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18 欽定皇朝通志-清-高宗弘曆 (master)


[018-1a]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通志卷十八
  天文畧一/
   臣/等謹按易曰仰以觀乎天文日月星辰之麗乎
   上天之文也聖人觀之察之欽若敬授以前民用
   三代以前尚已漢晉而還觀象者言徵應推步者
   失實測史家分天文律書為二門司馬遷天官書
   僅載垣宫列宿吳太史令陳卓引巫咸甘石之書
[018-1b]
   増益其數後之言天者咸奉以為標準焉鄭樵著
   天文畧屏去誕妄之言祗録隋丹元子步天歌取
   其句中有圖言下見象使人仰觀焉而即得其論
   卓矣然不言推步而仍涉禨祥休咎則未免自相
   矛盾夫觀象體也推步用也體用不偏廢斯聖人
   欽若敬授之本㫖洪惟
聖祖仁皇帝亶聰作后學貫天人考驗西法最善俾専司
   時憲時監官南懷仁等畢智竭能創制儀器最稱
[018-2a]
   精宻我
 皇上敬
天勤民事惟法
祖申命監臣釐正璣衡以期脗合於是恒星增減較舊測
   而加詳參宿後先改距星而順序凡兹垂象訂自
 宸謨休乎哉
 聖代之新規直協虞廷之遺意也間考西法之善理
   竒而正者數事一曰天圓而地亦圓如卵裹黄與
[018-2b]
   渾天之説合一曰天有九重最逺則恒星天次土
   次木次火次金水次日最近者為月天其外則宗
   動天與楚詞之説合一曰惟宗動天行有常度恒
   星天亦右行此即歴代嵗差之説一曰日月五星
   各有天行皆有輪如珠逐盤所以有盈縮遲疾一
   曰月與五星有本輪以從天有次輪以法日盖日
   尊天月五星尊天又尊日也一曰金水與日同天
   其兩輪包日故不與日相距一曰月有倍離五星
[018-3a]
   一合日而遲疾一周月一合日而遲疾再周五星
   之小輪跨本輪之内外月之小輪切本輪之邊其
   法皆以實測而得至於南極之紀星座天漢之周
   尾宫為中國所未見者西人皆於浮海測之此其
   事初若創見然或符於古經或軌於自然之理洵
   乎確實而不可易有非唐一行郭守敬之所能企
   及耳今據
 欽定考成協紀諸書纂述天文約分十目曰兩儀曰恒星
[018-3b]
   曰天漢其經也曰日月曰五星曰月五星凌犯曰
   中星曰北極髙度其緯也曰儀象曰弧線其器與
   法也為書凡六卷於鄭志之外補所闕遺廣所未
   及溯觀象之端倪賅推步之體要世之學者有以
   知
 聖朝憲
天立政察紀明時昭昭乎有目之能窺無㣲而不顯又豈
   步天歌之句圖言象所可同日語耶若夫測算細
[018-4a]
  㣲至詳且宻具有成書兹撮其大畧俾言天者毋
  涉空詮云爾
  兩儀
  臣/等謹按西法謂地居天中其體渾圓與天度相
  應即渾天家卵黄之説人居其中各隨所在皆戴
  天而履地居赤道北者北極見南極隠居赤道南
  者南極見北極隠近極則見極髙逺極則見極低
  東方日中西方夜半南方日中北方夜半周天三
[018-4b]
  百六十度日月星辰旋繞其間而人目力所極適
  與地平止一百八十度昔人局於地平測算而不
  知地如卵圓故多疎舛今首列兩儀以為恒星七
  曜運行之準而西法之與前代逈殊於斯具見
  天象
虞書堯典曰欽若昊天厯象日月星辰楚詞天問曰圜
則九重孰營度之後世専家謂天有十二重非天實有
如許重數盖言日月星辰運轉於天各有所行之道即
[018-5a]
楚詞所謂圜也欲明諸圜之理必詳諸圜之動欲考諸
圜之動必以至靜不動者準之然後得其盈縮盖天道
靜専者也天行動直者也至靜者自有一天與地相為
表裏故羣動者運於其間而不息若無至靜者以驗至
動則聖人亦無所成其能矣人恒在地面測天而七政
之行無不可得者正為以靜驗動故也十二重天最外
者為至靜不動次為宗動南北極赤道所由分也次為
南北嵗差次為東西嵗差此二重天其動甚微専家姑
[018-5b]
置之而不論焉次為三垣二十八宿經星行焉次為填
星所行次為嵗星所行次為熒惑所行次則太陽所行
黄道是也次為太白所行次為辰星所行最内者則太
隂所行白道是也要以去地之逺近而為諸天之内外
然所以知去地之逺近者則又從諸曜之掩食及行度
之遲疾而得之盖凡為所掩食者必在上而掩之食之
者必在下月體能蔽日光而日為之食是日逺月近之
徵也月能掩食五星而月與五星又能掩食恒星是五
[018-6a]
星髙於月而卑於恒星也五星又能互相掩食是五星
各有逺近也又宗動天以渾灝之氣挈諸天左旋其行
甚速故近宗動天者左旋速而右移之度遲漸逺宗動
天則左旋較遲而右移之度轉速今右移之度惟恒星
最遲土木次之火又次之日金水較速而月最速是又
以次而近之徵也是故恒星與宗動相較而嵗差生焉
太陽與恒星相㑹而嵗實生焉黄道與赤道出入而節
氣生焉太陽與太隂循環而朔望盈虚生焉黄道與白
[018-6b]
道交錯而薄蝕生焉五星與太陽離合而遲疾順逆生
焉地心與諸圜心之不同而盈縮生焉歴代専家多方
測量立法布算積久愈詳已得其大體其間或有毫芒
之差諸説不無同異者葢因儀器仰側穹蒼失之纎微
年久則著雖有聖人莫能預定惟立窮源竟委之法隨
時實測取其精宻附近之數折中用之毎數十年而一
修正斯為治厯之通術而古聖欽若之道庶可復於今
日矣
[018-7a]
  地體
欲明天道之流行先達地球之圓體日月星辰每日出
入地平一次而天下大地必非同時出入居東方者先
見居西方者後見東西相距萬八千里則東方人見日
為午正者西方人見日為邜正也周天三百六十度每
度當地上二百里是故推驗大地經緯度分皆與天應
測緯度者用午正日晷或測南北二極測經度則必於
月蝕取之盖月蝕與日蝕異日之食限分數隨地不同
[018-7b]
月之食限分數天下皆同但入限有晝夜人有見不見
耳此處食甚於子者處其東三十度必食甚於丑處其
西三十度必食甚於亥是故相去九十度則此見食於
子而彼見食於酉相去百八十度則此見食於子而彼
當食於午雖食而不可見矣
  黄道赤道
天包地外圜轉不息南北兩極為運行之樞紐地居天
中體圓而靜人環地面以居隨其所至適見天體之半
[018-8a]
中華之地面近北故北極常現南極常隠平分兩極之
中横帶天腰者為赤道赤道距天頂之度即北極出地
之度也赤道以北為内為隂以南為外為陽斜交赤道
而半出其南半出其北者為黄道乃太陽一嵗所躔之
軌迹也黄赤道相交之兩界為春秋分距赤道南二十
三度半為冬至距赤道北二十三度半為夏至七政所
行之道紛然不齊惟將黄赤二道以為推測之本盖太
陽循黄道東行而出入於赤道之南北太隂與五星各
[018-8b]
循本道東行而又出入於黄道之南北故黄赤二道之
位定則晝夜永短寒暑進退以及晦朔弦望薄蝕朏朒
皆從此可稽矣
  經緯度
恒星七政各有經緯度盖天周弧線縱横交加即如布
帛之經緯然以東西為經南北為緯然有在天之經緯
有隨地之經緯在天則為赤道為黄道隨地則為地平
赤道均分三百六十度平分之為半周各一百八十度
[018-9a]
四分之為象限各九十度六分之為紀限各六十度十
二分之為宫為時各三十度是為赤經從經度出弧線
與赤道十字相交各引長之㑹於南北極皆成全圜亦
分為三百六十度兩極相距各一百八十度兩極距赤
道俱九十度是為赤緯依緯度作圜與赤道平行名距
等圜此圜大小不一距赤道近則大距赤道逺則小其
度亦三百六十俱與赤道之度相應也赤道之用有動
有靜動者隨天左旋與黄道相交日躔之南北於是乎
[018-9b]
限靜者太虚之位亘古不移晝夜之時刻於是乎紀焉
黄道之宫度並如赤道其與赤道相交之兩㸃為春秋
分相距皆半周平分兩交之中為冬夏至距兩交各一
象限六分象限為節氣各十五度是為黄經從經度出
弧線與黄道十字相交各引長之周於天體即成全圜
其各圜相凑之處不在赤道之南北兩極而别有其樞
心是為黄極黄極之距赤極即兩道相距之度其距黄
道亦皆九十度是為黄緯而月與五星出入黄道之南
[018-10a]
北者悉於是而辨焉故凡南北圜過赤道極者必與赤
道成直角而不能與黄道成直角其過黄道極者必與
黄道成直角而不能與赤道成直角惟過黄赤兩極之
圜其過黄赤道也必當冬夏二至之度所以並成直角
名為極至交圜又若赤道度為主而以黄道度準之則
互形大小何也渾圓之體當腰之度最寛漸近兩端則
漸狹距等圜/之度也二至時黄道以腰度當赤道距等圜之度
故黄道一度當赤道一度有餘二分時兩道雖皆腰度
[018-10b]
然赤道平而黄道斜故黄道一度當赤道一度不足也
此所謂同升之差而七政升降之斜正伏見之先後皆
由是而推焉至於地平經緯則以各人所居之天頂為
極盖人所居之地不同故天頂各異而經緯從而變焉
地在天中體圓而小隨人所立凡目力所極適得大圓
之一半則地雖圓而與平體無異故謂之地平乃諸曜
出沒之界晝夜晦明之交也地平亦分三百六十度四
分之為四方子午/卯酉各相距九十度二十四分之為二十
[018-11a]
四向各十五度是為地平經從經度出弧線上㑹於天
頂並皆九十度從地平下至天頂/之衝亦九十度是為地平緯又名髙
弧髙弧從地平正午上㑹天頂者其全圜必過赤道南
北兩極名為子午圜乃諸曜出入地平適中之界而北
極之髙下晷影之長短中星之推移皆由是而測焉是
故經緯相求黄赤互變因黄赤而求地平或因地平而
求黄赤乃専家之要務推測之所準也
  臣/等謹按天文之有黄赤經緯由宗動天而分為
[018-11b]
  恒星七曜之所轉旋因列於天象地體之後又古
  法以日行命天周為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
  然為畸零之度而不能合於日行西法與囘囘同
  以周天為整度就三百六十為起數之宗經緯通
  為一法賅括萬殊斜側縱横周通環應得以整御
  零為法倍易可謂最善者矣
  恒星
  恒星總紀
[018-12a]
恒星即經星也以其有常不易故名經星史記天官書/紫宫房心權
衡咸池虚危列宿部星此天之五宫坐/位也為經不移徙大小有差濶狹有常經星又各有經
緯度故别之曰恒星其星官名數古今不同漢書天文
志經星常宿中外官凡百一十八名積數七百八十三
星晉志載吳太史令陳卓始列甘石巫咸三家星官著
於圖錄凡二百八十三官一千四百六十四星今皆不
見原本隋丹元子步天歌與陳卓數合後此言天官者
皆以步天歌為準康熙十三年監臣南懷仁修儀象志
[018-12b]
星名與古同者總二百五十九座一千一百二十九星
比步天歌少二十四座三百三十五星又於有名常數
之外増五百九十七星又多近南極星二十三座一百
五十星近年以來累加測驗星官度數儀象志尚多未
合又星之次第多不順序亦宜釐正於是逐星測量推
其度數觀其形象序其次第著之於圖計三垣二十八
宿星名與古同者總二百七十七座一千三百一十九
星比儀象志多十八座一百九十星與步天歌為近其
[018-13a]
尤與古合者二十八宿次舎自古皆觜宿在前參宿在
後其以何星作距古無明文唐書云古以參右肩為距
失之太逺文獻通考載宋兩朝天文志云觜三星距西
南星參十星距中星西第一星西法觜宿距中上星參
宿亦距中西一星今按觜宿中上星在西南星前僅六
分餘而西南星小中上星大則以中上星作距可也若
參宿以中西一星作距星則觜宿之黄道度巳在參宿
後一度餘即赤道度亦在參宿後三十一分餘今依次
[018-13b]
順序以參宿中三星之東一星作距星則觜宿黄道度
恒在參前一度弱與觜前參後之序合其餘諸座之星
皆以次順序無凌躐顛倒之弊又於有名常數之外増
一千六百一十四星近某座者即名某座増星依次分
註方位以備稽考其近南極星二十三座一百五十星
中國所不見仍依西測之舊共計恒星三百座三千八
十三星編為總紀一卷庶星官名數古今不同及黄道
赤道所屬宫次皆展卷瞭然矣
[018-14a]
  臣/等謹按丹元子步天歌先二十八宿後三垣盖
  箕風畢雨織女牽牛見於詩書者皆列宿星座而
  宋兩朝天文志所載垣星俱入列宿度分是列宿
  星名最古也三垣多取周秦之國與官名知始於
  甘石之徒然史記天官書首列紫宫殆以北極為
  尊猶振衣之挈領今西測次序仍之
  紫微垣
  北極五星一曰太子二曰帝三曰庶子増星三四
[018-14b]
  曰后宫増星一五曰天樞黄道在午未宫赤道在
  夘辰宫 四輔四星増星一黄道在未宫赤道在
  巳午宫 勾陳六星増星十黄道在未申宫赤道
  在丑寅夘戌亥宫 天皇大帝一星黄道在申宫
  赤道在亥宫 天柱五星増星六黄道在申酉宫
  赤道在子丑宫 御女四星増星一黄道在未申
  酉宫赤道在丑寅宫 女史一星増星一黄道在
  未宫赤道在寅宫 柱史一星増星二黄道在申
[018-15a]
  宫赤道在丑宫 尚書五星増星二黄道在辰巳
  午宫赤道在寅宫 天牀六星増星一黄道在巳
  午宫赤道在寅夘宫 大理二星増星一黄道在
  未宫赤道在辰巳宫 隂徳二星増星一黄道在
  未宫赤道在巳宫 六甲六星増星一黄赤道俱
  在未申宫 五帝内座五星増星二黄道在申宫
  赤道在酉戌宫 華盖七星黄道在酉宫赤道在
  戌宫 杠九星附華盖/為一座増星一黄道在申酉宫赤
[018-15b]
  道在酉戌宫 右垣牆七星一曰右樞二曰少尉
  増星二三曰上輔増星二四曰少輔増星一五曰
  上衛増星三六曰少衛増星一七曰上丞増星三
  黄道在巳午未申宫赤道在辰巳午未申酉宫
  左垣牆八星一曰左樞二曰上宰三曰少宰四曰
  上弼五曰少弼六曰上衛増星三七曰少衛増星
  八八曰少丞増星一黄道在辰巳酉宫赤道在戌
  亥子丑寅卯宫 天乙一星黄道在巳宫赤道在
[018-16a]
  辰宫 太乙一星黄道在午宫赤道在辰宫 内
  厨二星増星二黄道在午宫赤道在辰宫 北斗
  七星一曰天樞増星三二曰天璇増星八三曰天
  機四曰天權増星三五曰玉衡六曰開陽増星二
  七曰揺光黄道在巳午宫赤道在辰巳宫 輔一
  星附北斗/為一座増星三黄道在巳宫赤道在辰宫 天
  槍三星増星四黄道在巳宫赤道在卯宫 元戈
  一星増星二黄道在辰宫赤道在卯宫 三公三
[018-16b]
  星黄道在巳宫赤道在辰宫 相一星増星三黄
  道在巳宫赤道在辰宫 天理四星増星一黄道
  在午宫赤道在巳宫 太陽守一星増星一黄赤
  道俱在巳宫 太尊一星黄道在午宫赤道在巳
  宫 天牢六星増星二黄道在巳午宫赤道在巳
  宫 勢四星増星十六黄道在午宫赤道在巳宫
   文星六星増星八黄道在午未宫赤道在午宫
   内階六星増星十黄道在未宫赤道在午宫
[018-17a]
  三師三星増星一黄道在未宫赤道在午宫 八
  穀八星増星三十四黄赤道俱在申宫 傳舎九
  星増星四黄道在申酉宫赤道在酉戌亥宫 天
  厨六星増星二黄道在戌宫赤道在子丑宫 天
  棓五星増星十黄赤道俱在寅宫
   右共三十七座一百六十三星外増一百七十
   七星
  太微垣
[018-17b]
  五帝座五星増星三黄赤道俱在巳宫 太子一
  星黄赤道俱在巳宫 從官一星黄赤道俱在巳
  宫 幸臣一星黄赤道俱在巳宫 五諸侯五星
  増星七黄道在辰巳宫赤道在辰宫 九卿三星
  増星九黄赤道俱在辰宫 三宫三星黄赤道俱
  在辰宫 内屏四星増星六黄赤道俱在巳宫
  右垣牆五星一曰右執法二曰上將三曰次將四
  曰次相増星三五曰上相増星二黄赤道俱在巳
[018-18a]
  宫 左垣牆五星一曰左執法増星一二曰上相
  三曰次相増星一四曰次將增星三五曰上將増
  星二黄赤道俱在辰宫 郎將一星増星二黄道
  在巳宫赤道在辰宫 郎位十五星増星三黄道
  在巳宫赤道在辰巳宫 常陳七星増星六黄道
  在巳宫赤道在辰巳宫 三台六星一曰上台二
  星増星七二曰中台二星増星三三曰下台二星
  増星二黄道在巳午未宫赤道在巳午宫 虎賁
[018-18b]
  一星黄赤道俱在巳宫 少微四星増星八黄道
  在巳午宫赤道在巳宫 長垣四星増星九黄道
  在巳午宫赤道在巳宫 靈臺三星増星八黄赤
  道俱在巳宫 明堂三星増星六黄赤道俱在巳
  宫 謁者一星増星二黄道在巳宫赤道在辰宫
   右共二十座七十八星外増九十三星
  天市垣
  帝座一星黄赤道俱在寅宫 侯一星増星五黄
[018-19a]
  赤道俱在寅宫 宦者四星增星五黄赤道俱在
  寅宫 斗五星増星十四黄道在寅夘宫赤道在
  寅宫 斛四星増星三黄赤道俱在寅宫 列肆
  二星増星四黄道在寅卯宫赤道在寅宫 車肆
  二星増星二黄赤道俱在寅宫 市樓六星増星
  一黄赤道俱在寅宫 宗正二星増星三黄赤道
  俱在寅宫 宗人四星増星四黄赤道俱在寅宫
   宗二星黄赤道俱在丑宫 帛度二星増星三
[018-19b]
  黄赤道俱在寅宫 屠肆二星増星三黄赤道俱
  在丑寅宫 右垣牆十一星一曰河中二曰河間
  増星一三曰晉増星三四曰鄭五曰周増星十四
  六曰秦増星一七曰蜀増星二八曰巴増星四九
  曰梁十曰楚十一曰韓黄赤道俱在寅卯宫 左
  垣牆十一星一曰魏増星八二曰趙増星三三曰
  九河増星一四曰中山増星七五曰齊増星八六
  曰吳越増星七七曰徐増星四八曰東海増星四
[018-20a]
  九曰燕十曰南海十一曰宋増星二黄赤道俱在
  丑寅宫 天紀九星増星十四黄道在寅卯宫赤
  道在寅宫 女牀三星黄赤道俱在寅宫 貫索
  九星増星十三黄赤道俱在卯宫 七公七星増
  星十六黄道在卯辰宫赤道在寅卯宫
   右共十九座八十七星外増一百五十九星
 
 
[018-20b]
 
 
 
 
 
 
 
皇朝通志卷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