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111 思辨錄輯要-清-陸世儀 (master)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思辨録輯要卷五
             太倉陸世儀撰
  格致類
或曰人之有文章猶天地之有花草若文章不藻麗是
 花草無色也予曰與其為花草毋寧為五榖教民稼
 穡古者稱為聖人若種殖花草則塲師而已矣
凡人好作古文辭只是義理不深看得辭章有味故徃
[005-1b]
 徃技癢昔胡文定公少喜為文後篤志於學乃不復
 作其辭召試有曰少習藝文不稱語妙晚捐華藻纔
 取理明既覺昨非更無餘習可謂勇於割愛矣
人有以文學自矜者予曰須知王楊盧駱之上有韓栁
 歐蘓韓栁歐蘓之上有韓范富歐陽韓范富歐陽之
 上尚有周程張朱及孔孟在
古文詩歌人不可不學然亦不可太費心力古文取其
 暢達詩歌通聲律辨體裁取其足以冩懐而已若泛
[005-2a]
 作無益論記小文及研窮詩句不過一文人而已吾
 人責大任重心力幾何乃爾浪擲善乎吾友郁子儀
 臣之言曰使先知覺後知乃是聖賢立言本意今人
 乃以倣古文詩歌為立言失其㫖矣
凡人自二十四五以前古文不可不學至二十四五以
 後則學道為主無暇及矣須於少年時一氣趕過陽
 明未遇湛甘泉講道時先與同輩學作詩文故講道
 之後其徃来論學書及奏疏皆明白逺快吐言成章
[005-2b]
 動合古文體格雖識見之髙學力之到然其得力未
 始不在少年時一番簡練揣摩也學道之儒不重作
 古文辭只恐人溺於詞章之習若藉以發揮道妙則
 此一叚工夫亦不可少
學古文須學大家大學者韓栁歐蘓曾王是也韓筆力
 髙歐度好蘓氣好桞小文佳王識力最妙大文字尤
 不可及雖老蘓父子亦退三舍曾少鈍然亦醇正總
 名為大家以其得孔子辭達而已之㫖也
[005-3a]
古文中左國班馬筆力非不更髙然古今稍逺辭旨簡
 古若有意學之恐反涉艱深然亦各有體裁如碑記
 自當學韓書序自當學歐王論䇿自當學蘓叙事議
 論自當學班馬左國至於詔誥册命則又當上法典
 謨未可一例論也
凡古文皆有體式如詔誥册命書疏啓&KR0702露布之類各
 有規矩各有家數學作古文須要曉此各項方是有
 用文人不然則亦無用之辭章而已矣呉江徐師曾
[005-3b]
 輯文體明辨甚得此意然其意主於博收翦裁頗欠
 識力愚意欲節去其無用而煩冗者細為批評指出
 中間異同及中窽不中窽處病未能也
韓歐之文皆與道相近然而終隔一層者以其志在為
 文欲借道以傳文非借文以發揮吾道也此際主客
 之分自有毫釐千里之辨
韓歐之文極意依傍吾道然終有客氣以其有要好的
 意思在故也若聖賢為文只是隨手冩去祗取理明
[005-4a]
 辭順而已然人已自不可及
人能識得韓歐文字中客氣處可與語文可與語道矣
人斷不可學子書子書是不上行靣不入體裁文字一
 學便入小家數
四六文竟不必作唐文所以為四六者束於功令耳今
 則未嘗有功令何苦取青儷白即使能工亦記室之
 才耳
四六文不必作亦不可不知盖四六中長短相接俱有
[005-4b]
 法聲韻平仄俱有粘熟讀古人四六自見今人動誇
 四六而粘法俱未之知可為一哂
三都兩京是天地間第一種無用文字即古人有用賦
 以諷諫者終是諷一勸百亦無所取
古文濫觴於魏晋如七啓七發連珠之類俱是天地間
 無用文字如文選者即不讀亦不妨
文字須看其源頭屈原離騷纒綿蔓衍於文辭而意在
 忠藎則朱子取之韓子原道特以明道德仁義而意
[005-5a]
 在為文則程子以為倒學立心異也
古人之教莫先於詩謂其可以諷詠觀感得性情之正
 也今詩教已廢三百篇雖存其意趣深逺學者未能
 卒曉當世所習者唐人詩句而已然亦莫非詩也愚
 意欲於古詩中取其性情近正有合於興觀群怨之
 道者輯為一編批評標識置之案頭時時諷咏可為
 性情一助
凡欲作詩須當養得心體好心體平善則所言自無偏
[005-5b]
 僻放蕩昔人論周禮有云此自聖人廣大心中流出
 予意作詩亦當從廣大心中流出自然温厚和平
或謂作詩亦當從廣大心中流出則凡古人之詩涉於
 哀怨者俱非耶曰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
 亂此正從廣大心中流出也不然則好色而淫怨誹
 而亂者多矣
詩不當從沈約韵約韵皆呉音人知之而卒從之者人
 好學唐詩則韵亦從唐韵矣洪武中既有正韵禮部
[005-6a]
 頒行經數大儒訂正較讐甚精奈何不從耶
古人不重聲韵故曰書同文不曰書同聲以聲有五方
 不可强同也觀詩三百篇大都用叶則知聲茍可通
 即用之矣不必拘拘某韵某韵也必欲用韵亦當以
 中州為主
詩不論漢魏六朝唐宋只不失三百篇之意為妙唐人
 詩李杜並稱而詩家尤重杜者杜得三百篇之意為
 多也
[005-6b]
詩家最低惡品如唐伯虎花月吟及廻文五平五仄之
 類次則香奩體李長吉體皆不入格者也今之學詩
 者徃徃喜效諸家夫詩以導性情花月迴文性情何
 在喜效香奩長吉則其性情不入於淫必入於鬼矣
 學之何益如溺而不改則其人亦不足重
詩家限韵步韵亦是惡套古人賦詩相答只是誦古詩
 以見志耳後人以詩相酬答亦是常事然必限韵步
 韵便專尚才思有妨性情
[005-7a]
做詩須脱今詩人氣得古詩人意花鳥竹石風雲月露
 今詩人氣也温厚和平興觀群怨古詩人意也
詩言志詩者志之所發也有志而後有詩故或直叙其
 事而為賦或有所感觸而為興或有所諷刺而為比
 皆言其所志耳今人並無所志而終日矻矻命題賦
 詩正如三家村學究埋頭舉業詩意何在
作詩之家能合興觀群怨者雖人有幾首然求其全部
 大㫖俱合者離騷而後惟陶淵明杜子羙在明則劉
[005-7b]
 文成陳白沙其他如李太白白樂天陸放翁亦合格
 者多皆由其立心正也作詩者不可不讀
邵康節撃壌集又是一種詩竟可作語録讀然猶未免
 頭巾氣至白沙之詩則合道理與風雅為一矣其所
 作詩有子羙詩之聖堯夫更别傳云云盖欲合子美
 堯夫為一人也
予近輯詩鑑自漢唐迄明取其詩之有合於興觀群怨
 者後各為小論頗欲仿河汾之意未知當世之人其
[005-8a]
 許我否至如陶杜劉陳意欲另批詳其全帖太白樂
 天放翁諸人則附之尚未及也
康節與白沙之詩終是一家意欲更選其佳者與宋諸
 儒理學詩另為一集以為學者飬心之助亦最樂事
詩餘曲子其辭愈濫其調愈淫愈趨愈下矣然宋以詩
 餘著元以曲子著其間亦儘有可當諷刺可勵風俗
 者但學者既有志於道則詩文且為末技况詞曲乎
 且一入其中則喜為淫靡者什之九能為正律者什
[005-8b]
 之一矣不作可也
或問作制義法曰祖述孔孟憲章髙文上律先賢下襲
 時彦曰祖述三言既聞命矣時彦何為襲之乎曰將
 以致用也成𢎞之簡朴嘉隆之渾灝易時而試則皆
 不售矣故君子明理以致用長短豊約一因乎時若
 夫字竊句盗以為襲者吾不取也
向來人謂但當盡力讀書至於舉業只就臨考時畧做
 一二月工夫便可應試以今觀之正不其然凡事俱
[005-9a]
 要預先做透如炊沸湯務使百滚待火候既到方可
 停息其後或温或煖皆可不時取用若火候未到者
 斷不可强作大家也要𦂳處止在少年時一氣趕透
前後塲取士分明是經義治事此法過漢唐宋逺甚然
 於教飬之方尚未講所以士人當未達時專意帖括
 無真實工夫至應舉作為文辭亦只是浮言浮語
制義體裁甚妙然尚有可議者必拘口氣一也聖人之
 言惟聖人能言之後學之士以我証聖當使其自言
[005-9b]
 所得求合乎聖人之道而觀其不悖與否不冝徒使
 效顰概為揣摩之語必主排比二也排比之體近於
 聲偶文束聲偶則難以暢論徃徃拘忌體格不能發
 揮旁通此俱制義之弊愚謂制義當作論體凡古今
 上下百家諸子俱得旁引曲喻縱言無忌庶可窺見
 胸中所學
凡制義出題亦當為論體如顔子所好何學論是也如
 此方可見人本領學問
[005-10a]
童試雖小事然亦是士人進身之始命題必須正大所
 以端其志趣國初皆是如此慶厯之際始競為小題
 或枯或空或縮脚窮工極巧務極其勝止取儇慧不
 顧義理不知祖宗取士之意何在所以慶厯之末人
 尚虚誇士習大壞亦是世代一大升降處至後而又
 變為巧撘破壞聖經割裂文義害義傷教莫此為甚
 後生小子都教壞心術而不知者尤以為巧有司以
 之衡文督學以之課士習乆成俗漫然不知甚可歎
[005-10b]
 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有聖人起必為析言
 破律之誅無疑不能不追咎慶厯諸公也
或以制科文為不傳者非也唐之詩賦即唐之制科文
 然俱傳矣况今之制科文又皆闡發聖賢道理者乎
 傳至後日即為古文矣吾知其必傳
國初如王守溪文真制科文無一語溢於功令之外至
 荆川則以古文之氣行之矣至慶厯則全失制科本
 意或學為史傳或摹仿子書或攙入二氏或戯作世
[005-11a]
 説甚至以聖人之言為優俳小説其侮聖言一至於
 此極積而至于今日豈一朝夕之故哉
文章至黄陶菴諱淳/耀真一代之冠語語是本源中流出
 古文制義經濟理學一以貫之可與荆川並傳吾友
 陳子言夏作理學題尤極透亮亦是本原中流出也
 學者作文須是本原中流出
文章學墨卷則易於中式然全注意體格則不能發揮
 胸申所得亦須行以大家氣
[005-11b]
或有謂予不冝著述者予曰君子之所以不得不與俗
 同者衣冠禁令也君子之所以不得不與俗異者讀
 書著述也衣冠禁令而必欲為茍異則無以容身讀
 書著述而必欲為茍同則無以立德
或有謂予著述不當示人者予曰其人而不可與語者
 必强而語之吾不敢其人而可與語者必强而秘之
 吾不能孔子所謂不失人亦不失言吾將志之矣不
 然而一概秘絶是謂天下無好人也又何取著述為
[005-12a]
 哉
聖人生末世真是任大責重使達而在上則凡井田學
 校前人已壞之法皆其事也窮而在下則凡理學經
 濟前賢未傳之書皆其職也雖矻矻孳孳夜以繼日
 猶將不足豈得自托涵飬悠悠終日乎
聖賢在下功業只在著書盖時未可為不特得位行道不
 可望即教育英才亦不可得寥寥數人窮居談道風
 聲既不足以淑四方口耳又不足以及後世雖稱聞
[005-12b]
 道而不能推吾之所有以公之天下後世是亦聖賢
 之所不取也孔子刪述六經無論矣孔子而下德之
 盛者莫如朱子然朱子一生功業亦只在著書試讀
 其年譜工夫是何等様精宻陸象山曰六經註我我
 註六經雖明理盡性之人無貴多言然先知不覺後
 知則愚不肖之人何所取法後世懶惰好髙之人尤
 而效之輒引以自况又曰身將隱焉用文之遂以無
 窮嵗月浪擲於空談詩酒之中是可痛也
[005-13a]
古詩有云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著書立言君子之事也
 著書而使傳之四方垂之後世則君子不能必也聽
 之天而已或云人茍有一叚精神天斷不肯埋沒是
 殆不然以為精神孰大於周孔然周公載籍燬於諸
 侯孔子之六經燔於秦政雖後世終能裒集而表章
 之然而殘闕壞亂者亦不少矣思之能無泫然
朋友之功可以配天何者君子能著書不能使之傳世
 惟天能使之傳世然天亦不能使之傳世讀其書而
[005-13b]
 心好之者能使之傳世故曰朋友之功可以配天子
 雲太𤣥曾何足云然微桓譚則幾不傳而况不為子
 雲者乎乃讀書而心好之者不可得甚至有嫉其書
 而惟恐其傳者朋友之害又可以配兵火噫亦可畏
 矣
君子之於天下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茍吾書
 得行吾言得用使天下識一分道理亨一分太平則
 君子之心畢矣凡有功業皆與人共之者也著述者
[005-14a]
 無論矣讀而傳之者居其半表章而尊信之者居其
 半舉而措之行事者居其半茍於斯道有一分之力
 則於斯道有一分之功不任其功而反欲任過吾末
 如之何已已矣
亂世書籍多燬於兵火因念藏書之法庶民無力斷不
 能藏即學士大夫其力不足以博及亦不足以垂乆
 逺能博及而垂之久逺者其惟天子乎然天子至易
 代而藏書之力亦窮矣有一法焉藉天子之力而不
[005-14b]
 煩天子之守其法可以傳之百王而不能易垂之千
 萬世而無弊則惟藏之孔氏乎孔子自有周以来其
 間歴漢唐五代宋遼金元世界無慮百變然一王興
 則一王尊信一代立則一代表章即盗賊强暴未有
 不過之而敬去之而不敢犯者誠使王者於此申藏
 書之法於鄒魯間擇名山勝地定為藏書之所區别
 群書分為數種如經史子集志攷圖籍藝術百家之
 類類建一樓樓置一司擇孔氏子孫之賢者為之又
[005-15a]
 擇其最賢者為之長使之任出納収藏晒暴補緝諸
 事授之以禄每嵗則上其書之數於朝三嵗則遣行
 人視之較其書之損益完弊而行其賞罰如是則書
 有日益無日損雖有水火刀兵盗賊變革易代之事
 於藏書總無與是誠至妙之法惜乎無有行之者
凡天下學士大夫著書有益於世道人心者上之於朝
 朝廷使大儒較之而善則必藏其副於孔氏不特此
 也凡所藏書皆當使大儒較定必有益於世道人心
[005-15b]
 者始藏之其餘若離經叛道者皆斥去勿用不可務
 多而反使有魚目混珠之病也
凡書必當多置副本必備朝廷四方或有闕乏掇取抄
 寫翻刻之用
凡五經四書及先賢語録與夫天文地理樂律兵法宇
 内所不可少之書固當多置副本更當擇其精要者
 鏤板勒石必使之不朽且以便於摹印流傳真千古
 之盛事
[005-16a]
凡古來聖賢所造儀象法物如金人欹噐沙漏銅壺之
 類亦當仿式造為其副與書並藏以備後世變革之
 際或有失亡則取式於後亦最要事
自三代以來凡經易代則一代之典章文物多致散亡不
 可得而考究文獻不足自孔子之時已有不勝其慨
 者矣此宇内無人以為斯文之主故也今既有孔氏
 便當世世奉之以為斯文之主也文獻何憂不足故
 愚以為王者茍能藏書於孔氏則凡一代典章制作
[005-16b]
 與夫累朝實録史館一成即送入副本後世斷無亡
 失以至求之民間採之閭巷而有掛漏傳疑之事
不特鄒魯之間可用此法藏書凡天下都邑名山皆當
 彷此為藏書之法相擇勝地廣置書籍聘禮先代聖
 賢之後優其廩餼使主其事相戒雖有鬬爭訟獄兵
 火盗賊之害不得入其處乆之則天自然習以成風
 詩書日盛道義日尊矣今吾儒不能而顧使釋氏得
 其術是以其徒日繁而其書日多其不胥天下而化
[005-17a]
 為釋氏者幾希
 
 
 
 
 
 
 
[005-17b]
 
 
 
 
 
 
 
 思辨録輯要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