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41 畿輔通志-清-唐執玉 (master)


[099-1a]
  欽定四庫全書


  畿輔通志卷九十九


  記


  本朝


  宗學記           果親王


  粤稽唐虞以元徳顯功垂光奕世號稱元愷者皆高
陽高辛之世冑及周文武謨烈光昭左右承弼之臣
勲在王室紀於太常半出宗姓成康之際以六卿上
[099-1b]
兼三公者僅六人而姬姓居其五見於春秋内外傳
者若子臧若國僑若羊舌肸若季札高世之賢大抵
多周裔也蓋世運之隆賢者多生於上豈惟隂陽五
行之秀氣所藴鍾者異哉其觀感於皇極漸摩於教
化牖迪於師友者既非士庶所得同且憑託世業俯
仰寛然無衣食之計以累其心無樷細之事以分其
日力其務學也專其成材也易故性資傑出者所蓄
尤深閎而愽逺也我


[099-2a]
  皇上聖徳天縱通貫三才


  躬履至道以為大小臣工中外士民之表儀敷天之下莫
不翕然從化重


  念我宗室子弟尤教育所宜先


  特諭立東西二學於禁城之左右自王公庶位以及凡有
屬籍者其子弟願學則入焉即周官立學於虎門之
外以教國子弟之義也伏讀


  聖制以勸學興行諄諄戒勉務明於禮義亷恥之根源即
[099-2b]
洪範所稱皇極之敷言是彜是訓於帝其訓也立教
之方以逺惡從善為本而稽經諏史以及學書習射
具有程式即師氏保氏所掌三徳三行六藝之遺教
也日有講授月有課春秋有試五年大比髙等量材
授官下者申教三年歷十有一年再試而無改焉然
後屏之學而歸其家使族長保受之即鄉大夫興賢
興能簡不率教者之法也典教之官其正其貳皆取
諸宗室非學優行敦者不與分局而教者亦如之或
[099-3a]
選於羣士或擇於諸司復董之以翰林侍從即大司
樂所掌之學政必有道者有徳者乃任以教事是也


  國家受


  天休命自


  太祖


  太宗


  世祖


[099-3b]
  聖祖以來本支繁衍至千有五百餘人係籍宗學者凡二百
餘人而能自擇師肄業於家塾者弗計焉兹非世徳
綿洪積厚而流光之驗與凡我子弟幸生重熙累洽
之餘隠藾先業俯仰寛然身心無累羣萃於高軒廣
厦之中請業有師講習得朋書冊紙墨之需食飲膏
火之費皆取足於官中不索而自得之於斯時也尚
不能恭承


  聖主敦叙宗親陶冶曲成之至意而玩日愒時自安於游
[099-4a]
惰尚何以歸對其父兄而自託於朋齒乎歳秋八月
余䝉


  㤙領宗正事凡春秋拔試及五年大比實主其髙下黜陟
故列序科條而究宣其義使學正以下與聞教事者
具知所法守而我子弟益興感於


  祖宗積累之深


  聖主教思之切是訓是行日有孜孜茍非下材皆可謹身
寡過以自効於百司庶府之間而性資傑出者材達
[099-4b]
徳成將有如古人之可紀者焉俾海内嚮慕以為近


  天子之光而㑹其有極歸其有極以為中外臣民倡者自
我宗室子弟始則余亦得藉手以仰答我


  皇上委任責成之重也夫


  户部公建 和碩怡賢親王祠堂碑記


  果親王


  惟


  皇帝嗣大厯服擢任英哲以亮天工稽古之道揆時之宜
[099-5a]
首以 和碩怡親王總理户部事蓋 王忠孝性成
才徳越衆久注


  聖心故涖政之初即寄以股肱心腹内自


  宫衛


  朝廷百司庶府綱紀之張弛外及薄海内外吏治之得
失民生之利病凡有諮詢 王必竭誠無隠見諸施
為立有明效而


  畿輔營田及江南水利專以屬 王兼贊軍謀運籌帷
[099-5b]
幄凡疏川建隄營田築堰賦車籍馬組練饋饟皆與
户部聨事出納竒贏勾稽調撥奸弊易生而難辨故
俾 王統焉 王因事制法決幾應變曲當其宜用
能仰承


  徳意俯順民情官司易於奉行黠滑難為侵蠧由是衆心
恱服遐邇同聲 王薨之日


  天子特諭宗藩支屬文武百僚遇喪祭之期以班序哭凡
在列者莫不誠心悲悼而户部僚屬尤不能忘雖私
[099-6a]
居羣聚語及於 王輒唏嘘感發哀不自勝蓋奉令
承教深識 王心而被徳者渥也


  天子崇徳報功特重易名之典


  賜諡忠敬誠直勤慎亷明怡賢親王創立專祀春秋時祀
以妥 王靈復


  諭内外直省有欲建祠展祀者聽其奏聞舉行於是户部
僚屬踴躍趨事惟恐後時建祠於内城正陽門之東
偏地勢爽塏規模宏傑寢廟庭廡齋庖堂室隆崇深
[099-6b]
廣布奠展事設儀序衆綽有餘地經始於雍正九年
三月十三日落成於十年六月二十一日㑹余以非
材叨冒


  恩遇兼總部事卿貳諸司合辭以祠碑未立請記始末余
竊惟 王之元徳顯功載在


  御製碑文及建祠


  特諭者兼綜條貫靡有缺遺矣無事更為敷陳惟是自余
躬理部事然後知 王謨猷之深逺條理之精宻凡
[099-7a]
所更定皆前未能詳而後可為法者觀一部所設張
而八年之中所以輔成


  聖治者具可知矣 王之才徳蓋川嶽所挺生


  祖宗黙佑俾作輔於


  盛代者而


  聖上於 王一無所試之日灼見其任重經逺之材知人
之哲蓋前古所罕見也抑 王天性慎宻勞而不伐


  而


[099-7b]
  聖主於 王身後


  親製神道碑褒嘉痛惜兼頒


  諭㫖俾 王平生忠績昭揭於天壤將與詩書所稱帝臣
王佐同光竹帛竊謂


  聖心如天曲成萬物而不自有其功又前古所罕見也故
因立祠碑特闡斯義使凡為臣子者皆知所以自朂
勵焉


  工部藤花㕔記        果親王


[099-8a]
  峴山之名以羊叔子杜元凱而傳永柳間谿谷以柳
子厚之文而傳其他觀臺樓館池亭宅舍之垂聲於
世者非依於其人則託於文與詩葢人則以徳以功
各稱其大小以為顯晦而文與詩亦附於古人立言
之意舍是三者别無可以逾逺而存之道也


  京師土宜藤花易碩以蕃且多歴年隨地皆有之而吏
部之藤花獨以有明吳少宰匏庵手植而傳遂以名
其㕔巨人魁士爭為記銘詩歌以稱述之思其人而
[099-8b]
愛其樹殆人情之不知其然而然者歟工部堂西北
隅治事之㕔亦有藤花根盤枝糾數百年物也而自
昔無聞焉不知其始於何代植自何人余荷


  聖恩領部事有年屢過之未嘗經意今年八月重葺是㕔
乃約而記焉嘗考自秦變成周六官之職至周隋間
始依古而復行之及唐定為六部自是以後未之或
易但周官冢宰之職或歸於政府或散於他官而工
部所掌則時地利奠川澤典制六材整齊百度與古
[099-9a]
無異也匏庵當日特以清公恪勤謹身率屬其流風
餘思猶歴久而不忘矧今二三君子躬逢我


  皇上勵精圖治百度振興倣周官稻人之制營


  畿輔水田表原隰修井法凡海内大川舊防支河新堰
有可以備水患益農田便商旅者立發帑金修築開
濬城郭衙署倉厫學舍完葺增建所在聿新凡兹大
政工部皆與議而劑度焉二三君子幸際


  昌期信能精白一心盡忠勤於


[099-9b]
  國事則賢聲將逺過於匏庵而兹花之名亦且自是而
廣揚於衆聽矣愧余不及古人之文乃具列斯義以
相砥淬俾治事於兹㕔者有所觀感而興起焉是為


  勅建明懐宗思陵碑記        金之俊


  嘗觀古今治亂之蹟邦國興替之由使後之人得
而考焉以為法戒者其義莫詳於史大約國之興也
創業開基之君莫不有應天順人之舉積功種徳為
[099-10a]
累葉之所憑藉其亡也必末年季世之主或天資刻
薄殘民以逞或闇弱昏庸太阿旁落或甚而縱慾敗
度滅裂綱常種種失徳難以枚舉皆因自取滅亡之
道即國祚之修短不同而覆敗相尋異世一轍書曰
與治同道罔不興與亂同事罔不亡非虚語也我


  皇上聰明睿智典學惟勤涵泳六經之暇尤研精史書舉
前代之是非徃事之成敗靡不溯原窮委一一究其
指歸而於明朝興亡本末更瞭如指掌於是深晰崇
[099-10b]
禎帝之所以失天下者厥咎有在非末世亡國之君
可同年而語也但當年既無實録日後慮多傳疑每


  睿懐之憫惻於順治十四年二月内爰


  諭工部立碑表章恭繹


  天語一則曰明崇禎帝尚為孜孜求治之主秪以任用非
人卒致冦亂身殉社稷再則曰若不亟為闡揚恐千載
之下竟與失徳亡國者同類並觀於戲


[099-11a]
  宸鑒及此不能不令人低徊嘆息頌我


  皇上明並日月發幽光於己沈徳邁興王昭公評於隔代
真前此紀載中未有之盛事也兹工部遵


  諭礲石既成


  皇上特命之俊為文以勒之碑係故明纍臣矢殉溝
壑幸遘


  永清之㑹再續餘生既捧


  徽綸而感涕益驚


[099-11b]
  専命而徬徨以謭陋昏耄如何能追闡遺徽俾副


  皇上表章之盛心然不敢不就見聞所及謬述其概以竊
附史臣之職也按崇禎帝本以英敏之姿潛徳藩邸
繼膺大統當即位之始正逆璫煽亂之餘中外危疑
獨能不動聲色剪除大憝如秋風振槁因目擊人心
蠱壊盡屬如醉如夢之流法紀廢弛釀成不痛不癢
之習銳意更弦猛圖法祖宗恤民隠畏天災嘗蔬食
布衣痛自貶損講幄之咨詢不輟平臺之召對屢勤
[099-12a]
一段宵旰靡寧想望太平之意誠有如


  上諭所云孜孜求治者假令當日有先憂後樂之臣同心
一徳匡濟時艱小康猶可坐致即或中材之佐警戒
綢繆尚得彌縫嵗月其如恬愉積玩貪黷成風下吏
之精神專用以鑚營結納大僚之好尚唯在乎位髙
多金以致民窮盜起然發難之初不過西陲一隅亦
何難以國家全力制之而上下相䝉以賊為諱歗聚
之勢日熾月盛攻城掠邑有同破竹然後舉國張皇
[099-12b]
紛紛議選將議抽兵議加派議設總理總督重臣臨
渴掘井毫無成算以言勦則挫衂屢聞以言撫則招
徠無術至於驕兵悍將反借勢狓猖為䕶身符來不
能禦去不肯追遂蔓延流毒秦晉楚豫巴蜀暨大江
以北所在騷然而朝端之上方爭洛蜀之黨日搆元
黄之戰厝火怡堂獨以賊遺君父憂間有一二耿介
特立之士以公忠體國為念又徃徃不安於其位一
時内外文武事權在握者無一實心辦職之人矣致
[099-13a]
令仁明銳治之主不幸而丁中葉陵替之後起弊扶
衰萬難措手兼之孑然孤立於上四顧盈庭茫無可
倚譬如尫羸之夫病之初中尚在膚膜腠理之間中
醫猶能按衇而治及耽延日久深入膏肓雖有盧扁
救療安施豈非天之所廢莫能興之而人謀不臧適
任其咎者邪考史傳所載凡末季亡國之君覆車之
轍崇禎帝並無一蹈焉乃身殉社稷不引天亡之言
亦綦烈矣於戲傷哉有君無臣貽禍邦國竟若斯哉
[099-13b]
此明代往事之可為痛哭流涕者也我


  皇上深用惻隠而欲急為之闡揚是即孔子當年作春秋
之心褒貶出乎至公瑕瑜毋令相掩俾天下後世讀
明史者咸知崇禎帝之失天下也非失徳之故總由
人臣謀國不忠所致庶使後之為人臣者悚然知所
戒而後之為人君者亦知慎於用人也然則煌煌


  睿諭明乎制治安邦勿玩小冦而弭冦必以安民為本安
民則又以知人為本此非直昭一時之信史實著萬
[099-14a]
世之常經蓋永為君若臣之寶鏡云


  金忠潔公祠記        王崇簡


  今上御極之九年十有一月内三院傳奉


  上諭明末冦陷都城君死社稷當時文武諸臣中豈無一
二殉君死難者幽忠難冺大節可風著禮部㑹同部院
等衙門堂上官詳訪確察死節職名并實蹟具奏勿遺
勿濫内三院即行傳知節據廷臣舉奏禮部先後覈覆


  文武殉難忠臣二十四員


[099-14b]
  予諡錫祭仍於原籍賜地一百畝春秋致祭前兵部車駕


  清吏司主事巡視皇城金公鉉


  賜諡忠潔於順治十年十月二十六日


  欽遣禮部右侍郎兼内翰林國史院學士高珩


  諭祭故明兵部車駕清吏司主事今諡忠潔金鉉之靈曰
捐生赴義臣子之忠錄節表微朝廷之典爾故明兵部
車駕清吏司主事金鉉負才𢎞毅積學淵深防患於未
然抗言弗避遭時之不造誓死無回身赴御溝何愧清
[099-15a]
流之水心依帝闕長悲明月之弓孤憤雖在重泉而錫
典式光異代崇以祀諡慰爾忠魂其欽承之仰惟


  昭代表忠之典盛矣至矣公弟生員鏡恭奉


  諭祭文勒碑於都城東直門外三里屯祖塋墓所公丁夘
戊辰同年生暨戚交之在京師者輸金謀立祠於崇
文門外打磨厰故居之左右以永昭


  皇恩久而未集鏡懼或曠


  盛典遂於原籍江南常州府武進縣先墓遷燕宗支祠葺
[099-15b]
三楹為公祠屬余為記余昔備員史官誼不敢辭且
公大父與先大夫同為萬厯壬辰榜進士公父太守
公與余又三十年文字交公領鄉薦余復偕舉於京
兆而公妹又為兒熈之婦知公生平宜無逾余方公
殉難余以葬親出城門閉不啟乃潛伏上方山奔遯
以去至丹陽公弟鑨鋐以省太守公墓在焉始見公
弟鏡所述實蹟嗚呼公之大節已著於朝野復何煩
贅一詞雖然百世之下仰忠節之風莫不思慕其人


[099-16a]
  想像其行事則叙其生平以傳久逺未可畧也况


  盛朝懿典可不昭示來兹乎甲申三月十九日昧爽公
趨朝路人競言駕行宫女出走矣公曰訛言也亟趨
皇城期偕巡視給事中御史請御門以安民心行見
宫女奔繹於路驚還寓邸拜母曰兒職在皇城應死
於皇城母曰兒去矣我自不為兒累無復我念遂冠
帶馳至長安右門或言帝上賔哭且行至紫禁城西
北隅玉河邉中官奔竄云賊至矣賊至矣公髪指眦
[099-16b]
裂直視大罵解所懸牙牌付從人劉元郭泰持歸謝
母面城一拜遂投河中適在淺水役挽起公手捶之
遂沒於深處役歸白母母投太僕寺街寓邸井中死
側室王氏從母而墜時十九日辰時也既而我


  朝定鼎京都鏡呈請内院允令撈屍六月之朔鏡偕劉
元詣河邉地上惟髪一團並束髪網巾巾鏡所服者
公偶假服巾圏宛在旁一紗帽胎二帽翅鐵絲圈仡
然白骨一叢駭視則二人屍也復覔之水中一中官
[099-17a]
來云若覔皇城金兵部屍乎日浮水上冦去我輩收
葬同時有内官吕胖子亦死並掩河邉土為雨水剥
落故暴露於此鏡雪泣徃來厚載門訊問中官無異
詞者嗚呼二骸莫辨孰為公骨也或曰公忠魂依此
久矣曷仍瘞深坎乃以布囊骨瘞之鏡拾髪招魂葬
於三里屯祖塋之側此公殉難之實蹟也嗟夫一時
死節諸臣大義焜燿天壤惟公之死死其時死其地
死其職可為得其死矣公生萬厯庚戌七月十九日
[099-17b]
與大父同日岐嶷不凡初就學輒了書義大指聞太
守公與客談當世務便埀首屬想可否每隨太守公
讀書郊園余時過從論文公語黙進退如成人既而
偕補弟子員天啟丁卯年十月入舉順天鄉試第一
戊辰成進士以年少例改教職授揚州儒學教授尋
陞國子監博士工部都水司主事監修城門軍器時
内官張彛憲總理户工二部錢糧建署以堂官臨各
司屬公持奏云以朝廷簡迪之臣子而令其罄折傴
[099-18a]
僂於閹寺之庭即諸臣矯矯自好當不為屈其中保
無寡亷鮮恥自行其私者䙝皇靈而喪士氣寧甚於
此再疏爭之彛憲大恨假驗修理火器二缺火門題
叅竟落職蕭然故居博綜羣籍朝墳夕典時與劉公
宗周朱公之馮諸先生講求濓洛闗閩之學時公父
署睢州學正公車來都見公所學曰子益矣公年二
十三家居至三十五著書自娛而薦剡無虚嵗朝議
起公田間太守公卒丹陽旅次公奔號葬之武進先
[099-18b]
隴從遺命也留弟鑨鋐省墓於丹陽奉母章安人還
京師服闋起補兵部車駕司主事巡視皇城甲申二
月也冦陷大同公疏請撤監視内官專任撫臣蓋各
鎮咸以内官監視平時則掣肘僨事冦至則率先迎
降故公耑疏請撤不報既而都城之陷内官分守城
上與宣府大同降賊内官張賊聲勢以逼驚君亡使
早從公言當不遽至此也公原籍武進大姓至公曾
大父拱於嘉靖十二年補北京留守衛軍籍以子汝
[099-19a]
升貴贈如子官汝升即公大父也萬厯壬辰進士仕
至户部湖廣清吏司主事生二子徵名顯名公考其
仲也萬厯戊午順天舉人歴官福建汀州府知府生
七子公居長公體幹不踰中人而清立瑩濯雙目隠
秀藹如也疎髯奮張時具磈磊嶔砢之氣殉難時年三
十有五娶朱氏贈安人繼朱氏封安人前卒側室王
氏甫閱月墜井殉公無子以弟鑨次子怡恭為子公
孝友忠清出於天性讀書窮理飭躬恭慎惇篤之行
[099-19b]
未可悉書特書其大節如此勒石祠前事徃時移見
聞之所不及過祠下而觀瞻者低徊俛仰想公之風
聲氣烈油然興起忠君報國之心則我


  盛朝作忠之化曷有既哉


  宣府忠烈祠記        王崇簡


  士大夫遭時之阨勢窮力竭志不克就死以報國祀
於其土禮也况於十數年之後使人景企追慕經營
黽勉以堂以構伏臘徬徨無所為而為之嗚呼豈易
[099-20a]
致哉宜宣鎮士庶之立祠祀明巡撫宣府都察院右
僉都御史朱公也公於崇禎壬午十二月受命巡撫
宣鎮鎮餉闕軍怨司餉而譁公多方補足斬首亂七
人併糾司餉者亂遂定鎮帥跋扈論列其狀歸之司
敗一軍肅然亡何流冦破潼闗渡黄河為綢繆之計
具備而太原寧武大同相繼陷公聞中丞蔡公懋徳
衛公景瑗不屈死鎮帥周公遇吉舉家戰死慨然曰
真男子不當如此乎遂集文武紳衿軍民於城上申
[099-20b]
説大義矢死守出一篋衣取緋衣屬從官曰以此殮
我餘悉充犒軍衆皆感泣亡何監視宦官杜勲總兵
王承廕降賊勲復說公降公念擒勲承廕或為變乃
招承廕伏健卒伺之未至而賊薄城下矣公督衆以
火器擊賊賊聲言監鎮降巡撫何獨不降公大罵拒
之激厲將士相持兩日夜賊多死傷監鎮乘間開南
門賊遂入公守北門聞變命轉火器南向欲手燃擊
賊而賊已挺刃於前公拔佩刀奮擊左右泣擁公行
[099-21a]
公曰去此一步非死所矣遂服緋衣登城樓北向拜
以遺疏付從人而縊賊至嘆其忠移殮於僧舍甲申
三月十一日也嗚呼捍患死事公可無媿矣昔唐安
史之亂張巡許逺死守睢陽以遮蔽江淮身雖死而
賊亦困龎勛據徐城泗當江淮之衝賊所急爭杜惂
以孤城捍之卒致泗完而賊旋滅使賊鋒狂突之時
監軍不叛鎮帥不降與公死守宿將義旅出竒搆間
以遏阻其銳以擁蔽神京逺近聞風奮起未必無郭
[099-21b]
子儀張存誠之倫出其間奈何叛閹逆帥望風送欵
公力既竭飲恨致身嗚呼此一鎮之士民所以感憤
當時而興思異代也公諱之馮字徳止號勉齋世籍
宛平登天啟乙丑進士時名之裔授户部主事以辭
逆閹魏忠賢冒濫殿工加級忤忌者左遷浙江布政
司理問歴遷行人司副刑部郎中浙江僉事青州叅
議河東副使晉叅政敭歴中外皆以清方誠恪聞至
太者河東宗室朱全宇為羣盜囊槖人不敢問且與
[099-22a]
秦冦犄角公計擒之大患潛弭當宁器其材由叅政
授節鉞公為人質重湛介發言有則不隨人為好尚
少博極羣書即究心理學持是道造次不變官青州
時入賀道梗留家人濟南既而濟南被兵公配馮安
人墜井死母李太安人不食死公哀號徒步扶櫬歸
葬廬於墓側布衣疏食終身不易痛馮安人節烈遂
不復娶訓其子持正以忠敦厚以讀書踐履為本務
卒時年四十有三所著有在疚集講學諸書持正於
[099-22b]
其年八月歸葬祖兆先是公遇變從者懐遺疏間奔
京師始知公死節哀䘏之命甫下而都城旋陷恭逢


  昭代憫念前明殉君諸臣核實錫諡祠祭田宣鎮士庶


  盛世之褒忠前代以其所親見不忍忘公義出於學校
力輸於閭左祠公於數十年之後豈有所為而為乎
叅政吳公允謙總鎮劉公某同知汪公某推官李公
[099-23a]
某相與執議觀成夫勵忠節維風化固官其土者之
職也同時諸生姚時中城破肅衣冠從容自經於學
宫生篤學知大節儀範修整冦至知監鎮有異謀泣
歎曰捍大患而以死勤事者惟朱中丞吾將從其後
矣已而果死鄉大夫以余知公屬為之記


  南宫彭公殉難記       魏裔介


  彭公諱士𢎞號仁寰錦州人以癸丑舉人於崇禎十
五年授知南宫縣輕刑罰革火耗平獄訟禮紳衿一
[099-23b]
以廉靜為政甲申三月流冦由順廣將至南宫公集
紳士耆民人等誓以死守有諷公降者公曰奉命守
兹土無降理即城不可守余一人任之或又為公妻
子計公曰身且弗恤尚計兒女輩耶邑人感公言從
之守城既而賊至城破偽權將軍劉芳亮執公逼公
降公厲聲曰頭可斷身不可降又索印急公厲聲曰
吾將攜以還朝匿不與賊怒將刑執刃者曰好官好
官茍降為汝請命公又厲聲曰殺即殺耳誰請耶殺
[099-24a]
之白氣上昇首懸城南門經月面髪如生刅者驚曰
吾夜夢公為城隍神矣赴廟焚香懴之芳亮曰自破
潼闗迄河北以來僅見此人弗問其妻子並貸百姓
士民數千人收公身首葬城南號哭之聲震動天地
即於墓前立祠塑像祀之像頸有裂痕塗之復裂如
故邑人曰此公志也今存之公二子名可恒可豫昔
在滇中入籍今皆中雲南鄉試忠烈之報於兹不爽


[099-24b]
  上谷忠烈祠記        魏裔介


  丙午秋杪余請告歸里丁未春北上至保陽家蓮陸
挈余步行至西郭指新營祠宇告余曰上谷忠烈祠
為流冦陷城殉難諸公而作也余詢知正堂之所祀
者南面則官紳十四人東壁貢士諸生三十八人西
壁則武職二十八人東廡監軍一人西廡則義民十
九人後堂婦女共一百七人可謂詳矣嗟乎明季當
丁酉前猶然全盛李自成張獻忠初不過饑民逃兵
[099-25a]
漸成燎原之勢至不可收拾糜爛中原窺伺神器向
非我


  皇清大兵勦除則儼然稱帝矣天為之乎抑人事所致也
獨是明之養士將三百年高城深池材官騎士不乏
乃賊入潼闗所在蹂躪除太原榆林寧武三邉城血
戰死守外餘皆望風奔潰而上谷彈丸黒子内無授
甲之衆外無犄角之師都城已破猶登陴固守力竭
城陷文武士大夫男女死者數千百人豈非節義文
[099-25b]
章被服有素而造次顛沛之弗離者哉曩


  世祖章皇帝文武聖神帡幪六合深恤殉難之臣不以亡
國見遺介昔在諫垣曾有襃録幽忠一疏范質公等
二十餘人俱䝉


  恩䘏載在職典惜余固陋未及以保陽死難諸公列之奏
牘俾忠魂鬱鬱於九泉也乃今郡丞常公申詳督學
捐俸倡始太守諸公和之其裨益風化豈淺鮮哉


  祭田記          馬世俊


[099-26a]
  自古卿大夫之賢者則祀於鄉社而後祀於學宫其
牢醴之費皆出自朝廷有司奉行之而歸其胙於子
孫典至重也若夫祭於墓祭於家廟皆其子孫之事
然古者士無田不祭而卿大夫有圭田之授祭法云
以死勤事則祀之其祭之在公私者可勿論而隆㤙
異數必出於朝廷而始重蓋所謂激勸之大者也余
嘗考前朝死事之臣凡千餘人錄成一書分十卷顔
曰日心錄其死於京師者為第一卷申端愍公之死
[099-26b]
灼然在天地間革代之後


  朝廷既遣官致祭且錫以祭田使其子孫世世奉祀公嗣
涵光涵煜涵昐皆為余文章交而涵昐又與余同為
史官凡朝廷典故有闗於激勸之大者史官當書之
於是以祭田之記屬余余惟古來襃䘏忠烈未有如
今日之盛者茍非其事有深足感動豈能荷此榮典
乎天下謂明代以科名為重而卒不得其報由今觀
之科名未嘗誤國也西漢之亡上符命者日數千人
[099-27a]
其時文臣莫如揚雄劉歆皆為喪節之事東漢之亡
人夸舜禹之事不知節義為何物唐自僖昭而後死
事無可言者惟宋理學最盛而以身殉國者一息尚
存此志不懈明以經義取士而甲申之變諸文武從
容而蹈君亡與亡之節


  世祖章皇帝特行旌忠之典勅禮臣核其真偽輕重得死京
師者烈烈二十餘人多出於科名中而勲胄皆不與
焉嗚呼何其盛也端愍公奉命而出聞難而旋有勸
[099-27b]
公者公慨然曰普天同讐豈可越境乃免乎公以文
章起家以節義報國公於是乎不朽矣余嘗論古來
勲伐如蕭曹冦鄧當時賜田宅無算至於國除澌滅
無有郭汾陽有再造之功當唐之世已有歌舊宅今
為寺者何論易世也至於忠臣義士雖千百世之後
而瞻其廟宇問其墓田猶有勃然而起敬者則祭田
之錫豈非激勸之大者乎記錫田之始為順治某年
某月日記田凡若干畝至於此田之守於某傳於某
[099-28a]
皆可不記史臣馬世俊曰義在天地㤙在朝廷非申
氏子孫之私榮也


  重修蔚州學廟碑記      魏象樞


  人文之盛衰繫於學廟之興廢余觀蔚事而重有感
也蔚為三晉邉徼地方人文盛時若徳行氣節經濟
文章以及理學名儒載在郡志者代不乏人育之成
之率出於鄉校明末學宫傾圮乏科第者凡十八年
舊州守陳公鵬舉拓修明倫堂課士較文科目始開
[099-28b]
其後官此土者僅朔望一瞻趨耳雖茂草盈階弗問
也嗟乎為


  天子命吏曾不聞操激勸者何政哉㑹有曹侯者以淇令
擢知吾州事下車以來有百廢俱興之志甫謁廟庭
曰士首四民學宫所以養士為


  國家用此而可緩孰不可緩遂捐俸修葺無一煩民力
閱數月而工訖自殿廡以至扃垣悉燦然可觀郡諸
生魏宗周閻之秀等董是役感侯之徳走書屬余記
[099-29a]
將勒石焉余亦徳侯者曷敢以不文辭乎余惟


  天子右文前嵗


  幸太學行釋菜禮畿省士子肄業


  國雍者咸與觀聽一時文人丕變紀


  清朝盛事曹侯仰體


  上意以愛吾蔚士所謂上作之斯下應之兹舉其作之者
也諸士方明倫正經絃誦不輟寧惟是尋章摘句紆
青拖紫以應之耶抑志尹學顔流鴻樹駿以應之也
[099-29b]
孔孟顔曾之書童而習之濓洛闗閩之學長而聞之
余不敢悉舉吾蔚先輩中典型尚在人皆吾師以徳
行應則有史先生東昌之孝無間言以氣節應則有
龔先生諒之從容就義以經濟應則有郝先生杰之
鞠躬盡瘁以文章應則有尹先生耕之著述自命以
理學應則有鄒先生森之致知格物是皆産於蔚學
於蔚至今尚凛凛乎有生氣者詩曰伐柯伐柯其則
不逺諸士身近髙山又何必仰止遍海内先名後實
[099-30a]
以辜我侯作之之美意乎年來科第多人後先輝映
諸士入學宫承教澤霞起雲蒸奮然而興以待異日
之用即與吾蔚先輩諸君子聨踪接武又何多讓且
人視蔚為窮邉絶徼者論地也非論人也人傑則地
靈亦非風水家荒唐之說也合觀壬午以前甲申以
後盛衰興廢之理皆實有徵驗在人耳目間即我侯
藉手以報


  天子者尤勿作尋常文具觀矣諸士其善應我侯哉


[099-30b]
  退思堂記          陸隴其


  靈夀縣堂之後曰退思堂葢取進思盡忠退思補過
之義余既重修斯堂而深有味乎其名夫忠以盡我
之心宜若可以無過然天下事有定理輕重疾徐寛
嚴厚薄各有其分過與不過其辨在毫釐之間而人
常不及覺夫惟聖人見理明而處事熟隨其心之所
發無非至善不待思而自無過自聖人而下大賢如
顔子猶不能保其無幾微之差顔子而外又無論矣


[099-31a]
  非慎思之而善補之末由去也故孔子告子張曰主
忠信徙義主忠信者進思盡忠之謂也徙義者退思
補過之謂也彼為致良知之說者謂致吾心之良知
而事事物物皆得其理是知主忠信而不知徙義知
進盡忠而不知退補過者也其為學術政事之害可
勝道哉坐兹堂者毋曰我盡我心而已其亦思輕重
疾徐寛嚴厚薄果各得其中乎不蔽於氣質乎不囿
於習俗乎不矯枉而過正乎不因噎而廢食乎有時
[099-31b]
獨斷者不為荆公之執抝乎有時從衆者不為蘇氏
之模棱乎如射之有的不中其的皆過也如匠之有
繩不中其繩皆過也思之而補之而後吾所盡之忠
庶幾可以無憾不然自謂能盡而毫釐之間稍有偏
倚其害於民將不可勝言嗚呼盡吾心而猶不能無
害於民而况其不能盡者乎可不懼哉可不懼哉


  重建大宋橋碑記       王原祈


  禹貢開田賦功莫先於疏河導江大司徒稻人所掌
[099-32a]
專修澮川以洩水而史遷則書河渠孟堅亦志溝洫
蓋以田賦皆出乎水利水得其利則農田乃可無虞
夫然後菽粟豐而租賦足衣食裕而禮義興其所關
豈細故哉故大者足以徧天下埀無窮其次亦利一
方澤數世田賦不可一日不治則水利必不可一日
不講也渚陽之大陸澤為九河下流每遇秋霖則九
河滙於大陸大陸汎濫於平疇沃野間禾苗盡成巨
浸而百泉河至大宋村又衝決民田數千畝共淹糧
[099-32b]
地三分之二是以民日窮財日盡當事為之束手無
䇿不知大陸本皆耕作之地向有洩水二道一自西
北流至古滏河經隆平寧晉入衞河而注於海明嘉
靖間正順二府起夫合濬而民賴其利一自東北雞
爪河出新滏陽以達天津明時尚通順治十八年邑
令吳懐忠復為修濬所以大陸乃可耕作而農田不
至淹沒也今則隆平之河盡塞民皆築室以居新滏
河亦淤成髙地彼此牽制俱難議濬余不得已於癸
[099-33a]
亥嵗築灃河長堤二十里可救二三千頃之良田乃
以子丑連潦水勢洶湧堤既成而復壊人咸惜之至
於百泉河發源太行山經邢臺南和之境而環任之
東南為大宋村廢石橋所淤遏遂横決杜科等村被
患最劇余為築口者兩年於兹屢合而屢決去冬乃
議撤石橋以達其流於大陸而大宋士民執風水之
說物而不化余再三開陳其利害於是翻然樂從今
正月始捐俸興工盡發橋石之陷於地者重建髙石
[099-33b]
橋一座梁髙一丈濶倍之其規模視昔有加五閲月
而告竣衆因請余記之余惟為民牧者惟問田賦之
所從入而不問田賦之所從出因循成習委天地之
大利而不知視斯民之疾苦而莫之救可勝浩歎昔
大禹治河首鑿龍門而水性始順今通此橋其功之
大小不同而順水之性則一也但橋下河沙易積每
嵗水涸時必常加疏濬不致復陷於淤泥中則為功
易而為利久後有為國計民生考渚陽水利因此橋
[099-34a]
而并議大陸之疏鑿者庶幾信而有徵東坡謂水利
不可諉之於天專咎人事之不修真千古知本之論
哉若兩村人士皆有樂輸襄事之功亦不可沒也例
得書名於後是為記


  重修董子祠堂記       李光地


  凡仕宦所至首考其地之先賢先儒以暨名臣髙士
風被於來世者為之垣墉俎豆使邦人有所稱思禮
也景州舊有董子祠而窄隘無規橅且蕪不修無以
[099-34b]
動州人仰止之敬嵗甲申知州事周鉞遂更買地於
城東偏斥大其基出資營葺凡門堂室廡齋房具備
自舍菜降登及官吏止憇學者講肄之所皆寛然有
餘又能以扈從自請於


  天子賜以額字曰闡道醇儒此千古之異數而鉞之勤懇
誠款為可書也吏部尚書管理直隸巡撫事李光地
觀祠之成而記之曰韓愈氏論道醇孟子而疵况雄
當已然於董子則莫之及何哉在漢惟劉向頗知之
[099-35a]
以為王佐之材伊呂之匹劉歆班固雖頗過其論然
亦謂六經離析之餘使學者有所統壹為羣儒首則
非揚雄以下之所及也韓氏於孟子之後樂道揚雄
至於董子同時如司馬遷相如皆有述焉而獨遺於
是是皆以華實為進退豈篤論哉自宋以來更歷大
儒而其品始定於是三䇿之書上擬七篇而與之相
接蓋其曰天性曰天地之性則性善之所出也其說
雖源於孝經樂記而漢唐諸儒未有能述之者謂非
[099-35b]
有聞於性與天道之傳者乎其對江都王義利之分
王霸之判則孟氏所反覆於齊梁之廷累千百言以
悟世者如此而已然則謂孔孟既沒董子之學獨醇
程朱之言不可易也自是而又五百餘年以


  熈代堯舜孔孟之統復合三十年間自鄒魯聖賢之區
以逮濓洛關閩諸儒毓生居寓講讀之處皆賁以


  天章髙鼇巨牓而董子舊里近屬


  畿封亦徼


[099-36a]
  俯俞下州小臣之請闡幽顯微使千載道系粲然重光恩
明意美埀示罔極程朱之言至是益信豈非所謂百
世以俟聖人而不惑者與地適以持節於兹因木石
之竣記識月日自托不腐又將使州之人士仰窺


  聖代表章之盛下守此邦文獻之傳庶幾嗣音有繼爰述
舊聞表新褒以告來者仍使鉞董其事而勒之祠左


  逰 京師郭南廢園記     汪 琬


  出宣武門横徑菜市穿委巷而南得廢地數畝有勝
[099-36b]
國時民家故園在焉余居京師十年逰其地者屢矣
最後偕二三子㑹飲於此箕踞偃松之下相羊雜花
之間余與二三子皆樂之日中而徃及晡而後返余
乃告二三子曰昔孔子樂以忘憂子淵氏簞瓢陋巷
不改其樂此皆至人惟道徳之適而性命之安是以
無所往而不樂也至於吾黨則不然學焉而不足養
焉而不充紛紛然劫之以憂患而濟之以私欲斯二
者日尋未已則其所不樂者不既多乎茍非有所寄
[099-37a]
焉亦何以逌然而笑灑然而歌悠然而有㑹心也哉
然則吾與二三子取酒以為歡擷芳以為玩葢亦出
於無聊之思不得已而寄諸斯園以相樂也非所謂
樂其樂者也夫必能樂其樂然後命之曰至人


  勅修福聚寺碑記          蔣廷錫


  葢聞發𢎞願者開八筏之津得大善者集三明之福
均分慈雨百祿罄宜廣䕃法雲兆民溥被庵羅園裏
吉祥與歡喜俱生薝蔔林前嘉慶隨因縁無盡涿州福
[099-37b]
聚寺者地本


  神畿門臨大道挾河逺派接聖水之碧潯鳴澤渟流注
甘泉之黛壑琉璃湛澈桂映寶池瓔珞紛𬎼椿標慧
日洵招提之清境實蘭若之靈基


  皇上嘉豫春和嵗巡甸服青旌按道存問髙年雲葢行郊
省觀風教搴茭架石推能仁濟度之功望杏瞻蒲展
上徳耔耘之報孔昭符貺屢紀豐登


  鳳輦經臨雁堂締構出


[099-38a]
  宫庭之布施俄開四面逰觀現舍衛之規模頓起十方
敬禮金沙始築鼛鼔訖工


  䕶念衆生


  錫名福聚青鴛白馬儼列三輔之中矯鶴騰螭髙出九衢
之表覲


  光童叟投體珍臺侍


  蹕簪纓停驂淨土啟無邉之禪恱烟霞悉佛性道芽締有
覺之良因草木盡心燈意蘂覩化城幡影塵袖珠還
[099-38b]
聆梵宇唄聲蓮舟岸近足圓勝果益暢


  皇風爰綴蕪詞用宣香界俾仰神道之自在咸知


  聖造之同和豪鏡千光千千福相潮音萬種萬萬福田契
彼真如並躋仁夀云爾


  新建保定總督公署碑記    唐執玉


  我


  皇上聖明天縱勵精圖治明目達聰凡四海九州之内吏
治之得失民生所願欲無一不厪


[099-39a]
  聖心宵旰靡間百度振興凡城郭川防倉厫道路宜完舊
以便事經始以利民者無一不周諮詳度立發帑金
次第修舉維保定督臣公署舊在城西北隅湫隘庳
陋觀曕不肅雍正七年欽天監監正明圖户部主事
管志寧奉使易州


  特諭道經保定相度督署基址當城之中得叅軍舊署辨
方而定植焉尋奉 怡賢親王傳諭前署督楊鯤
庀材鳩工並發公帑作始於己酉三月朔後三日落
[099-39b]
成於十有一月望後八日其東西之廣度以丈四十
有二南北之深幾倍焉周垣崇閎庭階軒厰自治事
之堂燕私之居文武將吏嵗時公讌之所朝夕聽事
之㕔以及合樂之軒教射之圃材官之次衆𨽻之舍
府廏齋厨細大畢具工方訖功而執玉適䝉


  聖㤙承乏於此伏念我


  皇上鑒照寰宇一日萬幾以一督臣公署之不稱乃得上


[099-40a]
  宸聰俯賜經畫俾得其宜則當此任者所以察吏之疵求
民之隠以宣我


  皇上之政教者當何如以一督臣公署之不稱而遣官相
度給發帑金恢宏舊度以安其居處肅其觀瞻則居
此地者所以竭誠効忠無事不敬無時不勤以稱我


  皇上之徳意者當何如豈惟臣以非材叨冒


  恩遇朝夕出入觸目警心以自朂勵哉凡監司郡守及二
十有二州百一十有七縣之牧長旅進於斯者皆宜
[099-40b]
鼓舞濯磨各張厥職以自奮於


  清時也欣逢


  曠典宜勒豐碑以埀永久執玉乃袚濯宿齋而敬記焉
蓮花池修建書院增置使館碑記


  李 衞


  皇上御宇十有一年久道化成俊乂輩出諭徳宣逺輶軒
四達


  命直省建立書院教育英才徳意之厚與天同功
[099-41a]
畿輔首善之地應


  詔宜先而上谷城中楹接枑連擇地不易又惟周禮國野
之道有廬有宿有候館亦王政也㑹城當西南十省
孔道貴戚近臣奉


  朝命徃來及分節 畿輔大僚以公事來者郡無公所假
館市㕓何以佐


  明徳恢政體也古蓮花池上有臨漪亭肇自唐上元間志
謂魚泳鳥翔得瀟湘之趣地故寥廓元守帥張柔崇
[099-41b]
構館榭始成鉅觀明萬厯間闤闠四集軼有其地先
後守者購其遺址葺其頽圯正其方面位次池館之
規制遂相傳至今遡諸學道之士澄心利物攬勝好
古今昔同揆良有悠然當余心者而余於斯地迺一
舉而兩得也始余以雍正十年建節保陽環池行數
十武亭館就荒池水閼不東注顧以林泉幽邃雲物
蒼然於士子讀書為宜周迴餘址寛閑爽塏又於冠
葢駐宿為便輒欣然有得期於公餘葺理整頓以為
[099-42a]
吾職所當為而建立書院之


  詔適下爰與司藩王君司臬竇君觀察彭君郡守縣令商
度以大門甬道折行池北故有南嚮聽事堂後精舍
便室東西廊廡大小曲房若干間因舊起廢建為書
院凡棟宇檐樀榱楣軒窻階除牆垣門户之制無不
新鐵石瓦甓丹雘黝堊屏幛几席之材無不飭計徒
庸書餱糧屬其役於清苑令徐徳泰而董其成名以
蓮池書院從其始也又即書院東甬道西地鳩工庀
[099-42b]
材構皇華亭館如干楹方嚮規模略如書院公遇燕
見退食居息賔從登眺驂服僕御莫不有所制綦備
矣循甬道直行池東折而南地可五六畝舊有厰軒
曲廊葺而治之益構南嚮聽事五區東嚮精舍三區
亭一所小山叢樹竹籬松牖參錯其間為垣三面别
曰南園備課士譚燕之所又使節之同時並集者可
以環池而居也新舊共為門三堂五齋四左右廡八
魁閣一廊五平臺一亭二樓一小屋四十餘區池二
[099-43a]
橋一經始於雍正十一年之五月落成於是年之九
月共費金錢若干萬動支公費若干餘皆余捐養亷
以足之既成延名宿集諸生肄習書院勸學興徳敬


  賜帑千金置常稔地嵗課租以資膏火此後從㳺日衆脩
俸餼薪定議公捐以期經久榜所下


  詔㫖於院之上方而志其條約於講堂之次雍正十二年
冬 親藩奉


[099-43b]
  命過保陽搴帷池上亦得適館之安若其他公卿侍從行
李徃來車馬有所無患燥濕使館之成於政體得也
兩院東西相屬面清流為限跨石梁為閾使節應酬
與匡坐唫誦不相妨雜至其叢薄交映碧浪成文羣
籟吹萬時鳥變聲雖喧寂異境動静殊趨然一俯仰
而同領略其髙曠一聞見而同觸發其天機游神物
外不分畛域㑹意象中通無隔閡則又天造地設而
兩得其所者已曩余制浙修舉紫陽敷文兩書院訓
[099-44a]
迪淛士頗有振興又凡湖山勝槩舊蹟所存加意修
葺以為太平液洽詠歌之一助也今兹之舉既以宣


  朝廷樂育人材之雅化而益以廣


  聖皇恵使臣軫原隰之盛心且以表


  王畿都㑹之中巍乎煥乎有以廓大古人之遺蹟而更新
之吾知萃麟鳳於文苑徵杞梓於儒林樂嘉賔之至
止頌徳音之孔昭絃歌詩誦㫖酒吹笙池館之勝山
川之靈且自慶其輝光之日新而遭逢盛事有什伯
[099-44b]
於千載以前者是固封疆大吏有事斯土者所樂為
而後之君子亦願以時修葺歷永逺而勿替者也遂
記其緣起而鐫諸石以告之


  保定郡學樂器記       王 謩


  古者造士之法必以詩書禮樂而樂為尤重自虞廷
教胄歸之典樂周禮成均之法掌於司樂學者十三
舞勺成童舞象二十舞大夏幼而習之迄於大成而
不廢其效能使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
[099-45a]
皆寜故程子曰古之成材也易以有此具也三代既
衰古樂放失至秦火而澌盡焉世傳始皇定天下六
代廟樂惟韶武僅存乃改周大武曰五行房中曰夀
人沿及漢魏代易新名而仍其音節然惟用之朝廟
非鄉人邦國所得與漢明帝作大予而以雅頌之樂
用之辟廱享射嗣是春秋釋奠器設軒縣舞用六佾
得與士庶共聞之有唐定制獨尊吾


  夫子為先聖樂用宣和之舞後世釋奠用樂多仍此意雖
[099-45b]
聲容節奏不必盡如雅頌而音希節澹進旅退旅以
視淳古遺風或庶幾焉我


  朝定樂特設中和雅樂


  皇上推崇


  先聖追封五代鼎新廟宇祀典器物出


  内府製造頒之


  闕里而郡縣之學備樂者猶寡嵗在己酉余承乏保藩
春秋釋奠届期行事則尊彜俎豆粗畧不完而樂器


[099-46a]
  尤缺樂舞諸生俱未&KR0570習凡聲容之奏器物之陳未
嘗一接於耳目於時制府晉陵唐公亦聞而深慨焉


  京畿首善保陽大郡何為至此以余世職館閣習聞雝
璧遺音今職司宣化顧兹殘缺能無補輯乎又言


  聖廟之樂音必太常器必倣古余感其言為捐㢘俸金
如式製造為金鐘四玉磬十有六以備金石之器簫
八鳳簫二笛八箎六琴十瑟四以備絲竹之器笙十
[099-46b]
塤二柷一敔一搏拊二清苑徐君復捐大皷一以備
匏土革木之器應用架桌無不全具至舞者所執干
戚羽籥羽旄麾節節竿節架之屬亦皆備焉祭器所
缺則大銅爵九小銅爵五十牲俎一亦為添補又置
焚爐一座擇諸生之老成者二人受業太常歸而以
時教習次年秋祭陳於宫庭雖演習伊始節奏未熟
而堂上堂下更唱迭和詘伸俯仰進退有序求諸樂
官雅正之制亦若中郎之虎賁尚有典刑也於是籍
[099-47a]
其數目誌諸學宫俾典守者無復隕越焉嗟乎古樂
之不作也久矣余聞忠愍楊公嘗欲訂正古樂以為
審音之法莫先焉請金於帑搆材於山運甓於冶鳩
工於匠乘農隙集民力按式循制一建於學宫内之
艮隅一建於縣署外之巽隅承以崇階繚以周垣屹
如煥如幽以妥靈顯以動衆始於八年三月之二十
二日落成於八月之十五日基得其地工恊其度不
踰不愆維堅維固祀於忠義祠者十一人額曰元凱
[099-47b]
餘徽祀於節孝祠者八人額曰英娥遺範在唐言唐
也恭惟


  聖天子風厲之至意所以啟天良立人極一道同風以嫓
美中天之盛斯祠同於象魏之懸木鐸之警其所繫
不綦重哉時勤修葺以永埀無極過斯祠而觀感者
曷有既歟因謹識嵗月於碑之隂


  倪贊衡先生鞫完祁民婚娶記  魯之裕


  乾隆四年己未


[099-48a]
  天子命以觀察使待用於保定而寓蓮池書院焉書院之
北即府署相隔僅東西一衢耳時守保定者為四川
倪賛衡先生先生固福建臺灣之觀察使也


  天子以保為畿輔首郡難其人非先生不可以守予向未
至保時凡先生所為恵懐於是者葢口沫手胝不可
以臚其績矣兹二十二日羣學者講誦之暇相與津
津道太守為民婚嫁事予問之曰保屬有祁州也者
其城南二十五里曰劉家莊又南五里曰鄭家莊雖
[099-48b]
莊也而比屋居者鱗次焉劉莊有民曰李天美妻劉
生女於雍正元年癸邜二月之朔日子時名之曰成
姐天美有同祖弟曰天旺不同居而相鄰其對天美
之門而居者曰孫九偕妻馬嘗佃於武生趙文潤者
也鄭莊有民曰郝成徳亦妻劉生男於康熙五十有
七年戊戌十月廿五日巳時名之曰廷柱雍正十年
癸丑成徳介媒妁請以廷柱壻於李迨乾隆三年成
姐之年十有六廷柱之年二十矣桃夭期届奠雁弗


[099-49a]
  行嵗故也時七月廿又三日天美夫婦當午而穫於
田馬氏乃招成姐習女紅其家蓋衡門相望鄰姆以
暱相過從九有之内不獨劉莊俗然也而文潤適以
召孫九來入其室目成姐艶之馬氐瞰文潤之佻達
而思有以媚之也出文潤於是犯成姐成姐危乃放
聲號啼徹户外其叔天旺聞之排闥拳文潤欲逸鄰
人踵於孫九門者阻之天美亦遙駭其衢之喧奔而
視則憤批文潤頰且縶焉聞於州前牧范以受代去
[099-49b]
置弗理今牧汪又以文潤子衿故隠之成姐之貞廷
柱之辱將兩蔽之矣向使守保而非贊衡先生也廷
柱雖百訟孰肯為之提而鞫鞫而置文潤馬氏於法
且更為成姐暴其貞廷柱洩其忿並為天美成徳完
其子女室家弗能完之願哉太守於是更廷柱之名
曰嗣甲從其父成徳請也劉鄭二莊暨郡城之民之
聚觀於衢而歡忻鼓舞送成姐以歸於嗣甲者人千
計時葢乾隆四年己未之二月廿又一日也


[099-50a]
  魯之裕聞而贊之曰婦人之於節義也恒不男子若
而其怵强暴忍侮辱也乂恒百乎男子焉夫人而至
於怵强暴忍恥辱尚足與言節義哉雖然吾昔嘗以
雍正辛亥守江西之贑郡閱二年癸丑觀察於湖北
之安襄鄖三郡其激於義而舍命不渝務雪其恥為
快者於贑則有汪朱氏於襄則有馬田氏於鄖則有
李秦氏其事大都猶兹郝與李而予之因以遂其室
家也亦竟視兹贊衡先生焉然則委質埀紳不幸而
[099-50b]
當夫禍患之臨之死靡他弗恤冠而帶者或難之而
閨帷中人卒能從一不貳以自完其貞可不謂之巾
幗鬚眉乎贊衡先生之扶綱常植節義以敦化於首
善之地者視予為烈矣因亟為紀之以示夫世之樂
道人善者




  畿輔通志卷九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