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41 畿輔通志-清-唐執玉 (master)


[096-1a]
  欽定四庫全書


  畿輔通志卷九十六


  䇿


  宋


  上復幽薊十䇿        宋 琪


  國家將平幽薊臣敢陳十䇿一契丹種族二料賊衆
寡三賊來布置四邊備五命將六排陣討伐七和番
八饋運九收幽州十滅契丹契丹番部之别種代居
[096-1b]
遼澤中南界潢水西距邢山疆土幅員千里而近其
主自安巴堅始疆盛因攻渤海死於遼陽妻舒嚕氏
生三男長曰東丹次曰徳光徳光南侵還死於殺虎
林季曰自在太子東丹生永康永康代徳光為主謀
起軍南侵被殺於大神淀徳光之子舒嚕代立號為
睡王二年為永康子明記所簒明記死幼主代立明
記妻蕭氏番將守興之女今幼主蕭氏所生也晉末
契丹主頭下兵謂之大帳有皮室兵約三萬皆精甲
[096-2a]
也為其爪牙國母舒嚕氏頭下謂之舒紳舒紳有衆
二萬乃安巴堅之牙將當是時半已老矣南來時量
分借得三五千騎舒嚕常留餘兵為部族根本其諸
大首領有太子偉王永康南北王裕悦滿達烏頁等
裕悦謂其國舅也大者千餘騎次者數百騎皆私甲
也别族則有奚霫勝兵亦萬餘人少馬多步奚其王
名阿巴達者昔年犯闕時令送劉琋崔廷勲屯河洛
者也又有渤海首領大錫里髙模翰步騎萬餘人竝
[096-2b]
髠髪左袵竊為契丹之飾復有近界裕庫哷室韋女
真党項亦被脇屬每部不過千餘騎其三部落吐渾
沙陀洎幽州管内雁門已北十餘州軍部落漢兵合
二萬餘衆此是石晉割以賂番之地也番漢諸族其
數可見矣每番部南侵其衆不啻十萬契丹入界之
時步騎車帳不從阡陌東西一槩而行大帳前及東
西面差大首領三人各率萬騎支散遊奕百十里外
亦交相偵邏謂之欄子馬契丹主吹角為號衆即頓
[096-3a]
合環繞穹廬以近及逺析木稍屈之為弓子鋪不設
槍營塹柵之備每軍行聴鼓三伐不問昏晝一匝便
行未逢大敵不乗戰馬俟近我師即競乗之所以新
羈戰蹄有餘力也且用軍之術成列而不戰俟退而
乗之多伏兵斷糧道冒夜舉火乗風曳柴饋餉自賫
退敗無恥散而復聚寒而益堅此其所長也中原所
長秋夏霖霪天時也山林河津地利也槍突劔弩兵
勝也財豐士衆力强也乗時互用較然可知王師備
[096-3b]
邊破敵之計每秋冬時河朔州軍縁邊寨柵但專守
境勿輒侵漁令彼尋戈其詞無措或戎馬既肥長驅
入冦契丹主行部落萃至寒雲翳日翔雪迷空鞍馬
相持氊褐之利所宜守陴坐甲以逸待勞令騎士並
屯於天雄軍貝磁相州以來若分在邊城緩急難於
㑹合近邊州府只用步兵多屯弩手大者萬卒小者
千人堅壁固守勿令出戰彼以全國之兵此以一郡
之衆雖勇懦之有殊慮衆寡之不敵也國家别命大
[096-4a]
將總統前軍以遏侵軼只於天雄軍邢洺貝州以来
設犄戎之備俟其陽春啟候彼計既窮新草未生陳
荄已朽番馬無力疲鈍思歸逼而逐之必自奔北前
軍行陣之法馬步精不過十萬自招討以下更命三
五人藩候充都監副戎排陣先鋒等職臨事分布所
貴有權追戎之陣須列前後其前陣萬五千騎陣身
萬人是四十指揮左右稍各十指揮是二十將每指
揮作一隊自軍主都虞候指揮使押番每隊用馬突
[096-4b]
或刃子槍一百餘並弓劔骨朶其陣身解鐙排之俟
興戎相搏之時無問厚薄十分作氣槍突交衝馳逐
徃來後陣更進彼若乗我深入陣身之後更有騎步
人五千分為十頭以撞竿鐙弩俱進為回馬之舍陣
稍不可輕動葢防横騎奔衝此陣以都監主之進退
賞罰便可裁決後陣以馬步軍八萬招討董之與前
陣不得過三五里展稍實心布常山之勢左右排陣
分押之或前陣擊破冦兵後陣亦禁其馳驟輕進葢
[096-5a]
師正之律也牧誓云四伐五伐乃止齊焉慎重之戒
也是以開運中晉軍犄戎未嘗放散三四年間雖徳
光為戎首多計桀黠而無勝晉軍之處葢併力禦之
厥後以任人不當為彦澤之所誤如將來殺獲驅攘
之後聖人務好生之徳設息兵之謀雖降志難甘亦
和戎為便魏綘嘗陳五利奉春僅得中䇿厯觀載籍
前王皆然易稱髙宗用伐鬼方詩美宣王薄伐玁狁
是知戎狄侵軼其來尚矣然則兵為凶器聖人不得
[096-5b]
已而用之若精選使臣不辱君命通盟繼好弭戰息
民此亦䇿之得也臣每見國朝發兵未至屯戍之所
已於兩河諸郡調民運糧逺近騷然煩費十倍臣生
居邊土習知其事况幽州為國北門押番重鎮養兵
數萬應敵乃其常事每逢調發惟作糗糧之備入番
旬浹軍糧自賫每人給麨斗餘盛之於囊以自隨得
馬每匹給生穀二斗作口袋飼秣日以二升為限旬
日之間人馬俱無饑色更以牙官子弟戮力津擎裹
[096-6a]
送則一月之糧不煩饋運俟大軍既至定議取捨然
後圖轉饟亦未為晩


  明


  瀛海水患䇿         于慎行


  甚哉水之為利害也其利之不能勝害也則無以其
利而留害其害之不能勝利也則無以其害而掩利
善䇿者裁擇於便宜而注措其方畧庶克有濟乎雖
然亦難矣扼腕而談其事者易奮臂而當其事者難
[096-6b]
奮臂而當其事者易燭照而揆其事者難燭照而揆
其事者易專聴而責其成者難是故計臣謀士莫能
建必然之畫而成安流之勛者難之也執事按瀛海
之地輿愾滹流之多故思徃哲之成計悉時弊之𨼆
情令諸生籌便宜愚生故不佞授之握算罔知縱横
然而願竭其智無遁其愚夫瀛州者葢三輔之下形
九河之㑹道也支祁為虐則魚龍拂鬰於平原河伯
不仁則桑田蕭條於巨野晧晧旰旰滔滔湯湯葢自
[096-7a]
昔患之自昔難之矣然而滹沲猶未合也滹沲未合
則蠭湧奔騰之勢未甚而疏瀹浚導之功易舉當事
者猶能措手足而不至於大壊旁裂不可收拾日者
隆慶中滹沲為梗其吞天沃日之濤排山倒海之狀
若震霆疾風而莫可禦泄於猫兒潴於桑乾決則金
隄為之潰溢則千畆為之平無處弗壑無歲弗害葢
國家所賴於三輔者今且為魚鱉之窟而主計者遂
無可奈何矣胡不引孫禁賈讓之事觀之也禁之言
[096-7b]
曰開通大河浚利水道水去得美田可二十餘萬頃
又省吏卒治隄救水者三萬人此轉害以為利者也
是一計也禁之所以著績也讓之䇿曰徙冀州之民
當水衝者決黎陽要害亭放河使北入海勢不能濫
期月自定此因害以去害者也是一計也讓之所以
茂勲也此夫二䇿者執事能熟之愚生能言之二三
主計之臣能行之而卒莫有究利害之大原追孫賈
之芳蹤舒廟堂之𨼆憂者何也則以今之時視孫賈
[096-8a]
之時其難之難且什百此也書曰惟克果斷記曰上
人疑則百姓惑故疑者功之廢也斷者謀之成也今
之議滹沲河者曰故道可復也復之而旁有議之者
曰得無傷於漕河乎曰下流可濬也濬之而後有跡
之者曰其如海口沙髙何秦越分視公私異慮今日
一議明日又一議而卒未有定算焉夫道旁作舍三
年不成路岐回車千里坐失此主計不力委任不專
之患也葢昔者禹之抑洪水也陸行載車水行乗舟
[096-8b]
泥行蹈毳山行即樏當其事者勇矣不獨談其事也
北最髙地至於大陸播為九河入於渤海揆其事者
精矣不獨當其事也十三載過家不入君無咈命相
無違言責其成者專矣不獨精其事也然後九川疏
九澤灑九道通九山度諸夏乂安功施三代美哉禹
之明徳乎今滹沲之流水雖急力非横於懐襄之勢
也歲不常溢非久於九年之逺也廟堂憂慄之主非
下於姚姒之明也左右協寅之僚非讓於岳牧之良
[096-9a]
也然彼則以四海而㡳平此則以一方而為壑則主
計不力委任不專其故可覩矣是故仁人蒿目而語
難智者借箸而畫䇿孫禁之略可行也則二十萬頃
之田未必非利賈讓之疏可行也則明日入海之流
未必非便得其人不以羣誹摇其計專其任不以罔
功壊其成庶幾哉與大禹爭烈矣


  議


  宋


[096-9b]
  救災議           曾 鞏


  熙寧元年七月甲申河北地震水災隳城郭壊廬舍
百姓暴露乏食主上憂憫下緩刑之令遣拊循之使
恩甚厚也然百姓患於暴露非錢不可以立屋廬患
於乏食非粟不可以飽二者不易之理也非得此二
者雖主上憂勞於上使者旁午於下無以救其災塞
其求也有司建言請發倉廩與之粟壯者人日二升
幼者人日一升主上不旋日而許之賜之可謂大矣
[096-10a]
然有司之所言特常行之法非審計終始見於衆人
之所未見也今河北地震水災所毁敗者甚衆可謂
非常之變也遭非常之變者亦必有非常之恩然後
可以振之今百姓暴露乏食已廢其業矣使之相率
日待二升之廩於上則其勢必不暇乎它為是農不
復得修其畎畝商不復得治其貨賄工不復得利其
器用閒民不復得轉移執事一切棄百事而專意於
待升合之食以偷為性命之計是直以餓殍之養養
[096-10b]
之而已非深思逺慮為百姓長計也以中戸計之戸
為十人壯者六人月當受粟三石六斗幼者四人當
受粟一石二斗率一戸月當受粟五石難可以久行
也不久行則百姓何以贍其後久行之則被水之地
既無秋成之望非至來歲麥熟賑之未可以罷自今
至於來歲麥熟凡十月一户當受粟五十石今被災
者十餘州州以二十萬戸計之中等以上及非災害
所被不仰食縣官者去其半則仰食縣官者為十萬
[096-11a]
戸食之不遍則為施不均而民猶有無告者也食之
遍則當用粟五百萬石而足何以辦此又非深思逺
慮為公家長計也至於給受之際有淹速有均否有
真偽有㑹集之擾有辨察之煩措置一差皆足致弊
又羣而處之氣久蒸薄必生疾癘此皆必至之害也
且此不過能使之得旦暮之食耳其於屋廬搆築之
費將安取哉屋廬搆築之費既無所處而就食於州
縣必相率而去其故居雖有頽墻廢屋之尚可完者
[096-11b]
故材舊瓦之尚可因者什器衆物之尚可賴者必棄
之而不暇顧甚則殺牛馬而去者有之伐桑棗而去
者有之其害又可謂甚也今秋氣已半霜露方始而
民露處不知所蔽葢流亡者亦已衆矣如是不可止
則將空近塞之地空近塞之地失戰鬬之民此衆士
大夫之所慮而不可謂無患者也空近塞之地失耕
桑之民此衆士大夫之所未慮而患之尤甚者也何
則失戰鬭之民異時有警邊戍不可以不増矣失耕
[096-12a]
桑之民異時無事邊糴不可以不貴矣二者皆可不
深念歟萬一或出於無聊之計有窺倉庫盜一囊之
粟一束之帛者彼知已負有司之禁則必鳥駭鼠竄
竊弄鉏梃於草茅之中以扞游徼之吏强者既囂而
動則弱者必隨而聚矣不幸或連一二城之地有枹
鼓之警國家胡能晏然而已乎况今外有大敵之可
慮内有郊祀之將行安得不防之於未然銷之於未
萌也然則為今之䇿下方紙之詔賜之以錢五十萬
[096-12b]
貫貸之以粟一百萬石而事足矣何則今被災之州
為十萬戸如一戸得粟十石得錢五千下戸常産之
貲平日未有及此者也彼得錢以完其居得粟以給
其食則農得修其畎畝商得治其貨賄工得利其器
用閒民得轉移執事一切得復其業而不失其常生
之計與專意以待二升之廩於上而勢不暇乎他為
豈不逺哉此可謂深思逺慮為百姓長計者也由有
司之説則用十月之費為粟五百萬石由今之説則
[096-13a]
用兩月之費為粟一百萬石况貸之於今而收之於
後足以振其艱乏而終無損於儲偫之實所實費者
錢五鉅萬貫而已此可謂深思逺慮為公家長計者
也又無給授之弊疾癘之憂民不必去其故居茍有
頽墻壊屋之尚可完者故材舊瓦之尚可因者什器
衆物之尚可賴者皆得而不失况於全牛馬保桑棗
其利又可謂甚也雖寒氣方始而無暴露之患民安
居足食則有樂生自重之心各復其業則勢不暇乎
[096-13b]
他為雖驅之不去誘之不為盜矣夫饑歲聚餓殍之
民而與之升合之食無益於救災補敗之數此常行
之弊法也今破去常行之弊法以錢與粟一舉而賑
之足以救其患復其業河北之民聞詔令之出必皆
喜上之足賴而自安於畎畝之中負錢與粟而歸與
其父母妻子脱於流離死亡之禍則戴上之施而懐
欲報之心豈有已哉天下之民聞國家措置如此恩
澤之厚其孰不震動感激悦主上之義於無窮乎如
[096-14a]
是而人和不可致天意不可悦者未之有也人和洽
於下天意悦於上然後玉輅徐動就陽而郊荒夷殊
陬奉幣来享疆内安輯里無囂聲豈不適變於可為
之時消患於無形之内乎此所為審計終始見於衆
人所未見也且今河北州軍凡三十七災害所被十
餘州軍而已他州之田秋稼足望令有司於糴粟常
價斗增一二十錢非獨足以利農其於增糴一百萬
石易矣斗增一二十錢吾權一時之事有以為之耳
[096-14b]
以實錢給其常價以茶荈香藥之類佐其虚估不過
捐茶荈香藥之類為錢數鉅萬貫而其費已足茶荈
香藥之類與百姓之命孰為可惜不待議而可知者
也夫費錢五鉅萬又捐茶荈香藥之類為錢數鉅萬
貫而足以救一時之患為天下之計利害輕重又非
難明者也顧吾之有司能越拘攣之見破常行之法
與否而已此時事之急也故述斯議焉


  元


[096-15a]
  真定玉華宫罷遣太常禮樂議  元永貞


  竊聞天子七廟萬世之通義三代以還莫違兹道原
廟之制隆古未聞漢孝惠從叔孫通之請始詔有司
立原廟遂有衣冠月出遊之名其後郡國所在因各
立廟至元帝永平四年貢禹奏郡國祖宗廟不應古
禮宜正定天子是其議罷之謹按尚書黷於祭祀時
為弗欽春秋之義父不祭於支庶君不祭於臣僕之
家伏觀聖朝建立七廟崇奉孝享可謂至矣而睿宗
[096-15b]
皇帝神御别在真定路玉華宫竊惟有功徳於天下
者莫如太祖皇帝世祖皇帝太祖皇帝不聞有原廟
世祖皇帝神御奉安大聖夀萬安寺歲時差官以家
人禮祭供不用太常禮樂今玉華宫原廟列在郡國
又非龍興降誕之地主者以臣僕之賤供祭御容非
禮之甚伏望朝廷稽前漢故事致隆太廟玉華宫照
依京師諸寺影堂例止命有司以時祭供罷遣太常
禮樂非獨聖朝得典禮之正而在天之靈無褻黷之
[096-16a]
煩而禮官免失禮之責矣


  明


  西北水利議         徐貞明


  當今經國訏謨其大且急孰有過於西北水利者乎
雖然槩而行之則效逺而難臻驟而行之則事創而
未信葢西北皆可行也盍先之於畿輔畿輔諸郡皆
可行也盍先之於京東永平之地京東永平之地皆
可行也盍先之於近山瀕海之地近山瀕海之地皆
[096-16b]
可行也盍先之於數井以示可行之端則效近而易
臻事狎而人信京東輔郡而薊又重鎮固股肱神京
緩急所必須者矧今地負山控海負山則泉深而土
澤控海則潮淤而壤沃水利尤易易也予所屬二三
解事者葢徧厯山海之境閲兩月而返披圖出示如
指諸掌也為言諸州邑泉從地湧一決而通水與田
平一引而至比比皆然姑摘其土膏腴而人曠棄即
可修舉以兆其端者自西厯東如密雲縣之燕樂莊
[096-17a]
平谷縣之水峪寺及龍家務莊三河縣之唐㑹莊順
慶屯地皆其著者薊州城北則有黄厓營城西則有
白馬泉鎮國莊城東則有焉伸橋灰林河而下城南
則有别山舖及夾隂流河而下至於隂流淀疏渠皆
田也遵化西南平安城夾通河而下及沙河舖地方
又鐵厰湧珠湖以下至韮菜溝上素河下素河百餘
里夾河皆可成田遷安縣北徐流營山下湧出五泉
合流入桃林河又三里橋湧泉流出灤河又蠶姑廟
[096-17b]
湧泉成河與灤河相接夾河皆可田之地盧龍縣燕
河營湧泉成河及營東五泉湧漫四出至張家莊撫
寧縣西臺頭營河流亦自燕河營湧泉而來皆可田
自西以東如豐潤縣南則大寨及剌榆坨史家河大
王莊之地東則榛子鎮西則鴉洪橋夾河五十餘里
皆可田玉田縣清莊塢導河可田後湖莊疏湖可田
三里屯及大泉小泉引泉可田其間有民所不業之
地有屯地有牧馬之地屯草之地屬於官官為闢其
[096-18a]
蕪而收其利不難也至於民不業者召民業之官為
助其力何至連阡以棄鞠為茂草乎至於瀕海可田
則自水道沽關黒崖子墩起至開平衞南宋家營之
地東西度之百餘里南北度之百八十里皆隸豐潤
其地與吳越瀕海之沃區相等今萑葦彌望而繫名
於勢族然葦之利微即勢族亦無厚入於其間也若
如吳越人田而耕之則利十倍於葦即捐其一以與
勢族使不失其舊入勢家亦何憾焉昔虞文靖公之
[096-18b]
議東極遼海南濱青徐瀕海皆可田之地今豐潤實
其中境欲舉其議而行之兹非其先當致力者乎葢
先之京東數處以兆其端而京東之地皆可漸而行
也先之京東以兆其端而畿内而列郡皆可漸而行
也先之畿内列郡而西北之地皆可漸而行也在邊
陲則先之薊鎮而諸鎮皆可漸而行也至於瀕海則
先之豐潤而遼海以東青徐以南皆可漸而行也夫
事有小用則宜大則局而不通大用則宜小則窘而
[096-19a]
難布兹其試之一井究之天下無不利者事有旦夕
計功而逺猷不存積久考成而近效難覯兹其暫之
歲收久之永賴無不利者特端之於京東數處因而
推之西北一歲開其始十年究其成而萬世席其利


  水田議           姜揚武


  憶余垂髫時同卿徐公諱貞明奉命開三輔水利阻
於浮議曰北土不宜稻也庚戌陳生國紀與涿鹿覓
[096-19b]
越人之習水利者疏畦引水剏為稻田阻於衆口曰
北土不宜稻也余私詫曰今淶涿漁陽廣栽秔稻民
獲其利矧職方氏云幽州穀宜三種鄭云黍稷稻賈
公彦疏云幽與冀相接冀皆黍稷幽見宜稻故云三
種黍稷稻也是幽之宜稻其來舊矣或曰淶涿之間
山泉清淺正劉靖紀勲碑所云疏之斯溉決之斯散
也者吾鄉亢旱則涸及三泉隄隤則水深五丈障之
猶虞蕩決引之更益奔衝談水田於豐利非徒無益
[096-20a]
實增之害也余聞之囅然曰若所云誠夏蟲之不可
語氷者矣且漳水可以灌鄴房涇水可以富關中何
吾鄉之於河獨避之如仇而畏之如虎耶及讀宋史
何承矩傳自順安瀕海東西三百餘里南北五七十
里悉為稻田食貨誌云凡雄鄚霸州平戎順安等軍
興堰六百里置斗門引淀水溉灌吾鄉始為塘濼終
為稻田防塞實邊具有成績稻田有八利多為溝渠
引填淤之水利一分為支河疏壅塞之害利二旱不
[096-20b]
虞枯槁利三水不虞泛漲利四通舟楫以便轉輸利
五稻一斗易粟數斗利六逋賦易完利七戎馬不得
馳突利八然始必壊民丘瓏多起丁夫變置川原遷
延歲月都邑易騰浮議愚民潛布流言未驅載穗之
車已中鑠金之口必主之密勿付之重臣勿因小害
而阻撓勿徼㣲利而鹵莾寛其文網需以歲時則數
百載之曠典庶可次第舉矣


  本朝


[096-21a]
  鉅鹿隄防議         王 鼐


  嘗攷邢襄闔屬大勢坦衍廣輿所記廣阿澤獨隸鉅
鹿是又坦衍中之汙下者也舊起城之西南以及於
東北斜築長堤一道界連任平廣宗約百有餘里未
審肇於何代明之末造恒暘乾旱泉流多涸沮洳揚
塵民遂眎此蜿蜒虹基阻礙車兩不啻若贅疣矣一
任□踏徑串十夷八九至順治十一十二兩年霪雨
無似任縣之張家泊所滙牛尾聖水蔡馬百泉洺沙
[096-21b]
灃八河自西而來平鄉之落漠暨廣宗之崇文仁義
李槐板台諸社壊堰四散之水自南而東漳滏驕嗥
大陸滉漾鉅鹿之民不盡為魚者幾希於斯時也無
論壑隣不仁而四望瀰漫亦無鄰之可壑况畚揷莫
施又孰是可梩之壤以崇我壅激者乎得無追憶徐
文長之説渭謂自禹治水後九州諸大水不大泛溢
決徙者葢田以井故也田井間之水自遂而溝而洫
而澮溝深廣各四尺洫廣深各倍之葢取其細流以
[096-22a]
澤田而水勢之分千條萬𣲖如髪之析而約於梳齒
無䐈膩不通之患廢井田而為阡陌則凡向所析之
細流盡併而為陸矣猶髪之舊約於梳齒者今還束
而髻之其勢併其力自悍又何怪乎文長之言如此
顧疏之誠是也而非所論於倉卒人方簸蕩於洪濤
漩渦之間乃褎博而講王道迂濶殺人幾等於擠壑
如廣宗地勢稍據上游嘗秦越我鉅民而且不為之
所訟爭關㑹累年不息奈之何以分漳滌滏望同患
[096-22b]
於河朔之民與上黨之民哉此必不得之數也矧古
制之萬難復者井田其一然則必何如而後可凡天
下之棘手而莫何以為定無所處者則必有處也獨
不聞救荒無竒䇿耶王制曰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
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雖有凶旱水
溢民無菜色夫饑溺一也其法可移以禦水何言之
每見五行氣數之災偶歘一乗於莫備莫覺之際亦
未嘗不紓之於數年或數十年而後再來其狎至而
[096-23a]
頻仍者絶少但人之常情水至則繚擾&KR1127號水退則
偃仰玩忽茍於冬春交㑹于耜舉趾之前村落之處
下流者家出幾簣簣復幾日立為成約富好義而樂
輸不在此例若宅隴尤當衝要者竭作亦聴自便日
計不足歲計有餘知十年之後當必如陵如阜矣其
下淺泊深塘既可放洩而且饒萑蒲稻蠏菰菱魚蛤
之利儻馮夷縱恣攜家以登不穏於橧巢耶即室廬
不無淹損前此畝鍾圃入之蓄亦足相償而鳩庀不
[096-23b]
難矣總之疏瀹之説萬全之䇿也固巨莫復行豫培
之説一隅之見也似易可漸舉雖卑卑平實之事亦
須亹亹耐久之心又勿曰以鄉民而衛城郭之民也
官紳所在分義宜然祖居難移獨不為身家乎在有
司當為民計而在吾民尤當自為計


  論


  唐


  爭臣論           韓 愈


[096-24a]
  或問諫議大夫陽城於愈可以為有道之士乎哉學
廣而聞多不求聞於人也行古人之道居於晉之鄙
晉之鄙人薫其徳而善良者幾千人大臣聞而薦之
天子以為諫議大夫人皆以為華陽子不色喜居於
位五年矣視其徳如在野彼豈以富貴移易其心哉
愈應之曰是易所謂恒其徳貞而夫子凶者也惡得
為有道之士乎哉在易蠱之上九云不事王侯髙尚
其事蹇之六二則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夫亦以所
[096-24b]
居之時不一而所蹈之徳不同也若蠱之上九居無
用之地而致匪躬之節以蹇之六二在王臣之位而
髙不事之心則冒進之患生曠官之刺興志不可則
而尤不終無也今陽子在位不為不久矣聞天下之
得失不為不熟矣天子待之不為不加矣而未嘗一
言及於政視政之得失若越人視秦人之肥瘠忽焉
不加喜慼於其心問其官則曰諫議也問其禄則曰
下大夫之秩也問其政則曰我不知也有道之士固
[096-25a]
如是乎哉且吾聞之有官守者不得其職則去有言
責者不得其言則去今陽子以為得其言乎哉得其
言而不言與不得其言而不去無一可者也陽子將
為祿仕乎古之人有云仕不為貧而有時乎為貧謂
祿仕者也宜乎辭尊而居卑辭富而居貧若抱關擊
柝者可也葢孔子嘗為委吏矣嘗為乗田矣亦不敢
曠其職必曰㑹計當而已矣必曰牛羊遂而已矣若
陽子之秩禄不為卑且貧章章明矣而如此其可乎
[096-25b]
哉或曰否非若此也夫陽子惡訕上者惡為人臣招
其君之過而以為名者故雖諫且議使人不得而知
焉書曰爾有嘉謨嘉猷則入告爾后於内爾乃順之
於外曰斯謨斯猷惟我后之徳夫陽子之用心亦若
此者愈應之曰若陽子之用心如此滋所謂惑者矣
入則諫其君出不使人知者大臣宰相之事非陽子
之所宜行也夫陽子本以布衣𨼆於蓬蒿之下主上
嘉其行誼擢在此位官以諫為名誠宜有以奉其職
[096-26a]
使四方後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鯁之臣天子有不僭
賞從諫如流之美庶巖穴之士聞而慕之束帶結髪
願進於闕下而伸其辭説致吾君於堯舜熙鴻號於
無窮也若書所謂則大臣宰相之事非陽子之所宜
行也且陽子之心將使君人者惡聞其過乎是啟之
也或曰陽子不求聞而人自聞之不求用而君用之
不得已而起守其道而不變何子過之深也愈曰自
古聖人賢士皆非有求於聞用也閔其時之不平人
[096-26b]
之不乂得其道不敢獨善其身而必以兼濟天下也
孜孜矻矻死而後已故禹過家門不入孔席不暇暖
而墨突不得黔彼二聖一賢者豈不知自安佚之為
樂哉誠畏天命而悲人窮也夫天授人以賢聖才能
豈使自有餘而已誠欲以補其不足者也耳目之於
身也耳司聞而目司見聴其是非視其險易然後身
得安焉聖賢者時人之耳目也時人者聖賢之身也
且陽子之不賢則將役於賢以奉其上矣若果賢則
[096-27a]
固畏天命而閔人窮也惡得以自暇逸乎哉或曰吾
聞君子不欲加諸人而惡訐以為直者若吾子之論
直則直矣無乃傷於徳而費於辭乎好盡言以招人
過國武子之所以見殺於齊也吾子其亦聞乎愈曰
君子居其位則思死其官未得位則思修其辭以明
其道我將以明道也非以為直而加人也且國武子
不能得善人而好盡言於亂國是以見殺傳曰惟善
人能受盡言謂其聞而能改之也子告我曰陽子可
[096-27b]
以為有道之士也今雖不能及已陽子將不得為善
人乎哉


  宋


  祖逖論           蘇 轍


  敵國相圖必審於彼已將彊敵弱則利於進取將弱
敵彊則利於自守違此二者而求成功難矣東晉渡
江以江淮為境中原雖屢有變而南兵不出出亦無
功石勒之死也庾亮為北伐之計石虎之老也庾翼
[096-28a]
為徙鎮之役皆無成而死及苻堅之敗謝安父子乗
戰勝之威有席卷之意終以兵將奔潰無尺寸之得
其後宋文自謂富彊以兵挑元魏梁武志於并吞失
信於髙氏陳宣乗髙氏之衰攘取淮南皆繼之以敗
亡何者東南地薄兵脆將非命世之雄其勢固如此
也方石虎之斃中原大亂晉人皆謂北方不足復平
而蔡謨獨以為憂或問其故謨曰夫能順天奉時濟
六合於草昧若非上哲必由英豪度今諸人皆不辦
[096-28b]
此必將經營分裂疲人以逞才不副意徒使財殫力
竭終將何所至哉吾見韓盧東郭俱斃而已矣至哉
此言實當時好事者之病也自江南建國惟桓温東
討慕容西征苻堅兵鋒所及敵人震動及宋武破廣
固陷長安所至蕩定有弔伐之風此二人者誠非常
將也然桓温終以敗衂不能成大功宋武志在禪代
未能定秦狼狽而反而况其下者乎惟晉元帝初定
江南未遑征伐祖逖言於帝曰晉室之亂非上無道
[096-29a]
而下怨叛也由藩王爭權自相誅滅遂使戎狄乗釁
毒流中原耳遺黎既被殘酷人有奮擊之志誠能奮
威命將使若逖等為之統主郡國豪傑必有應者沉
溺之士喜於來蘇庶幾國恥可雪也帝以逖為豫州
刺史使進屯淮隂逖兵力甚弱乃鑄造兵器招合離
散稍誅鉏叛渙復進據譙然未嘗為深入計也石勒
遣兵攻逖逖輒就破其衆每於兵間勤身節用禮下
賢俊懐撫初附專以恩信接人不尚詐力故人爭為
[096-29b]
之用自黄河以南盡為晉土雖石勒之彊不敢以兵
窺其境逖母塟成臯勒使人修其墓復遣使通好且
求互市逖不答其使而許其市通南北之貨多獲其
利方將經略河北而帝使戴若思擁節直據其上逖
怏怏不得志死葢敵彊將弱能知自守之為利者惟
逖一人夫惟知自守之為進取而後可以言進取也


  本朝


[096-30a]
  髙允論           魏 禧


  國書之役髙允既免罪出語人曰吾不敢愛死者恐
負翟黒子故也魏子掩卷而歎曰甚矣允之言欺我
哉允忠誠正直口無所擇言身無所擇行雖微翟黒
子必不愛死以欺君然允必為此言者至髙之行人
所樂居而允顧退然自託於小善此古人所為不可
及也或饋楊震金曰暮夜無人知者震曰天知神知
子知我知何謂無知宣徳中周忱薦龔翊為太倉學
[096-30b]
官翊辭不就語人曰我仕無害於義但負金川門一
慟耳夫㢘吏惡不義之財雖使天地間無復有鬼神
震必不受金忠臣疾不義之祿雖金川門不痛哭翊
必不仕且夫翊一門卒耳非有知已之恩國事之責
也既已更厯三朝身逢賢聖之主矣而介然不肯少
汚其志可不謂大賢矣哉魏子曰吾於允得保身焉
中牟既定趙簡子義田基而賞之基曰一人舉而萬
夫俛首智者不為我受賞使中牟之士懐恥不義書
[096-31a]
曰滿招損謙受益易曰君子以儉徳辟難有以夫








[096-31b]









  畿輔通志巻九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