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41 畿輔通志-清-唐執玉 (master)


[092-1a]
  欽定四庫全書


  畿輔通志卷九十二


  疏狀


  漢


  論治河三策疏        賈 讓


  治河有上中下策古者立國居民疆理土地必遺川
澤之分度水勢所不及大川無防小水得入陂障卑
下以為汙澤使秋水多得有所休息左右游波寛緩
[092-1b]
而不廹夫土之有川猶人之有口也治土而防其川
猶止兒啼而塞其口豈不遽止然其死可立而待也
故曰善為川者决之使道善為民者宣之使言葢隄
防之作近起戰國壅防百川各以自利齊與趙魏以
河為竟趙魏瀕山齊地卑下作隄去河二十五里河
水東抵齊隄西泛趙魏趙魏亦為隄去河二十五里
雖非其正水尚有所游盪時至而去則填淤肥美民
耕田之或久無害稍築室宅遂成聚落大水時至漂
[092-2a]
沒則更起隄防以自救稍去其城郭排水澤而居之
湛溺自其宜也今隄防陿者去水數百步逺者數里
近黎陽南故大金隄從河西西北行至西山南頭迺
折東與東山相屬民居金隄東為廬舍住十餘歲更
起隄從東山南頭直南與故大隄㑹又内黄界中有
澤方數十里環之有隄往十餘歲太守以賦民民今
起廬舍其中此臣親所見者也東郡白馬故大隄亦
復數重民皆居其間從黎陽北盡魏界故大隄去河
[092-2b]
逺者數十里内亦數重此皆前世所排也河從河内
北至黎陽為石隄激使東抵東郡平剛又為石隄使
西北抵黎陽觀下又為石隄使東北抵東郡津北又
為石隄使西北抵魏郡昭陽又為石隄激使東北百
餘里間河再西三東廹院如此不得安息今行上策
徙冀州之民當水衝者决黎陽遮害亭放河使北入
海河西薄太山東薄金隄勢不能逺泛濫朞月自定
難者將曰若如此敗壊城郭田廬冡墓以萬數百姓
[092-3a]
怨恨昔大禹治水山陵當路者毁之故鑿龍門辟伊
闕析底柱破碣石墮斷天地之性此乃人功所造何
足言也今瀕河十郡治隄歲費且萬萬及其大决所
殘無數如出數年治河之費以業所徙之民遵古聖
之法定山川之位使神人各處其所而不相奸且以
大漢方制萬里豈其與水爭咫尺之地哉此功一立
河定民安千載無患故謂之上䇿若廼多穿漕渠於冀
州地使民得以溉田分殺水怒雖非聖人法然亦救
[092-3b]
敗術也難者將曰河水高於平地歲增隄防猶尚决
溢不可以開渠臣竊按視遮害亭西十八里至淇水
口廼有金隄高一丈自是東地稍下隄稍高至遮害
亭髙四五丈徃五六嵗河水大盛増丈七尺壊黎陽南
郭門入至隄下水未踰隄二尺所從隄上北望河高
出民屋百姓皆走上山水留十三日隄潰二所吏民
塞之臣循隄上行視水埶南七十餘里至淇口水適
至隄平地出計上五尺所今可從淇口以東為石隄
[092-4a]
多張水門初元中遮害亭下河去隄足數十步至今
四十餘歲適至隄足由是言之其地堅矣恐議者疑
河大川難禁制滎陽漕渠足以卜之且水門但用木
與土耳今據堅地作石隄埶必完安冀州渠首盡當
卬此水門治渠非穿地也但為東方一隄北行三百
餘里入漳水中其西因山足高地諸渠皆往往股引
取之旱則開東方下水門溉冀州水則開西方高門
分河流通渠有三利不通有三害民常罷於救水半
[092-4b]
失作業水行地上湊潤上澈民則病濕氣木皆立枯
鹵不生穀决溢有敗為魚鼈食此三害也若有渠溉
則鹽鹵下隰填淤加肥故種禾麥更為秔稻高田五
倍下田十倍轉漕舟船之便此三利也今瀕河隄吏
卒郡數千人伐買薪石之費歲數千萬足以通渠成
水門又民利其溉灌相率治渠雖勞不罷民田適治
河隄亦成此誠富國安民興利除害支數百歲故謂
之中策若廼繕完故隄增卑倍薄勞費無已數逢其
[092-5a]
害此最下策也


  幽冀刺史久闕疏       蔡 邕


  臣聞國家置官以職建名臣愚淺小才竊假階級官
以議為名職以郎為貴知淺謀漏無所獻替夙夜寤
歎憂悸怛惕臣邕頓首死罪伏見幽州奕騎冀州强
弩為天下精兵國家贍仗四方有事軍師奮攻未嘗
不辦於二州也頃者以來連年饉荒穀價一斛至六
七百錢故䕶烏桓校尉夏育出征鮮卑無功而還士
[092-5b]
馬死傷者萬數弓兵散亡幾盡生民之本守禦之備
無一可恃百姓元元流離溝壑寇賊軰起莫能禁討
長吏寒心朝不守夕卒有他方之急則役之不可驅
使自為寇虜則誅之不可擒制豈非可憂之難三府
選幽冀二州刺史踰月不定臣怪問其故云避三互
十一州有禁當取二州而已二州之中少素有威名
之士或拘限歲年不應選用狐疑遲淹兩州空懸萬
里蕭條無所管繫每冀州長吏初除詔書治嚴不過
[092-6a]
五日今者刺史數旬不選誠非其理愚以為三互之
禁禁之薄者以陛下威靈申明禁令在任之人豈不
戒懼而當坐設三互自生留閡邪昔孝景時梁人韓
安國坐事被刑起徒中為内史武帝患東越數反拜
故待詔㑹稽朱買臣宣帝時患冀州有盗賊故京兆
尹張敞有罪逃命上使使就家召為冀州刺史安國
徒隸買臣郡民皆還治其國張敞亡命擢授劇州豈
顧三互拘官簿得救時之便也卒獲其用遺芳不滅
[092-6b]
此先帝不誤已然之事三公明知二州之要尤宜揀
選當越禁取能以救時弊而不顧爭臣之義茍避輕
微之科竊見日月拘忌選既稽滯又未必審得其人
則二部蠢蠢將為憂念願陛下上則先帝用三臣之
法蠲除禁近其諸州刺史器用可換者無拘日月三
互以差厥中臣慺慺瞽言惟陛下留神再省三省


  北魏


  請置學疏          邢 邵


[092-7a]
  二黌兩學盛自虞殷以宗配上帝以著莫大之嚴宣
布十二以彰則天之性養黄髪以詢哲言育青衿而
敷典教用能享國長久風徽萬祀者也爰暨亡秦改
革其道坑儒滅學以蔽黔黎故九服分崩祚終二代
炎漢勃興更修儒術故西京有六學之義東都有三
本之盛逮自魏晉撥亂相因兵革之中學校不絶仰
惟高祖孝文皇帝禀性自天道通古今列教序於鄉
鄰敦詩書於郡國但經始事殷戎軒屢駕未遑多就
[092-7b]
弓劍弗追世系統歷聿遵先緒承平之久大興版築
續以水旱戎馬生郊而明堂禮樂之本乃鬱荆棘之
林膠序德義之基空盈牧豎之蹟城隍嚴固之重闕
甎石之工墉搆顯望之要少樓榭之餙加以風雨稍
侵漸致虧墜非所以追隆堂構儀刑萬國者也伏聞
朝議以高祖大造區夏道侔姬文擬祀明堂式配上
帝今若基宇不修仍同丘畎即使高皇帝享闕於國
陽宗祀之典有聲無實此臣子所以匪寧億兆所以
[092-8a]
佇望也臣又聞官方授能所以任事既任以事酬之
以禄如此則上無曠瘝之譏下絶尸素之謗今國子
雖有學習之名而無教授之實何異兔絲燕麥南箕
北斗哉昔劉向有言宜興辟雍陳禮樂以風天下夫
禮樂所以教人刑罰所以殺人而有司每勸請定刑
法至禮樂則曰未敢是敢於殺人而不敢於養人也
臣以當今四海清平九服寧宴經國要重理化先營
脱復稽遲則劉向之言徵矣但事不兩興須有進退
[092-8b]
以臣愚量宜罷上方雕靡之作省永寧土木之功并
減瑤光材瓦之力兼分石器鐫琢之勞及諸事役非
世急者三時農隙修此數條使辟雍之禮蔚爾而復
興諷誦之音煥然而更作美樹高墉嚴壯於外槐宫
棘寺顯麗於中更明古今重遵鄉飲敦進郡學精課
經業如此則元愷可得之於上序游夏可致之於下
國豈不休歟


  冀定水患疏         崔 楷


[092-9a]
  臣聞有國有家者莫不以萬姓為心故矜傷軫於造
次求瘼結於寢興黎民阻饑唐堯致歎衆庶斯饉帝
乙罰已良以為政與農實繫民命水旱緣兹以得濟
夷險用此而獲安頃東北數州頻年滛雨長河激浪
洪波汩流川陸連濤原隰通望彌漫不已汎濫為災
戸無擔石之儲家有藜藿之色華壤膏腴變為澙滷
菽麥禾黍化作萑蒲斯用痛心徘徊澘然佇立也昔
洪水為害四載疏於夏書九土既平攸同紀自虞誥
[092-9b]
亮由君之勤恤臣用劬勞日昃忘餐宵分廢寢伏惟
皇魏道敷九有德被八荒槐階棘路實維英哲虎門
麟閣實曰賢明天地函和日月光曜自比定冀水潦
無歲不饑幽瀛川河頻年汎溢豈是陽九厄㑹百六
鍾期故以人事而然非為運極昔魏國鹹澙史起哂
之兹地荒蕪臣實為恥不揆愚瞽輒敢陳之計水之
湊下浸潤無間九河通塞屢有變改不可一凖古法
皆循舊隄何者河决瓠子梁楚幾危宣防既建水還
[092-10a]
舊迹十數年間戸口豐衍又决屯氏兩川分流東北
數郡之地僅得支存及下决靈鳴水田一路往昔膏
腴十分病九邑居凋離墳井毁滅良由水大渠狹更
不開澙衆流壅塞之所致也若穿鑿畎澮分立隄堨
所在疏通令無停蹙隨其高下必得地形土木參功
務從便省使地有金隄之堅水有非常之備鈎連相
注多置水口從河入海逺邇逕過瀉其墝鹵泄此陂
澤九月農罷量役計功十月昏正立匠表度縣遣能
[092-10b]
工摩畫形勢郡發明使籌察可否審地推岸辨其脈
流樹版分岸練厥從往别使案檢分部是非瞰睇川
原明審通塞當境修治不勞役逺終春自罷未須久
功即以高下營田因於水陸水種秔稻陛藝桑麻必
使室有久儲門餘豐積其實上葉禦災之方亦為中
古井田之利其於近事有可比倫江淮之南地勢洿
下雲雨滛霖動彌旬月遙途逺運惟用舟艫南畝畬
菑微事耒耜而衆庶未為饉色黔首罕有飢顔豈天
[092-11a]
德不均致此偏罰故是地勢異圖有兹豐餒臣既鄉
居水際目覩荒殘夙宵不寐實希効力事得施行


  論復幽燕疏         宋 琪


  大舉精甲以事討除靈旗所指燕城必降但徑路所
趨不無險易必若取雄霸路直進不免更有陽城之
圍葢界河之北陂淀坦平北路行師非我所便况軍
行不離於輜重賊來莫測其淺深欲望回轅西適山
[092-11b]
路令大軍㑹於易州循孤山之北淶水以西挾山而
行援糧而進涉涿水並大房抵桑乾河出安祖寨則
東瞰燕城裁及一舍此是周德威收燕之路自易水
距此二百餘里並是沿山村墅連延溪澗相接採薪
汲水我占上游東則林麓平岡非戎馬奔衝之地内
排槍弩歩隊實王師備禦之方而於山上列白幟
以望之戎馬之來二十里外可悉數也從安祖寨西
北有盧師神祠是桑乾出山之口東及幽州四十餘
[092-12a]
里趙德均作鎮之時欲遏西衝曽塹此水况河次半
有崖岸不可輕度其平䖏築城䕶之守以偏師北斷
彼之右臂也仍慮步奚為寇可分雄勇兵士三五千
人至青白軍以來山中防遏此是新州媯川之間南
出易州大路其桑乾河水屬燕城北隅繞西北而轉
大軍如至城下於燕丹陵東北横堰此水灌入高梁
河高梁岸狹桑水必溢可於駐蹕寺東引入郊亭淀
三五日瀰漫百餘里即幽州隔在水南王師可於州北
[092-12b]
繫浮梁以通北路賊騎來援已隔水矣視此孤壘浹
旬必克幽州管内洎山後八軍聞薊門不守必盡歸
降葢勢使然也然後國家命重臣以鎮之敷恩澤以
懐之奚霫部落當劉仁恭及其男守光之時皆刺面
為義児服燕軍指使人馬疆土少劣於契丹自被脇從
役屬以來嘗懐骨髓之恨渤海兵馬土地盛於奚帳
雖勉事契丹俱懐殺主破國之怨其薊門洎山後雲
朔等州沙陀吐渾元是割屬咸非叛黨此畨漢諸部
[092-13a]
之衆如將來王師討伐雖臨陣擒獲必貸其死命署
置存撫使之懐恩但以罪契丹為名如此則畨部之
心願報私憾契丹小醜克日殄平其奚霫渤海之國
各選重望親嫡封册為王仍賜弓器鼓旗軍服戈甲
以優遣之必竭赤心永服皇化俟克平之後宣布守
臣令於燕境及山後雲朔諸州厚給衣糧料錢别作
禁軍名額召募三五萬人教以騎射隸於本州此人
生長塞垣諳練戎事乘機戰鬬一以當十兼得奚霫
[092-13b]
渤海以為外臣乃守在四夷也然自阿保機時至於
近日河朔户口擄掠極多並在錦帳平盧亦邇栁城
遼海編戸數十萬耕墾千餘里既殄異類悉為王民
變其衣冠被以聲教願歸者俾復舊貫懐安者因而
撫之申畫郊圻列為州縣則前代所建松漠饒落等
郡未為開拓之盛也


  屯田水利疏         何承矩


  臣㓜侍先臣闗南征行熟知北邊道路川原之勢若
[092-14a]
於順安寨西開昜河蒲口引水東注至海東西三百
餘里南北五七十里滋其陂澤可以築隄貯水為屯
田以助要害免蕃騎奔軼俟朞歲間塘注闗南諸泊
淀水播作稲田其縁邊州軍地臨塘水者止留城守
軍士不煩發兵廣戍收水田以實邊設險固以防塞
春夏課農秋冬備寇縱贍師旅不失耕耘不費國用
不勞民力如此則敵弱我强彼勞我逸以强禦弱以
逸待勞此禦邊之術也順安以西至西山道路百里
[092-14b]
以來無水田處亦望遣兵戍以練其精鋭擇將領以
去其冗繆夫邊兵不患寡患驕慢不肅而不精邊將
不患怯患偏見自賢而無謀邊備不患寇患慢防而
未輯若禦得其力制得其要何慮乎邊患不除且有
國有家以足兵足食為本水田之盛誠可以限戎馬
而省轉粟之費萬世之利也


  唐


  進田𢎞正碑文狀       元 禎


[092-15a]
  田𢎞正魏博德政碑文右前件碑文伏䝉御札朱書
遣臣譔述恩生望外事出宸衷銘鏤骨肌難酬雨露
臣伏以陛下所以令臣與𢎞正立碑葢欲遣魏博及
鎮州將吏等並知𢎞正首懐忠義以致功勳臣若茍
務文章廣徴經典非惟將吏不㑹亦恐𢎞正未詳雖
臨四逹之衢難掩萬人之口臣所以効馬遷體叙事
直書約李斯碑文勒銘稱制使𢎞正見銘而戒逸將
吏觀叙而愛思不隠實功不為溢美文雖樸野事頗
[092-15b]
彰明伏乞天慈特留宸鑒其碑文謹隨狀封進謹具
奏聞伏聽勅㫖


  進幽州紀聖功碑文狀     李徳裕


  奉宣令臣譔述者伏以回鶻雖乘危蹙勢已内侵豺
狼之師尚餘十萬陛下神武雄斷智出無方震天威
以霆聲碎獯戎而瓦觧武功盛烈高視百王豈比周
穆犬戎之征荒服不至漢武馬邑之詐羣帥無功將
埀耿光宜命鴻筆臣學荒淺久病衰羸紀軒后之功
[092-16a]
徒知竭思叙唐堯之德終愧難名採其功狀稍似摭
實今已譔訖謹連進上輕凟宸扆不任惶越謹錄奏


  論用兵書          王 涯


  伏以幽鎮兩州悖亂天紀迷亭育之厚德肆豺虎之
非心囚繫鼎臣戕賊戎帥毒流列郡釁及賓僚凡在
有情孰不扼腕咸欲横戈荷㦸問罪賊庭伏以國家
文德誕敷武功繼立逺無不服邇無不安矧兹一方
[092-16b]
敢逆天理臣竊料詔書朝下諸鎮夕驅以貔貅問罪
之師當猖狂失節之寇傾山壓卵决海灌熒勢之相
懸不是過也但以常山燕郡虞虢相依一時興師恐
費財力且夫罪有輕重事有後先攻堅宜從易者如
聞范陽肇亂出自一時事非宿謀情亦可驗鎮州搆
禍殊非偶然扇動屬城以兵拒境如此則幽薊之衆
可示寛刑鎮冀之戎必資先討况廷凑闒茸不席父
祖之恩成德分離人多廹脇之勢今以魏博思復讐
[092-17a]
之衆昭義願盡敵之師叅之晉陽輔以滄昜犄角而
進易若建瓴盡屠其城然後北首燕路在朝廷不為
失信於軍勢實得機宜臣之愚忠輒在於此臣又聞
用兵若鬬先扼其喉今瀛莫易定兩賊之咽喉也誠
宜假之威柄戍以重兵俾其死生不相知間諜無所
入而以大軍先廹冀趙次下井陘此百舉百全之勢
也臣受恩深至無以上酬輕冐陳聞不勝戰越


  宋


[092-17b]
  論修六塔河第一狀      歐陽修


  臣竊見朝廷近因臣僚建議欲塞商胡開横壠回大
河於故道已下三司候今秋興役見今京東計度物
料臣伏以興大役動大衆必先順天時量人力謀於
其始而審於其終然後必行計其所利者多乃能無
悔伏見比年以來興役動衆勞民費財不精謀慮於
厥初輕信利害之偏説舉事之始既已倉惶羣議一
搖尋復悔罷臣不敢逺引他事只如往年河决商胡
[092-18a]
是時執政之臣不慎計慮遽謀修塞科配一千八百
萬稍芟騷動六路一百有餘州官吏催驅急若星火
民庶愁苦盈於道塗或物已輸官或人方在路未及
興役遽已罷修虛費民財為國歛怨舉事輕鋭為害
若斯雖既往之失難追而可鑒之蹤未逺今者又聞
復有修河之役聚三十萬人之衆開一千餘里之長
河計其所用物力數倍往年當此天災歲旱之時民
困國貧之際不量人力不順天時臣知其有大不可
[092-18b]
者五葢自去秋以及今春天下苦旱而京東尤甚河
北次之國家當務安靜賑卹之猶恐饑民起而為盜
况於此兩路聚大衆興大役乎此其必不可者一也
河北自恩州用兵之後繼以凶年人户流亡十失八
九數年以來人稍歸復然死亡之餘所存無幾瘡痍
未歛物力未完今又遭此旱歲京東自去冬無雨雪
麥不生苖已及莫春粟未布種農心焦勞所向無望
若别路差夫則逺處難為赴役就河便近則此兩路
[092-19a]
力所不任此其必不可者二也往年河决滑州曽議
修塞當時公私有力未如今日貧虛然猶收聚物料
誘率民財數年之間方能興役方今國用方乏民力
方疲且合商胡塞大决之洪流此一大役也鑿横壠
開久廢之故道此又一大役也自横壠至海一千餘
里埽岸久已廢壊頓須修緝此又一大役也往年公
私有力之時興一大役尚須數年今猝興三大役於
災旱貧虛之際此其必不可者三也就令商胡可塞
[092-19b]
故道可回猶宜重察天時人力之難為何况商胡未
必可塞故道未必可回者哉臣聞鯀障洪水九年無
功禹得洪範五行之書知水趨下之性乃因水之流
疏决就下而水患乃息然則以大禹之神功不能障
塞其流但能因勢而疏决爾今欲逆水之性障而塞
之奪洪河之正流斡以人力而回注此大禹之所不
能此其必不可者四也横壠湮塞已二十年商胡决
口亦數歲故道已平而難鑿安流已久而難回昨聞
[092-20a]
朝廷曽遣故樞宻直學士張奎計度功料極大近者
再行檢計減得功料全少功料少則所開淺狹淺狹則水
勢難回此其必不可者五也方今京東赤地千里饑
饉之民正苦天災又聞河役將動往往伐桑毁屋無
復生計流亡盜賊之患不可不虞欲望聖慈特降徳
音速罷其事當此凶歲務安人心徐詔有司審詳利害
縱令河道可復乞候豐年餘力漸次興修臣實庸愚
本無逺見得於外論不可不言謹具狀


[092-20b]
  論修六塔河第二狀      歐陽修


  臣伏見學士院集兩省臺諫官議修河事未有一定
之論葢由賈昌朝欲復故道李仲昌請開六塔互執
一説莫知孰是以臣愚見皆謂不然言故道者未詳
利害之源述六塔者近乎欺罔之謬何以言之今謂
故道可復者但見河北水患而欲還之京東然不思
天禧以來河水屢决之因所以未知故道有不可復
之勢此臣故謂未詳利害之源也若言六塔之利者
[092-21a]
則不攻而自破矣且開六塔既云減得大河水勢然
今恩冀之患何緣尚告危急此則減水之利虛妄可
知開六塔者又云可以全回大河使復横壠故道見
今六塔只是分減之水下流無歸已為賔棣德博之
患若全回大河以入六塔則其害如何此臣故謂近
乎欺罔之謬也臣聞河本泥沙無不淤之理淤澱之
勢常先下流下流淤高水行漸壅乃決上流之低處
此其勢之常也然避高就下水之本性故河流已棄
[092-21b]
之道自古難復臣不敢逺引書史廣述河源且以今
所欲復之故道言天禧以來屢決之因初天禧中河
出京東水行於今所謂故道者水既淤澀乃決天臺
埽尋修而復塞水復故道未幾又決於滑州南鐵狗
廟其後數年又議修塞水令復故道已而又決王楚
埽所決差小與故道分流然而故道之水終以壅淤
故又於横壠大決則決河非不能力塞故道非不能
力復所復不久終必決於上流者由故道淤高水不
[092-22a]
能行故也及横壠既決水流就下所以十餘年間河
未為患至慶厯三四年横壠之水又自海口先淤是
時臣為河北轉運使海口已淤一百四十餘里其後
逰金赤三河相次又淤下流既梗乃決於上流商胡
口然則京東横壠兩河故道皆是下流淤塞河水已
棄之高地京東故道屢復屢決理不可復其騐甚明
則六塔所開故道之不可復不待言而易知臣聞議
者計度京東故道功料止云銅城已上地高不知大
[092-22b]
抵東去皆高而銅城以上乃特高耳其東比銅城以
上則似低比商胡以上則實高也若云銅城以東地
勢徒下則當日水流宜決銅城以上何緣而頓淤横
壠之口亦何緣而大決也然則兩河故道既皆不可
為則河北水患何為而可去臣聞智者之於事有不
能必則較其利害之輕重擇其害少者而為之猶勝
害多而利少何况有害而無利此三者可較而擇也
臣見往年商胡初決之時議欲修塞計用一千八百
[092-23a]
萬稍芟科配六路一百有餘州軍今欲塞者乃往年
之商胡必湏用往年之物數至於開鑿故道張奎元
計功料極大後來李叅等減得全少猶用三十萬人
然欲以五十步之狹容大河之水此可笑也又欲増
一夫所開三尺之方倍為六尺且濶厚三尺而長六
尺已是一倍之功在於人力已為勞苦若云六尺之
方以開方法算之乃八倍之功此豈人力之所勝是
則前功既大而難興後功雖小而不實大抵塞商胡
[092-23b]
開故道凡二大役皆困國而勞人所舉如此而欲開
難復屢決已騐之故道使其虛費而商胡不可塞故
道不可復此所謂有害而無利者也就使幸而暫塞
暫復以紓目前之患而終於上流必決如龍門横壠
之比重以困國勞人此所謂利少而害多也若六塔
者於大河有減水之名而無減水之實今下流所散
為患已多若全回大河以注之則濵棣德博河北所
仰之州不勝其患而又故道淤澁上流必有他決之
[092-24a]
虞此直有害而無利耳是智者之不為也今若因水
所在増治隄防疏其下流浚以入海則可無決溢散
漫之虞今河所歴數州之地誠為患矣隄防歲用之
夫誠為勞矣與其虛費天下之財虛舉大衆之役而
不能成功終不免為數州之患勞歲用之夫則此所
謂害少者乃智者之所宜擇也大約今河之勢負三
決之虞復故道上流必決開六塔上流亦決今河下
流若不浚使入海則上流亦決臣請選知水利之臣
[092-24b]
就其下流求其入海之路而浚之不然下流梗澀則
終虞上決為患無涯臣非知水利者但以今事可騐
者而較之耳言狂計愚不足以備聖君博訪之求此
大事也伏乞下臣之議廣謀於衆而裁擇之謹具狀


  論修六塔河第三狀      歐陽修


  臣伏見朝廷定議開修六塔河口囘水入横壠故道
此大事也中外之臣皆知不便而未肯為國家極言
其利害者何哉葢其説有三一曰畏大臣二曰畏小
[092-25a]
人三曰無竒策今執政之臣用心於河事亦勞矣初
欲試十萬人之役以開故道既又捨故道而修六塔
未及興役遽又罷之已而終為言利者所勝今又復
修然則其勢難於復止也夫以執政大臣鋭意主其
事而又有不可復止之勢固非一人口舌可囘此所
以雖知不便而罕肯言也李仲昌小人利口偽言衆
所共惡今執政之臣既用其議必主其人且自古未
有無患之河今河浸恩冀目下之患雖小然其患已
[092-25b]
形囘入六塔將來之害必大而其害未至夫以利口
小人為大臣所主欲與之爭未形之害勢必難奪就
使能奪其議則言者猶須獨任恩冀為患之責使仲
昌得以為辭大臣得以歸罪此所以雖知不便而罕
敢言也今執政之臣用心太過不思自古無不患之
河直欲使河不為患若得河不為患雖竭人力亦當
為之况聞仲昌利口詭辨謂費物少而用功不多不
得不信為竒䇿於是決意用之今言者謂故道既不
[092-26a]
可復六塔又不可修詰其如何則又無竒䇿以取勝
此所以雖知不便而罕肯言也衆人所不敢言而臣
今獨敢言者臣謂大臣非有私仲昌之心也直欲興
利除害爾若衆知其為患愈大則豈有不囘者哉至
於顧小人之後患則非臣之所慮也且事欲知利害
權輕重有不得已則擇其害少而患輕者為之此非
明智之士不能也况治水本無竒䇿相地勢謹隄防
順水性之所趨爾雖大禹不過此也夫所謂竒䇿者
[092-26b]
不大利則大害若尋常之計雖無大利亦不至大害
此明智之士善擇利者之所為也今言修六塔者竒
䇿也然終不可成而為害愈大言順水治隄者常談
也然無大利亦無大害不知為國計者欲何所擇哉
若謂利害不可必但聚大衆興大役勞民困國以試
竒䇿而僥倖於有成者臣謂雖執政之臣亦未必肯
為也臣前已具言河利害甚詳而未䝉採聽今復略
陳其大要惟陛下詔計議之臣擇之臣謂河水未始
[092-27a]
不為患也今順已決之流治隄防於恩冀者其患一
而遲塞商胡復故道者其患二而速開六塔以囘今
河者其患三而為害無涯自河決横壠以來大名金
堤埽歲歲増治及商胡再決而金堤益大加功獨恩
冀之間自商胡決後議者貪建塞河之䇿未肯留意
於隄防是以今河水勢浸溢今若專意併力於恩冀
之間謹治隄防則河患可禦不至於大害所謂其患
一者十數年間今河下流淤塞則上流必有決處此
[092-27b]
一患而遲者也今若塞商胡口使水歸故道治堤修
埽功料浩大勞人費物困敝公私此一患也幸而商
胡可塞故道復歸高淤難行不過一二年間上流必
決此二患而速者也今六塔河口雖云已有上下約
然全塞大河正流為功不小又開六塔河道治二千
餘里隄防移一縣兩鎮計其功費又大於塞商胡數
倍其為困敝公私不可勝計此一患也幸而可塞水
入六塔而東横流散溢濵棣徳博與齊州之界咸被
[092-28a]
其害此五州者素號富饒河北一路財用所仰今引
水注之不惟五州之民破壊田産河北一路坐見貧
虛此二患也三五年間五州凋敝河流注溢久又淤
高流行梗澁則上流必決此三患也所謂為害而無
涯者也今為國誤計者本欲為除一患而反就三患
此臣所未喻也至如六塔不能容大河横壠故道本
以高淤難行而商胡決今復驅而注之必横流而散
溢自澶至海二千餘里隄埽不可卒修修之雖成又
[092-28b]
不能捍水如此等事甚多士無愚智皆所共知不待
臣言而後悉也臣前未奉使契丹時巳常具言故道
六塔皆不可為惟治隄順水為得計及奉使徃來河
北詢於知水者其説皆然雖恩冀之人今被水患者
亦知六塔不便皆願且治恩冀隄防為是下情如此
誰為上通臣既知其詳豈敢自黙伏乞聖慈特諭宰
臣使更審利害速罷六塔之役差替李仲昌等不用
選一二精幹之臣與河北轉運副使及恩冀州官吏
[092-29a]
相度隄防併力修治則今河之水必不至為大患且
河水天災非人力可囘惟當順導防捍而已不必求
竒䇿立難必之功以為小人僥冀恩賞之資也况功
必不成後悔無及者乎臣狂言計愚惟陛下裁擇





[092-29b]









  畿輔通志卷九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