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111 思辨錄輯要-清-陸世儀 (master)


[012-1a]
欽定四庫全書
 思辨録輯要卷十二
             太倉陸世儀撰
  治平類
治天地人之道一而已天無紀治之以緯度地無紀治
 之以經界人無紀治之以禮法故緯度也經界也禮
 法也皆所以為分數也分數理也理者條理也
有治人無治法此言雖是然後世每每借此為言廢法
[012-1b]
 不講則非也孟子曰徒善不足以為政又曰為政不
 因先王之道可謂智乎譬有攻木之工於此雖善治
 木必求規矩斧斤之噐規矩斧斤者亦匠人之法也
 規矩必求其端斧斤必求其利此必然之理有賤工
 焉顛倒規矩錯雜斧斤主人不責匠而歸過於規矩
 斧斤有是理哉
理學須一貫經濟亦須一貫理學不知一貫則鬻拳以
 為忠申生以為孝臨大杖而不能走遇管蔡而不能
[012-2a]
 誅經濟不知一貫則勤於事上者不知恤民專於恤
 民者不知事上哀貧窮則抑富户杜闗節則絶縉紳
 惠而費勞而怨者多矣故理學不知一貫則害及於
 身心經濟不知一貫則害及於家國天下
綏來動和方是經濟一貫經濟一貫必從理學一貫中
 出
治一國與治一事不同治天下與治一國又不同湏是
 把箇天下大勢完完全全在胸中綱目井然源委畢
[012-2b]
 見然後左之右之無不冝之
吏户禮兵刑工講究時是六事若行時止是一事須是
 聯絡貫穿始得周禮六官皆設聯事正謂此也
不讀周禮不識治天下規模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具此心胸方能治天下
凡事皆有一貫不識一貫皆有害禹之治水得水之一
 貫者也鯀之九載績用弗成由不識一貫故耳
當今治效必六十年三十年教人三十年出治教人十
[012-3a]
 年小成三十年大成出治三十年小成六十年大成
凡學經濟須有路頭若泛泛探取徒勞無益
撥亂不難致治難撥亂如十人之材足矣致治非五人
 之德不可三代以下但有能撥亂者未有能致治者
孔子而後有真學周公以來無善治漢唐宋竭力經營
 只做得補偏救弊耳三代規模全未夢見
三代以上立法常使人有為善之利三代以後立法常
 恐人有為惡之弊使人有為善之利者是以至誠待
[012-3b]
 人也故人亦以至誠應之恐人有為惡之弊者是以
 不肖疑人也故人亦以不肖欺之
聖人治天下無一民一物不入規矩
收人才去文法二者是當今最要務
古人治天下以禮今人治天下以法法勝則禮亡禮亡
 則人心絶法尚不可治天下而况於無法乎
漢唐以下治天下之法最宻然實處處滲漏以其意欲
 一網收盡天下故也古人有言雖鞭之長不及馬腹
[012-4a]
 天下之大豈能一網收盡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
 先治其國看周禮一部書止辦得王畿千里以内事
 何等乾圓潔浄
人一身之間耳目口鼻手足腹心俱不可相無也然必
 元首在上股肱在下而後一身順天下之大大賢小
 賢大德小德俱不可相無也然必小德役大德小賢
 役大賢而後天下治不然有一人焉首居下足居上
 腹心居外四肢居内則見者皆以為怪物而羣撃殺
[012-4b]
 之矣乃治天下者賢奸顛倒大小易位有國者初不
 以為怪其不至於羣起而撃殺者幾希
聖人治天下只是使飲食男女各得其所飲食男女不
 得其所而天下治者未之有也
周禮是治國之書盖古人封建王者所治止於王畿以
 内故書中所詳止於一國之事使諸侯各如是以治其
 國則天下皆治矣後世治郡縣之天下不然𦂳要在
 擇守令明黜陟若守令得人則青苗保甲之法自可
[012-5a]
 徐舉而無弊王荆公不識此意纔執政柄便立制置
 三司條例司不問守令若何概以青苗保甲之事强
 諸天下是以治國之道治天下也所以不終朝而壊
 試觀荆公治臨川時青苗保甲原自有成績則知治
 國之道貴宻治天下之道貴疎也古今異冝為治者
 不可不審
天下利而已矣善言利者使天下皆利其利故已亦得
 利其利不善言利者欲一己獨利其利故天下亦各
[012-5b]
 利其利
古之天下禮樂盡之今之天下賦役盡之能平賦役治
 天下為得半矣
欲兵之精不如省兵而增糧欲官之亷不如省官而增
 俸
周禮有云禄以馭其富又曰奪以馭其貧盖古者禄以
 公田既予以爵則隨予以禄田故筮仕者無患貧之
 心而不營心於財利後則俸禄甚薄而聽入仕者各
[012-6a]
 以私計謀生若守禮安分徒資俸禄則饔飱不給失
 馭富之道矣古者禄田之外别無私田既奪其爵隨
 収其禄田則無所藉以資生故貪墨知畏後則貪墨
 者無所限制田連阡陌即被削奪而擁資甚厚無能
 損其毫毛失馭貧之道矣然則亷吏何所藉而為亷
 貪吏何所戒而不為貪乎
古者天子六軍其将皆命卿甘誓曰大戰於甘乃召六
 卿盖古之天子寄軍政於六卿居則以守行則以戰
[012-6b]
 文武未嘗分途也自戰國始有将軍之稱秦乃因之
 位上卿金印紫綬而文武乃分途矣夫周官軍政皆
 寄於司馬亦未聞有尾大之患茍必欲以文武互相
 制馭豈君臣相信之道也哉
吏部雖有用人之權然湏有職要之法假如方面大吏
 及州縣正官此吏部之所當選擇也至於州縣之佐
 貳與夫師儒之職倅貳之官則聽州縣自行辟召可
 矣後則一命之微必由銓部總攬既廣人之賢否豈
[012-7a]
 能盡知
吏部所治既廣賢否難知勢不能不循資格非不欲去
 資格也勢不可也故議者不察不清吏部用人之權
 而欲去朝廷資格之弊此必無之事也以資格用人
 加以避嫌即使臯陶伊尹為銓衝亦不過掣籖唱名
 期於無弊而已斷不能自展一籌也事權之多出吏
 胥盖有由矣
用人循資格最是大弊人才不同各有所冝有冝大者
[012-7b]
 有冝小者有小大無不冝者小大無不冝聖人之才
 也或冝大或冝小賢人之才也求才於後世其為聖
 賢人者寡矣而朝廷用人不問其才之大小與否槩
 以資格遷陞之是以聖人望一切也奚可哉
人才極是難得善用人者必審定其才之所冝授之以
 職而終身任之務使竭盡其才以唐虞之際而致治
 止於五人此人才之難得也以五人之聖而各專一
 事此才之各有所冝也且各專一事而至於終身不
[012-8a]
 易此任之而竭盡其才也使治不及唐虞而三嵗試
 士多至四百則人才何其多聖不及五臣而吏户兵
 刑無所不堪則才何其大歴官如傳舎旦至暮去而動
 輒奏績又何其才之易竭也
爵禄二字其用不同用人當以爵賞人當以禄爵者量
 材而授者也其人才堪於兵則授之以兵才堪於户
 則授之以户此如董工役者其人而善木則使之為
 木工其人而善土則使之為土工用各有所冝也禄
[012-8b]
 者量功而授者也其人而於兵有功則即於兵加俸
 其人而於户有功則即於户加俸此如木工善木則
 即加以木工之厚餼土工善土則即加以土工之厚
 餼報各有所稱也後之注銓者其人方有功於兵則
 陞之使户其人方有功於户則陞之使吏此如董功
 役者其人而善土則賞之使為木其人而善木又賞
 之使為鐵為銀也
孟子入其疆土地闢田野治飬老尊賢俊傑在位則有
[012-9a]
 慶慶以地此賞人以禄之一證也
考察之權最忌專一周禮六計弊群吏皆各屬長官主
 之而共聽於冢宰然其所察者特王畿之内而已故
 聽覩真而舉措當後則合天下之銓選皆聽之吏部
 甚至州縣佐貳之微亦屬於銓司欲舉措之當不可
 得矣
銓司每慮人才壅滯徃徃設法遷陞即有識者亦欲巧
 為法以疏通之此以人才用國家而未嘗為國家用
[012-9b]
 人才也古者論定後官量才後禄故三德者為大夫
 六德者為諸侯凡用之之法皆求其德與位稱耳由
 此言之其人而才足卿相即布衣而立授卿相可也
 其人而才止百里即筮仕而終身郡邑可也以至才
 堪户者終於户才堪兵者終於兵如舜世五臣終身
 不易何嘗有流轉遷陞如後日也哉天下事有煩而
 無謂者此類是矣乃當事者方以人多官少為病以
 予言方慮其官多而人少也季世之法不主於用賢
[012-10a]
 專主於防不肖夫既知其不肖則去之而已不務去
 之而務防之不肖者未必受制而賢已不勝其掣肘
 也安得謂非立法之弊乎
寛收嚴試乆任超遷此八字用人之良法
偶行薦舉最是良法然有三弊一曰行之大拘盖薦舉
 之法所以通科目之窮破資格之弊也倘必曰某官
 得薦某官不得薦某官薦得任某職某官薦不得任
 某職是仍重科目仍拘資格也一曰任之無法盖善
[012-10b]
 惡有類邪正有黨君子所薦大抵多君子小人所薦
 大抵多小人若不立法詳試而概任之且宜兵而工
 冝禮而刑用違其才者又不可勝計也即有真才亦
 烏能效用乎一曰䋲之太急連坐之法所以待小人
 非所以待君子故同是人也或始終變節或窮達易
 操當其舉之未可謂非也舉之而受舉者變節易操
 則非舉之者之罪也且仕途傾險詭譎百出或叢忌
 舉主而隂中傷所舉之人或傾排所舉之人而并累
[012-11a]
 及乎舉主種種株連為害不可勝道則雖有賢士在
 下舉主亦安能不顧身家不惜禄位奮然以舉之乎
 無怪乎勉强塞責而以柔滑善媚之徒虚應故事也
薦舉不可尚虚文當疏其實或其人才德兼備或有德
 無才或有才無德或其才長於某事短於某事用可
 任某職不可任某職皆一一疏列不拘大小臣工有
 即薦舉多多益善天子臨軒親䇿之分類而試試以
 經義治事擇其尤者更召對面試之可者擢用不可
[012-11b]
 用者散歸庶無前弊而収實效
日者觀匠人得教人與噐使之道凡木之大小枉直皆
 材也規矩䋲墨皆法也材有不齊而法無不一故能
 使之咸就條理至於竒瑰之材不可拘以䋲墨者則
 又隨材而噐使之故天下無不可用之材而亦無不
 可成之事秦以後教法廢矣而噐使之道則又棄而
 不講使細者為梁短者為柱大者為椽長者為節乃
 謂天下無材謂天下之事必不可成豈不寃哉
[012-12a]
看篩米得取人之法雖疎節濶目不無遺珠之歎然徃
 徃拔十得五舊制舉進士必分試九卿衙門觀政每
 衙門約三十餘人堂長司僚與之朝夕而試之事會
 其實以上於天官天官籍註以定銓選隨材授職職
 必乆任故洪永時得人為盛後之觀政則不過隨班
 作揖而已名存實亡可慨也夫
用人之法古今不同三代以上開誠布公主於用君子
 雖或間容小人然君子易於展布三代以後禁制束
[012-12b]
 縳主於防小人小人終不能防而君子之進退掣肘
 為己極矣問設有小人如何曰小人惟有不用法更
 無防法
中庸曰繼絶世舉廢國治亂持危朝聘以時厚徃而薄
 來所以懷諸侯也則知古人治天下全在懷諸侯今
 人治天下全在擇守令
諺語清官不出吏人手非官愚而吏智也官不乆任而吏
 多積年故耳誠能一切反之吾知吏必不能出官手也
[012-13a]
人非聖人不能無過故君有過臣諫之父有過子諫之
 代不乏人獨為長吏令一邑未聞闢一言路令羣下
 得言其過失近為民父母而驕亢反過於至尊無拒
 諫之名而有弭謗之實誠所不觧也今後吾黨得第
 為縣令時必尊禮有道祈聞得失月朔必置一櫃令
 士民投牘於中言我一月中過差庶無冒昧妄行之
 弊
治天下以求才為先治一邑亦當以求才為急今之郡
[012-13b]
 縣非無才也而有司不知作興鼔舞之道其有留意
 人才者不過季考月課為文字相知耳夫文字之責
 上有督學下有學師何煩有司更為數數也愚謂有
 司季考月課當另為一法分理學經濟二科設為條
 問理學如顔子所好何學之類經濟則舉時務之切
 要者每科數條觀其所答優劣德行優者飬之庠序
 經濟優者措之施行不惟賢才可以立得而聞風興
 起者吾知且不可勝計矣
[012-14a]
 
 
 
 
 
 
 
 
[012-14b]
 
 
 
 
 
 
 
 思辨録輯要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