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076 東坡全集-宋-蘇軾 (master)


[045-1a]
欽定四庫全書
 東坡全集巻四十五    宋 蘓軾 撰
  制䇿二首
   御試制科䇿并問/
皇帝若曰朕承祖宗之大統先帝之休烈深惟寡昧未
燭於理志勤道逺治不加進夙興夜寐於兹三紀朕徳
有所未至教有所未孚闕政尚多和氣或盭田野雖闢
民多亡聊邊境雖安兵不得撤利入巳浚浮費彌廣軍
[045-1b]
冗而未練官冗而未澄庠序比興禮樂未具戸罕可封
之俗士忽胥讓之節此所以訟未息於虞芮刑未措於
成康意在位者不以教化為心治民者多以文法為拘
禁防繁多民不知避叙法寛濫吏不知懼纍繫者衆愁
歎者多仍歳以来災異數見六月壬子日食於朔淫雨
過節煗氣不效江河潰決百川騰溢永思厥咎深切在
予變不虚生縁政而起五事之失六沴之作劉向所傳
吕氏所紀五行何修而得其性四時何行而順其令非
[045-2a]
正陽之月伐鼔救變其合於經乎方盛夏之時論囚報
重其考於古乎京師諸夏之根本王教之淵源百工淫
巧無禁豪右僣差不度治當先内或曰何以為京師政
在擿姦或曰不可撓獄市推尋前世孝文尚老子而天
下富殖孝武用儒術而海内虚耗道非有弊治奚不同
王政所由形于詩道周公豳詩王業也而係之國風宣
王北伐大事也而載之小雅周以冢宰制國用唐以宰
相兼度支錢榖大計也兵師大衆也何陳平之對謂當
[045-2b]
責之内史韋賢之言不宜兼於宰相錢貨之制輕重之
相權命秩之差虚實之相養水旱蓄積之備邊陲守禦
之方圜法有九府之名樂語有五均之義富人強國尊
君重朝弭災致祥改薄從厚此皆前世之急政而當今
之要務子大夫其悉意以陳母悼後害
臣謹對曰臣聞天下無事則公卿之言輕於鴻毛天下
有事則匹夫之言重於泰山非智有所不能而明有所
不察緩急之勢異也方其無事也雖齊桓之深信其臣
[045-3a]
管仲之深得其君以握手丁寧之問將死深悲之言而
不能去其區區之三豎及其有事且急也雖唐代宗之
庸程元振之用事栁伉之賤且疎而一言以入之不終
朝而去其腹心之疾夫言之於無事之世者足以有所
改為而常患於不信言之於有事之世者易以見信而
常患於不及改為此忠臣志士之所以深悲天下之所
以亂亡相尋而世主之所以不悟也今陛下處積安之
時乘不拔之勢拱手垂裳而天下嚮風動容變色而海
[045-3b]
内震恐雖有一事之失常一物之不獲固未足以憂陛
下也所為親䇿賢良之士者以應故事而已豈以臣言
為真足以有感於陛下耶雖然君以名求之臣以實應
之陛下為是名也臣敢不為是實也伏惟制䇿有念祖
宗先帝大業之重而自處於寡昧以為志勤道逺治不
加進臣竊以為陛下即位以来歳歴三紀更於事變審
於情偽不為不熟矣而治不加進雖臣亦疑之然以為
志勤道逺則雖臣至愚亦未敢以明詔為然也夫志有
[045-4a]
不勤而道無逺陛下苟知勤矣則天下之事粲然無不
畢舉又安以訪臣為哉今也猶以道逺為歎則是陛下
未知勤也臣請言勤之説夫天以日運故健日月以日
行故明水以日流故不竭人之四肢以日動故無疾器
以日用故不蠧天下者大器也久置而不用則委靡廢
放日趨於弊而已矣陛下深居法宫之中其憂勤而不
息邪臣不得而知也其宴安而無為邪臣不得而知也
然所以知道逺之歎由陛下之不勤者誠見陛下以天
[045-4b]
下之大欲輕賦税則財不足欲威四夷則兵不強欲興
利除害則無其人欲敦世厲俗則無其具大臣不過遵
用故事小臣不過謹守簿書上下相安以苟歳月此臣
所以妄論陛下之不勤也臣又竊聞之自頃歳以来大
臣奏事陛下無所詰問直可之而已臣始聞而大懼以
為不信及退而觀其效見則臣亦不敢謂不信也何則
人君之言與士庶不同言脱於口而四方傳之捷於風
雨故太祖太宗之世天下皆諷誦其言語以為聳動之
[045-5a]
具今陛下之所震怒而賜譴者何人也合於聖意誘而
進之者何人也所與朝夕論議深言者何人也越次躐
等召而問訊之者何人也四者臣皆未之聞焉此臣所
以妄論陛下之不勤也臣願陛下條天下之事其大者
有幾可用之人有幾某事未治某人未用雞鳴而起曰
吾今日為某事用某人他日又曰吾所為某事其事果
濟矣乎所用某人其人果才矣乎如是孜孜焉不違於
心屏去聲色放遠善柔親近賢達逺覽古今凡此者勤
[045-5b]
之實也而道何逺乎伏惟制䇿有夙興夜寐于今三紀
徳有所未至教有所未孚闕政尚多和氣或盭田野雖
闢民多亡聊邊境雖安兵不得撤利入已浚浮費彌廣
軍冗而未練官冗而未澄庠序比興禮樂未具戸罕可
封之俗士忽胥讓之節此所以訟未息於虞芮刑未措
於成康意在位者不以教化為心治民者多以文法為
拘禁防繁多民不知避叙法寛濫吏不知懼纍繫者衆
愁歎者多凡此陛下之所憂數十條者臣皆能為陛下
[045-6a]
歴數而備言之然而未敢為陛下道也何者陛下誠得
御臣之術而固執之則嚮之所憂數十條者皆可以捐
之大臣而巳不與今陛下區區以嚮之數十條為已憂
者則是陛下未得御臣之術也天下所謂賢者陛下既
得而用之矣方其未用也常若有餘而其既用也則不
足是豈其才之有變乎古之用人者日夜提䇿之武王
用太公其相與問答百餘萬言今之六韜是也桓公用
管仲其相與問答亦百餘萬言今之管子是也古之人
[045-6b]
君其所以反覆窮究其臣者若此今陛下黙黙而聽其
所為則夫嚮之所憂數十條者無時而舉矣古之忠臣
其受任也必先自度曰吾能辦是矣乎度能辦是也則
又曰吾君能忘已而任我乎能無以小人間我乎度其
能㤀已而任我也能無以小人間我也然後受之既已
受之矣則以身任天下之責而不辭享天下之利而不
愧今也内不度已外不度君而輕受之受之而衆不與
也則引身而求去陛下又為美辭而遣之加之重禄而
[045-7a]
慰之夫引身而求退者非果㢘節而有讓也是邀君以
自固也是自明其非我之欲留以逃謗也是不能辦其
事而以其患遺後人也陛下奈何聽之臣故曰陛下未
得御臣之術也若夫徳有所未至教有所未孚者此實
不至也徳之必有以著其徳之之形教之必有以顯其
教之之狀徳之之形莫著於輕賦教之之狀莫顯於去
殺此二者今皆未能焉故曰實不至也夫以選舉之重
而不取才行官吏之衆而不行考課農末之相傾而平
[045-7b]
糴之法不立貧富之相役而占田之數無限天下之闕
政則莫大乎此而和氣安得不盭乎田野闢者民之所
以富足之道也其所以無聊則吏政之過也然臣聞天
下之民常偏聚而不均吳蜀有可耕之人而無其地荆
襄有可耕之地而無其人由此觀之則田野亦未可謂
盡闢也夫以吳蜀荆襄之相形而飢寒之民終不能去
狹而就寛者世以為懷土而重遷非也行者無以相羣
則不能行居者無以相友則不能居若軰徙飢寒之民
[045-8a]
則無不聽矣邊境巳安而兵不得撤者有安之名而無
安之實也臣欲小言之則自以為愧大言之則世俗以
為笑臣請略言之古之制北方者未始不通西域今之
所以不能通者是夏人為之障也朝廷置靈武於度外
幾百年矣議者以為絶域異方曾不敢近而况於取之
乎然臣以為事勢有不可不取者不取靈武則無以通
西域西域不通則契丹之強未有艾也然靈武之所以
不可取者非以數郡之能抗吾中國吾中國自困而不
[045-8b]
能舉也其所以自困而不能舉者以不生不息之財養
不耕不戰之兵塊然如巨人之病膇非不枵然大矣而
手足不能以自舉欲去是疾也則莫若捐秦以委之使
秦人斷然如戰國之世不待中國之援而中國亦未始
有秦者有戰國之全利而無戰國之患則夏人舉矣其
便莫如稍徙縁邊之民不能戰守者於空閒之地而以
其地益募民為屯田屯田之兵稍益則向之戍卒可以
稍減使數歳之後縁邊之民盡為耕戰之夫然後數出
[045-9a]
兵以苦之要以使之厭戰而不能支則折而歸吾矣如
此而契丹始有可制之漸中國始有息肩之所不然將
濟師之不暇而又何撤乎所謂利入巳浚而浮費彌廣
者臣竊以為外有不得已之勁敵内有得已而不已之
後宫後宫之費不下一敵國金玉錦繡之工日作而不
息朝成夕毁務以相新主帑之吏日夜儲其精金良帛
而别異之以待倉卒之命其為費豈可勝計哉今不務
去此等而欲廣求利之門臣知所得之不如所喪也軍
[045-9b]
冗而未練者臣嘗論之曰此將不足恃之過也然以其
不足恃之故而擁之以多兵不蒐去其無用則多兵適
所以為敗也官冗而未澄者臣嘗論之曰此審官吏部
與職司無法之過也夫審官吏部是古考績黜陟之所
也而特以日月為斷今縱未能復古可略分其郡縣不
以逺近為差而以難易為等第其人之所堪而别異之
才者常為其難而不才者常為其易及其當遷也難者
常速而易者常久然而為此者固有待也使審官吏部
[045-10a]
與外之職司常相闗通而為職司者不惟舉有罪察有
功而已必使盡第其屬吏之所堪以詔審官吏部審官
吏部常從内等其任使之難易職司常從外第其人之
優劣才者常用不才者常閒則冗官可澄矣庠序興而
禮樂未具者臣蓋以為庠序者禮樂既興之所用非所
以興禮樂也今禮樂鄙野而未完則庠序不知所以為
教又何以興禮樂乎如此而求其可封責其胥讓將以
息訟而措刑者是却行而求前也夫上之所嚮者下之
[045-10b]
所趨也而况從而賞之乎上之所背者下之所去也而
况從而罰之乎陛下責在位者不務教化而治民者多
拘文法臣不知朝廷所以為賞罰者何也無乃或以教
化得罪而多以文法受賞歟夫禁防未至於繁多而民
不知避者吏以為市也叙法不為寛濫而吏不知懼者
不論其能否而論其久近也纍繫者衆愁歎者多凡以
此也伏惟制䇿有仍歳以来災異數見乃六月壬子日
食于朔淫雨過節煗氣不效江河潰決百川騰溢永思
[045-11a]
厥咎深切在予變不虚生縁政而起此豈非陛下厭聞
諸儒牽合之論而欲聞其自然之説乎臣不敢復取洪
範傳五行志以為對直以意推之夫日食者是陽氣不
能履險也何謂陽氣不能履險臣聞五月二十三分月
之二十是為一交交當朔則食交者是行道之險者也
然而或食或不食則陽氣之有強弱也今有二人並行
而犯霧露其疾者必其弱者其不疾者必其強者也道
之險一也而陽氣之強弱異故夫日之食非食之日而
[045-11b]
後為食其虧也久矣特遇險而見焉陛下勿以其未食
也為無災而其既食而復也為免咎臣以為未也特出
於險耳夫淫雨大水者是陽氣融液汗漫而不能收也
諸儒或以為隂盛臣請得以理折之夫陽動而外其於
人也為噓噓之氣温然而為濕隂動而内其於人也為
噏噏之氣冷然而為燥以一人推天地天地可見故春
夏者其一噓也秋冬者其一噏也夏則川澤洋溢冬則
水泉收縮此燥濕之效也是故陽氣汗漫融液而不能
[045-12a]
收則常為淫雨大水猶人之嘘而不能噏也今陛下以
至仁柔天下兵驕而益厚其賜鄰敵桀傲而益加其禮
蕩然與天下為咻呴温煖之政萬事惰壊而終無威刑
以堅凝之亦如人之嘘而不能噏此淫雨大水之所由
作也天地告戒之意隂陽消復之理殆無以易此矣而
制䇿又有五事之失六沴之作劉向所傳吕氏所紀
五行何修而得其性四時何行而順其令非正陽之月
伐鼓救變其合於經乎方盛夏之時論囚報重其考於
[045-12b]
古乎此陛下畏天恐懼求端之過而流入於迂儒之説
此皆愚臣之所學於師而不取者也夫五行之相沴本
不至於六六沴者起於諸儒欲以六極分配五行於是
始以皇極附益而為六夫皇極者五事皆得不極者五
事皆失非所以與五事並列而别為一者也是故有眊
而又有䝉有極而無福曰五福皆應此亦自知其疎也
吕氏之時令則栁宗元之論備矣以為有可行者有不
可行者其可行者皆天事也其不可行者皆人事也若
[045-13a]
夫禜社伐鼔本非有益於救災特致其尊陽之意而已
書曰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瞽奏鼓嗇夫馳庻人走
由此言之則亦何必正陽之月而後伐鼓救變如左氏
之説乎盛夏報囚先儒固已論之以為仲尼誅齊優之
月固君子之所無疑也伏惟制䇿有京師諸夏之根本
王教之淵源百工淫巧無禁豪右僣差不度此在陛下
身率之耳後宫有大練之飾則天下以羅紈為羞大臣
有脱粟之節則四方以膏粱為汙雖無禁令又何憂乎
[045-13b]
惟制䇿有治當先内或曰何以為京師政在擿姦或曰
不可撓獄市此皆一偏之説不可以不察也夫見其一
偏而輙舉以為説則天下之説不可以勝舉矣自通人
而言之則曰治内所以為京師也不撓獄市所以為擿
姦也如使不撓獄市而害其為擿姦則夫曹參者是為
逋逃主也伏惟制䇿有推尋前世深觀治迹孝文尚老
子而天下富殖孝武用儒術而海内虚耗道非有弊治
奚不同臣竊以為不然孝文之所以為得者是儒術略
[045-14a]
用也其所以得而未盡者是用儒之未純也而其所以
為失者是用老也何以言之孝文得賈誼之説然後待
大臣有禮御諸侯有術而至於興禮樂係單于則曰未
暇故曰儒術略用而未純也若夫用老之失則有之矣
始以區區之仁壊三代之肉刑而易之以髠笞髠笞不
足以懲中罪則又從而殺之用老之失豈不過甚矣哉
且夫孝武亦不可謂用儒之主也博延方士而多興妖
祠大興宫室而甘心逺略此豈儒者教之今夫有國者
[045-14b]
徒知狥其名而不考其實見孝文之富殖而以為老子
之功見孝武之虛耗而以為儒者之罪則過矣此唐明
皇之所以溺於宴安徹去禁防而為天寶之亂也伏惟
制䇿有王政所由形于詩道周公豳詩王業也而係之
國風宣王北伐大事也而載之小雅臣竊聞豳詩言后
稷公劉所以致王業之艱難者也其後累世而至文王
文王之時則王業既已大成矣而其詩為二南二南之
詩猶列於國風而至於豳獨何怪乎昔季札觀周樂以
[045-15a]
為大雅曲而有直體小雅思而不貳怨而不言夫曲而
有直體者寛而不流也思而不貳怨而不言者狹而不
迫也由此觀之則大雅小雅之所以異者取其辭之廣
狹非取其事之大小也伏惟制䇿有周以冢宰制國用
唐以宰相兼度支錢榖大計也兵師大衆也何陳平之
對謂當責之内史韋賢之言不宜兼於宰相臣以為宰
相雖不親細務至於錢榖兵師固當制其贏虛利害陳
平所謂責之内史者特以宰相不當治其簿書多少之
[045-15b]
數耳昔唐之初以郎官領度攴而職事以治及兵興之
後始立使額參佐既衆簿書益繁百弊之源自此而始
其後裴延齡皇甫鎛皆以剥下媚上至於希世用事以
宰相兼之誠得防姦之要而韋賢之議特以其權過重
歟故李徳裕以為賤臣不當議令臣常以為有宰相之
風矣伏惟制䇿有錢貨之制輕重之相權命秩之差虛
實之相養水旱蓄積之備邊陲守禦之方圜法有九府
之名樂語有五均之義此六者亦方今之所當論也昔
[045-16a]
召穆公曰民患輕則多作重以行之若不堪重則多作
輕以行之亦不廢重輕可改而重不可廢不幸而過寧
失於重此制錢貨之本意也命者人君之所擅出於口
而無窮秩者民力之所供取於府而有限以無窮養有
限此虚實之相養也水旱蓄積之備則莫若復隋唐之
義倉邊陲守禦之方則莫若依秦漢之更卒周官有大
府天府泉府玉府内府外府職内職金職幣是謂九府
太公之所行以致富古者天子取諸侯之士以為國均
[045-16b]
則市不二價四民常均是謂五均獻王之所致以為法
皆所以均民而富國也凡陛下之所以䇿臣者大略如
此而於其末復䇿之曰富人強國尊君重朝弭災致祥
改薄從厚此皆前世之急政而當今之要務此臣有以
知陛下之聖意以為向之所以䇿臣者各指其事恐臣
不得盡其辭是以復舉其大體而槩問焉又恐其不能
切至也故又詔之曰悉意以陳而無悼後害臣是以敢
復進其猖狂之説夫天下者非君有也天下使君主之
[045-17a]
耳陛下念祖宗之重思百姓之可畏欲進一人當同天
下之所欲進欲退一人當同天下之所欲退今者毎進
一人則人相與誹曰是進於某也是某之所欲也毎退
一人則又相與誹曰是出於某也是某之所惡也臣非
敢以此為舉信也然而致此言者則必有由矣今無知
之人相與謗於道曰聖人在上而天下之所以不盡被
其澤者便嬖小人附於左右而女謁盛於内也為此言
者固妄矣然而天下或以為信者何也徒見諫官御史
[045-17b]
之言矻矻乎難入以為必有間之者也徒見蜀之美錦
越之奇器不由方貢而入於官也如此而向之所謂急
政要務者陛下何暇行之臣不勝憤懣謹復列之於末
惟陛下寛其萬死幸甚幸甚謹對
   擬進士對御試䇿并引/狀問
右臣准宣命差赴集英殿編排舉人試巻竊見陛下始
革舊制以䇿試多士厭聞詩賦無益之語將求山林朴
直之論聖聽廣大中外歡喜而所試舉人不能推原上
[045-18a]
意皆以得失為慮不敢指陳闕政而阿䛕順㫖者又卒
據上第陛下之所以求於人至深切矣而下之報上者
如此臣竊深悲之夫科埸之文風俗所繫所收者天下
莫不以為法所棄者天下莫不以為戒昔祖宗之朝崇
尚辭律則詩賦之工曲盡其巧自嘉祐以来以古文為
貴則䇿論盛行於世而詩賦幾至於熄何者利之所在
人無不化今始以䇿取士而士之在甲科者多以謟䛕
得之天下觀望誰敢不然臣恐自今已往相師成風雖
[045-18b]
直言之科亦無敢以直言進者風俗一變不可復返正
人衰微則國隨之非復詩賦䇿論迭興迭廢之比也是
以不勝憤懣退而擬進士對御試䇿一道學術淺陋不
能盡知當世之切務直載所聞上將以推廣聖言庶有
補於萬一下將以開示四方使知陛下本不諱惡切直
之言風俗雖壊猶可以少救其所撰䇿謹繕寫投進干
冒天威臣無任戰恐待罪之至
問朕徳不類託於士民之上所與待天下之治者惟萬
[045-19a]
方黎獻之求詳延於廷諏以世務豈特考子大夫之所
學且以博朕之所聞葢聖王之御天下也百官得其職
萬事得其序有所不為為之而無不成有所不革革之
而無不服田疇闢溝洫治草木暢茂鳥獸魚鼈無不得
其性其富足以備禮其和足以廣樂其治足以致刑子
大夫以謂何施而可以臻此方今之弊可謂衆矣救之
之術必有本末所施之宜必有先後子大夫之所宜知
也生民以來所謂至治必曰唐虞成周之時詩書所稱
[045-19b]
其迹可見以至後世賢明之君忠智之臣相與憂勤以
營一代之業雖未盡善要其所以成就亦必有可言者
其詳著之朕將親覽焉
對臣伏見陛下發徳音下明詔以天下安危之至計謀
及於布衣之士其求之不可謂不切其好之不可謂不
篤矣然臣私有所憂者不知陛下有以受之歟禮曰甘
受和白受采故臣願陛下先治其心使虛一而靜然後
忠言至計可得而入也今臣竊恐陛下先入之言已實
[045-20a]
其中邪正之黨已貳其聽功利之説已動其欲則雖有
臯陶益稷之謀亦無自入矣而况於疎逺愚陋者乎此
臣之所以大懼也若乃盡言以招過觸諱以忘軀則非
臣之所恤也聖䇿曰聖王之御天下也百官得其職萬
事得其序臣以為陛下未知此也是以顛倒失序如此
苟誠知之曷不尊其所聞而行其所知歟百官之所以
得其職者豈聖王人人而督責之萬事之所以得其序
者豈聖王事事而整齊之哉亦因能以任職因職以任
[045-20b]
事而已官有常守謂之職施有先後謂之序今陛下使
兩府大臣侵三司財利之權常平使者亂職司守令之
治刑獄舊法不以付有司而取决於執政之意邊鄙大
慮不以責帥臣而聽計於小吏之口百官可謂失其職
矣王者之所宜先者徳也所宜後者刑也所宜先者義
也所宜後者利也而陛下易之萬事可謂失其序矣然
此猶其小者其大者則中書失其政也宰相之職古者
所以論道經邦今陛下但使奉行條例司文書而已昔
[045-21a]
邴吉為丞相蕭望之為御史大夫望之言隂陽不和咎
在臣等而宣帝以為意輕丞相終身薄之今政事堂忿
争相詬流傳都邑以為口實使天下何觀焉故臣願陛
下首還中書之政則百官之職萬事之序以次而得矣
聖䇿曰有所不為為之而無不成有所不革革之而無
不服陛下之及此言是天下之福也今日之患正在於
未成而為之未服而革之耳夫成事在理不在勢服人
以誠不以言理之所在以為則成以禁則止以賞則勸
[045-21b]
以言則信古之人所以鼔舞天下綏之斯來動之斯和
者蓋循理而已今為政不務循理而欲以人主之勢賞
罰之威刼而成之夫以斧析薪可謂必克矣然不循其
理則斧可缺薪不可破是以不論尊卑不計強弱理之
所在則成理所不在則不成可必也今陛下使農民舉
息與商賈争利豈理也哉而何怪其不成乎禮曰微之
顯誠之不可掩也如此夫陛下苟誠心乎為民則雖或
謗之而人不信苟誠心乎為利則雖自解釋而人不服
[045-22a]
且事有决不可欺者吏受賄枉法人必謂之贓非其有
而取之人必謂之盜苟有其實不敢辭其名今青苗有
二分之息而不謂之放債取利可乎凡人為善不自譽
而人譽之為惡不自毁而人毁之如使為善者必須自
言而後信則堯舜周孔亦勞矣今天下以為利陛下以
為義天下以為害陛下以為仁天下以為貪陛下以為
亷不勝其紛紜也則使二三臣者極其巧辯以解答千
萬人之口附㑹經典造為文書以曉告四方之人四方
[045-22b]
之人豈如嬰兒鳥獸而可以小數眩之哉且夫未成而
為之則其弊必至於不敢為未服而革之則其弊必至
於不敢革蓋世有好走馬者一為墜傷則終身徒行何
者慎重則必成輕發則多敗此理之必然也陛下若出
於慎重則屢作屢成不惟人信之陛下亦自信而日以
勇矣若出於輕發則毎舉毎敗不惟人不信陛下亦自
不信而日以怯矣文宗始用訓注其志豈淺也哉而
一經大變則憂沮喪氣不能復振文宗亦非有失徳
[045-23a]
徒以好作而寡謀也慎重者始若怯終必勇輕發者始
若勇終必怯廼者横山之人未嘗一日而忘漢雖五尺
之童子知其可取然自慶厯以来莫之敢發者誠未有
以善其後也近者邊臣不計其後而遽發之一發不中
則内帑之費以數百萬計而闗輔之民困於飛輓者三
年而未已雖天下之勇者敢復為之歟為之固不可敢
復言之歟由此觀之則横山之功是欲速而壊之也近
者青苖之政助役之法均輸之䇿併軍蒐卒之令卒然
[045-23b]
輕發又甚於前日矣雖陛下不䘏人言持之益堅而勢
窮事礙終亦必變他日雖有良法美政陛下能復自信
乎人君之患在於樂因循而重改作今陛下春秋鼎盛
天錫勇智此萬世一時也而羣臣不能濟之以慎重養
之以敦朴譬如乘輕車馭駿馬冒險夜行而僕夫又從
後鞭之豈不殆哉臣願陛下解轡秣馬以須東方之明
而徐行於九軌之道甚未晩也聖䇿曰田疇闢溝洫治
草木暢茂鳥獸魚鼈莫不各得其性者此百工有司之
[045-24a]
事也曾何足以累陛下陛下操其要治其本恭已無為
而物莫不盡其理以生以死若夫百工有司之事自宰
相不屑為之而况於陛下乎聖䇿曰其富足以備禮其
和足以廣樂其治足以致刑何施而可以臻此孔子曰
百姓足君孰與不足兔首瓠葉可以行禮掃地而祭可
以事天禮之不備非貧之罪也管子曰倉廪實而知禮
節臣不知陛下所謂富者富民歟抑富國歟陸賈曰將
相和調則士豫附劉向曰衆賢和於朝則萬物和於野
[045-24b]
今朝廷可謂不和矣其咎安在陛下不返求其本而欲
以力勝之力之不能勝衆也久矣古者刀鋸在前鼎鑊
在後而士猶犯之今陛下躬蹈堯舜未嘗誅一無罪欲
弭衆言不過斥逐異議之臣而更用人必不忍行亡秦
偶語之禁起東漢黨錮之獄多士何畏而不言哉臣恐
逐者不巳而爭者益多煩言交攻愈甚於今日矣欲望
致和而廣樂豈不疎哉古之求治者將以措刑也今陛
下求治則欲致刑此又羣臣誤陛下也臣知其説矣是
[045-25a]
出於荀卿荀卿喜為異論至以人性為惡則其言治世
刑重亦宜矣而説者又以為書稱唐虞之隆刑故無小
而周之盛時羣飲者殺臣請有以詰之夏禹之時大辟
二百周公之時大辟五百豈可謂周治而禹亂耶秦為
法及三族漢除肉刑豈可謂秦治而漢亂耶致之言極
也天下幸而未治使一日治安陛下將變今之刑而用
其極歟天下幾何其不叛也徒聞其語而懼者巳衆矣
臣不意異端邪説惑誤陛下至於如此且夫宥過無大
[045-25b]
刑故無小此用刑之常理也至於今守之豈獨唐虞之
隆而周之盛時哉所以誅羣飲者意其非獨羣飲而已
如今之法所謂夜聚曉散者使後世不知其詳而徒聞
其語則凡夜相過者皆執而殺之可乎夫人相與飲酒
而輒殺之雖桀紂之暴不至於此而謂周公行之歟聖
䇿曰方今之弊可謂衆矣救之之術必有本末所施之
宜必有先後臣請論其本與其所宜先者而陛下擇焉
方今救弊之道必先立事立事之本在於知人則所施
[045-26a]
之宜當先觀大臣之知人與否耳古之欲立非常之功
者必有知人之明苟無知人之明則循規矩蹈繩墨以
求寡過二者皆審於自知而安於才分者也道可以講
習而知徳可以勉強而能惟知人之明不可學必出於
天資如蕭何之識韓信此豈有法而可傳者哉以諸葛
孔明之賢而知人之明則其所短是以失之於馬謖而
孔明亦審於自知是以終身不敢用魏延我仁祖之在
位也事無大小一付之於法人無賢不肖一付之於公
[045-26b]
議事巳效而後行人巳試而後用終不求非常之功者
誠以當時大臣不足以與於知人之明也古之為醫者
聆音察色洞視五臟則其治疾也有剖胸决脾洗濯胃
腎之變苟無其術不敢行其事今無知人之明而欲立
非常之功解縱繩墨以慕古人則是未能察脉而欲試
華佗之方其異於操刀而殺人者幾希矣房琯之稱劉
秩闗播之用李元平是也至今以為笑矣陛下觀今之
大臣為知人歟為不知人歟乃者推用衆才皆其造室
[045-27a]
握手之人要結審固而後敢用葢以為其人可與勠力
同心共致太平曾未安席而交口攻之者如蝟毛而起
陛下以此驗之其不知人也亦審矣幸今天下無事異
同之論不過瀆亂聖聽而已若邊隅有警盜賊竊發俯
仰成敗呼吸變動而所用之人皆如今日乍合乍散臨
事解體不可復知則無乃誤社稷歟華佗不世出天下
未嘗廢醫蕭何不世出天下未嘗廢治陛下必欲立非
常之功請待知人之佐若猶未也則亦詔左右之臣安
[045-27b]
分守法而已聖䇿曰生民以来稱至治者必曰唐虞成
周之世詩書所稱其迹可見以至後世賢明之君忠智
之臣相與憂勤以營一代之業雖未盡善然要其所成
就亦必有可言者其詳著之臣以為此不可勝言也其
施設之方各隨其時而不可知其所可知者必畏天必
從衆必法祖宗故其言曰戒之戒之天惟顯思命不易
哉又曰稽于衆舎已從人又曰丕顯哉文王謨丕承哉
武王烈詩書所稱大略如此未甞言天命不足畏衆言
[045-28a]
不足從祖宗之法不足用也苻堅用王猛而樊世仇騰
席寶不悦魏鄭公勸太宗以仁義而封倫不信凡今之
人欲陛下違衆而自用者必以此藉口而陛下所謂賢
明忠智者豈非意在於此等歟臣願考二人之所行而
求之於今王猛豈甞設官而牟利魏鄭公豈甞貸錢而
取息歟且其不悦者不過數人固不害天下之信且服
也今天下有心者怨有口者謗古之君臣相與憂勤以
營一代之業者似不如此古語曰百人之聚未有不公
[045-28b]
而况天下乎今天下非之而陛下不囘臣不知所税駕
矣詩曰譬彼舟流不知所届心之憂矣不遑假寐區區
之忠惟陛下察之臣謹昧死上對
 
 
 
 
 東坡全集巻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