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j0059 丹鉛餘錄-明-楊愼 (master)


[018-1a]
  欽定四庫全書


  丹鉛續錄卷一      明 楊慎 撰


  經説


  易


  雲從龍風從虎


  張璠從音隨從之從去聲雲出則龍必從之風出則
虎必從之猶曰龍從雲虎從風也今按此説甚異諸
家而理至凡龍起必雲而謂龍能致雲非也虎出必
[018-1b]
風而謂虎能致風非也猶蟻徙必雨乃雨氣感蟻蜥
蜴聚必雹乃雹氣感蜥蜴謂蟻能雨蜥蜴能作雹可
乎古人多倒語成文後人不達便成滯義古樂府云
虎嘯谷風起龍興景雲浮無怪乎今之誤也


  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凶


  漢書谷永傳引此文孟康註云膏者所以入潤肌膚
爵祿亦所以養人也小貞臣也大貞君也遭屯難饑
荒君當開倉廩振百姓而反吝則凶臣吝嗇則吉也
[018-2a]
鶴山魏氏云周禮有大貞謂太卜如遷國立君之事
貞不訓正也


  今按二家皆古説也本義謂處大事雖正亦凶是聖
人教人不正也易為君子謀如是乎


  需于沙衍在中也


  衍寛平之地也左傳地名有昌衍漢書地名有鄜衍
衍之文亦承需沙為義也孟喜易文辭作需于沙衍


  位正當也


[018-2b]
  毛晃云易當位不當位皆作平聲讀俗作去聲讀誤
今按小象如位正當也叶大有慶也位不當也叶何
可長也毛晃之言良信


  地中有水師


  古者治野夫間有遂遂上有徑十夫有溝溝上有畛
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澮澮上有道萬夫有川
川上有路無事則正疆界而備旱潦有事則可以通
糧運而給軍需戰國策所謂牛田水通糧也其詳具
[018-3a]
六韜農器篇


  蹇利西南不利東北


  劉子新論利西南就土順也不利東北登山逆也


  以杞包瓜


  太𤣥蒼木維流厥美可以達於瓜苞


  帝乙歸妹


  帝乙殷之賢君尚書所謂自成湯至于帝乙罔不明
徳慎罰是也史記云帝乙時殷道益衰此背經之説
[018-3b]
也後世注易者因史記之言遂以帝乙為成湯則易
與尚書又相矛盾矣信史而疑經其蔽有如此者嗚
呼一代之君聲迹豈微乎其善惡之名傳信傳疑一
彼一此况史之紀錄一人一事之得失可盡信乎


  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


  今文作序陸德明曰虞翻本序作象呂東萊曰作象
乃與下義合象者立象成器以為天下利也


  日月運行一寒一暑


[018-4a]
  日在牽牛則寒東井則暑牽牛水宿逺人故寒東井
火宿近人故温也星經説


  悔吝者憂虞之象也


  或曰虞度也非也憂則悔矣度何以吝乎古字虞與
娯同孟子曰霸者之民歡虞如也戰國策顔斶云晩
食以當肉安歩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淨貞正以自
虞注虞娯同毛詩小序以禮自虞漢書郊祀歌神嘉
虞又合好効歡虞太乙魏相傳君安虞而民和睦


[018-4b]
  冶容誨淫


  冶銷也遇熱則流遇冷則合與氷同志故冶字從氷
女之艷媚亦令人銷神流志故美色曰冶也三蒼


  立成器以為天下利


  漢紀引易立象成器以為天下利朱子本義云立下
疑有缺文蓋使人深考而自得之也


  闔户之謂坤


  朱子曰先言坤者由靜而動也魏鶴山云周易備三
[018-5a]
易之義闔户之謂坤即歸藏終萬物始萬物盛乎艮
即連山也


  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易大傳制器尚象取諸離取諸益取諸噬嗑取諸乾
坤取諸渙取諸隨取諸豫取諸小過取諸暌取諸大
壯取諸大過取諸夬凡十三卦而乾坤合為一而不
分朱漢上云上古衣裳相連乾坤相依君臣一體也
至秦始取衣裳離之而尊君卑臣上下判隔豈非服
[018-5b]
妖之大乎昔人謂禮失求諸野今獠川苗寨多衣統
裙上下相連猶是古法字書作&KR0008裙解云南夷關頭
衣也


  數往者順知來者逆


  安公石作易牖此解極為超邁自唐宋諸儒未有是
説也朱子嘗有一半逆一半順之疑矣而終未能自
決之也公石之説曰天下之事數往者順知來者逆
易為知來而作故其數逆數也數往者順蓋因下句
[018-6a]
而並舉之非為易有數往之順數也公石於經妙契
超詣有如此趙子崇為予言此惜未見其全也予謂
解聖賢之經當先知古人文法古人之文有因此而
援彼者有從此而省彼者子謂顔淵曰用之則行舍
之則藏顔子固未嘗用也易曰樂則行之憂則違之
潛龍固未有所謂行也治則進亂則退伯夷固未嘗
進也皆因此而援彼也禹稷三過其門而不入稷未
嘗三過門也禹稷躬稼而有天下禹未嘗躬稼也潤
[018-6b]
之以風雨風無潤也暖之以日月月無暖也沽酒市
脯不食酒非可食也左傳曰馬牛皆百匹牛不可言
匹也玉藻云大夫不得造車馬馬不可言造也皆從
此而省彼也故必曉古人文法而後可以解聖賢之
經噫安得起公石於九原而語此哉


  慎謂易畫自下而上圖自右而左故曰逆數凡上下
下曰順下上上曰逆左徂右曰順右徂左曰逆史稱
伏羲太昊氏太昊春也邵子以易配春大戴禮言伏
[018-7a]
羲氏以木德王畫卦自下而上即木之自根而幹幹
而枝也其畫三木之生數也其卦八木之成數也重
卦亦兩其三八其八爾木行春也春貫四時木德仁
也仁包四端伏羲所以為羣聖首而易為五經之源


  為加憂為心病為耳痛為血卦


  坎中一畫即心體故八卦惟習坎有孚惟心亨心居
中虚於坎可見然心腎皆屬坎水火未嘗離也今人
[018-7b]
以素問所載坎離為心腎在易坎言心亨又言心病
於木亦為堅多心而離不言心何也愚謂中孚彖傳
柔在内而剛得中柔在内者中虚信之本也先儒云
天下惟一無對惟中無對坎離無對中也乾坤無對
一也中孚無對以其似離小過無對以其似坎又曰
中孚是大底離又曰中孚是雙夾底離以此推之離
雖不明言心中虚之義該之矣


  易坎為心離亦為心坎中實心之體離中虚心之用
[018-8a]
宋儒所謂有主則實無主則虚也坎為耳離亦為耳
鼎黄耳噬嗑上爻滅耳象傳云聰不明也聽之不明
視之不聰耳目同用也列子所謂能以耳視而目聽
此非深於易者孰能知之


  艮三爻厲薰心即心病也以其互卦有坎素問金在
志為憂水在志為恐恐則甚於憂故為加憂訟之有
孚窒惕中即加憂也加憂即心病也艮之厲薰心以
互體有坎也水藏在腎開竅於耳而水在志為恐恐
[018-8b]
則傷腎故為耳痛氣陽運動常顯血隂流行常幽血
在形如水在天地間故坎為血卦王萬里時患耳痛
魏文靖公勸以加青鹽鹿茸煎雄附為劑且言此藥
非謂虚損易中坎為耳痛是經中已著病證矣竟餌
之而良愈愚謂深明乎易不必讀素問及五運六氣
可以為醫矣昔人乃云注本草誤殺人而注易誤無
害豈知此理哉


  為心病


[018-9a]
  莊子云上而不下則使人善怒下而不上則使人善
忘不上不下中身當心則為病


  或問坎為心亨而此曰心病何其反也曰有孚則心
亨矣加憂則心病矣心一也顧用之何如耳孚之亨
也是盈科而進也成章而達也泰宇定而天光發也
憂之病也是孟所謂飢渴害心者也為心之茅塞者
也莊所謂萬物鐃心也為性之葦萑者也又曰天之
穿之日夜無降人則顧塞其竇其加憂之説乎又曰
[018-9b]
室無空虚則婦姑勃豀心無天逰則六鑿相攘其心
病之説乎故曰心當實以理不當實以欲又曰心欲
有所主不欲有偏主噫盡矣晳矣


  致飾然後亨


  鄭𤣥音享獻之亨許兩切


  井道不可不革


  後漢書禮儀志引古禮云立秋浚井改水冬至鑚燧
改火改水即井道之革也


[018-10a]
  書


  日中星鳥以殷仲春


  昔有人問栁仲塗曰朱鳥者南方之宿以主於夏也
既觀其星以正其候則龍星乃春之星也春主於東
方可觀之以正其候也今不曰日中星龍何也仲塗
曰歳周其序春居其始四星各復其方聖人南面而
坐以觀天下故春之時朱鳥之星當其前故云觀之
以正仲春矣


[018-10b]
  慎按栁氏之説超古注疏矣然猶未盡也殷之為言
正也正即正朔也故春頒春朔夏頒夏朔秋頒秋朔
冬頒冬朔所謂四殷者即四朔也皆敬天時而勤民
也故下文遂言民事厥民析者冬寒無事並入室處
春事既起丁壯就功重春耕也厥民因者老弱因就
在田之丁壯以助農也急夏芸也厥民夷老壯在田
與夏平也及秋收也厥民隩民改歳入此室處以辟
風寒也謹冬藏也此皆勤民事也今之蔡傳但云騐
[018-11a]
氣之和騐氣之平是平居無事觀物隱居者之養生
月覽耳不待帝堯欽若厯象不待羲和寅賓敬致也
觀尚書所以不可廢古注歟或問楊子曰子於諸經
多取漢儒而不取宋儒何哉荅之曰宋儒言之精者
吾何嘗不取顧宋儒之失在廢漢儒而自用己見耳
吾試問汝六經作于孔子漢世去孔子未逺傳之人
雖劣其説宜得其真宋儒去孔子千五百年矣雖其
聰穎過人安能一旦盡棄舊而獨悟於心邪六經之
[018-11b]
奥譬之京師之富麗也談京師之富麗河南山東之
人得其十之六七若雲南貴州之人得其十之一二
而已何也逺近之異也以宋儒而非漢儒譬雲貴之
人不出里閈坐談京邑之制而反非河南山東之人
其不為人之貽笑幾希然今之人安之不怪則科舉
之累先入之説膠固而不可解也已噫


  西傾因桓是來 和夷底績


  古和桓華同音和夷底績即西傾因桓之桓見水經
[018-12a]
注桓楹即和表和表又轉為華表見漢書桓東少年
場注桓譚新論隋志作華譚


  厥篚織文


  九州要記云睢渙之間出文章天子郊廟御服出焉
所謂厥篚織文也述異記睢渙二水波文皆若五色
其人多文章故名繢水文選陳琳書云遊睢渙者學
藻繢之綵杜詩衣冠迷適越藻繢憶遊睢


  陽鳥攸居


[018-12b]
  日之行夏至漸南冬至漸北鴻雁南北與日進退隨
陽之鳥故稱陽鳥也


  九河


  鄭𤣥云齊桓公塞九河為一河今河間弓高以東至
平原鬲津往往有其遺處春秋緯寳乾圖云移河為
界在齊呂填閼八流以自廣言閼八流拓境塞其東
流八枝并使歸於徒駭也是曲防之禁桓自犯之又
為百世之害由於重好利輕變古也宋王安石欲泄
[018-13a]
梁山泊之水以為田則又愚矣


  道菏澤被孟豬


  闞駟十三州記曰不言入而言被者明不常入也水
盛方乃覆被矣


  王朝步自周


  大夫不徒行也何以步也黄公紹曰步步輦也謂人
荷而行不駕馬也兹説吾取之


  詩


[018-13b]
  哀窈窕思賢才而無傷善之心焉詩大序


  文選呂向注云哀蓋字之誤也哀當為衷謂中心念
恕之也余舊疑哀字之難解見呂説乃豁然矣


  詩云一發五豝吁嗟乎騶虞


  騶者天子之囿也虞者囿之司獸者也天子佐輿十
乗以明貴也貳牲而食以優飽也虞人翼五豝以待
一發所以復中也人臣於是所尊敬者不敢以節待
敬之至也甚尊其主敬慎其所掌職而忠厚盡矣作
[018-14a]
此詩者以其事深見良臣順下之志也賈誼新書


  此詩説與毛氏異漢世詩始萌芽惟尚齊魯二家韓
氏晩出毛氏最晩此蓋魯説也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王度記曰天子鬯諸侯薰大夫芷蘭士蒹庶人艾蒹
葭者士之贄也


  四月秀葽


  詩注物成自秀葽始劉更生説苦葽也徐鉉曰狗尾
[018-14b]
草也爾雅葽繞棘宛注今逺志嚴氏詩緝曰四月陽
氣極於上而微隂已胎於下葽感之而早秀


  考槃在澗


  澗按韓詩作干章句云地下而黄曰干又水曲曰干
江干長干是也况干與寛為韻自協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


  師曠禽經曰鳥向飛背宿燕向宿背飛此物理也故
莊姜以為送歸妾之比


[018-15a]
  惄如調飢


  調韓詩作朝薛君章句云朝飢最難忍其義晰矣毛
詩作調本屬魯魚而鄭氏求其説而不得乃云調音
稠又改字作輖調飢也稠飢也輖飢也三者均之不
通也愈解而愈離真不若朝飢之為長也焦氏易林
云㑂如旦飢晉郭遐周詩言别在斯須惄焉如朝飢
漢晉去古未逺當得其實耳


  瑟彼玉瓚


[018-15b]
  廣蒼瑟作琗詁云玉華相帯如琴弦


  南山有枸


  注枳枸也陸璣疏云枸樹高大似白楊生子著枝端
大數寸甘美如飴八月熟謂之木蜜詩詁云狀似枅
栱土人謂枅栱木通作椇本草枳椇廣韻枳椇實如
珊瑚是白石木之子説文作極字從禾䅩極也徐鍇
云䅩極屈曲不伸之意䅩極之果其狀詰屈亦取此
為名


[018-16a]
  肅肅其羽


  字本作䎘所六切文字音義云鳥飛其掌蹜在腹下


  東有啟明西有長庚


  詩緝李氏曰啟明即太白長庚不知何星毛氏云一
星後世因之遂以長庚為太白故李白母夢長庚名
白字太白鄭樵曰故明金星長庚水星金在日西故
日將出則東見水在日東故日將没則西見實二星


[018-16b]
  今注一星一與二字畫多少之間誤耳元注二星也


  載馳載驅周爰咨度


  墨子曰古者國君諸侯之聞見善也皆馳驅以告天


  裳裳者華其葉湑兮


  裳裳者華其葉湑兮氣相屬潤相滋也常棣之華鄂
不韡韡體相親意相承也


  食我桑葚懷我好音


[018-17a]
  尹和靖曰周原膴膴堇荼如飴美土可以變惡味食
我桑葚懷我好音美味可以變惡聲


  維師尚父


  魯詩説曰師之尚之父之故曰師尚父


  小東大東杼柚其空


  周自平王遭父子之變去豐而遷洛周始東也故曰
大東自敬王遭兄弟之爭子朝居王城曰西王敬王
居狄泉曰東王周又東也故曰小東周有二東之變
[018-17b]
王迹熄矣王室亂矣大國攻戰㑹盟小國貢賦奔走
故空其杼柚而怨刺作也曰然則詩詞何以先小也
曰自今而追昨故先小而後大也曰詩篇名何以又
曰大東也曰紀亂之原也凡詩篇名多擇章首二字
此詩名獨越首章而取次章不曰有饛而曰大東吾
不知作者名之與刪定者名之與有㫖哉


  天生烝民有物有則


  古注物象也則法也性有象情有物五性本於五行
[018-18a]
故仁義禮智信象金木水火土也六情本於六氣故
喜怒哀樂愛惡法乎隂陽風雨晦明也孝經援神契
曰性生於陽以理執情生於欲以繫念


  維昔之富不如時維今之疚不如兹彼疏斯粺胡不自
替職兄斯引


  首二倒字句也昔時之富善人是富今兹之疚君子
在疚也兹年也古人謂兹為年取草木繁茂之義也
呂氏春秋今兹美禾來兹美麥文選為樂當及時誰
[018-18b]
能待來兹昔時之富不如言君子之得志也今兹之
疚不如言君子之失志也君子疚則小人肆故曰彼
疏斯粺疏斗粟而米十為疏疏謂之糲斗粟而米九
為粺粺謂之精糲加於精疏斯粺矣是小人而加於
君子不自審其分也替並立一下也彼為肆行之小
人胡不自替以避君子而使我心專專然愴怳引長
而不能自已也


  不日成之


[018-19a]
  古注不設期日也今注不終日也愚按不設期日既
見文王之仁亦於事理為協若曰不終日豈有一日
可成一臺者此古注所以不可輕易也


  間關車之牽兮


  詩傳以為燕樂新婚之詩按禮云婚禮不賀人之序
也又曰娶婦之家三日不舉樂思嗣親也新婚安得
有燕耶小序云幽王無道詩人思得賢女以配君子
此義為長此序説所以不可輕變也


[018-19b]
  往近王舅


  毛萇曰近巳也鄭𤣥曰近辭也慎按近音記毛注曰
已已亦音記也鄭𤣥辭者謂語助辭也朱子集傳用
鄭説今之解者或不通此義黄東發謂之諸舅猶有
南土者謬之甚矣又按詩彼其之子禮記作彼記之
子或又作忌又作巳又作㤅如叔善射忌之例然則
近也忌也其也巳也㤅也皆語助辭也朱公遷又按
説文近從□從丌丌音基楷書作䢎與近相似而誤
[018-20a]
也其説尤究極根源然則不識字者安可解經哉


  民今之無祿天夭是椓


  張衡應云利端始萌害漸亦牙速速方穀夭夭亦加
欲豐其屋乃蔀其家據此則以天夭為夭夭也衡去
古未逺疑得其真且佌佌速速夭夭連文為是不應
速速下又特出天夭也夭夭之義自然天夭之説強
勉王介甫詩栩栩幽人夢夭夭老者居亦祖張説


  有豕白蹢烝涉波矣


[018-20b]
  韓詩注犬喜雪馬喜風豕喜雨


  是類是禡


  埤蒼禡馬上祭也


  按馬上祭曰禡其字從馬猶車下祭曰軷其字從車


  夙夜基命宥密


  毛萇云宥寛仁也密安靜也孔穎達云寛仁所以止
苛刻靜密所以息暴亂豈不明白正大而得帝王之
[018-21a]
體也今之詩傳解宥為宏深密為靜密以字義言之
宥者寛宥也未聞宥為宏深也宏深靜密既於基命
不切又不知宏深靜密者為何事輔廣又改云不宏
則體不盡不深則用不徹不靜不到冲漠無眹處不
密則不到萬象森羅處其言愈謬聖人治天下大經
大法易曉易見冲漠無眹森羅萬象是老氏虚無之
語豈可以解詩哉詩道性情恐不如是


  烈文辟公錫兹祉福


[018-21b]
  古注成王即政諸侯助祭也錫福毛萇以為文王錫
之鄭𤣥以為天錫之朱傳以為諸侯錫成王以祉福
而惠我以無疆使我子孫保之也此三説不同要之
毛鄭於事情近之不失天子戒諸侯之體若朱傳之
説首足倒置矣洪範天子斂福以錫民未聞諸侯反
錫天子以福也唐末藩鎮之強行辭降敇猶不若是
其委靡也此無他義理本明白無二説朱晦翁必欲
别立一説以勝前人故不自知其説之害理至此也


[018-22a]
  天命𤣥鳥降而生商


  詩緯曰契母有娀氏浴於𤣥丘之水睇𤣥鳥衘卵而
墜之契母得而吞之遂生契自此説一出太史公因
之朱文公詩傳亦因而不反愚切疑之夫卵不出蓐
燕不徙巢何得云衘即使衘而誤墜未必不碎也蓋
解詩者求其説而不得假之神怪以欺俗也或曰然
則𤣥鳥之詩何解也曰𤣥鳥請子之候鳥也月令𤣥
鳥至是月祀高禖以祈子意者契母以𤣥鳥至之月
[018-22b]
請子有應詩人因其事而頌之曰天命曰降者尊之
神之貴之若曰實自天降也按毛詩詁云𤣥鳥至日
以太牢祀高禖記其祈福之時故言天命𤣥鳥來而
謂之降者重之若自天來此説得之矣大氐古人脩
辭興深意逺若曰仲春之月禱而生商斯為言之不
文矣如黄帝之生虹電繞樞蓋生之時值始電見之
候也帝俊生十日謂有十子而以甲乙丙丁名之也此
而可誣亦將曰黄帝生于虹帝俊生十日乎詩又曰
[018-23a]
維嶽降神生甫及申亦本其生之地而神之便謂甫
申為嶽神所生可乎傅説為箕星生之日直箕蕭何
為昴生之日直昴也楚辭曰攝提貞于孟陬兮庚寅
吾以降屈原豈攝提之苗裔乎漢栁敏碑言敏本栁
星之後人皆知笑之而不疑𤣥鳥之事者蓋以經故
豈知經㫖本不如是耶


  魯頌泮宮


  戴埴曰魯泮宮漢儒以為學宮予觀泮水序止曰頌僖
[018-23b]
公能脩泮宮而詩言無小無大從公于邁則征伐之
事言順彼長道屈此羣醜則克敵之功言淮夷攸服
既克淮夷淮夷卒獲則頌淮夷之服借曰受成於學
獻馘獻囚可也於此受琛龜象賂南金可也曰濟濟
多士克廣德心似矣而繼以桓桓于征逖彼東南不
過從邁之多賢曰載色載笑匪怒伊教似矣而先以
其馬蹻蹻其音昭昭不過宴樂之和樂合序與詩皆
無養才之説其可疑一也春秋所書莫大于復古僖
[018-24a]
公登臺望氣小事也左氏猶詳書之學校久廢而乍
復蓋關吾道盛衰何經傳略不一書其可疑二也坰
序言史克作頌以脩伯禽之法足用愛民務農重榖
數事使果能興崇學校何不表而出之以侈君之盛
美其可疑三也上庠虞制也東序西序夏制也左學
右學商周之制也孟子言庠序校皆古之學使諸侯
之學果名泮宮何他國略無聞焉其可疑四也記禮
多出于漢儒其言頖宮蓋因詩而訛鄭𤣥解詩言泮
[018-24b]
半也解禮記頖言班也以此班政教使鄭氏確有據
以泮為學何故隨字致穿鑿之辭其可疑五也予意
僖公作宮於泮池樂成之際詩人善禱欲公戾止于
此永錫難老而服戎狄于此昭格孝享而致伊祜于
此獻馘獻囚而受琛貢此篇與宣王考室之詩相表
裏也又按通典言魯國有泗水縣泮水出焉然後知
泮乃魯水名僖公建宮于上因水以名宮如楚之渚
宮晉之虒祈也泮水泮宮泮林一也以泮水為半水
[018-25a]
泮林亦為半林乎又求之莊子言厯代樂名黄帝有
咸池堯有大章禹有夏湯有濩文王有辟雍為天子
學亦非也詩言於論鼓鐘於樂辟雍亦無養才之意
莊子去古未逺當得其真漢儒因解泮水求之義不
可得故轉辟為璧解以圓水


  予謂戴氏之見卓矣其辨博矣按左氏晉侯濟自泮
泮果水名足證矣近世曲為説者曰春秋經也魯頌
亦經也魯頌既載春秋可略此説又滯矣高克一事
[018-25b]
詩詠清人春秋書鄭棄其師他如廬漕城楚丘木瓜
碩人無衣詩與春秋互見不厭其複安有詩載而春
秋可略乎或又曰事亦有特載而不見于經傳者季
氏伐顓臾之類也曰顓臾之事將然而未舉也故論
語載之而經傳略焉泮宮已成之迹春秋豈容不書


  愚嘗總春秋與詩而論之信魯頌之文則僖公為魯
之賢君伯禽以下無其匹者也以春秋所書考之則
[018-26a]
僖公齊襄衛靈之流烏得為賢哉蓋頌乃臣子頌禱
之辭例多溢美如今人之親知賀壽軸文也春秋所
書則其實跡素行如今官府之考語也今稱人之賢
可例信賀軸而略考語哉觀其滅項伐邾取須句取
訾婁取濟西田以楚伐齊皆其惡之大者也至其閨
門不肅及夫人姜氏㑹齊侯于陽穀夫人㑹齊侯于
卞其女季姬始遇鄫子于防而公不至中使鄫子來
而公不恥終歸于鄫而公不拒淫風流行如此桑中
[018-26b]
大車不作于魯而駉與有駜猶以為頌吾誰欺欺天
乎夫子存魯頌見當時上下相蒙好諛悦謟而非以
為美也後之學者皆信頌而忽春秋是猶監察取人
以賀軸而不稽考語天下皆龔黄卓魯矣有是理乎
又按辟雍泮宮為學名始于王制之傅㑹呉澄禮纂
言曰詩言鎬京辟雍又言在泮飲酒未有以見其必
為學宮之名也


  禮器云魯人將有事于上帝必先有事于頖宮注謂
[018-27a]
頖宮告后稷也此又頖宮非學之一證


  説文辟雍作廦廱解云廦牆也廱天子饗宴廦廱也
亦不言辟雍為學名也今據詩云鎬京辟雍又曰於
樂辟雍頌云于彼西雍考古圖器名有胥雍疑皆為
宮名


  春秋


  隱公元年


  元年魯隱公元年也鄭漁仲云諸侯舊用天子之年
[018-27b]
至平王失政諸侯並稱元年陳傅良曰古諸侯止謂
世 慎按共和之世諸侯始分國立元其説見和嶠
汲冡紀年漁仲亦以意言之而失考也


  春秋大一統所謂一統天下咸奉元朔也天子立元
而諸侯遵也天子頒朔而諸侯行也自共和以來諸
侯如蜂房蟻穴不用天子之元年矣晉曲沃莊伯改
建夏正則有不奉天子之朔矣春秋所以托始于隱


[018-28a]
  隱公不書即位左氏曰攝也劉道原曰惠公愛少子
立為太子而國人不與而立隱隱曰吾將讓焉太子
桓公徯望十年不獲而羽父弑隱立桓桓曰隱攝也
吾取之左氏信桓之欺故曰攝公穀信隱之詐故曰
讓皆失之


  丙戌公㑹鄭伯盟于武父丙戌衛侯晉卒桓公十二年


  穀梁曰再稱日决日義也


  杜預曰再書丙戌國史成文也


[018-28b]
  胡安定曰羨文也 鄭漁仲曰丙戌一日也不應再
書丙戌非後申則前子


  楊慎曰一日而再舉者非兩之也同日異地也曷言
乎同日異地盟地于武父赴地于魯都故再日之也
若曰丙戌公㑹鄭伯盟于武父衛侯晉卒嫌于同地
矣曷謂嫌乎同地後人習其讀而失其傳將曰衛侯
卒于盟地云爾是故謹而再日之故曰再稱日決日
義也日盟者即而日日赴者追而日國史之體也故
[018-29a]
曰國史成文也文有兩而非羨者雖春秋之謹嚴不
得而損也穀梁解也婉杜預解也深咸知其解也安
定曰羨蓋惑之漁仲直改焉則妄矣


  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見夜中星隕如雨莊公七年


  此記星出之遲也


  杜預曰辛卯夏四月五日月光尚微蓋時無雲日光
不以昬没日光不匿恒星不見


  孔穎達曰此言夜者夜未至中謂初昬之後耳非竟
[018-29b]
夜不見星也慎曰此記日光不匿列星不見之祥也
左傳以為夜明是也汲冡紀年書天再旦亦是也書
曰夜明則稱而不隱書曰再旦則曲而不中春秋書
曰夜恒星不見聖人之文稱而隱曲而中于是為不
可及矣


  穀梁作昔恒星不見日入至于星出謂之昔昔初夜
也夜中夜也昔何以謂之初夜昔之為字從日從&KR0034
&KR0034音殘日殘為昔也昔又與夕通夕之為字從月半
[018-30a]
見日殘月半見正初夜之時也


  夜明五行志所云晝晦宵光是也漢書武紀書有如
日夜出蓋此類也通鑑綱目不達班氏之意増一字
云有月如日夜出則謬矣


  秋大水鼓用牲于社于門莊公二十五年


  慎曰救日古禮也救水非古禮也救日何以為古禮
日之食人力不可救也故鼓以充陽也水之災人力
可救也鼓庸愈哉自古水災莫大于堯之九年鼓何
[018-30b]
鼔牲何牲乎


  己卯晦震夷伯之廟僖公十六年


  公羊曰晦者何冥也


  穀梁曰晦冥也


  慎按晦非冥也月之三十日也春秋書晦者二此及
成公十六年甲午晦晉侯及楚子鄭伯戰于鄢陵楚
子鄭師敗績是也公羊乃曲為之説于是月六鷁退
飛過宋都之傳曰是月者何僅逮是月也何以不日
[018-31a]
晦也晦則何以不言晦春秋不書晦也朔有事則書
晦雖有事亦不書公羊之言何其野哉善乎劉歆之
言曰及朔書朔及晦書晦劉原父曰晦朔天之所有
取朔棄晦乖偽之深者甲午書晦則無説矣左氏家
曲説以為陣不違晦故敗噫楚以晦而敗晉不晦而
勝乎是皆勦説之無理者也


  陳侯午卒襄公四年


  高閎曰𤣥經有云日月之逝改于尸尚未晩也陳成
[018-31b]
公既為雞澤之盟而卒則已變于夏矣曽子曰吾何
求哉


  愚謂高氏之説竒矣然春秋之例書卒秪從赴告耳
非必有褒也


  天王入于成周昭公二十六年


  邵泉齊曰成周下都也王既入成周矣曷不遂入王
城也子朝之餘黨在焉故也故萇𢎞之建議城成周
也謂之遷都其任怨也大矣洛誥曰我卜澗水東瀍
[018-32a]
水西是謂王城又曰我又卜瀍水東是謂成周


  業詩説曰大東小東大東平王東遷也小東敬王入
成周也王城下都皆周公之所營也一則藉平王之
遷一則藉敬王之入東而又柬西方之人逺矣悲夫


  盜竊寳玉大弓定公八年


  得寳玉大弓九年


  升菴曰陽虎將殺季孫不克説甲如公宮取寳玉大
弓入讙陽關以叛明年乃得之堤下穀梁曰陽虎以
[018-32b]
解衆也得其情矣黄東發曰陽虎竊之無所用故復
歸之也此豈知巨猾之深姦邪虎初竊時已知無用
矣以魯寳之知必追之以與之則必釋已西方有狗
國中華人入之竊其筯而逃狗追嚙之人以筯投之
必啣而返數返則追無及矣陽虎蓋欲狗國魯也乎
晉明帝覘王敦逃歸湖隂以七寳鞭獲免蓋祖虎之
故智云爾


  左傳


[018-33a]
  君日不悛以樂慆憂


  樂以忘憂則可以樂慆憂則不可陸賈之燕喜平勃
交懽忘憂也太康逸豫漢惠淫樂慆憂也忘憂待時
慆憂玩時忘為在下言也慆為在上戒也


  晉於是乎作爰田


  爰田國語作轅皆假借字也爰當作&KR2545許慎曰&KR2545
易居也爰田之制古者田三歳一易以同美惡商鞅
始開阡陌今民各復常業不復之易


[018-33b]
  繕完葺牆以待賓客


  臧宣伯令修賦繕完


  繕也完也葺也一義也一牆也繕未足而又加完與
葺焉於義為複矣是諺所謂一個孤僧獨自歸也古
人修辭體要若此乎哉審思完字乃宇字之誤曰繕
宇葺牆辭無複義亦昭矣然此非余臆説也唐李祭
酒涪云爾修賦繕完亦當作宇不然則繕完何物哉


  為七音以奉五聲


[018-34a]
  陳暘曰五聲者樂之指拇也二變者五聲之駢枝也
又曰左氏七音之説蓋八音耳八音以土為主而七
音非土不和故書之益稷禮之樂記其言八音既虚
其土猶大衍之虚其一也大衍虚其一無害其為五
十七音之虚其土無害其為八音也若為七音為二
變在焉是以五聲奉五聲豈其理耶


  不樵樹不采蓺


  采音菜謂取人園圃種蓺為菜也舊注非


[018-34b]
  禮記


  曲禮


  曲者一偏一曲之謂中庸言致曲易大傳言曲成老
子云曲則全莊子云曲士不可以語於道易又言其
言曲而中指人言曰心曲衷曲地名曰韋曲杜曲皆
同義曲禮者言禮之小節雜事而非大體之全文也


  敖不可長


  王肅本敖五刀切遨遊也以遨遊作平聲古人燕遊
[018-35a]
曰歸之義此勝鄭説若傲者不可有也而可長乎長
亦平聲讀


  禮不妄説人不辭費


  邵淵曰用器之為便而祭器之為貴䙝衣之為便而
衮冕之為貴哀欲其速而申之三年樂欲其不已而
不得終日此不妄説人之謂或貴於多而大或貴於
高而文庭實旅百之儀四海九州之薦此不辭費之
謂舊説謂不廢於言辭豈經㫖乎


[018-35b]
  或云説讀如檀弓稅人之稅


  慎曰顔路請車孔子不許不妄説人也舊館人喪孔
子脫驂不辭費也


  水潦降不獻魚鼈


  王充曰水潦降蛇蟲新化為魚鼈故不獻


  前有車騎則載飛鴻


  三代有車馬無車騎吉行則六馬四馬師行則元戎
小戎自晉公乘小駟始有騎至廢井田去車戰始有
[018-36a]
騎兵然則此制亦秦法也


  女子許嫁纓


  纓有二一是少時當佩香纓内則云女子未冠笄紟
纓也二是許嫁時繫纓昬禮主人親脫婦纓鄭注婦
人十五許嫁笄而禮之因著纓是也蓋以五采為之
又内則曰婦事舅姑紟纓以此而言知有二纓也


  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
冦曰兵羽鳥曰降四足曰漬


[018-36b]
  列言天子諸侯大夫之死别其名義而以羽鳥四足
終之何耶舊説謂羽鳥之死降落牛馬之死染漬如
其説也人與畜比天子諸侯之尊而下同禽獸乎予
叔父瑞虹先生云古有羽蟲之孽猛獸之害或指此
也大勝舊注必有印可者


  分天下以為左右曰二伯


  公羊傳周召分陜而治出於一時非定制也漢儒作
王制遂據以為例亦固矣


[018-37a]
  天子使其大夫為三監監於方伯之國國三人


  呉幼清曰孟子言周公使管叔監殷殷書序亦言三
監及淮夷叛説三監者或以為武庚管叔蔡叔或以
為管叔蔡叔霍叔皆非也蓋武王分殷之故地為邶
鄘衛三國而使管叔蔡叔康叔君之管叔君邶蔡叔
君鄘後因叛而廢其國惟康叔之衛獨存故書言王
啟監周官言立其監皆謂諸侯之君非謂别以人而
監侯國也


[018-37b]
  方伯為朝天子皆有湯沐之邑於天子之縣内視元士
慎按春秋隱公八年鄭伯使宛來歸祊公羊傳曰祊
者何鄭湯沐之邑也周天子有事於泰山諸侯皆從
泰山之下諸侯皆有湯沐之邑焉許慎作五經異義
駮之云若如此周千八百諸侯盡京師地不能容之
不合事理之宜善乎左氏之説曰諸侯有功德於王
室京師有朝宿之邑泰山有湯沐之邑魯周公之後
鄭宣王母弟有湯沐邑其餘則否胡安國合二説而
[018-38a]
為説云成王以周公有大勲勞故特賜之許田為朝
宿之邑如皆有焉盡天下之郊不足為其地矣宣王
以鄭伯母弟懿親故特賜之祊田為湯沐之邑如皆
有焉盡泰山之旁不足為其邑矣其説可謂明盡足
破公羊之謬也予按公羊解經之謬如鄉邨教督不
知城市事漫言以誑兒童至漢儒刺六經作王制又
踵公羊之謬而益之曰視元士果如其説則天子元
士視附庸附庸亦五十里千八百諸侯各有五十里
[018-38b]
之湯沐邑則是二十五萬之地而後足也又各有朝
宿邑亦二十五萬里而後足也合之五十萬里盡五
倍禹貢疆界而不足不獨京師與泰山之傍矣漢儒
之固陋若此譬猶舞文胥吏具成數取口給以對上
官不待一訊而可知其誣矣雖然王制似此類十之
七八辨其一可推其餘宋儒乃以孟子班爵祿之制
不與王制合為疑是以委之亂流而罪源孫之犯法
而坐祖也異哉


[018-39a]
  祭有祈焉有報焉有辟焉


  祈謂祈福祥求永貞也報若穫禾報社辟讀為弭謂
弭災兵逺罪疾也由用也於辟言由者以非祭之常
體或有因而用之也


  慎按素問古之病者祝由而已今醫院十三科終於
祝由科由亦用也素問云祝由者倒言之郊特牲云
由辟者順言之也


  命以坊欲


[018-39b]
  命以坊欲即孟子所謂性也有命焉


  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身儳焉如不終日


  儳參差不齊之貌心無所檢束而紛離散亂遂至儳
焉錯出外既散亂而不整内亦拘迫故如不終日也
慎按儳焉如不終日即孟子所謂出入無時莫知其
鄉也俛焉日有孳孳可也儳焉如不終日不可也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勞而功
半又從而怨之


[018-40a]
  輔漢卿云顔子曰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
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
之末由也己所謂又從而庸之也公孫丑曰道若登
天然似不可幾及也何不使彼為可幾及而日孳孳
也所謂又從而怨之也


  旦明


  古文晨字作旦從日出地上一地也日出一上為旦
日入一下為□□古昏字也故旦明即辰明辰又借
[018-40b]
作神也今隴蜀呼辰與神同音蓋古音也


  圜丘方澤


  宋陳襄郊儀云祀必以冬至日者以陽復也故宮用
夾鍾于震之宫以帝出乎震也而謂圜鍾者取其形
以象天也祭必以夏至日者以隂萌也故宮用林鍾
於坤之宮以萬物致養乎坤也而謂函鍾取其容以
象地也


  清明在躬志氣如神有物將至其兆必先


[018-41a]
  此與禮記孔子閒居文同有物禮記作耆欲其兆禮
作有開朱子曰耆下曰亦似有開上門亦似兆若説
耆欲則非美意則此文當以家語為正也


  水澤腹堅月令十二月候東風解凍月令正月候


  七十二候終於水堅始於凍解皆水也一歳之運其
可知也始於水終於水天地一元之運其可知也故
曰水含太一之中精五行之始也浮天而載地


  文王之為世子文王之為世子也


[018-41b]
  教世子養世子不可不慎也


  衛孔悝之鼎銘曰此衛孔悝之鼎銘也


  子貢見師乙而問焉子貢問樂


  古書傳例題標於篇首又結於篇終觀汲冡周書可
見賈誼治安策陳三表五餌其序三表三端末皆綴
以一表二字至韓退之栁宗元猶有此體六經中禮
記為多若文王世子篇首此曰文王之世子終之曰
文王之為世子也結之若曰文王之為世子其事如
[018-42a]
上文所云也又始之教世子三字發其端終之曰養
世子不可不慎也摠其義也衛孔悝鼎銘及子貢問
樂皆同此義宋儒不達妄為之解石梁王氏云文王
之為世子也七字衍文教世子三字衍文金華邵氏
云手舞足蹈樂之至於此有非歌之所能盡者矣故
終之以子貢問樂其言似眯目而道黑白哉異哉嗟
乎不能達古文之文而能達古人之義者鮮矣是以
貴屬辭也


[018-42b]
  茘挺生


  鄭𤣥曰茘挺馬薤也此説非也易通卦騐𤣥圖曰茘挺不
出則其國多火災説文曰茘似蒲而小根可為刷蔡
雍高誘皆云茘以挺出然則鄭𤣥而以茘挺為名者
亦誤之甚矣


  明命鬼神以為黔首則


  黔首共飲食莫之知也内經


  李斯刻石頌秦曰黔首康定太史公因此語遂於秦
[018-43a]
紀謂秦更民曰黔首朱子註孟子亦曰周言黎民秦
言黔首蓋因太史公之語也然祭統内經實先秦世
黔首之稱古矣恐不自秦也


  然則何以三年也曰加隆焉爾也焉使倍之故再期也
由九月以下何也曰焉使弗及也


  焉使倍之焉使弗及倒字法也若後人則云使倍之
焉使弗及也焉左氏傳云魯故之以今人則云以魯
之故也此古今文體之殊


[018-43b]
  其日甲乙其日丙丁其日戊巳其日庚辛其日壬癸
禮月令春其日甲乙以日行東陸也夏其日丙丁以
日行南陸也秋其日庚辛以日行西陸也冬其日壬
癸以日行北陸也中央其日戊巳以土旺四季之下
弦日行黄道黄土屬也至季夏謂之正旺日行牽牛
之所起牛亦屬土此其義也


  論語


  無友不如己者


[018-44a]
  或問必擇勝為友則勝己者必以我為不如己而不
吾友矣曰人之稟有薄厚也學有先後也不可槩以
齊不可強以躋而志趣則不可不高進為則不可不
力也若有人焉志浮于稟學倍其功雖稍不如己固
益友當近也何也可與共適道也若夫志不上達力
也中畫雖或勝己固損友當逺也何也難與並為仁
也此固夫子言外意也論語載孔子他日之言曰譬
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
[018-44b]
吾往也荀子載孔子之言曰如垤而進者吾與之如
丘而止者吾已矣聖人豈以為垤勝丘哉貴進而惡
止也知斯說者知取友矣


  觚不觚觚哉觚哉


  古者獻以爵而酬以觚説文所謂鄉飲酒之爵也博
古圖載其制云觚口容一爵足容二爵韓詩外傳所
謂三升曰觚是也腹之四稜削之可以為圓故史記
云破觚而為圓也足之四稜漢宮鳳闕效之以為角
[018-45a]
文選云上觚稜而栖金雀也下為四象禮所謂象觚
也此所云觚皆酒器也後世以木簡謂之觚急就章
所謂急就竒觚與衆異陸士衡文賦云或操觚而率
爾是也孔子所歎之觚則酒器而非木簡也何以知
其然以觚為簡起于秦漢以後孔子未嘗見之也又
以勢言之酒觚可削而圓木簡不可削而圓也木簡
而規圓之豈不成趕麵杖耶是以知孔子之歎蓋酒
器而非木簡也然則孔子何以歎也曰古人制器必
[018-45b]
尚象以一觚言之上圓象天下方象地且又取其置
頓之安穏焉春秋之世蓋已有破觚為圓者矣徒取
其于工之易鑄而不知失其象便于人之易持而不
計其頓之危也孔子于獻酧之際見而歎之其事雖
小而輕變古制不師先王已有秦人開阡陌廢井田
焚詩書尚法律之漸矣與春秋大復古而譏變法同
一㫖歟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


[018-46a]
  吾我一也古人互用之于文取其便誦讀耳無二義
也左傳云我張吾三軍而被吾甲兵彼則懼而協以
謀我又曰我為吾家又曰我食吾言莊子云吾喪我
又曰吾無糧我無食


  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今之説曰不意舜之作樂至於如此若如其説則孔
子之視舜劣而小之甚矣且孔子嘗曰樂則韶舞又
曰韶盡美矣非不知韶也非不知舜也舜之大聖其
[018-46b]
樂盡美固其所也而曰不意非小之乎譬今有二士
一有文名一素無積學有聞而登高科聞者以為固
其所也素無積學而登高科人必曰不意至於如此
也使舜而非聖則曰不意作樂至此盛可也其説病
甚矣按古注相傳謂不意齊之作樂至此耳蓋舜為
君夔典樂則其盛宜也君非舜工非夔而忽見於齊
廷詫齊也非詫舜也此一説也或曰齊之田氏乃舜
裔舜以揖遜有天下而田恒乃弑其君故孔子聞韶
[018-47a]
而嘆曰不意盛徳之後而乃篡弑乎有所感也此又
一説也


  可與適道未可與立


  後漢書引此註曰立謂立事立功逸尚書云立事立
功可以永年


  去喪無所不佩


  王逸曰行清潔者佩芳德光明者佩玉能解結者佩
觿能決疑者佩玦故孔子無所不佩也


[018-47b]
  賜不受命而貨殖焉


  説文殖脂膏久也考工記凡昵之類不能方注脂膏敗
䐈䐈黏也疏今人頭髮有脂膏者謂之䐈毛詩予髮
曲局注䐈也則殖與䐈通用貨殖謂蓋藏積而不用
如脂膏久而致殖也今以興生射利者為殖蓋借用
字耳後世遂以殖訓生非也尚書曰弗殖貨利訓之
為生特不然矣韓文公李郱墓誌家無䐈財或作腊
財皆用此義今人不知妄作積財淺矣


[018-48a]
  陳恒弑其君請討之


  朱子集註引胡氏曰仲尼此舉先發後聞可也


  黄氏東發曰沐浴而朝告於哀公君臣之義盡矣責
以先發後聞是以仲尼為未足也


  慎按孔子時已致仕家無藏甲身非主兵何所為發
必欲先發是非司冦而擅殺也聚衆則逋逃主也獨
往則刺客靡也二者無一可焉而曰先發後聞謬矣
此在論語註第一礙而不通者人知之而不敢非是
[018-48b]
敢於非聖人而不敢於議宋儒也即有疑者亦謂胡
氏之失耳詳考胡氏此言見於春秋宋公陳侯蔡人
衛人伐鄭之傳引孔子此事而繼之曰鄰有弑逆聲
罪致討雖先發後聞可也蓋指宋陳三國之君移兵
以討州吁為言而非謂孔子也朱子引之増仲尼此
舉四字不惟上誣孔子亦下誣胡氏矣此於道理所
係甚重故特考究其原而論之若可以先發孔子當
先為之不待後人之紛紛也


[018-49a]
  史魚


  史魚以尸諫衛靈公虞世南夢進讜言於唐太宗忠
臣之竒節史冊之異聞也


  魯衛之政兄弟也


  司馬遷曰此為衛出公魯哀公發也


  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


  鄭陽曰此孔子為哀姜發也


  性相近也習相逺也


[018-49b]
  後漢杜密傳引此言云云言耆惡之本同而遷染之
塗異也


  亞飯干適楚


  白虎通德論曰王平居中央制御四國平旦食少陽
之始也晝食太陽之始也脯食少隂之始也暮食太
隂之始也


  孟子


  轉附朝儛


[018-50a]
  二邑名朝音朝夕之朝齊有朝儛衛有朝歌皆以俗
好嬉遊名其地淳于髠云綿駒處於高唐而齊右善
歌豈即此地與


  聖賢之君六七作


  朱子註云由湯至於武丁中間太甲太戊祖乙盤庚
慎按尚書無逸稱殷之賢君曰其在太戊其在高宗
其在祖甲又總之曰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
我周文王兹四人迪哲以祖甲與中宗高宗並稱而
[018-50b]
不言太甲則祖甲並美二宗而賢於太甲明矣以祖
甲與周文王而並言則其賢益明矣朱子稱殷之賢
君獨不及祖甲何哉予詳考而思司馬遷作史記未
見古文尚書乃取國語帝甲亂之一語而衍之曰祖
甲淫亂孔安國注尚書遂以祖甲為太甲甚矣安國
之愚也不信經而信史不信周公而信司馬遷即使
祖甲為太甲無逸之書何以置祖甲於中宗高宗之
後言之至再其序皆然周公不如此之顛倒也朱子
[018-51a]
不稱祖甲者蓋亦信史記及孔安國之過也王伯厚
曰祖甲之賢與高宗侔在殷亦當稱宗特以世數未
及祧期而殷亡故不及崇宗號耳此説得之


  夫志至焉氣次焉故曰持其志無暴其氣既曰志至焉
氣次焉又曰持其志無暴其氣者何也曰志壹則
動氣氣壹則動志也


  志之所在氣必至焉故曰志至氣次至者至到之至
而非極至之至次者次舍之次而非次第之次也思
[018-51b]
氷而寒思火而熱此志自内至而氣次焉之驗也驚
而汗出哀而淚下此志自外至而氣次焉之驗也以
文觀之則曰至曰次似志甲而氣乙也以氣驗之豈
志甲而氣乙云乎公孫丑不達實以為甲乙之差故
復有問而孟子有志壹氣壹之辨亦既曉然矣今之
説者猶以至次為甲乙則公孫丑之問為是而孟子
之言虚矣


  舜避堯之子禹避舜之子


[018-52a]
  堯授舜舜授禹舜禹受堯舜天下非私也何有避之
理受終於文祖受命於神宗天之厯數在爾躬見於
尚書著於論語矣何至孟子乃有此論乎舜受堯之
天下不以為泰孟子既言之矣如其不當受則顯辭
於庭何必俟君薨而後避如其當受而偽為遜避則
如曹操司馬懿鬼蜮狐媚之術也而謂舜禹為之乎
且堯舜不以天下私其子恐以一人病天下也舜禹
固私丹朱商均為一人之私德而忘天下之大計又
[018-52b]
豈聖人之心乎今日方避而明日偃然又來是何舉
措乎至謂益避禹之子尤為無稽禹未嘗禪於益孟
子嘗曰唐虞禪夏后殷周繼矣何其言之自相戾乎
孟子於武成取二三策善觀孟子者例是可也荀子
云孟子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統此類之謂乎


  桃應問曰舜為天子臯陶為士瞽瞍殺人則如之何
問有所不必答不答是也答之非也不答可也兩兒
論日孔子不答其事有無不可知傳之者正以見聖
[018-53a]
人存而不論也孟子於桃應之問不答可也必再三
言之愈起後人之議是不若不答之為愈也予又思
為之説曰人之殺人者雖其凶悖然亦必有由非有
犯之則有求而不得也瞽瞍既為天子父尊之至誰
則犯之以天下養何求不得而殺人耶使瞽瞍而獸
也猘犬也醉象也則不可馴獸而少有知則梁鴦之
虎可媚也况亦人類乎即使其果殺人則議貴之辟
在臣下且然烏有天子之父一犯法而遽拘于狴犴
[018-53b]
親伏歐刀乎即使臯陶果執之舜果逃也則大寳將
安歸士師將何以自解於天下乎桃應之言果如小
兒之辨惜乎孟子不能如孔子之不應也或曰此非
孟子之言蓋法家者流勦入之以尊其説觀者不知
擇焉亦自陷於詖放矣


  不屑之教誨


  屑蘇骨切勞也謂不勞力之教也今注屑潔也非此
屑解為潔則不屑不潔又何解


[018-54a]
  國語


  天根見而水涸


  唐一行厯引周書時訓曰天根朝覿爰始收潦國語
之文本周書也


  杜伯射王于鄗


  注引周春秋其文不悉按顔之推寃魂志亦引周春
秋頗詳文又竒瑋令補載之周杜國之伯名為恒為
周大夫宣王之妾曰女鳩欲通之杜伯不可女鳩訴
[018-54b]
之宣王曰恒竊與妾交宣王信之囚杜伯於焦其友
左儒爭之王不許曰汝别君而異友也儒曰君道友
逆則順君以誅友友道君逆則師友以違君王怒曰
易而言則生不易而言則死儒曰士不枉義以從死
不易言以求生臣能明君之過以正杜伯之無罪九
諫而王不聽王使薛甫與司工錡殺杜伯左儒死之
杜伯既死即為人見王曰恒之罪何哉召祝而以杜
伯語告之祝曰始殺杜伯誰與王謀之王曰司工錡
[018-55a]
也祝曰何不殺錡以謝之宣王乃殺錡使祝以謝杜
伯杜伯猶為人而至曰臣何罪之有宣王告皇甫曰
祝也與我謀而殺人吾所殺者又皆為人而見奈何
皇甫曰殺祝以兼謝焉又無益也皆為人而至祝亦
曰我焉知之奈何以為罪而殺臣也後三年遊於圃
田從人滿野日中杜伯乘白馬素衣司工錡為左祝
為右朱衣朱冠超于道左執朱弓朱矢射宣王中心
折脊伏於弓矢而死


[018-55b]
  使海於有蔽渠弭于有渚環山于有牢國語管子同


  賈侍中云有蔽言可依蔽也渠弭禆海也尹知章管
子注曰使海於有蔽或遇水災教令泄於海使有蔽
盡也渠弭於有渚教之穿渠弭亘於河渚也環山於
有牢教之立國城必依山以為綱紀而有牢固按尹
説比賈有發明宜表出之


  史記


  九鼎入秦


[018-56a]
  昭襄之世既書九鼎入秦矣始皇二十八年曷又書
使千人没泗水周鼎不獲乎吁此太史公深意也秦
有并吞天下之心非得鼎無以自解於天下九鼎入
秦之説虚言以欺天下也秦史矇書以欺後世也太
史公從其文而不改又於始皇紀言鼎没泗水以見
其妄鼎果在秦曷為人入水以求之乎又於辛垣平
傳言九鼎淪於泗其事益白矣然則鼎曷能没於泗
舒雅云威烈王時九鼎震之者淪之兆也既震矣曷
[018-56b]
為不能没哉宋太丘社亡自亡也社能自亡鼎之自
没亦理也且秦之金人十二靈爽劣矣魏人徙之則
潸然下泣况神禹之鼎乎龍泉之劍入平津湛盧之
劍去楚國彼固非鼎匹也神物義不汚秦明矣宋子
虚曰事有若實而妄者秦得周鼎也有若誣而實者
鼎入泗水也楊子曰予觀關侯上玉璽牋云璽潜漢
水伏于淵泉暉景燭曜靈光徹天歎曰璽者楚璞秦
刻爾何光怪若是况夫鼎者鬭苞著之乾象羲文垂
[018-57a]
之易卦剏於禹厯三聖之神聖乎酈道元曰東周顯
王四十二年九鼎淪没淵泗秦始皇時見于斯水始
皇大喜使數千人没水求之系而行未出龍齒斷其
系故語曰稱樂太早絶鼎系此則孟浪之談予無取


  楚王戊與呉王濞通謀申公白生諫不聽乃胥靡之衣
之頳衣使使杵臼雅舂於市


  宋祈曰相雅皆助樂者此雅謂舂而雅歌以相舂也
[018-57b]
以雅相舂以詩禮發冡以論語文姦儒之辱經甚矣


  王吉曰延及儒生述舊禮王制驅一世之民濟之仁壽
之域


  濟今俗本作躋非吉本傳亦作濟顔氏注域界也若
是躋字合注登陟之義域平履之區非有崇高之意
何故以登陟之文舒子史纂曰未濟則民在夭横之
鄉既濟則民履仁壽之域濟字之義為長而世俗作
躋莫知其故


[018-58a]
  乾稱蜚龍鴻漸于般裴龍駒注云般水涯堆也


  所引易文今文般作磐水涯堆之訓為是今易解作
太石鴻固不栖石也因磐字從石而誤其説耳經書
所以貴古文也


  雜


  方馬埋輪未足恃也孫武子


  舊注方馬練馬也埋輪恃不動也此言專難不如權
巧今按方馬如方舟之方絆馬足不使行如兀术用
[018-58b]
拐子馬也埋輪不動不過以金柅軔車非真埋之行
師而方馬埋輪猶作樂者膠柱鼓瑟也故曰専難不
如權巧


  栁下惠吏于魯三黜而不去人謂之曰子未可以去乎
下惠曰苟與人之異何所往而不黜乎猶且黜乎寧
於故國耳韓非子


  此與論語所載同一事也論語所載衍而明韓非所
載簡而峭朱子言刻薄人善作文字信然


[018-59a]
  橘踰淮而北為枳鸜鵒不踰濟貉踰汶則死此地氣然
周禮及列子湯問篇


  鄭𤣥曰汶水在魯城北先儒相因以為魯之汶水皆
大誤也按史記汶與㟭同武巾切謂汶江也山海經
云大江出汶山郭云東南遶蜀郡東北遶巴東江夏
至廣陵入海韓詩外傳云江出汶山其始也足以濫
觴楚詞云隱汶山以清江固可明矣且周禮及列子
通言水土性異則遷移有傷故舉四瀆以言之按今
[018-59b]
之汶水濶不踰數十里源不過二百里掲厲皆渡斯
須往還豈狐貉暫游生死頓隔乎説文云貉狐類也
皆生長丘陵旱地今江邊人云狐不渡江是明踰越
大水則傷本性遂致死也此説余聞之唐殷敬順云
按汶古岷字晉王羲之書遊目汶嶺尚不改古今蜀
有汶川縣即岷江發源處因水名之而俗呼作問川
字學不明地理亦謬豈有蜀川而可冒魯汶乎無惑
乎王莽呼圁隂為圓隂也


[018-60a]
  救日蝕太子墮井則止白虎通


  此禮之逸文見於白虎通及晉書孔坦傳所引者予
以為漢之戇儒枉死叔孫通輩所傅㑹也太子有傅
母有師有保井有幕有幹有闌楯焉有太子而墮井
者乎




[018-60b]









  丹鉛續錄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