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e0006 金匱要畧論註-漢-張機 (master)


[010-1a]
欽定四庫全書
 金匱要畧論註卷十    漢 張機 撰
             嘉興徐彬 註
  腹滿寒疝宿食
趺陽脉㣲弦法當腹滿不滿者必便難兩胠疼痛此虚
寒從下上也當以温藥服之○病者腹滿按之不痛
為虚痛者為實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腹滿時减復如故此為寒當與温藥○病者痿黄燥
[010-1b]
而不渴胸中寒實而利不止者死○寸口脉弦者即脇
下拘急而痛其人嗇嗇惡寒也○夫中寒家喜欠其
人清涕出發熱色和者善嚏○中寒其人下利以裏
虚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一云/痛夫瘦人繞臍痛必
有風冷榖氣不行而反下之其氣必衝不衝者心下
則痞
 註曰此言腹滿寒疝皆由寒中于内然腹滿間有實
 者寒疝則槩屬于寒而于發有不同也謂腹滿本脾
[010-2a]
 胃家病脉莫切于趺陽趺陽脉㣲弦㣲者陽虚弦者
 客寒虚而受寒腹者脾主之焉得不滿内經曰臓寒
 生滿疾設不滿是脾胃素有熱邪即避實而襲虚故
 寒束其熱而便反難邪襲兩脇而結于其下乃兩脇
 胠痛㣲弦脉見于下之趺陽而痛發于脇胠自比風
 從上受者異故曰此虚寒從下上也内寒不可表㪚
 得温即去故曰當温藥○若竟腹滿虚則無形之寒
 不痛實則有形之邪而痛故可下因胃熱而舌黄下
[010-2b]
 其熱則黄随熱去見非下不可也○腹滿有増减則
 非臓真粘着之病所以得陽即减得隂加滿故曰此
 為寒當温藥○若下虚寒應腹痛而腎更虚極不能
 自固以致寒壅脾氣而為痿黄痿者黄之黯淡者也
 以致腎寒上入不渇而燥闕/致胃中實有寒邪下焦
 自利不止此闕/加強而不滿乃元氣太泄欲滿而不
 能故曰利不止者死○若寒疝則邪之所起不止于
 脾胃故脉専責之寸口脉既得弦則是衛氣為寒邪
[010-3a]
 所結而不行風闕/與肝相得脇者肝之府故脇下拘
 急而痛邪從闕/ 故嗇嗇惡寒○然中寒家每先自
 皮毛與陽明俱入故肺之合受邪而清涕出且發熱
 邪侵胃而欠邪不行表而色和然不行表之經則走
 表之竅故善嚏○假令所中之寒不行于表而侵于
 裏為下利此邪乘虚入故知裏虚然其外邪牽制于
 内寒則大氣不能全走於竅故欲嚏不能知其肚中
 寒○若繞臍痛風冷稽留之也瘦弱則更無痰之可
[010-3b]
 疑設或便難乃是胃寒榖氣不行而反下之則下焦
 以夲虚而邪襲又誤下以動腎氣則必氣衝設或不
 衝是腎中之陽尚足以禦之故臍中風冷并滯于心
 下而為痞
病腹滿發熱十日脉浮而數飲食如故厚朴七物湯主之
 註曰此有表復有裏但裏挾燥邪故小承氣為主而
 合桂甘薑棗以和其表盖腹之滿初雖因㣲寒乃胃
 素強故表寒不入而飲食如故但腹滿發熱且脉浮
[010-4a]
 數相持十日此表裏兩病故兩觧之耳若寒多加生
 薑至半觔謂表寒多也若嘔則停飲上逆矣故加半
 夏若下利則表裏氣夲虚寒去大黄
厚朴七物湯方
 厚朴半觔/甘草三兩/大黄三兩/大棗十枚/
 枳實五枚/桂枝二兩/生薑五兩/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八合日三服嘔者加
 半夏五合 下利去大黄 寒多者加生薑至半觔
[010-4b]
腹中寒氣雷鳴切痛胸脇逆滿嘔吐附子粳米湯主之
 註曰此方妙在粳米鳴而且痛腹中有寒氣也乃滿
 不在腹而在胸脇是邪髙痛下寒實從下上所謂腎
 虚則寒動于中也故兼嘔逆而不發熱以附子温腎
 散寒半夏去嘔逆只用粳米合甘棗調胃建立中氣
 不用术恐壅氣也
附子粳米湯方
 附子一枚/炮半夏半升/甘草一兩/大棗十枚/
[010-5a]
 粳米半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湯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痛而閉者厚朴三物湯主之
 註曰痛而閉則燥熱之久隂氣消亡故藥不嫌峻而
 用小承氣比大承氣無芒硝非外邪内結之比也不
 即曰小承氣而曰三物湯以别于七物之兩觧耳
厚朴三物湯方
 厚朴八兩/大黄四兩/枳實五枚/
[010-5b]
 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二味取五升内大黄煮
 取三升温服一升以利為度
按之心下滿痛者此為實也當下之冝大柴胡湯
 註曰此亦兩觧之方但此為太陽已傳少陽者設也
 謂按之心下痛此有形為病故曰實而當下用大柴
 胡者不離于小柴胡之和觧而稍削其有形之邪耳
大柴胡湯方
 柴胡半觔/黄芩三兩/芍藥三兩/半夏半升/洗
[010-6a]
 枳實四枚/炙大黄二兩/大棗十二/枚生薑五兩/
 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
 升日三服
腹滿不减减不足言當須下之冝大承氣湯方見痓/病中
 註曰前有腹滿時减當温之一條故此以减不足言
 者别之見稍减而實不减是當從實治而用大承氣
 此比三物湯多芒硝熱多故耳
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飲食腹中寒上衝皮起出見有
[010-6b]
頭足上下痛而不可觸近大建中湯主之
 註曰此以下皆治寒痛之法也謂心胸中本陽氣治
 事今有大寒與正氣相阻則痛正氣欲降而隂寒上
 逆則嘔胃陽為寒所痺則不能飲食更腹中亦寒氣
 浮于皮膚而現假熱之色乃上下俱痛而手不可近
 此寒氣挾虚滿于上下内外然而過不在腎故以乾
 薑人參合飴糖以建立中氣而以椒性下逹者并温
 起下焦之陽為温中主方
[010-7a]
大建中湯方
 蜀椒二合炒/去汗乾薑四兩/人參一兩/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膠飴一升㣲火
 煎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炊頃可飲粥二升後㬰
 服當一日食糜粥温覆之
脇下偏痛發熱其脉𦂳弦此寒也以温藥下之冝大黄
附子湯
 註曰此較前條同是寒但偏痛為實邪况脉緊弦雖
[010-7b]
 發熱其内則寒正内經所謂感于寒者皆為熱病也
 但内寒多故以温藥下之附子細辛與大黄合用並
 行而不倍此即傷寒論大黄附子㵼心湯之法也
大黄附子湯方
 大黄三兩/附子三枚/炮細辛二兩/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若強人煮取
 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後如人行四五里進一服
寒氣厥逆赤丸主之
[010-8a]
 註曰此即傷寒論直中之類也胸腹無所苦而止厥
 逆盖四枝乃陽氣所起寒氣格之故陽氣不順接而
 厥隂氣衝滿而逆故以烏頭細辛伐内寒苓半以下
 其逆上之痰氣真朱為色者寒則氣浮故重以鎮之
 且以䕶其心也真朱即硃砂也
赤丸方
 茯苓四兩/半夏四兩/烏頭二兩/細辛一兩/
 右四味末之内真朱為色煉蜜丸如麻子大先食酒
[010-8b]
 酒下三丸日再夜一服不知稍増之以知為度
腹滿脉弦而𦂳弦則衛氣不行即惡寒𦂳則不欲食邪
正相摶即為寒疝遶臍痛若發則白津一云/自汗出手足厥
冷其脉沉𦂳者大烏頭煎主之
 註曰此寒疝之總脉證也其初亦止腹滿而脉獨弦
 𦂳弦則表中之衛氣不行而惡寒𦂳則寒氣痺胃而
 不欲食因而風冷注臍邪正相摶而遶臍痛是衛外
 之陽胃中之陽下焦之陽皆為寒所痺因寒臍痛故
[010-9a]
 曰疝至發而白津出寒重故冷涎也手足厥冷厥逆
 也其脉沉𦂳是寒已直入于内也故以烏頭一味合
 宻頓服之此攻寒最専之劑即後人所謂霹靂㪚也
烏頭煎方
 烏頭大者五枚熬/去皮不必咀
 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二升煎令水氣盡
 取二升強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差明日更服不
 可一日再服
[010-9b]
寒疝腹中痛及脇痛裏急者當歸生薑羊肉湯主之
 註曰寒疝至腹痛脇亦痛是腹脇皆寒氣作主無復
 界限更加裏急是内之榮血不足致隂氣不能相榮
 而歛急不舒故以當歸羊肉兼補兼温而以生薑宣
 㪚其寒然不用參而用羊肉所謂形不足者補之以
 味也痛多而嘔加橘术胃虚多也
當歸生薑羊肉湯方
 當歸三兩/生薑五兩/羊肉一觔/
[010-10a]
 右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寒
 多者加生薑成一觔痛多而嘔者加橘皮二兩白术
 一兩加生薑者亦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服之
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諸藥不能
治抵當烏頭桂枝湯主之
 註曰起于寒疝腹痛而至逆冷手足不仁則陽氣大
 痺加以身疼痛榮衛俱不和更灸刺諸藥不能治是
 或攻其内或攻其外邪氣牽制不服故以烏頭攻寒
[010-10b]
 為主而合桂枝全湯以和榮衛所謂七分治裏三分
 治表也如醉状則榮衛得温而氣勝故曰知得吐則
 隂邪不為陽所容故上出而為中病
烏頭桂枝湯方
 烏頭
 右一味以水二升煎减半去滓以桂枝湯五合觧恐/是
 合/煎之令得一升後初服二合不知即服三合又不知
 復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為中病
[010-11a]
桂枝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
 右五味剉以水七升㣲火煮取三升去滓
其脉數而𦂳乃弦状如弓弦按之不移脉數弦者當下
其寒脉𦂳大而遲者必心下堅脉大而𦂳者陽中有隂
可下之
 註曰此言弦𦂳為寒疝主脉然有數而𦂳與大而𦂳
[010-11b]
 俱是 中有隂皆當下其寒故以此總結寒疝之脉
 之變謂𦂳夲寒脉數而𦂳𦂳不離于弦但如弓弦按
 之不移因其𦂳而有綳急之状也如弓弦七字註𦂳
 脉甚切故下即言數弦不復言𦂳謂弦即𦂳也然雖
 數隂在陽中故曰當下其寒若𦂳大而遲大為陽脉
 挾𦂳且遲則中寒為甚而痞結故曰必心下堅即所
 謂心下堅大如盤之類若单大而𦂳此明係陽包隂
 故曰陽中有隂可下之即前大黄附子細辛湯下之
[010-12a]
 是也
 附方
 外臺烏頭湯治寒疝腹中絞痛賊風入攻五臓拘急
 不得轉側發作有時使人隂縮手足厥逆方見/上
 註曰此即前大烏頭煎方也外臺亦用之取其多驗
 耳但治症相彷而註云賊風入攻五臓則知此為外
 邪内犯至急然未是邪蔵腎中但刻欲犯腎故腎不
 為其所犯則不發稍一犯之即發發則隂縮寒氣歛
[010-12b]
 切故也腎陽不發諸陽皆㣲故手足厥逆
 外臺柴胡桂枝湯方治心腹卒中痛者
 註曰外邪内入與裏之虚寒不同故桂枝柴胡湯合
 則表邪之内入者從内而漸驅之為便故曰治腹卒
 中痛者謂從表入者從半表治也
 柴胡四兩/黄芩一兩/半人參一兩/半半夏六枚/
 大棗六枚/生薑一兩/半甘草一兩/桂枝一兩/半
 芍藥一兩/
[010-13a]
 右九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外臺走馬湯治中惡心痛腹脹大便不通
 註曰中惡心痛此客忤也腹脹不大便是正氣不復
 能運此時緩治皆不暇及故須以巴豆峻攻杏仁兼
 利肺與大腸之氣一通則無不通故亦主飛尸鬼擊
 總是隂邪不能留也
 巴豆三枚去/皮心熬杏仁二枚/
 右二味以綿纒槌令碎熱湯二合捻取白汁飲之當
[010-13b]
 下老小量之通治飛尸鬼擊病
問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師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
反濇尺中亦㣲而濇故知有宿食大承氣湯主之 脉
數而滑者實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冝大承氣湯若下利
不欲食者此有宿食也當下之冝大承氣湯方見前/痓病中
 註曰凡人不問表病裏病宿食之化不化因乎其人
 之胃氣不必凡病盡有宿食然而有者須别而治之
 謂有形之邪不去則無形之邪不能化耳如寸口主
[010-14a]
 陽浮大陽脉也非必主宿食然榖氣壅而盛亦能為
 浮大但飲食不節則隂受之隂受之則血先傷故按
 之反濇然濇脉不専主宿食知其宿食濇在浮大中
 也尺中尤隂之所主隂生于陽血中之隂既為食傷
 且中焦食阻氣不宣通而下失化源之生故亦㣲而
 濇邪屬有形故冝大承氣峻逐之 若數滑為陽脉
 尤滑為内實此非榖氣有餘而何 若下利胃不和
 也更不欲食豈非傷食惡食而何故不必察脉而知
[010-14b]
 宿食皆冝大承氣總屬有形不容緩治也
宿食在上脘當吐之冝𤓰蒂散
 註曰宿食在胃中者多然有驟食太多而不能下或
 氣壅在上則是食未下胃在上者越之故用𤓰蒂少
 許所以湧之加赤小豆以去其隂之逆也
𤓰蒂散方
 𤓰蒂一分/赤小豆一撮/
 右二味杵為散以水合煑汁温服之不吐者加之以
[010-15a]
 吐為度而止
 
 
 
 
 
 
 
[010-15b]
 
 
 
 
 
 
 
 金匱要畧論註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