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7-1a]
欽定四庫全書
丹鉛總録卷十五 明 楊慎 撰
字學類
八分不始于秦
水經注載晉世河決胡公石槨上有八分書考其時蓋
周也故知八分不始于秦矣又考莊子云丁子有尾李
頤注云謂右行曲波為尾今丁子二字雖左行皆有曲
波亦是尾也審如李説八分不始于秦又一證也
[057-1b]
英光堂帖
余觀岳珂英光堂帖有米元章臨智永真草千文與今
本大不同乃知古人臨帖不論形似也珂跋其後云摹
臨兩法本不同摹帖如梓人作室梁櫨榱桷雖具凖繩
而締創既成氣象自有工拙臨帖如雙鵠並翔青天浮
雲浩蕩萬里各隨所至而息寳晉蓋進乎此者也又為
之贊曰永之法妍以婉章之體峭以健馬牛其風神合
志通彼妍我峭惟妙惟肖故曰袒裼不凂夜户不啓善
[057-2a]
學栁下惠莫如魯男子皆名言也特表出之
法帖用古字
羲之諸帖多用古字古山嶺之嶺但作領漢書梅領隃
領是也蘭亭帖崇山峻領實述用之唐褚遂良加山作
嶺贅矣又書岷嶺作汶領初月帖淡悶干嘔淡古淡液
之淡干古干濕之干今以淡作痰干作乾非也
刻石難精
字書于碑碣比之簡牘已難得刻手精尤為難古刻之
[057-2b]
存于今者岣嶁山禹碑是夏時刻工所成石鼓為周刻
夏承碑雅州髙孝廉碑夾江縣酒官碑新都縣王稚子
石闕皆漢刻然皆篆籀八分筆畫齊勻無牽綰折搭不
見其難且工晉獻之保母帖自書上甎晉工刻之宋潛
溪評以為勝蘭亭蓋刻工之妍也唐顔魯公書碑令家
僮刻之恐俗工失其筆意至李北海手自刻之者數碑
碑中書黄仙鶴刻或云伏靈芝刻或云元省已刻皆公
自刻而詭撰此名也元趙子昻書得茅紹之刻手精毫
[057-3a]
髪不失紹之在江南以此技致富晩有會稽李樟者出
自云勝紹之紹之試令刻之於字下一磔一運而就紹之
乃服絶藝信亦自有人哉
虞娯同
易憂虞之象也虞與憂對蓋言樂也孟子驩虞如也魏
相傳君安虞而民和睦匡衡傳未有游虞弋射之宴字
又作豫易曰豫樂也孟子一游一豫揚雄傳反五帝之
虞注虞與豫同或借作譽左氏傳季氏有嘉樹韓宣子
[057-3b]
譽之服䖍注譽豫同游其下也
使者曰信
越絶糧告糴于呉使素忠為信晉武帝炎報帖永云故
遣信還南史晨起出陌頭屬與信會古者謂使者曰信
真誥云公至山下又遣一信見告謝宣城傳云荆州信
去倚待陶隠居帖云明旦信還仍過取反虞永興帖云
事以信人口具凡言信者皆謂使者也今之流俗遂以
遣書餽物為信故謂之書信而謂前人之語亦然謬矣
[057-4a]
王右軍十七帖有云往得其書信遂不取答謂昔嘗得
其來書而信人竟不取回書耳而世俗遂誤讀往得其
書信為一句遂不取答為一句誤矣古樂府云有信數
寄書無信心相憶莫作瓶墜井一去無消息包佶詩去
札頻逢信迴帆早挂空此二詩尤可證
士會當作土會
左傳晉有士會士當作為土土為古杜字如詩言桑土
而以陶唐氏豕韋氏御龍氏為土氏之宅後為唐杜氏
[057-4b]
漢儒欲左傳之行乃推漢為陶唐氏之後於土會復晉
之下増六字云其處者為劉氏蓋土會本於唐杜氏而
劉氏又本於土會也若作士女之士上與唐杜下與劉
氏何干涉哉
卦字解
孔穎達曰卦者掛也掛之於壁也蓋懸物之杙也諸儒
皆用其説無有他解予以為非杙則可卦於壁易卦豈
可卦於壁乎卦者圭也古者造律制量六十四黍為一
[057-5a]
圭則六十四象總名為卦可也應劭曰圭者自然之形
隂陽之始卦者亦自然之形隂陽之象其為字也從卜
為義從圭為聲亦兼義也古文圭亦音卦今掛字從手
為義從圭為聲則圭即音卦可證矣卦古文圭字爻古字象交窻形
寧馨
馨字晉人以為語助辭王衍傳何物老嫗生此寧馨兒
世説劉真長語桓温曰使君如馨地寧或鬬戰求勝王
導與何次道語舉手指地曰正自爾馨王朝之雪中詣
[057-5b]
王螭持其臂螭撥其手曰冷如鬼手馨强來捉人臂劉
惔譏殷浩云田舎兒强學人作爾馨語合此觀之其為
語辭了然唐劉禹錫詩幾人雄猛得寧馨得晉人語意
矣
六尚
周禮司會注計官之長若今尚書陸徳明音常今之官
名亦然但尚書音常則尚衣尚食尚方皆宜同此音其
義同也今皆音上不知何以分别如是
[057-6a]
王鍇藏書
前蜀王氏朝偽相王鍇字鱣祥家藏書數千卷一一皆
親札并寫藏經每趨朝於白藤擔子内寫書書法尤謹
至後蜀孟昶又立石經於成都宋世書傳蜀本最善以
此五代僭偽諸君惟呉蜀二主有文學然李昪不過作
小詞工畫竹而已孟昶乃表章五經纂集本草有功於
經學矣今之戒石銘亦昶之所作又作書林韻會元儒
黄公紹韻會舉要實祖之然博洽不及也故以舉要為
[057-6b]
名余及見之於京師惜未暇抄也
季札墓
孔子題季札墓嗚呼有呉延陵君子之墓君字今誤讀
為季非也其字作形其義與季不合也按篆書郡字
有從此為偏傍者可證為君字無疑
文字
王嬰古今通論見意林云倉頡造書形立謂之文聲具謂
之字許叔重云獨體為字合體為文李登云物相雜故
[057-7a]
曰文文相滋故曰字
轉注
唐王叡炙轂子云滑稽者轉注之器也若漏巵之類以
比人言語捷給應對不窮也余按古六書轉注亦取應
物不窮之義
雯
字詁雯雲文成章也中州集王子可詠石淙詩石裂雯
華漬月秋元劉文靖登龍興寺閤詩雯華寳樹忽當眼
[057-7b]
三墳書月雲素雯
悖出悖入
並辭競譖者是易口而自毁也交氣力爭者是貸手而
自毆也故曰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
而出
劉表善書
董北苑云劉景升為書家祖師鍾繇胡昭皆受其學然
昭肥繇瘦各得其一體景升即劉表也表初在黨人中
[057-8a]
俊厨顧及之列其人品之髙可知藝文志有劉表集今
雖不可見觀三國志注載其與袁尚兄弟書其筆力豈
減崔蔡耶則翰札之工又其餘事耳
皇象書帖語
皇象曰欲見草漫漫落落宜得精毫筆委曲宛轉不
叛散者紙當得滑密不沾汚者墨又須多膠紺黝者如
逸豫之餘手調適而心佳娯正可以小展古軟字善書者始能用
軟筆也
[057-8b]
輕字義
輕韻會云牽正切疾也引左傳輕而不整又輕則寡謀
注不持重也唐書淮西賊將陳光治勇而輕好自出戰
又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左師展將以公乘馬而歸注展
魯大夫欲與公俱輕歸乘如字騎馬也輕遣政反左師
展欲與公單騎而歸此騎馬之漸也漢書發輕騎夜追
之又度幕輕留反輕車將軍皆音罄今俗語謂單身曰
輕身亦本孟子輕身以先于匹夫之語云漢書敘傳景十三王承文
[057-9a]
之慶魯恭館室江都訬輕
楊誠齋跋法帖
誠齋跋韶州蘇黄帖云蘇黄皆落南而嶺南無二公帖
似魯人不識麟惟韶有之耿光異氣上燭南斗下貫碧
海矣又跋米元章帖云萬里學書最晚雖徧參諸方然
袖手一瓣香五十年來未拈出今得此帖乃知李密未
見秦王耳
草書心經
[057-9b]
草書心經乃唐駙馬鄭萬鈞所書張説有序見唐文粹
今陜西碑林有此石刻或以為右軍書非也
元朝詔書
元朝頒詔書每用羊皮寫之謂之羊皮聖㫖其字用蒙
古書漢人亦多習之張孟浩詩云鴻濛再剖一天地書
契復見科斗文張光弼輦下曲云和寧沙中僕遫筆史
臣以代鉛槧事百司譯寫髙昌書龍蛇復見古文字盖
蒙古之書其體勢與篆𨽻相彷彿故以科斗龍蛇稱之
[057-10a]
非徒為頌美其上之辭也
草書百韻歌
草書百韻歌乃宋人編成以示初學者託名于羲之近
有一庸中書取以刻石而一鉅公序之信以為然有自
京師來滇持以問余曰此羲之草韻也余戲之曰字莫
髙於羲之自作草書百韻歌竒矣又如詩莫髙於杜子
美子美有詩學大成經書出於孔子孔子有四書講套
若求得二書與此為三絶矣其人愕然曰孔子豈有四
[057-10b]
書活套乎余曰孔子既無四書活套羲之豈有草書百
韻乎其人始悟信乎偽物易售信貨難市也諺云若無
此輩餓殺此輩
荆公字説
王荆公好解字説而不本説文妄自杜撰劉貢父曰易
之觀卦即是老鸛詩之小雅即是老鴉荆公不覺欣然
乆乃悟其戲又問東坡鳩字何以從九東坡曰鳲鳩在
桑其子七兮連娘帶爺恰是九箇又字言波者水之皮
[057-11a]
坡公笑曰然則滑是水之骨也
轉經
唐詩服玩僧收為轉經今人謂寫字為轉經非也西方
之俗凡薦亡以木䂓圓為二輪象一用梵篆牝書一用
梵篆牡書牝書自内而外牡書自外而内牝輪在下牡
輪在上以機而圓轉之所謂三藐母䭾也余過雅州見
西僧説如此其文亦有與中國同者如國字從口從大
作□者牡文也作□者牝文也
[057-11b]
蠲字音義
説文蠲馬蠲也從䖝引明堂月令腐草為蠲明也洗也
潔也除也尚書圖厥政不蠲烝馬音圭詩吉蠲為饎左
傳蠲其明德古有涓圭二音東坡醉翁操琅然清蠲誰
彈党懷英題黄彌守呉江新霽圖詩修娥新粧翠連娟
下拂塵鏡窺明蠲又題採蓮圖紅粧秋水照明蠲又轉
音繢唐太宗詩水揺文蠲動浪轉錦花浮唐世有蠲紙
一名衍波牋蓋紙文如水文也
[057-12a]
慮歎變慹姚佚啟態八字真人矢口成文褚氏解云慮
則預度未來歎則咨嗟既往變則輕躁而務作為慹則
畏懼而不敢動姚則悦失以自肥佚則般樂而忘返啟
則情開而受物態則驕矜而長傲
壬
壬担也字一作任孟子治任將歸又負戴注云負任在
背戴任在首曾子曰任重而道逺詩曰我任我輦淮南
子曰任動而車鳴所謂任者皆指担也
[057-12b]
殷子周姬
殷之德陽德也故以男書子周之德隂德也故以女書
姬
英雄
草之精秀者為英獸之特羣者為雄故人之文武茂異
取名於此是故聰明秀出謂之英膽力過人謂之雄此
其大體之名也聰明者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膽則説不
行膽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其事不立是故英以
[057-13a]
其聰謀始以其明見機待雄之膽行之雄以其力服衆
以其勇排難待英之智成之張良英也韓信雄也體分
不同以多為目皆偏王之才人臣之任也故英可以為
相雄可以為將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則能長世髙祖
項羽是也然英之分多於雄而英不可少也英分少則
智者去之故項羽氣力蓋世明能合變而不能聴竒采
異有一范増不用是以陳平之徒皆亡歸髙祖英分多
故羣雄服之英才歸之兩得其用故能宅有天下故雄
[057-13b]
能得雄不能得英兕虎自成羣也英能得英不能得雄鸞鳳自相親也
故一人之身兼有英雄乃能役英雄能役英雄故能成
大業也
劉卲之卲從卩不從阝
劉卲字孔才宋庠曰卲從卩説文髙也故字孔才揚子
周公之才之卲是也三國志作劭或作邵從邑皆非
不叶孔字之義從卩為卲方叶
鍾張二王書法不同
[057-14a]
王僧䖍云變古製今惟右軍領軍爾不爾至今猶法鍾
張書斷云王獻之變右軍行書號曰破體書由此觀之
世稱鍾王不知王之書法已非鍾矣又稱二王不知獻
之書法已非右軍矣譬之王降而為霸聖傳而為賢必
能暗中摸索辨此書字始有進耳
影書
六朝人尚字學摹臨特盛其曰廓填者即今之雙鈎曰
影書者如今之響搨南史云蕭思話書羊欣之影風流
[057-14b]
逼好殆當不減北史趙文深少學楷𨽻雅有鍾王之則
周明帝令至江陵影覆寺碑是也又傍書釋文亦曰影
唐太宗集右軍帖令褚遂良帖旁黄影之
謁字義有二
謁字義有二説文謁白也袁盎傳上謁注若今通名也
士相見禮聞名於將命者故將命之人謂之謁者古以
通名為謁至漢猶然晉人謂之門牋唐人謂之投刺今
人謂之拜帖史記酈生踵軍門上謁案劍叱使者使者
[057-15a]
懼而失謁跪拾謁還走入報漢徐穉傳弔䘮醊酒畢留
謁則去注謁刺也此謁字於歇切又音葉訪也請見也
汲黯傳中二千石拜謁禮記能典謁矣皆從此音今呼
二音多與義不相叶
㸃與玷通
㸃與玷同古詩多用之束晳補亡詩鮮侔晨葩莫之㸃
辱左思唐林兄弟贊二唐潔已乃㸃乃汚陸厥答内兄
希叔詩既叨金馬署復㸃銅駝門杜子美詩幾回青瑣
[057-15b]
㸃朝班正承諸賢用字例也宋樓鑰表游㸃從班叨塵宥府
黽音蔑
抱朴子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濁如
泥髙第良将怯如黽泥音涅後漢書引論語涅而不緇
作泥而不滓可證也黽音蔑爾雅注引黽勉從事或作
蠠没又作密勿可證也泥音涅則黽當音蔑黽或音密
則泥當音匿古音例無定也晉書作怯如雞蓋不得其
音而改之
[057-16a]
瑟居
梁武帝詩瑟居超七淨瑟與索同蕭索字一作蕭瑟則
索居亦得作瑟居也蓋瑟索皆借用字正字作槭
票姚
漢書霍去病為票姚校尉師古注票姚勁疾貌票頻妙
反姚羊召切荀悦漢紀作票鷂音義益明票與同
鷂皆勁疾鳥也杜子美律詩作平音
伍員之員音運
[057-16b]
陸龜蒙詩賴得伍員騷思少夫差剛免似荆懷宋人小
説云以龜蒙之博學而誤呼伍員之名豈趂韻邪慎按
員之音運本無前訓惟唐員半千傳云半千本宋劉凝
之十世孫初凝之因齊受禪奔元魏自比伍員故改姓
員唐世謡云令公四俊苗李崔員以後證先知伍員之
員音運也如巢縣之巢音勦朴胡之朴音浮濡水之濡
奴官反票姚之姚音同鷂古賢相傳自有此一種音韻
今不悉見耳
[057-17a]
須臾
儀禮聘禮速賔辭曰寡君有不腆之酒請吾子與寡君
須臾焉注須臾言不敢乆古者樂不踰辰燕不移漏故
少頃之間皆稱須臾須待也左傳寡君須矣是也臾字
從申從乙乙屈也如今人請客云恭俟屈降之義今之
所云俟屈古之所云須臾也解字必宜如此方暢本原
坡詩
東坡春事闌删芳草歇或疑歇字似趂韻非也唐劉瑶
[057-17b]
詩瑶草歇芳心耿耿傳竒女郎王真詩燕折鶯離芳草
歇皆有出處一字不茍如此
凸凹
凸凹二字説文不載而見于蒼頡篇蓋象形之真隂陽
之義其為科斗古文無疑予前録已著之近考周禮注
珪琮之瑑凸曰珇鄭𤣥與許慎同世可獨信許而疑鄭
乎凸凹二字音或不同凸者音垤凹者音坳又音窪地
理書凸音突凹音窟皆通古字最少例得借音轉注耳
[057-18a]
又詩鸛鳴于垤詁云垤者古凸字
姓
晉書有堅今襄陽多此姓按説文無此字也蕭何封
于鄼其地在襄陽之光化縣其後因以為姓而鄼訛為
鄼省作賛㬱訛為昝
説文無凹字
凹四髙而中下也凡凹之屬皆從凹□象器凹受物之
形□古文曲字象半凹之形凹女洽切物可覆壓者從
[057-18b]
反凹□古文匚字從側□□他刀切古器名今曰韜韥
也□受玉器也即韜韥之韥今文作匵凸物四下而中
髙也與垤同釋文引詩鸛鳴于凸周禮圭之凸曰珇○
説文無凹部止有□部凹為母而□為子説文以子為
母今人遂不識凹凸字今為補之
八分書字
蜀夾江縣有酒官碑令狐世弼所書字畫有漢魏法其
中有云南由市入為閽北抵湖出為閽中之館
字
[057-19a]
不知何音義録於此以俟博洽者問之唐韻即亦字
張禺山戲語
張禺山晩年好縱筆作草書不師法帖而殊自珍詫嘗
自書一紙寄余且戲書其後曰野花艷目不必牡丹村
酒酣人何須蟻緑太白詩云越女濯素足行人解金裝
漸近自然何必金蓮玉弓乎亦可謂善謔矣
古字異構
平秩馬融本作苹秩槀飫左傳注作犒飫蕭茅書注作
[057-19b]
莤茅蔓菁周禮注作蓂菁
楖與櫛同
周禮考工記有楖氏雕氏注楖莊密切釋文引左傳使
婢子執中櫛註櫛楖是一也櫛梳也廣雅曰梳櫛也詩
其比如櫛史大禹櫛風沐雨則楖之來古矣但梳以木
為之櫛字又從竹複矣當從考工記作楖為是
菑倳同字
周禮居幹之道菑粟不迤沈重讀菑為恣四切又考工
[057-20a]
記察其菑蚤不齵注菑謂輻入轂中也泰山平原呼所
樹立物為菑聲如胾博立梟棊亦為菑菑蓋借字今文
作倳又作剚史記不敢剚刃於公腹管子春有以剚耕
夏有以剚耘注齊地謂物立地中為倳管子又謂戰士
曰剚戰之寳
古與餔通
古餔字
字從臼從日餔時申時也説文申字從臼
自束持之意吏以餔時聴事申旦政也故臼與申字皆
[057-20b]
從臼
饕餮
金臺田景延得古饕餮拱泉而垂腹羸其面而坐則人
焉其下有若承盤者元裕之考定為古器無疑也
山谷論草書
山谷一帖云少時喜作草書初不師承古人但管中窺
豹稍稍推類為之方事急時便以意成乆之或不自識
也余謂山谷豈杜撰者蓋自掊擊以教人耳
[057-21a]
土字四音
土字四音土爰稼穡如字詩徹彼桑土土桑根之皮也
音杜自土沮漆地名亦音杜史記引詩宅殷土芒芒社
是土亦借作社也又字書土苴或作䖃苴泥不熟也是
土亦通作䖃
方物
易大傳方以類聚物以羣分鄭𤣥注水火也至解樂記
則曰方謂行蟲也物謂殖生也孔穎達曰二注不同各
[057-21b]
有以也方者行蟲有性識道理故稱方也羣分稱物者
殖生無生但一物而已慎按古之名方不見於訓詁但
字書有解穀蟲名虸蚄見齊民要術又張有復古編虸
蚄古只作子方是方為行蟲之原也鄭之解方為行蟲
蓋縁字之音生義頗亦僻左
文用韻
文心雕龍聲律篇云異音相從謂之和同聲相應謂之
韻韻氣一定故餘聲易遣和體抑揚故遺響難契宋詞
[057-22a]
元曲皆於仄韻用和音以叶平韻蓋以平聲為一類而
上去入三聲附之如東董是和東中是韻也
秦紀
史記始皇本紀後有低兩字一段班固漢明帝時所謂
秦紀也其事雖略而其文法最古太史公所以謹録之
欲以互證而備遺也亦如酈生傳後又附酈生書之例
今本作平頭刻不復低兩字人亦不知為何意也索隠
注亦昧此惟魏了翁古今考僅存其説
[057-22b]
賦比興
李仲蒙曰敘物以言情謂之賦情物盡也索物以托情
謂之比情附物也觸物以起情謂之興物動情也
窋咤
俗語急疾頃刻曰窋咤字一作咄嗟晉書咄嗟而辦集
韻作咋唶古樂府作咄唶今俗書詞曲作趉□
否德忝帝位
尚書否德忝帝位注否不通言否之音義與不相通非
[057-23a]
訓否為不通也昔年在講筵有講官面陳云否是不通
的意思侍臣聴者多掩口退而戲之曰不通講官乃知
專經守文之士其誤雖乆而驟聞不覺之流猶得其真
也
□字義
□字説文音圍象四周匝之形六書故以為府狼切與
方圓之方同蓋方圓皆象形也淮南子云左画圓右画
方論衡云方圓畫不俱成圓必作○形方豈不作□形
[057-23b]
乎田從□會意開方之法出焉畫又從囗會意画也者
画田之四至也唐人寫畫字有作画形者是其義也□
又作國商子書弱民□强□强民弱有道之□務在弱
民國字皆作□蓋古文倉頡所制也今文國從□又從
或或域同戈守□下一地也内口而外又□複矣且鯀
始造城倉頡上世豈有戈守□之事由此觀□一形而
三音方也圍也國也皆同形借用古文所以簡而括不
若後世之繁贅耳
[057-24a]
古字軼與轍同莊子夫子奔軼絶塵而回瞠乎其後今
謬讀軼作逸遂失其義戰國策主者循軼之途注軼轍
同車迹也
戰國人名有董之蘩菁董姓也之蘩菁三字其名也複
名古之三字名始見此
孫子兵法兩軍相對曰和戰國策章子為齊將與秦軍
交和而舎又楚策開西和門注軍門曰和唐鄭愔詩戎
壘三和夕校文苑英華者不知其事改和作秋
[057-24b]
晉苻堅以應圖讖文改姓其字從草不從竹今多書作
符非也符音蒲其音亦别又左傳萑苻之澤杜預注苻
亦音蒲
左傳狄之廣莫於晉為都杜預注廣音義與曠同廣莫
猶言曠漠也風曰廣莫風門曰廣莫門音義皆如此
劉晝新論云微子感牽牛星顔淵感中台星張良感弧
星樊噲感狼星其説皆出讖緯
史記封禪書注山阪曰衍周禮注下平曰衍左傳地名
[057-25a]
有昌衍𤓰衍戰國策地名有卷衍蒲衍水經注有杜衍
漢書有鄜衍又水溢曰衍素問泉涌河衍鱗見于陸或
體作羡漢溝洫志河災之羡溢中國也尤甚易需于沙
衍在中也地理志有沙羡而音作夷蓋方言耳文之溢
辭曰羡文璧之溢瑑曰璧羡義亦取此又封禪書沕潏
曼羡曼羡即曼衍也因閲韻會衍字下引証未詳因疏
記之
宋蘇才翁筆法妙天下不肯下一世人惟稱范文正公
[057-25b]
書與樂毅論同法黄山谷謂才翁傲睨萬物衆人皆側
目而文正公待之甚厚故才翁評書少曲董狐之筆耳
山谷此評似非君子之言文正公字法實入書家之品
才翁非佞語也王荆公字本無所解評者謂其作字似
忙世間那得許多忙事而山谷阿私所好謂荆公字法
出於楊虚白又謂金陵定林寺壁有荆公書數百字惜
未見賞音者何荆公字法當時無一人賞音而山谷獨
稱之耶才翁曲筆於范文正公不猶愈於山谷獻諛於
[057-26a]
王安石乎
梁樂府夜夜曲或名昔昔鹽昔即夜也列子昔昔夢為
君鹽亦曲之别名
空石觙之精思不可謂之微司馬徽之坐忘秖可謂之
馳
大字古音戴音垜而無一駕切者惟今音有之今之韻
書二十二禡亦不收大字豈以為非古音乎予考淮南
子宋康王世有雀生鸇占曰小而生大必霸天下以大
[057-26b]
叶下古亦有一駕切之音矣惜乎作韻書者之不考也
予作古音略古音餘二書於字之形聲多所發明而刋
補前人者有一得之愚必有後世子雲知之耳
漢志川塞谿垘水澹池長澹音潭水溢也文選澹淡浮
澹音潭淡音琰澹臺滅明亦音潭管子淮南子注皆音
潭今誦文選者澹淡作一音雌霓謬呼乆矣
賈誼鵩賦僒若囚拘蘇林音欺全反師古云蘇音是也
南唐張佖辯之曰説文窘音渠隕切李善文選註窘囚
[057-27a]
拘之貌五臣注窘困也其字並不從人惟孫强新加字
玉篇及開元文字有作僒然者皆音渠隕切疑蘇音誤
今宜從説文音余按此句漢書作僒若囚拘史記作攌
若囚拘窘當音渠隕反攌當音斯全反攌即今拴字也
史記漢書所見異辭當各從本文解之所謂離之則雙
美合之則兩傷也蘇蓋以史記之音而移之漢書宜其
誤而不通張佖辯之是也但不知蘇音之誤所由耳聊
為詳説之揚雄云一卷之書必立之師斯雖細事亦誠
[057-27b]
難哉
論語文莫吾猶人也晉書欒肇論語駁曰燕齊謂勉强
為文莫陳騤雜識云方言侔莫强也凡勞而勉若云努
力者謂之侔此説甚異聊存之以廣多聞
今之云字乃貟之省文秦誓雖則貟然注貟即云毛詩
聊樂我貟石鼓文君子貟獵貟獵貟遊
廣雅曰夠多也音遘今人謂多曰夠少曰不夠是也文
選魏都賦繁富夥夠不可單究五臣注誤音作平聲不
[057-28a]
知夠究本文自協韻也
曹真有名駃號驚帆言馳驟如風帆也俗遂制颿字音
義與帆同然亦贅矣
鍾繇字元常取咎繇陳謨彰厥有常之義也今多以繇
音由非晉世説載庾公謂鍾㑹曰何以乆望卿遥遥不
至蓋舉其父諱以嘲之此可證矣
揚雄賦鷤䳏蘇林音殄絹師古音弟桂字書云鷤䳏伯
勞也蜀童謡有陽雀呌鷤䳏央之語雄蜀人用方言未
[057-28b]
可知也審若是師古之音得矣
唐李嗣真論右軍書不同往往以變格難儔其書樂毅
論太史箴其體正直有忠臣烈士之象告誓文曹娥碑
其容憔悴有孝子順孫之象逍遥篇孤鴈賦有抱素拔
俗之象皆見義以成字非得以獨妍也嗣真所舉諸字
之目蓋皆右軍得意之筆然傳于石刻亦鮮矣太史箴
書譜尚有其目逍遥篇孤鴈賦並其目亦不知則右軍
之書蓋泰山一毫芒存于世爾
[057-29a]
古書善字訓多毛詩女子善懷前漢志岸善崩後漢紀
蠶麥善收晉春秋陸雲善笑皆訓多也
古文安為語助猶言抑也或作安或作焉荀子安特將
學雜識志順詩書而已禮記三年問作焉戰國策秦與
韓為上交秦禍安移于梁矣秦與梁為上交秦禍安移
于趙矣吕氏春秋呉起謂商文曰置質為臣其主安重
釋璽辭官其主安輕蓋當時人通以安為語助或方言
耳又漢華嶽碑雲臺碑並以安為焉字
[057-29b]
水經注載齊地掘得古冡棺前和有八分書騐文乃太
公三世孫胡公之墓以此知八分書不始於秦矣余又
按莊子云丁子有尾李頤注云丁字書寫皆作右波故
曰有尾此又一證也余又嘗考之不止八分不始于秦
小篆亦不始於李斯自五帝以來有之矣書契既作字
體悉具科斗古文大篆小篆各有所用如禹刻岣嶁碑
則用科斗宣王刻石鼓則用籀書如今之傳世文字也
至于用之民庶媒妁婚姻之約市井交易之劵則從簡
[057-30a]
易止用小篆何以知其然也唐人錢譜載太昊氏金尊
盧氏幣其文具存與今小篆不殊余昔在京得太公九
府圜錢近在滇得黄帝布刀其文悉是小篆乃知小篆
與大篆同出並用決不始于秦也如今人楷書亦有數
體有古字楷書有今字楷書又有一種省訛俗書同一
時也文人竒士多用古字官府文移通用今字吏胥下
流市井米鹽帳簿則用省訛俗字如錢作□聖作圣盡
作尽是也由是例之推千萬世以上隆古之極未必悉
[057-30b]
用科斗推千萬世以下世變之極未必悉用俗書也詳
著愚見以俟明哲
再考贊皇山中吉日癸巳字乃周穆王書其時代逺在
宣王之前然贊皇山石刻乃是小篆而宣王石鼓却是
古文籀書此又大篆小篆並用之明證也
史記庾死獄中注不明庾義按説文束縛捽抴為臾臾
庾古字通也
丹鉛總録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