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59 大易擇言-清-程廷祚 (master)


[000-1a]
欽定四庫全書 經部一
 大易擇言 易類
提要
等謹案大易擇言三十六卷
國朝程廷祚撰廷祚字緜莊號青溪上元人是
編因桐城方苞緒論以六條編纂諸家之説一曰正義諸説當於經義者也二曰辨正訂異同也三曰通論謂所論在此而義通於彼
[000-1b]
與别解之理猶可通者也四曰餘論單詞片言可資發明者也五曰存疑六曰存異皆舊人訛舛之文似是者謂之疑背馳者謂之異也六條之外有斷以己意者則以愚案别之其明爻象但以説卦健順動入䧟麗止説八卦義為八卦真象八者之得失則以所值之重卦為斷其明爻義則惟求之本爻而力破承乗比應諸舊解其稽六位則專據繫詞辨
[000-2a]
貴賤者存乎位之㫖凡陽爻隂位隂爻陽位之説亦盡芟除蓋力排象數之學惟以義理為宗者也乾隆四十六年四月恭校上
總纂官紀昀陸錫熊孫士毅
總校官陸費墀


[000-2b]


[000-3a]
大易擇言序
日月无不照也江河无不流也容光之照皆日月
涓滴之流歸河海易之為書何獨不然先天後天
文王不必同于伏羲元亨利貞宣尼亦不必同于
文王漢之言易者三家田何京費皆立於學官宋
之傳易者程子朱子言理言數並行而不悖若語
其所同者六子統于乾坤乾坤該于易簡乾易知
也坤易從也崇陽而抑陰尚健而尚順貴君子而
[000-3b]
賤小人喜中正而惡不當位趨亨吉而避悔吝則
全經之大㫖而諸儒之釋經者亦不能外乎是也
至其辭義之間或有博奥而難知于是經解之家
紛然雜出然而非有數十年窮經之功者求一言
之幾乎道而不可得也我
聖祖皇帝御纂周易折中純粹以精用集大成
皇上道統躬膺加意是經更命儒臣詳加蒐採一時通
經學古之士不乏其人曾被徴薦上元緜莊程君
[000-4a]
著有易通一書又有大易擇言分別諸家之說而
間以所心得之見附著于篇類多前賢所未發如
以説卦健順動入陷麗止説為八卦之本義奉之
以闡明爻象而不入于穿鑿名象之糾紛又力破
承乘比應之舊解而據依繫辭傳辨貴賤者存乎
位之旨祇以本爻本位自為發揮蓋憲章有在復
能以經解經其深造自得不為茍同古今説易者
雖多吾見亦罕矣顧讀其書覺于程傳本義時有
[000-4b]
未合竊謂程朱之易于聖人學易寡過之道已為
純密程君亦豈有出其範圍其不同者辭義訓詁
之間耳夫義理无窮使程朱復生亦未必不以為
起予而程君亦斷非師心而蔑古可知矣所謂如
日月之无不照江河之无不流皆大易之道冒乎
天下者為之也余恐學者讀擇言之書而有疑也
故書其語弁諸簡端松泉汪由敦序


[000-5a]
大易擇言自序
六經皆明道立教之書而箋疏之多惟易為最其
故可得而言也夫典謨訓誥无剛柔九六之象風
南雅頌无吉凶悔吝之文而易有之後之人不能
以迂怪之説加之詩書而於易則无所不至蓋徒
有見于體貌之不同而不知明道立教未嘗有二
致也孔子作傳首明易簡曰像此而謂之象效此
而謂之爻蓋慮易道之晦蝕于羣言而揭其本原
[000-5b]
以詔萬世者至矣乃後之儒者慕象數之名而求
之惟恐不得得之矣而无補于一彖一爻之用夫
箋疏之作以明經也若舎其平易就其艱深周納
其似是附著其本無論説之繁興適以蔽經而已
矣學者所當慎思明辨者孰大于是
國朝
御纂周易折中使千古説易之家粹然一由于正日月出
而天地昭矣第學者先入之言猶頗見于羣書若
[000-6a]
不稍加釐訂別其從違則見異而遷非所以防其
未然也乾隆壬戌望溪方先生南歸慨然欲以六
條編纂五經集解嘉惠後學而首以易屬廷祚
子之研精於易久矣夫廷祚豈知易者聞先生言
退而悚息者累月乃敢承命而為之閲十年而書
成命曰大易擇言夫仰觀俯察極數定象者上古
作易之事非今學者所及也大傳曰聖人之情見
乎辭因辭以求其義得義而明其用非訓詁不為
[000-6b]
功六經之中惟大易有聖人之訓詁則後世説易
或鑿智强經異説多端不可致詰或繪圖立象自
命畫前之秘以相授受者皆不可以不知所擇也
廷祚非知易者竊于是編之終而著其所見如
此以俟夫有志者論定焉
乾隆十有七年歲在壬申秋九月朔日青溪後學
程廷祚謹書


[000-7a]
例畧
論求易之此例
一曰定經卦以健順動入陷麗止說八者經卦之本
義也即真象也平菴項氏曰所謂神明之徳萬物
之情皆萃于此孔子釋彖辭專用之以其為八卦
之所由生也而凡諸爻象之藴蓋皆不能外焉八
者之得失則以所值之重卦為斷以重卦既各有
體象而經卦或在内或在外六位或宜剛或宜柔
[000-7b]

二曰察重卦以反對天地萬物皆以相反而成用聖
人之序卦取其反對蓋以此其端見于雜卦傳學
者於泰否剝復能舉其義而不誤者反對明也于
小畜小過皆不能言者以失其反對之義而以小
畜與大畜小過與大過同論也然則舍反對而求
卦之真解難矣
三曰稽六位以貴賤易之大例有三卦曰陰陽爻曰
[000-8a]
剛柔位曰貴賤故曰列貴賤者存乎位此大傳之
明文也漢後註家以初二三四五上為一陽一陰
故有陽爻陰位陰爻陽位之說夫二三四五雖亦
竒耦之數而不以竒耦用以竒耦惟九六當之也
故在下者不曰一而曰初在上者不曰六而曰上
聖人亦慮後世不察誤以六位為六數而致九六
之義反以不明也六位之說明而剛柔中正之說
无不明矣
[000-8b]
四曰求爻義以本爻爻有三義剛柔有性情所據之
卦有體象六位有貴賤優劣三者合而為爻而義
備矣吉凶悔吝其理隨在而具不假越位相謀如
所謂乗承比應者案變體互卦諸論用以占筮起
于春秋之時而見黜于孔子若乗承比應則左國
尚无其説其為漢後之附會无疑
折中以為談經之敝至哉斯言百世以俟而不惑矣
五曰明彖爻之辭以二傳案孔子論易之全體大例
[000-9a]
則有繫辭說卦雜卦諸傳發明彖爻則有彖象二
傳固宜與彖爻相此而毋相違不可謂孔子之易
非文王之易也乾坤二卦文言義存推廣故乾之
四徳即與彖辭有異大象一篇乃特出之筆所以
明君子之用易不同于法而同于道其取義與卦
爻不侔者尤衆蓋非為釋經而作也今此書仍用
程傳本而不從古本者欲明彖象當以傳從經之
義云爾
[000-9b]
以上諸說廷祚于自著易通内辯論甚詳今散見書中而括其大畧于此望溪先生有言吾治易二十年大全以硃墨五色別之者凡七周宋元經解及未刻者所詳定十幾六七卒未有得于易之要領去而從事于周官春秋輒有所獲蓋二經之比例易見而易之比例難明也竊謂善治經者必以經解經以經解經宜求經之比例諸說其即先生所謂比
[000-10a]
例者與
論以六條編書
一曰正義
當乎經義者謂之正義經義之當否雖未敢定而
必擇其近正者首列之尊先儒也
二曰辨正
辨正者前人有所異同辨而得其正者也今或正
義闕如而以纂書者所見補之亦附于此條
[000-10b]
三曰通論
所論在此而連類以及于彼曰通論今于舊說未
恊正義而理可通者亦入焉故通有二義
四曰餘論
一言之有當而可資以發明亦所錄也
五曰存疑
六曰存異
理无兩是其非己見矣恐人從而是之則曰存疑
[000-11a]
又其甚者則曰存異
以上六條乃望溪先生所授以論次先儒之說若纂書者之論隨條附見者皆以愚案别之廷祚識


[000-11b]


[000-12a]
例餘
一是書原纂五十餘卷臨梓之日嚴加沙汰去者三
四蓋宋元以下儒者以談理見長遂致論說滋多
而經指有轉因以晦塞者故不得不求其歸於簡
明也大抵
折中所録之外今所増採不過一二焉
一漢唐諸儒之說今日存者无幾凡一語足録莫不
表而出之俾學者知有往古之經師亦瞽宗樂祖
[000-12b]
之義云爾其分辨之精嚴具見案中又未嘗少有
依阿也
一先儒之説下經所採少于上經以舊說未安者多
朱子亦云下經難理㑹是也
一以剛柔往來上下為卦變以乗承比應取爻義以
陽爻陰位陰爻陽位為當不當以爻之五位必為
君道說易者相沿為例牢不可更謹案
折中有曰往來上下乗承比應皆虚象也又曰爻位之
[000-13a]
當不當蓋借之以明所處位之當不當又曰五雖
尊位聖人未嘗卦卦以君道言之至哉言矣世之
學者誠能執此數端而推廣之則可以破舊說之
封錮而潔靜精微之指歸漸可窺見青溪先生于
自著易通内已再三剖辨撥雲霧而覩天日今于
是書尤極力發明以示天下之讀
折中者
一引用諸儒不敢用
[000-13b]
折中稱名之例宋元以後俱有別號可冠于姓氏之上
自漢迄唐則以鄉里若不得其鄉里與別號則字
之又不得其字則名之名不可得氏之而已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