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095 抑菴文集-明-王直 (master)


[014-1a]
欽定四庫全書
 抑菴文後集巻一     明 王直 撰
  記
   南陵縣脩學記
南陵寧國屬邑先聖廟學在縣治東南然興造之日久
矣繕脩不繼日入於壞宣德五年任君秉彛之來教諭
斯邑也始至謁廟視學舍凡明倫堂東西二齋及倉庫
庖厨諸生寢舍皆傾仄腐敗其正殿及兩廡亦間有弊
[014-1b]
陋且器用多損缺弗稱嚴祀立教之意心切憂之思欲
補弊為完易敗為新而財無所出乃致邑中好事者飲
之酒而告之曰朝廷興學以成賢才美風俗其意厚矣
南陵為縣近在畿内而弊若此諸公樂善向道能不一
動其心乎衆皆曰此吾邑之學所以教吾邑人子弟吾
輩弗克早圖乃令先生以為憂請各出貲財以助而其
邑之傑然者朱道輝葉文員劉允廸潘廷美何舜卿即
各致大木為棟梁且又資其不給乃市羣材命衆工凡
[014-2a]
諸用物一不以干有司㑹監察御史張琦廵歴至南陵
聞而韙之命醫學訓科劉惟先董其事縣令丞張亨龍
得名助諸雜役及飲食之費經始於宣德六年九月而
以明年六月成皆堅壮華好軼乎舊觀又市胡俊陳貴
隙地為後堂與前堂相稱凡禮神諸器几案爐缾籩豆
罍爵之屬靡不具備於是廟學煥然一新今年秉彛以
事來北京具以告予而求文為記且曰倫之為此盖難
矣經費既不敢煩有司然亦未有概於心者非衆人之
[014-2b]
協從弗能就也今幸而成功若不為之記則無以示久
逺且欲學於是者皆讀書勵行庶無負今日脩學之心
願先生有以教之予謂天之生斯人也皆賦以仁義禮
智之性而行於君臣父子夫婦長幼朋友之間其孝親
弟長者仁之本而君臣夫婦朋友則義之合也禮以制
之而各盡其分智以窮之而各揆其宜則人倫之道明
其所受於天者盡矣然人之氣質不齊盖有昧其道而
斁其倫者是以有教焉教必有所寓而施是以有學焉
[014-3a]
故曰三代之學皆所以明人倫也今興學立教不異於
古而必本於讀書書所以載此道也讀其書明其道深
體而力行之則賢才成風俗美矣然而世之㳺學校者
知讀書以明道矣深體而力行之則鮮矣持無實之空
言思以僥倖於一時而謂賢才之成風俗之美其可邪
南陵自昔為壮縣今宻邇皇化而又得賢如秉彛者脩
學以教焉則夫為士者當何如哉盡心於聖經賢傳明
夫天理民彛之本然質於師講於友體之於身行於家
[014-3b]
施於鄉黨州閭推而至於仁義不可勝用然後為學之
成如是出而用之逹其道於天下以成化善俗則三代
之賢豈逺哉父兄老長相與協比而成此者非茍為觀
美也祗順朝廷德意固亦以此望於鄉邑之為士者矣
其可不勉哉秉彛名倫監利人始取進士為監察御史
親老求教官以便養教之盡其方諸生始復有科目顯
者觀乎是舉其賢於人可知矣故予為之記以勉學者
而併著之使他日有考也凡樂助之人其名未盡載者
[014-4a]
則列之碑隂
   先壠圖記
萬安縣學教諭黄先生須閩之永福人也世為其邑大
家在宋時有曰定曰大資曰泰者以文學忠誠受主知
大有聲於時其後又有曰提叟曰均壽曰則敬者皆有
隠德則先生之曽祖祖父也先生承世德之懿以文學
發身為教官去故鄉久且逺矣其先世之蔵于冲谿于
小陽于古岸之原者不克躬拜掃墓下風雨霜露之變
[014-4b]
盖惻然有感於其心於是繪為圖以寄意焉因其學訓
𨗳郭公承求予為之記夫君子之於其先盖無所不致
其思宫室則思其所居車馬則思其所乘於池臺之髙
深則思其嘗釣遊也於林木之茂宻則思其嘗䕃休偃
息於此也書而思其手澤焉桮圏而思其口澤焉盖目
之所接而思從之思之所存親之所存也况丘壠為其
體魄之所蔵者乎夫安得而不思思之而不能至則圖
焉以寓其思若黄先生者可謂孝矣予嘗聞之古者列
[014-5a]
國封建故仕者能不去墳墓至春秋時雖孔子亦周流
天下故其脩防墓曰某也東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不
識况今大一統之時士有志於行道者其何以自處也
由是論之士之仕也要在立身行道不辱其先而已豈
必朝夕墓下哉茍洒掃有主則去之可也彼不出其鄉
而朝夕墓下思伐其松栢以爲材思剪其荆棘以爲薪
其又甚則思發其所蔵焉者有矣其視去墳墓而能有
耀於其先者得失可知也黄先生爲教官以孝弟之道
[014-5b]
教人所謂能立身行道不辱其先者丘壠之圖雖不作
可也而猶惓惓如此盖圖之接於目者常則思之存於
心也固則豈有須臾忘孝哉圖盖亦有助焉也然則觀
斯圖者孝敬之心亦可以油然而生矣
   和樂堂記
吾邑童用和居鐡溪江上有山水登臨之勝其爲人也
闓爽樂易友于兄弟輯睦於鄉黨言行之發必審於理
度於義他無所累乎其心盖囂囂然樂也鄉之士友咸
[014-6a]
相與譽歎因名所居堂曰和樂之堂盖取其字與其行
而為名云今年其子彦倫來北京具以告予而求文為
記予嘗讀子思之書而知和之說矣和者道之所以行
謂之和盖循其自然而無乖戻之謂也夫人之生莫不
有君臣焉父子焉夫婦焉長幼朋友焉皆天理之所存
也循而行之至於無適不宜如是之謂和和則樂在其
中然推致其極誠非人之所能者君子於此則有以槩
之果行成於身和於家而逹於其鄉則可謂一鄉之善
[014-6b]
士而賢於鄉之人誠若用和宜為士友之所譽也然則
所以名其堂者不亦稱情也乎哉用和之居是久矣予
昔嘗過之觀其室廬之美原田之肥沃人物之俊茂賔
客之往來者不厭而重岡複嶺平沙漫流烟雲竹樹風
㠶水鳥可以娱目而適情者皆得於履舄之下心甚樂
之去之三十年童氏之居旣燬而復新所謂和樂堂者
盖想見其處而不能知其詳矣則今之為記寧不嘅念
於疇昔哉抑嘗思之樂者和之所由生也和則樂不和
[014-7a]
斯不樂矣世之以才力自豪者多矣然悖於理逆於義
内仇怨於兄弟而外忿嫉於鄉黨由是奔走憂患之途
而戚戚以終其身者不少也則如用和者豈非君子之
所尚哉且夫和者非獨能樂也自身而化於家逹於鄉
則和之所及廣矣持之以誠而行之於久則物之託於
此者必將感而應之花之並蔕木之連理禽鳥之交哺
皆和之所致也用和其尚勉於其終哉彦倫循循謹飭
而與其弟甚相好一鄉之人無不愛且厚焉盖化於其
[014-7b]
父者然也則予之所謂感而應者尚庶幾見之他日南
還登斯堂而驗焉姑為之記以俟
   勅書閣記
君子之制事也義焉而已矣義者使物各得其所之謂
也物各得其所而無或戾焉則其為義也至矣利盖害
夫義者也専其利而不以及人則乖爭凌犯之風興惡
在其為義哉孔子曰君子義以為質吾是以知夫為君
子者之必以義也况上以仁感者乎前年朝廷脩養民
[014-8a]
之政念水旱之無常而其食或不給命有司出庫財糴
榖以備賑濟富民能發廩佐官者具以名上永新賀祈
年與弟引年嘗以急義聞鄉里謀曰吾幸有餘積亦旣
用以濟衆矣今天子慮民或艱食而豫為之防吾其可
不奉詔即出榖二千石以歸有司俾自為斂散縣大夫
以名聞上遣使持勅旌之為義民勞以羊酒復其家祈
年既拜賜作重屋以蔵焉翬飛鳥革巋然出於霄漢之
表遊人行旅瞻望而稱歎曰此勅書之所在行義之所
[014-8b]
致也於是祈年之名遂益顯於當時名者實之表也有
其實名必歸焉寵之曰義民豈不稱情也哉賀氏之先
本越人知章四世孫慿為永新令卒於官因家焉其後
或以材武稱或以文章顯佐郡宰邑者相繼而不絶祈
年父仲昻甫尤輕財重義世之鉅公偉人多與相往來
有文字之好祈年之克奮於義盖有啓之者是故君子
以世徳為貴也義者人心之所同有而君子亦人之所
樂為也豈獨賀氏哉兹閣之成凡接於見聞者皆起其
[014-9a]
同然之心發廩佐有司㓙年饑嵗得以廣上之賜而民
無失所者則仁義之澤洋溢周徧唐虞三代豈過哉祈
年來京師以閣記屬予故為記之所以重祈年而亦將
有勸也
   西亭記
永樂二十一年秋八月吉水蕭𤨏鼎升來京師以其所
作西亭請予記盖其祖如淵嘗作亭於所居之西前臨
羣山下瞰池水佳木異卉列植而交䕃凡師友之講論
[014-9b]
賓客之往來者皆萃其中油然賦詠之樂每發於觴酌
之餘盖一時之盛也亭之廢久矣鼎升乃即故址而建
焉曰吾以繼吾祖也嗟夫鼎升可謂賢於人也哉惟吾
郡多大家乆者五六百年近者亦三四百年當其盛時
髙樓傑閣之翬飛廣宇豐堂之鱗次衣服相絢耀輿馬
相雄髙盖可謂美矣然盛必有衰興必有瓌理之自然
也故夫室屋之華賓客之盛吟詠之風流管絃之繁㑹
皆已變為荆棘之場樵牧之墟鳥獸之鳴號精魅之呌
[014-10a]
呼者矣遭遇聖明沐浴膏澤衰者盛廢者興革蕭條之
陋風復太平之偉觀者豈獨一西亭也哉然能思繼其
先如吾鼎升者其可多得耶古之人論孝曰繼志述事
鼎升其知此已夫雖然繼述之大不特締搆而已也盖
必存諸心施諸事者皆無愧於前人斯可矣是故居其
位則思其嘗宴嬉於此也行其亭則思其嘗陟降於此
也念其志意之所在與其行事之所存勉其所為之善
而絶其所戒之非斯可為善繼述者矣故亭之復作有
[014-10b]
不必書而謂思繼其祖則是真足書也詩有之曰繩其
祖武鼎升以之其曰夙夜敬止則予勉鼎升之意也盖
不敬則凡所以繼其祖者皆茍焉而已矣若是則物之
廢興成毁亦何常也哉故予書其說以為記使置之壁
間而覽觀焉以自朂也
   種德堂記
武進章孟昭世居芳茂山之馬澤橋其祖華甫父文逹
皆以農事起家有聞於鄉邑至孟昭與弟仲昭季昭而
[014-11a]
家益裕然皆讀書循理未嘗用以自豪甞曰吾兄弟所
以能立於今者皆祖考之德也辟之治田前人勤而種
之肆後之人得以食其實吾兄弟可忘邪於是名所居
之堂曰種德盖以彰其祖考之美庶朝夕見之而思所
以繼因户部主事潘有貞來求記於予予謂子孫之視
祖考猶水木之本源也江河之源深逺而不窮然後其
流奔放肆大踰萬里而至于海松柏生於髙原其所據
者衍沃而深厚然後枝葉敷暢條達至於大百圍歴千
[014-11b]
嵗故曰本深則末茂源逺則流長其理固應爾也章氏
傳三世至孟昭兄弟而猶不失前時之望謂非其祖考
種德之致其可邪種者敷布之謂以及人者言也其周
窮恤匱濟人之寒飢免人之困苦者盖有矣既能恵於
人則必獲報於天宜其子孫之盛如此也然徳必有諸
已而後可施諸人其忠信原慤不愆於仁義可知矣孟
昭兄弟揚先德而圖後繼可不知所務邪居仁由義此
其當務之大者也夫仁義雖人所同得而惟惇本尚實
[014-12a]
者鮮或失之故畎畆之間髦士出焉孟昭兄弟於耕稼
之餘益取聖賢之書讀之仁義之積益厚恵利之施益
逺則慶澤之及子孫將久而益盛譬若種而穫穫而復
種相續而不已焉則章氏子孫之興可一世計哉故為
之記使掲于壁間而日覽焉以自勵也
   承恩堂記
永豐浮潭楊氏徙自吉水之湴塘盖南唐虞部侍郎輅
之後詩書禮義相傳至于今子朂已久矣而其家益隆
[014-12b]
去年朝廷脩養民之政慮有水旱思豫為之所遣御史
督有司發府庫之財益倉庾之粟以為備民有出榖佐
官者具以聞子勗感上之仁而興於義出榖二千九十
石以歸有司備賑貸御史聞于朝上命降勅旌之為義
民遣使持詣其家勞以羊酒蠲其繇役子勗既拜賜喜
曰聖恩不可忘也昔蘇子喜雨以名堂今吾之所受者
是即雨露之澤也遂名其堂曰承恩之堂然以老不能
行命子啓恕拜謝于闕下且使徴予文為記予謂仁義
[014-13a]
人之所同有財利亦人所同然也理不足以勝欲則於
其所當施者亦冥然不動悍然莫之省憂故有視其親
戚濱於死亡而不肯捐一錢者况常人乎唯君子能見
義勇為無一毫顧計私千鍾之粟百鎰之金一朝委之
而不惜義勝故也况上以仁感者乎傳曰未有上好仁
而下不好義者然則子勗非篤義之君子歟或謂范忠
宣麥舟事盖文正之義而忠宣成之子勗父子猶是也
是不然楊氏義烈有大於此者忠襄文節天下莫不聞
[014-13b]
歴數百年猶凛凛有生氣彼前之所立旣如此則倒廩
傾囷以周人之急者固義之餘也而亦可謂善承其先
矣使子勗之子孫由是而充之益思趾美於前人處則
義洽於鄉仕則義著於國古所謂德立而足以不朽者
將不在楊氏矣乎故書之以授啓恕俾復其尊府而掲
於堂之壁間以為記
   勅書閣記
虎溪蕭氏為吉水故家盖有詩書仁義之澤焉在宋之
[014-14a]
時多顯者静軒先生於信國文公之尊府革齋有師友
之誼故信國於蕭氏執禮甚恭當時見於翰墨可考也
數百年來稱文獻之家者必曰虎溪蕭氏且其家故饒
財廩實至累萬今雖若不及前人而猶非衆人所能及
文志甫則虎溪之傑然者也常推其餘以賑贍鄉里鄉
里之人頼之以不困而皆歸徳焉正統五年皇上即位
既六年矣德化流行萬方協和猶慮水旱之不時民生
之多艱詔有司廣儲蓄以備㓙歉富民有捐廩以佐官
[014-14b]
者當旌其義復其家文志甫喜曰此吾志也固常行之
矣今天子一意養民必欲使之皆足給而無失所者盖
所謂如天之仁也吾可不加勉即出榖二千石以歸有
司且置倉貯之官自為斂散有司以聞朝廷賜勅旌之
為義民勞以羊酒而蠲其繇役於是文志甫之卒已三
年矣其子東鉉既拜賜建閣而寶蔵之曰此天子之仁
吾父之義也龍光郁然非獨寵賁蕭氏之子孫百世之
下欲知聖朝仁民之德豈不於此有徵乎閣成因翰林
[014-15a]
學士錢先生求予記予嘉文志甫之明於義而東鉉克
篤於君親思大著厥美其事皆不可不書且嘗竊嘆世
之為右族大家者其先非不厚於行誼也至其子孫則
多以利失之盖有切於為已不肯捐一錢以周親戚况
衆人耶又有攘敓以自封而不顧人之死亡者由是大
夫君子或正論以貶之或按法以討之辱其身忝其先
惡用是為子孫哉兹閣之建巋然髙出於霄漢而璽書
在焉居民行旅瞻望而興嗟思上之仁與文志甫之義
[014-15b]
所以浹洽乎生民光華乎祖考者盖無時而忘也東鉉
其誠賢矣哉故為記之亦將以警夫為人子孫而未能
然者
   恩榮堂記
君子之所以榮其身盖必有道矣夫為人君者操賞罰
之柄以馭下視其人之所當得者而施之恩賞行則榮
耀及矣然上必戒於濫施而下不貴於茍得也盖必由
於義而後誠足以為榮不然人將與之以貎而不與之
[014-16a]
以心是故君子以義為質新淦何用髙盖所謂勇於義
者也正統五年朝廷脩養民之政詔諸有司多積榖以
實倉庾使雖有水旱而民可以不飢富家巨室有能捐
廩佐官者以名聞用髙喜曰吾承祖宗之慶與朝廷休
養之德而幸有餘積嘗推以濟衆矣今舉而歸之官使
自主其出納不尤幸乎即出榖二千餘石以歸有司縣
大夫以聞上命降勅旌之為義民勞以羊酒復其家用
髙既拜賜則又大喜曰吾奉承天子仁民之意而已豈
[014-16b]
敢以義自名哉而上寵賁之若此其可䙝耶即治正堂
什襲而寶蔵之名堂曰恩榮之堂今年其子善言來京
師因中書舍人金輔伯屬予為記予聞之孔子曰君子
義以為質又曰利物足以和義盖為君子者必以義為
本而義之行必以利物為貴世之人有徇于貨財溺於
己私視其親戚之危亡而不肯施一錢者有之况衆人
乎况千鍾之粟之施者乎彼惡知所謂義哉用髙感上
之仁而慮鄉人之有飢至於倒廩傾囷無毫髪顧惜真
[014-17a]
有味乎孔子之訓璽書之褒以榮顯其身而光大其家
豈不宜哉何氏先世居新喻之清水洲盖宋狀元昌言
之裔其後徒新淦之竹城再徙于今鳳山世有顯宦詩
書禮義之傳乆矣至用髙益勉于孝友忠信而義問昭
著于鄉邑非所謂世濟其美者乎故為之記使其子孫
及鄉之人登斯堂者仰雲漢之章思雨露之澤亦當有
所興起也
   勅書閣記
[014-17b]
興國為贑屬邑而與予泰和境相接其邑多良田沃壌
富家巨室收其利之入以石計者累千數而多尚禮義
喜推其餘以濟人鰲源王彥誠氏其一也彦誠旣卒其
嗣子宇兄弟猶以惇厚好施有聞於鄉里正統五年聖
天子脩養民之政慮水旱之無常不可不豫為之備詔
有司發府庫之贏廣倉庾之積使雖有灾而民不飢冨
民有能出榖佐官者皆勿拒各疏其名以聞子宇聞令
下即出榖二千餘石以歸有司俾自為出納以賙給貧
[014-18a]
者有司以聞上命降勅旌之為義民勞以羊酒而蠲其
徭役子宇作重屋奉勅置其中什襲而寶蔵焉名之曰
勅書閣今年携其子叔鑑來謝恩闕下而求予為之記
夫水旱之變天灾也堯湯之世有所不免惟聖人能預
為備故雖遇灾變而民猶不失其常後世人主不能思
患而豫防之稍遇水旱民之流亡轉死者多矣雖曰天
灾實人事有未盡也我太祖髙皇帝篤於養民嘗出楮
幣令天下有司多積榖以備㓙年天下之民皆得其養
[014-18b]
而無失所者今上復舉行之詩所謂繩其祖武者也子
宇能出榖以助賑貸盖上好仁而下必好義也夫有其
實者名必歸之義名之褒真可謂稱情也矣寶而蔵之
以示子孫盖百世之榮也兹閣之建巋然出於羣屋之
上而榮光佳氣輝映乎山水之間鄉人老長瞻望歡呼
曰此勅書所在行義之所致也必將起其同然之心則
鄉之細民亦永有利哉是為記
   奉慈堂記
[014-19a]
奉慈堂者閩縣主簿丁玉潤山奉母之堂也潤山早喪
父賴母權氏鞠育教訓以至于成立乃作堂以奉之朝
夕左右順適其起居承候其顔色調其衣服寒暖之節
而備夫甘旨之供及舉賢良方正得主閩縣簿則又奉
母之官而以禄敬養焉於是時母年幾七十矣蒼顔白
髪享其福於上潤山巍冠盛服婉容愉色致其樂於下
懽忻悅懌之意充滿於一堂之間士大夫以為榮名堂
曰奉慈者盖惟母居之嵗時之吉賓親捧觴稱壽者得
[014-19b]
至焉其餘則否所以示専也夫父母之於子辟天地之
於萬物生成之德大矣莫之能報也區區口體之奉盖
以效其萬一云耳而君子盡心焉然予聞之孔子曰夫
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此其大者也盖事君
之忠即事親之孝故能事其親則當移以事君至於卓
然有立而行不違道使人推本於父母之賢此所謂成
親君子之孝豈有加於此潤山善事其親則本旣立矣
當聖天子求賢圖治之時與百里民社之寄致忠於君
[014-20a]
施恵於民皆事親之孝之推也道行於當時名揚於後
世而父母有榮焉則於孔子之訓可謂無負矣豈非潤
山之志也歟予親戚梁叔蒙與潤山皆由賢良方正之
科以進今為候官知縣相善也來朝京師屬予為之記
予嘉潤山之孝而欲勉其大者也故記之
   勅書堂記
君子之於義非有所為而為也有所為而為之非義也
然而上之人必褒顯之者所以勸天下之為義者也勸
[014-20b]
賞行則人皆競於義而義之澤浹洽於天下矣正統三年
朝廷脩義民之政詔天下郡邑皆積榖以防水旱冨民
有能捐廩佐官者以名聞於是好義之民爭發粟以備
賑濟永新賀孟璉其一也孟璉居邑之琥溪為大家自
其父叔瑀以資富雄鄉里而尤以好善急義得名於當
時至孟璉仍有父風出榖二千餘石以歸有司且為倉
貯之縣大夫自主其出納鄉之細民有乏食者皆賴焉
事聞上遣使持勅旌之為義民勞以羊酒復其家孟璉
[014-21a]
既拜賜則自念曰吾祗承德意知出榖而已豈敢徼此
名哉而璽書寵賁之若此其何幸如之乃奉寘于正堂
而加什襲焉名曰勅書堂鄉人至者莫不起敬起慕而
有不可及之歎至是孟璉命兄子輙來京師因其姻家
翰林編脩劉定之謁予文為記屈子曰善不由外來兮
名不可以虛作義根於心者也動乎中而見乎外有其
實者而必有其名理固然也孟璉興於義而義之名歸
之斯不亦稱情也哉予聞賀氏之先有昇卿者與周益
[014-21b]
公為友宋孝宗時舉賢良因益公得幸於上上書讀書
樓三字以寵之當世以為榮今孟璉以義著而蒙天子
之錫命衣被雲漢昭回之光山川草木俱有喜氣而斯
堂也盖與讀書樓輝映于前後皆賀氏之榮觀也孟璉
可謂無忝爾祖矣後之人又有以繼之則賀氏之光華
盛大有已哉
   節孝堂記
節孝堂者龍泉教諭蕭孔資奉母之堂也奉母之堂而
[014-22a]
名之曰節孝者所以著母徳也母孺人曽氏故翰林侍
講學士鶴齡之女兄贈翰林脩撰梅巖先生之子曽故
泰和儒家閨門之内有禮法故孺人在家為賢女年十
九嫁為同里蕭闕/之妻蕭氏亦名家素有德善而孺人
宜其家當時有親在堂而貲産不甚豐所以供甘旨奉
祭祀待賓客公私百需皆取給於家孺人以勤儉相之
無不如志年三十四而闕/卒孺人事上撫下皆不失宜
舅姑嘉其孝敬常稱之六親舅沒治喪盡禮事後姑益
[014-22b]
謹甚姑常病痢乆愈劇孺人晝夜侍側進藥食無毫髮
厭怠意及卒亦以禮葬鄉人莫不以為難遣孔資從舅
氏學學成得霸州訓𨗳迎孺人來霸州以其禄養焉少
師楊先生聞之曰是節孝兩盡者也學士君因以名其
堂而未有記至是孔資司訓滿九年得龍泉教諭又將
奉母就養于龍泉介其内兄監察御史䝉蕳來請記曰
先人不幸棄諸孤而吾母辛苦以自立節孝云者豈幸
而致哉惟先生賜之言俾有聞於後乃不幸之幸者也
[014-23a]
嗚呼婦人之義從一而終此其大節也守節不變是不
忍死其夫不忍死其夫又致孝於其姑亦天理之當然
也世之為婦者或鮮能此而孺人能之豈非賢哉夫天
理之在人無彼此之間然有不待教而能有教之而後
能者氣質之異也是故先王旌别淑慝樹之風聲所以
厲天下之為善者也節孝名堂其此之類歟世之為婦
者升孺人之堂聞孺人之德而興其同然之心則有益
於風化豈小哉孔資為教官汲汲然揚其母之善以儀
[014-23b]
世範俗是以家為教也若勉德於身思有以成親使人
薰其德而皆為善且良出而用之又各致其效則有益
於風化豈不益逺且大哉故為之記使掲於堂上而日
觀之以自勵也
   龔氏祠堂記
崑山龔氏居駟馬涇之陽至今工部郎中理七世矣其
曽大父甞作祠堂以祀先永樂中不戒於火燬焉考思
齋追惟先志復建於正寢東南而祀事益謹歴年旣多
[014-24a]
日就朽蠧理之兄珩與其弟琚謀改作即舊址少北而
搆焉盖正寢之東也寛宏靚深有加於昔正統十一年
九月告成奉主於四室而以嵗時薦享焉至是理來告
予曰祠堂之建盖先祖之志今兄弟幸克成之願為之
記俾刻以示後庶紹續于無窮夫君子之孝於親無不
用其情其尤慎者葬與祭而已故親之葬也則必反其
神既虞以安之歸而置諸廟矣然日以逺也逺則忘之
而孝子慈孫之心則未能忘也時至而思思之則必有
[014-24b]
以將其誠而祭祀之禮行焉是所謂追逺之道也然古
者祭必有廟廟之隆殺必視其爵之髙下及後世廟廢
孝子慈孫無以伸其尊祖敬宗之心君子惜之於是有
祠堂之制自庶人以上皆得以祀其四代之祖考厚倫
美化之意盛矣哉然非篤孝之君子則亦莫之能為也
龔氏今七世祠堂屢作而新焉豈非前有篤孝之君子
啓之故後有所法歟雖然祠堂之制子朱子意也而猶
有禮焉龔氏子孫遵其制行其禮内盡其心外備其物
[014-25a]
薦享之際肅然如有見僾然如有聞誠意既孚祖考來
格而錫之以福不亦永永有利哉理以明經取進士歴
主事至今官以才名聞當時朝廷褒贈已及其考妣而
珩與琚又以孝弟勤儉興其家吾知龔氏之盛未艾也
故併書之以為祠堂記亦因以勉其後人焉
   世彩堂記
君子之致福於其身豈偶然哉盖德者人之所得於天
者也得之於天而保之不失夫是之謂順天順天者天
[014-25b]
固祐之俾之壽考康寧子孫衆多享豐亨豫大之福此
天所以彰其德也成周詩人之於君子也既以無疆無
期祝其壽矣又推言夫所以得壽者而曰德音不已德
音是茂其意猶未巳也又極言之至於保艾爾後乃已
焉豈非以有其德者固可以得壽猶必保養其子孫蕃
衍盛大然後為福之全於乎何其善言君子也今劉氏
以世彩名堂亦何其與詩之意相似邪盖劉氏在宋為
仕族嘉定中有厚南者官至朝請大夫其尊府鈍齋先
[014-26a]
生以承議郎致事而其德望重當時遭遇慶典亦累封
至朝請年登九十孫曽滿前康强如少者初度之辰其
諸子孫大置酒合樂以為壽一門四世綵衣交映而命
服金紫煌煌如也縣大夫率其僚屬與縉紳君子皆來
賀歡動里閭因名曰世彩之堂凡能賦者歌詠之永樂
中劉氏有名本者取進士官翰林韓憲王嘗問世彩事
曰此一時之榮而焜煌後世為更書世彩堂牓俾掲焉
夫自嘉定至今屢更變故人事之可感者何限而世彩
[014-26b]
之堂獨存非誠光逺有耀者哉而其子孫服詩書禮義
之訓以取科第躋顯榮者盖久而彌盛於此尤可以觀
德矣予聞之孔子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之云者進
而不已之謂也前人之德盛矣為子孫者必當思所以
繼因其本而加厚焉茍進而不已則慶澤之傳於後也
有餘矣主客郎中垔劉氏之傑然者也復以堂記屬予
故為之記且以勉其後人焉
   筠菴記
[014-27a]
彭君百鍊嘗買田於武山之麓作室以居而種竹庭下
曰吾將於是而終老焉時百鍊為御史以材行見重於
世功名富貴之所廹逐而不舍者故不得如其志以卒
今子汭兄弟居之讀其書耕其田而培植其竹曰此先
人之手植也奚敢忘哉因名所居曰筠菴而來京師請
記焉夫孝子之於親思其居䖏笑語志意樂嗜儼然其
親之在目也則是居者汭之所以寓其思焉耳居䖏笑
語志意樂嗜之不忘則其親不亡矣豈惟見竹而念其
[014-27b]
手植哉竹之為物有君子之德焉清而不汙直而不撓
羣居而不爭孤立而不懾風雨震凌而不失其性霜雪
嚴沍而不易其節君子之有道者似之御史君之植此
盖將與比德也汭之觸物而興思其亦加念乎此哉予
聞之君子之嗣親也要以德為本其德克肖則其親有
繼矣衛詩淇澳美武公之德也自德之進而極於其成
始終皆托興於竹而詠歌之則竹固非尋常卉木可比
也汭進而升其堂退而觀於其竹思先考之澤而詠昔
[014-28a]
賢之詩進德之功至於從容中禮焉則汭可以為賢而
御史君有子矣往年予與同遊武山而周覽其勝皆欲
謀歸老之地而君先得之然不能少遂其樂今予築室
將老於山之陽相去甚邇也思君而不可見見汭猶見
君也故為之記以勉汭于成汭其有取於予言乎哉
   榮錦坊記
臨川榮錦坊者監察御史張士貞之居在焉士貞永樂
辛丑以明經取進士天子將顯用之使需次于家鄉閭
[014-28b]
父老比之衣錦之榮郡太守曹侯璉思殊其宅里以風
郡之人士於是搆財於里門而表之曰榮錦坊宣德元
年九月二十一日也臨川故文獻之邦其人勤於問學
賓興之嵗挾藝試於有司者常數十人由是而貴顯者
前後相望也其士習如此然欲歆動其民而使之競勸
於學非有以聳其瞻視而常接於朝夕之間則亦有時
而怠矣此曹侯意也然則曹侯之所以表其坊者豈惟
張氏計哉昔常衮為福建觀察使禮其士人而俗以丕
[014-29a]
變文學之士比之中州曹侯之建立如此則臨川之人
將無不勉於學繼士貞而起者當不可勝計若然則表
勵之效豈細哉然吾聞之古之君子務其道非欲以加
諸人至或推以示人而使之起敬起慕亦君子所不能
已然其聞之逺近必視其實實大則聲宏其理然也漢
之王烈以隠德髙天下當時名其鄉曰君子鄉鄭康成
學行為人師而人表其鄉曰鄭公鄉至今稱之無間言
其有異乎是者皆已泯沒而無聞或又以興議於後由
[014-29b]
是言之則君子之於其實當何如可知也士貞之可表
者曹侯既表之矣尚益勉脩其實哉使道德充於已功
業昭於時而人無間然者則將為表於天下後世豈止
一鄉一時之榮而已哉君子務其大者逺者茍遜其極
䖏其次非所以自重也予望於士貞者如此故因其請
記遂記之
   進思堂記
明威將軍指揮僉事和陽紀侯之在安慶也吏士浹和
[014-30a]
四境寧謐乃治其燕居之堂而榜之曰進思盖取孔子
進思盡忠之語而為名間使人來京師請文為記侯之
言曰惟我先人遭國家興運得效其力以驅馳列官四
品任分閫之重而予實繼承之惟朝廷之大恩不敢忘
夙夜思所以報而保先烈於無窮亦惟盡忠不怠庶幾
其可也此予名堂之意也安慶古舒州之域其地濱大
江宻近京邑而當黔蜀荆湘交廣豫章之㑹盖天下之
重鎮也為将帥者撫其士卒而和其人民必有忠君愛
[014-30b]
國之心乃克當之此侯之所以受任於此也夫忠者臣
道之大端盡其職所當為而不顧其私之謂也自古為
君者必以此望其臣為臣者亦必以此事其君是以功
烈顯於當時名聲垂於後世侯之在鎮也以英偉之資
豪傑之才協於同列逹於政體大小之務必盡其心連
營而居列肆而處者盖無不被其恵太宗皇帝之北廵
也侯屢以簡抜在行服强悍之衆而信威于漠北侯盖
有力也其忠如此而猶惓惓以自勉焉若侯者豈人所
[014-31a]
能及哉漢宣帝時趙充國為將擊先零守便宜從事人
或難之充國曰諸君便文自營耳非為公家忠計也又
曰是何言之不忠也又曰明主可與忠言充國之心未
甞忘忠卒能定疆塲利國家故圖像於麒麟百世誦之
今侯之心亦充國之心也其福禄榮名盖將與充國等
矣豈特保先烈于悠久哉今制有功者之子孫皆世受
其爵盖所謂與國咸休永世無窮者使侯之子孫登斯
堂者皆以侯之心為心而皆勉於忠則顯爵之傳於後
[014-31b]
可以世計哉此亦侯之志也予故為之記不獨以著其
美且以勉其後人焉
   具慶堂記
監察御史李君大用名其奉親之堂曰具慶而求記於
予盖其父存敬甫惇本尚實恭而能譲其母劉氏以柔
恵淑善宜其家宗族化之鄉里法焉大用為御史以端
厚勤慎知名當世朝廷嘉之而推本於父母之賢於是
封存敬甫為御史劉氏為孺人蒼顔白髮而命服輝映
[014-32a]
李氏之族鄉人之老長莫不相賀以為榮堂之所以取
名盖如此昔孟子論人之至樂而以父母俱存為之首
則父母俱存盖人之所甚欲也然而存者有之矣至於
康强無恙而得食其子之禄盖難也食其子之禄者有
之矣至於受封爵之榮拜寵嘉之錫光顯於當時賁飾
於後世者尤難也今大用之父母兼得之此豈智力所
及哉天也天之厚於李氏如此抑豈出於偶然者耶予
聞之書曰作善降之百祥存敬甫所以脩於身化於家
[014-32b]
而儀於鄉黨者善也善固天之所佑則其受於天安得
不厚且備哉世之人有任智力奔走終其身以干寸禄
希一命而不可得者不知善之當務而已然則存敬甫
豈所謂脩其天爵而人爵從之者邪抑又聞之大用曽
大父謙仕元為御史大夫大父克名隠居行義常賙䘏
其鄉里是皆有及人之善矣存敬甫能繼續之大用又
克承藉而引長之如此天惡得違李氏哉辟之松柏生
於髙原甘澤滋於上沃壌培於下其大百圍長千仭理
[014-33a]
之必致也然則存敬甫之福盖未艾哉大用名笴為御
史幾九年所以榮其身顯其親者當益進則斯堂之慶
将不益厚且備乎姑為之記以俟
   資愛堂
資愛堂者毗陵錢梁溪奉母之堂也梁溪毗陵仕族其
大父本道甞為興山知縣父原禮早世母朱劬勞誨育
故梁溪克遂有成今雖老尚康强無恙梁溪朝夕率婦
子備物敬養焉婉容媮色能得其懽心故其所以名堂
[014-33b]
如此因予友兵科給事中劉仕拯求予為之記予辭以
未識梁溪且不暇作而仕拯數來徴文不已從而思之
梁溪既能愛親而又與予仕拯㳺且名其堂盖取於孔
子孔子之言天下皆誦之然能服而行之斯善矣梁溪
知以孔子為法必非世之齷齪者比不為記之無乃非
人情之所樂哉夫為子者孰不有父母焉有慈而無威
母道之常也况寡居獨處之時乎寡居獨處而惟子之恃
則媕婀煦育之意有加焉媕婀煦育之意有加而不敗
[014-34a]
其子者盖鮮矣梁溪之母早寡愛梁溪而能誨之使有
成可不謂之賢母也乎然則梁溪之愛母旨甘以恱其
口輕暖以適其身順其起居動作之宜以樂其志意凡
所以愛親者無不致其極此亦孝道之所宜然也孔子
曰資於事父以事母而愛同梁溪不得致愛於其父而
幸有母在焉致愛以事母得不哀痛以念父乎然則梁
溪之心亦苦矣抑嘗聞之愛親者不可以不敬也然愛
親者必愛其身敬親者必敬其身愛敬盡於事親而厚
[014-34b]
於身則不沗所生而能成其令名此盖孝之大者予欲
勉梁溪使就其大者故為說如此以復焉俾掲諸堂上
   環秀堂記
距浮梁邑最近有地曰田西者盖山水之㑹也峯巒疊
秀連亘逺邇隠然如一大環長溪之水出乎其中深若
渟膏淺若浮練逶迤而東清見毛髮乃一邑之勝處而
李氏世居焉今監察御史遵安之堂適當其勝因名之
曰環秀之堂而請予文為記予謂山水之勝隠者之所
[014-35a]
樂也彼富貴者得志於一時居有廣宇豐堂之安行有
雕軒文駟之華進則垂紳正笏以立於大廷退則美飲
食好聲色以恱乎朝暮無不如意者其於山水之樂非
不好雖好之亦不能兼有也惟幽人貞士進不得志於
當時乃退而樂乎此披莽蒼横清泠俯湍瀬之竒瞻崖
崿之秀以自快於其心雖不若富貴者之娱然亦各適
其適也李氏出自唐衛公子孫嘗以科第入官簮纓之
貴不絶至遵安遂居風憲之重任耳目之寄盖非隠者
[014-35b]
也然猶不忘乎斯堂豈以富貴之娱山水之樂為可以
兼得也哉夫既不可以兼得矣而尚眷眷焉毋乃非仕
者之義乎雖然吾知之矣孔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夫人禀天地之秀以生仁知固所有也假於物以致其
美焉此君子之所謂善學也因其安重不遷而以篤吾
仁因其周流無滯而以廣吾智使不為私意所移而至
於不可勝用此固仕者之所宜務也遵安之意誠出於
此其為良御史可必矣不然則連山絶壑洄汀曲渚虎
[014-36a]
豹之所家虺蜮之所穴雖曰美矣將有時而厭也惡能
有益於學哉願以是為記庶幾進德之助云耳
   孝感堂記
孝感堂者監察御史禾川劉性善奉親之堂也性善母
王氏生性善纔五月而父出之時外大父邦仁舉明經
知朔州因携以行性善稍長知本末常涕泣籲天欲見
其母不可得母轉側逺外二十年乃歸嵗辛巳性善訪
知其䖏而往省之母子號慟幾不能生時性善已被推
[014-36b]
擇為縣學弟子員即月餽廩膳之半以奉母而日夜泣
請於父願復為母子詞㫖懇切有足動人者父憐而許
之於是遂迎以歸作堂以奉養焉鄉邑士大夫以性善
之孝能動其父而致母之還也名其堂曰孝感之堂性
善既為御史不得躬事親而思之不置乃謁告歸省將
以禄賜之餘為親懽過予道其名堂之意而請為之記
予謂父母子之所由以生各安其位而享其養焉此人
倫之常也不幸乖忤以失其常而能積誠盡孝委曲將
[014-37a]
順而使卒復於常非善䖏變者不能也若性善者亦可
謂誠孝者耶天地者萬物之父母也陽亢隂伏物烏能
遂其性哉有至人者以其懇懇之誠而伸其惓惓之禱
則和氣應甘澤下物之枯然瘁者皆勃然以興天之髙
地之厚而可以感通如此况親若父母乎然則有不幸
遇此而抱終身之戚不能伸一日之志者非誠孝有未
至耶則予於斯堂安得不深嘉而重歎之哉昔朱壽昌
得其出母而養之東坡先生為文以風夫有親不能養
[014-37b]
者夫有親而不能養與必求其親而養之其賢不肖相
去逺矣然則今有若人者過乎此得不赧然愧惕然省
以悟乎予故著其說以為記庶於厚人倫美風俗有助

   佚老堂記
金華陶仁存氏於其舊居之東偏作堂以燕休而名之
曰佚老堂其從子永成官大學昔甞與予同事今上於
東宫最相知間過予道其事曰吾陶氏於金華為故家
[014-38a]
詩書之習其來也久矣叔父盖族之賢者也方壮盛時
常勤勵以有為矣今年已六十子孫足以代其任田園
之入足以供其費山水之清曠足以逰親戚之往來賓
客之過從者足以為朝夕之嬉此其所資以自佚也願
先生記之予謂人受隂陽之氣以生故有動静之節辟
物之生於春長於夏乃陽之動仁之顯也及其成於秋
歛於冬則隂之静用之藏也人有耳目口鼻四肢之欲
而䖏乎君臣父子夫婦朋友長幼之間於其少也所以
[014-38b]
經綸而酬酢者豈能一日㤀哉至於老而倦也向之苦
心役志以從事者庶乎其遂矣於是退然以休肆然而
樂是盖人道之常隂陽之義也仁存殆所謂安常䖏順
之君子歟然予觀之世之能此者鮮矣盖人之欲無窮
而物之足吾欲者有盡故朝而作夜而思矻矻於事為
之末擾擾於得失之途有不知其身之老也是可謂知
義命者耶然此特貪冐無恥者之所為要之惡勞而好
佚者天下之同情盖有欲之而不得者囂然喪其樂生
[014-39a]
之心而無所不為秦隋之季是已故君子雖貴於由義
而尤貴於逢時今天下太平四夷向風兵革不用少者
得盡力於衣食老者皆得優㳺以嬉若仁存者雖樂處
其常而實天子至仁之澤之所及也由是論之則斯堂
也豈特陶氏之美觀而已哉予聞古之稱堯者曰惟天
為大惟堯則之於今所可見者康衢老人之歌之類在
也由是而可以推見其萬一矣仁存遭遇聖明沐浴膏
澤而安於無事醉飽之餘形於歌誦必有繼康衢之謡
[014-39b]
者永成其謹識之庶萬世之下有考焉是為記
   仰日堂記
丹陽河彦澂以能醫𨽻太醫院有名當時因得侍仁宗
皇帝於東宫然彦澂謙謹和厚未甞自異於人今少傅
兵部尚書兼華盖殿大學士楊先生時為宫臣甞有疾
彦徴治之良愈因與厚善相往來及留北京遂虛館䖏
之而予亦與為隣有緩急求焉相好也其子俊居南京
聞彦澂將還乃作小堂若干楹曰吾父還吾奉之於此
[014-40a]
然彦澂未能還也去年俊來省視而道之先生名之曰
仰日之堂予曰浚也子知所以名堂之義乎夫日者君
象也古稱近君為依光日月今子之親以醫道事君未
能去朝夕斯所謂依日月之光也然去子則逺矣道路
之邈悠山川之限隔宜子之不得見也仰而望之則惟
日之見見日是猶見親之在君所也旦旦而望之則若
常常而見之於其心豈不少慰乎古之人有望雲而思
親者狄仁傑是也今子逺其親而托思於日焉其義盖
[014-40b]
亦若是而已矣身者親之枝也故有身者不敢忘其親
不忘其親則不敢輕其身茍輕其身矣而曰吾能不忘
親非君子之孝也今子仰日以致其思則親之容儀儼
然如或見之由是一出言一舉足皆若親之臨乎上而
不敢違理焉則不惟不忘其親而亦不辱其親矣此君
子之孝也夫日陽精也陽之德仁為犬醫者仁道也子
奉親之教推明以致其極而心常不違於仁使凡疾痛
者皆蒙恵焉人將曰幸哉其父之教然也兹不惟不辱
[014-41a]
其親而又能成其親之令名孝之大者也如是則不愧
夫名堂之意矣豈獨寄其遐思也哉子必勉之俊起拜
曰先生之言是也俊敢不勉予於是知俊之可為令子
矣即書其語遺之俾掲於堂之壁以為記
   望親樓記
桃源彭士英喪其母孺人葬於所居之東久矣而猶哀
思之不置乃作樓以望其墓曰吾親蔵於此魂其來歸
庶幸有見乎因名樓曰望親之樓今年來京師泣告予
[014-41b]
曰俊之始生吾親因以成疾雖在牀蓐而哺養不廢乆
而疾加劇不幸遂至于大故是俊之生適以禍吾親其
罪逆大矣罔極之恩既不能報其何能已於哀思乎此
樓之所以作也敢請記於先生願有以教之予謂死生
壽夭天也非人之所能為也子雖愛親其能奪之天乎
唯夫所以生成之德不能忘於是有春雨秋霜之感矣
春雨秋霜相續於無窮則吾之哀思其親豈有窮也哉
故曰君子有終身之喪此之謂也然墓者體魄之所蔵
[014-42a]
也古者孝子之喪親既安厝之即返其神於廟將祭則
思其居處笑語志意樂嗜又酌鬯以求諸隂&KR0778薌而求
諸陽盖無不用其極兾或感通而無所事於墓者然既
博而求之則於其體魄之蔵瞻望而興思庶幾其或見
焉亦理之所可也嗚呼士英之志其可哀也哉昔者甞
聞之君子之孝於親非以望而思之之為至也盖有大
者焉身也者親之遺體也故必當謹其身言有不敬非
孝也行有不荘非孝也况虧體而辱親者乎若登樓則
[014-42b]
思既去而遂忘之而至於無所不為則其為孝非誠孝
也特名而已矣故予願士英之存於心一舉足不敢忘
父母則無非禮之行一出言不敢忘父母則無不道之
言使人皆稱為君子而推本於父母之賢豈非孝之大
者哉士英勉之故為之記使書於樓之壁而朝夕覽觀

   繼志堂記
繼志堂者餘姚何孟煇與其弟孟烱之所作也何氏世
[014-43a]
居邑之蘭風鸚鵡山下聚族而䖏者將三百年廣宇豐
堂蔚然為鄉里盛觀其後燬于火孟煇之父金鉉方謀
重搆如前人之制未幾而卒孟煇兄弟痛父之志弗就
也乃相與協謀成之經始闕/闕/闕/日至闕/
日而成監察御史方復逺名之曰繼志堂且為書其榜
使掲於楣然未有為記者乃因吏部郎中陳叔剛求予
文予未識孟輝兄弟而知叔剛介直自持不茍譽人者
今為徴記則孟煇兄弟有以取重也决矣予雖欲無言
[014-43b]
可得乎夫人子之孝莫大於繼志盖子之身受之於親
凡親之所欲為者皆子之所當為也其何可怠哉故孝
子之於親思其居䖏思其志意儼然而或見之則趾美
承休自有不能已者何氏之堂盖其先人之所居處也
既燬而欲復之盖其志意之所存也於此而致其思思
之而遂成之使其親而有知也將必快然而無復遺憾
矣此君子之孝也嗟夫世之為人子者孰不本於親其
能孝者固多然於親之未亡也而拂亂其所為者盖有
[014-44a]
矣况死乎既死而鬻其田廬發其丘墓虐其所親愛者
亦有矣况能繼志而有所立乎若此者皆禽獸異類之
所為也則予於孟煇兄弟安得不深嘉其意哉雖然孝
之道大矣非特堂搆而已也周詩曰紹庭上下陟降厥
家凡親之所行者皆所當繼也孝於親友於兄弟别於
夫婦信於朋友於宗族而親鄉黨而睦凡所行之善皆
勉繼之無或悖焉則其親為不亡矣至於立身行道揚
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則孝之終事也孟煇兄弟其加勉
[014-44b]
哉是為記
   青雲軒後記
士之躋於貴顯而以青雲為喻盖始於司馬子長至唐
以科舉取士士由是以進者人皆以登青雲目之而已
亦詫以為榮至形於吟詠傳至於今猶然也則士之自
重與見重於人可知矣番禺趙純懷智以詩經登永樂
乙未進士第為監察御史有名藩憲大臣欲表異之以
風勵夫為士者乃作青雲亭於其居之傍既而懷智亦
[014-45a]
自以名其軒番禺人士莫不以為宜瞻望而興起者盖
多有之夫以韋布之士列於衆人之中雖懷竒負氣然
人終莫知異也一旦遇良有司進之於禮部而奉對於
天子近日月之清光干雲霄而直上使夫庸庸之流延
頸仰望有不可及之嘆若是者誠足貴矣雖見譽於人
而自快於已不為過也然甞思之彼托喻於雲者非以
其致身之髙哉夫高自卑而升者也卑之可使髙高獨
不可復於卑乎北溟之鵬摶扶揺而上者九萬里然至
[014-45b]
其力窮也則亦有時而息矣居髙之不可常如此惟君
子能進於道則有常也昔者顔子嘆夫子之道不可及
曰仰之彌高而夫子亦甞自謂我學不厭然則夫子所
以若是其高者學不厭故也其道固衆人之所同得於
天者由學不厭而至於如天之不可升非惟當世仰之
萬世仰之矣懷智於學茍進而不已焉則道愈髙人愈
仰矣奚止若登青雲而已哉聖人者人道之凖的也學
者之學聖人如射者之志於的也不志於此而茍焉以
[014-46a]
止則謂之自棄奚可哉士大夫為記於是軒者多矣懷
智復以請於予故為言如此以補前說之未備其亦懷
智所樂聞也歟
   歸養堂記
自泰和西北行三十里曰南徑胡氏世居其地室廬之
相次者如魚鱗號最繁昌叔亷胡氏之秀也今年以才
舉至京師吏部考其言以為可用然以舉者不如令方
議所以䖏者叔亷遽以母老告歸而過予道之予曰歸
[014-46b]
哉叔亷子之親守節以教子今已幾七十其將來之日
盖不若是之多也茍不若是之多則揚子之所謂愛日
者將不在斯時矣乎子之歸宜也夫仕者之於禄養固
榮矣然東西南北䟦渉數千里觸風雨犯霜露如此其
於老者不便也則亦果能以就養哉幸而得就養矣或
王事奔走以疲其體憂患連蹇以挫撓其心則於飲食
起居有不暇而亦安能從容以樂吾親哉此盖人事之
常然者也今子雖未得禄而先人之業在焉鷄豚魚鱉
[014-47a]
果蔬筍茹各以其時率婦子而敬進之老者得安享於
堂上光榮雖未至而懽樂有餘也且君子之悅親以道
彼必以外至者為親懽則曽子閔子將不得為善事其
親者乎此盖迂生鄙人之所見君子不取也古者四十
始仕五十服官政今子幸猶未也其以仁義之道脩諸
身始於事親從兄之間充而至不可勝用然後為徳之
成則進而顯其身榮其親也孰禦哉叔亷喜曰先生之
言是也其所以教生者至矣既而叔亷得告歸遂名其
[014-47b]
奉親之堂曰歸養之堂而求予文為記予嘉奨之故不
辭然無以易前之所言者因書以授之使掲於堂之壁
以慰其心亦以俟其成也
   三秀軒記
禮部主事馮敏欽訓未仕時常讀書於所居東偏之室
嵗辛夘有芝生焉凡七本輪囷穠郁金彩煥發煜然若
慶雲下垂而朝日輝映之也里閭老長懽嗟愛惜曰是
必有異秋八月欽訓以詩經領鄉薦遂取進士為主事
[014-48a]
於是人皆謂芝生之祥盖此之兆也相與名其室曰三
秀軒予按說文云芝神草也爾雅云芝一嵗三華瑞草
也蓋不種而植不滋而榮乃天地至和之氣之所生而
乃見於馮氏豈偶然哉馮氏武昌人元季欽訓祖昇之
為威順王叅謀知事之不可為乃退居永豐盖必有及
人之善故天將昌之而先發祥於此然其所以承天之
休其可已耶予聞古之君子有屈原者以衆善自脩而
託喻於芝蘭荃蕙則夫欽訓所以承天之休者其惟勉
[014-48b]
於善哉君子之道仁義而已自君臣父子之大以至事
物之細微皆當理而無私適宜而不繆則善之積於已
者衆而於芝生之祥庶乎不虛應也若或未善而怠焉
則將有荃蕙為茆之嘆芝云乎哉欽訓初名智安持志
勵行勤於其職仁宗皇帝知之親洒宸翰為易今名少
傅兵部尚書兼華盖殿大學士楊公士竒因以欽訓為
之字欽訓思所以賜名命字之意而日勉焉則三秀軒
愈逺而有耀矣欽訓求予記故為記之
[014-49a]
   介福堂記
南昌于履恒名其所居堂曰介福之堂户科給事中樊
君鑑其戚也求予為之記夫介之為言助也大也而曰
壽曰富曰康寧曰祥曰祺曰慶者皆福之謂也古之人
相與頌禱期望之詞不曰介爾景福則曰以介景福然
非特兄弟婚姻之相厚如此臣之於君也亦然盖人之
至情莫有過於此者則其所以頌禱而期望者舍是何
以哉然福系乎天不可以幸致也非行足以合天而以
[014-49b]
介福望於天奚可得哉盖福者其效也其報也不有其
本效何由得不有其施報何由來詩書所記君子之明
徴也洪範之所謂福而必本於攸好徳詩人所謂降爾
遐福亦縁於俾爾戬榖而後得焉然則徳善者介福之
本也君子亦務此而已矣予聞于氏武昌人因宦㳺始
家南昌履恒之尊府甞為泉州經歴以清謹著聞按察
使陶垕仲特愛之其德善之脩於已而及於人者素矣
宜其福之盛長也然則履恒之所以名堂者果以其效
[014-50a]
言之乎抑亦羨慕而期至於此也乎茍以其效言之則
履恒之得優㳺而樂於此堂皆先人之所遺也若亦羨
而期至於此也則詩書之言履恒之所當務是盖不可
不勉也且夫求福而避禍者人心之所同然有求福未
得而禍已隨之者何哉好徳樂善之意微而詭欺薄惡
之習勝故也率是而行則為求禍而辭福是故君子必
勉於德善則盛福之來莫之能禦予與履恒未之識而
樊君則素所厚者也故因其求而為之記如此履恒其
[014-50b]
亦以為然也乎其亦以予言為迂也乎
 
 
 
 
 
 
 抑菴文後集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