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111 思辨錄輯要-清-陸世儀 (master)


[018-1a]
欽定四庫全書
 思辨録輯要卷十八
             太倉陸世儀撰
  治平類
封建井田學校是孟子一生太學問即孔子富之教之
 意也必如此然後可以稱三代之治然後可以為王
 道張子曰治不法三代者終茍道也
封建井田學校三者致治之大綱後世若欲平治道理
[018-1b]
 總不出此今人聞之輒駭一則壞於迂儒不知通變
 一則由於俗儒不知師古也噫嘻夫天未欲平治天
 下也如有用我執此而徃矣古之為治者治心治身
 治家治國治天下一而已矣自秦以吏為師始有所
 為吏治漢復以蕭何繼之於是吏治二字至今習以
 為固然莫能破其局者皆自變封建為郡縣始不行
 封建吏治不可得而去也不去吏治三代不可得而
 復也
[018-2a]
郡縣掣肘者六佐貳不得自選一不主兵權二上司太
 多疲於應接三縉紳滿邑謀議多左四子衿數百動
 輒閧堂不可教諭五遷轉太數六不去六弊而能致
 治者未之有也
封建得失之辯栁子厚胡五峯俱有論其言皆有可採
 然其立意皆偏封建郡縣大約皆有得失封建之得
 在於分數明事權一歴年久禮樂刑政易施諸侯賢
 明可以自立無掣肘之患封建之失在於子孫世守
[018-2b]
 賞罰難行公族蔓延疎逺之賢不得進用郡縣之得
 在於力小易制無尾大不掉之虞官吏得其人則易
 治非其人亦易去郡縣之失在於防制太宻權位太
 輕遷轉太數小人得售其奸君子不得行其志故封
 建之弊謂之太強其末也毎壞於強侯之分争郡縣
 之弊謂之太弱其末也優柔不支毎失天下於盜賊
 善治天下者當去兩短集兩長循今郡縣之制復古
 諸侯之爵重其事權寛其防制久其禄位有封建之
[018-3a]
 實無封建之名有封建之利無封建之害以此語治
 其庶㡬乎
封建是𫝊子之法古帝王之學問皆推己以及人堯舜
 官天下故其所舉用皆取之明揚九官十二牧大抵
 皆薦舉但久其禄位不必世守也三代家天下故分
 封侯國亦俾之世守示不敢獨私然天下大物惟天
 得而主之非真能與天為一如堯舜者不能行禪受
 之禮𫝊子可也郡縣小於天下而又有天子為主若
[018-3b]
 更𫝊子反滋禍變故吾謂郡邑之爵禄權位當悉如
 古封建但當易𫝊子為𫝊賢耳
賈誼云衆建諸侯而少其力此語最妙今之州縣大者
 方百里小者不下五十里此古諸侯之地也愚謂今
 之封建者當循古五等之爵列為定制凡治一州者
 為子爵治一縣為男爵此則有分土有分民權位爵
 禄一如古諸侯制至如公侯伯爵其位已尊其勢已
 重若更委以事權恐有漢唐跋扈之患宜另為制伯
[018-4a]
 爵一如今太守有分地無分民雖處大郡而所轄者
 各州縣之事不得據一郡以為私其職専主督察各
 屬子男合三四郡之地則建一侯如今司道之職亦
 有分土無分民坐諸郡中要害之地其職専主督察
 各屬之伯合三四方伯則建一公如今布政之職亦
 有分土無分民坐省城中専主督察各屬諸侯凡公
 之賢否則聴於朝廷之冢宰如此則節節有制要而
 不繁庶㡬得為治之條理
[018-4b]
班爵之制行於天下者既循古五等之爵則行於國中
 者亦當如古六等之爵郡縣之長既為君矣其下則
 有卿大夫上士中士下士今之佐貳當使如古之卿
 今之六房吏鄉約長地方保正之屬當使如古之大
 夫士今之書役隸卒當使如古之府吏胥徒皆令臣
 服於郡縣之正凡黜陟予奪皆郡縣主之惟卿則請
 命於天子如古命卿之制庶㡬古治可復郡縣亦可
 収得人之效也
[018-5a]
或謂茍如前制得無官多而吏少否曰此非特予之言
 也先正魏荘渠先生嘗言之矣曰古之官府卿大夫
 士轉相副貳其數居多府吏胥徒其數反少後世吏
 多於官數倍奔走在官者徃徃千百為羣積奸叢弊
 蠧害生民此古今盛衰之判也古之治也以道卿大
 夫士同寅協恭清心致理後世上下相疑不復推誠
 委任天下之事一决簿書變成吏胥世界矣按此與
 予清官不出吏手之説相合則知為治當患吏多不
[018-5b]
 當患吏少也
天子所與治天下者士人也而士人所習不過帖括制
 義空疎無用之文限其出身卑其流品使不得並於
 士人君子者吏也而吏胥所習錢榖簿書皆當世之
 務士人共治天下則所當親也而遷轉不常歴官如
 𫝊舎吏人不與流品則所當疎也而終身窟穴公庭
 長子孫而無禁天下何由致治哉
周子曰善治天下者識其重而亟反之今欲復古亦反
[018-6a]
 前弊而已矣凡士人未入官之時當養於學校自學
 古論道之外凡當世之務俱宜練習其吏胥則惟用
 識字者取其足備書冩而已仍三年一換已經充役
 者不得復入如此則官日智而吏日愚可無舞文弄
 法之弊
古云天子以孝治天下諸侯以孝治一國孝之為道大
 學所謂不出家而成教於國者也自封建既廢郡縣
 無宗廟之制為有司者例不得以宗廟事其親則所
[018-6b]
 謂孝治一國者其道無由矣安能使國人皆興起於
 孝乎若茍復封建則當使郡邑仍建立宗廟治邑者
 始至則載主而居之四時之吉合臣民而行祭一如
 古禮不特使治邑者孝思得展亦可使通國之人衆
 諭於孝豈非致治之大本大原乎冠婚喪祭之禮民
 間久不知學此為人上者不能以身率之也若封建
 既復則冠婚喪祭之禮俱可在任一一舉行所謂上
 行下效㨗於影響者何愁古法不復乎
[018-7a]
問喪禮豈可在任舉行乎曰今制在任遭喪則去任而
 為丁憂此亦郡縣之弊離治家治國之學而貳之也
 夫在任遭喪正當在任舉行喪禮使臣民有所矜式
 豈可脱然竟去乎愚謂封建既復則郡縣有在任而
 遭喪者皆當一如古人在任舉行喪禮凡國事悉委
 卿貳治之五月畢喪葬則親事粗安又君事為重當
 素服素冠居後寢以聴政事惟不飲酒不食肉不處
 内不與吉禮不决刑獄以終三年庶㡬得禮之中
[018-7b]
郡縣之弊在遷轉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今茍易
 郡縣為封建使仍速遷則虞弱使仍世守則虞横其
 法無如久任書云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此有虞
 氏法也三考則九年矣今當定其法為十年十年之
 中凡遇考績州縣子男俱赴該省上公處考績其十
 年則候新官交代造冊而入朝覲造冊之法凡新官
 至則方伯監之令其與舊官合同造冊如户口田糧
 舊㡬何今増減㡬何倉庫兵馬舊㡬何今増減㡬何
[018-8a]
 之類俱要一一對勘明白然後入冊造一様二本其
 一付舊官齎持到部以别功罪其一付新官以為後
 次造冊張本如此則當局者之功罪即一交代己自
 毫不可欺視今之倐忽去來者大不同矣
今世郡縣之弊多在交代之際舊官已去新官未來貪
 濁官吏多乘機營謀署印百凡弊竇從此而起若行
 前法可永絶此害班爵之制在古惟五等六等而已
 漢唐以下則有無數勲階品級名色混淆官曹錯襍
[018-8b]
 至有一官而兼數銜核其名實絶不相符者愚意欲
 盡復三代之制而三代之制容有未盡竊欲另分為
 一等一曰師凡太學之師鄉學之師皆是二曰賔凡
 古先聖賢之後古先帝王之後皆是三曰藩同姓宗
 室四曰勲異姓功臣五曰位公侯伯子男六曰職卿
 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師以論道徳備訪問賔以陪祭
 祀通婚婣是二者皆待以不臣之禮藩以厚根本勲
 以報勤勞是二者皆優以禄而不授以事位以正南
[018-9a]
 面董羣工所以通於天下職以効一長奉上法所以施
 於國中是二者皆以助宣天子之教化如此設官似
 頗有頭緒
古人制禄皆給土田凡諸侯封國之内皆有實封謂食
 邑也唐隋之制官皆給禄田猶有古人之意今制俸
 皆取於常賦給自朝廷一取一給轉移之間已有無
 數不便况俸又甚薄無以養亷甚非中庸勸士之道
 愚謂今之禄制亦當如成周隋唐量其官資頒給禄
[018-9b]
 田且如漢法給禄皆從優厚務使居官者寛然有餘
 則有人心者自不至剥取於民也
凡縉紳舉監生員優免不如竟給田優免則有貧富不
 均之患給田則人人受實恵矣周禮以宅田士田賈
 田任近郊之地以官田牛田牧田任逺郊之地則
 不特士大夫給田即商賈與庶人在官者皆給田也
官人當以爵賞人當以禄官人當視其才之大小而爵
 禄之賞人則優其廩給而已觀周禮有賞田則知凡
[018-10a]
 官之考最者皆當賞以田也欲制禄田當先設處官
 田官田者在官之田也三代以上田皆在官故為人
 上者得以行井田施賞罰三代以下田皆私田富者
 兼并貧者無立錐不得已而貧者佃富人田天子税
 什一則富人税什伍天子税什二則富人税什七故
 不復官田耕者終無生望復之之法有三乘大亂之
 後凡無主之田皆籍於縣官募人佃種一也強豪不
 法者没其田而籍之二也庶民無後者無嗣子可繼
[018-10b]
 則亦籍其田而官為之送死三也官田漸多則予奪
 易行或以為禄田或以為賞田皆惟上所欲
私田雖輕税而實重官田雖重税而猶輕如今江南田
 富人即樂嵗不過収租一石下嵗尚有全荒者天子
 税之必取盈焉是十常税其六七也若為官田即重
 税猶當富人収租之半是官田一法下可足民上亦
 可足國但所慮者一遇凶嵗富人尚有陪糧之時王
 者必無蠲租之日是則官田可畏耳欲復官田其亦
[018-11a]
 先講蠲租之法乎
凡郡縣佐貳决當令郡縣自選如漢法下車辟掾是也
 否則制為定例凡辟掾屬俱於隣近鄉科中擇亷幹
 者為之請於朝廷為註其名而不察其賢否其賢否
 則聴之郡縣
取鄉科為佐貳最妙人地相宜一無數千里赴部之苦
 二僚屬相得三
六房吏鄉約長等類皆當用士人為之假如士人自入
[018-11b]
 學以後學校中便當辨其賢者能者使之為鄉約長
 為鄉長有功鄉人頌之然後升之為吏所謂吏者非
 今之吏也盖古之所謂大夫也如此則士人無不屑
 為吏之意士人無不屑為吏之意則在郡縣之側者
 皆正人而後可與同登於三代矣
三代以上天子之側有諍臣諸侯之側亦有諍臣三代
 以下天子諍臣則或有之矣郡國諍臣則未之聞以
 去封建而為郡縣去卿大夫而為吏書故也是以郡
[018-12a]
 邑之長不聞正言雖極莫暴若或止之仍復前制庶
 㡬復覩諍臣乎
治天下必自治一國始治一國必自治一鄉始治一鄉
 必自五家為比十家為聨始予嘗作治鄉三約先按
 地勢分邑為數鄉然後什伍其民條分縷析令皆歸
 於鄉約長凡訟獄師徒户口田數繇役一皆縁此而
 起頗得治邑貫通之道
今之為治者動行鄉約社倉保甲社學紛紛襍出此不
[018-12b]
 知為治之要也鄉約是個綱社倉保甲社學是個目
 鄉約者約一鄉之人而共為社倉保甲社學也社倉
 是足食事保甲是足兵事社學是民信事許多條理
 曲折都在這一日講究不然徒羣聚一日説㡬句空
 言有何補益鄉約中止宜賞善不宜罰惡盖辱之於
 大衆之中使人無自新之路所謂若撻之於市朝也
周禮比閭族黨之法管子軌里連鄉之法同一治鄉之
 道管子尤極詳宻其言曰正月之朝鄉長復事公親
[018-13a]
 問焉曰於子之鄉有居處為義好學慈孝於父母長
 弟於鄉里者有則以告有而不以告其罪五有司已
 於事而竣公又問焉於子之鄉有拳勇股肱筋骨秀
 出於衆者有則以告有而不以告其罪五有司已於
 事而竣公又問焉於子之鄉有不慈孝於父母不長
 弟於鄉里驕躁淫暴不奉上令者有則以告有而不
 以告謂之下比其罪五有司已於事而竢五屬大夫
 亦如之是故匹夫有善可得而舉匹夫有不善可得
[018-13b]
 而誅其法最善今之行鄉約者宜祖之鄭子産齊管
 仲其所行皆祖周禮讀左𫝊國語可見盖當時去古
 未逺猶有周公之遺也子産孔子數稱之管仲雖曰
 霸術然其霸處在心術至於作用則猶近正
分鄉是小封建法今之為縣官而欲行王道者必自分
 鄉始
治天下須用得㡬個縣令好縣令古諸侯也治州縣須
 用得㡬個鄉長好鄉長古縣大夫也得其人則治不
[018-14a]
 得其人則亂
縣令親民之官而章奏不得竟達民隱何由上聞即曰
 朝廷事煩然朝廷可省之事甚多此乃為治大端不
 可省也宜無事月一奏附於省臣有大事則竟達庶
 民隱可以上聞而亦不至為大吏所欺制
凡郡縣地方有大政事大利害大災祥及事闗人倫風
 化者俱宜奏聞兼備宣付史舘之用盖後世自郡縣
 之事不上聞而史舘所書不過朝廷除授陞遷之事
[018-14b]
 矣無怪乎史文之逈不如前代也
周世列國皆有史官董狐南史左丘明之類皆是也亦
 所以動人欣慕鑑戒之心後世廢之治之所以不古
 此亦一端矣愚謂有志復古者凡郡縣俱宜修復古
 史之職以記政事之得失民俗之善否嵗終類上於
 朝以備史舘採擇是亦治道一大闗係或恐官多即
 領於學校之師亦可
 思辨録輯要卷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