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41 畿輔通志-清-唐執玉 (master)


[101-1a]
  欽定四庫全書


  畿輔通志卷一百一


  書


  周


  遺燕昭王書         蘇 代


  夫列在萬乘而寄質於齊名卑而權輕奉萬乘助齊
伐宋名勞而實費夫破宋殘楚淮北肥大齊讐强而
國弱此三者皆國之大敗也然且王行之者將以取
[101-1b]
信於齊也而齊未加信於王而忌燕愈甚是王之計
過矣夫以宋加之淮北彊萬乘之國也而齊并之是
益一齊也北夷方七百里加之以魯衛彊萬乘之國
也而齊并之是益二齊也夫以一齊之彊燕猶狼顧
而不能支今以三齊臨燕其禍必大矣雖然智者舉
事因禍為福轉敗為功齊紫敗素也而賈十倍越王
句踐棲於會稽復殘强呉而伯天下此皆因禍為福
轉敗為功者也今王若欲因禍為福轉敗為功則莫
[101-2a]
若遥伯齊而厚尊之使之盟於周室焚秦符約曰夫
上計破秦其次必長賔之秦挾賔以待破秦王必患
之秦五世伐諸侯今為齊下秦王之志茍得窮齊不
憚以國為功然則王何不使辯士以此言説秦王曰
燕趙破宋肥齊尊齊而為之下者燕趙非利之也燕
趙不利而勢為之者以不信秦王也然則王何不使
可信者接收燕趙令涇陽君髙陵君先於燕趙秦有
變因以為質則燕趙信秦秦為西帝燕為北帝趙為
[101-2b]
中帝立三帝以令於天下韓魏不聽則秦伐之齊不
聽則燕趙伐之天下孰敢不聽天下服聽因驅韓魏
以伐齊曰必反宋地歸楚淮北反宋地歸楚淮北燕
趙之所利也並立三帝燕趙之所願也夫實得所利
名得所願燕趙棄齊如脱躧矣今不收燕趙齊伯必
成諸侯贊齊而王不從是國危也諸侯贊齊而王從
之是名卑也今收燕趙國安而名尊不收燕趙國危
而名卑夫去尊安而取危卑智者不為也秦王聞若
[101-3a]
説必若刺心然則王何不使辯士以此苦言説秦秦
必取齊必伐矣夫取秦厚交也伐齊正利也尊厚交
務正利聖王之事也


  報燕惠王書         樂 毅


  臣不佞不能奉承王命以順左右之心恐傷先王之
明有害足下之義故逃遁走趙今足下使人數之以
罪臣恐侍御者不察先王所以畜幸臣之理又不白
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書對臣聞聖賢之君
[101-3b]
不以祿私親其功多者賞之其能當者處之故察能
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論行而結交者立名之士也
臣竊觀先王之舉也見有髙世主之心故假節於魏
以身得察於燕先王過舉厠之賔客之中立之羣臣
之上不謀父兄以為亞卿臣竊不自知自以為奉令
承教可幸無罪故受令而不辭先王命之曰我有積
怨深怒於齊不量輕弱而欲以齊為事臣曰夫齊霸
國之餘業而最勝之遺事也練於甲兵習於戰攻王
[101-4a]
若欲伐之必與天下圖之與天下圖之莫若結於趙
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欲也趙若許而約四國攻
之齊可大破也先王以為然具符節南使臣於趙顧
反命起兵擊齊以天之道先王之靈河北之地隨先
王而舉之濟上濟上之軍受命擊齊大敗齊人輕卒
鋭兵長驅至國齊王遁而走莒僅以身免珠玊財寶
車甲珍器盡收入於燕齊器設於寧臺大吕陳於元
英故鼎反乎磨室薊丘之植植於汶篁自五霸以來
[101-4b]
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以為慊於志故裂地而封
之使得比小國諸侯臣竊不自知自以為奉令承教
可幸無罪是以受命不辭臣聞聖賢之君功立而不
廢故著於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稱於後世
若先王之報怨雪恥夷萬乘之强國收八百歲之蓄
積及至棄羣臣之日餘敎未衰執政任事之臣修法
令愼庶孽施及乎萌隷皆可以敎後世臣聞之善作
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昔伍子胥説聽於闔
[101-5a]
閭而呉王遠跡至郢夫差弗是也賜之鴟夷而浮之
江呉王不寤先論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不悔子
胥不蚤見主之不同量是以至於入江而不化夫免
身立功以明先王之迹臣之上計也離毁辱之誹謗
墮先王之名臣之所大恐也臨不測之罪以幸為利
義之所不敢出也臣聞古之君子交絶不出惡聲忠
臣去國不潔其名臣雖不佞數奉敎於君子矣恐侍
御者之親左右之説不察疏遠之行故敢獻書以聞
[101-5b]
惟君王之留意焉


  謝樂間書          燕惠王


  寡人不佞不能奉順君意故君捐國而去則寡人之
不肖明矣敢端其願而君不肯聽故使使者陳愚意
君試論之語曰仁不輕絶智不輕怨君之於先王也
世之所明知也寡人望有非則君掩葢之不虞君之
明罪之也望有過則君敎誨之不虞君之明棄之也
且寡人之罪國人莫不知天下莫不聞君微出明怨
[101-6a]
以棄寡人寡人必有罪矣雖然恐君之未盡厚也諺
曰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也故
掩人之邪者厚人之行也救人之過者仁者之道也
世有掩寡人之邪救寡人之過非君孰望之今君厚
受位於先王以成尊輕棄寡人以快心則掩邪救過
難得於君矣且世有薄而故厚施行有失而故惠用
今使寡人任不肖之罪而君有失厚之累亦唯君擇
之也無所取之國之有封疆家之有垣墻所以合好
[101-6b]
掩惡也室不能相和出語鄰家未為通計也怨惡未
見而明棄之未為盡厚也寡人雖不肖乎未如殷紂
之亂也君雖不得意乎未如商容箕子之累也然則
不内葢寡人而明怨於外恐其適足以傷於高而薄
於行也非然也茍以明君之義成君之髙雖任惡名
不難受也本欲以明寡人之薄而君不得厚揚寡人
之辱而君不得榮此一舉而兩失也義者不虧人以
自益况傷人以自損乎君無以寡人不肖累往事之
[101-7a]
美昔者栁下惠吏於魯三黜而不去或謂之曰可以
去栁下惠曰茍與人之異惡往而不黜乎猶且黜乎
寧於故國爾栁下惠不以三黜自累故前業不忘不
以去為心故遠近無議今寡人之罪國人未知而議
寡人者徧天下語曰論不修心議不累物仁不輕絶
智不簡功簡棄大功者輟也輕絶厚利者怨也輟而
棄之怨而累之宜在遠者不望之乎君也今以寡人
無罪君豈怨之乎願君捐怨追惟先王復以敎寡人
[101-7b]
意君曰余且慝心以成而過不顧先王以明而惡使
寡人進不得修功退不得改過君之所揣也唯君圖
之此寡人之愚意也敬以書謁之


  上趙王書          蘇 厲


  臣聞古之賢君德行非施於海内也敎順慈愛非布
於萬民也祭祀時享非當於鬼神也甘露降風雨時
農大登年穀豐盈衆人善之而賢主惡之今足下功
力非數痛加於秦國而怨毒積惡非曾深陵於韓也
[101-8a]
臣竊外聞大臣及下吏之議皆言王前專據以秦為
愛趙而憎韓臣竊以事觀之秦豈得愛趙而憎韓哉
欲亡韓吞兩周之地故以韓為餌先出聲於天下欲
鄰國聞而觀之也恐其事不成故出兵以佯示趙魏
恐天下之驚覺故㣲伐韓以貳之恐天下疑已故出
質以為信聲德於與國而實伐空韓臣竊觀其圖之
也議秦以謀計必出於是且夫説士之計皆曰韓亡
三川魏滅晉國是韓未窮而禍及於趙且物固有勢
[101-8b]
異而患同者又有勢同而患異者昔者楚人久伐而
中山亡今燕盡韓之河南距沙丘而至鉅鹿之界三
百里距於扞關至於榆中千五百里秦晉韓魏之上
黨則地與國都邦屬而壤絜者七百里秦以三軍强
弩坐羊腸之上即地去邯鄲二十里且秦以三軍攻
王之上黨而危其北則勾注之西非王之所有也今
踰勾注禁常山而守三百里通於唐曲遇此代馬良
駒不東而崑山之玊不出此三寶者又非王之有也
[101-9a]
今從於强秦與之伐齊臣恐其禍出於是矣五國之
王嘗合横而謀伐趙三分趙國壤地著之盤盂屬之
讐柞五國之兵有日矣齊乃西師以禁秦國使秦發
令素服而聽反温軹髙平於魏反三公什清於趙此
王之明知也夫齊魏事趙宜為上交今乃以邸罪取
伐臣恐其後事王不敢自必也今王收齊天下必以
王為得齊韓齊危社稷以事王天下必重王然則齊
韓義王以天下就之下至齊韓慕王以天下收之是
[101-9b]
一世之命制於王矣臣願大王深與左右羣臣卒計
而重謀先事成慮而熟圖之


  晉


  與庾冰請褒録中書令刁協書  蔡 謨


  夫爵人者宜顯其功罰人者宜章其罪此古今之所
愼也凡小人之類猶尚如此刁令中興上佐有死難
之名天下不聞其罪而見其貶致刁氏稱寃此乃為
王敦復讐也内沮忠臣之節論者惑之若實有大罪
[101-10a]
宜顯其事令天下知之明聖朝不貶死難之臣春秋
之義以功補過過輕功重者得以加封功輕過重者
不免誅絶功足贖罪者無黜雖先有邪佞之罪而臨
難之日黨於其君者不絶之也孫寧儀行父親與靈
公滛亂於朝君殺國滅由此二臣而楚尚納之傳稱
有禮不絶其位者君之黨也若刁令有重罪於孔儀
絶之可也若無罪宜見追論或謂明帝之世已見寢
廢今不宜復改吾又以為不然夫大道宰世殊塗一
[101-10b]
致萬機之事或異或同同不相善異不相譏故堯抑
元愷而舜舉之堯不為失舜不為非何必前世所廢
便不宜改乎漢蕭何之後坐法失侯文帝不封而景
帝封之後復失侯武昭二帝不封而宣帝封之近如
元年車駕釋奠拜孔子之聖此亦元明二帝所不行
也又刁令但是明帝所不贈爾非誅之也王平子第
五琦皆元年所誅而今日所贈豈以改前為嫌乎凡
處事者當上合古義下凖今則然後談者不惑受罪
[101-11a]
者無怨耳按周僕射戴征西本非王敦倡檄所讐也
事定後乃見害耳周延郭璞等竝亦非為主禦難也
自平居見殺耳皆見褒贈刁令事義豈輕於此乎自
頃員外散騎尚得追贈况刁令位亞三司若先自壽
終不失員外散騎例也就不䝉贈不失以本官殯葬
也此為一人之身壽終䝉贈死難則見絶豈所以明
事君之道厲為臣之節乎公宜顯評其事以解天下
疑怪之論又聞談者亦多謂宜贈凡事無不允當而
[101-11b]
得衆助者若以善柔得衆而刁令麤剛多怨若以為
貴也而刁氏今賤若以為富也而刁氏今貧今士何
故反助寒門而此言之足下察此意


  北魏


  與太原張偉論髙允書     游 雅


  夫喜怒者有生所不能無也而前史載卓公寛中文
饒洪量褊心者惑之弗信余與髙子游處四十年矣
未嘗見其是非愠喜之色不亦信哉髙子内文明而
[101-12a]
外弱柔其言呐呐不能出口余嘗呼為文子崔公謂
余云髙生豐財博學一代佳士所乏者矯矯風節耳
余亦然之司徒之譴起於纎㣲及於詔責崔公聲嘶
股戰不能言宗欽以下伏地流汗都無人色髙子數
陳事理申釋是非辭義清辨音韻髙亮明主為之動
容聽者無不稱善仁及寮友保兹元吉向之所謂矯
矯者更在斯乎宗愛之任勢也威震四海嘗召百司
於都坐王公以下望庭畢拜髙子獨升階長揖由此
[101-12b]
觀之汲長孺可卧見衛青何抗禮之有向之所謂風
節者得不謂此乎知人固不易人亦不易知吾既失
之於心内崔亦漏之於形外鍾期止聽於伯牙夷吾
見明於鮑叔良有以也


  唐


  與李渤書          田𢎞正


  𢎞正珍重執事之心積二十餘年竟不獲自道於執
事者徒懇懇終日常恐空老而無所師承固内不自
[101-13a]
安矣自前年朝謁得展拜執事於道路之間時苦牽
事復畧不得伸前時所畜之意彌有不足於心矣執
事以古今仁義發為懲惡勸善之心豈惟當世士君
子所賴抑亦姬公孔子之心待執事而明白之矣每
覽前後史䇿紀其所為古之賢者有出無愧矣𢎞正
近奉制書去魏就鎭自念寵榮已極能無愧惕之甚
哉自二冦亂常以來六十餘載矣河北之地教化之
之所不行冀趙魏常山又河北之尤者日月積習遂
[101-13b]
為匪人誠可悲矣寢食常念之以為負經濟不覊之
才者執事可以將朝廷之化移獷俗之心矣𢎞正庸
虚輙不自意思君子降重為邑人啟茅塞之心仰執
事坐師氏之筵使鄙夫修擁篲之禮則向之羞姑可
掩矣不審執事當俯而就之乎復恥而不就乎今輙
虚上倅之位俟君子光臨古人有功成不居退得所
詣者鄙人詠之久矣倘終不拒至誠之情幸甚


  答元侍御書         韓 愈


[101-14a]
  九月五日愈頓首微之足下前歲辱書論甄逢父濟
識安祿山必反即詐為喑棄去祿山反有名號又逼
致之濟死執不起卒不汙祿山父子事又論逢知讀
書刻身厲行勤已取足不干州縣斥其餘以救人之
急足下繇是與之交欲令逢父子名迹存諸史氏足
下以抗直喜立事斥不得立朝失所不自悔喜事益
堅微之乎子眞安而樂之者謹詳足下所論載校之
史法若濟者固當得附書今逢又能行身幸於方州
[101-14b]
大臣以標白其先人事載之天下耳目徹之天子追
爵其父第四品赫然驚人逢與其父俱當得書矣濟
逢父子自吾人發春秋美君子樂道人之善夫茍能
樂道人之善則天下皆去惡為善善人得所其功實
大足下與濟父子俱宜牽聨得書足下勉逢令終始
其躬而足下年尚彊嗣德有繼將大書特書屢書不
一書而已也愈既承命又執筆以俟愈再拜


  與太學諸生喜詣闕留陽城司業書


[101-15a]
  栁宗元


  二十六日集賢殿正字栁宗元敬致尺牘太學諸生
足下始朝廷用諫議大夫陽公為司業諸生陶煦醇
懿熈然大洽於兹四祀而已詔書出為道州僕時通
籍光範門就職書府聞之悒然不喜非特為諸生戚
戚也乃僕亦失其師表而莫有所矜式焉既而署吏
有傳致詔草者僕得觀之葢主上知陽公甚熟嘉美
顯寵勤至備厚乃知欲煩陽公宣風裔土覃布美化
[101-15b]
於黎獻也遂寛然少喜如獲慰薦於天子休命然而
退自感悼幸生明聖不諱之代不能布露所蓄論列
大體聞於下執事冀少見採取而還陽公之南也異
日退自書府就車於司馬門外聞之於抱關掌管者
道諸生愛慕陽公之德教不忍其去頓首西闕下懇
悃至願乞留如故者百數十人輙用撫手喜甚震抃
不寧不意古道復形於今僕嘗讀李元禮嵇叔夜傳
觀其言太學生徒仰闕赴訴者僕謂迄千百年不可
[101-16a]
覩聞乃今日聞而覩之誠諸生見賜甚盛於戲始僕
少時嘗有意游太學受師説以植志持身焉當時説
者咸曰太學生聚為朋曹侮老慢賢有墮窳敗業而
利口食者有崇飾惡言而肆鬭訟者有凌傲長上而
誶罵有司者其退然自克特殊於衆人者無幾耳僕
聞之惚駭怛悸良痛其遊聖人之門而衆為是&KR0689&KR0689
也遂退託鄉閭家塾考厲志業過大學之門而不敢
跼顧尚何能仰視其學徒者哉今乃奮志厲義出乎
[101-16b]
千百年之表何聞見之乖剌歟豈説者過也將亦時
異人異無向時之桀害者耶其無乃陽公之漸漬導
訓明效所致乎夫如是服聖人遺敎居天子太學可
無媿矣於戲陽公有博厚恢𢎞之德能容善偽來者
不拒曩聞有狂惑小生依托門下或乃飛文陳愚醜
行亡賴而論者以為言謂陽公過於納汙無人師之
道是大不然仲尼吾黨狂狷南郭獻譏曾參徒七十
二人致禍負芻孟軻館滕從者竊屨彼一聖兩賢人
[101-17a]
繼為大儒然猶不免如之何其拒人也俞扁之門不
拒病夫繩墨之側不拒枉材師儒之席不拒曲士理
固然也且陽公之在於朝四方聞風仰而尊之貪冒
茍進邪薄之夫庶得少沮其志不遂其惡雖微師尹
之位而人實具瞻焉與其宣風一方覃化一州其功
之遠近又可量哉諸生之言非獨為已也於國體實
甚宜願諸生勿得私之想復再上故少佐筆端耳朂
此良志俾為史者有以紀述也弩力多賀栁宗元白


[101-17b]
  宋


  大名府請首薦張覃書     張 詠


  昨日公府試罷羣口騰議以某名在張覃之右雖未
知實恐惕無量竊以張覃者内實敏直外示謙和樂
貧著書十五年未嘗一日變節事繼母恭懼猶初授
敎時一家熈熈有若太和之俗矣且魏大都也萬人
畢辭謂之君子况郝馬魏之輩十年往在相與探討
某也不佞心常慕之明公下車在近計部旋遣將以
[101-18a]
某之文近覃之文未知覃之德遠某之行萬萬也竊
敢僭冒聞於觀聽惶恐惶恐抑又聞古之取士也先
以德行聞今之取士也先以文辭聞古之得士也鮮
今之得士也衆藉其用克歸於眞故周設俊造專德
先可進也漢定四科㕘衆善可進也迄有唐大正貢
部偉行竒業者盡取之非行而文辭者亦取之流於
百世之下將為不易之典國家四海久安賢俊間出
得士之衆於古無上猶復仄席思賢於内詔諸侯貢
[101-18b]
士於外恭惟明公以德行宏才克應其選一命而通
治大郡再命而通治大都皇王速於用明公也欲因
明公之賢誘天下之賢某亦何人來預明試始隨貢
士之列卒得知言之地感遇懽慰通於胸懐因欲盡
陳其愚伏望德憐之某嘗少年不量力秉志勵行期
到古人十五年逼寒餓絶往還除比歲一寧親則月
無廢日然其心頑難通故文辭不逮於覃也性復迂
怪執行望於覃遠矣明公决以某為先是不知覃之
[101-19a]
善行播某之惡也若立覃為先則詭薄之俗可易仁
義之風可扇又孚乎古昔尊德尚賢之敎也幸甚幸
甚某若鬰而不伸則負掩賢之過言之越職則有犯
上之罪伏望終始鑒宥之


  鎭府謝兩府啟        宋 祁


  常山劇部全趙故封地聯六州身擁三綬任踰於分
榮不償慚伏念祁為術空單禀生虺怯叨華禁署謬
藉經筵惟孤拙以自持無游説而為助年將壯邁疾
[101-19b]
引衰來遂丐外除冀逃多悔國有賢翰朝無廢人料
自閑州受以戎閫因過都而俾謁緣重帥而許遷敢
留於行已踐而職此葢伏䝉某官助邦善育為上亟
言齒擢誤加庸底思報竊以河朔之地天下勁兵分
四帥臣皆一都會然而狃承平之習訓練弗精因流
饉之餘廪帑常乏馬不充士官靡値才幕府欲仰給
之饒度支辭經用之窘交相為患未知所圖伏冀廟
謀深體邊務峙隄於未潰之日投藥於可療之初誓
[101-20a]
當悉心稍期集事守符云始趨府方賖託庇髙明叩
衿危戀


  元


  與竇先生書         許 衡


  邇因相從實望見敎不意復有引薦之言聞之且驚
且懼懇陳所以不可之故至於再三始蒙惠許遠别
後復慮他説間之不終前惠是用喋喋重陳向來懇
禱之意常謂天下古今治亂相循天人交勝天之勝
[101-20b]
質掩文也人之勝文犯質也天勝不已則復而至於
平平則文著而行矣故凡善惡得失之應無妄焉者
而世謂之治治非一日之為也其來有素也人勝不
已則積而至於偏偏則文沒不用矣故凡善惡得失
之迹若謬焉者而世謂之亂亂非一日之為也其來
有素也析而言之有天焉有人焉究而言之莫非命
也命之所在時也時之所向勢也勢不可為時不可
犯順而處之則進退出處窮達得喪莫非義也古之
[101-21a]
所謂聰明睿知者惟能識此也所謂神武而不殺者
惟能體此也或者横加已意欲先天而開之拂時而
舉之是揠苖也是代大匠斲也揠則害稼代匠則傷
手是豈成已成物之道哉即其違順之多寡乃其吉
凶悔吝之多寡也生平拙學認此為的信而守之罔
敢自易今先生直欲以助長之力擠之傷手之地是
果相知者所為耶無益清朝徒深後悔豈交游之深
不足為之慮耶抑直以樗散為可用之材也相愛之
[101-21b]
深未應乃爾若夫春日池塘秋風禾黍夏未雨蠶老
麥收冬將寒囷盈箱積門諠童稚架滿琴書山色水
光詩懐酒興拙謀或可以辨此也是以心思意嚮日
日在此安此樂此言亦此書亦此百千周折爰期得
此而後已先生不此之助而彼之助是不可其所可
而可其所不可也豈可哉將愛之實害之萬惟恕察言
不能櫽括悚息待罪


  明


[101-22a]
  與張邯鄲書         康 海


  於公雖尠素交然公為鄉里豪傑之士居官之聲動
燭遠邇此吾所甚慕也東方盗賊薄公城邑凡幾矣
公能悍然無懼以作其民邯鄲數得無恙其係豈細
小哉願公益加嚴愼肅練士民倡率豪傑攻城約以
死守城危誓以死戰彼雖號有數萬然中多婦人瘠
氓精兵要千人耳既擁衆抗軍不能留蓄寄民而所
過殘滅井臼釜甑罔有孑遺必無恒飽之理此應敗
[101-22b]
之道也昔吾罹警邢郡返過邯鄲見其人率勇敢有
氣吾恨不能丞尉以作其武幸聞公大扺甚慰矣况
又有近功邪鄙諺曰莫眡其步當眡其趾夫民既以
覘彼之所為矣今戰亦死不戰亦死甚曉然也然不
戰固死使力戰安知其不生邪此可以語邯鄲之民
使之自固其志矣愛公甚深見公邑人來不辭惘然
敢告以此今之名將未有公類者也春和惟為民自
重萬萬


[101-23a]
  上少師徐少湖翁救荒書    楊繼盛


  某以言得罪宜絶口不言天下之事但聞窮民病苦
若割心肺日夜憂思至廢寢食故有欲黙而不容忍
者而夫子抱能受言之量居能行言之位而某極荷
相知又有可言之機謹陳救荒愚見伏請尊裁城中
餓殍死亡滿道人人驚惶似非太平景象夫京師之
民各有身役常業何以頓至於死而所死者皆外郡
就食之人也葢緣各處司民牧者無救荒之䇿之心
[101-23b]
而京師有捨米捨飯減價賣米之惠故皆聞風而來
當其事者又不肯盡心鮮有實惠故每凍餓以至於
死是以京師為溝壑誘外郡之民而塡之也救荒自
有均平普徧之政何必煦煦然為此小惠誘民以至
於死乎莫若行令各處撫按有司作急賑濟然後出
給告示諭以本處賑濟之故使各歸鄉里又將所捨
之米預支二三十日以為囘家盤費之資則窮民有
鄉井飽食之樂京師無死亡道路之慘矣連年豐稔
[101-24a]
止有此嵗之餓一郡之粟自足以供一郡之食特在
上者區處之無其道耳官倉之粟可賑濟也亦可價
賣也富室之粟可勸借也亦可責令減價糶也葢官
倉除備邊𦂳急不可動支外其餘有積至數十年將
腐者合暫變賣收價到秋易新似為兩便富室有積
粟至千萬石者皆坐索髙價以邀重利故米價至於
騰踊合依少定價裁抑之又當以禮奬勸借官給以
帖到秋償還則米價自可日減窮民自返故鄉矣窮
[101-24b]
民既無處辦米或賣産傭工止可得錢今乃分為等
類定為價數則錢法紛亂而民益告病矣夫錢法之
行也或朝貴而暮賤或此處用而彼處不用若有神
以使之雖市人亦不知其所以然也其可以官法定
之乎為今之計當為權宜之術不分等類不問大小
俱責令折算通行其價數之多寡任從民便官府不
得而與焉則錢法可通而商民俱便矣米價騰踊日
甚一日今定為官價似為裁抑之術然在京師則有
[101-25a]
所不能行者葢各舖户之米俱貴價糴買非若外郡
富家田内自獲然今定為輕價彼豈肯折本糶賣且
各處販米者一聞價輕孰肯再來外米不肯來内米
不肯糶不知其將來至於何如也如定米價亦俟春
間販米至者多然後議之北地既荒全頼南米之來
使河道阻滯則來者延遲恐緩不濟事盗賊甚多或
搶掠一船則後者聞風孰肯再來今宜行令各河道
官使開河之時先放米船行一遇壅塞則遣官夫拽
[101-25b]
運一若轉運官糧然則米正月終可到矣又行令各
處地方官使嚴加廵捕防守䕶送則販米者無失米
之憂所來者必多矣南米來者既多又憂米價之不
減乎盗生於貧雖勢所必至然荒年而至於盗起斯
亦可憂矣聞各處撫按分付各屬官令且暫寛治盗
之法其意懼生變也以故各官於盗賊之獲俱姑息
寛縱之此端一開為盗者衆貧者日至放肆富者日
不安生是民之為盗雖起於年凶亦上之人有以敎
[101-26a]
之耳夫濟荒自有長䇿未聞敎民為盗以救之也况
漸不可長民不可逞恐隄防一撤紀綱遂壞其變有
不可勝言者宜行令各處撫按有司使遇盗賊仍治
之如法則禁盗乃所以止盗而止盗正所以救荒也


  與楊椒山書         唐順之


  執事豪傑士也忘身許國不囘不撓使滿世間脂韋
淟涊全軀保祿之士聞風縮頸羞愧不暇執事之志
則然而才足濟之自丹陽奉晤令人嘆羡不已然竊
[101-26b]
有少致愛助於執事者頗覺慷慨激發之氣太勝而
含蓄沉幾之力或不及焉施為欲似千鈞弩磨礪當
如百鍊金願益留意則不朽之業終當在執事且夫
直前太鋭近於用壯取必太過近於浚恒在易固有
戒矣惟幾也能通天下之志惟深也能成天下之務
自古欲以成務而或僨焉者未必盡是庸人或豪傑
與有責焉耳僕少頗負意氣屏廢以來槁形灰心之
餘化為繞指柔焉久矣以此自量乃欲以此量豪傑
[101-27a]
固知必且為笑然以敬慕執事之至也故不敢不盡
其愚


  本朝


  答孫北海少宰書       刁 包


  讀


  畿輔人物志文則班馬義則范歐豈徒為吾鄉諸君子
生色而已哉據包耳目所及如臨城喬銓部見危授
命門下從死者十有六人一時忠義憤發雖文信國
[101-27b]
衣帶之贊楊忠愍枷鎻之詠當不是過即此一節亦
可以概其生平矣上谷張光祿二酉遭闖賊之變倡
義守城闔門死之嘗從壁間睹其臨命手跡淚不禁
淫淫下也至長兄元美進士捐軀尤烈其一生嘉言
懿行大堪法今傳後此三公者所宜網羅傳紀以備
續入推而廣之諸如此類皆不可不博採而逖稽也



  畿輔通志卷一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