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41 畿輔通志-清-唐執玉 (master)


[108-1a]
  欽定四庫全書


  畿輔通志卷一百八


  碑


  本朝


  明東閣大學士范文忠公神道碑 王崇簡


  我


  聖朝之順治九年憫明末冦陷都城殉君死難幽忠難冺
大節可風褒䘏死節諸臣前東閣大學士工部尚書
[108-1b]
范景文


  賜諡文忠建祠予祭錫祭田七十畝嗚呼盛哉我


  朝褒忠前代於以勵人臣之節者至隆也後數年范公
女兄之子王生偕及門士李生掇公死節實蹟及出
處之能記者代嗣子為狀謀刻詞於麗牲之石請於
太傅范先生先生問昔稱知公今誰在者猥以予對
予時以病在告先生命仲子太常公過予屬為銘作
公碑噫予豈能知公者哉雖然仰述休命以勵臣節


[108-2a]
  史臣之職也曷敢辭謹按狀公字夢章别號質公以
贈資政大夫南京兵部尚書諱桂為曾祖以贈資政
大夫南京兵部尚書諱汝河為祖而南寜府知府贈
資政大夫南京兵部尚書永年之子也其先自河内
遷吳復有自吳遷齊者明永樂中處士理就粟河間
府之吳橋縣五世而至公曾祖為吳橋人云公母馬
夫人感異而生公四歳能誦詩書七嵗隨南寧公廷
試至京師望見貴人車騎竊語云此豈天上人邪南
[108-2b]
寧公聞而異之既而以童子試第一人食餼於庠萬
歴已酉舉京兆癸丑登進士第授山東東昌府推官
律已端宻毫髪之私無自而入嘗署其門曰不受屬
不受餽東人稱為二不公旱蝗條便宜十事存活億
萬人尤盡心於獄事夜半孤燈熒熒繙閲成案必求
其可生不得而後已以治行遷吏部某司主事攝選
事當泰昌覃恩錄建言諸臣凡以建儲礦税廢斥一
月盡登啟事尋以假去天啓乙丑起文選司郎中疏
[108-3a]
論銓弊侃侃不撓時權璫魏忠賢黨與亂政惡之思
有以中公公一日嚙血滿地以亟病歸始南寧公謂
人曰吾子其歸矣當不為監閹作奉行吏也及公歸
而璫日横周忠介順昌逮北寺誣賕數千公與忠介
有夙昔交多方左右冀脱其死而璫數遣邏卒瞷之
人憂公禍且不測而公不顧崇禎嗣立即家起太常
寺少卿遷右僉都御史巡撫河南劾監司郡守之不
法者吏治為之肅清亡何京師戒嚴公帥師入衛扺
[108-3b]
涿州入守城賴以全在道有以茗進者公舉以酹地
曰諸將士從冰雪風霜中赴國難裂吻墮指勺水不
得入口予奈何獨啜茗耶將士聞而感泣益奮勵故
援兵扺都下者獨公最先遷兵部右侍郎督治通鎮
䕶漕運三歴秋防公數乞歸養甫得請而南寧公捐
館矣公以不逮含歛摧毁三年骨立服闋起南京右
都御史乙亥流冦蔓延烽火徹江上遷南京兵部尚
書簡額兵治樓船葺壁壘以固根本復宿重廬州出
[108-4a]
奇英六以壯聲援冦終不敢窺江者公之力也賊多
置奸人窺伺徽人汪君用為之囊槖公廉得並奸人
數輩付之法兵科某貪横軍民憤激亂且作公列其
狀逮治人情始大安以考績贈三世如公官武陵楊
嗣昌以内閣掌兵部畀冦張獻忠糓城等三縣駐牧
冦造船秣馬勢張甚公偵得其實言冦就撫不可信
與嗣昌忤及嗣昌奪情廷臣以綱常大義爭者多獲
罪公合九卿申論致責問草疏之人公曰疏臣之為
[108-4b]
也遂落職先是戊寅公家毁於兵二子先後死乃僑
寓南京著書自適往往與賔客賦詩飲酒優游山崖
水涘間初若無顯仕者四方名流得識其面退誇於
人以為榮迨賊破襄雒犯承天撫局大壊嗣昌懼誅
仰藥死廟堂思公言召還故官趨入對即道中遷刑
部尚書尋改工部尚書當是時邉警方殷三日五趨
召公至入見帝曰不見十餘年何癯也即日受事拮
据城守日夜勞瘁疾作從牀褥間為其屬區畫凡又
[108-5a]
七閲月備禦搆築有方經費十省八九汴河决召問
於隆道閣卒用公計䇿底績時公配張夫人卒公陳
妻亡子死之慘賜恤如例並贈公長子貢生𤣥超營
繕司主事以慰公甲申二月晉東閣大學士公以不
勝任辭帝曰朕知卿久今冦在門庭用卿晩矣時人
才摧落刑科都給事中孫承澤疏請赦繋臣張國維
郭景昌等公於召對陳國維總理河道有功景昌起
戌所撫楚不遑顧家才氣舉堪䇿勵微科臣言臣固
[108-5b]
欲奏之帝為並釋繋治者六人公力請傳諭盖俾恩
出自上且虞傍撓也既而冦氛益逼或請出幸召集
議東閣公曰聨絡人心堅守待援此臣所知他非敢
議帝顧之泣下曰先生言是也國君死社稷朕豈有
他念哉時大帥請移鎮入援公主其議而復阻於異
説及三月十七日賊薄城下公即直宿閣中十九日
昧爽中官傳諭城軍散亂亟命都察院多遣御史巡
城公方詣中左門請見而宫人愴惶出走詰之云王
[108-6a]
太監隨駕出矣公趨長安街朝房賊騎已紛紛道上
家人勸公易服歸寓偵駕為去就公曰駕出不與聞
今安往耶歸寓徒亂人意紿侍者出遂自經侍者覺
而解之公怒曰此非為我也因去五顯廟中繕遺疏
請恢復遺詩有翠華迷草路淮水漲烟澌之句復署
紙遺家人云身為大臣不能殺賊雪恥死有餘恨遺
奏聊見孤臣一片血誠盖以駕出必幸金陵悮於宫
人之言也家人環泣公曰今日之事皆謀國者刻深
[108-6b]
剝削致此四十日輔臣不能挽救惟一死以報君恩
傳之後世誤國家者非我也呼一人隨至演象所望
拜闕庭先壠屬曰翌辰収我遂投雙塔寺傍井中死
四日始克歛顏色如生賊至公寓蕭然無所得歎曰
范閣老槖中略無長物真清宰相矣禁勿得輒入其
門嗚呼如公大節卓然可謂秉徳不囘從容就義矣
考其生平出處光偉乃更如此若其行修於内徳孚
於衆有不能更僕而盡者皆畧而不書嗟夫明三百
[108-7a]
年輔臣之賢不肖不可縷指及其亡也死難者惟公
一人其以維持一代之綱常綦重矣此我


  聖朝所以襃嘉而不遺也公生於萬歴丁亥十月三十日
至盡節得年五十有八以某年某月某日𦵏於祖墓
之兆公為文本義理詩清逸有晉魏風所著開心札
記餐冰齋詩味𤣥堂疏稿南樞志諸書藏於家公昔
顯貴予雖嚮往而媿於無因憶癸未之夏鄉人有相
搆者皆與予善而人莫敢近公寄言曰惟子可解此
[108-7b]
紛幸而得當及予釋褐始識公面公固知予余豈能
知公哉惟論次其大者繋之以銘銘曰


  烮烮范公皎日嚴風殉君死難


  綸褒其忠肇錫嘉名千古之榮祭田是賚春齍秋盛持已
維端氷清玉寒無矯無詖求心攸安治官奕奕於時
暌益文武為憲政有名迹石膽鐵腸萬夫之望宛若
儒生鬚眉秀長有一事賢猶數世傳矧斯大節匪億
萬年豐碣曠野輪蹄過者孰為顏熱孰為泣下


[108-8a]
  明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墓碑 李 霨


  上御極十有六載徳澤普汜民物康和文恬武熙内外寕
謐爰以農隙舉巡狩之禮時維仲冬


  駕發南苑越信宿


  駐蹕玉泉之麓以道出昌平有明諸陵在焉


  特降徳音遣使致祭豫飭有司蕆事初


  上念明崇禎帝勵精遘亂亡國非辜業為建碑陵寢迨


  車駕蒞止營於昌平之北即日


[108-8b]
  幸其地瞻眺致敬為感惻省久之顧見陵側有邱巋然為
明故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墓盖殉崇禎帝於萬
嵗山者也


  上憫其忠義隨


  命扈從學士麻勒吉酹酒於其前洎旋行在復


  勅霨撰述其事碑於墓道聞維皇降衷五常之性不
擇人而具故運有盛衰而氣無厚薄當其盛也則有
攀鱗附翼者若而人乗勢奮庸以著一代開基之烈


[108-9a]
  當其衰也則有仗節赴義者若而人見危授命以酬
祖宗養士之恩盖倫常之重不可一日亡於天下必
有負荷之者而後人心不死然而捨生取義之事難
言之矣疑畏牽於中禍患怵於外理欲之幾間不容
髪故曰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非死之難處死
之為難也粤稽往古節烈之士昭然方䇿者類皆戴
縰垂纓析圭儋爵膺軍國之重寄負當世之盛名不
幸變起倉卒非一死不足謝責乃疾風勁草猶未敢
[108-9b]
云數數見也至於中官之設任不踰掖庭之近職不
越侍從之恆雖云食祿王朝而士君子所以責望之
者則與外臣有間故載籍所傳中官之賢者公忠勤
恪如巷伯管蘇吕强張承業之流代不乏人而獨無
以殉節著者誠不敢過求之耳在昔崇禎甲申之變
大盗煽亂海宇土崩崇禎帝孤立於上封疆大吏望
風而靡在廷之臣怡堂罔覺及賊薄都城陷不旋踵
帝執國君死社稷之義赴萬嵗山上賔舉朝文武獸
[108-10a]
騖魚淰奔迫途窮惟承恩分屬親臣情深戀主當柱
傾維裂白刃切膚之際而近侍之職跬步不捨自經
帝側視死如歸一時外廷臣子慷慨捐軀者雖有其
人而宫闈勢隔弗遂號弓以視承恩從容得所盖有
憾焉其他或屈膝賊庭殞身搒掠而詭云死難或傾
家納賂冀贖餘生而卒以不免一死同也其於承恩
奚翅薰蕕之異哉嗚呼中官殉國推為千古一人洵
無愧矣明末死節諸臣久荷


[108-10b]
  皇上賜諡追褒獨承恩雖䝉賜窆幽光尚鬱乃兹值
鑾輿親幸睠顧垂慈既


  命侍臣奠以清醑復令墓道表以貞珉慰忠魂而樹風教
九原有知承恩必頫首感泣以承矣雖然承恩節固
竒偉非遇我


  皇上如天之度浩蕩之恩則亦世遠跡湮草木同腐是其
生前之建立既難而身後遭逢尤為不易誠賢者之
希遘也抑竊見從來寛仁之主加惠勝國者未有
[108-11a]
如我


  皇上之殷且厚也弓劍所藏興感曠世方


  勅宗伯薦以馨香旋


  命司空葺其傾圮樵蘇永禁守䕶加嚴憫英君厄運之相


  值而因以及其從死之臣


  天語諄諄俾獲不朽深仁厚澤有加無已唐虞三代以還
頌揚君徳者莫能髣髴萬一承乏扈


  蹕載筆是司被


[108-11b]
  命屬詞欣悚交集不敢以蕪陋諉敬述梗概昭往代之忠
貞紀


  熙朝之盛事用告來者具有所瞻式興起以仰副我


  皇上勸忠之至意云


  重修顓頊廟碑        李 霨


  邑之有顓頊廟也自前令孔侯承先始也初侯履行
舊治城東覩所謂顓頊帝陵者巋然榛莽中懼其久
而湮也遂伐石以表之因立廟於今治之霑化闗外
[108-12a]
盖自前戊子嵗迄今垂百年矣日月滋久兵燹荐更
甍桷陊剝丹堊黯昧摧圮將及不蔽風雨余從子珩
怵然傷之間以語余失今弗葺後將一墜而難復也
余因屬令首倡以告里之士大夫咸踴躍從事珩乃
醵資庀材身任其瘁始於康熙七年三月閲八年四
月訖功徹故易腐嚴嚴翼翼往蹟炳燿瞻眺一新邦
人樂觀厥成也走京師謁余一言記於麗牲之石余
按地志邑以高河之陽得名帝顓頊初封於此故號
[108-12b]
高陽氏然考之史稱帝生於弱水則禹貢之梁州其
都於帝丘則所謂九河既道雷夏既澤者是也邑相
去遠者數千里近者千餘里其初國於高陽者何也
帝之父昌意為黄帝元子既不得立史亦不詳所封
帝則如後代所稱樹子母乃以疏通静淵之材年少
佐理故膺選建為藩屏如周之魯衞漢之燕代齊趙
而其後遂入繼大統者耶書曰奠高山大川恒衞既
從大陸既作盖恒水東流合&KR0740至於瀛由邑入易水
[108-13a]
其故道然也周禮職方氏之掌其山鎮曰恒山其澤
藪曰昭餘祈其川虖沲嘔夷其澤淶易然則邑故負
山襟河川原滙環風氣宣達而威紆帝以藩國發祥
入踐天位豈偶也哉夫然曷為而改都也金天氏都
曲阜帝丘其畿内地帝既嗣服繼統則舍故封而就
帝丘亦其勢宜然也又考帝崩𦵏濮陽濮陽即帝丘
陵墓祀典皆在焉又今邑東之有帝陵何也夫帝既
都帝丘則殁而𦵏也自不當在舊都豈當有國之日
[108-13b]
或其妃御支庶之屬死𦵏其處而世遠傳訛遂指為
帝墓也耶抑帝雖建統東都而猶念舊封之山川風
物以及父老子弟間嘗車駕徙東來燕息流連於此
以為吾百嵗後魂魄猶思故都乃像為墓宫以當棲
神者耶即不然帝子孫衆多昆吾豕韋秦趙之間皆
有之安知不有在邑而若後世為衣冠之𦵏以親其
先王者耶是皆不可知不可知則姑置焉可也而至
於廟則邑人所以思帝明徳之遠而不可以或弛者
[108-14a]
按西漢永光以前祖宗廟在郡國合一百六十餘所
而周公祀文王武王於洛邑已有原廟之意邑之有
廟盖亦竊取斯義而非僭也雖然余用是進與邑人
共勉之也詩那之章曰自古在昔先民有作又思齊
之章曰古之人無斁譽髦斯士言先民之作所以善
後世也予邑在并冀之間其俗敦禮讓稱先王士無
偽行下無淫巧相親相愛而無離異也非帝之作焉
而貽之者乎今者新其廟貌崇其祀饗當益致其懿
[108-14b]
益致其信祇法乎帝之所以養材任地治氣教化之
道以進其俗於隆古斯得矣茍徒事乎修舊觀循往
跡嵗時選牲為酒拜庭跪起與浮屠道士之宫比侈
而已其與夫弛且墜者何異哉余既序次其顛末因
辨核其疑端以俟後起之博洽者藉以為考據云其
棟宇之制土木之資以暨捐輸者之姓名爵里則詳
列碑隂不具綴


  宋曹氏墓碑         陸隴其


[108-15a]
  靈壽人物著於史䇿者莫如燕昌國君樂毅宋濟陽
武恵王曹彬其功業烜赫固不待言至如昌國報燕
惠王書云君子交絶不出惡聲武恵平南唐歸奏云
奉勅差往江南勾當公事囘其不怨不伐雖儒者白
首居敬窮理之功有未能到是者是豈尋常將帥所
能企其萬一哉余謂兩賢天資固不同當日必有得
於師友講論薰陶之益惜其淵源不可考矣及承乏
兹土得盤桓於二公桑梓之地不勝高山景行之思
[108-15b]
間嘗問其遺老冀得其遺跡而昌國君墳墓里居已
無復有知之者獨縣北朱樂村南相傳有曹氏塜未
未知其為武恵歟抑武恵之上世若子孫歟寧晉亦
有曹氏墓與此孰先孰後皆不可知余親造朱樂村
徘徊其域則蕭然一平衍漫無邱隴計地廣二十步
縱二十二步東去松水百五步南去朱樂村百四十
步片石偶立者四皆剡其上竅其中意必塋坊夾柱
之石而規制粗陋似非勲戚家所用疑是後人表識
[108-16a]
之物盖曹氏當靖康之末子孫多從高宗南渡無復
在北者又歴經金元用兵之際故至今纔七百年而
若存若冺至於斯歟抑當時武恵謙恭不伐其規制
本不甚宏壯故易就湮没歟余以語傅君維橒曰武
恵之跡在靈夀者僅此一塊土豈可使當吾世而湮
没耶傅君曰吾邑西阜安村有韓太保墓者無碑志
可稽無封樹可識特元末東平趙哲有韓太保墓碑
數百年來遂指為韓忠獻億不知韓氏雍邱之後果
[108-16b]
還𦵏靈夀耶或其先世贈官有至太保者耶忠獻第
六子縝以太子太保致仕或令縝留守祖墓不隨遷
者耶前人好附會而後人輕信聽未可知也今曹氏
墓亦在疑信離合之間弗傳疑焉懼又如韓氏傅君
斯言春秋書夏五郭公之意也余既不忍武恵之泯
泯於兹土而又嘉傅君之能慎遂并記之於石云


  保陽學政公署碑   乾隆四年二月鐫倪象愷


  保陽去京師三百二十里冠冕直省之百八十一郡
[108-17a]
凡王政所闗有司宜隨時興作使合制度示天下觀
瞻提督學政公署先於康熙三十六年徙自易州始
則因陋就簡繼則頺塌傾敗盖四十年矣殆非所以
隆體統育人才崇學校也乙卯季夏余守是邦思有
以新之者而未獲請丙辰冬幾燬於火戊午秋復圮
於水學使者時將按試於是方伯苕水張公轉請於
前制府彭城李公今制府晉陽孫公共謀動帑鳩工
而庀材焉按其舊制擴以新見中堂五楹則因乎舊
[108-17b]
堂前兩廂增三十三間為六十六間龍門東西各增
五間此則文武諸生揖讓進退含英咀華之所也堂
後有軒軒後有寢十有五間曰惟改作則學使者臧
否人物甲乙文章之地也寢之左為間十三右亦如
之因舊為新則厨爨之丁夫供事之書役所鍵閉扄
鑰之處也儀門三間前為頭門如其數而加高大焉
門左右為官㕔為吏舍為鼔亭增舊之十二為二十
有四平西偏隙地為射圃治八椽於其後為馬廐或
[108-18a]
因或創凡為間大小百六十有二至周圍内墻則用
挑而瓦封其上外墻則用築而棘覆其巔高均丈而
加三長則為文四百六十門以外石獅旗杆照壁森
然成列門以内公私所須之棹橙屏盂燈擎筐筥錡
釡銅錫磁漆飲食服用之器為數繁雜别登簿冊任
吏専掌俾可持久計用木大小三千五百六瓦二十
二萬二千磚一十九萬六千土坯十二萬九千計役
木工土工及搬運各工二萬八千五百舊存料物新
[108-18b]
製灰石及雜物雜役不在此數價稱乎物直程其功
凡縻帑金三千九百有竒其時領帑備物無冐無遺
則清苑縣知縣徐時作早夜督察餼廪稱事前則試
用州判熊繹祖州同陳上朋繼則試用州同王士瀚
州判徐世彬肇工於九月朔越十有一月二十四日
功成兹役也員吏匠役趨事赴功興作以時制度峻
整於是保陽之提督學政公署可以冠冕直省之百
八十一郡矣乃肅所屬之文武生童以落之而并記
[108-19a]
之石


  保陽學政公署落成碑乾隆四年二月鐫錢陳羣


  自方伯連帥以至一命下吏凡有教養訓練之責者莫
不有廨廨以居官官以視事居之所庀事之所集也
其始以公物剏建其後則各葺其居以集厥事無分
營亦無他諉前後更替守之俾勿壊猶易易耳學校
公署則不然以直𨽻言之為府十十其署為州五五
其署而八旗洎京兆所𨽻不與焉使者巡行所至嵗
[108-19b]
必一周席不暇煖既無餘力徧為新之守土之官間
以時鳩工飭材因陋就簡僅蔽風雨每遇秋霖積雪
甚至頺敗不測者丙辰春余奉


  命留任衡文首按保陽見屋宇傾圮聽事後軒欂櫨欹側
篝燈視事風入牕牖聲淅淅然瓦腐椽蛀落棐几間
心每悸也未數日夜中大雨倒屋三楹冊籍盡為所
壓胥役以避漏移止他所僅以身免明日太守蜀郡
倪君過余為之愀然且曰吾日夜念此當為新之既
[108-20a]
余以私艱歸里又三年服闋還朝復膺視學之


  命則倪君已乗間力言於方伯張公轉請於前制府彭城
李公今制府尚書孫公支公帑鳩工卑者培之闇者
敞之隘者拓之少者益之易危而安舍舊而新煥然
改觀矣乃集保陽所屬及易州所轄文武生童二萬
餘人而命之曰美哉輪奐洵可觀瞻海内


  皇上右文愛士爾幸生首善近地倡始風教宜各自奮勵
為天下桯式其視此矣余雖不敏願日孳孳焉與爾
[108-20b]
等其勉之耳惟是倪君領劇郡賛理學政其餘事也
而經營區畫盡善乃爾其功之沾溉士林者閲嵗時
久遠且不可澌滅矧余共事兹土身受其益可不紀
其績以傳於後至工直數目堂構規橅襄事各官如
知清苑縣事徐君時作等姓氏詳倪君記中兹不備
載云


  重修廣濟橋碑記        陳 儀子翽


  有橋於新橋之東者其名廣濟其長如干步其谾七其
[108-21a]
高如干尺其廣如干丈其成以五月朔日其董是工
者安州賀生昌祖其往來巡工者清苑李丞經其
始而觀其成則守保定倪使君也新橋在安州西二
十餘里跨府河以濟行人東安州西清苑南高陽任
邱北新安容城往來皆取道焉而府河挾一畆雞距
諸泉滙祁蒲曲逆之流每夏秋雨集溢岸騰湧而來
新橋之下不能容也則旁齧横奔而道為之絶於是
民又橋焉東曰普濟西則廣濟盖以濟新橋之不勝
[108-21b]
濟普而廣之云耳二濟之中廣濟最衝則最先圮賀
生昌祖以父志葺而復之僅三谾去夏水大至則又
圮使君賑所部過之曰此不修二橋為無用矣行者
病居者亦病有應於旁者曰唯然前之圮也或涉而
溺焉有携孫赴墊俱殁于是三日浮出孫猶抱其頸
未釋也吾父感焉誓復之未及而疲囑予為之予與
二三父老勉為之今復以水毁今不能矣詢其名則
賀生昌祖也使君曰重勉之予助女於是出俸金為
[108-22a]
之先且曰橋不勝水卑且狹而基不固也堅而㡳之
抗而崇之延而長之庶其可於是命李丞喻居人以
復橋便宜狀衆情大洽於是賈効其資工効其技農
効其力不兩月而橋成加其舊三之二焉偃之虹如
仰之月如雖有淫潦勿可毁也已於是刑牲徵伶祝
橋神而落之於是賀生昌祖介張天池侍御而來言
於余曰此倪使君之賜也請書之石以勸來者予謂
之曰凡人之能於其事者必有餘於是事者也人之
[108-22b]
克舉其官者必有餘於是官者也夫以一人而察十
七邑賑貸之當否目不給視耳不給聽心思不給慮
僕僕往來猶濫且遺是懼而遑問一橋乎哉今使君
所至吏革其偽民獻其情井閭之間求得心思耳目
欲給而閒閒然若無所事因以其暇考山川釐疆域
烝孝秀咨耄耆旌隱節懲姦慝章教訓俗興廢舉墜
無不於是行也得之一橋何有而以為使君功乎侍
御曰乘輿以濟孟子譏之川無橋梁單伯傷之於其
[108-23a]
細可以見其大此橋之修固使君之餘也獨不足徵
使君之餘於事且餘於官乎哉予曰然遂為之記


  種栢説乾隆四年三月        倪象愷


  栢與松比節而材適用則過之學政署後隙地及東
西兩墻間人跡不到督縣胥劉名久覔業槖駝術者
於乾隆四年已未三月朔至望植栢二百六十一本
不疎不宻裁培灌溉强幹弱枝期於接葉連䕃干霄
蔽日當夫棟朽梁蛀之候想即勝仕愉快之秋


[108-23b]
  國家養士待用視兹栢矣非旦晚事也勒嵗月株數於
壁俾後之陸續儲養以至成材而大其用者有所考
焉署前列槐四顆


  修保定府治記        倪象愷


  乾隆四年已未六月辛未府治公廨嵗久將壓因謀
拆卸詳動公帑庀材鳩工員吏率作以至落成則時
維九月粤攷兹堂之作則明正徳十四年已夘亦成
以九月明守張元電資中人也由監察御史守是邦
[108-24a]
其所以甘棠吾保者事載志乗而兹堂則實始新之
并樹槐栢百本猶有存者今二百十五年矣予籍威
遠資中比鄰自臺灣道罷職而來五年於兹其所以
宣徳達情教養士民者未知何似而兹堂之新則適
與之符何人地時事相值若斯之巧也為補槐之枯
者五栢之缺者二十為政在人時至事起安知二百
十五年後不又有從而新之補之以鞏固郡治於無
疆者乎聊記以竢之
[108-24b]









  畿輔通志卷一百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