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111 思辨錄輯要-清-陸世儀 (master)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思辨録輯要卷四
             太倉陸世儀撰
  格致類
學字雖兼知行然畢竟知一邉多觀何必讀書然後為
 學及仕而優則學句可見陽明良知之説勝至有訓
 學為覺者良可歎也
讀書不費精神且能長精神凡言費精神者皆不善學
[004-1b]
 者也程子則老而衰斯言大有味在
讀書當思致逺若不知致逺便為一二項書所縛假如
 史書一項若欲廿一史俱淹貫則一生頭白矣詩文
 之類俱然豈不可惜但智小謀大力小任重則又徃
 徃博而無成當如胡文定教學之法經義之外視己
 才力所近專習一事似為易造其有才力者自當務
 為全學
求放心然後可以讀書讀書正所以求放心盖交相養
[004-2a]
 互相發
凡看書須句句就自己身心上體貼又要就依書上説
 話做去待做得有些滋味便覺得書上説話句句親
 切看書愈加明白矣即如學而一節如何是學如何
 是時習如何是時習便悦體貼之後便把來一一躬
 行自然書與身一聖賢言語句句不錯不然只就今
 日看去讀書是最苦事了如何聖人反説時習而説
凡讀書能開闢只是信得過
[004-2b]
問朱子有言讀書須是徧布周滿四字請下註脚曰徧
 布周滿只是無滲漏曰如何便無滲漏曰學問思辨
 行步步着力便無滲漏
凡案頭必不可無古人書如言行録伊洛淵源之類使
 心目常常與古人相接自然意思不同如止看詩文
 恐溺於世俗
人有以講學為苦者予曰講學未有所得是最苦事既
 有所得則講學之樂其味無窮人不肯苦中下手何
[004-3a]
 由得樂處
讀書不絶干禄念頭終無得處亦終無樂處
凡讀書須識貨方不錯用工夫如四書五經性理綱目
 此所當終身誦讀者也水利農政天文兵法諸書亦
 要一一尋究得其要領其於子史百家不過觀其大
 意而已如欲一一記誦便是玩物喪志
謝上蔡見明道舉史書成誦明道以為玩物喪志及明
 道看史又逐行看過不差一字謝甚不服後却有悟
[004-3b]
 却將此事作話頭接引博學之士愚謂上蔡不服固
 非即以此作話頭接引博學之士亦非也凡讀書皆
 不可稍有忽易之心亦不可徒存記誦之念有忽易
 之心則掩卷茫然事理俱無所得有記誦之念則隨
 人可否事雖察而理或遺故上蔡記誦而明道以為
 玩物喪志者懼其詳於事而畧於理也明道看史却
 又逐行看過不差一字者求詳其事將以深察其理
 也凡讀書之人皆當以此為法奈何獨以接引博學
[004-4a]
 之士哉
玩物喪志四字今人最易犯假如一部通鑑只平平看
 去依舊鑑斷是曰是非曰非矮人觀塲隨人笑罵絶
 無一些心得儘有多少大事被前人瞞殺如此雖記
 得一部廿一史只是死書有何益處
讀書不能窮理俱是玩物喪志若能窮理即記誦亦不
 妨愈熟愈妙
記誦之功讀史不必用若五經四書太極西銘之類必
[004-4b]
 不可不成誦不成誦則義理不出也
古之學聖賢易今之學聖賢難只如讀書一節書籍之
 多千倍於古學者茍欲學為聖賢非博學不可然茍
 欲博學則此汗牛充棟者將何如耶偶思得一讀書
 法欲將所讀之書分為三節自五嵗至十五為一節
 十年誦讀自十五嵗至二十五為一節十年講貫自
 二十五至三十五為一節十年涉獵使學有漸次書
 分緩急則庶幾學者可由此而程功朝廷亦可因之
[004-5a]
 而試士矣所當讀之書約畧開後
 十年誦讀
  小學文公小學頗繁愚欲另/編節韻㓜儀語見前卷
  四書先讀正文/後讀註
  五經先讀/正文
  周禮柯尚遷/者佳
  太極通書西銘
  綱目先讀綱又有歴世統譜秋檠録等書載/古今興亡大槩俱編有歌括宜先講讀
[004-5b]
  古文宜先讀左傳其國䇿史漢八大家文理易曉/易於記誦俟十五嵗後可也 予近有書鑑
    一編專取古文中之有關於興亡治亂者後/各為論使學者讀之可知古今似可備覧
  古詩離騷經陶詩冝先讀合予近有詩鑑一編專/取漢唐以後詩之有 於興觀群怨者後各
    為論似/可備覧
  各家歌訣此天文地理水利算學諸家俱有/歌訣取其切於日用者暇時記誦
 十年講貫
  四書冝看/大全
  五經冝看/大全
[004-6a]
  周禮柯尚遷註近/有集説亦好
  性理尚冝重輯内如洪範皇極律吕新書易學啓/䝉皇極經世等書俱冝各自為書不必入集
  綱目冝與資治通鑑紀事本末/二書同看仍以綱目為主
  本朝事實
  本朝典禮
  本朝律令按此三書最為知今之要而今之學者/至有終其身未之聞者盖國家既不以
      入功令而又無欽定之成/書無恠乎學者之不讀也
  文獻通考此書與綱目相/表裏不可不講
[004-6b]
  大學衍義衍義補理學經濟類書之/簡明者不可不講
  天文書冝專學/厯數
  地理書冝詳/險要
  水利農田書有新刋水利全/書農政全書
  兵法書孫子/新書 呉子實司馬法講武備志以紀效/練兵 紀俱冝 究 按 上四
     家茍非全才或/專習一家亦可
  古文左國史漢/八大家
  古詩李杜冝/全閲
[004-7a]
 十年渉獵
  四書
  五經
  周禮以上叅看註疏/及諸家之説
  諸儒語録
  二十一史或旁及/野史
  本朝實録及典禮律令諸書
  諸家經濟類書
[004-7b]
  諸家天文
  諸家地理各省輿地志或/旁及堪輿家
  諸家水利農田書
  諸家兵法
  諸家古文
  諸家詩
已上諸書力能兼者兼之力不能兼則畧其涉獵而專
 其講貫又不然則去其詩文其於經濟中或專習一
[004-8a]
 家其餘則斷斷在所必讀庶學者俱為有體有用之
 士今天下之精神皆耗於帖括矣誰肯為真讀書人
 而國家又安得收讀書之益哉
自漢唐以来皆以五經為聖人所定尊經之士率取五
 經而表章之或添註疏或增論觧無慮數千百家五
 經而外則以為非聖人所定而忽之其有擬經續經
 者咸共非笑詆排以為得罪聖人莫此為甚此世儒
 尊經之過而未知經之所以為經也惟易具天人之
[004-8b]
 理完完全全無少欠缺為不可擬亦不必擬其若書
 與春秋即後世之史也春秋專記事實書則兼載文
 章亦即後世古文之類詩即後世之詩也禮則紀三
 代之典禮後世帝王代起有一代則有一代之制作
 禮未常無也故愚以為五經之中惟易在所不必續
 其如詩書禮春秋皆在所必續今惟綱目一書為繼
 春秋而作其餘三經則皆無敢繼者一則怵於王通
 擬經之説一則泥於邵子刪後無詩之言也世儒之
[004-9a]
 言曰後世之詩文豈能如三代之詩文後世之禮豈
 能如三代之禮此言誠然然即三代之典禮文章亦
 非言言可為法則者如書之吕刑文侯之命詩之鄭
 衛諸篇禮則三代互有得失此世運升降使然三代
 自不如唐虞漢唐宋自不如三代聖人刪定筆削亦
 但取其文字之有關係者存之以待後世讀者自辨
 其得失耳豈以為此五書者自經吾刪定筆削而外
 遂無一言一字可復繼五書而起乎王通續經之謬
[004-9b]
 在續之而不得其正傳非經不當續也余不自揣有
 詩鑑書鑑二集書鑑取古今文字之有關於興衰治
 亂者詩鑑取古今詩歌之有合於興觀群怨者後各
 為論以竊附於孔氏詩書之義雖識見淺陋意議庸
 鄙所不免於君子之譏然其心其志則固願為聖人
 之徒而無可罪也未識後世其能諒我否
太𤣥潜虚洪範皇極此皆擬易之書其精微既不能如
 前聖而又無補於後學殊為無謂學者不惟不敢議
[004-10a]
 之又從而尊之乃專罪王通不惟有耳無目亦可謂
 勢利矣
禮者天理之節文故有一代則有一代之制作皆有意
 義不必是古而非今也孔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
 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則知生百代之
 後者其禮必將損益百代乃秦漢以来其制作禮樂
 者多非明理之儒而明理之儒則又多是古非今動
 輒有礙其原多由誤認非天子不議禮之語盖中庸
[004-10b]
 所謂不議禮者謂不敢輕議而改時王之制也若私
 居議論考訂折衷此正儒者之事亦何罪之有焉孔
 子答為邦之問是一証也朱子儀禮經傳集觧亦是
 此意而此書成於門人未及折𠂻亦且多泥古禮而
 不能揆之於今使後世無所遵守愚意欲一依朱子
 集觧所分之目如家禮國禮王朝禮之類自三代以
 至近代一一類載其禮而後以己意為文以折𠂻之
 名曰典禮折衷庶幾議禮之家有所攷據
[004-11a]
議禮在朝廷甚難盖既有拘忌又有掣肘意見分争私
 心角立從来議禮之家毎稱聚訟良有故也即如近
 代興獻皇帝之事張桂始議逺勝楊石齋諸君子然
 諸君子之心無私而張桂之心則有私設以身處其
 時欲從諸君子則於禮不可欲從張桂則跡類乎私
 而必為諸君子所掊撃遂一無可置喙矣時禮臣席
 書陽明之髙足也以大禮事質之陽明陽明不答為
 詩曰無端禮樂紛紛議誰與青天掃俗塵盖深見諸
[004-11b]
 君子争禮之非而又不敢倡議隨張桂之後也故愚
 謂此等大禮儒者皆當於平居無事時攷訂折衷著
 為定説則後人可引以為斷不至有臨事分争之患
 矣
禮記中如曾子問檀弓最好所謂儒者平居議禮而攷
 訂折衷也不如此不足以盡禮之變吾欲於典禮折
 衷之後更為或問以發明之
議禮中格致工夫最多今人久不講此殊為學問欠事
[004-12a]
致知工夫莫備於六書盖天地間一物必有一字而聖
 賢制字一字必具一理能即字以觀理則格物之道
 存焉矣許氏説文雖畧存古人之意而理有未偹吾
 友王子石隱作六書正論毎字必據理精思直窮原
 本其精確處竟可作爾雅讀為格致之學者不可不
 知也
讀史當以朱子綱目為主参之資治通鑑以觀其得失
 益之紀事本末以求其淹貫廣之二十一史以博其
[004-12b]
 記覧然約禮之功一綱目足矣資治通鑑紀事本末
 猶不可不讀二十一史雖不讀可也備查足矣
二十一史列傳甚冗亂其諸志却不可不讀盖一代之
 禮樂刑政存焉未可忽也予嘗欲去二十一史紀傳
 别取諸志合為一書天文地理各從其類是誠大觀
 文獻通考亦彷彿其意但終不若獨觀一代為覩一
 代之全耳
讀史有必不可少諸書如歴代地圖建置沿革歴代官
[004-13a]
 制建置沿革年號攷甲子攷帝王世系帝王授受建
 都攷歴世統譜秋檠録等書俱不可少欲彚為一集
 名曰讀史要覽亦是便學者之事
讀書一頓工夫最難人一嵗中毎多事務擔閣能讀書
 時不過三之二耳綱目一書合前編及宋元不下萬
 餘紙應務之暇日讀五十餘紙亦須得二百日况又
 有考試雜書間之是一嵗工夫止堪讀一部綱目何
 以卒事愚意學者有意讀書决當離家入山謝絶世
[004-13b]
 事分年讀書毎一項書作一年讀如通鑑綱目紀事
 三書便可作一年讀過亦快事也
讀史須一氣看過一氣看過則前後事連貫易於記憶
讀書連早起夜坐窮日之力性敏者可得二百葉評㸃
 攷索之功俱在内更多則不能精察矣綱目通鑑紀
 事三書不下四萬餘紙值二百日其餘日以當反覆
 玩味優㳺涵泳之功是三書者亦可以無憾矣
看二十一史只當在長夏不用評㸃只約畧揭過其志
[004-14a]
 書另作一項看
薛文清云凡國家禮文制度法律條例之類皆當熟讀
 深考愚謂孔子動稱周家法度雖周公制作之善亦
 從周故也予毎怪後儒學孔子亦動稱周家法度而
 於昭代之制則廢而不講亦不善學孔子者矣
居官而讀律令所謂入國問禁也昔陸文量公嘗言國
 家當設宰相及讀律令有以後官員人等有妄言設
 立宰相者滿朝文武大臣一時執奏將本犯凌遲處
[004-14b]
 死不覺失色因嘆居官不可不讀律令今學者奈何
 忽諸
文獻通考與綱目相表裏綱目詳歴代之事實通考詳
 歴代之典禮皆學問之所在也今綱目頒於學宫載
 在功令而文獻通考獨否此世所以鮮實學之士也
鄧元錫函史下編朱健治平畧二書宜與通考参看
修己治人之道莫備於大學西山衍義瓊山衍義補則
 旁通而曲暢之者也學者能熟讀深考則於修己治
[004-15a]
 人之道其庶幾乎
能讀衍義衍義補二書則知天下無一書不可入大學
 其不可入大學者皆無用之書皆無益於修己治人
 者也
或問天文書係國家禁書不冝讀者非也國家所禁在
 占驗之書恐其妄言禍福耳若厯數則人人當知亦
 國家所急頼自立法以来從未聞有以天文厯數犯
 禁者如徐光啓邢雲路諸公則又明明以天文厯數
[004-15b]
 建明於時何可不學也
厯數或可不必學而天文日月五星運行薄蝕之理必
 不可不知此儒者之事非一藝之司也觀古諸大儒
 可見
地理書冝詳險要一統志所載多泛記山川人物名勝
 而於險要獨略或亦朝廷秘慎之意然學者必不可
 不知也予嘗取二十一史戰争之事其有關於險要
 者分省分郡各以類註頗有闗學問以未得其暇屬
[004-16a]
 虞九長源聖傳而兩兄亦未暇聖傳竟續成之大有
 禆益
水利農田是一事兩書可互相發能知水利則農田思
 過半矣
兵法儒者不可不習此雖毒天下之事而實仁天下之
 事儒者不習而顧使强武之人習之得以肆行其不
 義此天下之所以常亂而不治也
看書不可看重疊書徒費心目如唐荆川左編李卓吾
[004-16b]
 藏書鄧元錫函史上編不過摘史中諸人分門别類
 不用更看
凡讀書分類不惟有益且兼省心目如綱目等三書所
 載大約相同若綱目用心看過則此二書不必更用
 細閲但㸃過便是譬如復讀極省工夫然湏一齊看
 去不可看完一部再看一部乆則記憶生疎也其餘
 若理學書如先儒語録之類作一項看經濟書如文
 獻通考函史下編治平畧大學衍義補經濟類編之
[004-17a]
 類作一項看天文兵法地利河渠樂律之類皆然成
 就自不可量也
問孔子教人先以博文後以約禮朱子亦使人先博而
 後求之約故程子為學泛濫於釋老者數年然後反
 而求之今吾軰為學如釋老之類亦當博渉否曰若
 論泛濫釋老豈特程子即朱子未見李延平時亦嘗
 學禪於開謙王陽明羅整菴少年皆曾學禪只是各
 人力量不同有與之出入泛濫而不為之惑者大程
[004-17b]
 子是也有學而後知其非者朱子與羅整菴是也有
 始而學焉而棄焉而終未免稍涉其餘習者陽明是
 也吾軰欲為大儒欲任斯道之責二氏之書豈得閉
 而不窺然須各人自審力量何如若力量不足不如
 且守先儒淫聲美色之訓盖先儒决不作欺人語决
 不誤人不可厭常喜新貪多務博遂至墜坑落塹也
 
 思辨録輯要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