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a]
欽定四庫全書
經義考卷七十一
翰林院檢討朱彞尊撰
易七十/
周子敦頥/太極圖說
宋志一卷
存
朱震曰陳摶以先天圖傳种放放傳穆修修傳李之
[071-1b]
才之才傳邵雍放以河圖洛書傳李溉溉傳許堅堅傳
范諤昌諤昌傳劉牧修以太極圖傳周敦頥敦頥傳
程顥程頥
張栻序曰二程先生道學之傳發於濓溪周子而太
極圖乃濓溪自得之妙葢以手授二程先生者或曰
濓溪傳太極圖於穆修修之學出於陳摶豈其然乎
此非諸子所得而知也其言約其義㣲自孟氏以來
未之有也通書之說大抵皆發明此意故其首章曰
[071-2a]
誠者聖人之本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誠之源也乾道
變化各正性命誠斯立焉夫曰聖人之本誠之源者
葢深明萬化之一源也以見聖人之精蘊此即易之
所謂宻中庸之所謂無聲無臭者也至於乾道變化
各正性命則是本體之流行發見者故曰誠斯立焉
其篇云五行隂陽隂陽太極四時運行萬物終始混
兮闢兮其無窮兮道學之傳實在乎此愚不敏輙舉
大端與朋友共議焉雖然太極豈可以圖傳也先生
[071-2b]
之意特假圖以立義使學者默㑹其指歸要當得之
言意之表可也不然而謂可以方所求之哉 又後
序曰或曰太極圖周先生所授二程先生者也今二
程先生之所講論答問之見於遺書者大略可睹獨
未可此圖何邪以為未可遽示則聖人之微辭見於
中庸易繫者先生固多所發明矣而何獨秘於此邪
栻應之曰二程先生雖不及此圖然其說固多本之
矣試詳考之當自可見學者誠能從事於敬真積力
[071-3a]
久則夫動靜之機將深有感於隱微之間而是圖之
妙可以嘿得於胸中不然縱使辨說之詳猶為無益
也嗟乎先生誠通誠復之論其至矣乎聖人與天地
同用通而復復而通中庸以喜怒哀樂未發已發言
之又就人身上推尋至於見得大本達道處同是此
理此理就人身上推尋若不於未發已發處看即何
縁知之葢就天地之本源與人物上推來不得不異
此所以於動而生陽難為以喜怒哀樂已發言之在
[071-3b]
天地只是理也今欲作兩節看竊恐差了復卦見天
地之心先儒以為靜見天地之心伊川先生以為動
乃見此恐便是動而生陽之理然於復卦發出此一
段示人又於初爻以顔子不遠復為之此只要示人
無間斷之意人與天理一也就此理上皆收攝來與
天地合其徳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
其吉凶皆其度内爾
陸九韶曰太極圖說與通書不類疑非周子所為
[071-4a]
朱子曰太極圖者濓溪先生之所作也先生家世道
州營道縣濓溪之上嘗作太極圖通書易通數十篇
廬山之麓有溪焉先生居之因寓以濓溪之號先生
之學其妙具於太極一圖通書之言皆此圖之蘊
按無極而太極之義朱陸二子往來辨論亦
至詳矣兹不具載
度正跋曰正始讀晦庵先生所釋太極圖說莫得其
義然時時覽而思之不敢廢其後十有餘年讀之既
[071-4b]
久然後始知所謂上之一圈者太極本然之妙也及
其動靜既分隂陽既形而其所謂上之一圈者常在
乎其中葢本然之妙未始相離也至於隂陽變合而
生五行水火木金土各具一圈者所謂分而言之一
物一太極也水而木木而火火而土土而金復㑹於
一圈者所謂合而言之五行一太極也然其指五行
之合也總水火木金而不及土者葢土行四氣舉是
四者以該之兩儀生四象之義也其下之一圈為乾
[071-5a]
男坤女者所謂男女一太極也又其下之一圈為萬
物化生者所謂萬物一太極也以見太極之妙流行
於天地之閒者無乎不在而無物不然也然太極本
然之妙初無方所之可名無聲臭之可議學者之求
之其將何以求之哉亦求之此心而已矣學者誠能
自識其心反而求之日用之間則將有可得而言者
夫寂然不動喜怒哀樂之未發者此心之體而太極
本然之妙於是乎在也感而遂通喜怒哀樂之既發
[071-5b]
者此心之用而太極本然之妙於是而流行也然已
發者可見而未發者不可見已發者可聞而未發者
不可聞學者於此深體而黙識之因其可見以推其
不可見因其可聞以推其不可聞庶乎融㑹貫通太
極本然之妙可求而心極亦庶乎可立矣或者不知
致察乎此而於所謂無極云者眞以為無而以為周
子立言之病失之遠矣先生嘗語正曰萬物生於五
行五行生於隂陽隂陽生於太極其理至此而極正當時
[071-6a]
聞之心中釋然若有以見夫理之所以然名之所以
立者先生又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何也此程子所
謂海上無人之境而人忽生乎其間者此天地人物
之始禮家所謂感生之道也又曰生天生地成鬼
成帝即太極動靜生隂陽之義葢先生晚年表裏洞
然事理俱融凡諸子百家一言一行之合於道者亦
無不察况聖門之要旨哉遂寕傳耆伯成未第時嘗
從周子逰而接其議論先生聞之嘗令正訪其子孫
[071-6b]
而求其遺文焉在吾鄉時傅嘗有書謝其所寄姤說
其後在永州又有書謝其所寄改訂同人說但傅之
書槀無恙而周子之易說則不可復見耳聞之先生
今之通書本名易通則六十四卦疑皆有其說今考
其書獨有乾損益家人暌復无妄䝉艮等說而亦無
所謂姤説同人説者則其書之散逸亦多矣可不惜哉
夫太極者所以發明此心之妙用也通書者又所以
發明太極之妙用也然其言辭之髙深義理之微宻
[071-7a]
有非後學可以驟而窺者今先生既已反復論辯䆒
極其說章通句解無復可疑者其所以望於後之學
者至矣輙不自量併以其聞之先生者附之於此學
者其亦熟復而深味之哉
陳淳曰昔夫子之道其精微在易濓溪周子出始發
明孔子易道之蘊
葉紹翁曰慈湖楊氏不信元公無極之說以為道始
於太極而已
[071-7b]
㳺九言曰易有太溪濓溪夫子加無極何也人肖天
地試即吾心驗之方其寂然無思萬善未發是無極
也雖云未發而此心昭然源不昧是太極也欲知
太極先識吾心澄神端慮察而見焉始知夫子發明
造化之蘊啓悟萬世而羲易奧㫖益著或謂妄加無
極或以訓詁文義名之失夫子之㫖逺矣
劉因曰太極圖朱子發謂周子得於穆伯長而胡仁
仲因之陸子靜亦因之其實穆死於明道元年周子
[071-8a]
時年十四爾或又謂周子與胡宿邵吉同事潤州一
浮屠傳其昜書此又淺薄不根之説也
袁桷曰太極圖的確自陳希夷傳上下二空圈乃成
人成仙之説
何瑭曰周子之太極圖其説謂太極動而生陽動極
而靜静而生隂靜極復動自今觀之則天陽之動者
也果何時動極而静乎地隂之靜者也果何時静極
而動乎天不能生地水不能生火無愚知皆知之乃謂
[071-8b]
隂陽相生不亦誤乎葢天地水火雖渾然不可離實
燦然而不可亂先儒但見其不相離而未察其不可
亂也故立論渾而無别竊以為隂之與陽謂之相依
則可謂之相生則不可
楊時曰潘清逸誌墓言先生作太極圖易説或謂
别有易説考之太極圖即此圖易説即無極而太極
一篇有此圖即有此説所以明易理觀首言太極末
言易其至矣葢天地間易理即此圖説發明殆盡此
[071-9a]
外安得再有説乎
錢一本曰周子太極圖説於孔子易有太極之㫖微
差一線
詹景鳯曰今之易圖皆邵氏所傳也邵氏則傳自希
周氏太極圖亦傳自希
仙家遂謂彼道為我宗
祖不知傳同而見各殊而學術分矣
按元公之學文公謂其妙具於太極一圖於
是學者推演其説云此闡千聖不傳之秘然
[071-9b]
陳圖南無極圖曾刋石華山業先元公而抉
其秘矣南渡偏安文公特未之見爾南軒張
氏謂太極圖乃濓溪自得之妙葢以手授二
程先生者山陽度正作元公年表書慶厯六
年知䖍州興國縣程公珦假倅南安因與先
生為友令二子師之時明道年十五伊川年
十四爾其後先生作太極圖獨手授之他莫
得而聞焉攷是年元公以轉運使王逵薦移
[071-10a]
知郴州自是而後二程子未聞與元公覿面
然則從何地手授乎伊川撰明道行状云先
生為學自十五六時聞汝南周茂叔論道遂
厭科舉之業慨然有求道之志未知其要泛
濫於諸家出入於老釋者幾十年返求諸六
經而後得之繹其文若似乎未受業於元公
者不然何以求道未知其要復出入於老釋
也邪潘興嗣志元公墓亦不及二程子從游
[071-10b]
事明道之卒其弟子友朋若范淳夫朱公掞
邢和叔游定夫叙其行事皆不言其以元公
為師惟劉斯立謂從周茂叔問學斯猶孔子
問禮於老子問樂於萇𢎞問官於郯子云然
葢與受業有問矣呂與叔東見錄則有昔受
學於周茂叔之語然弟子稱師無直呼其字
者而遺書凡及元公必直呼其字至以窮禪
客目元公尤非弟子義所當出且元公初名
[071-11a]
惇實後避英宗藩邸嫌名改惇頥夫既以學
傳伊川矣不應下同其名而伊川亦不引避
昔朱子表程正思墓稱其名下字同周程亟
請其父而更焉孰謂二程子而智反出正思
下哉此皆事之可疑者也
又按二程子遺書畢生不道太極圖一語而
近代編濓溪集者附錄伊川無極而太極辨
一篇文末有陸象山字可為絶倒
[071-11b]
晁氏說之/周昜太極傳外傳因説
通考八卷
佚
說之自序其後曰僕年二十有四偶脫去科舉事業
决意為五經之學不專為一家章句也是時王氏之
說列於學官者既尊而又日有新說至自金陵學者
恥其得之後也從而士子又務為新異之說寒士
非有黨者莫能嚮邇以一言也僕恨焉豈無古人之
[071-12a]
師乎果於易得孟喜京房鄭康成虞翻關子明之徒
使小王之說不得一日容也雖然因是數家異乎王
氏則有之其於聖人制作之本意又不知果合否逮
紹聖戊寅邂逅洛陽楊老朝散賢寳語及昜而異之
良非僕平生所嘗聞之之言也懇從楊老有求乃得
康節先生自為昜圖二雖輹輪俱存而楊行年將七
十中風語音清濁不端無由詰問二三年少在旁雖
以其哂笑僕獨敬楊之老而尊其圖謂必可入也楊
[071-12b]
且指乾坤坎離四卦為僕言曰得是四卦則見伏羲
之易矣而文王昜在其中也越明日如迷人識歸路
有感於二圖所指循環無方體也楊老曰吾昏病而
忘之已久今日因子之言即如初授此圗時也自是入
洛與先生之子伯溫遊得先生之遺編殘稾寳而藏
之服勤不知晝夜二十年間輙作昜傳四種名曰商
瞿傳視其有師也無何靖康元年丙午冬金兵南下
至南京所為商瞿傳者與平生衣冠五世圖書悉以
[071-13a]
灰燼既而避難髙郵從親朋之請追作昜傳數帙未
有條理建炎二年戊申正月真州巨宼遽至而髙郵
之傳又復灰燼是時老病之區存於灰燼之外者幸
也乃避地海陵病能飲食而於昜則曰不能可乎益
為親朋以追作起是年四月十八日辛未迄七月一
日癸未凡用七十有二日稾艸具或忘其舊或得厥
新凡六卷名之曰太極傳又有外傳一卷因説一卷
備為易一家之書後有好古識變之君子恐未必以
[071-13b]
僕言為妄作也嗚呼吾道其亦艱哉其亦艱哉
陳振孫曰其學本康節自言學京氏昜紹聖間遇洛
陽楊賢寳得康節二易圖又從其子伯溫得其遺編
始作易傳名曰商瞿傳兵火後失之晚年復為此書
牛氏思純/太極寳局
宋志一卷
佚
按思純師徳之子見趙元輔所編象數鈎深
[071-14a]
圖其述古今易學傳授邵雍傳之司馬光光
傳之牛師徳師徳傳子思純
彭氏與/太極歌
一冊
佚
朱子熹/太極說
一篇
存
[071-14b]
盛氏璲/太極圖解
一卷
佚
南昌府志盛溫如名璲以字行豐城人淳熙中領鄉
薦授奉節郎
蔡氏淵/太極圖解
二卷
闕
[071-15a]
翁酉序曰道學之失傳也久矣人心之昏晦也甚矣
如太極圖之説世之疑者何其多乎或以繼善成性
不當分隂陽或以太極隂陽不當分道噐或以仁義
中正不當分體用有謂一物不可言各具一太極者
有謂體用一原不可言體立而後用行者有謂仁為
體統不可偏指為陽動者有謂仁義中正之分不當
反其類者諸說紛紛不一殊不知皆取於易之大意
而學者不深考也至文公朱先生屢為之辨明尚見
[071-15b]
劾於林栗之章而陳賈偽學禁之請亦由是而階也
則夫道之不明不行也姦邪之說阻之也然是理微
妙而難明人心昏迷而妄作先師節齋先生乃能深
䆒精妙著書兩卷酉因侍立得而讀之見其言約而
道大文質而義精意淡而味遠且比次整齊條理詳宻
真有得於聖賢之心者孔子謂易有太極於變易之
中而有不易之妙周子云無極而太極於體之間而
有至中之理用之精本無極也無極之真即太極也
[071-16a]
世之言一物各具一太極者固非所以盡其本而謂
太極之上别為無極者是有二本也學者不觀太極
無以知氣之所由始不觀無極無以知理之所由充
非先生窮深探微得其㫖趣之大則周朱之言何由
取信於人哉况時之人察理未精講論未明徒務新
竒泥於名數而不思無極者乃至極之得名不知太
極者即不可加之至理老師宿儒紛紛附和以誤天
下後世者多矣未見若先生此書之明且盡者也然
[071-16b]
則聖賢之心法得周朱而傳授周朱之太極得先生
而益顯其光紹前緒揭示後學也厥功葢不細矣酉
不敏不足以表暴先生著述之盛而使學者有日就
月將之功是亦不失作書之本意也
太極通㫖
佚
戴氏亨/太極圖說
一卷
[071-17a]
佚
謝鐸曰太極圖說臨海戴亨著今原闕/字子元師事
木居先生邱漸其教人以毋自欺為第一義
余氏童/太極圖說
八卷
佚
王氏萬/太極圖說
一卷
[071-17b]
佚
朱氏中/太極演說
一卷
佚
應廷育曰中義烏人從徐僑游䆒心理學著太極演
說經世補遺
謝氏升賢/太極說
一巻
[071-18a]
佚
田氏君右/太極說
一卷
佚
孫氏羲/太極圖說
一卷
佚
南昌府志孫羲字伯隆豐城人
[071-18b]
程氏若庸/太極圖說
一卷
佚
徽州府志程若庸字達原休寜人淳祐中為安定臨
汝兩書院山長咸淳戊辰登進士第主武夷書院學
者徽庵生先生
徐氏霖/太極圖説
一巻
[071-19a]
佚
姓譜霖字景說西安人淳祐初試禮部第一授沅州
教授後知汀州
饒氏魯/太極三圖
一卷
未見
何氏基/太極圖發揮
一卷
[071-19b]
未見
王氏栢/太極衍義
一卷
未見
程氏時登/太極圖說
佚
王氏㓜孫/太極圖說
一卷
[071-20a]
佚
劉氏黻/太極說
一篇
存載蒙川集/
鄭滁孫曰公字升伯樂清人在太學率同舍伏闕論
丁大全安置南安軍其後由昭慶軍節度使掌書記
除學官使館職擢御史遷諫省歴集英殿修撰中書
舍人吏部尚書端明殿學士二王泛海陳宜中迎黻
[071-20b]
共政事及羅浮以疾薨弟子稱曰䝉川先生
胡氏希是/太極圖說
一卷
未見
姓譜希是仲雲之子元革命家居著述所著有洪範
考訂大學稽疑太極圖說
李氏道純/太極圖解
一卷
[071-21a]
存
朱一士曰羽士也道藏有之
郝氏經/太極傳
一卷
存
太極演
二十卷
佚
[071-21b]
經自序曰天下之理一隱一顯而已矣故其間有開
闔之㡬總萃之體變動之用布散之跡焉其始也皆
自夫隱而出也其終也皆自夫顯而返也於是天下
之理無滯無弊道之大用全體旁行而不流確乎其
不可㧞而不昜而易行乎其間妙萬物而為神翕然
而藏天地萬物無不隠闢焉而生天地萬物無不顯
一翕一闢一生一藏一隱一顯所以為道所以為易
所以為神天地萬物至今而不窮至今而㝠㝠也至
[071-22a]
今而昭昭也是以聖人作易推其隱者而為賾為密
為幽為深為㡬為微窮原築底而無上反而為顯於
是為太極推其顯者而為圖為畫為卦為爻為象為
數為辭為說亦窮原築底而無上復反而為隱而止
於太極故易之為書本末一隱顯太極則其開闔之
㡬也總萃之體也變動之用也布散之迹也故道易
神之蘊奥皆具於太極而伏羲發之伏羲之圖文王
之卦周公之爻孔子之象皆自太極推出而孔子獨
[071-22b]
為言之故易有太極而太極易之本也學昜者必先
求其本本得而易道可求矣攝網者必提其綱衣裘
者必挈其領入室者必由其户也由孔子而來言易
者衆矣開卷而便及乾坤直造羲文莫不怳惚茫漠
以為髙深幽遠至簡至易者而以為至煩至難夫易
成於四聖人之手莫不先後相因伏羲演河圖文王
演伏羲周公演文王孔子演三聖後世之言易也則
在夫孔子之後矣故當由孔子之易以求三聖之易
[071-23a]
自流徂源由末及本也孔子之易其彖象文言說卦
序卦雜卦皆所以承三聖擴而充之也其繫辭上下
探索羲文之前包舉萬世之業其扶示道本挈舉易
紐轉斡神機推出兩儀四象造起天地萬物則在夫
易有太極之一言固當即此以為學也知孔子之易
則知三聖之易矣嘗聞之師讀易者當先讀繫辭其
次說卦序卦雜卦其次讀乾坤二卦既精且熟然後
讀屯䝉諸卦此學易之序也葢意言象數之本皆在
[071-23b]
於是矣故取太極一章以為學易之標凖類繫辭文
言說卦彖象之名義探諸太極之前而演其隱徵諸
太極之後而演其顯問津洙泗以及河洛遍參諸儒
庶㡬數年之後可以學易觀道易神之髣髴不失吾
身之極焉故取道易神等二十三條為一類合為一
圖以示其序而各為之說謂為昜道蘊極演諸太極
之前者也其次取太極等六條為一類合為一圖以
示其序而各謂之說謂為易有太極所以演太極也
[071-24a]
其次取易書詩春秋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名義闕/
皇極等凡二十四條為一類合為一圖以示其序而
各為之說謂為人道建極合隱顯而立極成易也其
次分易為四為伏羲易文王易周公易孔子易合為
四聖易圖以示其序而各為之説為之圖演太極之
後所以成昜者也其次為孔門言昜諸儒擬易傳注
疏釋等類以為易之支流餘裔見太極為易之用闕/
而無極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焉爾矣凡十類六十
[071-24b]
篇總謂之太極演云
劉氏因/太極圖後記
一篇
存
齊氏徳勝/太極辨
佚
盛如梓曰衢州徐經畈以科第道學負重名初立朝
便有氣槩歸柯山創書院講太極立說頗異番士齊
[071-25a]
徳勝著太極辨不遠數百里訪而投之
程氏存/太極圖說
一卷
佚
休寜名族志存陳櫟弟子
劉氏霖/太極圖解
一卷
佚
[071-25b]
江西通志劉霖字闕/安福人從虞集學至正丙申
舉於鄉不仕
呂氏洙/太極圖說
一卷
佚
應廷育曰呂洙字宗魯永康人與弟溥從許謙遊著
太極圖說大學辨疑
朱氏本/太極圖解
[071-26a]
佚
南昌府志本字致真富州人至正間用薦授福州路
儒學提舉
陳氏樵/太極圖解
一卷
佚
張氏字初/太極圖釋
一篇
[071-26b]
存
載峴泉集道藏亦有之
朱氏謐/太極圖解
一卷
未見
周氏是修/廣演太極圖
一卷
佚
[071-27a]
錢謙益曰是修名徳以字行泰和人初為霍丘訓𨗳
髙廟擢周府奉祠正陞紀善改衡府靖難師渡江
入應天府學自經死
曹氏端/太極圖說述解
一卷
存
端自序略曰太極者象數未形而其理已具之稱形
器已具而其理無朕之目是生兩儀則太極固太極
[071-27b]
兩儀生四象則兩儀為太極四象生八卦則四象為
太極推而至於六十四卦生之者皆太極焉葢孔子
而後論太極者皆以氣言老子道生一而後乃生二
荘子師之曰道在太極之先列子渾論之微周子啟
千載不傳之秘則孰知太極之理而非氣也哉
陸元輔曰曹端字正夫澠池人永樂戊子舉人署霍
州學正學者稱月川先生
張氏元禎/太極圖說要
[071-28a]
一卷
未見
戴氏琥/太極圖說
一巻
未見
葉氏應/太極圖說
一卷
佚
[071-28b]
蔡氏清/太極圖解
一卷
存
易時自序曰道之在於世也猶行地之水乎源出於
一而其流必分至其流之委也必合而後有所止然
則是水也雖其流之遠而不可量極其所謂源者固
未嘗變也今學道者委棄不循而必源之得勢固無
有以委之去源之遠也疑源之不在於是而以為有
[071-29a]
二水焉亦不察之過也載道莫備於經易者五經之
源也羲文周孔之相承源所從來至一而無二也由
漢逮宋為易之言者無慮百家殊途異派其分多矣
最後乃有濓溪周氏伊川程氏考亭朱氏之學合異
為同統殊歸一卒極於羲文周孔之㫖醇如也士之
有志於易而欲明羲文周孔之言者不盡心於朱子
之學其何所循沿以上溯乎朱子之於易䆒圖書之
微㫖㑹易傳之奧義以統承乎畫卦生爻之初所謂
[071-29b]
委之合而止者固在是矣嗟乎今之治昜者何其衆
也於朱子之學莫能專而精也將何以論於畫卦生
爻之初而明羲文周孔之言哉肆我蔡虛齋先生天
挺其資神授之識卓然有追前開後之志沉涵浸漬
於義理之中而分析解剝乎文字之際窮其平生之
力而無須臾之暇盡心於朱子之學者我朝一人而
已葢朱子之盡心於孔子無所不該而於易為大故
虚齋之盡心於朱子亦無所不䆒而於易為深此圖
[071-30a]
之解推衍圖書探索卦疇入於精微而極乎廣大孜
孜然惟委之循沿而不止源之既得矣時中少而知
學即遊先生之門士之在門者以百數先生獨加器
待以為可語以斯言忘其顓愚黽勉朝夕雖於精蘊
未能庶㡬隱詞顯義聞之於進見而繹之於退私者
葢亦有年天喪斯文梁木其壊時中獨抱遺編不敢
棄頽而無所啟發遂終為顓愚之人大負先生往日
之所待每一臨文展巻未嘗不媿悚隕越如不能生
[071-30b]
顧今日就荒落恐終已矣惟先生之學著而為書者
既已家挾而人頌之此編乃其著述之大者士或以
無所資於時文莫肯盡心故時中刻而傳之以與同
志者共且僭述其槩以告之使知斯道之委葢在於
此嗟乎學者果有志於羲文周孔之言以得其源者
其可忽焉而不盡心哉
左氏輔/太極後圖說
一篇
[071-31a]
存
右載廖道南楚紀
楊氏亷/太極圖纂要
一卷
未見
亷自序曰周子太極之說出於易大傳孔子之言其
為圖正所以明易爾故其說之終篇曰大哉易也斯
其至矣至於通書雖所以明太極圖即所以明易觀
[071-31b]
其本號易通可見矣要知易之兩儀四象八卦乃有
畫之太極圖之隂陽五行男女萬物乃無畫之易斯
圖也斯理也實四方上下古往今來衆理之㑹本朝
薛文清公謂細心體玩三四十年庶得其㫖有志於
學者須辨此則於圖所見無全牛矣
周氏山/太極圖解
一卷
佚
[071-32a]
紹興府志周山字静之嵊人成化庚子舉人知保徳
州
王氏承裕/太極動静圖說
一卷
未見
陜西通志王承裕字天宇三原人端毅公恕第七子
𢎞治癸丑進士歴兵刑吏三科給事中陞太僕少卿
轉南京太常寺卿後至南京戸部尚書諡康僖
[071-32b]
許氏誥/太極圖論
一卷
存
何景明序曰昔者聖人之作易也俯仰逺近叅驗而
稽合其言廣大弗貳故曰易與天地凖函谷子發明
太極之義撰圖著論其思精其辨晳其指一葢玩易
有得而作者也罔有繆悠背經之說其所究深矣或
曰太極圖說儒先之論定矣學者尊尚之函谷子乃
[071-33a]
置異同其間何也予曰聖人之道貴相發不貴襲貴
相明不貴同茍徒襲其說同其㫖而靡有發明其道
終莫違也茍發明矣雖異同其間無害其為尊尚也
誥自序曰聖人者克全天徳天無言假聖人而言是
聖人之言天之言也然則欲觀天道者舍聖人之言
將何所本乎聖人之言謂之經經者猶布帛之有經
也經之外雖千萬世之久千萬人之多其言皆緯也
然則欲觀聖人之道者舍經而事緯可乎故夫六經
[071-33b]
所載皆至誠無妄天下實有之道彼好髙喜誕之士
妄以有無為言復分理氣之論穿鑿瑣碎背戾聖經
傳習既久牢不可破欲以明道而道愈不可明葢皆
不本於經而徒以私意測之也嗚呼人情貴耳而賤
目矧一家之說既行百家之廢已久雖有辨析精微
之士灼見斯道之蘊言一出口必將羣而共斥之
矣尚何所言乎雖然心者道之所在也吾道之不明
吾心之不安也吾求吾心之安安計他人之言乎故
[071-34a]
吾之言一本於經而背經者不與存焉千古一道天
下一心安知四海之中百世之下不有同吾心而是
吾言者乎為圖一幅為論十章淺陋可鄙謬戾孔多
尚冀同吾心者指而正之吾之幸也正徳乙亥八月
王氏廷相/太極辨
一篇
存
何景明曰廷相字子衡儀封人𢎞治壬戌進士歴官
[071-34b]
兵部尚書提督團營掌都察院事加太子太保
何氏維柏/太極圖解
一卷
未見
沈氏賓國/太極圖衍
一卷
未見
兩浙名賢錄賓國字用之義烏人
[071-35a]
談氏縉/太極圖說
一卷
未見
嚴繩孫曰縉字朝章無鍚人自號荷橋子隱居不仕
俞氏昆/太極圖辨
一卷
未見
廣信永豐縣志俞昆字佑英與吴康齋胡敬齋婁一
[071-35b]
齋為友講性命之學學者稱為裕齋先生時號湖東
四齋
龎氏嵩/太極解
一卷
未見
鄭氏守道/太極圖說
未見
舒氏芬/太極繹義
[071-36a]
二卷
存
崔桐論曰舒子之為太極圖繹義也疏為八圖其一
河圖數著原也其二伏羲則圖畫卦起下文也其三
伏羲成卦成卦不著畫直分隂陽見與圖合也其四
别擬伏羲則圖畫卦若異朱子者按朱子云虛五與
十者太極也竒數二十偶數二十者兩儀也以一二
三四為五六七八九者四象也折四方之合以為乾
[071-36b]
坤離坎補四隅之空以為兌震㢲艮者八卦也舒子
云中五者太極也次十者分兩儀也次一二三四者
生數分四象也次六七八九者成數分八卦也九數
三竒老陽為乾焉六數三隅老隂為坤焉七數一竒
兩偶少陽為震兌艮生焉以後天三男生於/乾之老陽亦合八數一
偶兩竒少隂為㢲離兌生焉以後天三女生於/坤之老隂亦合參之
生蓍倚數揲蓍求爻皆合也其五圖濓溪則圖河/圖以
作圖太極/圖以河圖側而觀之太極隂陽五行無餘欠
[071-37a]
也其後後天八卦論上寄王之辨圖其左劵也其七
天太極圖寓河圖之數隂陽互根太極全體本然之
妙昭然矣其八人太極圖五性之位五行之徳立人
之徳見太極之全體焉可以與天地參矣至於屬論
曰男女既生以形相禪則命由此出兼氣質而言也
實有補於朱子男女太極之說曰人之生者曰理曰
氣曰質曰數夫理性善之性也曰氣曰質性相近之
性也曰數禀於有生之初之天命也實有以闡性命
[071-37b]
之大全其曰秋冬非肅殺乃百物之所胎者以理而
論混闢而非有異於邵子也其曰土之寄王惟夏秋
之交冬春之交者本隂陽至理而言而不茍同於秦
漢以來之諸儒也其推五行有性有徳蔡氏之羽翼
也其論潮汐與月相應正䝉所未及也火烈金剛水
緩木柔性之所以相近火散金遒木上水下習之所
以相遠也厥有禀受厚薄不齊命之所以一定而無
移者付之天窮理盡性述事繼志道之所以責於成
[071-38a]
已而不迨也至於五行在天有氣有質五行之序有
生有成是皆窮深極微之論前質未發之蘊抑亦可
見天理之在人心前乎百千萬年之前後乎百千萬
年之後繭絲牛毛叢見百千道理未始不相值有如
是也嗚呼我心之所同然者理也義也然則舒子所
以自信於無窮者不在兹乎後之學者要知其所以
異又知其所以同斯可以論太極繹義矣
唐氏樞/太極枝詞
[071-38b]
一卷
存
程氏霆/太極圖說
未見
徽州府志程霆字仲復婺源人嘉靖丙戌進士官户
部郎中
陸氏垹/太極存疑
一篇
[071-39a]
存
垹自序曰太極之辨自朱陸後若不可置喙客有以
為問者予疏答之然非敢求異也姑存所疑為論尚
請正於君子
徐文貞公志墓曰巡撫河南都察院右僉都御史陸
公垹字秀卿别字簣齋其先潁人元末徙嘉興中嘉
靖丙戌進士
錢徳震曰其言太極儀象卦爻之㑹不可訓理
[071-39b]
周氏原誠/太極圖辨
佚
徽州府志歙縣人字彦明
孔氏學周/太極辨疑
八巻
未見
葉春及序曰昔者聖人畫卦立象則已圖造化矣昜
有太極數言闡發卦象意㫖濓溪緣是復圖太極直
[071-40a]
指造化而又加以無極之文葢造化卦畫其致一也
自象山紫陽互相譏駁垂四百年而孔憲卿為辨疑
隆慶辛未示余閩中余為之序傳曰天地設位而易
行乎其中矣天地之始一易耳氣坱然太虚混淪推
盪舒而燠謂之陽翕而慘謂之隂變易交錯生隂生
陽謂之易易無極矣而有所極是生兩儀四象
八卦之本謂之太極流行不窮謂之道無方無在合
一不測謂之神若此類夫子具言之生天生地姤而
[071-40b]
復行其中一易耳列子曰易無形埓易變而為一一
變而為七七變而為九易加於一之上何其累哉夫
子時已有此故曰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易在隂
陽之中葢救之也善乎謝汝慎先生之言曰易無極
而有太極隂陽變易眇無定極而有太極為之本體
又曰於隂陽之變易見其有太極於變易之無極見
其為太極太極即易也有味其言之哉無極雖見老
莊列書而易本無極借以為文無傷也周圖原本易
[071-41a]
傳其說自合圖說易通出一人其說自合河圖洛書
聖人作易則之周圖既本易傳其說自合憲卿皆類
成書能貫通矣書煩八卷覽者自得之
劉氏模/太極解
一卷
未見
南海縣志劉模字叔憲嘉靖辛夘舉人梓潼知縣
彭氏良臣/太極答問
[071-41b]
一卷
未見
衡州府志彭良臣字時卿嘉靖壬子舉人歸善知縣
沈氏亨/太極圖解
佚
陸氏山/太極解
一卷
未見
[071-42a]
平湖縣志山字子周太學生除臨清州判官陞阜平
知縣調夏津入為光禄署正
黄氏宗炎/太極圖說辦
一卷
存
宗炎自序曰太極圖者創於河上公傳自陳圖南名
為無極圖乃方士修煉之述也與老荘之長生久視
又有旁門岐路也老莊以虚無為宗無事為用方士
[071-42b]
以逆成丹多所造作去致虚靜篤遠矣周茂叔得之
更為太極圖則窮其本而反於老莊可謂拾瓦礫而
悟精蘊但綴說於圖合二途為一門其病生矣又懼
老氏非孔孟之正道不可以傳來學借大易以伸其
意混二術而總冐以儒有病更甚矣葢夫子之言太
極專以明易也茂叔之言太極則空中之造化也兩
者本不同道朱元晦又從而分析辨解之則更雜以
釋矣茂叔强三為一元晦混四為一雖極其推崇而
[071-43a]
并失茂叔之故我矣其病可復瘳耶茂叔得圖於方
士得偈於釋心証於老元晦得圖於葛長庚得偈於
道謙而欲㑹通之於儒曰包羲文王未嘗言太極而
孔子言之孔子未嘗言無極而周子言之先聖後聖
同條共貫此過於標榜也夫子之言太極不過贊昜
有至極之理非别有太極而欲上乎羲文也茂叔之
無極而太極不過推墨附儒在元晦無乃推假即真
戴僭竊為君父乎吾不知千聖何故吝此而不傳其
[071-43b]
秘耶夫子曰當仁不讓於師愚二十年學易稍窺十
翼籓籬確知易老之不可混稱確知老之不同於釋
灼見儒釋老之不可冐昧影響然後敢明言此圖之
非異而且有老與仙與釋之淆亂不揣固陋一一而
是正之如此吾知見者必將怒目裂眦以定予非聖
之罪然而莫之避者何也聖人之大道非一人所可
私亦非阿黨所能據千秋萬世必有明之者矣時賢
之罪予也何傷作太極圖說辯
[071-44a]
詹氏景鳯/太極圖說
二卷
存
陸元輔曰景鳯字東圖徽州人
王氏嗣槐/太極圖說論
十六卷
存
徐釚曰為太極圖說者從前不過一二卷而止桂山
[071-44b]
下筆不休成書一十六卷凡七十九篇三十餘萬言
秦延君堯典而後僅見此書
經義考卷七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