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59 大易擇言-清-程廷祚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大易擇言卷二
上元程廷祚撰
坤下坤上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
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正義山陽王氏曰馬在下而行者也而又牝焉順之至也
至順而後乃亨故惟利于牝馬之貞
[002-1b]
衡水孔氏曰乾坤合體之物故乾後次坤言能始生
萬物各得亨通故云元亨與乾同也牝對牡為柔
故云利牝馬之貞不云牛而云馬者牛雖柔順不
能行地无疆无以見坤廣生之徳先迷後得主利
者以其至柔當待唱而後和凡有所為若在物當是
陽字之訛下同之先即迷惑在物之後即得主而利以陰
不可先倡猶臣不可先君卑不可先尊故也西南
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者以柔順之道往詣于陽
[002-2a]
是喪失陰朋故得安靜貞正之吉以人事言之象
人臣離其黨而入君之朝女子離其家而入夫之

平菴項氏曰牝取其順馬取其行君子有攸往此一
句總起下文也先迷後得主利言利在得主不利
為主也
雙湖胡氏曰元亨利牝馬之貞已盡坤之全體君子
以下則申占辭也
[002-2b]
石澗俞氏曰坤順乾之健故其占亦為元亨北地馬
羣每十牝隨一牡而行不入他羣是為牝馬之貞
坤道以陰從陽其貞如牝馬之從牡則利故曰利
牝馬之貞有攸往謂有所行也坤從乾而行先乎
乾則迷而失道後乎乾則得乾為主而利故曰君
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
鄭氏孩如曰坤道從乾乾為坤之主故先則迷而後
則得其所主西南得朋者率類以從陽以人事君
[002-3a]
之道也東北喪朋者絶類以從陽渙羣朋亡之道
也此皆陰道之正而能安之所以得吉也
愚案坤順乾之健俞氏一語甚明蓋健順乃乾坤各
得之本體不容假借彖辭利牝馬之貞正言順之
至耳非謂坤有時而健也故凡言順健者俱不録
辨正紫陽朱子曰利牝馬之貞不可將利字自作一句伊
川只為泥那四徳所以如此説不通程子曰利字不聮牝馬為
義如云利牝馬之貞則坤便只有三徳
[002-3b]
又曰君子有攸往此是虚句伊川只見彖傳押韻有
柔順利貞君子攸行之語遂解云君子所行柔順
而利且貞非也
通論新蔡干氏曰行天者莫若龍行地者莫若馬故乾以
龍繇坤以馬象
汴水趙氏曰乾之彖辭簡而理博坤之彖辭詳而戒
嚴利貞安貞凡兩言之尊陽抑陰其義可見
秋山王氏曰乾健行故為馬坤亦為馬者坤乾之配
[002-4a]
乾行而坤止則无以承天之施而成其化育之功
此所謂柔順之貞坤之徳也
存疑崔氏曰西方坤兌南方巽離二方皆陰與坤同類
故曰西南得朋東方艮震北方乾坎二方皆陽與
坤非類故曰東北喪朋
愚案崔氏主卦位言也卦位之說朱子篤信而程子
以為大故无義理二先生之言皆自有所見然易
言西南東北者凡數處先儒皆不得其解今亦不
[002-4b]
敢驟為之說先儒具云西南陰方東北陽方夫西
南果為陰方此正所謂先迷者矣而經乃云得朋
何邪案孔氏亦不以東北為陽方
存異伊川程子曰主利利萬物則主于坤生成皆地之功

紫陽朱子曰陽先陰後陽主義陰主利○又曰如有
所往則先迷後得而主于利
愚案程傳始有主利之說本義從之然當以孔子文
[002-5a]
言為據集解註疏及項氏俞氏利字皆自作一句
屬上文考易中向无此例亦難遽從 折中謂應
屬下兩句讀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无
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馬地類行地无疆柔順利貞
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
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无疆
正義蜀才范氏曰徳合无疆天有无疆之徳而坤合之也
[002-5b]
衡水孔氏曰萬物資生者言萬物資地而生乾本氣
初故云資始坤據成形故云資生乃順承天者乾
是剛健能統領于天坤是陰柔以和順承奉于天
以其廣厚故能載物有此生長之徳合㑹无疆凡
言无疆有二義一是廣博无疆二是長久无疆也
自此已上論坤元之徳也包含宏厚光著盛大故
品類之物皆得亨通此二句釋亨也牝馬以其柔
順故云地類以柔順為體故行地无疆不復窮已
[002-6a]
此二句釋利貞故上文云利牝馬之貞是也柔順
利貞君子攸行者重釋利貞之義是君子之所行
兼釋前文君子有攸往也先迷失道者以陰在物
之先失其為陰之道後順得常者以陰在物之後
陽唱而陰和是後順得常乃與類行者以陰而造
坤位是乃與類行此句用卦位之說乃終有慶者以陰而
詣陽初雖離羣乃終久有慶善也安謂安靜貞謂
貞正地體安靜而貞正人若靜而能正即得其吉
[002-6b]
應合地之无疆也
崔氏憬曰含育萬物為宏光華萬物為大動植各遂
其性故言品物咸亨也
伊川程子曰萬物資乾以始資坤以生父母之道也
順承天施以成其功坤之厚徳持載萬物合于乾
之无疆也以含宏光大四者形容坤道猶乾之剛
健中正純粹也含包容也宏寛裕也光昭明也大
博厚也有此四者故能成承天之功品物咸得亨
[002-7a]
遂○又曰彖有三无疆蓋不同也徳合无疆天之
不已也應地无疆地之无窮也行地无疆馬之健
行也
廣平游氏曰其靜也翕故曰含宏含言无所不容宏
言无所不有其動也闢故曰光大光言无所不著
大言无所不被此所以徳合无疆也
紫陽朱子曰始者氣之始生者形之始順承天施地
之道也
[002-7b]
平菴項氏曰東北喪朋乃終有慶者所以發文王言
外之意也地之交乎天臣之事乎君婦之從乎夫
皆喪朋之慶也
建安邱氏曰坤道主成成在後故先乾而動則迷而
失其道從乾而動則順而得其常
秋山王氏曰馬而非牝則不順而非地之類牝而非
馬則不能配乾而行地无疆此坤之柔順利貞也
故君子行坤之道者先乎陽則迷而失後乎陽則
[002-8a]
順而得以陰從陰猶與類行以陰從陽然後有慶
金氏汝白曰喪朋猶泰之朋亡舍其朋而從陽則有
得主之慶
何氏元子曰以陰抗陽故迷而失道以陰順陽故得
所主而不失其常蓋陽為主陰承之此天地不易
之常理也得朋者合羣陰以從陽後代終也喪朋
者斂羣陰以避陽先无成也
厚菴李氏曰陰非能先陽離陽自行則為先矣陰既
[002-8b]
離陽无所主宰所以迷于所之由失陰道故也其
後也非不及于陽之謂陽之所至陰必至焉故曰
後陰而從陽則得主而順乃為得陰道之常也
辨正愚案乾彖元亨利貞朱子不作四德解只作占辭于
程傳訓坤彖處則曰只為泥那四徳不通然又云
彖傳中說四徳自不分曉前四句說元亨處却分
明後面幾句无理㑹此朱子仍襲先儒之誤故有
此言其實乾坤彖傳並无四徳之說也○朱子以
[002-9a]
程傳誤解君子攸行故云此句本連下面縁他趂
押韻後故說在此然本義又云君子攸行人之所
行如坤之徳也此說與程傳无異未可從梅邊熊
氏曰君子攸行合聨下文先迷之上不必以韻為
拘甚是
通論伊川程子曰資生之道可謂大矣乾既稱大故坤稱
至至義差緩不若大之盛也聖人於尊卑之辨謹
嚴如此
[002-9b]
藍田呂氏曰乾之體大矣坤之效乾之法至乾之大
而後已故乾元曰大哉坤元曰至哉
紫陽朱子曰資乾以始便資坤以生不爭得霎時間
萬物資乾以始而有氣資坤以生而有形氣至而
生即坤元也
東萊吕氏曰天下惟有一理坤之彖止曰乃順承天
徳合无疆而已蓋理未有在乾之外者也故曰效
法之謂坤
[002-10a]
虚齋蔡氏曰若徒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則疑于與
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者敵矣今曰乃順承天非惟
可以見坤道无成有終之義而乾坤之合徳以共
成生物之功者亦於此乎見之
存異紫陽朱子曰東北雖喪朋然反之西南則終有慶矣
又曰東北非陰之位陰柔至此既喪其朋自立脚不
得必須歸本位故終有慶也
愚案東北喪朋乃終有慶程子謂離其類而從陽則
[002-10b]
能成生物之功是也有慶正於東北見之今朱子
謂反之西南合于卦位而經則否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徳載物
正義伊川程子曰君子觀坤厚之象以深厚之徳容載萬

辨正愚案物之薄弱者不可以勢言大象以地勢言坤見
其厚也然厚于勢見而順不于勢見王輔嗣謂地
形不順其勢順于理殊為不合且形與勢有以異
[002-11a]
乎後來程傳言順傾順厚本義又以髙下相因明
順字之義皆本王氏之說而誤者也
通論小舟李氏曰天以氣運故曰行地以形載故曰勢
初六覆霜堅冰至
正義伊川程子曰陰始生于下聖人于陰之始生以其將
長則為之戒
紫陽朱子曰霜陰氣所結盛則水凍而為冰此爻陰
始生于下其端甚微而其勢必盛故其象為履霜
[002-11b]
則知堅冰之將至也
通論紫陽朱子曰夫陰陽者造化之本不能相无而消長
有常亦非人所能損益也然陽主生陰主殺則其
類有淑慝之分焉故聖人作易于其不能相无者
既以健順仁義之屬明之而无所偏主至其消長
之際淑慝之分則未嘗不致其扶陽抑陰之意焉
蓋所以贊化育而參天地者其㫖深矣
王氏伯厚曰乾初九復也濳龍勿用即閉闗之義坤
[002-12a]
初六姤也履霜堅冰至即女壯之戒
厚菴李氏曰天地者萬物之源也然天統神地統形
則有陽明陰濁之分焉在人則神者心也形者體
也心通極于性而體交引乎物則是化物之端自
體始也故心為主則形為神役而萬善以生體為
主則神反為形役而衆惡以起惟聖賢者心常為
主而百體從令焉則人欲皆化為天理如渾然天
德之流行而地以順承而與天合陰變為陽而以
[002-12b]
大終矣孟子大體小體之義蓋出于此又推之人
類則君子小人之内外消長自此分也君父臣子
之否泰順逆自此辨也蓋皆自其不可相无之中
而必謹其主役君民之分察其向背離合之情幾
微之差則陰慝作而天命有所不行馴積之甚則
陰道肆而天理或幾乎熄矣此六十四卦冒天下
之道者其義悉自乾坤來也
愚案坤者順也陰以順陽為徳則不宜自見矣坤之
[002-13a]
初六始見一陰有不順之漸故象傳言陰始凝也
聖人惡陰之凝而何惡于陰哉李氏所論發明本
義之㫖可謂曲盡而亦精于一切扶陽抑陰之說
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正義衡水孔氏曰馴猶狎順也若鳥獸馴狎然言順其陰
柔之道習而不已乃至堅冰也于履霜而逆以堅
冰為戒所以防漸慮微慎終于始
辨正紫陽朱子曰案魏志作初六履霜今當從之
[002-13b]
通論建安邱氏曰乾初九小象釋之以陽在下坤初六小
象釋之以陰始凝聖人欲明九六之為陰陽故于
乾坤之初畫言之
餘論雲峰胡氏曰上六曰其道窮也由初六順習其道以
至于窮耳兩其道字具載始末經曰堅冰至要其
終也傳曰至堅冰原其始也
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
正義伊川程子曰二陰位在下故為坤之主統言坤道中
[002-14a]
正在下地之道也以直方大三者形容其徳用盡
地之道矣由直方大故不習而无所不利不習謂
其自然在坤道則莫之為而為也在聖人則從容
中道也
沈氏守約曰坤至柔而動也剛直也至靜而徳方方
也含萬物而化光大也坤之道至簡也至靜也承
天而行順物而成初无假于修習也是以不習无
不利也
[002-14b]
紫陽朱子曰柔順正固坤之直也賦形有定坤之方
也德合无疆坤之大也六二柔順而中正又得坤
道之純者故其徳内直外方而又盛大不待學習
而无不利占者有其德則其占如是也
通論厚齋馮氏曰乾六爻莫盛于五坤六爻莫盛于二何
也中而且正乾尊坤卑各盡其道也
折中曰方者坤之徳若直與大則乾徳也六二得坤徳
之純方固其質矣而始曰直終曰大者蓋凡物之方
[002-15a]
其始必以直為根其終乃以大為極坤惟以乾之徳
為徳故因直以成方因方以成大順天理之自然而
无所增加造設於其間故曰不習无不利即所謂坤
以簡能者是也
存疑潁川荀氏曰物唱乃和不敢先有所習陽之所唱從
而和之无不利也
徐氏曰習重習也卜不習吉此言不待重占自无不
利以人道言之
[002-15b]
愚案以不習為无待學習自屬正解然荀氏存坤順
之戒徐氏合占卜之情二說似皆有理存之以俟
知者
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无不利地道光也
正義童溪王氏曰坤之六二以順徳而處正位六爻所謂
盡地之道者莫二若也故曰地道光也
辨正愚案六二之動程傳以為承天而動者得之諸儒謂
動而後見又曰當于動處觀之皆未達此㫖
[002-16a]
通論平菴項氏曰乾主九五故於五言乾之大用而九二
止言乾徳之美坤主六二故于二言坤之大用而
六五止言坤徳之美六二蓋全其坤徳者地道光
也猶乾之九五言乃位乎天徳也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无成有終
正義山陽王氏曰三處下卦之極而不疑于陽應斯義者
也不為事始須唱乃應待命乃發含美而可正者
也故曰含章可貞也有事則從不敢為首故曰或
[002-16b]
從王事也不為事主順命而終故曰无成有終也
伊川程子曰三居下之上得位者也為臣之道當含
晦其章美有善則歸之于君乃可常而得正上无
忌惡之心下得柔順之道也可貞謂可貞固守之
又可以常久而无悔咎也或從上之事不敢當其
成功惟奉事以守其終耳守職以終其事臣之道
本義謂始雖无成而後必有終語太自然不及程傳為得爻義
進齋徐氏曰或者不敢自決之辭從者不敢造始之
[002-17a]
意成謂專成无成謂以陰承陽但當盡臣道不可
有所專成也有終陰代陽以終也
辨正愚案无成者言坤之柔順惟承天時行而未嘗自有
所為王氏不為事主徐氏无所專成之說得之程
傳不敢當其成功俞石澗以為持美以歸于君似
皆未合
通論雲峰胡氏曰乾九四坤六三皆曰或進退未定之際
也特其退也曰在淵曰含章惟進則皆曰或聖人
[002-17b]
不欲人之急于進也如此
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正義山陽王氏曰知慮光大故不擅其美
衡水孔氏曰含章可貞以時發者夫子釋含章之義
以身居陰極不敢為物之首但内含章美之道待
時而發是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者釋无成
有終也既隨從王事不敢主成物始但奉終而行
是知慮光大不自擅其美惟奉于上
[002-18a]
伊川程子曰夫子懼人之守文而不達義也又從而
明之言為臣處下之道不當有其功善必含晦其
美乃正而可常然義所當為者則以時而發不有
其功耳不失其宜乃以時也非含藏終不為也含
而不為不盡忠者也或從王事象只舉上句解義
則并及下文他卦皆然或從王事而能无成有終
者是其知之光大也唯其知之光大故能含晦淺
暗之人有善唯恐人之不知豈能含章也
[002-18b]
餘論東萊吕氏曰傳云唯其知之光大故能含晦此極有
意味尋常人欲含晦者多只去鋤治驕矜深匿名
迹然逾鋤逾生逾匿逾露者蓋不曾去根本上理
㑹自已知未光大胸中淺狹纔有一功一善便无
安著處雖强欲抑遏終制不住譬如瓶小水多雖
抑遏固閉終必泛溢若瓶大則自不泛溢都不須
閒費力
六四括囊无咎无譽
[002-19a]
正義新蔡干氏曰不艱其身則无咎功業不建故无譽
紫陽朱子曰括囊言結囊口而不出也譽者過實之
名謹密如是則无咎而亦无譽矣六四重陰不中
故其象占如此蓋或事當謹密或時當隱遯也
辨正或問程易云六四近君而不得于君為上下間隔之
時與重陰不中二說如何朱子曰只是重陰不中
故當謹密如此六四爻不止言大臣事凡得此爻
在位者便當去未仕者便當隠
[002-19b]
愚案以四為近君之位程傳多主此立說如此爻文
言明云天地閉賢人隠若謂大臣居危疑之地而
括囊不露則其自處以正者又安在乎其不至于
竊位全身為小人藉口者幾希矣朱子謂不止言
大臣事凡遇六四皆當以是說通之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正義建安邱氏曰慎釋括囊義不害釋无咎義
六五黃裳元吉
[002-20a]
正義紫陽朱子曰黄中色裳下飾六五以陰居尊中順之
徳充諸内而見於外故其象如此而其占為大善
之吉地占者徳必如是則其占亦如是矣
辨正或問伊川解作聖人示戒並舉女媧武后之事今考
本爻无此象這又是象外立教之意否朱子曰伊
川要立議論教人可向别處說不可硬配在易上
說此爻何曽有這義都是硬入所以說得絮了
折中曰易中五固尊位但聖人取象未嘗卦卦皆以君
[002-20b]
道言之雖九五猶然況六五乎故小過之六五則言
公離之六五則言王公大槩居尊貴之位者與卦義
相當則發其所當之義程子之說朱子蓋議其非也
愚案爻之二五位雖有尊卑其義則多取于中所為
示人以至當不易之則也如此爻象曰文在中文
言曰君子黄中通理又曰美在其中謂之中者以
六五為坤道之極用柔順而得其至當者固未嘗
定其為君為臣也若謂九五之剛中方為君道六
[002-21a]
五之柔中即為臣道古之賢王以貴下賤君非无
取于柔大學之禮雖詔于天子无北面臣非无取
于剛且大有之六五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
將亦謂之臣道而非君道乎要之坤道人君用之
則時憲之賢君也人臣用之則欽若之純臣也非
一于臣者也此其義程子豈不知之惟執于爻位
之見立言不无太過若其以黄裳為守中居下未
嘗不是以能如是則吉不能如是則凶又豈非凡
[002-21b]
卦凡爻之通義乎雙湖胡氏謂善觀者當益致其
戒是也程傳仍入餘論
通論平菴項氏曰陰以在下為正陽以在上為正故二五
皆中而乾之天徳獨以屬五坤之地道獨以屬二
下非陽之位故乾之九二為在下而有陽徳者上
非陰之位故坤之六五為在上而秉陰徳者黄者
地之色裳者下之服文者坤之象皆屬陰也
餘論伊川程子曰坤雖臣道五實君位故為之戒云黄裳
[002-22a]
元吉黄中色裳下服守中而居下則元吉謂守其
分也元大而善也爻象唯言守中居下則元吉不
盡發其義也黄裳既元吉則居尊為天下大凶可
知陰者臣道也婦道也臣居尊位羿莽是也猶可
言也婦居尊位女媧氏武后是也非常之變不可
言也故有黄裳之戒而不盡言也媧武蓋為當時臨朝之女主而
言故朱子以為立論教人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002-22b]
正義紫陽朱子曰文在中而見于外也
谷氏拙侯曰中具于内曰黄中中見于外曰黄裳文
在中乃闇然之章不顯之文也即美在其中意
上六龍戰于野其血玄黄
正義林氏黄中曰主陽而言戰故曰龍主陰而言傷故曰

紫陽朱子曰陰盛之極至與陽爭兩敗俱傷其象如
此占者如是其凶可知
[002-23a]
雲峰胡氏曰不言陰與陽戰而曰龍戰于野與春秋
王師敗績于茅戎天王狩于河陽同一書法
石澗俞氏曰在外卦之外故言野
愚案文言曰為其嫌于无陽也故稱龍焉則是龍之
稱為目陽无疑臨川王氏謂隂盛而與陽俱稱龍
非也
通論東谷鄭氏曰剥之極稱碩果坤之極稱龍明是理未
嘗息也剥則上九獨存故不食坤則陽去其位而
[002-23b]
反故未免于戰
雲峰胡氏曰曰堅冰至者防龍戰于野之禍于其始
曰龍戰于野者著堅冰之至于其終也
餘論厚齋馮氏曰言龍則知陽不可抗抗則陰必伐之戒
陰也言戰則知陰不可極極則與陽戰矣戒陽也
象曰龍戰于野其道窮也
正義伊川程子曰陰盛至于窮極則必爭而傷也
用六利永貞
[002-24a]
正義紫陽朱子曰用六言凡得陰爻者皆用六而不用八
亦通例也以此卦純陰而居首故發之
隆山李氏曰利永貞者慮其侵陽而欲其永守牝馬
之貞以保其柔順之利也
存疑紫陽朱子曰遇此卦而六爻俱變者其占如此辭葢
陰柔而不能固守變而為陽則能永貞矣故戒占
者以利永貞即乾之利貞也自坤而變故不足于
元亨云
[002-24b]
愚案易之所最重者貞也故雖乾卦之大彖辭猶曰
利貞若坤之彖辭則首曰利牝馬之貞而終又曰
安貞吉其語視乾而加詳焉此陰陽本體之異也
于用六而繫之以利永貞永之為言蓋生于總六
爻之義猶乾之總六爻而目以羣龍也若所謂貞
則與牝馬之貞安貞之貞不能有二義矣且坤之
所以為貞者貞于從乾而已正以其一于陰一于
順也而朱子乃謂變而為陽則能永貞非所敢信
[002-25a]
至其以九六為指蓍策而言則不可易矣
象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正義南陽杜氏曰地道貴貞陽始之陰終之未始離陽故
曰以大終也
存疑紫陽朱子曰初陰後陽故曰大終○又曰陽為大陰
為小陰皆變為陽所謂以大終也言始小而終大

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徳方後得主而有常
[002-25b]
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
正義伊川程子曰坤道至柔而其動則剛坤體至靜而其
徳則方動剛故應乾不違徳方故生物有常陰之
道不唱而和故居後為得而主利成萬物此句誤
之常也含容萬類其功化光大也
童溪王氏曰惟其動剛故能徳應乎乾而成萬物化
育之功惟其徳方故能不拂乎正而順萬物性命
之理此坤之徳所以能配天也後得主而有常則
[002-26a]
申後順得常之義含萬物而化光則申含弘光大
品物咸亨之義
紫陽朱子曰坤至柔而動也剛坤只是承天如一氣
之施坤則盡能發生承載非剛安能如此
隆山李氏曰坤道无成而代有終不可先乾而起亦
不可後乾而不應一以柔順為正承天之時而作
成物以終其功則得矣故曰坤道其順乎承天而
時行此總言純坤之大體以為體坤元之用者當
[002-26b]
後天而不可先天也
草廬呉氏曰坤體中含乾陽如人肺藏之藏氣故曰
至柔然其氣機方動而闢之時乾陽之氣直上而
出莫能禦之故曰剛即六二爻辭所謂直也乾運
轉不已而坤體隤然不動故曰至靜然其生物之
徳普徧四周无處欠缺故曰方方即六二爻辭所
謂方也方字惟呉氏得解
石澗俞氏曰坤道之常蓋當處後不可攙先也攙先
[002-27a]
則失坤道之常矣惟處乾之後順乾而行則得其
所主而不失坤道之常也○又曰至柔而動也剛
申徳合无疆之義至靜而徳方釋貞義後得主而
有常後順得常之謂含萬物而化光即含宏光大
品物咸亨之謂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即乃順
承天之謂
愚案至柔至靜者坤之本體也得乎乾而剛方見焉
得主即得乾也後得主所謂柔也靜也以是為常
[002-27b]
所謂至柔至靜也含萬物而化光得乾而剛與方
也以後二句申釋前二句也坤不得乾則柔靜得
乾則剛方是皆所謂順也順者承天時行而已末
二句總上文也後儒不詳玩本傳文意而務欲割
剟彖傳之語以求相應似屬无益○集解載荀慈
明訓至靜而徳方曰坤性至靜得陽而動布于四
方也又虞仲翔曰陽開為方坤其動也闢故方其
義也其後草廬呉氏以普徧四周无處欠缺釋方
[002-28a]
字與二說合似勝確然不易生物有常之說竊疑
六二爻辭直方之方即應作是解矣
辨正息齋余氏曰程子以主利為一句朱子因之故以文
言後得主為闕文然彖傳後順得常與後得主而
有常意正一律似非闕文也
餘論漢上朱氏曰至柔至靜者坤之體也動而剛方者坤
之用也其體則坤用則隨乾觀其所動而坤之順
徳見矣
[002-28b]
或問柔與剛相反靜與方疑相似朱子曰靜无形方
有體靜言其體則不可得見方言其徳則是其著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弑其君
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辨之
不早辨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
正義伊川程子曰天下之事未有不由積而成家之所積
者善則福慶及于子孫所積不善則災殃流于後
[002-29a]
世其大至于弑逆之禍皆因積累而至非朝夕所
能成也明者則知漸不可長小積成大辨之于早
不使順長故天下之惡无由而成乃知霜冰之戒
也霜而至于冰小惡而至于大皆語勢之順長也
紫陽朱子曰古字順慎通用案此當作慎言當辨之
于微也○又曰履霜堅冰只是說從微時便須著
慎來所以說蓋言慎也
餘論東萊吕氏曰坤之初六一陰始生聖人所以發明見
[002-29b]
微知著之理蓋言順也此一句尤可警非心邪念
不可順養將去順養去時何所不至懲治遏絶正
要人著力
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内義以方外敬義立
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无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正義伊川程子曰直言其正也方言其義也君子主敬以
直其内守義以方其外敬立而内直義形而外方
義形于外非在外也敬義既立其徳盛矣不期大
[002-30a]
而自大矣徳不孤也无所用而不周无所施而不
利孰為疑乎
又曰敬以直内義以方外合内外之道也敬義夾持
直上達天徳自此
龜山楊氏曰盡其誠心而无偽焉所謂直也若施之
于事則厚薄隆殺一定而不可易為有方矣所主
者敬而義則自此出焉故有内外之辨
紫陽朱子曰此以學言之也正謂本體義謂裁制敬
[002-30b]
則本體之守也直内方外程傳備矣不孤言大也
疑故習而後利不疑則何假于習
又曰敬以養其心无一毫私念可以言直矣由此而
發所施各得其當是之謂義
又曰文言將敬字解直字義字解方字敬義立而徳
不孤即解大字敬而无義則作事必錯義而无敬
則无本何以為義皆是孤也須敬義立方不孤
敬軒薛氏曰敬以直内涵養未發之中義以方外省
[002-31a]
察中節之和
又曰敬以直内戒慎恐懼之事義以方外知言集義
之事内外夾持用力之要莫切于此
餘論上蔡謝氏曰釋氏所以不如吾儒无義以方外一節
義以方外便是窮理釋氏却以理為障礙然不可
謂釋氏无見處但見了不肯就理案信如上蔡之云釋氏竟可謂
之敬以直内矣恐終被其瞞過也當辨之
紫陽朱子曰有人專要就寂然不動上理㑹及其應
[002-31b]
事却顛倒又牽動他寂然底又有人專要理會事
却于根本上全无工夫須是徹上徹下表裏洞徹
隆山李氏曰文言字字皆有位置非茍然也乾九三
言誠坤六二言敬誠敬者乾坤之别也乾九二言
仁坤六二言義仁義者陰陽之辨也
雲峰胡氏曰乾九三明誠並進也坤六二敬義偕立
也主敬是為學之要集義乃講學之功
存疑牟氏曰正當作敬深衣記云以直其政是知敬政字
[002-32a]
近而誤又轉為正也作敬字庶與下文叶
石澗俞氏曰或曰劉元城嘗改敬以直内為正以直
内矣然正无下功夫處故須敬言敬則正在其中
或又曰禮記云直其政也政乃敬之訛爾敬訛為
政政又轉而為正亦猶詩體无咎言禮記乃云履
无咎言體訛為禮禮又轉而為履理或然也
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
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終也
[002-32b]
正義南陽守氏曰臣子雖有才美含藏以從其上不敢有
所成名也地終天功臣終君事婦終夫業故曰而
代有終也
伊川程子曰為下之道不居其功含晦其章美以從
王事代上以終其事而不敢有其成功也猶地道
代天終物而成功則主于天也妻道亦然
秋山王氏曰三非有美而不發特不敢暴其美惟知
代上以終其事而不居其成功猶地代天生物而
[002-33a]
功則主于天也
中溪張氏曰弗敢云者非其才有所不足其分有所
不敢也凡地之于天妻之于夫臣之于君其道皆
當如是則得以陰從陽之正而能代上以終其事
也下獨言地道蓋舉其大者爾
谷氏拙侯曰爻言有終此言代有終則并其終亦非
坤之所敢有也
何氏元子曰乾能始萬物而已必頼坤以作成之故
[002-33b]
曰代有終正對乾之始而言
愚案代終即作成之義何氏說是也乾知大始无形
可見凡有形可見者莫非地之所為是謂代終非
乾之事止于壬而坤以癸終之也平菴項氏以傳
種言失之矣
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易曰括囊无咎无譽
蓋言謹也
正義伊川程子曰天地交感則變化萬物草木蕃盛君臣
[002-34a]
相際而道亨天地閉隔則萬物不遂君臣道絶賢
者隠遯四於閉隔之時括囊晦藏則雖无令譽可
得无咎言當謹自守也案此說勝解爻辭者
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于四支發于
事業美之至也
正義伊川程子曰黄中文居中也君子文中而達于理居
正位而不失為下之體
紫陽朱子曰黄中言中徳在内釋黄字之義也雖在
[002-34b]
尊位而居下體釋裳字之義也美在其中復釋黄
中暢于四支復釋居體
節齋蔡氏曰黄中通理釋黃義正位居體釋裳義黄
中正徳在内通理文无不通言柔順之徳藴于内
也正位居在中之位居體居下體而不僭言柔順
之徳形于外也美在其中黃中通理也暢于四支
發于事業正位居體也
虚齋蔡氏曰通理即是黄中處通而理也蓋黄中非
[002-35a]
通則无以應乎外通而非理則所以應乎外者不
能皆得其當此所以言黄中而必并以通理言之
通理亦在内也
又曰黄裳二字分而言之則黃為中裳為順合而言
之則惟中故順存于中為中形于外為順理一而
已天下无有形于外而不本乎中者惟有黄中之
徳故能以下體自居
通論進齋徐氏曰黄中通理四字當玩涵養不熟操守不
[002-35b]
固天理有一毫之未純人欲有一毫之未去未得為
黄中也涵養熟矣操守固矣天理全而人欲去矣
然條理未達脉絡未貫則是藴于内者雖有中和
渾厚之美而无融暢貫通之妙未得為通理也必
黄中而通理暢于四支發于事業而後為美之至
雲峰胡氏曰六五當與六二並看朱子嘗謂敬以直
内是持守工夫義以方外是講學工夫大抵敬以
直内則胸中洞然徹上徹下表裏如一是即所以
[002-36a]
為黄中義以方外則凡事之來義以處之无不合
理是即所以為通理
折中曰乾爻之言學者二于九二則曰言信行謹閑邪
存誠也于九三則曰忠信以進徳修辭立誠以居業
也坤爻之言學者二于六二則曰敬以直内義以方
外也于六五則曰黄中通理正位居體也在乾之兩
爻誠之意多實心以體物是乾之徳也坤之兩爻敬
之意多虚心以順理是坤之徳也而要之未有誠而
[002-36b]
不敬未有敬而不誠者聖人所以分言之者蓋乾陽
主實坤陰主虛自其實者言之則曰誠自其虚者言
之則曰敬是皆一心之徳而非兩人之事但在聖人
則純乎誠矣其敬也自然之敬也其次則主敬以至
于誠故程子以乾坤分為聖賢之學者此也
餘論紫陽朱子曰二在下方是就工夫處說如不疑其所
行是也五得尊位則是就他成就處說所以云美
在其中而暢于四支發于事業美之至也
[002-37a]
陰疑于陽必戰為其嫌于无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其
類也故稱血焉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元而地黄
正義紫陽朱子曰疑謂均敵而无小大之差也坤雖无陽
然陽未嘗无也血陰屬蓋氣陽而血陰也元黄天
地之正色言陰陽皆傷也呉草廬口疑如禮記疑于臣疑于君疑女于夫
子之疑謂與之並也
石澗俞氏曰元者天之色黄者地之色血言元黄則
天地雜類而陰陽无別矣故曰夫元黄者天地之
[002-37b]
雜也陰陽相戰雖至于天地之雜亂然而天地定
位于上下其大分終不可易故其終又分而言之
曰天元而地黄
鄭氏孩如曰謂之曰戰陰與陽交戰也交戰而獨曰
龍戰者是時陰處其盛嫌于无陽也故獨稱龍為
戰若曰陰犯順而龍戰之云耳以討陰之義與陽
不許陰為敵也
大易擇言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