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59 大易擇言-清-程廷祚 (master)


[013-1a]
欽定四庫全書
大易擇言卷十三
上元程廷祚撰
坤下艮上
剥不利有攸往
正義北海鄭氏曰隂氣侵陽上至於五萬物零落故謂之
剥也五隂一陽小人極盛君子不可有所之故不
利有攸往也
[013-1b]
伊川程子曰剥者羣隂長盛消剥於陽之時衆小人
剥喪於君子故君子不利有所往唯當巽言晦迹
隨時消息以免小人之害也
紫陽朱子曰剥落也五隂在下而方生一陽在上而
將盡隂盛長而陽消落也隂盛陽衰小人壯而君
子病又内坤而外艮有順時而止之象故占得之
者不可有所往也
餘論草廬吳氏曰以卦體而隂長已至於五僅存一
[013-2a]
陽再往則并一陽消之矣故不宜有往以占者而
言則小人極盛之時當順時而止不可以有所往
案此與熊氏説雖非正義亦理之所有故存之
梅邊熊氏曰不利有攸往為上九君子謀也然諸隂
爻多凶亦豈小人之利哉君子於此時當順時而
止以待得輿之日小人當以貞自守不宜進迫於
君子以自取剥廬之禍是小人亦不利有攸往也
彖曰剥剥也柔變剛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長也順而止
[013-2b]
之觀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正義伊川程子曰剥剥也謂剥落也柔變剛也柔長而剛
變也隂小人之道方長盛而剥消於陽故君子不
利有所往也卦有順止之象乃處剥之道君子當
觀而體之理有消衰有息長有盈滿有虚損順之
則吉逆之則凶君子隨時敦尚所以事天也
通綸陳氏隆山曰夬彖曰剛決柔而剥曰柔變剛何也君
子之去小人聲其罪與天下共棄之名正言順故
[013-3a]
曰決小人之欲去君子辭不順理不直必萋菲浸
潤以侵蝕之故曰變一字之間君子小人之情狀
皦然矣
雲峯胡氏曰凡卦畫皆象也皆當觀也於剥獨言之
者為處變君子言也消息盈虚四字皆為陽言復
者陽之息姤者陽之消乾者陽之盈坤者陽之虚
剥五隂而一陽則陽之消而至於虚者也其變也
大矣然亦天行也故剥曰天行復亦曰天行
[013-3b]
象曰山附於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正義衡水孔氏曰上以厚下安宅者剥之為義從下而起
故在上之人當須豐厚於下安物之居以防於剥

劉氏長民曰山以地為基厚其地則山保其髙君以
民為本厚其下則君安於上
涑水司馬氏曰基薄則牆頽下薄則上危故君子厚
其下者所以自安其居也
[013-4a]
伊川程子曰上謂人君與居人上者觀剥之象而厚
固其下以安其居也下者上之本未有基本固而
能剥者也故上之剥必自下下剥則上危矣為人
上者知理之如是則安養人民以厚其本乃所以
安其居也書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寜
紫陽朱子曰惟其地厚所以山安其居而不搖人君
厚下以得民則其位亦安而不搖猶所謂本固邦
寜也
[013-4b]
存疑會稽虞氏曰山髙絶於地今附地者明被剥矣
愚案山附地以立猶上之恃下而安也此以義明象
而發治剥之道與他卦之取象不同自虞氏以附
地為被剥正義程傳皆據之恐誤
初六剥牀以足蔑貞凶
正義伊川程子曰隂之剥陽自下而上以牀為象者取身
之所處也自下而剥漸至於身也剥始自下故為
剥足隂自下進漸消蔑於貞正凶之道也蔑无也
[013-5a]
謂消亡於道也
紫陽朱子曰剥自下起滅正則凶故其占如此蔑滅

存疑石澗俞氏曰隂之消陽自下而進初在下故為剥牀
而先以牀足滅於下之象當此不利有攸往之時
唯宜順時而止耳貞凶戒占者固執而不知變則
凶也 折中曰此説是以蔑字屬上句讀益自象傳滅下看出亦可備一説
象曰剥牀以足以滅下也
[013-5b]
正義會稽虞氏曰牀所以安人在下故稱足先從下剥漸
至於上故曰以滅下也案程傳以滅為沒似與剥義不合
六二剥牀以辨蔑貞凶
正義伊川程子曰辨分隔上下者牀之幹也隂漸進而上
剥至於辨愈蔑於正也凶益甚矣
辨正或問初與二蔑貞凶是以隂蔑陽以小人蔑君子之
正道凶之象也不知只是陽與君子當之則凶為
復隂與小人以自為凶朱子曰自古小人滅害君
[013-6a]
子終亦有凶但此爻象只説陽與君子之凶也
愚案易之吉凶視乎理之順逆而已凡所謂凶皆小
人而逆理者也若君子則雖處剥之世不過順時
而止何凶之有即不幸而為比干之死箕子之囚
亦未嘗有㡬㣲之不順於理而可以謂之不吉也
觀此卦初二兩爻皆言蔑貞凶又六五以宫人寵
則无不利而上九又有小人剥廬之象可見天下
无凶則已有必小人當之也晦翁之説誤矣
[013-6b]
象曰剥牀以辨未有與也
辨正愚案與者助也六二下不至于剥足上不至于剥膚
其危陽在輕重之間其自處在隱顯之際而經之
繫辭與初无以異者以其形迹雖未昭著而實无
助陽之心者也
存疑伊川程子曰隂之侵剥於陽得以益盛至於剥辨者
以陽未有應與故也小人侵剥君子若君子有與
則可以勝小人不能為害矣唯其无與所以被蔑
[013-7a]
而凶當消剥之時而无徒與豈能自存也言未有
與剥之未盛有與猶可勝也示人之意深矣
紫陽朱子曰言未大盛
泉峯龔氏曰六二隂柔中正使有陽剛之與則必應
之助之而不為剥矣惟其无與所以雜於羣隂之
中而為剥若三則有與故雖不如二之中正而得
无咎
六三剥之无咎
[013-7b]
正義潁川荀氏曰衆皆剥陽三獨應上无剥害意是以无

山陽王氏曰與上為應羣隂剥陽我獨協焉雖處於
剥可以无咎
伊川程子曰重隂剥陽之時而三獨居剛應剛與上
下之隂異矣志從於正在剥之時為无咎者也
紫陽朱子曰衆隂方剥陽而已獨應之去其黨而從
正无咎之道也占者如是則得无咎 折中曰王氏程子皆以
[013-8a]
剥之无咎連讀言此乃剥時之无咎者也玩本義似以剥之為剥去其黨
辨正愚案内卦坤體坤者順也正則為順於理不正則為
順於時勢而已故其在於剥大率以害陽為主初
與二之蔑貞是也三處順極其勢稍衰又見外卦
之艮而止故雖在羣隂之中而獨異於衆剥之者
自剥而不剥陽也猶氷雪之消釋於春日也夫為
氷雪以成隆冬隂之咎也見晛曰消而何咎乎此
六三之所以无咎也舊説以應上解之然爻義自
[013-8b]
明不必言應
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正義山陽王氏曰三上下各有二隂而三獨應於陽則失
上下也
伊川程子曰三居剥而无咎者其所處與上下諸隂
不同是與其同類相失於處剥之道為无咎如東
漢之吕强是也
六四剥牀以膚凶
[013-9a]
正義伊川程子曰始剥於牀足漸至於膚膚身之外也將
滅其身矣其凶可知隂長已盛陽剥已甚貞道已
消故更不言蔑貞直言凶也
紫陽朱子曰隂禍切身故不復言蔑貞而直言凶也
象曰剥牀以膚切近災也
正義伊川程子曰剥及其膚身垂於亡矣切近於災禍也
六五貫魚以宫人寵无不利
正義伊川程子曰五羣隂之主也魚隂物故以為象五能
[013-9b]
使羣隂順序如貫魚然反獲寵愛於在上之陽如
宫人則无所不利也宫人宫中之人妻妾侍使也
以一陽在上衆隂有順從之道故發此義
紫陽朱子曰魚隂物宫人隂之美而受制於陽者也
五為衆隂之長當率其類受制於陽故有此象而
占者如是則无不利也
通論張氏彦陵曰遯隂長而猶㣲可制也則告陽以制隂
之道曰畜臣妾剥隂長已極不可制矣則教隂以
[013-10a]
從陽之道曰以宫人寵
存異伊川程子曰剥及君位剥之極也其凶可知故更不
言剥而别設義以開小人遷善之門
愚案六五以艮止之體而適當柔中之位故以宫人
寵其美次於坤之黄裳者也程子以為剥及君位
其凶可知夫五位不必皆君而卦體爻位之吉凶
則有一定聖人未嘗以意為之也觀卦雖屬陽消
以九猶居尊而謂之大觀在上豈别設一義曰扶
[013-10b]
陽之道當如是乎此爻亦猶是矣
象曰以宫人寵終无尤也
正義伊川程子曰羣隂消剥於陽以至於極六五若能長
率羣隂駢首順序反獲寵愛於陽則終无過尤也
上九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剥廬
正義伊川程子曰諸陽消剥已盡獨有上九一爻尚存如
碩大之果不見食將見復生之理亂極自當思治
故衆心願載於君子君子得輿也若小人則當剥
[013-11a]
之極剥其廬矣无所容其身也廬取在上之象
紫陽朱子曰一陽在上剥未盡而能復生君子在上
則為衆隂所載小人居之則剥極於上自失所覆
而无復碩果得輿之象矣取象既明而君子小人
其占不同聖人之情益可見矣
通論伊川程子曰息訓為生者盖息則生矣中无間斷碩
果不食則便為復也
雲峯胡氏曰乾為木果衆陽皆變而上獨存有碩果
[013-11b]
不食象果中有仁天地生生之心存焉牀上之藉
下以安者也廬下之藉上以安者也始而剥牀欲
上失所安今而剥廬自失所安矣自古小人欲害
君子亦豈小人之利哉
虚齋蔡氏曰易固為君子謀然其為君子謀者亦所
以為小人謀也觀小人剥廬之辭可見盖道理自
是如此天地間豈可一日无善類哉不然人之類
滅矣可見聖人非姑為是抑彼以伸此也
[013-12a]
喬氏還一曰碩果不食核也仁也生生之根也自古
无不朽之株有相傳之果此剥之所以復也
象曰君子得輿民所載也小人剥廬終不可用也
通論紫陽朱子曰唯君子乃能覆盖小人小人必賴君子
以保其身今小人欲剥君子則君子亡而小人亦
无所容其身如自剥其廬也且看自古小人欲害
君子到害得盡後國破家亡其小人曾有存活得
者否故聖人於象曰君子得輿民所載也小人剥
[013-12b]
廬終不可用也
震下坤上
復亨出入无疾朋來无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

正義臨淄房氏曰出入无疾害之者喜陽氣之復朋來无
罪咎之者欲衆陽漸進之意
伊川程子曰復亨既復則亨也陽氣復生於下漸亨
盛而生育萬物君子之道既復則漸以亨通澤於
[013-13a]
天下故復則有亨盛之理也出入謂生長復生於
内入也長進於外出也出入无疾謂㣲陽生長无
害之者也既无害之而其類漸進而來則將亨盛
故无咎也所謂咎在氣則為差忒在君子則為抑
塞不得盡其理一陽始生至㣲固未能勝羣隂而
發生萬物必待諸陽之來然後能成生物之功而
无差忒以朋來而无咎也若君子之道既消而復
豈能便勝於小人必待其朋類漸盛則能協力以
[013-13b]
勝之也反復其道謂消長之道反復迭至陽之消
至七日而來復陽進則隂退君子道長則小人道
消故利有攸往也
紫陽朱子曰復陽復生於下也剥盡則為純坤十月
之卦而陽氣已生於下矣積之踰月然後一陽之
體始成而來復故十有一月其卦為復以其陽既
往而復反故有亨道又内震外坤有陽動於下而
以順上行之象故其占又為已之出入既得无疾
[013-14a]
朋類之來亦得无咎又自五月姤卦一隂始生至
此七爻而一陽來復乃天運之自然故其占又為
反復其道至於七日當得來復又以剛徳方長故
其占又為利有攸往也反復其道往而復來來而
復往之意七日者所占來復之期也案疾字之説傳義㣲有不
同然觀彖傳言順行則本義較長
雲峯胡氏曰反復其道統言隂陽往來其理如此七
日來復専言一陽往來其數如此
[013-14b]
張氏彦陵曰反復其道猶云反復計其程道也此二
句正見天運自有定期君子不可不善承之耳
通論鄭氏亨仲曰七者陽數日者陽物故於陽長言七日
八者隂數月者隂物臨剛長以隂為戒故曰八月
紫陽朱子曰七日止取七義猶八月有凶只取八義
案日月亦當取義
彖曰復亨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无疾朋來无咎
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利有攸往剛長也復其見
[013-15a]
天地之心乎
正義伊川程子曰復亨謂剛反而亨也陽剛消極而來反
既來反則漸長盛而亨通矣動而以順行是以出
入无疾朋來无咎以卦才言其所以然也下動而
上順是動而以順行也陽剛反而順動是以得出
入无疾朋來而无咎也朋之來亦順動也其道反
復往來迭消迭息七日而來復者天地之運行如
是也消長相因天之理也陽剛君子之道長故利
[013-15b]
有攸往一陽復於下乃天地生物之心也先儒皆
以靜為見天地之心盖不知動之端乃天地之心
也非知道者孰能識之
紫陽朱子曰復亨剛反剛反則亨動而以順行是以
出入无疾朋來无咎以卦徳而言反復其道七日
來復天行也隂陽消息天運然也利有攸往剛長
也以卦體而言既生則漸長矣復其見天地之心
乎積隂之下一陽復生天地生物之心㡬於滅息
[013-16a]
而至此乃復可見在人則為靜極而動惡極而善
本心㡬息而復見之端也程子論之詳矣而邵子
之詩亦曰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陽初動處
萬物未生時玄酒味方淡大音聲正希此言如不
信更請問包羲至哉言也學者宜盡心焉
辨正伊川程子曰復其見天地之心皆謂至靜能見天地
之心非也復之卦下面一畫便是動也安得謂之
靜自古儒者皆言靜見天地之心惟某言動而見
[013-16b]
天地之心或曰莫是於動上求靜否曰固是然最

紫陽朱子曰天地以生生為徳元亨利貞乃生物之
心也但其靜而復乃未發之體動而通焉則已發
之用一陽未復其始生甚㣲固若靜矣然動之機
日長而萬物莫不資始焉此天命流行之初造化
發育之始天地生生不已之心於是而可見也若
其靜而未發則此心之體雖无所不在然却有未
[013-17a]
發見處此程子所以以動之端為天地之心亦舉
用以該其體爾
又曰伊川與濂溪説復字亦差不同濂溪就回來處
説伊川却正就動處説如元亨利貞濂溪就利貞
上説復字伊川就元字頭説復字以周易卦爻之
意推之則伊川之説為正然濂溪伊川之説道理
只一般只是所指地頭不同王弼之説與濂溪同
案王輔嗣曰復者反本之謂也天地以本為心者也動息地中乃天地之心見也
[013-17b]
石澗俞氏曰天地之心謂天地生萬物之心也天地
生物之心无乎不在聖人於剝反為復靜極動初
見天地生物之心未嘗一日息非謂惟復卦見天
地之心也或謂靜為天地之心非也或又謂動為
天地之心亦非也
愚案天地之心不己者也自其不涉於形象有靜之
名自其流行於物變有動之名動靜雖殊无往而
非天地之心也論復之為卦一陽處乎極下而動
[013-18a]
體已萌以是為天地之心程子之説其近之矣然
此一陽本无聲臭之可尋則輔嗣之所謂動息靜
中者亦未為失也兩家各執其是不无見仁見智
之弊當以石澗之論折衷之夫知其无乎不在則
剝之碩果不食亦可以見天地之心豈惟復哉而
聖人獨於復言之者恐人致疑於剝復之間而謂
其有㡬㣲之或息也非欲以動靜言也
通論横渠張子曰復言見天地之心咸恒大壯言天地之
[013-18b]
情心發乎㣲情發乎顯
伊川程子曰復其見天地之心一言以蔽之天地以
生物為心
建安丘氏曰剛反言剝之一剛窮上反下而為復也
剛長言復之一陽自下進上為臨為泰以至為乾
也以其既去而來反也故亨以其既反而漸長也
故利有攸往剛反言方復之初剛長言已復之後
雲峯胡氏曰天地生復之心即人之本心也皆於㡬
[013-19a]
息而復萌之時見之
敬菴吳氏曰天地以生物為心所謂仁也復之一陽
初動仁也故曰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象曰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

正義伊川程子曰雷者隂陽相薄而成聲當陽之㣲未能
發也雷在地中陽始復之時也陽始生於下而甚
㣲安靜而後能長先王順天道當至日陽之始生
[013-19b]
安靜以養之故閉關使商旅不得行人君不省視
四方觀復之象而順天道也在一人之身亦然當
安靜以養其陽也
紫陽朱子曰安靜以養㣲陽也月令是月齋戒掩身
以待隂陽之所定
通論語類問陽始生甚㣲安靜而後能長故復之象曰先
王以至日閉關人善端之萌亦甚㣲須莊敬持養
然後能大不然復亡之矣朱子曰然
[013-20a]
問純坤之月可謂至靜然昨日之靜所以養成今日
之動一陽之復乃是純隂養得出來在人則主靜
而後善始復曰固有此意但不是此卦大義大象
所謂至日閉關者正是於己動之後要以安靜養

楊氏文源曰閉關靜以養陽施命動以制隂王者於
姤復用意深矣
初九不逺復无祇悔元吉
[013-20b]
正義伊川程子曰復者陽反來復也陽君子之道故復為
反善之義初剛陽來復處卦之初復之最先者也
是不逺而復也失而後有復不失則何復之有唯
失之不逺而復則不至於悔大善而吉也祇宜音
柢抵也玉篇云適也義亦同无祇悔不至於悔也
坎卦曰祇既平无咎謂至既平也顔子无形顯之
過夫子謂其庶㡬乃无祇悔也過既未形而改何
悔之有既未能不勉而中所欲不踰矩是有過也
[013-21a]
然其明而剛故一有不善未嘗不知既知未嘗不
遽改故不至於悔乃不逺復也
龜山楊氏曰初九陽始生而未形動之㣲也吉凶悔
吝生乎動者也未形而復其復不逺矣故不至於
悔而元吉
紫陽朱子曰一陽復生於下復之主也祇抵也又居
事初失之未逺能復於善不抵於悔大善而吉之
道也故其象占如此
[013-21b]
石澗俞氏曰初居震動之始方動即復是不逺而復
復之最先者也故不至於悔而元吉
象曰不逺之復以修身也
正義山陽王氏曰所以不逺速復者以能修正其身有過
則改故也
伊川程子曰不逺而復者君子所以修其身之道也
學問之道无他也唯其知不善則速改以從善而

[013-22a]
雙峯饒氏曰人之一心善端緜緜本自相續念慮之
間雖或小有所差而其慊然不自安之意已萌於
中是即天地生物之心之所呈露而孟子所謂怵
惕惻隱之心者也人唯省察克治之功不加雖有
為善之㡬而无反善之實是以縱欲妄行而其悔
至於不可追也善用力者誠能因是心之萌而速
反之使不底於悔焉則人欲去而天理還矣此不
逺之復以修身也
[013-22b]
六二休復吉
正義伊川程子曰二雖隂爻處中正而切比於初志從於
陽能下仁也所以美而吉也
紫陽朱子曰柔順中正近於初九而能下之復之休
美吉之道也
餘論紫陽朱子曰學莫便於近乎仁既得仁者而親之資
其善以自益則力不勞而學美矣故曰休復吉
象曰休復之吉以下仁也
[013-23a]
正義衡水孔氏曰陽為仁行已在其上附而順之是降下
於仁所以吉也
伊川程子曰仁者天下之公善之本也初復於仁二
能親而下之是以吉也
通論南軒張氏曰易三百八十四爻未嘗言仁此獨言之
盖有深㫖克己復禮為仁克其私心復其天理所
以為仁二去初未逺上无係應能從初而復所以
為下仁也至四但言從道而不謂之仁盖道者舉
[013-23b]
其大凡不若仁為至切也
六三頻復厲无咎
正義伊川程子曰三以隂躁處動之極復之頻數而不能
固者也復貴安固頻復頻失不安於復也復善而
屢失危之道也聖人開遷善之道與其復而危其
屢失故云厲无咎不可以頻失而戒其復也頻失
則為危屢復何咎過在失而不在復也
紫陽朱子曰以隂居陽不中不正又處動極復而不
[013-24a]
固屢失屢復之象屢失故危復則无咎故其占又
如此
汴水趙氏曰三為震動之極故曰頻厲危也即人心
惟危之危
象曰頻復之厲義无咎也
正義伊川程子曰頻復頻失雖為危厲然復善之義則无
咎也
六四中行獨復
[013-24b]
正義衡水孔氏曰中行獨復者處於上卦之下上下各有
二隂已獨應初居在衆隂之中故曰中行獨自應
初故曰獨復
紫陽朱子曰四處羣隂之中而獨與初應為與衆俱
行而獨能從善之象當此之時陽氣甚㣲未足以
有為故不言吉然理所當然吉凶非所論也
愚案此爻以居四隂之中而曰中行以中行而曰獨
復語勢相因卦名為復不惟柔有所復也即剛亦
[013-25a]
自有所復若謂四之獨復為獨與初應則羣隂爻
之言復皆將復於何所而初之不逺復其復又為
何物乎不知復之在初者謂之剛反在二爻至五
爻則知有剛而不迷者也區區以爻位求之已非
通論而獨謂四與初應而後有復可乎
存異伊川程子曰此爻之義最宜詳玩四行羣隂之中而
獨能復自處於正下應於陽剛其志可謂善矣不
言吉凶者盖四以柔居羣隂之間初方甚㣲不足
[013-25b]
以相援无可濟之理故聖人但稱其能獨復而不
欲言其獨從道而必凶也曰然則不言无咎何也
曰以隂居隂柔弱之甚雖有從陽之志終不克濟
非无咎也
蒙齋李氏曰此説誤矣凡卦中之凶咎多言於可疑
之爻若此爻之吉不待言而後見也何也為善便
吉為惡便凶易之定理若云初方甚㣲不足以相
援則二亦不能獲吉三又豈能无咎哉案李氏此説最為有
[013-26a]

象曰中行獨復以從道也
正義伊川程子曰稱其獨復者以其從陽剛君子之善道

六五敦復无悔
正義伊川程子曰六五以中順之徳處君位能敦篤於復
善者也故无悔雖本善戒亦在其中矣
紫陽朱子曰以中順居尊而當復之時敦復之象无
[013-26b]
悔之道也
通論雲峯胡氏曰不逺復者善心之萌敦復者善行之固
故初九无祇悔敦復則可无悔矣不逺復入徳之
事也敦復其成徳之事與
象曰敦復无悔中以自考也
正義臨川王氏曰能以中道自考則動作不離於中
石門梁氏曰中以自考言以其有中徳故能自考其
善不善也
[013-27a]
愚案中為天徳考者溫故知新日就月將之義惟其
反復之而不厭是以謂之敦也程朱本之注疏以
考為成不免艱深故今存王氏梁氏二説
存疑伊川程子曰以中道自成也五以隂居尊處中而體
順能敦篤其志以中道自成則可以无悔也自成
謂成其中順之徳
紫陽朱子曰考成也
上六迷復凶有災眚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凶至
[013-27b]
於十年不克征
正義伊川程子曰以隂柔居復之終終迷不復者也迷而
不復其凶可知既迷不復善在已則動皆過失災
禍亦自外而至盖所招也迷道不復无施而可用
以行師則終有大敗以之為國則君之凶也十年
者數之終至於十年不克征謂終不能行既迷於
道何時而可行也
紫陽朱子曰以隂柔居復終終迷不復之象凶之道
[013-28a]
也故其占如此以猶及也
進齋徐氏曰上六位髙而无下仁之美剛逺而无遷
善之機厚極而有難開之蔽柔終而无改過之勇
是昏迷而不知復者也
楊氏文源曰心為天君以其國君言喪失其本心也
何氏玄子曰坤本先迷今居其極則迷之甚矣言迷
復即昏迷而不知所復之謂行師以下皆假象以
喻一心不能馭衆動狥物必至喪天君也
[013-28b]
象曰迷復之凶反君道也
正義伊川程子曰復則合道既迷於復與道相反也其凶
可知以其國君凶謂其反君道也
楊氏文源曰心為天君惟君能役羣動而反以羣動
役與心之道相背馳者也
大易擇言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