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41 畿輔通志-清-唐執玉 (master)


[036-1a]
  欽定四庫全書


  畿輔通志卷三十六


  鹽政


  鹽者民生所頼而自漢以後尤闗國計滄瀛幽青四
州設官置竈至後魏始見於史自宋以前鹽法與諸
道同宋太祖以山後十六州入於遼推恩河朔特許
通商至明法始詳備直𨽻鹽運使舊治河間府長蘆
故縣洪武初稱北平河間鹽運使後乃改稱長蘆今
[036-1b]
徙治天津而長蘆之名不改盖長蘆在舊滄州西北
四十里據二十四鹽場之中譏察指揮呼吸可徧故
古名不可易也明初額設六萬三千一百五十三引
引三百觔𢎞治間改小引増為一十八萬八百七引
引一百八十觔凡常股存積折色諸欵皆在焉其後
僅存空名而餘鹽割沒倍増其數至於戚畹中貴咸
得脇監臨制有司以要中鹽而長蘆鹽政之弊極矣


[036-2a]
  世祖章皇帝建極之元年


  特勅長蘆鹽運使商竈兩敝毋蹈前明陋習貪黷闒冗縱官
屬吏胥侵漁擾害


  聖祖仁皇帝二十六年


  特詔凡軍興暫加一切鹽課次第豁免併免竈地錢糧我
皇上御極首甦商困長蘆之法引増鹽觔不増引目從前
官吏巧立名目濫増税課澄汰無遺豪商營私剥衆
利己之弊一時並絶商益阜引益流而民之食徳愈
[036-2b]
溥矣用稽厯年長蘆鹽法備著於篇庶


  朝廷徳意得有所考云


  沿革


  北魏


  長蘆鹽法自魏以前無考魏初嘗弛禁其後鹽官罷
立不常自遷鄴後於滄瀛幽青四州傍海煮鹽置鹽
官轄滄州竈一千四百八十四瀛州竈一百五十二
幽州竈一百八十青州竈四百三十六又於邯鄲置
[036-3a]
竈四計嵗終合收鹽二十萬九千七百八斛四升軍
國所資得以周贍


  唐


  初以使命官置副使開元中以拾遺劉彤言詔将作
大匠姜師度與諸道按察使簡天下鹽課令幽州大
同横野軍諸鹽屯皆𨽻於度支每屯有丁有兵歳得
鹽二千八百斛下者一千五百斛


  肅宗乾元元年鹽鐵使第五琦初變鹽法就山海井
[036-3b]
竈近利之地為鹽院逰民業鹽者為亭户免雜徭廉
察盜鬻者論以法


  天寳初河北一路鹽利俱為藩鎮所據至穆宗時田
𢎞正舉魏博歸朝廷乃命河北罷鹽𣙜嗣户部侍郎
張平叔以𣙜鹽法弊請官自賣鹽可以富國詔公卿
議中書韋處厚兵部侍郎韓愈條議以為不可乃止
後唐


  荘宗同光三年勅魏府每年所徴隨絲鹽錢逐年俵
[036-4a]
賣荘宗又命趙徳鈞鎮蘆臺軍因蘆臺鹵地置鹽場
又舟行運鹽東去京國一百八十里相其地髙阜平
濶因置𣙜鹽院謂之新倉以貯其鹽流衍於民間因
其鹽曰𣙜鹽復開渠運漕鹽貨貿於瀛莫間上下資
其利遂致饒衍贍於一方


  後周


  世宗令𣙜河北鹽犯輙處死其後北伐父老遮道泣
訴願以均之兩税錢而弛其禁盖行之河北免鹽之
[036-4b]
𣙜而徴其税所謂兩税鹽錢也及其甚也鹽不給而
徴錢如故税已納而禁𣙜再行民不堪焉


  宋


  太祖建隆四年令河朔邢洺磁鎮冀趙等六州許通
鹽商止令收税


  開寳三年悉罷𣙜官收其筭止過税錢一文住賣二
文盖緣河北土皆斥鹵民間税地五榖不豐惟刮鹽
煎之以納二税至今六州之境咸頌宋祖之澤不衰
[036-5a]
仁宗時言者請禁𣙜以收遺利諫官余靖諫寝之其
後王拱辰為三司使復議𣙜張方平言曰河北有兩
税鹽錢今復𣙜之是再𣙜也仁宗悟立以手詔罷之
熙寜八年章惇為三司使以河北無𣙜禁乃祖宗一
時誤恩請遣使與兩路轉運司度利害行之蘇軾上
書宰相文彦博言其害遂止之紹聖中惇為相仍行
禁𣙜元豐三年京東轉運使李察請置河北買鹽場
自大名府澶恩信安雄霸瀛莫冀等州盡竈户所煮
[036-5b]
鹽官自𣙜賣禁私為市


  遼金


  自後晉髙祖石敬塘以遼主有援立之恩舉燕薊十
六州歸之遼遂改為燕京因置新倉鎮廣𣙜鹽以補
用度金滅遼以地屬京圻生齒既繁炊鍋益衆嘗設
提舉司於寳坻秩視五品以重其選所轄諸場越支
課居其半特除勾管一員以涖之


  金世宗大定二十一年參知政事梁肅言寳坻旁縣
[036-6a]
多缺食可減鹽價増粟價而以粟易鹽命宰臣議皆
謂鹽非可多食之物若減價易粟恐多而不售以致
虧課不可


  元


  元初未立鹽政任土之貢一付京官時土豪張進輩
被府檄鳩遺民數十户集越支場之宋家營復事煎
造聚落未成京使旁午令大償巨價債緡鞭笞急廹
田野為之騷然未幾以鹽司𨽻徴收課税所衆稍息
[036-6b]
肩自鬻課之令行提領諸路者皆自詭増鎔山㸑海
搜羅殆盡其徴輸入官者須厚賄乃獲歸且以所費
取償於其屬大抵用直十錢之物估以當數十錢之
屬而工本又稽時不給給則尅減自是竈民皆困
至元二年詔以大中大夫禮部侍郎倪徳政為中都
路轉運使提領税司事答木丁同知使事寳坻鹽使
崔岩臣副之徳政敦厚亷平凡塲户入鹽即給仍純
支寳鈔不折諸物其尤貧窶者預貸工資以賙之


[036-7a]
  明


  洪武初年長蘆歳辦大引鹽每引四百觔共計六萬
三千一百五十三引三百觔零已而改辦小引鹽每
引二百觔共計一十八萬零八百零七引一百八十
八觔零永樂間定都北京以長蘆宻邇應進貢白鹽
每年於正課内進五十三萬四千六百六十九觔二
兩二千六百七十三引零


  分商之綱領者五曰浙直之綱曰宣大之綱曰澤潞
[036-7b]
之綱曰平陽之綱曰蒲州之綱分商之名目者四曰
在邊報中之商曰在場買鹽之商曰在司守支之商
曰行鹽地方賣鹽之商


  中鹽之邊鎮三曰宣府鎮每年中七萬五千五百二
十五引八十六觔曰大同鎮每年中三萬七千三百
七十六引五十觔曰薊州鎮每年中六萬七千九百
六引一百五十觔以上共大引九萬四百四引四十
觔十四兩每一大引折二小引共折一十八萬八百
[036-8a]
八引八十九觔十二兩八錢


  派場規則為三上則十場南海豐深州海潤北嚴
鎮豐財蘆臺越支富國惠民歸化是也中則七場
南利民利國富民阜民北興國厚財石碑是也下則
三場南阜財海盈北濟民是也


  永樂十三年始差御史給事中各一員押支天下鹽
課尋以渤海鹽藪私犯撓法特差御史一員巡視河
間私鹽


[036-8b]
  宣徳四年命御史于謙率錦衣衛官捕長蘆一帶馬
船夾帶私鹽者于謙不避權貴悉置之法河道為之
一清正統元年命刑部侍郎何文淵户部侍郎王佐
副都御史朱與言總督兩淮長蘆兩浙鹽課


  正統三年差侍郎差御史一年兩巡長蘆私鹽後定
議嵗差御史巡視長蘆鹽法而河渠由濟寜迤北抵
張家灣長蘆御史兼理之


  詔竈户逃移者鹽課勘實停徴


[036-9a]
  正統五年詔逺年客商中鹽未支者每引給資本鈔
二十錠議准長蘆鹽課量場分逺近著為則四等召
商中賣髙下互為搭配其逺年不敷者又立法俾於
納剰餘鹽自相糶糴


  定常股存積分數以天下鹽八分為常股聽商支二
分為存積備客兵不時之需凡引常股價輕存積價
重常股須挨次行支存積則不分次第引到即支長
蘆分派常股鹽一十二萬六千五百六十五引一百
[036-9b]
八十觔三兩三錢存積鹽五萬四千二百四十二引
一百五觔一十二兩八錢


  正統八年吏科給事中俞泰奏請每引鹽連包索二
百五十觔所帶餘鹽亦准二百十觔令輸價銀三錢
八分是年裁革運司副使


  正統八年吏科給事中俞泰奏請每引所帶餘鹽即
令輸價此長蘆納課之始也


  正統十一年命長蘆巡鹽御史兼理山東鹽法
[036-10a]
正統十四年秋罷兩淮長蘆巡鹽御史命撫按官兼
理成化十四年詔正統十四年前客商中鹽未支者
按引給資鈔長蘆鹽每引給二十錠其景泰元年以
後及今告代支者放商行鹽亦照此例


  成化十六年詔永樂宣徳正統間客商所中鹽未支
者各造冊送部於原籍有司給資本鈔每引三十錠
景泰元年以來未支引鹽願闗資本者聽


  𢎞治五年令兩淮兩浙長蘆等鹽運司鹽引俱於運
[036-10b]
司招商開中納銀彚解户部以備邊儲從户部尚書
葉淇請也


  𢎞治十七年都御史王允中上言先該漕運衙門題
明回空運軍每名夾帶私鹽五十觔以上者照例盤
詰其瓶礶装買不足五十觔者放行固屬憐念運軍
然此端一開其弊無窮今後食鹽旋買旋用不許指
以瓶礶装買因而興販有壊鹽法


  正徳二年御史張智題准鹽法在清本源私鹽之弊
[036-11a]
私煎為之始今後竈丁聚團煎者不得離場私煮仍
将該地方立保伍連坐之法責令彼此覺察通同者
事發俱問罪枷三月


  正徳五年有中官織造南京奏給長蘆鹽八千引鬻
於兩淮户部尚書周經言鹽筴本以濟邊且各有分
地若許之越境則私販必多官鹽反滯乃命止長蘆
鹽弗給


  正徳十六年南京浙江織造太監王瓚崔果奏討長
[036-11b]
蘆運司鹽引一萬二千道至南京變賣辦織造物料
户部司官李夢陽王宗文等言於尚書韓文祇與六
千引上問内閣曰户部何以不全與劉健曰内官装
載官鹽中間夾帶數多沿途害人且壅滯商課從之
嘉靖八年御史傅烱奏近來長蘆山東商鹽有經年
在場而支放不絶者以大包所致耳查得律内每鹽
一引帶耗二百五觔近來寛恤商人每引連包索以
二百五十觔為正數此外餘鹽逐觔納價仍問以夾
[036-12a]
帶罪名其法未為不宻但商人貪利築鹽一包或至
五百觔者竟有至六七百觔者奸竈惟知多賣商人
惟知夾帶遂使積年引目經久不完自後支鹽出場
如有過四百觔者除問罪外将夾帶餘鹽盡數入官
嘉靖十二年御史鄧直卿奏為各場竈灘所以刮土
淋滷草場所以刈草煎鹽皆係官地不得開墾變賣
近年界限不明以致豪强越界侵耕煎辦無地課額
多累查照𢎞治元年題准事例委差運司㑹同府佐
[036-12b]
正官清查還官築立界堤分撥竈民管業如有侵佔
典賣照依侵佔盜賣官田例坐罪


  嘉靖十四年給事中管懐理題請每引止准鹽四百
三十觔内二百零五觔為正鹽包索其餘鹽二百二
十五觔南所納銀三錢北所納銀三錢三分後十七
年御史陳讓題准仍加包索二十觔共四百五十觔
嘉靖二十九年御史趙鏜疏長蘆山東二運司各場
竈户一切差役費用已繁竈丁雖屬於運司名籍實
[036-13a]
在於州縣有司恒重民而賤竈畧無存恤以致妄加
科派潛逃遺辦應請申諭有司事在州縣即與從公
分理事在運司即與解人勘報如遇編審之年查實
優免亦不許竈丁兩相影射躱避身役


  嘉靖三十年御史陳善治題准每引除四百五十觔
外再加餘鹽一百五十觔包索一十五觔通共六百
一十五觔


  嘉靖三十七年給事中趙鏘題准正鹽一引二百五
[036-13b]
十觔外加六十觔酬其赴邊勞苦連包索二十觔共
三百三十觔許帶餘鹽二百六十五觔為一包共五
百九十五觔


  嘉靖四十四年御史李文續題准増包索十觔南所
納銀三錢九分七釐五毫北所納銀四錢三分七釐
二毫五絲此外多帶二十觔以上納銀一錢再多則
問罪有差


  嘉靖以前自罷巡鹽後間遣大臣清理鹽法給事中
[036-14a]
郭鋆極論不便遂罷遣迨嚴嵩専政復遣鄉人副都
御史鄢茂卿名為清理實總利權天下於是騷然矣
嘉靖四十五年李文續上言長蘆行鹽地方畿内八
府河南二府今鹽之行者惟順天保定大名衛輝彰
徳五府而其他州縣皆壅滯不通盖由永平離場甚
近多屬私販往來正定順徳廣平等處地多鹻鹵以
致各村居民刮土煎燒私鍋不下四百餘面納官之
銀約三百餘兩鉅鹿一縣私鍋計一百餘面税銀約
[036-14b]
百有餘兩他若冀州安平饒陽衡水隆平廣宗曲周
等處俱習以為常乞委亷幹官員逐一清查如果鹻
味厚鍋面多比照南北二所事例附入五場編課仍
查利國利民等場中有疲憊不堪者移此附彼併屬
該司一體配搭支掣其地土原額糧米既徴鹽税相
應豁除若鹻味薄而鍋面少則務嚴行禁之


  隆慶元年御史劉條上言長蘆引目壅滯皆由私販
過多以進鮮為名者自東安永清一帶而來啖馬為
[036-15a]
名者由青縣寳坻一帶而來皆權貴為之也沿河糧
船北行則夾帶抵通南歸則販賣抵臨清皆勢要窩
頓販之也合行查治


  隆慶三年奏准鹽場二十四併為二十南司九場北
司十一場


  隆慶四年御史蘇士潤上言長蘆歳貢白鹽其煎辦
勞費視黒鹽不啻數倍乃歳徴鈔貫不知於義何居
乞自五年為始將該司課折三百餘兩悉與豁免報
[036-15b]


  隆慶四年御史蘇士潤題准疏通官鹽當復計里撥
引之制酌量人户多寡分為春秋二闗照依官制州
縣次序凡納過餘鹽商人召集掣籖挨名均撥週而
復始不許隨其告指及攙越増減以啟規避在商人
領水程照依撥去地方盡數齎運當官驗發不許他
處盜賣及鹽引相離以滋影射之弊仍責令巡鹽官
因時春秋酌地逺近為估價多寡使彼此各得其平
[036-16a]
每季将繳過引目填簿并發過水程驗單責差吏兵
齎比如有縱容奸販阻撓官鹽及行引不如數繳引
不依期者比照錢糧事例就事紏劾以為玩肆之戒
隆慶五年户部覆巡鹽御史盧明章條陳鹽法六事
一清理實籍無令竈産民産互相影射一禁戢私販
以通官課一飭治分司申明春秋兩廵之法一嚴督
巡鹽地方驗單繳銷不得阻滯一蠲免長蘆利國等
二十四場白鹽脚價一御馬監歳用啖馬凉鹽止許
[036-16b]
現買商鹽不得交通私販撓壊鹽法報可


  萬厯十七年開封府二十三州縣改食長蘆鹽共派
長蘆大引三萬九千四十二引増課三萬二百三十
九兩六錢零


  萬厯二十年御史黄卷題請正鹽之法掣出鹽觔多
者納銀一錢部増六分凡過六百觔上下者引鹽則
全沒銃毁


  萬厯二十一年御史彭好古條議没鹽賣價虧本仍
[036-17a]
請復舊四十觔納銀一錢又議昌平等七處鹽税令
運司收解俱從之


  御史姚思仁因解額虧欠奏准増割没鹽觔又請於
直沽河口設置船索攔江委官驗放詔從之


  萬厯二十八年太監張華欲筦鹽柄創為挨單之議
兩臺㑹疏力斥其奸事遂寝而挨單之税征𣙜如故
後亦裁


  萬厯三十二年部議蘆鹽開在薊永每引價各加三
[036-17b]
錢大同價止二錢宣府一半運商納價三錢一半土
商納價二錢一引二價似啓争端請将未經加價之
鹽照運商事例各加一錢其大同偏輕亦加一錢總
期歸於畫一


  萬厯三十四年部議於見行嵗額内每引帶鹽十觔
徴銀四分以充寜夏兵餉共徴銀九千五百九十四
兩未㡬商人稱帶鹽賠累每引帶鹽十觔止徴銀二
分自是每引共鹽六百五十觔遂循之不變


[036-18a]
  萬厯三十六年御史李應魁題長蘆南北兩所水陸
異運每引十萬北所七分南所三分運司分派相沿
已久苐北所水運甚便又日曬産肥於商較利故雖
七分引尚不足而鹽有餘南所陸運最難又鍋煎産
瘠不利於商故雖三分引猶有餘而鹽不足以致南
所積引虧課病商為甚故南北分𨽻舊雖定制地勢
逺近商民之便不便因之如嚴鎮一場地廣人衆灘
鍋獨多雖𨽻北所而去北反有二百四十里之遥且
[036-18b]
運從陸道脚價倍於鹽價本場商引多就近買於南
場運所聽掣遂至本場煎曬鹽觔苦於無售積囤私
室轉售販夫勢所必至場民逃亡額課日虧私販日
熾有自來矣查得本場赴南所止九十里脚價減半
運載為便而南所又止有海潤富民海豐三場出鹽
往往鹽少引多所以停擱應將本場改𨽻南分司庶
商民兩便報可


  萬厯三十八年巡撫吳亮奏准宣府引價仍舊二錢
[036-19a]
萬厯四十年鹽臣馬孟貞題准并改薊永引價亦仍
照舊二錢


  天啟六年大工告匱増長蘆每引銀四分共一萬二
千一百九十四兩


  本朝


  順治元年七月天津總督駱養性請疏通鹽課部覆
鹽包觔數太重則秤掣為艱錢糧欵目繁多則朦混
易起今将明朝包索餘鹽割沒遼餉各項名目盡行
[036-19b]
削去每引止定二百二十五觔臣部鑄造引板印刷
引目運司責令各商赴部完納如按舊例原包觔兩
折算每引該納銀二錢六分五釐七毫五絲今各項
賦税已免三分之一商民一例亦應免其六分五釐
隨給鹽引赴場支鹽運賣運司照數秤掣不必别委
以啟鑽營至於截角銃毁銷繳一如舊制再查長蘆
鹽額除一切新徴停免外原額共計二十三萬九千
八百五十引今鹽觔既減當一引分作三引每年應
[036-20a]
以七十一萬九千五百五十引為額其秤掣舊例原
係春秋二次目今商人星散尚俟招徠暫准隨到隨
掣一月一行俟商賈雲集頻掣則鹽積難行自應按
季秤掣


  順治元年十二月題准順天府屬包課州縣今已改
課各商既已均認但各州縣行引事屬創始前長蘆
運司派薊州量行二千引寳坻三千六百引香河平
谷各一千六百六十引遵化豐潤三河各二千四百
[036-20b]
引玉田二千引除薊州等七州縣應照該司派數督
商納課註名入綱領引行鹽至於寳坻一縣應行引
目每嵗認包税銀二千三百兩應令該商比照引數
納銀給引不許仍前包納以累小民其宻雲縣新増
四千一百引俱應照數考成将引内各商姓名造入
綱冊責令照依派定地方數目按引行鹽


  順治二年題准停止邊商納粟令運司招商納銀依
額解部


[036-21a]
  順治五年准御史金志逺題長蘆運鹽南所由陸北
所由水其來已久近因土氛未靖道路多梗車牛缺
乏改南所亦由水運議定每船一隻運司給票一張
填商名鹽數并船户姓名行至天津赴北司照票查
驗放闗行至青縣鮑家嘴公河口本司必委員驗實
放行每五日将放過鹽數挨順造冊查對行至長蘆
照票進坨秤掣完日給發引程發賣


  順治七年部查永平府屬州縣原係包課今定為領
[036-21b]
引行鹽該運司確查户口數目以定引額每丁派鹽
一十五觔盧龍等五州縣嵗該行六千四百七十二
引樂亭猶在其外四五六年以來逋欠實多商人求
減每丁定以十觔為率按數上引納課


  順治十年准禮科給事中陳協題各處行鹽地方令
商人立店自賣責成運司及州縣印官嚴禁私販疏
通官引不得散派户口累民


  順治十三年御史牟雲龍清查包索照例按引増價
[036-22a]
二分五釐應増課銀一萬九千八十五兩零七分五
釐自十三年為始添入課額徴解另鑄銅板遵行又
查出北場石碑竈地虗額包課蘆臺場欺𨼆越支場
影佔共竈地一千七百四十五頃九十五畆六分九
釐五毫南場利民嚴鎮海豐三場原額未行糧地一
千五百八十七頃四十二畆一分二釐二毫究擬其
罪外造冊徴解


  順治十七年准河南道御史髙而明題革去永平薊
[036-22b]
遵等州縣京土各商更換綱商自十八年為始照依
原額并新増引目認地行鹽


  順治十八年准御史張沖翼題引目發司以後欠課
愈難追比除本年春季引目領過外自夏季仍催各
商赴部納課按銀給引


  康熙三年部覆御史賈𢎞祚仍将蘆引自康熈四年
為始先發運司轉給各商以便與淮浙山東河東等
處畫一遵行


[036-23a]
  康熙六年准鹽臣孫錫齡題口北道屬深井堡東城
堡西城堡三處原係煎鍋地方近已革鍋改食蘆鹽
定額一千二百引自應責商照數納領辦運至於保
安衛向銷長蘆綱引三百道今既鍋禁税豁除原行
三百道改銷外當另立宣引四處計増宣引一千五
百道其引價似應與包課改引之薊永正河一例每
引例納課銀三錢一分三釐六毫四絲五忽三微八
纎統計該納課銀四百七十兩四錢六分八釐七絲
[036-23b]
康熈七年准御史孟戈爾代題長蘆巡鹽御史衙門
向在京城闗裏到任後巡厯山東河南等處回京有
事則進衙門料理而仍居於私家其間恐生弊端天
津係行鹽之所且有衙門御史自應駐劄天津料理
鹽務至於在京鹽院衙門交與工部


  康熈八年准孟戈爾代題鹽犯贖罪銀兩専歸御史
題報不必督撫衙門彚題領解鹽課銀兩亦免督撫
衙門掛號


[036-24a]
  康熙九年准李棠羅璧等題州縣額設私鹽銀兩原
因行鹽地方恐有私販巡役賄放每年科以額獲私
鹽若干為前御史贖支造冊奏銷心紅紙張各役工
食商人奨賞並賑濟貧生孤民修理船隻衙署抵解
更名食鹽變價等用雖有懸設之額未敷所支之數
嗣後止許見獲私鹽銀兩報解州縣如有定額私徴
者該御史指名題㕘從重議處


  康熈十四年十一月户部題准量増鹽課以濟軍需
[036-24b]
各省鹽課每引増銀五分事平之日停止仍照舊額
徴收長蘆鹽課應加増三萬八千六百六十四兩六
錢零嗣於康熈二十五年河東鹽臣李時謙題稱各
省額引加課銀兩原題定事平停止今大兵全撤長
蘆每引應除加課五分共減去課額銀四萬四千八
百七十五兩二錢五分零


  康熈十六年八月户科給事中余國柱條奏清查割
沒部議額引七十七萬三千二百九十二引每引加
[036-25a]
鹽二十五觔加徴銀七分共増銀四萬九千五百九
十二兩零又先報割沒銀四千三百三十八兩有竒
實共増銀五萬四千一百三十兩四錢四分
本年十一月御史劉國安㑹同户部郎中石柱等題
綱引地方及包課地方計丁加引八萬六千九百六
十二道每年加増課銀四萬三千六百四十七兩二
錢七分八釐六毫二絲三忽一微内増設天津衛引
四千道課銀一千八百九十四兩五錢八分一釐五
[036-25b]
毫二絲


  康熙十七年六月准户科給事中余國柱條奏連閏
扣筭按課議増閏月長蘆鹽差任内加六萬四千四
百四十一引請自今年起每嵗加増閏月課銀 康
熈十九年綱引并薊永采宣儀封連新増引目共加
閏月引七萬一千六百八十八引 康熙二十年遵


  恩詔閏月引目停止


[036-26a]
  康熙十八年准鹽臣劉安國題滄州一帶南十場距
北十場道里遼逺不特青州分司勢難兼顧即各商
竈户亦往來未便且東連海濵西臨漕河私販出沒
商鹽装運必須専員查驗以杜夾帶應復設滄州分
司就近董理以専責成


  康熈二十四年四月准河南巡撫王日藻㑹同河東
巡鹽御史李時謙題河南懐慶府河内濟源修武武
陟孟縣温縣六屬原食河東之鹽路途遥逺兼池多
[036-26b]
積水無鹽可買官民交困應改食蘆鹽令長蘆巡鹽
御史招募良商報部行鹽辦課原河東懐慶六屬額
引三萬七千二百五十一引每引納課銀四錢六分
八釐六絲一忽五微共課銀一萬七千四百三十五
兩七錢五分八釐九毫三絲六忽五微


  康熈二十六年九月准河南廵撫章欽文題陳州項
城縣并舞陽縣等處舊食解鹽均於明朝改食淮鹽
各屬距淮窵逺費多價貴額引難銷請照懐慶例改
[036-27a]
食蘆鹽将六屬額引九千一百道改増長蘆又准長
蘆巡鹽御史布爾海題陳州等州縣改食蘆鹽原為
便民但淮例每引納銀一兩四分零蘆例每引納銀
四錢六分零按課計引共該額引二萬四百一十九


  康熈二十九年准直𨽻巡撫于成龍㑹同巡鹽御史
江蘩題東西城深井三處聽民仍設鍋煎鹽包納引


[036-27b]
  康熙三十年准直𨽻巡撫郭世隆㑹同巡鹽御史顧
鐔題懐來等六處改食彛鹽包納引課


  康熈三十二年准直𨽻巡撫郭世隆題延懐保等九
處包課地方改設州縣歸併包課銀兩永寕衛歸併
延慶州該包課銀九百七十九兩四錢八分二釐深
井堡改宣化縣該包課銀四十二兩三錢六分四釐
五毫三絲八忽懐來衛改懐來縣保安衛礬山堡亦
歸併懐來縣該包課銀五百八十四兩一錢八分五
[036-28a]
釐二毫一絲四忽西城堡改西寜縣東城堡亦歸併
西寜縣該包課銀四百六十六兩九釐九毫一絲八
忽保安州照舊該包課銀五百二十二兩三錢九分
四毫共該包課銀二千五百九十四兩四錢三分二
釐七絲


  康熈四十年准鹽臣劉灝題大宛兩縣額引十萬五
千九百餘道舊例一引一鹽因康熙十六年積鹽至
二十餘萬不能銷疏鹽臣吕朝潤題准納三引之課
[036-28b]
行兩引之鹽銷完照舊運行康熙二十九年又因外
府州縣引積鹽壅鹽臣江蘩題准照兩淮河東例隨
時代銷於大宛兩縣鄉㑹之年将外州縣衆商積鹽
告運疏銷康熈三十三年代銷一次三十九年又行
一次因各處現積之鹽即係大宛商人所辦疏銷不
去故於鄉㑹之年詳明代銷若通州並非代銷之處
應停止


  雍正元年八月准鹽臣莽鵠立題雲南鹽政向有官
[036-29a]
本收鹽之例臣查天津北場鹽運由水路船行便易
滄州南場鹽運從陸路脚價費多是以衆商舍南就
北羣趨便宜計南場一嵗得鹽十萬餘包引商數家
僅銷鹽一萬有竒其餘露堆海灘竈户任意私賣棍
徒興販遂致引壅課絀今欲抜本清源請援官本收
鹽之例於南場本年額課内留銀五萬兩遴委能員
専司收買場鹽不許在灘露堆盡運官坨築包堆□
苫盖收管陸續發商告運再南運商人中本少者量
[036-29b]
為接濟及時銷賣官本隨課兼徴官收官解週而復


  雍正二年八月鹽臣莽鵠立奏稱康熈六十一年之
引原係逓年所積今衆商先儘運完積引二十萬道
又領運雍正元年額引八十萬有零止剰十餘萬道
元年之課竭力措辦已經全完元年之引雖有未完
然較之去嵗已為多運十餘萬道若不為展限遽加
題㕘恐該州縣畏懼考成勒令繳引辦課商人仍有
[036-30a]
包賠之累請再展限二年将未完之引每年帶運一
半於雍正三四兩年内全完積引部議不准奉


  㫖允行


  長蘆御史所轄四至


  鹽院所治之地以長蘆名其實非止長蘆也直𨽻山
東二省與河南之五府四州一縣江南之二州四縣
皆歸統轄其以長蘆名者長蘆本漢參扈縣地廢於
隋大業間唐以屬滄州宋省入清池縣明永樂破滄
[036-30b]
州徙其民於長蘆置都轉運鹽使司遣御史嵗一廵
視之


  國初亦仍其舊後准鹽臣孟戈爾代題移官署駐天津
其銜則仍冒之以長蘆而兼轄山東又以河南開彰
懐衛四府舞陽一縣雖近河東而鹽從陸運民食維
艱遂亦附食長蘆鹽河南歸徳一府江南徐宿二州
并豐沛蕭碭四縣食山東鹽因亦𨽻於長蘆天津者
古北海國也東循大海迤北直抵山海闗西倚長城


[036-31a]
  運山西界踰黄河距兩淮之西北境綿亘數千里
運使所轄四至


  明洪武二年初設河間長蘆都轉運鹽使司後省其
文曰長蘆都轉運鹽使司其所司南北十六場凡蘆
鹽所行之處共一百七十五州縣營衛皆統轄之
北分司所轄四至


  青州分司所轄者興國富國豐財濟民蘆臺越支石
碑歸化明隆慶三年以三岔沽場併入豐財塲康熈
[036-31b]
十八年又以厚財場併入興國場惠民塲併入歸化
場東距山海闗迤南沿海直抵滄州境轉西及北過
静海武清寳坻環繞


  神京綿亘八百餘里


  南分司所轄四至


  滄州分司所轄者利民阜民利國海豐富民深州海
盈阜財嚴鎮明隆慶三年以潤國場併入阜民場益
民場併入阜財塲海阜場併入海豐場康熙十八年
[036-32a]
又以海潤場併入阜財場海盈塲併入海豐場東沿
滄海西抵深州南入山東樂陵海豐北接天津静海
周圍六百餘里


  疆域十六場界址


  興國場


  場初在静海鹽水沽今移髙家荘距運司分司七
十里西南接富國場界南入滄州境接嚴鎮場界
東北増併阜財場地臨海河上流接豐財場界延
[036-32b]
廣幾五百里户籍在山東濟南府樂陵縣及直𨽻
順天府寳坻武清河間府天津静海滄州青縣鹽
山南皮等處初本場及厚財場各有坨一今廢本
場堡三每堡三鑊厚財場堡三每堡一鑊今堡共
六鑊共十二灘蕩如舊


  富國場


  場初在静海縣鹽水沽今移住天津東至上古林
接興國場界西南過大頭港至子牙鎮入静海縣
[036-33a]
界北濵漕運入海道延亘一百六十里户籍在山
東濟南府樂陵縣及直𨽻順天府武清寳坻河間
府滄州南皮慶雲静海寜津青縣天津等處舊有
坨一今廢鑊共十六灘蕩已久迷失無迹可考


  豐財場


  場在滄州葛沽距運司分司七十里東北沿海南
連滄州境接嚴鎮場迤西連興國富國轉北直抵
軍梁城入寳坻縣境接蘆臺場延廣四百餘里户
[036-33b]
籍在静海青縣滄州鹽山天津武清寳坻香河及
山東樂陵九州縣地方本場及所併三岔沽場各
有坨一今廢堡三灘蕩沿海


  濟民場


  場在灤州柏各荘距運司分司三百一十里南界
大海東極潮河即劉家河也接石碑場界轉北至
笨城入灤州境西跨運河連越支場界延亘一百
三十五里户籍在灤州豐潤玉田樂亭遷安遵化
[036-34a]
闗東熱河等處坨三今廢堡三鍋蕩在焉


  蘆臺場


  場在寳坻縣蘆臺鎮距運司分司一百四十里南
界大海北連寳坻縣東至斗沽接越支場界西跨
夾河之側廣一百二十里户籍在寳坻縣坨一今
廢鑊有五灘蕩俱存


  越支場


  場在豐潤縣宋家營古薊州地方青州分司舊署
[036-34b]
在此距運司分司二百八十里南濵海别渚名建
河即今運河下流東接濟民場界踰沙河西北至
斗沽接蘆臺場界廣袤二百四十里户籍在豐潤
灤州遵化玉田等處坨五今廢堡四灘蕩沿海


  石碑場


  場在樂亭縣石碑鎮距運司分司三百六十餘里
南臨大海北跨南河入永平府境東連石閣接歸
化場界西抵劉家河接濟民場界延廣一百七十
[036-35a]
里户籍在樂亭昌黎兩縣坨三今廢堡五灘蕩在
場之南


  歸化場


  場在撫寜縣鹽務鎮距運司分司七百餘里南臨
海中秦王島北接撫寜院境至龍王廟東抵山海
闗界西増惠民場域入昌黎縣境接石碑場界延
亘四百餘里户籍在撫寜昌黎兩縣本場及所併
惠民場各有坨三今廢堡亦如坨數今尚存灘倚
[036-35b]
山之麓蕩久荒蕪


  利民場


  場向在皂坡荘今遷至畢孟鎮俱係滄州地方距
運司二百四十里分司六十里東連阜民場西接
滄沽南至舊縣北抵大浪白周圍二百里户籍在
山東樂陵直𨽻滄州南皮鹽山慶雲青縣交河河
間東光等處舊有鹽坨今廢鑊存十五灘移東南
蕩地荒蕪


[036-36a]
  阜民場


  場在鹽山縣常葛鎮距運司二百七十里分司七
十里東至利國之仁邨西連利民之棗園南接趙
村北抵栁葉荘周圍一百餘里户籍在山東濟南
府樂陵直𨽻慶雲寜津交河鹽山等處鹽坨三鑊
十四灘蕩荒廢


  利國場


  場在鹽山縣韓村距運司二百四十里分司九十
[036-36b]
里東連海豐場界西接王門荘舊至九女墳止南
抵望樹旗北至宼邨周圍二百餘里户籍在滄州
鹽山興濟天津等處鹽坨一鑊十四灘居東北蕩
地荒蕪


  海豐場


  場在鹽山縣羊兒荘距運司三百六十里分司一
百二十里東界大海連深州海盈舊場西北過孟
窪至武帝臺接利國場東界户籍在山東樂陵海
[036-37a]
豐直𨽻滄州鹽山青縣慶雲興濟等處鹽坨一鑊
十二南北各六灘蕩僅有本場舊數海盈所歸者
已廢


  富民場


  場在鹽山縣崔家口距運司三百六十里分司一
百六十里東連潤國場故基西臨古黄河岸迤南
入慶雲境北抵阜財場延袤一百四十里户籍在
山東樂陵海豐直𨽻滄州鹽山慶雲東光等處鹽
[036-37b]
坨二今廢鑊十因潤國場歸併復増兩鑊鹽灘相
距七十里草灘半被東民侵佔


  深州海盈場


  場在鹽山縣蘇㙋鎮舊因皂户多居衡水縣遂西
徙至衡水縣城内係正定府深州所轄距運司四
百八十里分司二百四十里東連武邑西接新集
北距陳二荘南抵南天周圍三百餘里户籍在衡
水滄州鹽山南皮青縣冀州等處坨廢鑊存其六
[036-38a]
灘居東北蕩則荒蕪


  阜財場


  場在鹽山縣髙家灣距運司三百六十里分司一
百三十里東至清水溝南連富民場西近鹽山故
城轉北過小山接海豐場界周圍七十餘里户籍
在山東海豐樂陵陽信直𨽻滄州鹽山慶雲南皮
寜津等處坨二因鹽運海豐場廢鑊十五本場有
七為西場鑊海潤所歸者八為東場鑊灘蕩居場
[036-38b]
東北


  嚴鎮場


  舊制長蘆二十四場青州滄州二司各轄十二明
隆慶三年於南場裁併其三北場裁併其一所司
不均遂将北場嚴鎮裁屬南場在滄州同居鎮距
運司一百二十里分司九十里東近大海西唐官
屯南抵利國場界北連興國富國兩場周圍一百
二十里户籍在玉田武清寳坻豐潤滄州南皮鹽
[036-39a]
山寜津交河青縣静海東光十二州縣坨二鑊共
二十有四灘居東北距場七十餘里


  竈籍戸口人丁


  興國場


  原額户共八十三户今實在八十三户


  原額丁六百二十九丁今實在六百一十九丁


  厚財場歸併興國場


  原額户共三十户今實在三十户


[036-39b]
  原額丁三百一十六丁今實在三百一十六丁


  富國場


  原額户共二百一十二户今實在二百一十二户


  原額丁八百九十九丁今實在八百九十九丁


  豐財場


  原額户共一百四十五户今實在一百四十八户


  原額丁九百四十七丁今實在九百四十七丁


  蘆臺場


[036-40a]
  原額户共一百一十二户今實在一百一十八户


  原額丁三百九十三丁今實在三百九十三丁


  濟民場


  原額户三十八户今實在三十八户


  原額丁六百四十五丁今實在六百四十五丁


  石碑場


  原額户共八十六户今實在八十户


  原額丁一千六百五十丁今實在一千六百五十
[036-40b]


  越支場


  原額户三百九十三户今實在三百九十三户


  原額丁一千一百三十丁今實在一千一百三十


  歸化場


  原額户一百五十四户今實在一百五十四戸


  原額丁五百五十二丁今實在五百五十二丁


[036-41a]
  惠民場歸併歸化場


  原額户共四十二户今實在四十二户


  原額丁四百一十三丁今實在四百一十三丁


  利民場


  原額户一百六十九户今實在一百五十二户


  原額丁四百八十六丁今實在四百八十六丁


  阜民場


  原額戸一百六十二户今實在一百五十一戸


[036-41b]
  原額丁五百九十五丁今實在五百九十五丁


  利國場


  原額户共一百零一户今實在八十三户


  原額丁五百六十八丁今實在五百六十八丁


  阜財場


  原額户共九十九户今實在七十三戸


  原額丁三百三十四丁今實在三百三十四丁


  海潤場歸併阜財場


[036-42a]
  原額户共八十六户今實在七十一戸


  原額丁六百一十三丁今實在六百一十三丁


  深州海盈場


  原額户一百九十四户今實在一百九十三户


  原額丁七百零五丁今實在七百零五丁


  海豐場


  原額户八十五户今實在八十三戸


  原額丁三百零六丁今實在三百零六丁


[036-42b]
  海盈場歸併海豐場


  原額户共六十九户今實在六十七户


  原額丁七百七十八丁今實在七百七十八丁


  嚴鎮場


  原額户二百零六戸今實在一百九十户


  原額丁五百一十二丁今實在五百一十二丁


  我


  朝初定經制悉准前明而南北十六場竈地舊多圏撥
[036-43a]
遞有増減自順治十八年命巡鹽御史親厯場分清
丈竈地歸還竈户不許豪右隠佔康熙元年復以山
東省民地内錯雜竈地有在本省者有在直𨽻南皮
鹽山縣者厯年不清令巡鹺御史及地方官清丈各
正疆界閲今五十餘年竈地復多迷失灘蕩不無荒
熟鍋面不無廢興其額數未能確載惟據雍正三年
由單所載原額纂入


  竈地各場地畝


[036-43b]
  興國場


  原額竈地三百三十一頃三十畆二分九釐五毫
九絲新増竈地三十一畆原額灘六副原額草場
地一十七頃九十畝四分四釐三毫鍋無又併厚
財場原額竈地一百五十九頃二十二畆六分四
釐一毫四絲新増竈地四十六畆原額灘八副原
額草場地一十一頃三十七畆鍋無


  富國場


[036-44a]
  原額竈地六百四十三頃一十二畆三分三釐三
毫三絲三忽新増竈地六頃二十畆原額灘七副
原額草場地三十八頃七十三畆鍋無


  豐財場


  原額竈地二百九十七頃三十二畆一分二釐四
毫九絲四忽新増竈地二十六畆原額灘一百六
十六副原額草場地五十二頃二十七畆原額鍋
共九面


[036-44b]
  蘆臺場


  原額竈地五百三十七頃六十四畆五分八釐五
毫新増竈地二頃四十畆原額灘二百二十二副
半原額鍋三十一面草蕩地無


  越支場


  原額竈地一千三百六十頃新増竈地九頃九十
四畆五分原額灘七十二副半草蕩地一百四十
頃七十四畆七分五釐原額鍋三十四面


[036-45a]
  濟民場


  原額竈地二百六十六頃八十畆草蕩地一十九
頃八十四畆原額鍋一百七十面灘無


  石碑場


  原額草蕩地六十三頃五十四畆三分原額鍋七
十二面竈地蕩地俱無


  歸化場


  原額竈地二千九百六十四畆六分五釐八毫六
[036-45b]
絲七忽原額草蕩地六十七畆原額鍋一百一十
九面灘無又併惠民場原額草蕩地四十四頃五
十四畆二分三釐五毫八絲原額鍋一百零七面
竈地無灘地無


  利民場


  原額竈地一千三百零六頃一十七畆四分新増
竈地八頃一十一畆五分七釐原額灘二十副鍋


[036-46a]
  阜民場


  原額竈地七百三十八頃一十五畆九分二釐新
増竈地一頃零七畆五分灘無鍋面昔有今無


  利國場


  原額竈地五百二十三頃三十五畆四分九釐六
毫新増竈地二頃三十一畆五分原額灘四副鍋


  海豐場


[036-46b]
  原額竈地三百三十三頃四十一畆四分新増竈
地一頃零五畆二分原額灘九十六副半鍋無又
併海盈場原額竈地三百六十五頃五十二畆二
分九釐四毫原額灘四十七副鍋無


  富民場


  原額竈地五百九十五頃四十三畆一分新増竈
地七十三畆三分八釐五毫原額灘七十八副鍋


[036-47a]
  深州海盈場


  原額竈地五百三十四頃六十八畆三分新増竈
地三十畆原額灘七副鍋面無


  阜財場


  原額竈地五百二十八頃四十七畆三分六釐七
毫新増竈地一頃八十九畆八分原額灘一副草
蕩地二十九頃七十三畆鍋無又併海潤場原額
竈地四百九十一頃五畆一分九釐新増竈地九
[036-47b]
十畆七分九釐一毫原額灘八十五副草蕩地三
頃二十七畆二分鍋無


  嚴鎮場


  原額竈地縣地四百六十六頃零三畆六分三釐
八毫州地七百三十九頃二十畆零三釐六毫新
増竈地州地三頃五十六畆三分二釐原額灘二
百零九副官鍋昔有今無


  雍正三年覆准長蘆竈場灘地及両省民竈交錯之
[036-48a]
處俱行細加丈量除各州縣魚鱗冊所載民田外將
竈地悉行清出凡有從前典賣與民者俱准其回贖
無力者暫令現在管業之人耕種納粮所丈出地畆
不得混侵地尺寸造具魚鱗圖冊并查明竈户名姓
開載圖籍申詳該鹽政及該督撫存案該鹽政造冊
送部查核如有豪衿土棍不服勘丈或不肯收價退
地分司申報該鹽政及各省督撫嚴提審究按律治
罪四年


[036-48b]
  上諭長蘆竈地久未清查以致民竈争控不已聞當年竈
地轉售與民其年分久逺有百餘年者業主售主多半
變更即有子孫當時價值多寡亦俱遺失或有逃亡等
户更無從質問以致同姓影響之人彼此争贖紛紛告
訐實滋煩擾若必俟原業竈户有力之日回贖倘原業
之人始終無力則此項地畆久久竟成民地亦非清查
竈地之良法朕意以為不若將竈户賣與民人之地交
易年近確有實據者令竈户備價取贖其餘年久迷失
[036-49a]
之地所有争告無憑詞状該衙門俱存註銷凡民人所
有竈地嗣後止許賣與竈户永逺為業如有仍轉行典
賣與民者照盜賣官地律治罪永以為例


  雍正三年覆准長蘆竈丁自康熙十八年以後未經
編審以本年為始將各場竈丁逐户查現在丁數昔
年丁多而今少者開除昔年丁少而今多者頂補


  按興國等十六場原額竈地一萬二千三百七十
八頃三十七畆零原草蕩地四百二十二頃六十
[036-49b]
一畆零又嚴鎮場州地七百三十九頃二十畆零
三釐六毫又厯年新増竈地三十九頃一十三畆
五分四釐八毫今以𨼆佔現在清查尚未定確數
行鹽地方總額


  長蘆所屬行鹽地方共一百九十二州縣營衛
行鹽地方引額


  順天府


  大興縣


[036-50a]
  原額引三萬五千三百一十二引新増一萬七千
六百五十七引


  宛平縣


  原額引三萬五千三百一十二引新増一萬七千
六百五十六引外又各地方分銷京鹽餘引三萬
五千三百一十三引


  良鄉縣


  額引三千七百引分認京引一百七十引


[036-50b]
  固安縣


  額引四千七百八十二引分認京引二百二十引


  永清縣


  額引八千引


  東安縣


  額引一千四百引分認京引四百三十二引


  香河縣


  額引八百六十四引新増七百六十引


[036-51a]
  通州


  額引一萬二千六百五十引分認京引五百八十
二引


  三河縣


  額引一千四百廿八引新増一千二百八十引


  武清縣


  額引二千五百引分認京引一千一百二十引


  寳坻縣


[036-51b]
  額引三千七十一引新増二千七百六十引


  寜河縣


  額引附入寳坻縣疏銷


  昌平州


  額引七千三百引分認京引三百三十六引


  順義縣


  額引三千六百五十引分認京引一千引


  宻雲縣


[036-52a]
  額引四千二百六十八引


  懐柔縣


  額引一千一百三十引分認京引四百一十四引


  涿州


  額引八千七百五十引分認京引二百一十四引


  房山縣


  額引二千五百引分認京引一百一十四引


  霸州


[036-52b]
  額引三千五百引分認京引一百六十一引


  文安縣


  額引一千一百引新増一百三十九引分認京引
五十七引


  大城縣


  額引一千一百二十引新増三百六十六引


  保定縣


  額引一百七十引分認京引八引


[036-53a]
  薊州


  額引一千四百二十八引新増一千二百八十引


  平谷縣


  額引四百四十引新増三百八十引


  遵化州


  額引一千五十二引新増一千七百三十七引


  延慶衛


  額引八百引分認京引三十七引雍正三年七月
[036-53b]
内部劄延慶衛奉


  㫖裁汰將引分與延慶州銷四百一十八道昌平州銷四
百一十九道雍正四年四月復奉部咨仍設延慶
衛其額引照舊疏銷


  舊州營


  額引四千三百引分認京引一百九十八引


  采育營


  額引三千引分認京引一百三十八引


[036-54a]
  漷縣營


  額引五百五十引分認京引二十五引


  永平府


  盧龍縣


  額引八百七十七引新増八百七十六引分認京
引八十一引


  遷安縣


  額引八百四十六引新増三百八十九引分認京
[036-54b]
引五十七引


  撫寜縣


  額引一千六十八引新増一千八百三十九引分
認京引一百三十四引


  昌黎縣


  額引一千二百三十三引新増一千七引分認京
引一百三引


  灤州


[036-55a]
  額引一千二百四十引新増一千二百四十引分
認京引一百一十四引


  樂亭縣


  額引一千四百二十三引新増一千六百八十九
引分認京引一百四十三引


  玉田縣


  額引一千一百五十二引新増一千三十引


  豐潤縣


[036-55b]
  額引一千三百二十八引新増一千一百九十引


  保定府


  清苑縣


  額引一萬五千引


  滿城縣


  額引四千六百五十引分認京引二百一十四引


  安肅縣


  額引六千四百引


[036-56a]
  定興縣


  額引六千引分認京引二百七十六引


  新城縣


  原設額引五千六百引分認京引二百七十二引


  唐縣


  原設額引五千六百引分認京引二百五十七引


  博野縣


  原設額引三千一百引分認京引一百四十三引


[036-56b]
  慶都縣


  額引二千引分認京引九十二引


  容城縣


  原設額引三千五百引又分認京引一百六十引


  完縣


  原設額引五千五百引又分認京引二百五十三


  蠡縣


[036-57a]
  額引六千引分認京引二百七十六引


  雄縣


  額引五千引分認京引二百三十引


  祁州


  額引四千引分認京引一百八十四引


  束鹿縣


  額引五千引新増六千五十五引分認京引五百
七引


[036-57b]
  安州


  原設額引共一千一百引又分認京引五十一引


  髙陽縣


  原設額引共二千四百引又分認京引一百一十


  新安縣


  原設額引共二千二百引又分認京引一百一引


  河間府


[036-58a]
  河間縣


  額引三千引新増二千四百四十五引分認京引
二百五十引


  獻縣


  額引一千二百引新増一千一百八引分認京引
一百六引


  阜城縣


  額引一千五百引新増六十八引分認京引七十
[036-58b]
二引


  肅寜縣


  額引二千引分認京引九十二引


  任邱縣


  額引二千四百引新増九百五十三引分認京引
一百五十四引


  交河縣


  額引四百五十引新増一千九十一引


[036-59a]
  寜津縣


  額引一千八百引分認京引八十三引


  景州


  額引一千九百引新増四百四十六引分認京引
一百八引


  吳橋縣


  額引一千二百引新増一千三百一十七引分認
京引一百十六引


[036-59b]
  東光縣


  額引一千引新増九百三十八引分認京引八十
九引


  故城縣


  額引七百三十六引新増五十六引


  天津府


  天津縣


  新増七百引附静海縣代銷


[036-60a]
  青縣


  額引六百三十八引新増二十六引


  静海縣


  額引九百引


  滄州


  額引三百六十五引新増四十六引


  南皮縣


  額引三百引新増三百六十四引


[036-60b]
  鹽山縣


  額引三百引


  慶雲縣


  額引三百引


  正定府


  正定縣


  額引九千一百九十七引分認京引四百二十三


[036-61a]
  獲鹿縣


  額引六千七百引新増三百七十七引分認京引
三百二十五引


  井陘縣


  額引七千引分認京引三百二十二引


  阜平縣


  額引五百引新増十五引分認京引二十三引


  欒城縣


[036-61b]
  額引四千一百引分認京引一百八十九引


  行唐縣


  額引三千八百引新増二百二十八引分認京引
一百八十五引


  靈夀縣


  額引二千四百引分認京引一百一十引


  平山縣


  額引四千引分認京引一百八十四引


[036-62a]
  元氏縣


  額引五千九百引新増四百一十四引分認京引
二百九十引


  贊皇縣


  原設額引一千七百引分認京引四百五十三引


  新樂縣


  原設額引三千一百引分認京引一百四十三引


  晉州


[036-62b]
  原設額引四千四百五十引分認京引二百五引


  無極縣


  額引二千二百引新増一千五百四十六引分認
京引一百七十二引


  藁城縣


  原設額引五千四百引分認京引二百四十八引


  順徳府


  邢臺縣


[036-63a]
  額引一萬一千引分認京引五百六引


  沙河縣


  額引二千五百引新増六百一十四引


  南河縣


  原設額引四千三百引分認京引一百九十八引


  平鄉縣


  原設額引四千三百引分認京引一百九十八引


  廣宗縣


[036-63b]
  額引四千引分認京引一百八十四引


  鉅鹿縣


  額引四千四百引新増五百七十一引分認京引
二百二十八引


  唐山縣


  額引一千引新増二百四十六引分認京引五百
九十四引


  内邱縣


[036-64a]
  額引三千三百引分認京引三百引


  任縣


  額引二千二百引新増四十七引分認京引一百
三引


  廣平府


  永年縣


  額引一萬二千七百八十七引分認京引二百一
十三引


[036-64b]
  曲周縣


  額引九千三百引分認京引二百引


  肥鄉縣


  額引二千五百引新増一千一百八十引分認京
引一百六十九引


  雞澤縣


  額引一千二百引新増一千三百九十引分認京
引一百一十九引


[036-65a]
  廣平縣


  額引二千七百引分認京引一百二十四引


  邯鄲縣


  額引四千三百二十五引分認京引一百九十九


  成安縣


  額引三千六百引分認京引一百引


  威縣


[036-65b]
  額引六千二百引分認京引二百八十五引


  清河縣


  額引七百二十引分認京引三十三引


  磁州


  額引六千一百一十引分認京引二百八十一引


  大名府


  元城縣


  額引六千引分認京引二百七十六引


[036-66a]
  大名縣


  額引五千一百九十引分認京引二百三十九引


  南樂縣


  額引三千二百引分認京引一百四十七引


  魏縣


  額引六千六百引


  清豐縣


  額引二千七百引新増三千五百六十二引分認
[036-66b]
京引二百八十八引


  東明縣


  額引三千引分認京引一百三十八引


  開州


  額引三千一百引新増二千七百四十二引分認
京引二百六十九引


  長垣縣


  額引八千六百引分認京引三百九十六引


[036-67a]
  宣化府屬五州縣包課引五千七百道


  宣化縣


  原額一百引係宣化府深州堡改仍設煎鍋令民
包課


  懐來縣


  原額六百八十引係懐來衛改又歸併保安衛三
百引&KR0552山堡三百引共額引一千二百八十引改
食彛鹽令民包課


[036-67b]
  西寜縣


  原額六百引係宣化府南路西城堡改又歸併東
城堡五百引仍設煎鍋令民包課


  延慶州


  額引一千六百引又改食彛鹽令民包課


  保安州


  額引一千一百二十引改食彛鹽令民包課


  易州


[036-68a]
  額引一萬一百五十引分認京引四百六十七引


  淶水縣


  額引三千六百引分認京引一百六十六引


  廣昌縣


  額引未設


  冀州


  額引二千一百引新増二千四百三十七引分認
京引二百九引


[036-68b]
  南宫縣


  額引二千四百引分認京引一百一十引


  新河縣


  額引新増二千二百四十一引分認京引一百三引


  棗强縣


  額引三千六百二十引分認京引一百六十六引


  武邑縣


  額引一千五百引新増一千六百八十五引分認
[036-69a]
京引一百四十六引


  衡水縣


  額引三千九百八十九引新増一百五十八引分
認京引一百九引


  趙州


  額引四千八百引又分認京引二百二十引


  柏鄉縣


  額引二千五百引分認京引二百引


[036-69b]
  隆平縣


  額引三千一百引分認京引一百三引


  髙邑縣


  額引二千一百五十引分認京引九十九引


  臨城縣


  額引二千二百四十九引分認京引一百零三引


  寜晉縣


  額引九千二百引分認京引四百二十三引


[036-70a]
  深州


  額引三千引新増三千二百九十原闕


  二百八十九引


  武强縣


  額引六百引新増九百六十一引分認京引七十
二引


  饒陽縣


  額引二千八十五引新増二千八百一十二引分
[036-70b]
認京引二百二十五引


  安平縣


  額引一千五百引新増一千八百八十二引分認
京引一百五十六引


  定州


  額引一萬二千四百引又分認京引五百七十引


  曲陽縣


  額引四千引分認京引一百八十四引


[036-71a]
  深澤縣


  額引四千六百三十二引分認京引二百一十三






[036-71b]









  畿輔通志卷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