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095 抑菴文集-明-王直 (master)


[015-1a]
欽定四庫全書
 抑菴文後集巻二    明 王直 撰
  記
   金齒軍民指揮使司新建學記
天之生人既以陰陽五行之氣成其形矣亦皆賦之以
同然之理焉於是有仁義禮智之性以施之君臣父子
夫婦長幼朋友之倫日用事物之間不以地之逺近或
異也然氣稟有清濁厚薄於是理有不能全此教之所
[015-1b]
以不可無也金齒古哀牢夷之地漢始闢為永昌郡後
世或因或革然皆羈縻而已至元以為永昌府建學以
教其人後燬於兵國朝洪武壬戌取永昌置軍衛鎮之
既而以民少罷府改衛為金齒軍民指揮使司以統之
歲甲戌乃命秀才余子僖徃教焉始立孔子廟於中正
坊之西軍民子弟皆來學子僖卒指揮使胡侯琛廷貢
車侯琳文玉等言於朝請以其子穀仍領教事未幾詔
凡軍衛皆立學胡侯車侯復與同列協謀充拓廟左右
[015-2a]
地以為學舍堂齋門廡及諸器用靡不畢具仍請以穀
為訓導既受職而歸則來告予曰學校之建使其人皆
入於善上之徳大矣二侯祇奉上命以成就其事用心
亦勤矣願為之記庶有考於永久且於學者進徳之方
亦願因之以示教焉予謂聖人立教使人變化氣質而全
性之善其說皆具於書讀其書究其言以明諸心措諸
行自倫誼之大至於應事接物之常無不盡其道焉而
又持之以誠加之以勇則安有不成者哉金齒入職方
[015-2b]
六十年其沐浴聖化久矣今又比之内郡立學校以教
之此天子一視同仁之心也要在為之師與董其事者
深體而躬率之耳穀字止善祇慎好學有志於古人而
胡侯車侯等皆寛厚有智畧亦孜孜學術庶幾古人所
謂說禮樂而敦詩書者其能成賢才而美風俗可必矣
故為之記以俟且使後之人有考而善繼之也
   謹菴記
永樂二十年冬予友曽公恪以其藏修之所曰謹菴者
[015-3a]
求予記予時以内艱服闋将之京師不果為而公恪求
之不厭然終未有以應也及至京賔客往來之暇乃思
公恪之所以自名與其所以名菴之義而為之記曰夫
天之所以賦此理者盖人人所同也然既得之又或失
之者何哉欲勝而已矣然君子欲去私欲而全天理無
他焉持敬而已矣孔子曰修已以敬敬者古先聖王之
所行非孔子之自言也詩曰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
朝夕執事有恪恪者敬之謂也堯舜之所謂欽湯文之所
[015-3b]
謂敬一也然豈學者之所可遽能哉黄直卿嘗曰敬者
聖學之始終而謹為近欲為敬者先自謹入焉斯言也
其亦子思之意也歟常因是而思之凡人之所以害夫
天理者為其所不當為也其所不當為者非人欲之私
乎誠於所不當為者知所謹而不為則亦豈有害理之
患哉私意一萌内外紛擾其所不當為者皆為之於是
天理蕩然矣夫安得不為小人之歸哉中庸之所謂戒
懼者静而謹也其所謂慎獨者動而謹也動静皆謹則
[015-4a]
私欲不萌私欲不萌則其心一而不他純而不襍其所
行者皆天理之正矣習之久養之熟則古先聖王之所
行者可庶幾焉公恪之所以名菴者其意盖若是歟菴
在所居之何山林壑幽勝竹樹茂美而又有田園池沼
之富閥閱聲望之華足以逞其欲為而無不可者顧乃
退然一菴之中而謹於自修如此可謂有志者矣則其
為君子孰禦哉予與公恪㳺且久故因其求而述予之
所聞者以為記公恪其有取於予言也夫
[015-4b]
   槐陰書屋記
槐陰書屋者五雲王鑑讀書所也王氏居縣北之鴈塔
里世敦徳義為大家鑑之父仲敏雅志經史遣鑑受學
邑庠盖欲其有立於世也未幾父卒母段氏欲成其志
家有槐樹鬱而茂乃就陰作屋四楹俾鑑力學其中又
延名師以教焉鑑亦晝夜盡心不少懈然屢不偶於有
司嘗自念曰期我於成者父母之志也我豈敢怠哉因
名為槐陰書屋而請記於予曰願有勗焉庶㡬成吾親
[015-5a]
之志於乎鑑可為能子矣夫書以載道也栖之於屋而
讀焉所以求道也聖人之道自君臣父子夫婦長幼朋
友之倫以至於洒掃應對作止語黙周旋曲折之間莫
不有焉明於心見於行而皆不悖乎道之常則可謂聖
人之徒矣君子之讀書為是而已子之親所以待子者
豈不以是歟然則子之承其親當何如本於孝弟推之
萬事萬物而各當其理由是宜於家孚於邦達於天下
則親之志得矣是以志養者也孰謂子非君子哉抑子
[015-5b]
之所以名其居者其有取於晉公之事乎晉公不誣人
以求達故其子文正為賢相顯名於天下論者以為仁
厚之報非槐之為祥蘇子所謂徳之符是也然文正之
業盛矣當時謂其深沉有徳望深者淺之對沉者浮之
反也深則包涵渟蓄而邃於理沉則淵潛靜宻而審於
事此其所以為賢子之先世振施於鄉里不少矣而皆
以隠終其鑑鍧振耀必在於子子之承其親亦法乎文
正而已矣夫大有立於天下非浮躁淺露者所能也窮
[015-6a]
理而極於深㣲制事而安於沉静學問之成功業之建
夫何文正之不可及哉然則槐隂書屋将不與三槐等
乎子必勉之此父母之志也予亦有望焉故記之以俟
   四老堂記
四老堂者嘉興城南趙氏所居之堂也趙氏之秀曰智
以明經登第入翰林為庶吉士具其所以名堂之意謁
予告曰嘉興城南多湖水湖之南有大溪二一名秦溪
一名長水南行未十里有鄉曰白紵橋曰秀水富家大
[015-6b]
族多居焉其好善務本有趙徐朱盛四姓趙則智族也
智之父質直明達儉約簡静凡其所行足為宗族楷法
其論事必據於理而能旁引曲譬以警發愚䝉其訓子
弟諄諄無懈怠之意而徐氏存正朱氏謙光盛氏徳材
相好為莫逆存正外朴内敏於事無不通有功不誇有
善不矜然他無所營躬率子弟耕稼以自樂謙光性敏
喜讀書至老不倦怠於經史悉究大義而深於四書喜
為人講説其書翰筭法尤精徳材温恭謹厚教行於家
[015-7a]
閨門之内懿徳淳備鄉人有富而驕者則必勉以善曰
富不足恃也此四老者今皆七十餘矣居閒無事燕坐
於此堂蕭散簡逺之趣敦厚和平之風表然為望於鄉
里智之受益多矣因名所居堂曰四老堂敢請記於先
生予未暇作今智将歸省其親而速文不已予聞古之
君子以年徳相髙而遂其樂者有之矣香山睢陽之徒
是也雖或隠顯之不同要之皆當時所敬者宋至道中
李相昉輩慨然欲繼之而終不能遂則知一時燕閒之
[015-7b]
樂亦非人所能必乃天也今天下太平時和嵗豐而四
老者得以從容而樂於此堂其得於天也厚矣鄉人子
弟聽其言師其行豈不足為一鄉之善士哉故為序次
其説使掲於堂上以為記
   筆妙軒記
吳興張子良居京師以善製筆得名予始未識也永樂
中予鄉友劉選預脩大典在館閣每求筆於子良予得
用之甚適意因是亦徃徃求之遂與相識予性拙不善
[015-8a]
書而人事酬酢有不能已者賴子良之筆稍有可觀然
予之拙亦終不能精也其後予居北京而子良亦來北
京北京之製筆者亦皆讓其能然予不見者乆矣今年
忽造予以其筆妙巻求題予不及見予子秬為受之廼
作七言近體詩題其上踰數日子良復來見予曰幸有
名在官府當朝夕供事不得數拜庭下今以疾代将還
吳興筆妙軒者衆人之所命也昨辱為賦詩然鄙意以
為未足敢求公序其端以啓士大夫之歌詠辱見知之
[015-8b]
乆請無愛於言庶光逺有耀也予謂筆之用大矣觀夫
韓文公所作毛頴傳可考也則製筆者之有功於世豈
他藝可及哉宜其見重於士大夫子良製筆之妙固已
乆知於世士大夫得其助者非獨予也則予題是軒豈
能愛於言哉昔羅隠喜筆工萇鳳謂之曰吾當助子取
髙價乃以鴈頭箋百幅贈之由是價益增而筆大售予
謂隠之計踈矣奚必論價哉名者實之賔也脩其實以
成其名則自無不利今諸公為賦詩則過於隠之贈矣
[015-9a]
子良之筆益精則名益著人之求筆者孰能舎是而他
適哉筆妙之軒将益有聞於天下矣若有其名而怠其
事則是軒也将不晦矣乎故為序如此既以勉子良亦
以發諸公之興云
   大原别墅記
大原别墅者今瀧水令龍泉袁銘用儆家食時所營也
袁氏世居長&KR0008為故家至用儆喜山水之勝習隂陽向
背之說嘗往來大原坪見其四向皆沃壌而溪水當於
[015-9b]
前其地隠起若龜昻首曳尾以趍扵溪心獨愛之廼就
作田屋以居凡若干楹環而望之有八景焉五華山在
其南雙江合流乎其西其東北則有武陵之瀑布西南
有螺灘於晚照為最宜北有長橋銀山尤宜於雪月之
觀而席㡌之晴嵐玉泉之古寺在東皆可以供燕㳺娛
眺望其心又以為可喜今年來北京為予道之曰豈獨
銘樂乎此将使子孫居之而長有此樂也欲求諸公賦
八景之詩而道其所以樂敢請先生為記之刻石以示
[015-10a]
乆逺予謂人之所居必占地之竒勝而當山水之㑹然
後足以樂乎已而燕及其子孫故君子慎之然求之在
人而遂其求則在天故又有不能必得天盖不可以智
力勝也今用儆求而得之豈非天之所厚哉雖然地之
美者必因人而彰觀於古可見矣今大原之坪與夫所
謂八景者非得用儆則棄之荒遐寂寞之濱抑孰知其
為勝哉且予聞之昔者海陵許子春治其居之南園亭
榭之華卉木之盛賓客㳺觀之樂盖擅扵一時然許氏
[015-10b]
不以是傳也其所以傳者三世孝弟而已盖地以人而
彰人以徳而顯也袁氏之别墅固勝矣為之子孫者皆
興於孝弟而世篤不㤀則将與許氏之園等矣予欲成
人之美者也故記如此使刻焉
   二老堂記
漣水王經舉賢良得陕西布政司檢校因予姻友梁叔
䝉詣予請曰經之父世業醫今為醫學官年已七十四
矣而經之外舅劉公徳懋洪武中為監察御史累官至
[015-11a]
雲南右叅議謝事歸其年七十有五然皆康強無恙齒
德之尊鄉人皆敬禮焉曰二老者吾邑之望也經家故
有堂歲時閒暇二老相與燕嬉於此經得以奉順其起
居承候其顔色備物而致享焉其心甚樂也因名之曰
二老之堂今受官以去然豈能忘斯堂哉敢請文為記
俾持歸掲之堂上經録而時覧焉亦足以慰其遐思願
先生不辭予謂此太平之美觀也洪範所謂五福其一
曰壽故人之生莫不欲老且壽焉然而至七十者盖少
[015-11b]
年七十者有矣未必皆有子之賢有子賢矣而罕遇夫
太平之世觀詩之陟岵鴇羽其親非不存其子亦非不
賢也然苦於行役而老者不得以自遂則雖壽奚樂哉
今二老好德而皆至於髙壽且遭值太平雍容逸豫有
若經者得致樂於平時又将以其禄養於今日豈非其
身之幸乎抑考之二老之生當有元覆敗之際我太祖
髙皇帝龍興之日譬諸嚴冬盛寒草木零落而天地發
生之仁已寓乎其中故二老皆禀温厚淳固之氣而又
[015-12a]
䝉列聖覆幬涵育之徳是以克享悠久和平之福夫豈
偶然哉謂非太平之美觀其可乎故予為之記使百世
之下有以知我朝仁育之盛如此也
   貞節堂記
吉水李直孚作堂以事其母孺人而名之曰貞節之堂
孺人邑中沙上酆巽亨之女年十九歸金灘李允臧直
孚之父也歸之又明年丁未國朝将經畧中原先取粮
江西允臧主饋運舟次安慶溺焉時直孚生始數月孺
[015-12b]
人年二十一矣即以守節自誓而允臧家素貧孺人勤
於女事以自給上奉舅姑下育㓜稚敗幃瓦燈一室蕭
然人不堪其憂而孺人安之又五年舅没葬祭一如禮
兄憐其少欲嫁之孺人哭曰吾聞之婦人以夫為天天
一而已豈有二乎故夫死不嫁天地之大義也惟禽獸
則異乎此且夫去時以老親㓜兒属我今舅沒而姑尚
存㓜者日以長矣而廼以禽獸待我我有死而已兄知
其志不可奪不復言又三年姑没治喪一如其舅直孚
[015-13a]
長勉使勤學曰爾父惟爾一息不勤學何以立身直孚
感其言不敢怠學以有成孺人乃喜曰吾殫心劬力以
仰事俯育今幸無負於吾夫可以見於地下矣直孚事
孺人甚謹而名堂若此盖著其德也夫貞者知正而固
守之之謂節者事有其制而不過之謂也在易恒六五
之象曰從一而終此婦人之貞守之堅確而不越乎理
之常此節之六四所謂安節者也聖人垂世立教皆本
扵天理民彛之正人孰無是心顧有不能然者欲累之
[015-13b]
也欲動情勝則陷扵邪僻放蕩而不知檢其扵禽獸奚
逺哉孺人之德無愧於聖人之訓非賢能如是乎孺人
年八十一廼卒守節者六十年而堂未有記卒之後十
年直孚子同仁取進士在北京始以父命請於予思著
其德於久逺記曰先祖有美而不知不明也知而不傳
不仁也直孚庶幾免矣故予為之記孺人之善所以儀
於家施於鄉里者盖多此不著著其所以名堂者云耳
   進德齋記
[015-14a]
余榖止善其先臨川儒家洪武中其尊府子僖奉命徃
教金齒而止善生焉因遂為金齒人子僖卒止善仍領
教事及金齒建儒學舉止善為訓導既受職而歸詣予
請曰榖甞以進徳名齋盖有志於是也今幸為教官然
僻居窮徼去京師萬餘里他無所受益願先生賜之言
榖得朝夕覽之以自朂其為恵大矣夫進徳者立教之
本也徳者何仁義禮智之性人之所得乎天者施之君
臣父子夫婦長㓜朋友之間莫不有當然之則焉其所
[015-14b]
以不能至者欲累之也小之為衣食聲色大之為榮辱
得喪蔽錮而拘繫之雖欲盡其道不可得也進之云者
制其累而已矣如是則人倫事物之理馴致其極可必
也然進徳之功豈可以偽為哉孔子曰忠信所以進徳
也忠信誠也盖必實用其力斯可矣實用其力而不進
者未之有也金齒古荒服之外朝廷不鄙夷其民而立
學校以教之正欲使知君臣之義父子之親夫婦之别
長㓜之序朋友之信而止善為之師以其所進者而施
[015-15a]
之其人啓其蔽袪其所為累者俾亦能進其德焉此大
學明德新民之事也要亦用其誠而已矣世之為教官
而知以進德為務者甚鮮也不務其德而惟欲之從則
何以成已成物哉此君子所以嘆也故予為言如此使
掲於齋之壁以為記且俟他日考其成也
   挹秀樓記
桑園周氏故大家其族属蕃衍比屋而居簷宇相次如
魚鱗雖有山水之秀而為髙閎峻墉之所隔閡喬木茂
[015-15b]
樹之所蔽翳不得以盡見其美師與周氏之傑也廼治
地作樓若干楹其髙若干尺巋然出於衆屋之上既成
與宗族賔客之賢者登而周覧焉山水之秀可挹也其
前白富一峯雄峙如卓筆㧞出霄漢間南有南峰北有
北華諸山磅礴離立若虎豹踞而蛟龍翔溪水自永豐
來徑其中紆餘曲折可百餘里以達於大江盖扶輿清
淑之氣之所㑹也而斯樓盡得之因名之曰挹秀之樓
今年遣子時霽來北京因族父庶子君崇述属予為之
[015-16a]
記予謂山水隠者之所好也彼其抗志於埃壒之外寓
跡於閒曠之中一切紛華世利皆不以累心其所以寓
目適情者固於山水有得也然亦有不好者何也盖身
在是而心不在是循乎物之累而易其情之真則何山
水之能好哉師與以詩禮之華而篤山水之好至作樓
以挹其秀此誠不累於物而善於取適者歟雖然天地
之秀鍾而為人而又鍾於山川夫固相為流通也則人
之好之盖自有合哉孔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以其
[015-16b]
體相似也相似故好之矣然豈徒好哉因山之厚重而
以益吾仁因水之周流而以益吾智則山水之接乎目
者皆進德之地也豈止於適情而已君子之自修雖無
慕乎外而亦有資於外者此之謂也師與之志果若出
於此則其進德可量邪他日倘出而用之則雖違乎山
水之觀而所得於山水者豈不有及於物矣乎故為之
記而併道吾意云
   静學齋記
[015-17a]
天之賦是理於人不偶然也自君臣父子夫婦長㓜朋
友之倫以至冠婚喪祭軍賓蒐獵仕止乆速飲食起居
日用之常莫不有焉知之明行之當則無愧於為人而
亦為無負於天然人之氣質不能齊於是知有未至而行
有不逮此學問之功所以不可緩也夫欲窮理以見於
行事使精粗本末無所遺則於聖賢之書吟誦思繹當
無不至庶乎其有得矣若耳目之間喧囂混雜冠盖車
馬之徃来聲色貨利之紛擾中才之士鮮不移其素失
[015-17b]
其守安能一志於學哉此學所以貴乎静也漢諸葛孔
明甞言非静無以成學意盖謂是矣然君子之學豈以
地之喧寂為進退哉由乎心焉耳心苟静矣雖喧猶寂
也不然則山林之深隠亦若市朝之奔趍盖身在而心
徃矣如是而欲窮物理之㣲踐道徳之實以求無負於
天無愧於為人奚可得耶彼其所以不能静者何也欲
累之也欲累之而不知返則豈特負於天而愧於人其
於禽獸奚擇哉孟子曰養心莫善於寡欲盖寡欲則心
[015-18a]
鮮有不静静斯能察天理之本然盡人事之當然君子之
所務也故予以為君子之學不以地而由乎心錢塘吳
生震隨父官京師雅有志於讀書作新室以居而喜其
邃也名之曰静學齋因其執友潘勤進學求予記予故
為言人不可以不學而學必貴乎静而又必求諸心盖
慮生之心或不能静則無以成其學也於乎予之所望
於生者盖厚矣生其勉之
   忠義堂記
[015-18b]
忠義堂者萬全都指揮使楊公之堂也楊公名洪字宗
道揚州六合人其祖與父皆以軍功為漢中衛百户及
公襲職調開平開平在北邊最荒遠屹然孤城控制萬
里外天威所加無思不服而旃裘之衆猶或乗暇以撓
邊公提兵逐捕能與衆同甘苦推誠撫馭故上下一心
所向克㨗前後斬獲功居多敵人畏之遂自千户累進
至今官為鎮朔叅將常曰吾自禆校䝉朝廷奬㧞至此
將何以報上恩唯勉於忠義庶幾不負任使之意於是
[015-19a]
掲以名堂将朝夕覧之不忘也因翰林侍讀周君功叙
求予記夫義者臣之所以事君而忠者則無所不盡其
心之謂也為臣之義莫大於竭忠凡職之所當為者必
無一毫之不盡則臣道得矣是故受命則忘其家臨事
則忘其身死生禍福一不以屑意而惟職之盡古之君
子固皆如是矣彼計利害之私而以得失為慮者廼孔
子所謂鄙夫也惡足以為臣哉今朝廷之於公厚矣知
之明信之篤任之專盖非常之遇也以忠義自勉而不
[015-19b]
顧其私公之志其以古之君子自待歟是足以報上矣
予聞郭汾陽之事唐也操徇國之心持匪躬之節除㓙
靖亂不避艱險外戢逺人内安華夏忠義之誠天地鬼
神實臨之是以享福禄於當時垂功名於後世至今六
七百年猶使人起敬起慕而無間然者為臣如此亦可
矣豈非公之所當法者歟故為之記而因以告焉
   瑞竹軒記
㑹稽魏仲厚與其弟仲英仲實最相好兄既篤愛其弟
[015-20a]
弟亦深敬其兄内外之間無彼此言者嘗作小軒而種
竹其前閒居無事兄弟相與燕休於此其心同其徳同
飲食起居無不同者盖怡怡然樂也宣徳辛亥春竹有
萌旬日成竿其圍六寸自九節而上為两岐各長二丈
抽梢布業清潤秀美蒼然如一鄉人皆曰此魏氏之瑞
兄弟和氣所感也因名其軒曰瑞竹今年仲厚之子瑶
舉賢良在北京謁予道其事而請文為記予謂瑞者非
常之應也竹特生之物其常也今岐而二焉則非常矣
[015-20b]
其下一本者兄弟同乎所生之象也中岐而二者兄弟
之親分形連氣之義也枝葉同榮則羣從子弟愈分而
愈繁之徴也和氣所感物有先幾而兆祥者矣昔者詩
人以特生之棠自况其無兄弟而踽踽然獨行者唐風
杕杜之篇是也則竹之分岐並秀其為魏氏兄弟之瑞
無疑彼之可傷則此詎非可慶歟然予聞之誠則動動
則著感應之妙惟誠者能之蓋天地之道誠而已人能
盡其誠則形和氣和而天地委和以應之同頴之禾分
[015-21a]
岐之麥連理之木並蔕之花皆其類也然惟誠之至感
之深則其應之也常仲厚兄弟既有所感而致是矣使
其德之誠於中者能久而不渝則祥應之來豈特如蕭
雲華孟恭武而已将見禽鳥之集於林中者亦能交䕶
其巢而更哺其子也仲厚兄弟尚亦勉乎其終哉故為
之記而使掲於軒之壁
   一樂堂記
臨川艾旭由國子生為丞於陽曲以其父母之俱存而
[015-21b]
兄弟之具翕也取孟子之言以名其堂曰一樂侍講王
君時彦旭之郡人相好也求予為之記夫天下之事之
可樂者多矣志於富貴者喜爵禄之隆志於功名者喜
事業之著市井之細民田野之農夫則財利之盈稼穡
之登廼所以足乎欲而樂乎心若君子之所深樂者則
在乎父母兄弟之安全而已然此系於天成於人天有
不能得乎人而人有不能得於天者何也盖天或命之
而責善以相離䦧墻以相賊此天之所以難得乎人者
[015-22a]
也或人能修之而父母有不能全兄弟有不能安此人
之所以難得乎天者也於天所難得於人者能修之於
人所難得於天者而能全之若旭者豈不樂哉宜其詫
以名堂而欲記之也予嘗觀之古之人有能全此者矣
然或不能有其樂盖行役之艱難農事之廢棄故雖能
得之不樂也此陟岵鴇羽之詩之所由作也今天下太
平聖徳逺被無發召之勞饑饉之憂飽榖粟而安室居
而旭又有名爵之榮廪禄之資進得以備甘㫖之娛退
[015-22b]
而得與兄弟怡然以相處則其樂又可勝言也哉雖然
旭既能有其樂矣其尚思所以充之哉盖義理實於中
而行必自是則無愧於天無怍於人既得以樂其樂而
亦能乆於樂矣此在旭勉之而已是為記
   順安堂記
古者男子之生則以桑弧蓬矢射上下四方以示其所
有事也夫生於斯長於斯可矣而何上下四方之有哉
盖人生天地之中將窮天下之見聞以充其器識而卓
[015-23a]
然自立於世非徒然也天下之事物多矣若山岳之崇
髙江河之流衍湖海之宏深名都大邑之鉅麗與夫四
方物産之所宜古昔聖賢政化之施豪傑智能之士之
所經營規畫以見於事功者不可以坐而詳也茍耳目
有未及則器識有未充矣是其志於上下四方也固宜
予友劉宗順盖所謂有志者也甞曰君子盡天下之大
觀不幸而遇艱難斯亦已矣今天下清明無桴鼓之警
發召之虞茍有志焉東西南北無不可者吾将遂吾志
[015-23b]
而安於所適何能局促以自限哉故下豫章泛彭蠡浮
大江以至於京師極觀㳺之美歸而欣然如有得矣而
志未已也今天子肇建北京以為萬方㑹同之都宗順
又喜自謂千載之良遇於是復治装以來太平文物之
盛皆得接乎目而悦乎心退而詫曰凡天下之所謂山
川城郭宮室府庫甲兵物産無有過於兩京者而所謂
政化之施與夫經營規畫以見於事功者又豈有過於
今日哉吾皆見之足以盈吾志矣他亦不足㳺也又曰
[015-24a]
詩云邦畿千里維民所止吾幸優㳺無所事於世曷居
此以近道徳之光乎於是擇永清之勝而居之凡所服
用一切不異於故鄉時時入城中與朋友相往來歸而
與同志之人婆娑嬉逰囂然自得乃名其堂曰順安之
堂盖喜順其志而能自安也属予為之記予昔家居時
嘗與宗順相愛今竊官翰林留北京而宗順亦居於此
皆安於無事嘗得與道故舊相懽洽夫人無所逆於心
則無往而非適又何必故鄉而後樂耶昔李太白周遊
[015-24b]
天下見司馬子㣲以為可與神逰八極之表故作大鵬
賦以鵬之摩蒼天薄四海自况而以斥鷃比夫世之齷
齪者予嘗嘉其志夫世之所謂斥鷃亦多矣安知鵬之
為樂哉故予為記斯堂如此且以示夫人使之自廣也
   北堂記
余友曽用礪治其所居北向之堂以事其母而名之曰
北堂用礪居太和北門世以積善重於鄉盖其為父母
者率能以禮義訓其子而為子者亦能以禮事其親予
[015-25a]
得於耳目者舊矣用礪兄弟三人而素與予善盖嘗同
學於其旁近空舍中用礪母羅氏文昌主簿尚文先生
之子喜其兄弟之能學也使童奴給茗飲燈燭晝夜不
厭而用礪兄弟亦以時歸視其起居飲食既畢而復學
如初當是時予固賢其母之能教而其兄弟之能事也
於今二十餘年矣及予去官京師既久而其兄弟獨用
礪存所以撫諸孤而事其母者益謹此堂之所以治而
來求記於予也詩曰焉得萱草言樹之背釋之者曰萱
[015-25b]
草令人忘憂背北堂也而世之事毋者取之嗟乎用礪誠
能免其親之憂哉夫飾堂宇樹草木謂足以事其親而
無憂此孝之小者也不以不善處其身而憂其親此孝
之大者也用礪之善聞於人矣盖方其讀書時其母固
甚悦之欲勉之以聖賢之道也夫古之聖人有大舜者
善事其親而有以悦其親然舜不以是為足而慕之終
身古之賢人有曽子者亦能事其親而有以順其意然
曽子亦不以是為足而保其身至於終彼一聖一賢其心
[015-26a]
曷嘗有須臾忘孝哉故曰堯舜之道孝弟而已又曰事
親若曽子者可矣夫為人而思幾於大舜曽子誠可以
無愧矣今其道載於書用礪素所讀誦而其母素所喜
悦者用礪其益勉於是哉將為善思貽父母令名必果
將為不善思貽父母羞辱必不果夫果於為善而怵於
為惡此所以免其親之憂而可入於聖賢之道者也堂
足以安其身而已矣古所謂一鄉之善士其善行必有
以蓋於一鄉用礪勉之雖然用礪豈以予言而後達哉
[015-26b]
而予既相與莫逆則不敢以不勉也故為記其説而使
書於壁
   璽書閣記
璽書閣者吉水李維霖所建也閣而名曰璽書者何盖
上所賜勅藏焉藏於閣者尊之也其所以致此者何義
也何謂義㓙年飢歲民食有不給維霖出榖四千餘斛
以歸有司助賑濟斯所謂義也義非有為而為也而取
以為名者何盖朝廷降勅旌之為義民民亦莫不稱其
[015-27a]
義有其實者名必歸之也於乎義者人性之所同有也
而於利物見焉然人能行者盖鮮各據其有而篤於自
私視其親戚之危亡而不肯施一錢者有矣况衆人乎
况千鍾之粟之施者乎孔子曰利物足以和義夫服食
者人之所利也彼不能得之而已乃獨專焉謂不逆於
義可乎不可也因其所宜施而施之使人各得其所利
則乖争之風弭而義無不和矣維霖之所施得於聖人
者如此以義名之斯不亦稱情也哉李氏系出唐西平
[015-27b]
王晟之子憲觀察江西孫唐為宜春令因家宜春其後
子孫蓋屢徙今居吉水縣同水鄉之嶺口里族属最蕃
詩書相承至於今不衰鄉邑之人固已重其世而推其
盛矣維霖又以急義䝉天子之寵命而建閣寳藏之遊
人行旅過其地者瞻棟宇之巋然想朝廷之恩典而嘉
維霖之義莫不低回羡慕有不可及之嘆則兹閣者豈
獨鄉里之榮觀哉風聲氣烈播於遠而傳於後者無已
也西平之於唐有再造之功其忠義之性天與之人歸
[015-28a]
之子孫之傳至六七百年而猶盛此忠義之報也今維
霖以義繼之雖所施有大小然能嗣其先徳之美而衍
其世徳之長則西平之後將不愈久而愈盛乎予聞維
霖弟維謙有子庸脩力於學問嘗試藝江西第一蓋駸
駸乎顯矣茍篤念前人而益思所以繼則他日之建立
安知不有與兹閣並美者乎維霖因翰林侍讀周功叙
以閣記屬予故為之記而併書之既以重維霖亦以為
庸脩勉也
[015-28b]
   勅書閣記
聖天子以仁育萬民恒慮有水旱之灾而思豫為備好
義之士往往出榖以佐官事聞朝廷下璽書旌其義而
天下莫不丕應於是倉廩之積所在充牣雖有水旱而
民不病飢上以仁感下以義應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
義者也安成張濟巨川盖今之好義者也聞豫備之令
下即出榖二千石以歸有司天子降勅旌之為義民勞
以羊酒復其家巨川既拜賜喜曰救灾恤患濟志也奚
[015-29a]
足以辱大賜而寵賁若此濟其敢辭雖然君命猶天命
不可䙝也特建一閣而寳藏焉今年夏巨川來謝恩闕
下因謁予求文為記曰張氏居安成梅溪實唐文獻公
九齡之孫安成府君紹之後府君仕南唐為光州刺史
周世宗南伐李氏盡獻江北地以和府君不屈而歸六
世祖遵獻仕宋守重慶元師攻城城陷不服而死其後
有相繼取進士並登童子科者皆至顯官濟之髙祖桂
芳曽祖宏道祖又新父尚脩皆不仕而皆以徳義重鄉
[015-29b]
邑濟兄弟及諸子仰前人之休烈守禮義之訓惴惴然
惟不肖是懼今年䝉褒賜假寵榮豈濟之所能致皆世
澤之餘也願為之記以示後人俾日篤不忘而思所以
繼嗟夫巨川可為賢矣哉予聞世族大家必以徳義相
承然後能愈久而益盛曲江公之徳前史書之天下後
世仰之足以啓佑其後人盖不待贅也若光州之不屈
於勢重慶之不愛其死非所謂篤義之君子哉傳至於
今巨川又以義顯命書煌煌輝映前後又非張氏之賢
[015-30a]
子孫哉故為之記而備書之使人知巨川之義皆前人
有以啟之後之來者又思善繼於無窮則張氏之盛有
已哉
   嘉定縣大塲鎮重脩義塾記
大塲鎮在嘉定縣東南六十里元有義塾邑士沈文輝
所建中為殿以祀先聖四配十哲侍焉其諸賢像則圖
於两廡之壁有堂有室以為師弟子講肄之所其制一
倣縣庠而差小割田千畆収其租以供祭祀飲膳之費
[015-30b]
謂之義塾盖當時所賜名而趙文敏公題其榜揭文安
公為文勒之碑入國朝來田歸於有司師生無所仰給
講肄遂廢迄今七十餘年殿堂門廡日入於壊㑹朝命
下興社學民居有遠於郡縣學子弟無所受業者俾學
於其中而大塲鎮當有所建置於是里之士人沈軒以
故義塾白於縣丞張鑑欲修葺之以教里中子弟而力
有不逮時工部侍郎廬陵周公廵撫諸郡毅然以興學
教人為務鑑乃為書請於公公為属之邑令扆昭及丞
[015-31a]
俞觀等俾恊力治之昭嘗為監察御史亦篤意教事經
營規畫市材命工脩大成殿三間明倫堂五間兩廡各
十二間儀門如堂之數以正綂八年八月興工越月而
落成壯麗宏偉煥然一新里中子弟得受教於此而頌
周公之德與賢令丞之功不置鑑復與衆謀曰是役也
非廵撫大人之力不至是其嘉惠學者厚矣不可無記
以示久逺廼因長洲縣學教諭蕭彦清求予為記古者
二十五家為里里必有門門之左右堂為塾里之仕而
[015-31b]
歸者大夫為父師士為少師主其教嵗功方興凡弟子
皆出學傳農事則父師少師旦暮坐塾中教之以孝弟
忠信恭敬遜讓歲事既畢則皆入學年十五入小學見
小節踐小義焉十八入大學見大節踐大義焉其秀異
者則以次而進用之今家於是鎮者累百計非止於二
十五為弟子者衆矣且其人多秀而喜文皆不以農為
業頗得專志以讀書則學乎此者其成功當易於古人
然予聞之師者教之本也塾既新矣将欲成賢才美風
[015-32a]
俗以稱脩塾之意於師可不慎哉今縱不得致仕之老
者亦必求夫徳成行脩之士為之師使凡學者自洒掃
應對進退之節禮樂射御書數之文以至脩身齊家治
國平天下之道皆深究而力行積中而發外蔚乎其有
文卓乎其有立始而為閭里之榮終而為邦家之光則
於斯塾可無負矣初沈文輝之為此凡教養之資皆其
所自出此義舉也故名曰義塾今猶為此名者周公以
為興學以教人與人之勉於學皆理之所宜為不可緩
[015-32b]
也故云然然則為師弟子者其可佚居慢逰而已哉
   桞氏旌義勅書碑隂記
皇帝承列聖之統所以治萬邦和兆民不用他道唯仁
而已詔書屢下寛租賦省力役振寃滯恤困窮凡事有
緩急民有便不便者皆次第罷行之而天下大安然猶
以為粒食民所賴以生而水旱之災不可不豫為備復
詔有司出府庫所藏以易榖粟實倉庾使雖有災而民
可以不飢富家巨室有能發廪以佐官當旌其義復其
[015-33a]
家詔令至平陽有司誕告於衆富民桞靖一字忠立聞之
欣然喜曰吾民所以安生樂業而幸有餘積者上之賜
也今聖心惓惓思患而豫防之将使斯民無不得其所
此天地之心也其可負哉即出榖一千二百五十石以
歸有司作屋三間貯焉官自為出納縣令滁陽章恵以
聞上命降勅旌之為義民賜以羊酒復其家而其義聞
遂大著於時忠立録勅文刻諸石特為一亭奉置於其
中以傳示乆逺今年来謝恩闕下因予友禮部郎中黄
[015-33b]
養正求予記其事予謂水旱之災雖堯湯之世不能免
惟有其備斯不至於病民聖人不以無災必於天恃吾
有備災之道耳然則皇上之仁所以輔天地之所不及
而為民立命者也好義之士安得不作而應之昔隋開
皇間關中饑文帝不許賑貸躬率羸民徃東都就食區
區小恵至使避道給扶此何足以為仁當是時倉廪非
不充也閭右富民豈無厚積而莫之救者由上不好仁
故下亦不好義也今忠立之義雖本於皇仁然其恭敬
[015-34a]
順從慷慨奮發而無一毫顧計之私賢於人逺哉予又
聞其先世多以文學孝行著稱至於忠立常發廩以賑
貧乏又作大舟於新渡以濟徃来而民不病渉其好義
盖出於天性是皆可書也故為牽聯書之使刻於碑隂
後之觀者當必有所興起云
   繼述堂記
繼述堂者予友工部侍郎致仕羅公汝敬所作也公既
謝事歸故鄕視其子孫衆多而舊居不足容乃斥俸賜
[015-34b]
之餘以作此堂使其子敭等居之而命之曰羅氏世以
儒名家案上之書里中之田皆先人之遺也吾雖忝禄
仕未甞有所增益今以付汝汝善致力焉能無愧於祖
考斯可矣公既即世朝廷念其有勞績遣官賜祭於是
敭謝恩来京師過予道其事泣曰吾父不幸棄諸孤其
遺訓尚在今名此堂曰繼述之堂而圖所以副是名者
敢請記於先生幸賜一言以教之為惠大矣予與其父
交好四十年奚可辭乃為之言曰昔者孔子稱武王周
[015-35a]
公之孝謂其善繼志述事聖人之所為固非衆人可得
同然不忘其親而思紹續於久大此則衆人所可同也
子之親治此田以盡夫仰事俯育之道而夙夜讀書以
求古人之所以善其身而及夫人者既以充於已施於
天下矣而田與書固在也子之兄弟受之當何如深耕
易耨而灌溉是勤去夫所以害苗者使其利足以養老
字㓜呻吟於佔畢之間咀其華而踐其實慈孝之行脩
仁義之徳立使人謂之君子之子則子不獨能嗣其親
[015-35b]
而亦能成其親矣孝道豈有踰於此哉世之貪夫鄙人
與諸妄子弟昧詩書之舊而惟資産是營怙其勢力蔑
親愛欺寡弱轥轢鄉里攘他人之有而有之而無所忌
憚此豈知有天道哉天定勝人将併其所自有者而失
之予願子不為是也子誠勉之使後可以繼則羅氏之
福澤有窮哉敭拜曰先生之教是也生敢不勉遂書之
以為記
   雲章樓記
[015-36a]
君命猶天命也故昔之人於夫璽書宸翰皆取喻於天
而以奎壁之文雲漢之章擬之所以示尊也然奎壁雲
漢之在天其光彩被於人未之或間也若璽書宸翰惟
有德善勞烈者而後能得之以振前而裕後奎壁雲漢
之光所被者廣而無外璽書宸翰之榮所及者逺而莫
窮以是而方之不亦善於取喻哉予友福建按察僉事
髙公超字伯琴初為監察御史時以亷厚勤慎得名天
子謂宜於其職揆厥所由而加之以恩於是贈其父存
[015-36b]
信先生為福建道監察御史母吳氏妻艾氏皆贈孺人
錫之敕命伯琴既拜賜曰君命不可䙝也作樓以寳藏
焉名曰雲章之樓而属予為記予謂朝廷之待士者厚
矣果能其官則必賜之誥敕而封贈其親此虞書天命
有德之意也職曰天職位曰天位無非天者則於命書
而以奎壁雲漢儗之豈過哉伯琴寳之以示子孫豈惟
使之知上之錫命以寵賁乎前人如此亦欲歆動其心
庶㡬有以繼之歟孟子曰古之人脩其天爵而人爵從
[015-37a]
之天爵者何仁義忠信樂善不倦之謂也以此自脩是
謂能全其天公卿大夫之貴雖由乎人而實本於天天
之所付於已者既能全則天之所貴豈能外於已哉伯
琴以此得之而又及其親矣後之子孫登斯樓者瞻命
書之光華思天澤之滂沛益勉於孟子之言而圖所以
繼則雲章之樓珍襲而寳藏焉者亦将繼繼而無已也
   敇書閣記
永豐湖西羅氏以宦學著聞乆矣不特貲産之富也至
[015-37b]
今脩齡而好義尤篤鄉邑之民有貧匱不給者多賴焉
前年朝廷脩養民之政詔有司發庫財糴榖以備水旱
施賑濟富民有能捐廩佐官者具實以聞脩齡出榖二
千餘石以歸有司事聞上遣使持敇旌之為義民勞以
羊酒復其家脩齡既拜賜喜曰吾能有餘積皆太平休
養之澤也歸之官以恵民亦吾心之所願者而璽書寵
賁之若此其何幸如之廼建閣寳藏焉将以貽後之子
孫俾勿忘聖徳之大而思所以繼及來京師介其姻戚
[015-38a]
禮部員外郎李宜春求予文爲記予觀自古閒暇之時
上之人能以養民為心而有先事之慮者少矣富家巨
室擁重貲挟厚利視細民之饑餓不肯捐半菽濟之反
乗其急以規取所有者比比是也今天子篤意斯民思
患而豫防之而脩齡輩又能發粟以爲助豈非上好仁
而下好義歟然則脩齡之稱義民斯不亦稱情也哉予
聞之君子之以德善世其家者必祖宗有以啓之而後
子孫有所視法也宋之末世文丞相舉兵勤王脩齡之
[015-38b]
祖開禮先生傾家養士以赴之聲震江右師敗被執卒
罵敵而死事載丞相傳中其義聞之烜赫固已暴白於
天下後世自是以来羅氏益表然為鄉邑之望宣德十
年隣邑賊起㩀大盤山藩憲大臣亟召兵討之脩齡集
丁夫三百餽給之使盡力相犄角賊平與有勞效人皆
謂脩齡篤義無忝於其先今又以發粟被褒賞而再以
義著脩齡可謂能世其家者矣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
慶積之云者非一世之謂盖累累而積之至於久而益
[015-39a]
盛則其家之福豈有窮哉予為記斯閣而牽聨書之以
勉羅氏之為子孫者
   忠信堂記
永豐社洲蕭氏為其鄉之望煥珪則其族之賢者也甞
出榖二千餘石以佐有司備賑濟朝廷降敇旌之為義
民勞以羊酒復其家至是來謝恩闕下介其姻戚禮部
員外郎李宜春求予記其忠信之堂予聞而心為喜世
之人固有名其堂者矣不誇張以示美則退約以示謙
[015-39b]
其能篤於自脩者誠少也夫人性所有仁義禮智四者
而萬善出焉盖無所謂忠信忠信者廼自脩之實也昔
者孔子之教人有四學以窮其理而必躬行之且又以
忠信為本忠信之不立則所學皆虚文而所行非實行
矣他日之語弟子亦曰主忠信盖以忠信主於中而後
事皆有實然財好脩之士可不以此為務哉河南程夫
子甞訓釋其義矣伯子曰發已自盡為忠循物無違為
信言發於心者無一毫之不盡循夫物之實而是非無
[015-40a]
所違是之謂忠信其言既明暢矣而叔子又曰盡已之
謂忠以實之謂信其意雖同然言簡要確實而不可移
易學者觀之其亦知所用力矣煥珪以是名堂所以勉
於身而教於家者豈常情可及哉抑又聞之曽子於大
學之末章言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道者修已治
人之術即章首所謂絜矩之道也忠信存於心然後能
得此理而推以及人使之各得其所而無不遂焉凶年
饑嵗鄉人之食不足而已獨有餘據其有餘而視人之
[015-40b]
不足不少慨於其心是非君子絜矩之道也焕珪發粟
以賑飢此絜矩之施而忠信之所得歟予為記斯堂而
推言之蓋欲勉其盡而大有及也亦焕珪之志乎
   宜興縣重修廟學記
宜興之建廟學乆矣六七十年來未有能修飭之者由
是日入於敝宣德中縣令張惟澄以大成殿之將壓也
乃謀新之材始搆而以事去正統之初上饒蔣侯義自
桃源簿以賢舉来為令始至謁先聖而周覽學舎慨然
[015-41a]
嘆曰朝廷鋭意教養斯人而義適當其任今廟學不治
将何以奉順德意夙夜祗懼思竭力圖之㑹監察御史
廬陵彭君朂受命董教事至宜興知侯之志而奨勵焉
侯重於勞民即盡發已貲以為倡邑人許信等相與謀
曰吾邑得賢令欲新廟學以教吾縣人子弟使皆為才
且良此甚盛事也吾徒其可不勉於是富者出財貧者
出力以佐官乃市材命工完殿之未備者塗塈而盖覆
之兩廡兩齋㦸門靈星門㑹饌之堂諸生燕息之舎悉
[015-41b]
次第改作施以粉堊丹漆塑聖賢像皆如制經始於年
月日以年月日訖工侯既告成於廟而進諸生使學焉
教諭邱純諗於衆曰吾侯用意於學校至矣然其為功
也實難宜刻石以告後人使維持之且使學於是者亦
勉勉以副侯意衆皆曰然遂因予友清河令李侯信圭
求予記學校之教所以明道也道原於天而具於人心
循天命之本然施於人事之當然而皆有其則是所謂
道也然或蔽於氣質惑於物欲有不能知不能行者是
[015-42a]
以聖人在位必立學校以教之其入道之方則必以讀
書為務窮其㫖趣發其所蔽祛其所惑知之至行之力斯
能有以成其才三代以來皆然也我朝列聖尤以教學
為重於五經四書皆有纂述以發其藴奥慎擇俊秀俾
業於是而訓以良師且專置風憲官徃督勵焉盖欲明
道以興治其所望於學校如此今蒋侯之為是也凡來
學者進而謁於廟仰先聖之德容而知夫道之有統退
而習於學誦經傳之㣲言而明夫道之有常居則行於
[015-42b]
父子夫婦長㓜朋友之間出而用之君臣上下應事接
物之際而無不盡其宜然後為道之成則無負朝廷教
學與蒋侯興學之意矣世之為令者莫不有學校之責
然卑忽而沮抑之者盖多能如蒋侯甚少也然則蒋侯
果賢於人哉予故爲之記以勉夫學者且示後之人俾
善繼之永勿壊
   復本堂記
復本堂者池陽韓君伯恭所搆之堂也韓氏於池為大
[015-43a]
家其先居接石之上東瞻九華南望六峯齊山在其西
清溪繞其北豐堂廣宇長軒嶢榭瓌傑之觀臨一鄉元
季兵亂燬焉國朝受命海宇寕謐乃即其舊百歩而居
之未之能復也頽垣廢址殘甓斷礎散棄於荆榛草莽
之間而爲鄙夫野人之所盗竊過者惜之洪熈元年伯
恭自廬陵教官歸家慨然嘆曰吾祖宗之居於此其經
營締搆亦勞矣今一燬而不復焉豈得謂之賢子孫哉
乃盡發其資市衆材作堂於其上堂成而溪山之勝若
[015-43b]
加於昔時名之曰復本堂今年謁選來京師得臨湘教
諭乃以堂記属予予謂古之君子之營居室也豈特快
意於一時也哉将以遺後之子孫斯干之詩所以頌禱
其生男而永其室家者此也為子孫者亦思前人創業
之艱而圖所以繼使之乆長而不壊此詩所謂似續妣
祖築室百堵而於此居處笑語者也前有以遺而後有
以繼豈非人情之所願哉至於㓂難洊臻而兵燹及焉
使鳥革翬飛之盛一旦化而為灰燼廢而爲丘墟此則
[015-44a]
人事之不常者也然予觀之凡故家大族皆有以遺其
後而罹此者不少也子孫不賢鬻以充口腹與夫流離
轉徙浸失其故者比比有矣其能興復舊觀不愧於前
人如伯恭者誠少也非所謂賢子孫者耶雖然抑有由
矣仁義忠信所以承休而裕後者也彼浡然而興冺然
無復存者不知務此故也伯恭之曽祖仕元典黄山驛
傳有惠於人其大父父雖不仕而皆讀書為長者其所
務如此宜伯恭之能賢而堂之復初也伯恭又以學行
[015-44b]
為人師恂恂恭讓有名縉紳間誠足以裕其後予知斯
堂洒掃有繼矣故記之
   雙桂堂記
雙桂堂者張士倫甫所居之堂也士倫世家上虞今徙
居河間之阜城有二子長居傑字翰英永樂甲午鄉貢
進士分教於章丘次居彦字翰華復以庚子鄉貢進士
為絳縣訓導阜城之大夫與鄉之賢者喜其二子皆以
科舉入官因名其堂曰雙桂之堂翰英自章丘考滿擢
[015-45a]
為吏科給事中以才行見知於天子推恩封其二親縣
大夫老長復置酒相慶於斯堂曰此科舉入官所致也
而堂尚未有記將何以示諸永久於是翰英遂以屬予
予謂科舉者之取喻於桂其來逺矣晉郄詵舉賢良對
武帝曰臣對䇿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一枝崑山片玊後
之繼者莫不取焉燕山竇禹鈞五子皆登科當時賦詠
者有曰丹桂五枝芳君子不以為異也其他以表其宅
里者不少則張氏雙桂以名堂豈非宜哉夫科舉之設
[015-45b]
所以求天下之才而興太平之治故英偉豪傑之士率
由是出焉然而不偶然也士大夫家代有一人名薦書
以趾美前人已足以見其世澤矣况若兄弟連進於有
司如張氏者則其世澤之盛可知也予聞張氏世業儒
士倫之先君子九臯德立而未施於用而從父九容累
官至山東叅政九功亦累為學官則翰英兄弟相繼而
起者固有以啓之矣然則雙桂之堂蓋有光於前人也
已抑嘗考之桂者芳烈恒久之物也古之君子有屈原
[015-46a]
者嘗取以喻德焉首之以三后而曰雜申椒與菌桂者
言禹湯文武得衆賢以自輔也首之以余而曰矯菌桂
以紉蘭者言其以衆善自脩也君子之仕也惟善有諸
已然後能輔君善之不脩而能有益於上者未之有也
翰英今得聖天子而事之矣翰華亦豈終為教官哉其
尚加勉於善焉易曰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寛以居之仁
以行之此君子之道也如是則其德業之久而存者亦
若桂之芬芳逺聞而榮茂不衰矣斯堂也豈不愈逺而
[015-46b]
有耀哉故書以為記
   訥齋記
予讀抑詩之四章而知君子所當謹者莫切於言何也
盖言行皆德之符然行形於身不若言出諸口為易失
故其詩既曰慎爾出話敬爾威儀而即舉白圭之可磨
以深明斯言之失不可救衛武公之自警如此則其意
可見也當武公之仕周其年九十五矣而好學之功老
而不倦况年與位不若者耶年與位不若能以武公之
[015-47a]
學自為而不肯易其言則不謂之君子其可耶吉水周
仲昇名其齋曰訥齋盖知務乎此者矣仲昇吳大將軍
瑜之裔世以儒名家其以此自為盖欲不忝其世也夫
言之所係大矣君子於此觀德焉因其言之發知其中
之所存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德厚者其言温德薄
者其言戻其實有不容掩而榮辱加焉昔之人寡言而
躬行以孝友聞於郡國身被其榮子孫受其福者有矣
知言之逆人然卒吐之禍及其身而迫於危亡者亦有
[015-47b]
矣是以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盖此之謂也然則仲
昇所以名齋而自警者豈非君子之道哉抑予聞之訥
與訒同難也所謂近仁之質求仁之方也夫仁具於心
心存斯仁存矣訥則無巧言訒則無易言其心之不外
馳可知故於仁為近而可以求也仲昇由是而進使心
常存而仁加熟其言之發皆純乎天理之公人將求以
為則此之謂學之成訥云乎哉予嘉仲昇之能用抑戒
也因其求予記故記之
[015-48a]
   御賜謝庭循圖書記
永嘉謝環庭循既讀儒書而尤精繪事其言行不愆於
禮義温然有君子之風永樂中有薦於上者徴至京師
校藝在髙等遂䝉寵用隠然名動四方宣宗皇帝嗣大
寳位講道論治之暇頗以書畫自娛庭循得日侍左右
凡所進御莫不稱旨遂擢為錦衣衛百户未幾陞千户
恩遇之隆鮮有比者宣德元年十月一日上御文華殿
賜白金圖書二皆塗以黄金嵌以青玻瓈其文一曰筆
[015-48b]
精入神一曰謝氏廷循八年七月一日御齋宮賜象牙
圖書一文曰清泉白石前後凡三皆鏤大明宣德御賜
六字於其鈕而飾以金使凡作畫則用此為識庭循既
拜賜寳而藏之若拱璧宣德皇帝上升乃出示直曰是
賜也欲以傳逺也然筆精入神四字豈環所敢當而褒
借之如此上之恩天地之恩也顧環之藝薄何能少報
萬一乎今鼎湖之駕逺矣雖欲自效不可得此環所以
拊心號痛而不能已也願為之記以示後人使不忘大
[015-49a]
賜嗟夫古今之精於藝者豈一人哉然而有遇有不遇
焉故精於藝而不得名者盖多矣庭循有其實有其名
君上之褒其稱情也審矣而乃慊然不自足兹可見其
為賢也昔元之時永嘉有王振鵬者亦以善畫得幸於
仁宗官亦至千户賜之號曰孤雲處士嘗畫上都大安
閣圖以進深見奨譽閣世祖建也君子謂其有堂構之
諷今庭循之官不減振鵬而寵賜過之其所畫人物皆
臻妙意必有感動上心而篤於仁民愛物之施者矣此
[015-49b]
其所以致是也直與庭循交久故為記其受賜之故以
示子孫使篤承其志云
 
 
 
 
 
 抑菴文後集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