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59 大易擇言-清-程廷祚 (master)


[024-1a]
欽定四庫全書
大易擇言卷二十四
上元程廷祚撰
坤下兌上
萃亨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正義衡水孔氏曰天下崩離則民怨神怒雖復享祀與无
廟同王至大聚之時孝徳乃洽始可謂之有廟矣
故曰王假有廟○又曰聚而无主不㪚則亂惟有
[024-1b]
大徳之人能弘正道乃得常通而利正故曰利見
大人亨利貞也
伊川程子曰王者萃聚天下之道至于有廟極也羣
生至衆也而可一其歸仰人心莫知其鄉也而能
致其誠敬鬼神之不可度也而能致其來格天下
萃合人心總攝衆志之道非一其至大莫過於宗
廟故王者萃天下之道至于有廟則萃道之至也
天下之聚必得大人以治之人聚則亂物聚則爭
[024-2a]
事聚則紊非大人治之則萃所以致爭亂也萃以
不正則人聚為茍合財聚為悖入安得亨乎故利
貞萃者豐厚之時也其用宜稱故用大牲吉事莫
重于祭故以祭享而言上交鬼神下接民物百用
莫不皆然蓋隨時之宜順理而行故彖云順天命
也夫不能有為者力之不足也當萃之時故利有
攸往大凡興工立事貴得可為之時萃而後用是
動而有裕天理然也
[024-2b]
紫陽朱子曰萃聚也坤順兌說九五剛中而二應之
又為澤上于地萬物萃聚之象故為萃王假有廟
言王者可以至乎宗廟之中王者卜祭之吉占也
祭義曰公假于太廟是也廟所以聚祖考之精神
又人必能聚已之精神則可以至于廟而承祖考
也物既聚則必見大人而後可以得亨然又必利
于正所聚不正則亦不能亨也大牲必聚而後有
聚則可以有所往皆占吉而有戒之辭
[024-3a]
愚案大人即王也王假有廟所謂得萬國之歡心以事
其先王此言在上所以致萃者也利見大人亨利
貞所謂天下之士皆願立于其朝天下之農皆願
耕于其野此言在下所以成萃者也不能得萬國
之歡心則雖用大牲而未必吉主治者茍非大人
則衆雖聚而不知其所往彖辭孔氏之訓最善
辨正伊川程子曰萃下有亨字羨文也
平菴項氏曰卦名下原无亨字獨王肅本有王弼遂
[024-3b]
用其說孔子彖辭初不及此字
泉峰龔氏曰假字疑當作昭假烈祖之假謂感格也
王者致祭于宗廟以己之精神感格祖考之精神
所以為萃也
通論趙氏茂實曰陽居五而五陰從之為比陽居五與四
而四陰從之為萃二卦相似然比者衆陰始附之
初聖人作而萬物覩之時也萃者二陽相比羣陰
萃而歸之君臣同徳萬物盛多之時也
[024-4a]
石澗俞氏曰比唯九五一陽天下皆知比于五故元
永貞言于彖萃有二陽則恐天下莫知所萃故元
永貞言于五亦猶密雲不雨自我西郊小畜則言
于彖小過則言于五其義各有所取也
餘論
折中曰案以彖傳觀之利見大人亨利貞為一事无疑
王假有廟者神人之聚也利見大人者上下之聚也
用大牲吉廣言羣祀由假廟而推之皆所以聚于神
[024-4b]
也利有攸往廣言所行由見大人而推之皆所以聚
于人也
彖曰萃聚也順以說剛中而應故聚也王假有廟致孝
享也利見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順天
命也觀其所聚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正義山陽王氏曰方以類聚物以羣分情同而後乃聚氣
合而後乃羣
伊川程子曰萃之義聚也順以說以卦才言也上說
[024-5a]
而下順為上以說道使民而順于人心下說上之
政令而順從于上既上下順說而又陽剛處中正
之位而下有應助如此故能聚也欲天下之萃才
非如是不能也王者萃人心之道至于建立宗廟
所以致其孝享之誠也祭祀人心之所自盡也故
萃天下之心者无如孝享王者萃天下之道至于
有廟則其極也萃之時見大人則能亨蓋聚以正
道也見大人則其聚以正道得其正則亨矣萃不
[024-5b]
以正其能亨乎用大牲承上有廟之文以享祀而
言凡事莫不如是豐聚之時交于物者當厚稱其
宜也物聚而力贍乃可以有為故利有攸往皆天
理然也故云順天命也
瞿唐來氏曰盡志以致其孝盡物以致其享
愚案利見大人彖辭尤重此句故傳之所重亦在聚
以正所謂順以說剛中而應與順天命及天地萬
物之情莫非正也即莫非利見大人之事也觀九
[024-6a]
五以元永貞繫辭足徴聚正之義
辨正郭氏曰彖利見大人亨利貞案彖舉繇辭脫利貞
字凡六十四卦彖先舉繇辭後以義結皆无遺漏
脫亦明矣
通論雲峰胡氏曰咸之情通恒之情久萃之情一然其所
以感所以恒所以萃則皆有理存焉如天地聖人
之感咸之理也如日月之得天聖人之久于道恒
之理也萃之聚以正所謂順天命萃之理也凡天
[024-6b]
地萬物之可見者皆此理之可見矣故本義于所
感則曰極言感通之理于所恒則曰極言恒久之
道于所聚亦曰極言其理贊之
象曰澤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正義山陽王氏曰聚而无防則衆心生
伊川程子曰澤上于地為聚萃之象君子觀萃象以
除治戎器用戒備于不虞凡物之萃則有不虞度
之事故衆聚則有爭物聚則有奪大率既聚則多
[024-7a]
故矣故觀萃象而戒也除謂簡治也去弊惡也除
而聚之所以戒不虞也
紫陽朱子曰大凡物聚衆盛處必有爭故當豫為之
備又澤本當在地中今却上于地上是水盛有潰
決奔突之憂故取象如此
通論秋山王氏曰澤上有地臨則聚澤者地岸也澤上于
地萃則聚澤者隄防也以地岸而聚澤則无隄防
之勞以隄防而聚澤則有潰決之憂故君子勸此
[024-7b]
象為治世之防除治其戎器以為不虞之戒若以
治安而忘戰守之備則是以舊防為无用而壞之
也其可乎
初六有孚不終乃亂乃萃若號一握為笑勿恤往无咎
辨正愚案孚者相信之意物之所以聚而不亂者惟此而
已有孚不終是相聚而不相信欲其无變不可得
也故曰乃亂乃萃號者號笑者笑所謂亂也然方
在萃初勿以為憂往求有剛健之德而能定亂者
[024-8a]
信而從之則可以无咎矣此爻自始而要其終以
明聚之道在于孚故二即言孚而五又有匪孚之
語又案此卦内卦為衆外卦為衆之所萃故初與
三凡兩言往言往而萃于大人則得其主矣義本
明晰舊解失之
存疑伊川程子曰初與四為正應本有孚以相從者也然
當萃時三陰聚處柔无守正之節若舍正應而從
其類乃有孚而不終也乃亂惑亂其心也乃萃與
[024-8b]
其同類聚也初若守正不從號呼以求正應則一
握笑之矣一握俗語一團也謂衆以為笑也若能
勿恤而往從剛陽之正應則无過咎
紫陽朱子曰初下上應九四而隔于二陰當萃之時
不能自守是有孚而不終志亂而妄聚也若呼號
正應則衆以為笑但勿恤而往從正應則无咎矣
戒占者當如是也
愚案先儒以應例爻程子謂初與四為正應者以此
[024-9a]
然遇爻辭有異又往往委曲其說
象曰乃亂乃萃其志亂也
辨正愚案凡物之聚不以形而以心初六孚信不足以相
結是其志亂也其志既亂則外之亂不待言矣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
辨正愚案此爻先儒以二五相應之例求之多以引為五
之引二故曰必待引而從之則吉而无咎然信如
此則不宜獨言引而宜云引而往吉无咎矣其說
[024-9b]
終有可疑案六二處順體之中本異于在下之羣
陰而能率羣陰以歸于剛健中正之人謂之引者
自我引物而言也孚乃利用禴言雖能率陰歸陽
而尤以誠信為重茍能積其誠信則雖用薄祭可
以交于神明而況于人乎言萃之本在于孚也
存疑衡水孔氏曰引吉无咎者萃之為體貴相從就今六
二以陰居陰志于進退則是守中未變不欲相就
者也乖衆違時則致危害故須牽引乃得吉而无
[024-10a]
咎也故曰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者居中得正忠
信而行故可以省薄薦于鬼神也
安定胡氏曰君子之進不可自媒以茍媚其君而幸
其時之寵榮也是故君子進用必須有道六二以
陰居陰履得其中又上應九五中正之君必待其
君援引于已然後往之此所以得吉而无咎也孚
信也禴薄祭也君子之進必在乎誠信相交心志
相接當萃聚之時誠信既著心志既通則可以不
[024-10b]
煩外飾其道得行矣孚信中立則雖禴之薄祭亦
可通于神明也
伊川程子曰引吉无咎引者相牽也人之交相求則
合相待則離二與五為正應當萃者也而相逺又
在羣陰之間必相牽引則得其萃矣五居尊位有
中正之徳二亦以中正之道往與之萃乃君臣和
合也其所共致豈可量也是以吉而无咎也无咎
者善補過也二與五不相引則過矣孚乃利用禴
[024-11a]
孚信之在中誠之謂也禴祭之簡薄者也菲薄而
祭不尚備物直以誠意交于神明也孚乃者謂其
有孚則可不用文飾專以至誠交于上也孚信者
萃之本也不獨君臣之聚凡天下之聚在誠而已
紫陽朱子曰二應五而雜于二陰之間必牽引以萃
乃吉而无咎又二中正柔順虚中以上應九五剛
健中正誠實而下交故卜祭者有其孚誠則雖薄
物亦可以祭矣
[024-11b]
象曰引吉无咎中未變也
辨正愚案坤體主順以順于陽徳也二處坤體之中而能
率陰向陽以其能履至順之則而不少變易故曰
中未變也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
辨正愚案内卦衆之象也爻至六三衆已極矣而未得其
所聚之處夫擁衆多之民而不知為之所則有欲
不遂有求不給將囂然䘮其樂生之心此禍亂之
[024-12a]
所由起也故曰萃如嗟如无攸利矣當此之時惟
有擇所從以安之可以无咎然事已至此而後徐
議其所往亦可謂之不明于物理而難免于吝矣
而往猶可緩乎曰小吝者戒而激之之辭也玩全
卦以定爻義宜如此解然舊說皆不然未知是否
存疑東谷鄭氏曰下二陰皆萃于陽三獨无附故咨嗟怨
歎而无攸利然三不以无應之故能往歸于上上
雖不相得不免小吝而亦无咎也
[024-12b]
紫陽朱子曰六三陰柔不中不正上无應與欲求萃
于近而不得故嗟如而无所利唯往從于上可以
无咎然不得其萃困然後往復得陰極无位之爻
亦可以小羞也戒占者當近舍不正之强援而逺
結正應之窮交則无咎也
象曰往无咎上巽也
辨正愚案巽者順從之義言剛徳在上當往而順從之則
得其所萃而不至于嗟如矣程傳以為上六巽順
[024-13a]
而受之非也
九四大吉无咎
正義臨淄房氏曰大吉謂匪躬盡瘁始終无玷可免專民
之咎有謂立大功可免咎者非也案立大功可以免咎輔嗣之說
伊川程子曰四當萃之時上比九五之君得君臣之
聚也下比下體羣陰得下民之聚也得上下之聚
可謂善矣然四以陽居陰非正也雖得上下之聚
必得大吉然後為无咎也大為周遍之義无所不
[024-13b]
周然後為大无所不正則為大吉大吉則无咎也
通論雲峰胡氏曰比卦五陰皆比五之一陽萃四陰皆聚
歸五與四之二陽五曰萃有位以見四之萃非有
位也无尊位而得衆心非大吉安能无咎
象曰大吉无咎位不當也
正義白雲郭氏曰四得上下之聚而非君位故有不當也
東谷鄭氏曰其位近其徳同其為下之所歸亦同自
非所謂至善則其君病之烏能无咎戒之也凡言
[024-14a]
位不當其義不一此所謂不當者為其以剛陽迫
近其君也
梅邊熊氏曰九四九五皆萃之主九五在上之萃也
九四在下之萃也故九五曰萃有位而四象曰位
不當大吉无咎也上比于君以臣而有君萃之象
疑乎有咎者也
折中曰案鄭氏謂凡言位不當其義不一者是也然須
知是借爻位之當不當以發明其徳與時位之當不
[024-14b]

通論愚案四五兩爻皆能聚人然四徳勝于位五位勝于
徳傳于四曰位不當所以嚴臣主之防也于五曰
志未光所以勵君人之道也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貞悔亡
正義伊川程子曰九五以陽剛居尊位為有其位矣得中
正之道无過咎也如是而有不信而未歸者則當
自反以修其元永貞之徳則无思不服而悔亡矣
[024-15a]
元永貞者君之徳民所歸也故比天下之道與萃
天下之道皆在此三者王者既有其位又有其徳
中正无過咎而天下尚有未信服歸附者蓋其道
未光大也元永貞之道未至也在修徳以來之如
苗民逆命帝乃誕敷文徳舜徳非不至也蓋有逺
近昬明之異故其歸有先後既有未歸則當修徳

紫陽朱子曰九五剛陽中正當萃之時而居尊固无
[024-15b]
咎矣若有未信則亦修其元永貞之徳而悔亡矣
戒占者當如是也
辨正愚按民之所聚一在于徳一在于位有其一皆足以
聚人而徳為尤重此卦四五俱為陽爻而四獨先
得其所聚者以四最親于民而民但知有徳位之
崇卑初非所計也聖人于四明君人之徳于五明
君人之位言徳茍如四則雖无尊位而民已歸之
五有其位不患民之不歸而亦不可徒恃故曰元
[024-16a]
永貞悔亡兩爻雖有分别大意惟欲君人者修徳
以為聚人之本而已解者謂萃卦以二陽統四陰
又謂四以剛陽迫近其君皆不得其要也
通論
折中曰案萃九五居尊以萃羣陰與比畧同卦象澤上
于地與比象亦畧同也故其元永貞之辭亦同元永
貞悔亡即所謂原筮元永貞无咎也
餘論童溪王氏曰五萃之主也當萃之時為萃之主莫大
[024-16b]
于有其位尤莫大于有其道有是位而无是道則
天下不我信者亦衆矣故曰匪孚謂天下之人容
有言曰上之但以位而萃我也而其道則未至也
故必元永貞而後悔亡
語類問九五以陽剛中正當萃之時而居尊位安得
又有匪孚朱子曰此言有位而无徳則雖萃而不
能使人信故人有不信當修其元永貞之徳而後
悔亡也
[024-17a]
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
正義伊川程子曰王者之志必欲誠信著于天下有感必
通含生之類莫不懷歸若尚有匪孚是其志之未
光大也
泉峰龔氏曰五有其位者也徒有其位故人或匪孚
此志之所以未光也
雲峰胡氏曰必大吉而後无咎位不當也五有位矣
而匪孚志猶未光也然則欲當天下之萃者不可
[024-17b]
无其位有其位又不可无其徳
愚案以經傳觀之九五之徳實有未足其故以說體
也若乾若坎在外卦則不止于是矣
上六齎咨涕洟无咎
正義建安邱氏曰上六居萃之終兊之極聚終而㪚說極
而悲理之常也上六茍能于聚終說極之時而以
憂戚處之則无咎也
辨正愚案說極于上必生驕泰之心以是居萃非所宜矣
[024-18a]
況其所處乃滿而欲溢聚而將散之時乎當此惟
悲憂危懼方為明于持盈之道而有以固人心于
未渙庶免于咎爻義與離卦六五畧同舊說以為
陰柔小人求萃不得或又比之孤臣孽子不得于
君親者但觀象傳未安上之語自知其誤今惟存
邱氏一說
通論雲峰胡氏曰萃極盛之時也宜和說順適以應坤兌
之象今初則號三則嗟上齎咨涕洟何也禍福倚
[024-18b]
伏盛滿難居故大象有不虞之戒而六爻皆言无
咎者此也
存疑紫陽朱子曰處萃之終陰柔无位求萃不得故戒占
者必如此而後可以无咎也
愚案下卦為衆上卦為衆之所萃諸儒于上六而言
求萃故失之
象曰齎咨涕洟未安上也
正義趙氏光大曰言危懼而不敢自安于上操心危慮患
[024-19a]
深安得晏然而已乎
巽下坤上
升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征吉
正義北海鄭氏曰升上也坤地巽木木生地中日長而上
猶聖人在諸侯中明徳日益髙大也升以徳論為是
衡水孔氏曰南是明陽之方故曰南征吉也
伊川程子曰升者進而上也升進則有亨義而以卦
才之善故元亨也用此道以見大人不假憂恤前
[024-19b]
進則吉也南征前進也
愚案升與萃對柔而聚謂之萃聚而上謂之升升之
取義宜主規模氣象蓋治道與學問其進而上皆
有序而不可紊然每有所進則必有其規模氣象
之不同者如中庸所謂悠逺博厚髙明堯典所謂
昭明協和時雍之類皆道之由漸而致者也所謂
升也觀大象順徳之說其義甚明與賢者登進之
事无涉卦巽坤二體皆有從剛之能又内巽外順
[024-20a]
前行而无窒礙是以元亨大人學則必躋于聖賢
治則必底于王道如此而後為升之至故曰用見
大人勿恤也南征吉既云升矣則有進而无退南
征者前行而順乎陽故无往而不吉也
彖曰柔以時升巽而順剛中而應是以元亨用見大人
勿恤有慶也南征吉志行也
正義伊川程子曰以二體言柔升以巽順之道升可謂時
矣二以剛中之道應于五五以中順之徳應于二
[024-20b]
是以元亨也凡升之道必由大人升于位則由王
公升于道則由聖賢用巽順剛中之道以見大人
必遂其升勿恤不憂其不遂也遂其升則已之福
慶而福慶及物也南人之所向南征謂前進也前
進則遂其升而得行其志是以吉也
折中曰柔以時升猶當以初六之義為重故六爻惟初
六為大吉
愚案巽取以柔從剛坤則以順乎剛而得名此二卦
[024-21a]
之所以合而為升也柔不可以自升而當從剛以
升柔之從剛巽為最先 折中謂當以初六之義
為重乃先儒所未發柔以時升既定指初六則凡
柔爻皆初六也特所升者異地爾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順徳積小以髙大
正義衡水孔氏曰地中生木始於毫末終至合抱君子象
之以順行其徳積其小善以成大名故繫辭云善
不積不足以成名是也
[024-21b]
伊川程子曰木生地中長而上升為升之象君子觀
升之象以順修其徳積累微小以至髙大也順則
可進逆乃退也萬物之進皆以順道也善不積不
足以成名學業之充實道徳之崇髙皆由積累而
至積小所以成髙大升之義也
紫陽朱子曰因其固然之理而无容私焉者順之謂
也由是而之則其進徳也孰禦
初六允升大吉
[024-22a]
正義伊川程子曰初以柔居巽體之下又巽之主上承于
九二之剛巽之至者也二以剛中之徳上應于君
當升之任者也允信從也初之柔巽唯信從于二
信二而從之同升乃大吉也二以徳言則剛中以
力言則當任初之應柔又无援應不能自升從于
剛中之賢以進是由剛中之道也吉孰大焉
紫陽朱子曰初以柔順居下巽之主也當升之時巽
于二陽占者如之則信能升而大吉矣
[024-22b]
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正義伊川程子曰與在上者合志同升也上謂九二從二
而升乃與二同志也能信從剛中之賢所以大吉
存異藍田吕氏曰初六以柔居下當升之時柔進而上雖
處至下志與三陰同升象之所允无所不利故曰
允升大吉
愚案卦之所以為升者巽也巽之所以為巽者順乎
剛也與上合志即指順乎剛而言而吕氏乃謂志
[024-23a]
與三陰同升蓋由不知巽之本義而遂失升卦之
義也學者毋為所惑可矣
九二孚乃利用禴无咎
辨正愚案柔順乎剛必以誠初六之允是也剛之納柔亦
必以誠九二之孚是也二惟積誠以待方順之柔
故能剛柔合徳而同升乃利用禴言雖用薄祭而
可以上通于神明言其升可必也无咎者孚而後
无咎也○又案爻辭與萃六二同然萃之六二明
[024-23b]
以陰歸陽之義升之九二明以陽受陰之理其不
同者如此
存疑伊川程子曰二陽剛而在下五陰柔而居上夫以剛
而事柔以陽而從陰雖有時而然非順道也以暗
而臨明以剛而事弱若黽勉于事勢非誠服也上
下之交不以誠其可以久乎其可以有為乎五雖
陰柔然居尊位二雖剛陽事上者也當内存至誠
不假文飾于外誠積于中則自不得外飾故曰利
[024-24a]
用禴尚誠敬也自古剛强之臣事柔弱之君未有
不尚矯飾者也禴祭之簡質者也云孚乃謂既孚
乃宜不用文飾專以其誠感通于上也如是則得
无咎以剛强之臣而事柔弱之君又當升之時非
誠意相交其能免于咎乎
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
辨正愚案有喜即釋利用禴之義
存疑伊川程子曰二能以孚誠事上不惟為臣之道无咎
[024-24b]
而已可以行剛中之道澤及天下是有喜也
九三升虚邑
正義伊川程子曰三以陽剛之才正而且巽上皆順之復
有援應以是而升如入无人之邑孰禦哉
紫陽朱子曰陽實陰虚而坤有國邑之象凡三以陽
剛當升時而進臨于坤故其象占如此
愚案卦重柔之能升九三剛爻而云升者柔自九二
方合于剛此爻則剛與之升也虚邑取外卦之假
[024-25a]
象以明无所疑阻之意
象曰升虚邑无所疑也
正義伊川程子曰入无人之邑其近无疑阻也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
辨正愚案王用亨于岐山此積誠之驗也山非有情之物
而王者能升其精意以為祭亨此其誠之所積殆
非一朝一夕之故而天下之物无不可格者矣其
吉且无咎為何如乎于四爻而言用亨者柔始升
[024-25b]
于上也言岐山者周封内之名山也舊說似未得
其解
通論問升萃二卦多是言祭亨萃固取聚義不知升何取
義朱子曰人積其誠意以事鬼神而升而上通之

象曰王用亨于岐山順事也
正義紫陽朱子曰以順而升登祭于山之象
六五貞吉升階
[024-26a]
正義李氏元量曰貞吉升階升而有序故以階言之
童溪王氏曰彖傳柔以時升蓋謂五也
梅邊熊氏曰以順而升如歴階然
辨正愚按六五柔而得中升居尊位其得正而獲吉宜矣
升階者為學致治皆有其序而无一蹴之功今柔
自極下而升于五則其行有漸而必要于至其為
有方而悉底于成柔順乎剛之效著矣升之能事
畢矣故象曰大得志也爻義宜如此解舊說未可
[024-26b]

存疑伊川程子曰五以下有剛中之應故能居尊位而吉
然質本陰柔必守貞固乃得其吉也若不能貞固
則信賢不篤任賢不終安能吉也階所由而升也
任剛中之賢輔之而升猶登進自階言有由而易

紫陽朱子曰以陰居陽當升而居尊位必能正固則
可以得吉而升階矣階升之易者
[024-27a]
象曰貞吉升階大得志也
正義
折中曰案自初而升至此而升極矣故初曰上合志此
曰大得志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貞
辨正愚案先儒以冥升與冥豫並論故謂此爻為知進而
不知退其實非也豫上卦乃動體動極而不知止
故為冥豫升之上卦則順體也以順而升者也且
[024-27b]
下五爻並无不足之辭何至上六而不美如此蓋
此爻乃治心之學也冥者不覩不聞之謂冥升者
守其至靜以順乎天徳也天徳无極而我之升亦
无極故曰利于不息之貞有進无退惟聖賢之治
心為然故上六以此終升之義
存疑伊川程子曰六以陰居升之極昬冥于升知進而不
知止者也其為不明甚矣然求升不已之心而用
于貞正則為宜矣君子于貞正之徳終曰乾乾自
[024-28a]
强不息如上六不已之心用之于此則利也以小
人貪求无已之心移于進徳則何善如之
紫陽朱子曰以陰居升極昬冥不已者也占者遇此
无適而利但可反其不已于外之心施之于不息
之正而已
象曰冥升在上消不富也
辨正愚案易中凡言富者皆陽也言不富者皆陰也冥升
在上而曰消不富者至此則惟順乎天徳而陰之
[024-28b]
為陰將自是而消亡矣故曰消不富也
存疑安定胡氏曰上六既不達存亡之義以至于上位固
當消虚自損不為尊大以自至于富盛也
伊川程子曰昬冥于升極上而不知也唯有消亡豈
復有加益也不富无復増益也升既極則有退而
无進也
大易擇言卷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