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1a]
欽定四庫全書
經義考卷二百五十五
翰林院檢討朱彛尊撰
四書四/
程氏復心/四書章圗
二十二巻
存
程鉅夫序曰夹漈鄭氏謂古者書必有圗然稍見於
[255-1b]
六經傳注之家惟車服名數而已余少學於臨川見
雙峯饒氏大學中庸圗始識古人立圗之意去今又
五十餘年乃得吾宗子見四書圗章為之圗圗為之
釋有本有末有終有始如天之文地之理莫不合於
自然非深得古人之意不能也世之譚神仙學金鼎
者猶必假圗說以達其㫖況為聖人之道者哉此圗
之與書必不可已者也子見書既成上之朝將畀之
秩慨然曰凡吾所以至此者非以進取為也欲俾天
[255-2a]
下知有吾書也吾親老矣吾歸養吾親復何求哉即
以為鄉郡教授致仕嗚呼此所以為古人之學也余
既不能為子見留乃序以送之延祐改元嵗在甲寅
王約序曰集賢待制周君南翁持諸君所作四書圗
引見示且曰圗乃吾鄉士程子見進於有司者子見
年踰耳順以親老授新安教授致仕歸養敢丏子言
予因告南翁曰道學之稱肇於河南二程子四書之
目起於考亭朱文公在宋有川洛𦍤之黨互為詆訾
[255-2b]
莫能相尚要其歸但視主之者勢力隆替耳而公是
公非殆有不可掩者逮我朝魯齋先生許公出道學
四書復盛然従之者多而真知者寡坐談者易而行
之者難道也四書也皆吾夫子天包地載範世立極
千萬禩不易之良法也葢人人得而知人人得而有
人人得而用同育而不相害並行而不相悖固不可
標榜曰道學分别曰四書拘拘然紆紆然徒事虚文
而已顧言行相副表裏一致而後可真知篤行之效
[255-3a]
也噫發源者初未必然濬流者激而至此予觀子見
撰述如此之富去就如此之眀質諸所學而不詭庶
幾服膺吾夫子之訓者歟南翁愕曰異哉子之說請
書以為子見南轅序
趙孟頫序曰古今類書多矣大而天地日月山岳河
海微而昆蟲草木以至人事之成敗興廢言語文字
之等莫不㑹萃捃拾人誇多而家競富其用也不過
為詞章而已其於道徳仁義則無有也新安程子見
[255-3b]
白首窮理於朱子之學若饑之於食渇之於飲寒暑
之於裘葛晝不舍而夜不輟貫穿精熟於是類而為
書列而為圗道徳性命仁義各以類従使學者一覽
而盡得之其有補於理學甚大豈古今類書所能望
也予既讀之知其用心之篤而子見引年而歸予甚
髙之故書其篇首以致意云延祐改元春三月十三
日
元眀善序曰理學至宋九大儒言之可謂詳且眀矣
[255-4a]
苟潜心於四書發之以近思錄而後進於易書詩春
秋何理不窮以之修身治人聖賢事業不外乎是然
理自難眀言之易差非眀師良友講授之真幾何不
有千里之繆哉新安程君復心四書章圗取朱子章
句集注一一為之圗觀者瞭然即曉大義深有補於
初學雖然四書之㫖深矣有非圗所能盡者學者因
是以求章句集注因章句集注以得聖賢之心聖賢
之事業為可企及也歟延祐改元清明後二日
[255-4b]
鄧文原序曰書之有圗猶天之厯象象本於自然雖
聖智不能加毫末厯則為之乗除贏縮以求合乎天
者也故治厯而不得其理嵗久必差象則昭晰烜著
凡有目者皆可睹而定書自六經而下衆言淆亂有
戾於聖人之道者矣而圗不能以强為譬諸山川草
木宫室器物日與人接繪者一有訛謬輒為衆訕笑
夫圗之難如此四書始表章於濓洛而大盛於考亭
朱子發幽闡微㫖義炳焕使習其讀者可以遡聖賢
[255-5a]
於數千載之上若身列諸門弟子而授受焉也新安
程君子見復為之圗以惠學者章分句析鉅細不遺
吾獨惜君之生也後不得親取正於朱子也又幸學
者因圗以求朱子之意而有得於四書者其效未有
止也雖然吾獨有說焉自四書之學行家傳而人誦
之矣求諸致知而力行者率千百不一二更世之論
儒者常以是相詬病凡道必有對待自隂陽剛柔仁
義引而伸之不可殫盡學者每有所偏或舉一而遺
[255-5b]
其二従其易而不究其所難故去道日逺聴言視行
聖人猶為宰予而改矧去聖人若是其逺也哉夫圗
也書也致知之事也而未及乎力行也傳之書者可
圗也傳之心者不可圗也必得傳心之妙而後可與
學道子見年才六十朝廷旌用為郡博士而子見以
親老乞致仕其於進退出處不亢不汙庶幾乎力行
之士矣故予為序其編首而歸之
虞集序曰右四書章圗纂要者新安程君復心之所
[255-6a]
著也其為書也葢取朱子論語孟子集注大學中庸
章句之說有對待者若體用知行之類有相反者若
君子小人義利之類有成列者若學問辨思行之類
隨義立例章為之圖以究朱子為書之㫖其意可謂
勤且切矣皇慶二年有司以君與書薦於朝眀年以
徽州路儒學教授致仕而歸年才六十耳閒出其書
以示集使集識之集曰昔之為圗者葢未始有書也
姑假夫竒偶之畫以擬其不測之迹而著可見之象
[255-6b]
引其方圓逆順之體而極夫消息變化之妙簡奥微
妙未易知也後聖後賢有作然後推以立言而天地
人之藴盡矣則書固所以眀圖者也今君之圖則又
以眀夫書者也葢孔門諸子叙述夫子所言與曾子
子思孟子之所述焕乎大哉昭如日星又有周子二
程子張子與其門人弟子相與講眀之聖賢之微言
大義豈復有不盡者哉及朱子為之集注章句然後
㑹衆說而歸於一其所以極博約之功者千古所未
[255-7a]
有也凡終始本末之說内外精麤之辨條分縷析粲
然有序今其書家藏而人讀之然而習之而不察者
猶衆也夫舍朱子之言則何以知四書之㫖然非有
以貫通其條理而分别其節目則朱子立言之意又
何以得之也哉然則君之為圖也可謂有功於考亭
有補於同志者矣集不敏三復三歎敬識而歸之雖
然集嘗聞之曰書不盡言圗不盡意又曰體用一原
顯微無間嗚呼安得因子之圗以得言而忘圗因言
[255-7b]
以得意而忘言者而與之共論此乎延祐元年三月
甲午
楊載序曰四書者王道之骨髓五經之根柢也自孟
子後無傳於世伊洛大儒始發其端至於文公遂尋
而竟之文公學者萬餘人著名者數十人文公雖貴
為従官而常自放於山林之中極幽窮深人迹所不
到之處優游終歳研窮詁訓斷離章句至辭有曲折
意有難明輒與其徒互相詰難往復紬繹五三聖人
[255-8a]
以道相傳而託之於文字雖皋䕫伊傅之徒葢僅有
聞者而去之千載將逆求其㫖豈非難哉文公以希
聖之才曵踵伊洛纂輯舊聞性命道徳發無餘藴綱
紀大倫使人道生生不遂滅息其書亦既流出於八
極之表雖言語不通文字不同譯之以象人無間中
國然而文公造事𢎞大網羅萬殊沉思黙慮晝夜不
輟至於屬纊猶有所更定補而輯之使無缺遺亦文
公之所望於後人者也程先生生文公之鄉里授受
[255-8b]
此書具有師法懼學者務以䛕詞破碎大道或掇拾
一二妄肆詆毁攷凡辭見異同義渉疑似者列而為
圗使學者於文公之言了然於心欲疑無所盖有為
都邑之遊者念其鄉人之不能至也作都邑志以遺
之或者又因其志繪而為圗既繪而圗則覽之者知
益易矣程先生行義甚盖所謂真知而實踐之者
故其為言綜覈深固有所據依學者觀焉如伐鄧林
而假利於斤斧則其所獲不多且逸哉延祐元年後
[255-9a]
三月十一日
臧夢觧序曰混沌未鑿鴻蒙兹萌固未有圗也自宓
犧氏之王天下也河出龍馬負圗焉聖人以此發造
化之機闡鬼神之祕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生
生不窮之理實肇於此於是易有圗一百二十有二
書有圗七十有七詩有圗七十有六禮有圗一百一
十有二記有圖九十有八春秋有圗一百二十有六
而六經之圗矣其他五行有圗天文有圗地理有
[255-9b]
圖三禮有圗紹運有圗器物制度亦各有圗圗非不
多也惟四書章句集注未有為圗者林隠程君生文
公之鄊志文公之學而自得乎孔曽思孟之心用力
四書闡微析幽分章纂圗垂三十年而書始成又間
出已見以發明文公未盡之說名曰四書章圗纂釋
後學之士苟能因圗以求解因解以求經則四書義
理瞭然於胷中矣豈非後學之指南讀書之㨗徑也
歟予甞聞諸文公之教學者有曰學問須以大學為
[255-10a]
先次論語次孟子次中庸又曰大學中庸語孟四書
道理燦然人只是不去㸔若理會得此四書何書不
可讀何理不可究何事不可處也㫖哉言乎以文公
之言驗林隐之圗見者易暁卓然有補於世教矣矧
今天子嘉恵斯文勉勵學校宣明教化東宫喜聴經
書尊儒重道樂善好賢予以是知林隐之圗可以自
見矣進之於朝非惟斯文之幸抑斯世之幸也故喜
書而樂道之至大三年六月六日
[255-10b]
袁桷序曰象數可以圗言名意不可以圗言以圗言
之其亦有所本乎昔者聖人觀象著圗因圗為書範
圍發揮由書而始通則夫圗之秘非書不能以盡是
書之明於圗者也後聖繼述遵文演圗器度物象之
微剛柔善惡之應若天旋之黙運於樞紐其不可以
繪畫得之者猶因名以立義此圗之輔於書而不可
廢焉者也二者之用各有先後合而言之者吾不知
其說也自正心誠意之說興茫無畔岸朱子憂之遂
[255-11a]
以其可據依者為之主而體用知行之說實切於學
者之功用後百餘年五經廢棄遂復勦取其近似端
坐塗餙而根柢原委悉不能攷禮主於敬理主於善
一言以蔽講學之法糜爛而不可救矣新安程子見
取論孟中庸大學之書切於吾身者析而為圗以輔
翼朱子之教抑亦使夫人知為學之叙非字義之可
盡條分目舉必有能篤行而親識之者斯足以盡夫
斯道之要其勤且可謂能矣昔真文忠公作讀書
[255-11b]
記仁義性命之說各以類従先正肅公作書上之曰
使若書成學者將得以自肆今是書具在視今之言
理者與古賢無異論其所學則又甚於朱子之憂矣
子見之圗其必有以拯諸
薛瑄曰程復心四書章圗破碎義理愈使學者生疑
姓譜婺源人㑹輔氏黄氏之學而折衷之章為之圗
圗為之說名曰四書章圗總要
黄虞稷曰復心字子見取文公四書集注分章析義
[255-12a]
各布為圗又取語錄諸書辨證同異損益詳畧名曰
纂釋至大戊申江浙儒學提舉司言於行省皇慶癸
丑行省進於朝特授徽州路儒學教授致仕給半俸
終其身
吴氏存/四書語錄
佚
薛氏大猷/四書講義
佚
[255-12b]
姓譜湯隂人早中甲科棄而不仕隠居教授有四書
講義
戚氏崇僧/四書儀對
二巻
佚
蕭氏鎰/四書待問
八巻
存
[255-13a]
鎰自序曰四書有疑朱門師友辨之詳矣而散出於
其所自為書觀者難以歴覽未有合之者天朝取士
以經疑為試藝之首盖欲吾黨之士彊勉學問以求
聖賢立言之微意而或者昧焉若大學道字訓言而
以為道理之道性善賢愚同得而謂愚者得其偽博
文約禮重在行而曰主於知詳說反約専言知而曰
主於行亦既得雋郷闈䇿名天府矣則眇迓眇之故
也比客建城與友人歐陽養正讀書之次随時采集
[255-13b]
因成是編皆先儒之遺言緒論及時之不倍師說者
間亦附以一二鄙語及養正所述則以㑹蕞自修别
之凡五百四十問一百一十七則以經之扁章為之
次目曰四書待問非敢擬諸叩鐘者以是待有司之
問焉則庶㡬其應不匱比𩔖而求之則凡經之所疑
皆可旁通而盡得之是書之集本為舉子觀覽之便
由是而得其義則於窮理盡性之功為尤大而於進
取又其餘事矣泰定甲子日南至
[255-14a]
楊士竒曰四書待問八巻元臨江蕭鎰為科舉之學
設也元場屋有四書疑問國初三科猶然洪武甲子
始改為四書義
陸元輔曰蕭鎰字南金臨江人
歐陽氏侊/四書釋疑
佚
黄氏清老/四書一貫
四十卷
[255-14b]
未見一齋書/目有
陳氏剛/四書通辨
未見
黄虞稷曰字子潜温州平陽人從胡長孺學人稱潜
學先生
王氏桂/四書訓詁
未見
黄潜曰桂字仲芳東陽人麗水縣主簿
[255-15a]
何氏文淵/四書文字引證
九卷
未見
黄虞稷曰河南何文淵泰定間人
陳氏尚徳/四書集觧
未見
黄虞稷曰寜徳人號懼齋隠居不仕
按石堂陳氏字尚徳亦寜徳人不聞其號懼
[255-15b]
齋或别是一人
瞻氏思/四書闕疑
佚
祝氏克/四書明辨
佚
涂氏溍生/四書斷疑
未見
黄虞稷曰字自昭宜黄人福州濓溪書院山長
[255-16a]
蔣氏𤣥/四書箋惑
未見
陸元輔曰東陽蔣𤣥字子晦别字若晦従許謙㳺學
者私諡貞節先生
馬氏瑩/四書答疑
佚
陳氏樵/四書本㫖
未見
[255-16b]
吴氏成大/四書圖
佚
王瓚曰字浩然瑞安人登至治辛酉第官永嘉縣丞
傅氏定保/四書講槀
未見
黄虞稷曰南安縣人平江路儒學
馮氏崋/四書直解
未見
[255-17a]
黄清老曰崋字君重閩縣人南劍州儒學教授
倪氏士毅/四書輯釋
三十六巻
存
汪克寛序曰四書者六經之階梯東魯聖師以及顔
曽思孟傳心之要舎是無以他求也孟子沒聖經湮
晦千五百年迨濓洛諸儒先抽關發蒙以啟不傳之
祕而我紫陽子朱子且復集諸儒之大成擴徃聖之
[255-17b]
遺藴作為集注章句或問以惠後學昭至理於皦日
葢皜皜乎不可尚已而其詞意渾然猶經雖及門之
士且或未能究其精微得其體要矧初學之昧昧乎
近世儒者懼誦習之難於是取子朱子生平之所以
語學者並其弟子訓釋之辭疏於朱子注文之左真
氏有集義祝氏有附錄趙氏蔡氏有集疏纂䟽相繼
成編而吴氏集成最晚出葢欲博采而統一之但辨
論之際未為明去取之間頗欠精審覽者病焉比
[255-18a]
年以来家自為學人自為書架屋下之屋疊牀上之
牀争竒異竊自附於作者之列鋟於木而傳諸人
不知其㡬益可歎矣同郡定宇陳先生雲峰胡先生
睹集成之書行於東南輾轉承誤莫知所擇乃各摭
其精純刋剔繁複缺畧者足以已意陳先生著四書
發明胡先生著四書通考皆足以摩刮向者之敝而
陳先生晚年且欲合二書而一之而未遂也友人倪
君仲宏實従遊於陳先生有得於講劘授受者蓋稔
[255-18b]
且詳乃㑹萃二家之說字求其訓句探其㫖鳩僝精
要考訂訛舛名曰四書集釋學者由是而求子朱子
之意則思過半矣至正辛巳建陽劉叔簡得其本而
刻之後二年倪君猶慮其有未底於盡善者爰即舊
本重加正是視前益加精宻閒出是書請予序其所
以然者余竊以為書固不可不解解固不可不詳然
理貴玩索始有自得之功讀是書者苟不能沈潜反
覆求其義而反諸身而徒資口耳之用則非子朱子
[255-19a]
所望於後學也倪君曰然乃序而書之以志卷顛云
楊士竒曰四書輯釋倪士毅編朱子集注四書之後
儒先君子推廣發明之者無慮數十家而今讀集注
者獨資集成及此書為多他不能悉得也集成博而
襍不若此書多醇少疵
薛瑄曰四書集注章句之外倪氏集釋最為精簡
黄虞稷曰士毅字仲𢎞休寜人授徒於黟學者稱道
川先生㑹萃胡雲峰陳夀翁之說字求其訓句探其
[255-19b]
㫖鳩僝精要考訂訛舛
萬授一曰朱子集注既行當時儒者懼後學誦習之
難因各詮釋於是勉齋有通釋而采語錄附錄於大
學章句之下始自西山真氏名曰集義祝氏宗道四
書附錄倣而成之格庵趙氏有纂疏克齋吴氏有集
成定宇陳氏有發明雲峯胡氏有四書通仁山金氏
有指義由宋迄元不下數十家而義理明采擇精
當莫如道川倪氏之輯釋道川元末人為陳定宇髙
[255-20a]
弟隐居新安與趙東山汪環谷為友明永樂間詔諸
臣纂大全實本其書厥後大全行而學者罕知有輯
釋矣
史氏伯璿/四書管窺
五卷
未見
陳髙序曰聖賢之言夫豈徒言而已哉道所存也故
凡求道者不可不得於其言不得其言而欲以明道
[255-20b]
譬之適國而不由其途未有能至焉者矣然聖賢之
於言也或近而指逺或約而義微大而無乎不周細
而無乎不貫載諸方册宏深簡奧而其理實具於吾
心學者不可以易而觀之亦不可以僻而求之也夫
以易而觀則鹵莾而疏畧以僻而求則穿鑿而牽附
若是則日誦其言而不達其意其於求道也不亦逺
乎孔曾思孟之書載道之書也自朱子為集注章句
釋其義理要其指歸而其說大眀於世其辭詳以宻
[255-21a]
其趣悠以長天下學士所共尊信至於受業私淑之
徒又為之發其緒餘演繹增廣紛然間見而層出背
而違者亦或有焉文日繁而辨日起岐愈多而道愈
幽使讀之者不舍源而尋流則棄同而即異君子葢
病之也吾鄉鄉先生史君文璣苦求於學䔍信堅守
朱子之說反覆研究殆三十年遂取諸家纂輯之編
而去取焉乖戾者折而闢之隠昧者引而伸之旁通
曲暢著於簡牘名曰管窺抑可謂有功於朱子也已
[255-21b]
嗚呼立意以為髙好竒以為尚為學之大弊也管窺
之作葢為是與孟子曰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
也學者由是以明朱子之說然後自詳而反約以䆒
聖賢之言則其為道也庶幾矣
楊士竒曰四書管窺四冊永嘉史伯璿文璣著葢出
饒氏輯講吴氏集成胡氏陳氏發明金氏攷證許氏
叢說倪氏輯釋之後其論諸家之失皆平正確的刻
板在永嘉郡學永嘉葉琮知黄州府又刋置府學
[255-22a]
黄虞稷曰伯璿温州平陽人元時隱居不仕辨諸家
說之與朱子相悖者
韓氏信同/四書標注
佚
馬氏豫/四書輯義
六卷
未見
張萱曰馬豫四書輯義内閣所藏凡十四冊
[255-22b]
汪氏炎昶/四書集疏
佚
徽州府志汪炎昶字懋逺婺源人取朱子四書旁采
博擇而發揮其微㫖每有所得則疏之積成卷帙名
曰四書集疏
趙氏遷/四書問答
一卷
未見
[255-23a]
孟氏夢恂/四書辨疑
未見
浙江通志孟夢恂字長文黄巖人署台州學錄至正
中設䇿禦冦以功授宜興州判官卒諡康靖
謝鐸曰四書辨疑孟夢恂著
袁氏俊翁/四書疑節
十二巻
未見
[255-23b]
曾氏貫/四書𩔖辨
佚
闕/
邊氏昌/四書節義
佚
盧熊曰昌字伯盛吴人隱居教授張氏據吴以禮招
致勿就
[255-24a]
黄氏寛/四書附纂
佚
楊氏維楨/四書一貫錄
未見
亡名氏四書集注
未見
楊士竒曰右四書集注其句讀旁抹之法兼取勉齋
黄氏北山何氏魯齋王氏導江張氏諸本之長宣城
[255-24b]
張師曾為之参挍加以音攷盖善本也刋板在常州
府學又刋板在鄞
四書附錄
十一册
佚
張萱曰莫詳編次姓氏
經義考卷二百五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