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j0021 習學記言-宋-葉適 (master)


[039-1a]
欽定四庫全書
 習學記言卷三十九    宋 葉適 撰
  唐書
   表志
史稱高祖太宗之制兵列府以居外將列衛以居内有
事則將以征伐事已各觧而去兵者將之事也使得以
用而不得以有之此言府衛兵將可也而分畫内外為
守國之常經則不在是太宗以征伐定四方督責人材
[039-1b]
不限内外皆使効力方其盛時不待分畫四夷遁亡所
向如意高祖武后時猶有餘勇然其弊已見故自睿宗
以來捍邊始别置統帥按秦分天下三十六郡漢因之
邊逺外藩有兼隋唐數十州地者只以太守主之自無
失馭唐人忽立節度使名字不重實勢先崇虚聲又有
遥領兼領而安禄山至以採訪處置羣牧等使與之地
望半天下禄山由此反雖然此猶是邊外分畫之失禍侵
及内爾若肅宗止於治兵任將經理財用以順討逆而外
[039-2a]
患消弭天下無事矣無故割裂從都畿始亦為節度使
相次徧滿海内真同戯劇唐遂不可復振蓋太宗恃其
一身之力驅使内外不為長久分畫之法以遺子孫使
愚謬者一旦匆匆至此正以始慮不深故也且已盡置
方鎮一切事權皆歸節度使伸縮進退拱手聽之變極
而亡固無如之何矣而謂收功弭亂常倚鎮兵亦非也
叙宰相世系言唐為國久𫝊世多諸臣亦各修其家法
務以門族相高其材子賢孫不隕其世德或父子相繼
[039-2b]
居相位或累數世而屢顯或終唐之世不絶按孟子稱
故國在有世臣之謂推而上至於元凱人材之用必常
與其國其民之命相關治亂興衰之所從出也故叔向
以欒郤胥原狐續慶伯降在皂𨽻憂公室之卑矣若夫
志不必慮國行不必及民但自修飾進取為門户計子
孫相接世有顯寵如漢韋平袁楊晉宋王謝北方崔盧
唐裴韋蕭鄭之流此叔孫豹所聞謂之世禄非不朽也
豈惟終其國而不絶蓋有國雖亡而其家故存者矣隴
[039-3a]
畆賤士不暇自憂而憂人是以湯立賢無方武王不忘
逺得一而用之足以定大事矣史家立義必守向上關
捩庶㡬有補於世論俛而就下遂為李德裕只較臺閣
儀範班行凖則而已與孟子叔向之意何其逺也唐宰
相數百其實有地望者固當譜以見之然亦有庶人崛
起者甚衆地與望不相須而必記其所來僅以姓纂又
不相應領也
按唐有貞觀禮顯慶禮開元禮禮閣新儀曲臺新禮續
[039-3b]
禮郊祀式皆行於當時其本起於梁新唐志以開元禮
為正其儀物名數次序曲折已無不備盡而議論廢興
亦具見之蓋自唐至今又三百年國家之禮悉在焉學
者不必求之他熟於此志足矣自有志書以來未之有
也王通謂史失自遷固始紀繁而志寡不知其指紀繁
者謂漢事抑謂古事若謂漢事則正失於寡蓋一代之
制不能備其本末而徒雜取他書使後無所考按此所
謂失也儒者執空尺度以凖量當世行今而不可復古
[039-4a]
而不能宜元祐人有使程正叔山中讀通典之論也然通
典固可讀耶
藉田親蠶禮文極盛按詩載芟良耜祈報社稷葛覃為絺
為綌皆所以供祭祀之粢盛衣服而天子后妃與其羣臣
妾必親有事焉是則必卑約而後可行必簡質而後可久
也王通言封禪非古也其秦漢之侈心乎然則藉田親蠶
非古乎而後世之侈如此蓋其君臣内外特相與為戱而
已先農者田祖也猶先蠶爾而以神農為祀主古聖人又
[039-4b]
可侮乎唐志雖具載而不著其非此禮須因儀改定示以
反本蓋原於人情近而易知非若其他禮文齟齬而難通也
新志言古之作樂者多為之法始求聲者以律而造律
者以黍度量權衡皆自黍積之以為古之君子知物之
終始而憂世之慮深按書周官左氏論語孟子論樂皆
無此惟國語載泠州鳩答問律稱古之神瞽考中聲而
量以制無所謂君子者歐陽氏所據蓋漢志王莽時鍾
律家所定劉歆所典領工師相𫝊非君子之言也學者
[039-5a]
最患論世不明轉溺卑近由漢至今無不以制樂為極
致尺律起深爭且璇璣玉衡舜實在之以齊七政後世
尚不能傳其法而律度量衡自天地以來所同有乃必
曰皆起於黍夫有律而後有黍耶有黍而後有律耶以
聖人君子之學驅而求工師瞽人之所能又謂樂曠世
而不可作宰我言三年不為樂樂必崩夫樂何嘗絶於
天下而亦何時而不崩謂知器之必敝而聲不可以言
傳亦非也祖孝孫張文收既定樂太宗乃謂聖人因人
[039-5b]
情以作樂人和則樂和隋末喪亂雖改音律而樂不和
若百姓安樂金石自諧矣魏徴遂言樂在人和不在聲
音便欲决了此論蓋太宗以治自矜言和則由已無預
於樂徴不知其指殆淺率矣夫樂疑非以致人和而非
人和則不足以制樂太宗不以時之治亂責効於樂可
也而謂我能造治使樂隨以和雖聖人不敢當而太宗
偃然當之非泰乎舜聞律音在治忽正恐樂有未諧則
治有未至既以已致治復以樂察治此道之宻微非太
[039-6a]
宗與徴之所能知也又言將亡之政其民苦故聞樂而
悲今玉樹伴侣之曲尚存為公奏之知必不悲此尤非
也因政成樂政徃樂存人聽其音如在其時季札歴觀
衆樂不問存亡孔子聞韶久而忘味安有奏亡國之音
而不悲者太宗此言亦謂當我之時恱我之政無悲前
代衰亂之心何其意之鄙近也充太宗之治力行不已
冝若可以語樂而其見處卑下如此新志所謂時君褊
迫不足以堪其事者正應太宗爾若隋文則又未論也
[039-6b]
張齊賢議凉武昭王為太祖舉傳稱欲知天上事問長
人以其近之詩云謂天蓋高不敢不跼又云瞻仰昊天
云如何里齊賢在當時亦名善議論而其語意率野至
此武后中宗之間人材尤陋耶
唐樂章三百三十餘篇其粗可傳者徹豆豋歌一章上
笙磬徹豆籩廓無響杳入𤣥主在室神在天情餘慕禮
罔愆喜黍稷屢豐年送神一章眇嘉樂授靈爽感若來
思如徃休氣散迴風上返寂寞還惚恍懐靈駕結空想
[039-7a]
云劉晏之作也唐人以歌詞擅名一代者不少矣其偶
不用耶抑郊廟雅頌之詞難為工耶
舊史不志儀衛新史獨詳載之其羽葆華蓋旌旗罕畢
車馬之盛人君舉動必以禮屬官百司必備物所以為
慎重也慎重則尊嚴尊嚴則肅恭夫儀衛所以尊君而
肅臣易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人
主臨制天下茍無教思容保之心但多人徒盛文物自
尊奢而恐脅臣下一朝散離何所不有蓋其驕華煩敝
[039-7b]
以徇區區之欲與始皇煬帝何異反謂之尊嚴肅恭非
史氏家法也
舊史但記三厯新史併記八厯一代所用誠不可不盡
載而一行之論為尤詳然新史謂一行始專用大衍之
䇿則厯術又本於易按書稱厯象有成法而無起數洪
範九疇以凡舉之非數也初一曰五行至五為土亦以
凡舉非數也四曰五紀亦以凡舉非數也厯有所起自
然之數而書不言以為厯官之事非典訓所當知也孔
[039-8a]
子繫易辭不言數惟大𫝊稱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
有九而大衍無所起不知何以為五十何以缺一而用
四十九其下文即指五行生成之數不知此果天地之
次第當然耶五行之物徧滿天下觸之即應求之必得
而謂其生成之數必有次第蓋厯家立其所起以象天
地之行不得不然也大傳既舉大衍之數乃以易之分
揲象之蓋易亦有起法故也大傳本以易象厯而一行
及新史反以為厯術本於易夫論易而必及於數非孔
[039-8b]
氏本㫖明矣而謂厯由易起然則天地國家之初有易
而後有厯耶有厯而後有易耶易與厯果為一耶為二
耶學者不究其始之所從而放乎末流之糾紛揠道以
從數執數以害道此最當先論也
新史言太初至麟德厯二十三家與天雖近而未宻也
至一行宻矣其倚數立法固無以易也後世雖有改作
者依倣而已然自麟德以前各自為術而效亦殊若謂
一行之術已備則冝常用而不改謂改作為依倣則冝
[039-9a]
常效而不差然自一行以後三百餘年未嘗不改而亦
未嘗不差何也豈後世之為厯者不足以知一行之術
而然耶厯主於驗而已茍信其術而坐視其差固無益
於救變也
十二次分野昔人謂鬼神有所憑依而自天地以來各
世其國歴夏商至周而尤著故占者徒以地象其星而
星固不盡繫於地也及諸侯之國既亡而灾祥占測之
術亦隨以廢惟水旱兵疫存其大略至於失行愆度彗
[039-9b]
孛流枉之異則皆在其時君不復以分野言矣李淳風
以唐之州縣配昔分野無預於天變但欲正後人因循
之失可也而一行乃以為天下山河之象存於兩戒觀
兩河之象與雲漢之始終而分野可知以地規天以天
繫地真若形影之不可違隂陽必計升降盡察豈有是
哉孔子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夫地近而可定天逺而
難明區區乎以地規天則天文謬而無觀矣
唐以來天象之異者上元二年七月癸未朔日有食之
[039-10a]
既大星皆見在張十四度貞觀初突厥五日並照元和
二年十月壬午日旁有黒氣如人形跪手捧盤向日盤
中氣如人頭乾符六年十一月丙寅朔有兩日並出而
鬭三日乃不見廣明元年日暈如虹黄氣蔽日天祐二
年正月甲申乙酉日有黄白暈暈上有青赤背暈中生
白虹漸長向東百餘丈二月乙巳有蒼白雲夾日長各
六尺餘既而雲變狀如人馬乃消貞觀初突厥三月並
見儀鳯二年正月甲子朔月見西方武后時月過望不
[039-10b]
虧者二光宅元年九月丁丑有星如半月見西方開成
二年二月有彗至三月遍指四方自是至㑹昌元年無
歲不彗天復元年五月夕有星當箕下如炬火炎炎上
衝人初以為燒火也高丈餘乃殞天祐元年四月有星
狀如人首赤身黒在北斗下紫微中占曰天衝也天衝
抱極泣帝前血濁霧下天下寃元和六年三月戊戌日
晡天隂寒有流星大如一斛器墜于兖鄆間聲震數百
里野雉皆雊所墜上有赤氣如立蛇長丈餘至夕乃滅
[039-11a]
咸通九年十一月丁酉有星出如匹練亘空化為雲而
沒十三年春有二星從天際而上相從至中天狀如旌
旗乃殞天祐元年五月戊寅乙夜雨晦暝有星長二十
丈出東方西南向首黒尾赤中白按自春秋至隋日月
星之變學者多能記之而唐以來鮮有言者故略具一
二浮屠氏書至唐始盛行於中國然實與春秋僖文同
時雖夷夏殊方然皆先秦古文也其叙二日兩月乃至
暈適珮玦彗孛飛流負耳虹蜺之類以為同分妄見但
[039-11b]
此國見彼國本所不見亦復不聞殆其惡縁所感而致
不然則突厥之五日三月使誠不謬而中國人莫之見
何也今星厯家言盡西必占狼星極南必占斗牛又以
聲教所不暨皆為狗國此為其國無人言之也若有聰
明賢聖者出則其占不止如此故天竺能歴龜兹能樂
皆與中國無異又安得專以狼星斗牛限之哉余益知
山河兩戒分異之說為非的矣
余既於漢志著五行𫝊之非而新史以為自漢以來未
[039-12a]
有非之者漢以來從之不暇何暇非之又謂祥眚禍疴
之說自其數術之學故略存之此尤不然夫以數術占
灾異自古已然惟不可出於洪範爾况其中者皆極於
神明聖人亦未嘗廢也惟不可出於儒者爾洪範運道
而絀術儒者任理而遺數故以洪範占灾異未有能中
者也新史又謂孔子於春秋記灾異而不著其事應此
亦非也桑榖共生雉雊鼎耳古人皆以事訓其君事不
明則改為者無所據憑事明則德正而異消何應之有
[039-12b]
不然則禍至而應如響雖欲削之可得乎春秋以年紀
事灾異即事也若灾異之所以為事與事之所以應蓋
其體不可得而並著也然左氏則固著之矣新史用春
秋法於紀年已皆紀其大者而不著事應可也志則紀
年之箋傳爾安得復用春秋法削其事應而獨以灾異
言哉冝其猥積煩多為學者所厭觀既不足以得其大
又併小者失之矣
新史特志羈縻州府八百餘以為雖貢賦版籍多不上
[039-13a]
户部然聲教所暨皆邊州都督都䕶所領以見其盛按
太宗既勝㓕夷狄遂郡縣其地置都督都䕶以統之已
著亂華之漸至𤣥宗創為十節度二十餘年而禄山破
兩京終受分裂之禍與晉事大約不甚異然唐人無能
悼痛其失而後世因之蓋徒見其盛而已夫務廣地而
不務廣德謂力之不如德也兩漢是也若力不足以制
外而反失其内則又力之不如去兩漢逺矣唐是也此
太宗君臣貽謀之缺非所以為盛也
[039-13b]
唐取士二十餘條雖皆率意無典法然去魏晉未逺人
主之權猶可以進退伸縮一世其後愈益降損則不然
矣余毎思自臯陶立用人法三代莫之或改更戰國及
秦壊㓕漢乃變為察亷辟署然亦相承七八百年至北
齊及隋乃别為科舉銓注今又六七百年矣楊綰沈既
濟所言皆漢魏以後事而綰謂之依古察孝亷綰蓋未
知古也德宗在人主中不為有識然尚喜既濟之論李
栖筠李廙賈至嚴武亦非名士便恊同綰議又衍暢其
[039-14a]
說以為依桑梓者鄉里舉在流寓者庠序推可見當時
人心未至於難回風俗未至於難革若後日則豈可復
發口權已在下人主拱手奉行知者羣笑不知者羣怒
而亂矣嗚呼當太宗時去兩漢纔數百年爾人心不易
回風俗不易革乎然其君臣不知長慮逺覽而甘心亂
世之敝法不惟不能變又助成之益堅所以寂寞冺絶
至今縱有卓識之君傑出之相而已成之俗安可驟反
然則太宗君臣本以力征得天下稍用儒雅文飾之耳
[039-14b]
國家細宻如此二者既已斷棄而外之經制操防類多
粗疎亦盡失古人大意而新史方以謂制度紀綱有以
憑藉扶持此余所以屢歎而申言之不能已也
新史稱唐之官制其名號祿秩雖因時増損而大抵皆沿
隋故按宇文氏與蘇綽盧辨一用周六典更定官名行之
已數十年隋簒宇文欲削滅其迹以一人心首易官制盡
從魏晉之舊所謂唐沿隋故者隋非能自立一代之法
蓋因循前事耳宇文所改雖未必是而隋之所因循者
[039-15a]
不待辨而知其為非矣今既以唐為沿隋故則固應漫
漶紛錯莫知得失之所在然反以為其法則精而宻其
施於事則簡而易行制度紀綱垂之萬世然則唐虞三
代之治不可復行於後而必隋唐之法可也且秦變古
漢不能復武宣以意妄作流及魏晉遂有三省以為政
本所謂簡而易行者秦之餘漢之初也精而宻者武宣
所創也蓋患秦之簡而以為疎且不便於人主是秦雖
暴戾猶未至於全失古意及武宣斷壊之令盡耳况精
[039-15b]
宻亦何有賈誼云簿書期㑹不報之間以為大故至於
俗流失世壊敗因恬而不知怪新史之所謂精宻者豈
亦若是歟周官所建宏大深逺大冢宰言之尤詳此乃
東周人追載猶未為周公自著書也而歐陽氏已疑之
夫簡易精宻既歸於隋唐則煩重粗疎堯舜三代任其
責矣漢有賈誼晁錯董仲舒頗能攻斥秦漢之短後人
如魏相王吉劉向等尚有所執守唐乃無其人止一陸
贄然贄所欲歩武者貞觀及武后時事耳歐陽氏為本
[039-16a]
朝議論之宗蘇氏專嚮陸贄所以數百年好惡從違無
所統一而古人之道終於不可行此亦今世之大患有
志於學者所冝知也
舊史叙水部郎中之職天下水泉三億二萬五千五十
九在遐荒絶域者不可知又言江泗為大川之外百三
十五水是為中川千二百五十二水是為小川其具載
名數零餘如此必有所考見蓋昔人之於事物無不用
其勤矣
[039-16b]
新史言唐立府兵之制頗有足稱又言古之兵法起於
井田又言此高祖太宗之所以盛按府兵成於周隋史
非不知而謂之唐立何也每觀後世之論皆謂當寓兵
於農故共稱府兵以為得先王之遺意然歴考戰國秦
漢之後至未立府兵之前兵農本未嘗相離何待寓也
惟其苦爭好戰屢鬭不息民失耕作無以轉餉則國貧
而兵弱爾宇文蘇綽患其然也始令兵農各籍不相牽
綴既𨽻府額長征莫返而居者晏然不知縁此國富兵
[039-17a]
强奮其至弱卒以㓕齊隋文因之平一宇内當其時無
歲不征無戰不克而財貨充溢民無失業之怨者徒以
兵農判而為二故也然則豈必高祖太宗所以盛哉乃
遵其舊法行之耳兵農已分法久而壊齊民雲布孰可
徴發以畏動之意求願從之名雖至百萬無不用募何
足怪矣且井田丘乘所以人人為兵者天子不過千里
大夫諸侯不過百里其勢無獨免之民也若以天下奉
一君而人人不免為兵不復任養兵之責則聖人固所
[039-17b]
不為若以天下奉一君而養兵至於百萬獨任其責而
不能供則人知其不可今自守其州縣者兵須地著給
田力耕千里之内畨上宿衛已有諸衛前兵不可輕改
因其地分募樂耕者以漸歸本邊關扞禦盡須耕作人
自為戰三說參用由募還農大費既省守可以固戰可
以克不必慨慕府兵追羨井田誤離為合徇空談而忘
實用矣聖人復起不能易也
新史叙節度之兵引兵猶火也弗戢將自焚太宗既得天
[039-18a]
下不能息兵以富民而用之不已延及高武𤣥宗未嘗
創艾故杜甫兵車行言一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
營田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而史謂高宗
武后時久不用兵府兵之法浸壊者非也蓋既以征戍
耗亡而不復完補則自然無兵可交及其變為節度之
法汲汲自救大權在下愈多愈弱而已然則弗戢自焚
太宗𤣥宗之過也肅代節度之兵焚燎已迫雖欲戢之
而不可爾非所以責之也
[039-18b]
舊史載楊烱駁孫茂道蘇知機冕服議識達通諒安於
古今唐人本不善立論能如此者固少矣其有俊名不
虚也但惜文字煩雜無以發之爾茂道知機何人世之
凡鄙妄作徒費爬梳徃徃而是何足算哉
新史凡授田者歲輸粟二斛稲三斛謂之租丁隨鄉所
出歲輸絹二匹綾絁二丈舊史每丁歲入租粟二石調
則隨鄉土所産綾絹絁各二丈稲不應多於粟一斛絹
不應特二匹恐新史誤也舊史獨言嶺南諸州則稅米
[039-19a]
新史併記揚州以錢安南絲益州羅綢綾絹江南以布
新史稱非蠶鄉則輸銀十四兩謂之調舊史亦不記也
授田本起北齊後周而隋因之然古人用民力歲不過
三日而隋唐相承以二十日乂征其庸古人不稅而藉
今計田收輸矣唐令里具于實歲終為鄉帳鄉成於縣
縣成於州州成於户部又有計帳具來嵗課役以報度
支國有所須先奏而後斂易言王假有家交相慶也天
下之大安用屑屑煩碎必親手付授而後足故李林甫
[039-19b]
以歲為㫖符遣使一告費紙五十餘萬條目既多覆問
逾年雖古今制度不必盡同然自三代而下經常簡易
之法皆不逮兩漢逺矣新史不深考直自高祖太宗截
斷言之不知唐後事當安所處若以後者為是則兩稅
係省鹽酒百名又唐初所不為若以為非則孟子謂斯
速已矣何待來年竟於甚處著力而可蘇氏載司馬氏之
言曰天地所生財貨百物止有此數不在民則在官雖
然王氏之苛心欲取於無可取司馬之善意欲散於無
[039-20a]
可散空分邪正一種病民而古人逾逺後世逾迫真有
志於民者其可不懼哉
唐又有義倉畆二升即正稅也鹽酒茶麴雖皆出於天
寳亂後自前代叔季未嘗無加賦至易姓輙廢省以新
民如本朝累更治主賢臣然唐五代之末斂非惟不能
廢省反因而增算之猶患不足新史不是之思徒備載
以為事始何益政道詩云燎之方揚寧或㓕之蓋隋唐
既為府衛之兵與民各行法壊不修復不能反遂至竭
[039-20b]
天下以養兵此受病本根所以因循末世之横斂有加
而不可已也若君臣同心儆懼力求所以變易本征末
利從而漸損唐以前事猶或可望不然上下相刼制茍
且度日如以漏舟重載汎然波濤中孰知畔岸所在則
其不亡者幸而已矣
刑辟自古有叔向謂議事以制不為刑辟者堯舜禹湯
特缺此一門雖有刑而無辟故也故曰象以典刑流宥
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贖刑眚灾肆赦怙終賊
[039-21a]
刑欽哉欽哉惟刑之恤哉縣刑以示民而不曰某罪必
入某刑惟數聖人為然蓋純用父兄師友之道薰染而
入而民亦自然樂從其麗於刑者少矣新史謂懼民知
爭端故不為刑辟夫民淳漓誠偽豈有常質不為之法
其爭愈多爾又謂後世作刑書無不備俾民知所避尤
不然後世君上德薄設險以馭民微細動息皆有以待
之使民不知所避卓茂謂一門之内小者可論大者可
殺茂已能為此言而况聖賢安得為俾民知所避也又
[039-21b]
言其為法雖殊而用心則一嗚呼吾不知後人之心與
古人之心為一也
張藴古奏李好德病狂瞀法不當坐為權萬紀所劾太
宗殺之後悔舊史載太宗曰吾嘗禁囚於獄内藴古與
之奕棊今復阿縱好德是亂吾法也新史没之既失太
宗蓄怒之由况藴古雖實平恕何必與罪人奕棊以慢
獄激發人主哉不然則太宗遽斬藴古誠為暴矣
六經之道簡嚴易直而天人備乍㸔此語似無病然謂
[039-22a]
其餘作者精深閎博各盡其術則是六經之外尚别有
一理可以發明天下自然敺而從之安在其為備也世
外之論惟浮屠氏蓋彼已自為異端殊域姑置之而已若
共此世而精深閎博不質於聖人則法之所不許也故
凡道理不經聖人所定皆麤淺而狹陋者也非精深閎
博也
 
 
[039-22b]
 
 
 
 
 
 
 
 習學記言卷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