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095 抑菴文集-明-王直 (master)


[042-1a]
欽定四庫全書
 抑菴文後集巻二十九
  銘
   禮部侍郎陳公墓誌銘
陳氏之先汴梁人宋建炎間有諱譽者為嶺南清海軍
節度使終于官子晏䕃東莞令因家邑之延福鄉由是
為東莞人公高祖祖舜曽祖誠子祖用廣父宗彛皆不
仕宗彛娶翟氏生四子公其長也自幼聰敏喜學從邑
[042-1b]
庠訓導黄先生受書經學成領鄉薦會試不偶入太學
選為桂林府學教授嚴條約以身先之時有詔武臣子
弟皆受學公日進諸生講聖賢之道所謂忠孝仁義之
說必使身體而力行之諸生雖文武不同莫不皆有所
得都督韓觀總兵鎮廣西猛悍不下士聞公之教心恱
誠服毎以儒師加禮焉秩滿陞國子助教永樂初近臣
言公有治才不宜置之散地詔試在優等擢知許州始
至人以儒者易之公少有警發衆為悚懼乃更以寛厚
[042-2a]
寜民未㡬代還改滁州均徭役時征斂禁姦戢暴民用
大和太宗皇帝廵幸北京所過先遣廷臣察吏治問民
隠治有異效者加陞擢焉衆皆言公績㝡滁人恐失之
詣闕乞留遂陞揚州知府掌滁州事賜綺衣一襲鈔五
百貫禮部宴餞給驛遣還在滁又九年陞四川按察使
四川去京逺民不畏法豪吏黠胥姦弊百出公至一治
以法不少貸軍中暴横有號彪虎太嵗者人莫敢犯犯
輙受竒禍公亷得實為設方略宻遣人捕之皆置之重
[042-2b]
典而人以寜乃建言修武備慎刑罰眀禮制復義倉正
風俗等九事上嘉納之召還改南京通政使掌國子監
事公既樂於教諸生亦樂於學而以内艱去服除復為
南京通政使出納命令罔不眀允上喜其盡職賜之誥
命以示褒而曽大父大父父皆贈通政使妣與妻皆淑
人正統初陞調南京禮部左侍郎於稽古禮文之事尤
拳拳不少懈又五年以年踰七十乞致事上許焉公徳
行淳懿文辭典重人愛之若拱璧其所進於上有廵狩
[042-3a]
頌平夷頌鐃歌鼔吹天下傳誦之搢紳士大夫求碑銘
序記詩賦諸作以發徳述懐娱情寫物者足相躡於門
公應之如響故所作㝡多今傳者有琹軒集歸田藁若
干巻尤好著書凡所臨郡邑必采其山川人事風俗物
産所以供賦税之正而適上下之宜者為書以傳若頴
川永陽羅浮成都等誌皆具存其識鍳精眀取舎不妄
賓興之嵗公必在主司之列而收得人之譽及致仕而
歸鄉之學者有所請益郡縣守令政有未逹者得咨度
[042-3b]
於公黄蕭養作亂其所以制禦綏靖卒保無恙者公之
筞為多公生於洪武庚戌五月初七日而以景泰甲戌
十月十六日終享年八十五配淑人袁氏有婦道先卒
𦵏縣南三十里竹溪之原又娶侯氏子男二亦先卒女
四孫男二將以年月日奉公之柩與淑人合葬焉墓宜
有銘鎧以公之友左副都御史致仕羅公亨信所為行
狀來請予甞託交於公知公文行政事之善且與羅公
同年又知其言足以取信扵後世誼不可辭乃為序次
[042-4a]
而銘之銘曰
東莞陳宗來自汴梁武德桓桓奠此一方傳至于公益
篤文藝奮迹泮宮遂領民事今之太守乃古諸侯千里
滁陽賦政優優繼登外臺克謹邦憲政肅刑清俗為之
變典教成均學者有師執事之樞出納具宜維少春官
禮樂是輔帝實用公公乃求去白髮蒼顔老于故鄉賢
哉二疏千古相望山川出雲雨彼黍稷功成來歸孰知
其力公今逝矣與汗漫期有美在人百世之思
[042-4b]
   王思賢墓誌銘
泰和南富處士王公思賢以洪武壬午七月一日卒年
七十七其子若孫奉葬於其鄉賽口山既又以地不吉
也乃以永樂二年缺/缺/曰改葬其鄉之甘溪葬十八年而未
有銘其墓者其子守訓大懼無以昭德示永久使子維
以鄉先生歐陽永清所為狀來求銘按王氏其先自
廬陵何山徙居安城之連嶺後有諱扆者始為泰和人
其曰興祖廷圭功迪者則公之曾祖祖父也雖皆不仕
[042-5a]
而皆以詩禮世其家公少而能學長而有為事親治家
必盡其道平居孝謹恭儉不妄言笑家故饒財然不以
自累洪武初覈民田人有以不實誣公官没入其貲衆
皆謂公宜如何公處之泰然未甞怨誣者於是其父老
矣而公之所以奉養不異於盛時官私百需皆自公出
上下給足而家復以興盖其素所服行者有以致然矣
性方潔和易口不言人過而樂教其所不及待其子弟
則甚嚴不肯一縱之於不善之地凡言事必據於理與
[042-5b]
人交終始如一不以勢利為親疎素不嗜酒然未甞以
已律人長筵廣座公居上必從容笑樂使飲者各盡其
歡甞曰醒醉各有趣夫何異因自號獨醒老人前翰林
學士解公為之傳南富去縣西十五里其地多大家而
如公者無㡬人故鄉人子弟服公之徳有失其平者得
一言無不意滿而去初娶羅氏再娶蕭氏子男五人守
一守約先公卒守敬守行後公卒今存者守訓公第二
子也女一人孫男八人維今貢為太學生經太康縣學
[042-6a]
教諭曽孫男闕/公卒之日遺言其子必以詩禮教人而
以勤儉裕其家於乎賢哉予雖不識公然觀公之子孫
服公之訓而知公之德則惡可不銘乃為序而銘之銘曰
王自廬陵徙于安成再遷泰和其家以興公德之茂
不失其恒雖未顯榮有蔚厥聲衣冠儼然雍容降升皆
醉者人惟已獨醒甘溪之原和氣所凝子子孫孫百世
其承
   歐陽公觀民墓誌銘
[042-6b]
泰和蜀江歐陽氏始自萬安常溪而分盖唐吉州刺史
琮之後元國學録徳高徳高生孚先孚先生以定則公
之曽大父大父父也公諱琳字觀民甞以父命為伯父
以信後自少疏通有幹局所遇無難事官私諸務公皆
任之不以煩父兄元季盜起鄉民有欲為應者公捕送
之官且欲舉義以保鄉里而賊勢日甚不可支廼奉親
出避艱難之際極力營養務慰恱其心親殁殯𦵏無違
禮國朝定江西吉安内附始克有寜宇大將常遇春取
[042-7a]
贑州令泰和諸縣以民丁從擇公領之軍中指顧皆如
令主者愛其才師還欲挾如京師用之公懇求歸田里
始誅蓬藋治耕稼然官府初立法制未定征賦以田為
凖公兄俊民素不任事事至無奈何悉以田歸公曰吾
無用此也公為治辦而復歸其田承平日乆合族而居
長幼殆數百人公與叔以忠兄性民性翁俊民四公者
為鄉族儀表隆然敬愛之施公甞舉祖宗徳義之實以
教諸子姪延明師於家塾訓切之務趾美前人其後累
[042-7b]
累以經學顯者公端莊厚重惇夲尚質家雖豐而自奉
儉約待親姻必盡禮而視宗族一以仁從兄逸民早卒
公長育其子允恭分貲産與之允恭又卒公又撫其子
浤濟浤濟又相繼卒公又厚撫其孤閒居無事子孫宗
族見公者必從容與語勉以孝弟忠信禮義㢘恥甞曰
徃年鄉邑之豪多怙侈蔑義自謂人莫我何今皆澌盡
無復存者惟讀書循理之家猶不失其故則天之佑善
可知也且富貴貧賤各有分不可以幸致亦不可以幸
[042-8a]
免惟當安於義而已其教鄉人子弟亦如之平生未甞
以言忤物以色陵人人或有違負公者公處之無少異
衆為公不平欲與校公曰吾求天知而已何暇與彼校
得失哉人徃徃自化服公於經史皆通其大義尤熟于
文選及陳夀三國志多能暗誦至議論當時事與人之
賢否犂然當於人心凡隂陽醫學山經地志諸書皆所
深究遇有善者必手録之至老不倦喜蓄善藥以濟人
甞有贑卒艤舟河下同輩二人病且死莫知所措公徃
[042-8b]
視與之藥留十餘日病可乃令去後以事至贑二人者
遇公率其同伍羅拜曰公吾父也甞活我然公亦不能
記憶徒唯唯而已其他賙窮恤匱尤多生於元元統甲
戌八月十七日以宣徳丁未二月初九日終年九十四
是年三月十七日葬縣西郭石獅嶺下公所自卜也公
再娶皆南富王氏後娶龍丘曽氏子男五人長允清淶
水縣學訓導次允賢國子助教次允仁屢聘為儒官不
就次允乾次允和雲南按察副使女六人皆適士族孫
[042-9a]
男十九人廣湘廣漴廣[泳-永+貢]廣哲廣莆廣淶廣浯廣濬廣
灤廣澗廣沐廣徳廣澧廣灞廣沔廣濠廣洧廣淳廣溆
曽孫男闕/人時峻珽顯泰勉華瓌光熙效蕳欣祐綱闕/
  𤣥孫十人直與公之季子允和通婚姻嘗得拜公
館下時歐陽氏之長者惟公一人接其詞氣温然盛徳
君子也竊謂子賤之賢孔子歸於魯之君子今鄉邑有
公在焉後生小子得以瞻望其儀型而興於徳義庶幾
善類之多也而今已矣其可復得哉公葬已十八年而
[042-9b]
墓未有銘允乾數以命直直縻於職務未暇也至是廣
哲為浙江按察司僉事來京師復以銘為請嗚呼公之
徳自足以不朽直何以副賢子孫之意哉其尚敢緩耶
乃按狀序而銘之銘曰
曄曄名宗盛德在公于家于鄉孰比其隆壽考百年公又
多子多子多孫公既受祉維老成人衆之所望天不愸遺
人胡不傷石獅之岡公所卜吉歸安于兹過者必式
   夫人蕭氏墓誌銘代郭公緒作/
[042-10a]
夫人蕭氏諱夀泰和禄岡處士蕭以吾之子而歸我肇
慶太守王公為繼室慈儉順祥以克有其家處士君素
富既歸王公又貴顯而夫人樂居田里澹泊自足浣濯
之衣菲薄之食處之不厭未甞矜飾以自大猝然見之
不知其貴且富也家雖豐裕未甞妄費一錢而所以經
營綜理者益宻盖忘其身之老也王公初娶歐陽夫人
有二子夫人能撫愛之逮事姑李夫人李夫人者公之
繼母有徳有能當王氏中衰李夫人嶷然自守撫育其
[042-10b]
後嗣以再造其家鄉里敬服焉夫人事之無違禮其待
宗族鄉黨不問疎戚愚良皆有恩意其生以至正戊子
五月十九日而以永樂庚子正月二十日終享年七十
三夫人有二女長嫁周仲威者早寡次適嚴敬仲其二
子長曰信字行敏次曰直字行儉今為翰林侍讀孫男
七人女三人其𦵏以是年十二月某日其墓在禄岡南升
仙嶺之麓𦵏既有日使來求予銘嗚呼予文何足以彰
夫人之徳哉然不可辭也乃序次而銘之銘曰
[042-11a]
於惟夫人慈順儉勤克有其家而約其身仙嶺之原有
崔者墳昭德垂休述此墓文
   劉宗慶墓誌銘
永樂十八年庚子二月二十四日前完縣丞劉宗慶卒
于河西務時予在北京與其平生故舊聞之皆傷嗟出
涕五月予以内艱歸過河西務徃哭之十一月其姪渙
與其子完州等奉䘮歸至泰和姪同文來泣告予曰吾
叔不幸以喪歸卜以是月初一日𦵏縣南門外龍洲上
[042-11b]
先生甞辱與處則墓非先生莫宜銘敢以為請嗚呼予
與宗慶相好十五年今雖哀苦不文其忍不銘吾友耶
宗慶居泰和縣東祖某父某皆不仕至宗慶乃以邑庠
弟子歴試於吏部擢丞完縣方盛年有才局遇事果敢
其令與簿皆聴其所為縣有逋租積三年弗完者宗慶
首出俸貲倡僚吏代輸其他事皆辦集一縣稱治今皇
帝以舊藩為北京完縣在畿内扵事尤劇宗慶理之無
不宜者時方調郡縣出薪炭以給用所與䖏者皆中官
[042-12a]
要人其下怙勢干求有弗得即媒孽其間故司出納者
多敗去行部以宗慶為能使典其事宗慶洗手奉公夙
夜勤慎請託雖不行而亦無所忤既歴三年未甞有違
言者宗慶歸後來者又相繼敗而宗慶之能益顯其後
縣人有應從戍者逃去宗慶以其族人代之用事者以
為罪乃落職居河西務宗慶處之恬然賓客徃來輒置
酒相樂終日忘倦曰如是足矣嵗己亥予以外艱服闋
赴北京宗慶聞予來俟于河上相見甚歡則告予曰吾
[042-12b]
近得痰疾氣逆上㡬死今再見幸也嗚呼孰知去一年
而宗慶竟死矣則知人之處扵世者其可自恃以乆乎
其生以丁未月日享年五十三妻鍾氏同邑某之女有
女四人又娶慶都某之女生四子完州北京復任重關
也宗慶雖不幸客死於外然既知義命而能安之則亦
何憾之有予與為銘亦以慰宗慶也銘曰
材足有為而又逢時退而就卑益恬以嬉知命不違死
則奚悲我銘用昭永永弗隳
[042-13a]
   羅先生墓誌銘
先生羅氏諱河字徳崇一字象賢西樵其號也世家廬
陵之清湖自幼讀書穎悟異常人甞逰吉安路儒學從
勤窓王先生受詩經日有造詣元季兵亂乃歸學于家
與其諸兄自相師友經史百氏靡不窮究暨天下大亂
隣境多冦壘先生相其兄自持倡義保一鄉人徳之國
朝受命儒道復興先生遂以學行師後進文章翰墨徃
徃爭為人所傳洪武辛未用薦舉為武昌訓導日與諸
[042-13b]
生講聖賢之說凡經指授者多克底于成乆之歸老于
鄉鄉人學者復相踵于門先生誨之不倦其教宗族子
弟必使守禮而蹈義與他人言亦依于孝弟忠信盖本
諸其身云其祀先祠掃墳墓嵗時必謹至於先世遺文
法書名帖皆手自校録以遺子孫雖老不衰羅氏故望
族先生五世祖妣蕭氏在宋時以上夀錫封孺人文信
公以親故甞拜跽稱夀扵堂上既貴猶然髙祖融齋景
定元年以明堂恩贈承務郎妣蕭氏封孺人曽祖濬祖
[042-14a]
則揚父求過皆不仕先生生元至順辛未十一月某日
沒於永樂癸未某月某日年闕/娶同鄉江隂劉氏子二
人孫男四人曾孫男三人葬其鄉某山之原而墓未有
銘至是適均卜改葬于某山之原乃自為狀使子彬來
北京請直銘之直少嘗從舅氏歐陽先生學以故人子
得拜先生於永和先生風儀秀整語言切實所以垂訓
者甚至今四十年毎思之不能忘其何敢愛不腆之辭
不以銘先生墓乎乃序次其大槩而系以銘銘曰
[042-14b]
清湖之宗來自金陵世有德義藹然聲稱先生承之學博
以宏人所儀刑而已不矜越七十年不爽于恒荃蘭杜蘅
有苾其馨峩峩新阡子孫是營載德垂輝刻此墓銘
   封御史宋公墓誌銘
監察御史宋原端既聞其父一聰公之訃當歸治喪事
乃來北京請命而後行奉其友右春坊諭德黎君恬所
為狀謁予告曰生之父實有奥學淳行生忝以科第成
名者皆庭訓致然也及濫官雲南道其所以教者尤篤
[042-15a]
凢敬慎潔亷盖諄諄命之生得服膺焉幸歴三年無過
舉吏部以為稱言扵上推恩封文林郎雲南道監察御
史勅且下而訃至矣嗚呼痛哉今歸奉葬而墓宜有銘
庶㡬託以不朽敢請扵先生予與原端居同郡誼不得
辭按狀公諱敏一聰其字世居永豐遷鸎鄉之白水里
為名族高祖邦達元信陽州判官曽祖貴忠祖夀考父
永泰皆不仕然詩禮相承為鄉邑所推重公秀穎純茂
篤志於學凡經史百氏之書靡不研究工扵詞翰與弟
[042-15b]
一誠皆有志科第而不遂乃出以教學者學者爭師之
孝扵親睦扵宗族鄉黨其持已待物一以誠信非義不
為非禮不行藹然君子長者之風生元至正癸卯十月
初十日而卒扵今宣徳癸丑正月日享年七十一娶黄
氏有淑徳二子長即原端次行端孫男三予聞人之有
徳善者必獲佑扵天生雖未食其報而卒享其榮若公
者非天之所佑哉是宜銘以昭徳垂後葬以某年某月某
日其墓在同里帶源之西巖銘曰
[042-16a]
遷鸎名宗藹文學衣冠相繼儼蔚若有美夫子玉在璞
惇德勵行志愈確賢嗣承之奮寥廓推恩褒封荷優
渥龍光下賁洞𤣥漠吁嗟天道信可託辟之稼穡種必穫
我為銘詩警涼薄更百千年久彌灼
   太宜人楊氏墓誌銘
太宜人楊氏諱觀豐城人曽祖祖父皆有善行而皆不
仕太宜人自幼端重寡言笑工於女事父母愛之為擇
壻得同邑丁公尚文既歸善事其舅姑飲食衣服必躬
[042-16b]
治以進朝夕勤甚舅没年七十二而老姑獨在堂太宜
人奉事尤謹其心懽焉年九十而終丁氏素饒財遭亂
失之公乃有四方志挾其貲旅逰於外者二十年太宜
人治家事扵祭祀賓客吉凶慶弔凡諸所行皆中節由
是公得如志卒能再豐其家平居教子必使讀書為善
於諸女婦必戒以貞靜謹嚴其言鑿鑿乎不少貶至待
妯娌則藹然其和遇窮困撫幼賤皆有恩初命子鉉赴
南京受學於丁季恒先生所以訓勵資給者甚備學成
[042-17a]
以進士入官太宜人得食其禄而教戒尤至鉉初任太
常寺博士得封孺人及為刑部員外郎遂加封太宜人
今進位刑部侍郎於法當封淑人而乃不能待以正統
六年二月初一日卒於家距其生丙午之嵗享年七十
六子男五女一孫男八曽孫男五侍郎君聞訃解官歸
將以年月日奉葬于闕/之原以行狀授予請為銘納諸墓
中予受而讀之知其婦道母儀皆可為師法於葬宜有
銘况侍郎之孝而予沗交好奚可辭銘曰
[042-17b]
孝事舅姑順相夫端厚淑慎厥家宜善既積累慶有餘
令子顯赫升天衢恩封屢進禮秩殊髙堂鼎食㫖且腴
忽焉而逝良可吁我為銘詩賁𤣥廬後百千年永弗渝
   尚寳卿張公墓誌銘
尚寳卿張公諱信字彦實以正統七年二月初三日卒
闕/年六十以年月日𦵏江寧鳳棲鄉先塋之次其子昱
昂以尚寳卿朱君用和所述公行狀來謁銘公東萊掖
人曾大父諱某大父諱興考諱五以公貴贈尚寳卿母某氏
[042-18a]
封太宜人公天性至孝自幼已能奉父母飲食不敢先
居父䘮哀毁㡬滅性而事母尤篤母甞病醫弗能愈公
焚香籲天刲肝和湯以進母病遂愈事聞太宗皇帝嘉
之詔旌表其孝行而召為尚寳丞能以勤慎舉其職秩
滿陞少卿仁宗即位陞尚寳卿而封贈其父母賜之誥
命又滿九年於例當陞正四品徙他署上以其先朝舊
臣不欲使去左右命復為卿而食正四品禄至是乃以
疾終永樂之初朝廷有所纂述既成書當用寳識之予
[042-18b]
時在翰林與公同事者㡬二年毎朝罷輒相與任其事
然公必以書自随稍倦更休則退坐屏處出書相講論
務窮極㫖趣當時皆深美公以將家子而篤學如此其
賢於人逺矣及同事仁宗皇帝於東宫旦莫同出入者
又二年公忠勤切至臨事儼恪其與人處則雍容謙退
未甞有所忤人亦莫不敬愛之在位三十餘年未甞易
所守可謂篤實君子矣勤於治生有别業在都城東暇
則課僮僕力樹藝衣食之餘以待賔客賑窮乏不少吝
[042-19a]
事其兄義極恭愛義為旗手衛正千户無子公奉太宜
人命以次子昻為之子兄卒昻襲其官公教之忠孝必
無墮前人功而思保其禄位正統六年朝廷出師征麓
川昻在行見公有疾欲求免公戒之曰爾年少當捐軀
徇國毋以我為念昻遂行以破賊功陞指揮同知獻捷
至京師而公疾甚昻不敢留復奉勅詣軍中而麓川平
即馳歸闕下冀得一侍疾而公已捐館矣嗚呼公之教
子有成績而不及與其榮人皆為公惜之娶楊氏封宜
[042-19b]
人生二子昱昂也女一孫男二予既悲公不復見而公
之子乃能求銘以葬思著其徳于乆逺其何可辭銘曰
東萊之濵生此令人既孝乎親亦忠於君寳璽是司小
心慎宻逾三十年所履如一鳯棲之鄉其安其藏昭徳
有銘愈乆彌光
   孺人費氏墓誌銘
孺人費氏諱妙清以正統七年五月日卒于家年七十
子敬為監察御史在京師聞訃慟絶即解官歸治䘮以
[042-20a]
翰林脩撰張益士謙所為行狀謁予告曰敬不幸失慈
母罔極之恩不能報其痛甚矣若葬而不得銘以昭徳
垂後則何名為人子敢請於先生予與敬素厚且哀其
意不得辭按狀孺人世居歸安之淩波里父原達母吴
氏皆有善行故孺人之生亦端重柔淑閑於姆教凡諸
女事不程勸而能父母愛之為擇壻得同邑處士嚴士
毅遂以歸焉處士孝弟忠信雅有志於四方常挾貲以
逰家事悉孺人主之以勤儉自足處姻族撫下人待鄰
[042-20b]
里鄉黨皆盡其道見貧乏者賙之橋梁道路有欲修而
弗給者亦助焉居常蔬食曰吾非他有慕也不欲以嗜
味傷物耳敬早有志於學孺人相處士日夜奬勵之學
成取進士為縣令御史又毎以忠孝為訓故敬大有譽
於時而孺人夫婦得偕享其禄恩封之典將及之而孺
人不待矣此敬所以慟而不能已也孺人一子即敬孫
男四女一其葬以某月某日墓在闕/之原於乎孺人之
德善如此而子又克孝是不可不銘銘曰
[042-21a]
婦道之良母德之光胡不百年而忽云亡藏于斯丘龜
卜所定利爾子孫以鴻厥慶
   中書舎人周君墓誌銘
永樂中太宗皇帝嚮意文藝既以經術求賢矣而攻書
之士學有師法者亦徴詣京師有所纂述使執筆其間
姑蘓周君璿用珎與焉其書宗虞永興在朋輩中最有
名乆之得官為營膳所丞然未甞去館閣與人交謙慎
有禮士大夫雖前輩名徳多愛之而用珎乆益敬不見
[042-21b]
有闕失遷中書舎人益謹飭不懈而書亦益有名秩滿得
推恩封父母而二親皆得食其禄鄉邦榮之母没治䘮
如禮起復未㡬復以父䘮去官既即吉將朝京師有疾
遂弗起臨終自以不克報君恩為慊而勉其弟與子以
忠孝正統辛酉九月七日也年五十七其天資明敏多
讀書又通醫術喜吟詩於晉唐名帖所積尤多其畫師
董源作古松法畢宏韋偃揮毫洒墨變化不窮京師人
多好之用珎亦不厭其求其為人如此周氏之先居鄢
[042-22a]
陵宋南渡時有諱闕/ 兵馬鈐鎋守平江之嘉定州因
家焉曽大父繼善元平江路醫學提舉大父自牧為鄉
校師父仲立封從仕郎中書舎人母陸氏封太孺人妻
張氏贈孺人繼室施氏封孺人子男一曰浩女二以卒
之明年葬長洲縣彭華鄉金盆塢之原而墓未有銘其
弟寜波府學教授璣貽書翰林徐編脩良玉請為行狀
託中書舎人凌尚義持來謁予銘予於用珎亦素厚甞
念其以憂去而冀其速來不知其遂死矣惜哉銘曰
[042-22b]
楚楚兮令儀𣺌渺兮予思悵一去兮不復來金盆之原兮
此焉歸於呼奈何兮胡寜不悲
   張君墓誌銘
張君諱缺/字彦彰别號耕逸其先清河人唐末有諱容者
為吉州刺史因家于吉宋建隆初孫渥乃徙居吉水縣
文昌鄉之西圑里世以儒術顯聞君之曽大父尚友大
父心顔父允仁皆不仕而皆有學行母顔氏以至正壬
寅十月初十日生君君自幼穎敏闓悟博覧經史一見
[042-23a]
能了其大義座客甞有言周勃呼軍門令左右袒以為
逹權變君曰斯時唯當喻以義豈當問其從不從邪其
意與先儒合前軰長者大竒之及長學益進智識亦超
邁宗族有事皆取决於君然君未甞有矜色居常嘿嘿
似不能言者至論事之是非析理之同異衆言紛紜莫
有適當者君徐一語折之無不恱服君雖負竒氣然所
行必由道早失父事母顔夫人極愛敬伯父晚年䘮子
諸孫幼君養之如父厚扵兄弟先廬悉推讓之從兄死
[042-23b]
君教其子宗璉尤嚴見其能學則心為之喜諸子弟有
悦學者皆奬勵以成之族有遺孤女從其母適人而許
與非類取而育之擇名族歸焉從兄弟某遭疫舉家莫
能興衆亦莫敢過其門君獨日徃視予湯藥死則殮𦵏
焉緦親有中嵗猶鰥者君出財為禮俾之娶謹於取友
非其人則深絶之性不喜飲遇賢士大夫相過從輒傾
倒為懽至竟日不亂尤倜儻有才畧好古人竒節偉行
非常之功嵗壬午永豐吟田羅坊人作亂聚衆萬餘殺
[042-24a]
人掠財焚廬舎故家大族皆慄慄危懼務奔走以圖存
君獨思保障一鄉傾家養士召鄉人子弟喻以逆順禍
福部署為扞賊計衆樂為之用逺近來依君者君皆能
館榖之賊素聞君名亦畏君君覘知之率敢死士夜出
旦乘大霧擣賊巢賊倉卒不知所為殺戮無筭餘衆各
鳥獸散比官軍至聞賊平止不進縣令丞欲上其功君
力止之曰吾為家族計耳何功之有君子謂魯連不過
也甲申嵗歉君推其餘積以濟饑所活甚衆永樂丙戌
[042-24b]
十月二十四日以疾卒年四十五聞者莫不哀之娶劉
氏有賢行五子長容重後君十四年卒次容端次容肅
次習早卒次容靜君甞欲各教以一經今皆能為士人
女二孫男闕/以某年某月某日葬君於里之故寺祔大父母之兆
然墓尚未有銘至是容端以君兄子宗璉舊所為狀來
求銘予觀君之才行信所謂竒偉不常之士稍振其端
而所立已有過人者使効用於當時得盡出所有其功
業豈少哉而惜止於斯宗璉故大理丞甞官春坊與予為
[042-25a]
同僚予知其言信故不辭而為銘銘曰
嗚呼張君承閥閱之華服禮義之腴才足以奮厥謨行
足以世其家而不永年命也奚辜銘以昭之千載弗渝
   都事熊公墓誌銘
熊氏居南昌之盧觀為右族在宋有仕至補闕曰雲卿
者公之五世祖也曽祖叔美祖敬昇父中立皆不仕中
立娶劉氏生公扵元至正丁酉十月十六日今正統壬
戌十一月日以疾卒于家年八十六公諱紀字景方松
[042-25b]
節其號也自少端重喜學多讀書孝弟之行成於家孚
於鄉里其與人處寛和而有恩嵗饑常發粟以賑貸貧
不能償者焚其劵鄉人有受傭於家必豐其飲食常直
之外又厚資給之曰吾扵鄉曲當如是豈惟酬其力哉
家雖豐自奉甚約其教家人亦如之至待賔客則甚厚
性坦亮剛毅好古人竒節偉行洪武壬午有司以才武
薦公用事者便宜授公六品公知不可為竟謝去會造
船海運費繁役重守令屬公董之部使者苛急衆不勝
[042-26a]
其嚴貸白金六百兩以就事弗克償公曰吾觀役夫多
貧若責之急必有損産業鬻兒女者獨取於家償之衆
皆誦徳焉子尚初以才舉當得官需次于家公教之勤
慎平恕而以不欺為本前都御史顧公佐舉尚初為都
察院都事用公之教有能名於是朝廷推恩封公為都
事鄉人皆以為有徳之報公饗其榮養將二十年而所
以教子孫者尤篤至是雖以高夀終而大夫君子猶惜
之娶徐氏有賢行子二長尚初今為都察院經歴次尚
[042-26b]
爵女二孫男六曾孫男闕/尚初卜以某年某月某日葬
闕/之原以國子助教李洪所為行狀來請銘嗚呼公
之德宜有銘而子又克孝予奚可不銘銘曰
熊於南昌蔚為故家而公承之亦孔之嘉其福則那
其夀則遐昭德有銘百世之華
   王處士墓誌銘
泰和王君伯彰以永樂二十二年二月十四日終于家
年六十九其子若孫將以某年某月某日葬於缺/原而以狀
[042-27a]
來請予銘予與君交也後而相知為深其何敢以不敏
辭乃按狀序而銘之君諱環伯彰其字世家邑之梅岡
自少力學通諸書慨然有志於用而諸兄弟多䘮亡惟
君在父母老矣因自嘆曰親老乃欲仕耶遂隠居榮養
朝夕左右能得其歡心父母疾奉侍尤謹湯藥必親甞
親没葬祭無違禮寢苫枕塊三年然後復既乆而哀慕
不衰好善急義出於天性親族有㓜孤者長育婚嫁之
死不能葬者為具棺葬焉嵗歉則出榖以賑貧乏貸而
[042-27b]
不能償者不切切計也故鄉稱為有徳嵗辛未里中大
旱巫尫百方禱之不雨禾則盡病君歎曰若是民其殍
矣乃自作壇以籲天誠意懇至越三日大雨人又以為
有徳之應皆歌詠焉甞一至京師今少傳楊公故翰林
侍讀梁公皆相推重梁公後以憂歸君遂禮而館之使
諸孫受學焉益相與為莫逆性尤髙簡閒曠喜賦詩得
唐人家法吾邑故族富而有文如君者甚少君亦以此
自豪遇大夫君子相從講論連日夜不厭長筵廣席高
[042-28a]
吟大唱以為歡他莫之顧也由是為不能者所忌而尤
以門第自重鄙夫窶人一旦勃然起者未甞比數收拾
故素出其下者尤忌之然君一不以屑意自號樵雪人
異之曰君非樵者也君曰吾豈欲為會稽守邪清苦自
勵吾志也與其從兄子朋相友愛一味之甘不聚不食
故宗族子弟皆化之王氏夲長沙人南唐時有為吉州
法曹者因家廬陵之甲村今居梅岡則自甲村徙也六
世祖約齋宋咸淳間與弟某皆以易經舉進士而約齋
[042-28b]
與文信公最相愛然至君之祖則堂父道濟累世皆不
仕而皆稱為善人長者君娶清湖羅氏之子婦道母儀
克刑其家子二人長某先五年卒次某孫男七人曽孫
男二人憶永樂廿年予以内艱起復赴北京君因邀予
過其家相與觴詠至夜分不寐既旦遂别去未半年而
君已矣此予所以深惜者也故既為詩以哀之又因其
請而為之銘亦情之不能已也銘曰
嗚呼王君有行有文不詭而羣世嗣其芬蒼山鬱盤有
[042-29a]
崔者墳慶澤斯存利爾後昆
   范仲彰墓誌銘
仲彰姓范氏諱文煥上虞人也忠厚坦亮厭世之為機
械者因號守拙子人信其行因亦以是稱之好學能文
博覧強記少從四明桂彦良先生受詩經欲有為於世
值元季衰亂不遂也甞一逰齊魯燕趙之郊訪古人遺
跡登覧吟嘯慨然歎息人莫之測也其事親能飬志有
疾則躬調湯藥衣不觧帶母甞冬月患熱疾㡬殆思食
[042-29b]
𤓰不得仲彰冐風雨走百二十里得之會稽市中及暮
而歸以啖母疾遂瘳葬其父時積雨泥淖仲彰禱于天
得稍霽葬畢復然人咸以為孝誠所致事伯父仲父皆
盡禮病則為治湯藥死則具棺衾殯歛焉撫其遺孤尤
厚好義樂施賙窮恤匱人有假貸不能償者折其劵洪
武乙亥有詔舉賢才左軍都督府經歴俞均息薦仲彰
仲彰以疾辭而縣令李惟中強舉為耆老甞與論賢才
將薦舉焉仲彰以葉砥履道對惟中薦之起自戎伍為
[042-30a]
考功郎中而人以為當永樂元年縣南黄路溪蝗生縣
令丞令民捕之而浙江按察僉事林公亦以蝗故至上
虞責縣令丞曰蝗生由爾曹失政也捕之而用非其人
益為害林公知仲彰亷謹乃専委用焉仲彰念非人力
所能盡於是齋沐禱于社不數日蝗無遺類鄉人歸徳
於仲彰皆歌頌之永樂六年又用薦者徴至京以年老
辭歸縣官毎行鄉飲輒以大賓之位處焉永樂二十年
某月某日卒年七十九以某年葬城南工黄山先塋之次范氏
[042-30b]
本宋石湖先生之後石湖之孫禮始家上虞禮之孫生
無咎無咎生德甫德甫生均與仲彰之曾祖祖父也娶盧氏
有子一人曰侃先卒孫二人曰缺/曾孫二人平生所為文有
北逰集二巻和陶詩二巻歸田藁二巻藏于家仲彰葬
已二年其姪監察御史宗淵始因其同僚歐陽御史求
予銘將以納諸墓予重其意不能辭也乃為序而銘之曰
嗚呼仲彰學博行淳玉韞珠淪不顯其珍孝以事親
誠以感神明以逹賢恵以賑貧其善不忘其嗣彌振我
[042-31a]
銘用昭千載猶新
   劉仲良墓誌銘
君劉氏諱懿字仲良世居泰和東陽門柳州判官况之
後也曽祖中祖仲源父存善皆不仕君少英敏尚氣誼
從陳心吾先生學渉知書史用其道於父子兄弟之間
亦稍振厲見才能視鄉里齷齪者無足當其意人謂君
宜在官使將薦之洪武十九年被誣謫遼東安於義命
時以吟咏自娱無怨懟不平之語當時重之居十餘年
[042-31b]
乃歸益篤意事親與季弟相友愛待諸子姪恩意尤厚
於得失利害不校也乆之徙居江南下村課僮奴力耕
以自足子咸舉進士為按察僉事自四川改河南迎君
就飬不行而數寄詩以忠謹潔亷為勉咸分禄以飬於
家君既不為時俗傲放事而事亦無干君者乃陶然於
詩酒之樂號醉吟翁甞以其族分而慮其疎也既為譜
牒以聨属之復欲以已分地建祠堂於故居以奉祖考
嵗時祭祀使子孫得序昭穆於其中庶㡬不至為塗人
[042-32a]
其用心厚矣今年咸自僉事秩滿陞廣東按察副使君
於例當得封有司以前被謫不許君子皆惜之盖君性
伉直非其人不交遇事必盡道理人有為非義即正言
面折之以此見重於君子而亦取惡於人君生元壬寅
正月十日而卒於今宣徳己酉四月十四日年七十八
娶廖氏有婦道子三人震坤咸側室子六人女一孫男
十人曽孫一人其所著詩和平婉麗有壯逰集醉吟翁
槀藏于家古者君子之仕也其父兄所以相告語者必
[042-32b]
以道其居官臨民其處鄉䣊州閭盖未有違道者是以
徳立而名顯今仕者之父兄能如古人者盖少矣反道
悖徳慿籍以自逞者盖有焉仕者既無所取式不知道
之當行卒有䧟於邪僻有識者盖深鄙之君之子咸貴
為大夫處方靣之重而君若無與者從容田里之中飲
酒賦詩足跡罕或至城邑而所以教其子皆道義之言
此君子所以多君也今不幸已矣咸兄弟將以某年卜
葬君于闕/原而以狀來請銘予知君者其何可不銘乃
[042-33a]
為銘之曰
嗚呼劉君行淑才優于家于邦不競不絿善教其子以
克顯仕在人則驕而已一致田里之間優游咏歌今則已
矣命也奈何日月其良歸于窀穸發聞垂休視此貞石
   李伯昻墓誌銘
伯昻李氏世居泰和之南岡有元盛時其曽大父英叔
以財雄鄉里居室之華貲産之盛園池逰觀之美能過
之者鮮矣英叔為栢興路同知生子皆春皆春生如春
[042-33b]
為南安推官則伯昂之大父父也元季之亂豪傑蜂起
推官既即世伯昻年始十四主其家貲猶以萬計江西
行省參政全普庵薩里受命復袁州憚不敢行走保贑
猶以軍興括民財豪横之徒依以用事伯昂始破其家
盡失其貲産于時袁冦數侵掠泰和居室皆焚蕩伯昻
奔走避亂無寜時國朝受命海宇寜謐乃歸葺弊廬以
學鄉閭子弟爭師之尤喜交逰敬禮賢士大夫遇故人
賔客相與道盛時事或因覧其遺趾而想其故處則嘆
[042-34a]
曰物盛而衰固其理也吾何忻戚於其間哉伯昂孝於
先仁於宗族既為族譜以聨属之嵗時有事於祠墳則
躬率子姪以致其禮待姻戚鄉黨亦皆驩然有恩篤於
教子甞語之曰吾少遭亂晚而始學不能有為於世汝
曹勉之毋亦有後時之悔也故其子桓圭信圭之學皆
足以成名甞闢一軒種菊其中而扁曰愛菊鄉人因以
號焉以永樂丙戌正月十七日卒距其生至正己丑六
月二十九日得年六十八初娶趙氏漢中教授伯洙之
[042-34b]
女再娶胡氏皆有婦道子男六人惟高堅節桓圭信圭
介圭躬圭惟高早卒堅節為浮屠師桓圭信圭相繼舉
眀經桓圭由蒲縣典史擢南陽知縣信圭為清河知縣
並見稱於時女四人皆有歸孫男十四人曾孫男闕/人伯昂
之卒也權厝於其居之東偏至是始得吉地于闕/之原卜
以某年某月某日改葬焉信圭考績來北京奉國子助教宋
先生琮所為狀請銘予觀自古冨貴之家其子孫安於
豢飬而無卓厲之志一遇變故徃徃不能以自存或遂
[042-35a]
冺焉盖有也伯昂之家甞盛矣而淪於䘮亂乃復能自
立如此非其中固有卓然不可易者乎况其子之才安
知李氏將不盛於昔也哉乃為之銘曰
李氏之先大顯於唐析自分宜居邑南岡南岡之盛遭亂
不競惟伯昂甫克紹厥慶其行孔嘉其福則那有子承之
益大以遐歸藏斯丘卜者曰吉刻此銘詩百世有繹
   蕭叔仲墓誌銘
公蕭氏諱鉉字叔仲泰和螺溪人曽祖容安祖厚溪父
[042-35b]
端仁皆不仕而世以貲雄鄉里端仁號草堂尤急於賑
施用其所有供佛僧修橋道為利益事者甚衆至今人
知蕭草堂公生而端厚喜讀書於世俗侈靡傲放事及
一切鈎距機械傷人害物者未甞存諸心惟思廣其先
人之恵以周窮振乏元之季世用薦授江州徳化縣尹
非其所好不果赴天下大亂豪傑四起螺溪之居皆焚
蕩公奔走避難無寜時國朝受命始歸理故業課僮奴
耕種以自足而放懐於山水之間會故人賓客則相與
[042-36a]
飲酒談笑終日於諸利害不計也洪武乙丑五月初八
日以疾卒于家享年七十有三娶吉水坪溪李氏先卒
二子孫男三人曽孫七人公卒之年二子奉葬于里之
石陂越三十三年為宣徳三年諸孫以其地之沮洳也
擇某年某月某日改葬公於其里石洲之原而墓未有銘既
而棟梓來北京請於予盖先考瓊州公甞與公相好而
予又與其諸孫逰是所謂有世契者而公之為人又長
厚如此其何可不銘乃為銘之銘曰
[042-36b]
蕭氏之先實出於梁綿綿慶源積久彌昌螺溪之居徙
自廬陵好善急義藹然聲稱惟公承之亦篤于施有蘊
弗彰仕不逢時遭遇聖明業底于成以善其身以厚其
慶石洲之原公墓在焉刻此銘詩百世之傳
   孔君墓誌銘
永樂己丑仁宗皇帝在東宫監國實尊信孔子之道而
篤行之思用其後之賢者時君由太學生為工部主事
近臣為言上曰聖人之後而使在劇司將不為累乎即
[042-37a]
以君為太常博士食六品禄君與予比屋居而母夫人
在堂旦則出營職及暇而歸即率婦子侍左右備物敬
飬焉夫人樂之退則與予言笑相好也嵗癸巳予别君
詣行在後三年丙申君來奏事詔陞君太常丞留北京
復得相與懽笑如曩時明年君以大祀天地乗傳還南
京又明年丁母夫人憂去官服闋調祠祭主事予亦連
丁内外艱相去六七年始復見於北京而故意猶藹然
也仁宗即位復太常寺丞祀神南海上今天子即位改
[042-37b]
元復奉命告祭帝王陵寢就祠闕里因得與宗族懽聚
踰月而歸君謙慎和厚秉禮而蹈義其奉職尤盡誠與
人交乆而敬人亦無不愛敬君者宣徳己酉六月二十
七以疾卒年五十七相知者莫不哀之娶龔氏封安人
賢而謹禮法君之所以事親處友睦婣戚和鄉黨克適
其宜者安人相之也先是有羸疾因哭君遂劇是年十
一月初四日亦卒年五十二三子皆為士人二女孫男
三君宣聖五十五世孫其先居曲阜九世祖傳與兄子
[042-38a]
端友從高宗南渡端友襲封衍聖公傳官撫州因家于
衢卒贈中奉大夫開國男端友傳爵五世至洙始讓於
曲阜宗弟曰治者傳生奉議郎端已端已生南岳奉祠
行可皆贈少保行可生贈少師文介公元龍元龍生右
諌議大夫資政殿大學士僉書樞宻院事應得應得生
奉議大夫汴梁等處納綽提舉福孫福孫生新會尹維
敬維敬生道君父也以君貴贈太常寺丞母班氏封安
人君卒之明年希綱兄弟奉君與安人之喪歸以某年某
[042-38b]
月某日合葬於缺/原而以衛府左長史金先生用誠所為状
來求銘予念與君交好廿年當隣居時兩家婦子亦未
甞有違言者今君夫婦俱不幸予雖不忍銘亦安可不
銘乃為序而銘之曰
聖澤之長君行之良宜夀宜昌而忽己忘納銘其藏後世之光
   蕭母胡氏墓誌銘
宣徳五年二月工部營繕郎中泰和蕭飬高䘮其母太
宜人胡氏將奉葬於其里陽坑而以翰林侍講陳循所
[042-39a]
為狀來乞銘蕭氏居螺溪里為大家予繼母盖其族因
甞得拜飬高之尊府贈工部營繕郎中世榮先生與太
宜人而飬高以端重勤慎有名與予相處為莫逆予雖
不敏其可辭而不銘胡氏之先始居廬陵永陽里後析
居邑之岐歩岡世為右族太宜人早慧知理義喜女紅
父母為之擇配以歸世榮事姑盡孝姑甞疾篤夜禱於
北辰請以身代姑疾尋愈世榮業儒嗜經史於家事一
不以介意太宜人治之悉有法待宗族婣戚鄉黨皆得
[042-39b]
其宜甞以學問勉其子曰必無愧前人故飬高遂顯于
朝而封贈之典及焉其生元至正戊子九月九日卒於
今宣徳己酉十一月四日享年八十三男一人飬高是
也女三人孫男二曽孫一嗚呼太宜人之生與予母恭
人歐陽氏及予繼母蕭氏皆同年而皆不幸乆矣獨太
宜人得享其子孫之禄飬至于高夀而終豈非福也哉
予於此有不勝其哀者矣銘曰
早為賢女壯為賢婦晚為賢母藏于斯墓子孫之祜
[042-40a]
   管氏孺人墓誌銘
孺人管氏諱靜字淑恵寜都管仁傑之子嫁為同邑黎
大成之妻二家皆大姓世有徳義孺人早慧習姆教閑
女紅年十九歸大成相夫以順事舅姑以禮凡賔祭冠
婚長㓜之衣食内外戚之徃來供餽皆孺人主之尤明
於事機而造次必守禮義大成甞受誣被逮赴臬司有
為異論搖撼之者孺人曰黎氏世為善善者天必祐之
吾何懼大成竟得白而歸大成甞遘危疾孺人籲天請
[042-40b]
以身代未㡬疾愈其後大成客閩浙家事一委孺人處
之盡其力誨子使學曰爾家世以讀書為顯官爾必無
愧前人凢士大夫有過寜都者必為之盡禮俾子從之
逰或招延以教之大成女兄適温氏者夫婦皆早亡有
遺女孺人飬之如已出及長備禮嫁之黎氏家素饒中
而困晚而益裕孺人之力也故鄉人論婦道母徳之善
者必歸孺人宣徳丁未二月某日以疾卒距其生之嵗得
年六十一二子淳為邑庠生諒以易經領癸卯鄉薦孫
[042-41a]
男六人孫女五人淳諒以缺/缺/缺/日葬孺人于邑東山之
原而墓未有銘今年諒會試于北京乃以前進士張純
所為狀來求銘自古女徳之著于閨門者不少非孝子
順孫表而揚之其湮滅無聞者多矣今孺人既賢而子
又克孝予何可以不銘乃為之銘曰
德之盛才之良宜于家聞于邦藏斯丘綿厥慶刻此銘百世光
   龍彦鶚墓誌銘
永樂甲辰月日泰和甘溪處士龍彦鶚以疾卒于家其
[042-41b]
子崇安遞運大使公常以月日奉葬于雲亭鄉乕岡中
洲之原而未有銘及起復來京師得清逺驛丞乃以請
於予將歸而納諸墓龍氏世居甘溪為大家宋咸淳進
士連州推官登其顯者也至處士曽大父盤居始遷縣
城西豐堂廣宇盖窮州下邑公署所不如大父善翁父
成章皆好徳樂義不求仕進處士少嗜讀書存心以不
欺為主孝於親友於兄弟忠於親戚朋友凢其所行必
法古人與人言必依扵孝弟忠信衆皆以為善人長者
[042-42a]
其後厭城市徙居乕岡之下以詩書山水自娱家雖不
甚豐而極好賔客延師教子尤盡其道及公常以薦得
官教之以忠孝大節必勤必慎晩年復歸甘溪理故業
與宗族鄉黨遨娱徃來方將享其子之禄扵永乆而竟
以夀終其生元至正戊戌十二月十九日得年六十七
娶羅氏繼康氏二子長即公常次日弁女三人皆有歸
孫男一龍氏與予家相好予生也後甞從處士遊察其
言行心切重之而公常又厚扵予則今之銘墓其敢已
[042-42b]
乎銘曰
善有諸己以淑其子宜多受祉而終於此銘告來世作者太史
   鄭先生墓誌銘
錢唐進士鄭垕述其父完齋先生之行謁予拜且泣曰
先人不幸棄世而垕留京師不得盡為子之道其罪大
矣若葬又不銘以著其徳扵不朽則不孝之罪益大將
無以自容敢以為請予哀其志不可辭乃按狀序而銘
之先生諱壁字伯規自㓜頴異過人在祖父側日聞君
[042-43a]
子長者之訓與其所為詩退而即能成誦前軰皆竒之
長從鄉先生周某學通書經其為文章力追古作者雅有
志於當世弟仲舉卒乃一意事親不復求進有薦之仕
者皆弗應二親老先生侍左右能得其懽心父卒既歛
比舎失火延其廬先生痛哭籲天俄而風反火暫息得
舁櫬以避及母没皆不飲酒食肉者三年晝夜悲號鬚
髪為白鄉里皆稱其孝其與人處則恂恂恭讓未甞昜
其言言之必如所行家故有池池上種竹因作軒曰水
[042-43b]
竹軒日觀書其中客至必置酒吟咏以為樂晩自號完
齋盖寓全歸之意所著有完齋集宣徳戊申十一月廿
八日以疾卒距其生洪武丙辰六月十六日得年六十
三娶陳氏一子即垕也恭而有禮盖能昌其家者女二
孫男一鄭故汴人其六世祖筠孫仕宋至中大夫判揚
州從思陵南渡始居山隂大父俊徳在元時從江浙儒
學提舉陳衆仲學因復徙居錢唐父敬常皆不仕先生
初有志扵用而以事親不果扵是力教垕使必如其志
[042-44a]
及垕領永樂癸卯鄉薦自以無他兄弟侍飬不忍去左
右先生勉以移孝為忠及取甲辰進士歸五載復被召
尤不忍去乃復以顯親揚名為勉先生雖未仕然觀其
善教與其子之才安知不終享其榮也哉其葬以宣徳
己酉四月某日墓在錢唐縣石壁之碧梧原銘曰
孝以事親善以植身雖未榮顯亦足自見夀六十年克
全其天銘著不朽以耀爾後
   王敬先墓誌銘
[042-44b]
今上改元之三年詔修永樂大典徴天下學官及甞考
貢士者皆使執筆焉敬先為郴州宜章縣學訓𨗳甞考
試于廣西由是預徴入館閣來者盖累百人然如敬先
者不多也於時吾邑之士若今左春坊大學士楊先生
士竒與其姪刑部主事之宜山東叅政陳公士啓及予
軰凡廿餘人皆在京師敬先朝入坐館中編摩讎校其
所去取皆當乎人心同列敬服之暮出則過諸公談論笑
謔或飲酒或圍碁譁然不知夜之乆也如是者累年當
[042-45a]
天下太平沐浴膏澤禎祥恊應嘉禾瑞麥之類交獻於
朝敬先皆得親見而形扵頌歌士大夫韙之書畢受賞
而歸既三考陞岳池教諭慨然欲成就後學孜孜講道
晝夜不厭然未及五年而敬先卒矣敬先少從鄉先生
陳心吾國子學録蕭先生子所㳺故學有造詣而從之
㳺者亦皆得成其才質厚氣和坦然無畛域人犯之不
校也然事有不可亦未甞詭随其為人類如此而竟不
及中夀以卒是可惜也其家在泰和縣北之灉江祖眀
[042-45b]
徳父古平皆不仕而皆有隠徳其生以乙巳年六月十
七日而以永樂十八年六月初二日卒扵官年五十六
娶胡氏再娶彭氏子二人固聰聰為伯父象山教諭效
先後皆讀書習舉子業女一人皆胡出也孫男五人固
自岳池奉柩歸泰和以永樂十九年十二月初八日葬
扵廬陵二十八都馬嶺之原而求予銘其墓予重朋友
之誼而哀之乃為銘曰
灉江奮身勵文學璞玉堅渾藉雕琢宜章岳池繼鳴鐸
[042-46a]
校文廣西聲蔚若持筆編摩居館閣渢渢雅頌中矩矱
平生交好恣為樂怡然色笑相唯諾奈何一去反𤣥漠
九亰冥冥不可作我為銘詩賁泉壑
   陳處士墓誌銘
監察御史陳訥汝常既葬其父黙齋處士六年矣乃以
九江太守吴致文所述事狀因中書舎人黄䝉飬正請
予銘其墓曰先人以行誼聞于鄉而不及大顯扵時今
不幸已矣若又不得銘以著之恐乆而浸泯敢以請於
[042-46b]
先生予辭不獲乃按狀序而銘之處士諱升字子讓其
先頴州人唐宰相夷行之裔夷行後三世曰檄者始居
閩之長溪又二世居善復居温州平陽上莆里故今為
平陽人高祖彦慱宋南康軍教授曽祖銘道祖雲翼皆
不仕父國光仕元為閩清縣尉處士敦厚好學受業林
栖澤先生之門於經史子集隂陽醫卜諸書無不究尤
精秦漢篆𨽻甞逰閩浙覧觀山川竒勝及古人遺跡然
不求仕進既歸益以耕學教子為事奉飬二親極其至
[042-47a]
侍縣尉君疾藥必親甞衣不觧帶及没哀毁㡬絶水漿
不入口者累日葬祭一遵家禮及母薛氏病没亦如之
鄉里稱其孝其待内外属及閭里鄉黨皆盡其道尤慎
語言甞曰惟口起羞古人所戒因名其室曰黙齋以自
警故號黙齋處士邑宰羅敏學高其行毎舉行鄉飲必
請居賔介之列人無非間之者永樂辛丑二月初五日
有疾且亟召諸子孫戒之曰吾家素以耕學為業爾等
善繼之無忘也言畢而逝距其生至正癸未得年七十
[042-47b]
有九以是冬十二月初七日葬里中上莆祖墳之次娶
同里吴氏子男四南伯訥推訥即來請銘者女一孫男
七曽孫一予甞謂君子之行其顯者易見而隠者難知
若處士之脩身慎行非其子汲汲顯揚之亦何能自白
於後世哉然則處士可謂有子矣銘以昭之固宜也銘曰
其行淳其志壯孝於親信一鄉樞機之發慎有常生
雖自晦没愈彰我銘斯丘昭弗亡
   王主簿墓誌銘
[042-48a]
遂安縣丞王開所瞻以其尊府遂昌主簿之官世行治
為書謁予拜且泣曰先人之没乆矣没之日開始四嵗
於其徳有所未知長而聞諸母夫人然弗能詳也雖得
翰林編修周先生述為文表於墓然尚未有銘無以光
幽潜示乆逺敢請於先生先生幸哀而賜之銘豈惟開
之不肖得以逭罪而先人實䝉頼焉予辭不獲乃按狀
序而銘之君諱道字魯方居吉水縣仁夀鄉之高唐里
世以儒為業年十九即能為人師事二親盡孝承候顔
[042-48b]
色奉甘㫖得其歡心父没哀毁骨立葬祭如禮甞從元
進士歐陽莘耕受書經有志於科第洪武中縣大夫舉
以應求賢之詔其母勉之問所宜施則跪而對曰道聞
事君不忠非孝也茍受一命當盡心所事庶㡬不辱吾
親既而有遂昌之命時令丞皆罷懦事一委君君夙夜
不懈悉以辦治尤慎於刑獄民有忿爭即諭以義多化
服罷去嵗大饑有莩死者君蹙然曰吾為民父母可弗
救耶即躬白于府發粟千餘斛以濟之民頼以活一邑
[042-49a]
稱其仁而僚吏無不恱服甫三年以疾卒于官年三十
七曽祖誠可祖恱中父以順皆不仕娶郭氏一子即所
瞻女二孫男五曽孫男三嗚呼君以方壯之年抱有為
之志始見用扵世已足以成功名而不幸不至於大用
然幸有子能彰君之徳以光顯于後天盖以此報君其
亦可以無憾矣墓在里中涌泉岡石陂山葬以某年某
月某日求予銘則宣德九年二月也銘曰
孝以事親仁以及民而不永年何辜於天餘慶所鍾俾
[042-49b]
有令子謂天孔神庶其在此隆隆髙墳石陂之山昭德
有文百世不刋
 
 
 
 
 
 抑菴文後集巻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