄉侯之子據義不仕新莽舉族南
遷有家于贑之崇賢者後析居吉水之瀘江今居石壁
又自瀘江析焉則公族也大父仲賢父存逺皆不仕而
皆服詩書之教元末大亂盜賊蠭起故僕有不義者覆
其家公時方髫齔與兄仕吉弟仕寛奔走避難顛沛之
際而奉養其母不少衰國朝受命海宇寧謐公卓然自
立脩復故業不失其舊觀而事母益謹處兄弟益恭以
[038-17a]
愛待宗族和而有禮接鄉黨義而有恩晚年大新居第
廣田園課僮奴治稼穡其中嘗自喜曰吾為太平幸民
得享夫耕稼之樂者皆上賜也因以耕樂自號賓客過
從則欵洽終日杯酒相對懽如也遣惟珍受學邑庠誨
之曰大學一書治已治人之道備矣爾能服膺不忘則
庶幾不忝其世公諱鄔字仕勉卒于永樂辛夘十一月
二十日距其生元至正辛巳之歳享年七十一娶髙氏
子二人長即惟珍服公之教有名位於時次曰鼎珍亦
[038-17b]
能世其家女三人劉孟良曠緝徵劉宣光其壻也孫六
人女五人公之𦵏以卒之月闕/日其墓在闕/之原於乎
自郕國至於今其傳世逺矣其變故亦多矣曾氏子孫
雖散處而能久且盛者豈非道德之懿足以昌其世邪
故公能再立於覆敗之餘而又有子以浸大其家雖顯
揚光寵遽未能及安知其不終享也哉故表其墓以俟
   楊處士墓表
山陽有篤行之士曰楊公從義以永樂庚子九月十七
[038-18a]
日卒于家年七十二其孤文行忠敔斆奉𦵏郡城西北
鉢池山之原既二十年矣今年敔來北京以浙江布政
使孫士英所述行狀請於予曰先人之𦵏既有銘以納
諸墓惟其平生厚於仁振患難周困窮甚於為已常語
諸孤曰仁者愛人若視其危殆而不恤此孟子所謂無
惻隠之心非人也吾所以施之不吝者推是心焉耳敔
兄弟熟於耳而著於心今奉承遺訓捐廩以賑飢豈敢
徼惠於朝廷而乃䝉寵褒之命實先人之德教然也敢
[038-18b]
請文表於墓上使人知今之䝉幸盖有自予在翰林嘗
聞山陽楊熙傑能出穀以濟貧人上嘉之遣使持勅旌
之為義民勞以羊酒予固善之熙傑忠字也又觀士人
石宇所為楊熙武墓誌銘云熙武嘗以呉郡朱璣質直
多聞與之友館於家璣死為具殯殮又周給其妻孥庶
幾漢范巨卿予又善之熙武文字熙傑兄也及今聞處
士之賢然後知其所以能成厥子者由德有諸其身是
宜表之以傳於久逺按狀處士諱宜從義其字也世家
[038-19a]
山陽之新城大父世昌父繼逺皆不仕母阮氏處士沉
毅清介務脩身齊家奉親盡孝毎事必稟命而後行其
父先卒獨養母於兵戈之際未嘗廢子職母病侍湯藥
累日衣不解帶嘗籲天請以身代及卒哀毁踰制𦵏祭
皆盡其道處宗族以禮待鄉黨以和見貧乏者汲汲賑
之因其心之自然亦未嘗有德色平居整肅不妄言笑
人有不平者皆來質其平至老而操行愈謹自郡守以
下皆敬禮之嗚呼豈非篤行之士哉娶薛氏賢而有婦
[038-19b]
道五子文行皆先卒今存者忠字熙傑敔字熙節斆字
熙學女二人皆有歸孫男九人曾孫男一人予聞仁者
天徳之首人道之大也君子以仁存心行合乎天而及
乎人則天祐之人與之處士之心厚於仁其子之賢而
能奉其教篤其施如此豈偶然哉江河之流不窮者其
源深也處士既深其源諸子又䟽其流其果有已邪楊
氏之福能久而盛者盖自處士始故表其墓以示後人
俾善繼之且使凡觀者有所興起云
[038-20a]
   夫人陳氏墓表
刑部尚書建昌魏公以其祖母陳夫人行狀授予曰吾
祖母之卒𦵏里中烏龍觜今四十年䝉天子非常之恩
累贈至夫人誠可謂榮矣惟其德善宜表於墓上以示
久逺敢請文於子予不得辭按狀夫人諱寧字淑靜奉
新東山望族元兵部主事陳某之孫某之女也自幼貞
靜善女工不妄越户限既長歸魏公庭郁相夫以義事
舅姑以禮處姻族以和撫羣下則以恩其治家則勤且
[038-20b]
儉未嘗以富驕人元季避亂家建昌之温湯庭郁公或
有居室不如舊之歎夫人慰之曰居不在大幸身安足
矣益勤於内助家復以興然自奉澹泊而樂於賑施隣
有貧婦老而獨夫人衣食之死則備棺𦵏焉有以貧鬻
兒女者夫人為贖還之鄉族歸徳焉平居恂恂寡言而
應事接物皆中節綜理嚴宻庭戸肅然僮僕非有命不
得至中門内嘗戒女婦曰婦人必謹守禮法少有不謹
則辱舅姑玷父母貽笑後世又曰事夫當助其為善而
[038-21a]
沮其為不善庶可無後憂又曰婦人好畜私財此分門
割戸之端也不可以不戒夫人言行之可法者如此初
尚書自河南入為刑部侍郎䝉追贈淑人及為尚書加
贈夫人命書具在足以昭其德矣其生以元天歴戊辰
四月初七日國朝洪武戊寅十一月初一日其卒之日
也享年七十一子三人伯泰伯永伯顒孫男七人長曰
源即尚書次溥濟文忠文華文義文熙予觀自古諸侯
卿大夫所以興其國家而昌其子孫者雖本諸其身而
[038-21b]
亦有女德之助焉二南之詩可見已夫人之德亦何愧
於是宜其子孫之賢有若尚書之獲乎上而成其親豈
不盛哉用是可以表著於後世而勸天下之為女婦者
故次第書之而使刻諸石
   庶吉士王欽正墓表
正統三年六月十三日翰林庶吉士王鑑欽正以疾卒
于京師士大夫皆哀痛之妻周氏携三子琮珙珣奉柩
歸𦵏於吉水少師西昌楊公憐而為之銘而其友中書
[038-22a]
舎人龍文等又求予文將以表諸墓予諾之而病未能
作也然痛念之不忘欽正吉水金塘人曾大父所安大
父子完父嘉績皆不仕然世忠厚秉禮義欽正淳謹好
學嘗從劉子欽先生受書經奮勵不懈選為邑庠弟子
員宣德壬子江西鄉試第一明年㑹試禮部中校官選
宣宗皇帝命擇其優者錫之冠帶俾食教官祿讀書于
國子監翰林毎三月一試品第而奬勵之務底于成欽
正必在甲乙之數丙辰遂取進士為第二甲第一人上
[038-22b]
方稽古右文命選進士最優者以為翰林庶吉士俾讀
書文淵閣學古為文章期至于古人而後已大官供膳
月賜膏油費俸祿輿𨽻居室皆命所司給之欽正感上
恩益自淬礪早夜孜孜以圖報其文學日進朋輩罕有
及者且言動必循於理未嘗有過差元老大臣及諸縉
紳先生莫不愛重之以為足以稱上意盖駸駸顯矣而
遽以疾終嗚呼可惜也予嘗自謂欽正之先積德累善
始發於欽正豈不欲亢其宗欽正躬孝友之行亦思有
[038-23a]
以顯其父母而國家之成賢才將以資用於他日今皆
不遂焉此豈獨為欽正惜哉語曰天道佑善欽正宜得
佑於天而反若此豈將大發於其後邪是未可知也故
寫予哀惜之意俾揭於墓上亦因以慰其存亡者耳
   曾質中墓表
質中曾氏名輅質中其字也世家泰和栁溪以醫名家
大父以實父存禮皆忠厚樂易而深於其道質中盡傳
家學其德又似之且篤孝弟執謙恭嘗從鄉先生蕭尚
[038-23b]
仁受書經舉為學官弟子以親辭又舉善醫徵詣太醫
院亦以親老無侍子得免歸其事親極孝愛惋愉承順
二親懽樂焉且以儒學教鄉里子弟于時邑之老醫宿
學凋謝已盡能繼者惟質中一二輩於是縣人有疾皆
奔走其門質中不避寒暑風雨赴之性嗜飲有急不暇
坐惟立進一二杯即他往視疾自朝至夕未嘗有厭倦
意經其診視予藥無不愈報與否不計也其不能報者
再有求應之如初不少吝以是人無賢愚少長皆服其
[038-24a]
仁初給事中章某巡撫自贑來患瘴癘疾甚精神煩亂
發狂言若有所見衆醫走避質中曰吾知之矣投以藥
一飲而定三飲而遂愈江西黄僉事巡歴至泰和患傷
寒寒熱交作質中投藥一服而安與藥金辭不受黄君
感其意曰是必有後進其子良於邑庠里中楊氏子病
危篤衆醫失措父母懼甚請質中質中視之曰我任之
毋自苦與之藥若以水沃火頓覺甦更十餘服遂愈楊
氏以再生之德歸焉道士黄仲真有疾日就殆自分必
[038-24b]
死戒其徒治後事衆醫無可柰何質中取藥視之曰藥
良是為沉吟久之加減三四物與之服疾為減不二日
遂失此苦更無藥調理旬日而復故其門人福建按察
僉事廖謨述其行事云三四十年間邑中䝉活者以數
百計殆信然矣憶初質中授徒里中時予同廖謨尊府
潜仲先生遊縣庠皆與質中交最厚間相從為樂或有
一味之甘輒縱飲否則與質中自舉罾取魚以歸存禮
先生迎門笑語邀客坐樓上傾榼而飲之賓主各醉而
[038-25a]
後罷其後予官京師久之乃一歸存禮先生已老而父
子交情彌篤予與先生為壽藏銘後數歳又表其墓予
固悲其不可得而幸有質中在孰知去十餘年而質中
亦已矣嗚呼其又可再得邪邑之人倘有疾苦其何所
告語而求活邪則予之所悲者非一人之私也質中生
洪武丙辰二月初九日卒於宣德乙夘十二月十八日
享年六十𦵏龍洲上龍門院前娶任氏有子三人良隱
祥良以壽張訓導歸服䘮既除來北京相與論舊事不
[038-25b]
勝悲而請予文表其墓嗚呼予尚忍為文邪然質中之
德不可以泯也故表諸其墓
   僉事郭君墓表
泰和北門郭氏初徙自臨湘世服儒業洪武中慶守先
生慱學淳行有名位於時先生無子以其兄慶宗子彦
常為後彦常倜儻有才畧未仕而卒此君之祖與父也
君諱綂字公緒自幼喜學彦常甫篤意教之遣從蕭尚
仁先生受書經英敏絶出同輩多推讓焉選為學官弟
[038-26a]
子後二年予與為同列君少予一歳而最厚予朝夕相
與講學不厭縣大夫每試諸生君常在甲乙之選因益
自喜志彌厲其詞氣之髙予不能及也永樂甲申予竊
第官京師未幾君亦領薦書而以憂去壬辰遂取進士
時太宗皇帝慎刑獄命進士皆理刑君在都察院最以
清謹得名擢拜陜西按察僉事改浙江廣西貴州皆能
舉其職浙江雖内地而外臨大海陜西廣西貴州地皆
與夷獠接多列兵戍守為吏卒者文武愚良粗細不同
[038-26b]
必賴憲臣㢘察而整齊之乃能守禮畏法以保境息民
然非明潔公平之君子則不能服其心君之才氣足以
有為而其身則常置於禮法之内故凡所至強者以戢
弱者以立法度張功業著當時論憲臣之賢者必稱君
正綂二年在貴州得風疾言動皆廢子珦徃迎歸就醫
藥不能愈三年十月二十八日卒于家年五十九娶胡
氏繼呂氏子六人琪珦琰珩瑜琛孫一曰㸃其𦵏以四
年正月初五日其墓在縣東北龍門山岡背之原嗚呼
[038-27a]
予與君相好四十餘年志同道合而君之賢真足以任
大事成偉功予之期君者不止此乃今已矣豈非可惜
哉雖然君年及六十官五品受方面之寄其所樹立表
表在人耳目可以無憾惟知君之賢而惜其遽止若予
者不能無憾也故書君平生大㮣以授珦使表諸墓上
亦因以塞予之哀思焉耳
   主事王公墓表
公王氏諱實字好信吉水富溪人曾祖德翁祖逺林父
[038-27b]
仲泰皆不仕仲泰君娶許氏生四子公第二子也天性
淳謹無外慕事父母極敬愛始終無違禮於諸兄弟尤
篤兄好學父子三人客死武寧不能歸公歸𦵏其骨而
贍其家叔父思輯商于外子幼公命僕為之耕以給之
比歸乃已其於宗族雖疏戚不同皆和而有恩待賓客
故人雖豐儉不同而莫不中節處鄉黨隣里一以仁值
水旱歳飢必盡發所有以貸之貸而不能償者焚其劵
鄉人袁時則鬻地於公請自耕而納租又私以質錢於
[038-28a]
髙氏遂逃髙氏掩而有之公不問隣人王存習誣公弟
好古之牛為已牛其姻家為縣吏與丞狎白於丞丞最
嚴酷人莫能自明者公謂弟與之勿自䧟于非辜丞敗
其人愧謝乃歸牛公亷厚不爭有古長者之風多類此
自少力學通諸書開門授徒弟子多從之者中歳喜遊
嘗踰五嶺涉湖湘歴淮海覽勝而歸既老不復出毎自
誦曰吾尊徳樂道無所慕於世卑室廬菲衣食矻矻然
畎畆之間不幾於太古之民是亦樸者之為也因自號
[038-28b]
樸叟作世德堂教諸孫使毋忘先德子佐取進士為刑
部主事有勞績朝廷封公為承德郎刑部主事公居寵
思畏所以訓佐者惓惓於忠敬仁義他不之及也正綂
五年正月不豫且三日謝醫却藥曰吾何疾殆命也夫
忽取水盥濯更衣端坐而逝是月二十五日也年七十
二娶羅氏有賢行子一人即佐女一人嫁同邑劉庭茂
孫男五其𦵏以闕/闕/闕/日其墓在闕/ 之原富溪
之王盖出羲之其六世孫洪守南康子孫因家雩都木
[038-29a]
𤓰園八世至朝散大夫允章子文庭始居吉水之盧兠
文庭仕唐為御史大夫十七世至槐軒府君乃徙富溪
德翁其子也在元以髙年再受帛而逺林最有德於人
亂世人爭衛之以免禍仲泰在洪武中嘗舉賢良不肯
就盖世積德誼而公繼之又施及子孫使日篤不忘王
氏之福將不由公而益大矣乎故表著之使刻于墓石
以俟
   郭處士墓表
[038-29b]
處士諱恢字景𢎞姓郭氏萬安東湖里人也東湖之郭
始自邑之符竹而分在元有諱載者以詩經取進士大
有聲於時處士曾祖懋德祖彦皋父孟暘皆不仕處士
生而俊爽聰敏過人年十二能暗誦大誥三編就試禮
部受賞而歸既長益讀書能通其大義然是時家事亦
滋出不克大如其志篤於事親朝夕敬奉無違禮其奉
宗祀尤極其誠與兄弟處盡恭愛之道同爨而食未嘗
蓄私財内外千指相與無間言一門和氣藹如也性惇
[038-30a]
厚質直言行必循乎理好善嫉惡出於自然家雖豐而
自奉儉薄樂以餘財振人急鄉邑士大夫禮之惟恐不
至而士大夫亦無不敬愛處士者有子三人延明師教
之常諭之曰讀書立身之本惟勤然後有成若慢戯佚
游未有能自立者汝曹勉之既又遣其長子邦本游邑
庠厚資之使學宣德己酉遂領鄉薦後四年㑹試禮部
得納溪訓導君子謂處士能教子矣宣德甲寅三月十
一日以疾終于家年五十娶蕭氏有男三人長即邦本
[038-30b]
次邦固早卒又次邦榮女二人尚幼處士之卒也權殯
于其閭之左至是𦵏于闕/ 之原而以前澧州太守鄒
進所為狀來請文表其墓予觀先王之所以教人者曰
孝友睦婣任䘏人而能此可無愧於為人矣然世有不
能者而其子孫反務為竒詭以欺世盜名君子不取也
今處士之行盖無愧先王之教是可以表見於後世矣
   知縣俞公墓表
宣德十年十一月三十日潜山知縣臨安俞公以疾卒
[038-31a]
于官年六十潜山之人哀思之如父母嗣子般等奉柩
歸臨安以正綂元年十一月十日𦵏于縣之靈鳳庄上
山之原𦵏已般來北京泣請於予曰先人與先生同年
取進士又嘗同考京闈鄉試自謂受知於先生今既不
幸已𦵏矣惟墓上之石當有文以昭徳垂後非先生莫
宜為先生哀而賜之言俾託以不朽為幸大矣予既悲
公之亡而重哀般之志奚可辭公諱益字友謙别號鈍
菴其先本河間人以宋外戚從髙宗南渡始家杭之臨
[038-31b]
安集賢里公天性孝友八歳䘮其母日夜哀慕不置父
筠軒最鍾愛然教之必謹於禮義既長遣受業邑庠通
春秋遂取永樂甲申進士選為翰林庶吉士預脩永樂
大典書成授靖安知縣靖安南昌屬邑邇藩憲治所公
善治其身必循理而遵法務有以惠利其民民徳之聲
譽日起藩憲知其賢事之難治者多委任之無不治於
時事有當言者亦懇懇盡其誠嘗言尊崇制書慶賀禮
儀裁革冗吏諸事朝廷從之著之令久之以外艱去服
[038-32a]
除知潜山其惠民一不異靖安治化既孚乃大新學校
以教民民尤德之賓興之歳公屢典文衡號為得士滿
九年當去縣民羣告于郡守與御史曰令誠吾父母也
今舎我而去當何恃請必留以惠民太守御史言於上
得復知潜山民素服公之化於是相安於無事而公乃
已矣宜其民之哀思也盖公亷慎平恕治心脩身始終
如一故得民如此娶同邑上羅沈氏有婦道二子長&KR0008
公兄某之子公未有子時以為子次即般女五孫一公
[038-32b]
平居教子弟必使勤慎清約不侈靡傲放盖以身為教
云予嘗謂君子之仕必先謹其身能謹其身而行之以
公天下豈有難事哉公之美衆矣予特書其一事之尤
可為法者公在靖安時姦黨之獄滋盛凡有名者皆没
入至空其族乃已他邑憸民好以此誣人人亦反以誣
之蔓延不已當没入者殆百家且其俗嚚訟人望風畏
之藩憲大臣當往涖亦憚行以委公公曰吾無私所恃
者天而已吾何憚即徃按其名盡没入之威刑之中仁
[038-33a]
厚加焉吏卒皆化於公無毫髪過失畢事而名愈振予
益以信天下之事無難治要在謹其身而公道行焉彼
其事僨而身辱者皆私欲之害也公所行如此非仕者
之所可法哉况其美衆邪故為書之俾歸鑱諸石
   御史姚君墓表
君姚氏諱善字兼善其先家于干越之姚原五世祖洪
仕宋理宗朝為戸部尚書四世祖戊徙家番昜之珠湖
祖逺昇國朝洪武中復徙邑東之後山父漢中皆不仕
[038-33b]
君幼喜學穎悟出儕輩既長選為邑庠弟子員學成貢
入太學隆師取友勤勵不懈四明陳先生時為司業特
器重之六館之士亦多讓其賢宣德癸丑擢拜山東道
監察御史敬恭夙夜以脩其職凡諸讞議及有所糾舉
皆必當其情嘗奉命巡按直𨽻及廣西寛而不縱嚴而
不殘吏畏而民愛之宣宗皇帝嘗欲新天下之治分遣
大臣察諸吏賢否命必與御史偕兵部侍郎徐公當南
直𨽻與君偕君嘗歴諸郡縣備知吏治得失與其行之
[038-34a]
邪正才之髙下其言大契於徐公凡去留最稱允徐邳
以上至濟寧漕河淺澁公私舟楫皆不便以委君君往
來計度疏治人賴以濟異時舟上下諸閘有力者爭推
挽勢悍甚善柔被捶擊至旬餘不得度君下令必循次
以進母敢譁人甚便之多頌之者朝廷嘉其績賜之勅
命且以所居官贈其父母邱氏妻某氏皆封孺人當時
以為榮而君子尚以逺大期之正綂辛酉二月二十六
日以疾卒年六十四臨終歎曰天乎吾受上恩不能報
[038-34b]
而又先吾母以卒吾豈能無遺憾聞者悲其言子四人
&KR0865驛騏&KR0865在京師奉柩歸𦵏于其鄉闕/之原介其親
戚胡秉常來請予文表諸墓予嘗聞君而恨未之識於
今固已哀之况聞其母年九十四尚無恙念其既老而
孤則其哀有已耶然古之孝者貴能立身行道以顯其
親雖養之不終是固有命也若徒能養而習於不善足
以貽親羞雖使乆生於世亦奚足道哉觀君所立如是
則為母者可無悲而君亦可以無憾矣用此以表其墓
[038-35a]
庶幾少慰夫存亡者耳
   員外郎謝君墓表
正綂六年五月二十三日奉訓大夫兵部武庫員外郎
謝君以疾卒于官年五十九子琳奉柩歸揚州卜以缺/
缺/缺/日𦵏于江都縣善應鄉先塋之次謀於衆曰
先人之𦵏既得學士藺公述其行髙公銘其墓矣若又
刻表于墓石豈不益彰徹顯著而永永不朽衆皆曰然
乃因郎中曾公士宏請於予予不得辭為取藺髙二公
[038-35b]
之説益以予所見者而論著之君諱涇字彦清其先世
本溧陽史氏曾大父純始徙居江都元季兵亂家覆子
恭幼稚無所依里中謝萬六者養為子謝無後因從姓
謝氏恭生起皆不仕而皆為善人則君之大父父也君
幼有至性得果實之屬不敢嘗必先以奉父母稍長尤
聰敏喜學為郡庠弟子員永樂乙酉領鄉薦明年中副
榜選入四譯館習譯書戊戌取進士為翰林庶吉士遭
外艱去治䘮能盡禮母嘗得危疾刲股肉作湯進之疾
[038-36a]
遂瘳其後母以髙壽終𦵏祭亦如禮而哀戚加焉伯父
寧卒無子君服䘮主其後事宣德二年授行人奉使于
四方未嘗辱命所過必詢訪民情吏治有當者必以聞
詔諭安南及其境迓者至陳兵導從頗不肅君呼其長
立庭下責之曰我奉天子命以寵綏一方使各有寧宇
下之事上當敬恭朝夕爾何敢不肅尚不知有天討邪
衆皆拜伏莫敢譁詰旦至富良江國主率其下迎導甚
恭既就館敬禮尤厚君初過龍州憑祥其人有訴安南
[038-36b]
為冦害者君從容為言且喻以逆順禍福國主愧謝即
遣人戒邊吏謹約束使還厚以金帛奉君君拒不受既
歸而有武庫之拜武庫號繁劇凡兵部文符下四方皆
從武庫君居其間未嘗有過舉上嘉之追封其父為武
庫員外郎母董氏贈宜人皆賜之誥命又嘗再徃荆湘
兩浙選材武士撫諸夷獠能敷上德盡下情事舉而名
益振士大夫皆以逺大期之初娶李氏先卒再娶陳氏
皆有婦道皆封贈為宜人子男一即琳也孫男女各一
[038-37a]
人憶永樂初見君被選入翰林天子方嚮意文事所以
期待成就者甚至君亦意氣英發慨然思有以自見盖
在翰林廿年始去為行人為郎官以其才行之美而究
其所至豈止於斯而已哉而乃止於斯非命也夫然其
所至如此是可謂能賢况又有子汲汲焉以圖其不朽
亦可謂能孝用此足以垂美於後世矣故表諸其墓
   處士劉公墓表
公劉氏名璜字伯堅漢中山王之裔五代時有諱仁晦
[038-37b]
者累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家淮南子翊仕宋為秘書省
校書郎出守鄞因家慈谿故今為慈谿人公之大父文
鶚父侃皆樂善而不仕公生有至性五歳䘮父哀慕如
成人又䘮其母陳氏哀益甚閭里皆稱其孝比長勵志
學問窮日夜不休學遂有成間發為詩歌以娛情寫物
率清婉有思致前輩皆推重之然尤以謹厚延譽於鄉
邑嘗為里中長里人有坐事連逮勢叵測懼以誣受禍
不能自明計惟公言可信於縣官願納女以請公曰爾
[038-38a]
毋自苦法雖嚴終不及非辜我豈乗人急而利人女子
者公雖拒之然隂為申雪卒得免内兄孫某被累當輸
作京師公念其無助曰恤患義也與皆行未幾孫卒公
為歸其䘮公兄玘為杞令卒二子杭棻皆幼公教育之
如已子棻遂取進士為御史為按察副使有名慈谿縣
學弊縣令長沙張志善規治之而以事去詢于衆以属
公逾年而學成無絲毫闕失平生行義多類此縣令丞
毎欲薦之自念早失父母不得養不忍棄祀事而去毎
[038-38b]
力辭以免晚益恬退治軒曰養素與文士倘佯其中人
稱為養素先生娶同邑陳氏台州教諭陳某之子有婦
道子男三人長梁永樂庚子貢士次渠次栴閩清教諭
孫男六人女六人栴迎公就養閩清宣德己酉十一月
二日以疾卒于閩清之學舎距其生甲辰四月一日享
年六十六栴奉柩歸以明年庚戌十月五日𦵏于其鄉
之上午嶴五世祖朝請大夫厚南墓側配陳氏祔焉至
是栴以廣宗教諭秩滿來京師得邵武教授以公行狀
[038-39a]
謁予曰先人歸𦵏久矣而墓上之石未有文敢以請予
觀公之德既孝於親又篤念其兄撫其孤姪使有立免
人之禍而不失其正周人之死而必踐其義且能脩學
校為縣官之所不及為至其死也又以不用浮屠教其
子可謂始終不悖於道者其行如此是宜表著於後世
故序其説而使劖諸石
   羅教授墓表
先生羅氏諱仁字汝寛吉水桃林里人曾祖仲哲元鄉
[038-39b]
貢進士祖時中父養䝉皆贈通議大夫工部右侍郎先
生自幼聰敏嗜學與兄工部侍郎汝敬皆授業於家通
書經然於諸書亦無不讀攻為文章喜吟詩操筆立就
其才思涌溢奔放逈出儕輩上弱冠已能為人師久之
學益進名益顯武昌新喻二學皆請為訓導用親老辭
永樂己丑臨江府學又薦之始以父命行既受職嚴師
弟子之禮於夫所以脩已治人者之言盖惓惓然未幾
以外艱去居䘮盡禮服除改邵武又以其教臨江者教
[038-40a]
諸生學圮於水先生奏言府學費巨非一縣所能為請
均之諸縣從之學遂以成秩滿績最陞常熟教諭其為
教益力脩琴川誌以備考覽歳丙午廣東鄉試請典文
衡其去取必公常熟學舎久弊乃捐貲為倡殿堂門廡
皆脩治煥然華好滿九年又績最陞温州教授始至即
以十事告郡侯申明教條以作興士類時已有疾飲藥
猶日坐堂上進諸生講聖賢之道而疾益甚一日晨興
謂其子恒曰吾大期至矣然自顧無所恨汝曹勉之勿
[038-40b]
墜先業治䘮用家禮足矣復召諸生與訣别翛然而逝
正綂丙辰十二月癸酉也年六十二平生事親孝奉先
敬於宗族義而慈於鄉黨隣里和而惠其撫孤恤貧周
人之急不可一二計其所為詩文曰在泮集者若干巻
蔵于家娶同邑劉氏有婦道又娶周氏子七人文惠類
恒載嗣俊女二嫁某某孫男八人恒奉柩歸與諸兄弟
以己未十二月初十日𦵏于其里之殊坑少保永嘉黃
公銘其墓矣又來北京請予文表諸墓上羅氏故儒家
[038-41a]
代有聞人予與工部同年取進士又同官翰林因得拜
其尊府君既而又得與先生遊父子兄弟皆予所敬禮
者其尊府既以德行重鄉邑而工部之才望滿朝廷功
業滿邊隅先生又表然為名師所以成賢才禆政治者
盖不少今皆不可作矣則予之哀思可已邪文兄弟致
孝於親切切焉圖其不朽而以屬於予故備書之豈徒
以見先生之賢有所本亦使世之為父子兄弟者觀之
或有所興起云
[038-41b]
   屈氏二親墓表
正統己未十二月二日刑科給事中屈公以疾卒于家
年六十九其配夏孺人哭之過哀戒諸子曰我未亡人
也義必與汝父同穴姑緩𦵏以俟我明年庚申九月十
八日孺人亦卒年七十一時子伸為貴州按察僉事聞
父之䘮即棄官歸中道又聞母訃哀慟摧裂幾不能生
既歸襄事貴州文武諸司交奏乞留而奪情起復之命
下不敢少延以盡其禮乃卜里中小雷洲南原祖墳之
[038-42a]
左治𦵏地且自為誌以𦵏事屬諸弟而銜哀就道遵上
命也是歳閏十二月廿二日乃奉二柩合𦵏焉今年伸
以事來京師介其親戚胡秉常奉二親之行狀謁予請
曰伸於二親生不得致養病不得調湯藥死又不得躬
斂含奉𦵏祭其痛何如之惟墓前之石宜有文以昭德
垂後若於今弗圖恐久遂沉泯而不孝之罪大矣敢以
為請予哀其志故不辭按狀屈氏之先咸陽人至宋南
渡有曰栗者為倅于饒始家鄱陽世為衣冠之族公髙
[038-42b]
祖殷仕元為信州路總管府知事曾祖清卿信州文學
祖齊民元末倡義保一鄉父宗文母孫氏公其第三子
也諱理字公道自幼天資髙爽勤學問研究經史既冠
父母以家政付之公殫心劬力理田園治生産家日益
裕事親極其孝敬左右順承無違禮飲食之珍衣服之
美不先以奉親不敢用其所嬴財必以告於親而歸諸
蔵未嘗私一毫親没治䘮一依朱子家禮事二兄尤篤
隆然恭愛之施著家規廿餘條以整齊其家奉祭祀教
[038-43a]
子孫撫下人悉有法度門内凡千餘指皆服公之化無
彼此言者郡太守寗善縣令任勉嘉其孝弟欲薦之公
以親辭乃遣子伸入鄉校學成取進士拜刑科給事中
敬恭夙夜以克有成績朝廷嘉之推本於父母封公為
刑科給事中配夏氏封孺人夏氏亦鄱陽人世貴顯元
江州塩運司經歴元卿宣徽院判官亨父國初江浙行
中書省椽仲臣則其曾大父大父也母王氏生孺人為
中女諱玖貞實有容徳父母愛之擇壻於屈氏得公遂
[038-43b]
歸焉孝以事舅姑禮以睦娣姒凡公之慎終追逺惇本
厚族與夫賓客之徃來公私之酬酢親疎貴賤輕重厚
薄無不適其宜者孺人之助也其於諸子諸婦未嘗厲
聲色從容化誨使皆入於善及以子貴受封秩偕顯榮
人既推給事公之教而尤重孺人之賢子男六長即伸
次惠儀康驥年女一嫁徐箎孫男十五人曾孫男二人
惟屈夏居鄱陽以名閥相髙先世德誼足以啓迪其後
人觀公與孺人之善所以形於内外者可知矣嘗聞伸
[038-44a]
初為刑科公訓之曰尔居清要當清尔心上以報朝廷
下以慰吾意則吾樂矣及僉憲貴州公教以柔逺之道
當以土俗順人情而以禮義擾馴之則無不治伸服膺
不忘是以當世稱賢焉伸之所立即公之所存也夫君子
之教子必以道道行而人宜之則必有以獲乎天公之
與孺人享其福祿榮名而善始令終非天其孰能使之
用是可以勸夫天下後世之為人親者矣故表而出之
俾刻於石
[038-44b]
   定安令呉君墓表
定安令呉君寔以宣德三年七月二十二日終于家其
子忠以是年十二月二十日奉𦵏于其鄉陳橋之森山
服除來京師奉君之行狀謁予告曰先人之𦵏湖廣㕘
政呉公存實銘之惟墓前之石未有文敢以請盖予先
考嘗知瓊州定安其屬邑而君為令故予嘗與之接忠
以是來請於予然予惡能知君之悉哉按狀呉氏居南
昌石馬為著姓盖宋開府玠之後然不知所以徙而君
[038-45a]
之大父德茂父永安皆不仕至君以推擇從事藩省能
謹飭自持既滿陞永嘉典史又調泉之灌陽松江之上
海皆以善贊畫得名而上海最劇其名尤盛久之松江
府同知呂敏以君屈在下僚上章薦之於是有定安之
命定安在南海中與生黎接前之為令者多不善故民
多迯徙生黎亦數出為盜君至亦以誠待之均其徭賦
省其刑罰繩其豪橫而佑其善柔凡前政之不便者皆
罷去而行其便民者民大化服逋迯自歸者三百五十
[038-45b]
餘戸生黎順從願為編戸者一千一百三十四君擾而
馴之俾皆樂善作興學校毁撤滛祠孜孜以禮義為教
治績大著縣以無事日彈琴賦詩以自娯九載考績赴
吏部民皆不忍其去耆老七十人詣京師乞留朝廷從
之又三年乃以外艱歸既免䘮謁選吏部得風疾告歸
治于家而竟不起距其生丙午九月初五日得年六十
三娶袁氏有二子長曰綱早卒次即忠為京山縣學訓
導女一人嫁徐用文繼萬氏生五女皆幼嗚呼縣令民
[038-46a]
之父母也必有至誠惻怛之心以行慈良豈弟之政然
後民受其惠彼厲威嚴任智術務姑息肆貪穢民之失
所或䧟於不善皆此之由也故西漢以來重循吏觀呉
君之政如此盖可以無愧矣國家務養民詔書數下擇
守令安得如君者布滿天下諸邑哉予是以惜之特論
著其事以表于墓上
   孺人曾氏墓表
上海教諭致仕尹先生之配孺人曾氏泰和城西檀樹
[038-46b]
巷之故家曾祖叔仁祖賢可父自誠皆不仕孺人孝敬
儉勤柔惠淑慎既歸尹氏不及事舅姑而於奉祭祀必
盡誠推於夫之黨盖無不禮焉元末大饑人恟恟不自
保孺人躬啜薄粥而具飯以食長者如平時䘮亂既寧
先生歳授徒于外孺人理家政躬操井臼夜則焫松明
治女事均視骨肉一味之甘必周家園果核亦均給有
餘則以惠姻戚隣里不茍易一錢致禮於其子之師及
親賓徃來待之皆中儀法撫下人尤有恩非但衣食以
[038-47a]
時至於蚊蚋亦給與帷帳用人之力雖暫必酬嘗治絹
欲嫁其女㑹族人謀娶婦而貧無聘幣即輟以與之其
他賙窮恤匱尤多先生質直好義親戚有託以避難及
諸生貧而願學者輒館穀之孺人能相其志先生或責
人以義至使之無所容既退孺人則以忠告善道為勸
先生為少逭故終無所忤於世其賢如此生元至正辛
巳七月十五日而以今永樂壬寅八月二十一日卒年
八十二二子長復道由南雄訓導三遷得京山教諭以
[038-47b]
卒次自道今為太平府同知四女適交州衛經歴蕭信
立順德教授郭彦鉉曾伯和歐陽允仁孫男九長倚為
三河訓導亦卒次任何儼儉侃保偉脩曾孫男六人孺
人之葬在其鄉紫芋東山之陽𦵏十四年自道來北京
告予曰憬以父命為伯父後故於母之卒不得躬服䘮
若又不能顯揚其德則不孝之罪益大矣先生幸見憐
願為表諸其墓予謂先王之教必始於閨門盖女徳之
所系重也至論其職之常不越乎養舅姑相夫子治衣
[038-48a]
服飲食助賓祭諧戚姻而已考於二南所載可見矣後
世教道不明為女子者徃徃任其才之所至而罕見其
德之脩家之不振子孫之不能皆賢盖此之由也若孺
人之德既備而又盡其職之常宜乎昌大其家而福及
其子孫其賢如此有不可表邪故摭實以表于墓使凡
為女婦者取則焉
   同知尹君墓表
尹氏於泰和為儒家盖宋進士絳之後代有聞人至上
[038-48b]
海教諭子厚先生尤以質直好義為學者師先生娶曾
氏生二子其次則君也自幼端重不與羣兒戲而聰敏
喜學夙夜不懈諸公長者皆愛之先生初為邑庠訓導
君日侍左右見諸生雍容揖讓心切慕焉諸生亦喜得
君為友遂援君入邑庠讀書作文每屈其儕輩業成充
貢入太學未幾太宗皇帝詔脩五經四書大全徴天下
名儒又擇太學師生之賢者入館閣任其事君與焉書
成受賞賚擢拜雲南澂江府同知澂江去京師萬里夷
[038-49a]
性獷悍號難治君蕩佚簡易一以至誠待之夷大化服
名著雲南黔國沐公總兵鎮雲南凡諸夷有爭訟多委
君徃決之夷亦熟君名知君平恕莫不聽命諸府官有
闕公每命君權署君不以權署有所茍必為民興利去
害故人皆悦其來而唯恐其去澂江之人則以不得專
惠於已為戚也滿九年以績最加食四品祿俾同知徽
州代還改太平其為守者執偏見好以嚴馭下君從容
贊襄必使事集而人不怨於農桑學校尤加意所至勸
[038-49b]
勵有方人樂為之盡舉賢才表貞節歳凶則發廩以賑
民民或有獄必反復究其實不使䧟于非辜在太平六
年太平之人服其化惜其位不稱德至欲請于朝朝之
顯者亦多知君數欲薦進之局於例不果君獨恬然自
得曰是亦足以為政矣他何暇計哉正統五年二月六
日以疾卒年六十一平生質直好義盖與上海先生同
凡先生興水利置義田義倉以濟衆皆能相其志篤於
祀先燕器或不備必先治祭器積俸入之餘買田以供
[038-50a]
祀事先塋恐歳久蕪沒皆立石識之内外屬有貧者無
不賙焉兄京山教諭復道與其姪三河訓導倚相繼先
卒君撫愛其所生如已之子若孫娶康氏生五男子任
侃份偉脩三女子嫁歐陽浩白彦章鄭仲㢘孫男四人
經繼紹綝曾孫男一人任兄弟以缺/缺/缺/日奉君
柩葬于闕/之原思表其德以傳於後世書來北京請予
文刻石予縻於職務不暇作則又因君之妻姪石阡推
官頮來速文曰非公之言無以託不朽願勿辭於乎予
[038-50b]
與君相好最久實相知君一出而躋正五品位大夫其
才行又有如前所云者然二十年不改官其不如君者
反過之或有未然則奔走號籲以求售君獨素位而行
未嘗有慕外之心豈非安於義命之君子哉君子民之
表也學者所當視效也故為書之使表諸墓上
 
 
 抑菴文後集巻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