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4-1a]
欽定四庫全書
經義考卷六十四
翰林院檢討朱彛尊撰
易
金氏鉉/易説
一卷
存
賀世壽曰先生釋褐最少已勵必為聖賢之志非六
[064-1b]
經及諸儒心性之書不陳於棐几晝夜孜孜惟在聞
道故於天經人紀肩荷獨力其人千古其學亦千古
李清曰金駕部鉉於壬午七月晦日讀邵子記其後
曰甲申之春定我進退進雖遇時外而弗内退若苦
衷逺而弗滯外止三時逺不卒歳優哉游哉庶沒我
世及甲申死難人始見之鉉初以駕部巡皇城毎過
御河輒流連不能去歸語其弟曰我一見御河若依
戀不忍舍何也竟投御河死其妾王氏隨母章入井
[064-2a]
弟錝亦死焉
黄氏端伯/易疏
五卷
存
端伯自序畧曰仲尼之論易也有天易地易人易鬼
易京房氏宗之其説測㣲於數十歳之後隠藏於數
百世之前鏡往知來如指掌神矣哉甲戌孟秋汎舟
河上取卦變圖㕘之豁然有省夜中假𥧌夢靈龜伏
[064-2b]
胸臆間旦起筮之兩得明夷之卦始悟京房易變乃
宗文王箕子者也學者詳於辭占畧於象變不能究
易之全而文王作易之心且若滅若没矣予既為易
表其象復以卦變冠於簡端且旁㕘以隂符鑿度握
竒遁甲㕘同諸書皆與京房易傳符合今卜者所傳
五行六甲之書猶不失先聖遺意當秦焚書易以卜
筮獨存易變晦於理學家乃卜肆尚仍其説而不廢
易之以卜筮存也天也
[064-3a]
文德翼序曰易者九流大共之書也河洛之圖傳者
以為搜自希攷乾鑿度太乙九宫四正四維之義
與康成所論大衍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合則宋之
先已有此圖書矣吾師海岸先生窮四易六龜九筮
之學爰契京房房晞卦氣動有數世之徴後人泥其
挾刺蹈危上累贛傳然綜其變端實文王後天之學
也後天序對之圖上下經各十八卦上經不變者僅
六下經不變者僅二屯䝉咸恒而下莊子所謂相反
[064-3b]
而不可相無者也文王固樂示人以變象乎先生之
言曰八卦三變五變有不變之世爻則易之元命也
推而究之卦卦然一卦亦無不然如屯歸震初䝉主
坎二咸取下女之爻恒用下男之畫故曰一君二民
寓不變於衆變之中隠衆變於不變之内至矣乎觀
其苞絡豈僅古司怪主卜而已乎即五行傳六甲書
皆尋數之主啟兆之質古人辟啣燭龍入闇室不可
謂火為目也四易之變不盡於六龜九筮而飛伏之
[064-4a]
化寓焉先生夢叶靈龜符文宣學易之年以此成書
合之諸家俶詭靈𤣥之䇿無不滙為一元易雖大共
之書稱為先生大則之書無不可矣
朱一是曰公字元公建昌新城人崇禎戊辰進士除
寧波府推官改杭州陞禮部主事死於難
周氏一敬/苑洛先生易學疏
四卷
存
[064-4b]
一敬序曰韓子憂易學之忘原也為敷陳河圖以志
其端詳詁筮數以悉其委備述諸儒之説以證其歸
蓋於象數辭占句訓節指矣一敬家世治易毎玩繹
圖書軸先大父肖溪公旁注之筆幾廢寢食通籍以
來周歴豫粤燕趙齊魯呉越秦晉之國瞻畫卦之臺
窮羲皇之遺弔河圖之蹟而後喟然於周易之作後
世逓闡而漸失非包羲之初也日挾其書遇簿書之
暇燈火之初即詮疏焉凡自萬厯甲寅迄崇禎壬午
[064-5a]
先後二十九載而始敢句釋而節解焉蓋韓子以開
明初學為心故疏從其詳一敬以遡原明理竊附前
人故多遺末而尋本然於易學綜未之有窺也至於
明筮開物孔子已前言之一敬恐其以筮小易也附
疏象數卦位之理括其端以質之學易者知於不言
易之㫖似有悖焉於以詮翼夫易勉焉而已矣
朱氏天麟/易鼎三然
四卷
[064-5b]
存
繆泳曰朱天麟字震青崐山籍呉江人崇禎戊辰進
士以兵部武選主事選授翰林編修其書上饒鄭以
偉餘姚姜一洪南康錢啟忠為之作序三然者一曰
庖然二曰潄然三曰飶然凡三十六篇其題皆詭異
未免近怪
胡氏世安/易史
八卷
[064-6a]
存
世安自序曰史著是非臚列於事後易研吉凶析兆
於幾先上下今古其可徴者賾矣乃有吉而不必是
凶而不必非匪時異則地殊先喆齊其論於不占數
而占理不典要而變通所以堅人長善而消惡者無
所不用其極其為君子謀固大且乆而為小人謀尤
婉以周未嘗髙扄君子之門絶小人以必不可詣蓋
隂陽互根剛柔交克者天運也妍媸借鑒長短度程
[064-6b]
者人事也無小人則君子失礲錯矣謂小人特戾氣
所鍾聖人竟置諸胞與外余未敢信以為然聞毒草
所産之地即有一解毒之草叢育其間天生小人以
勵君子仍責君子以化小人亦水火相息之道也學
者明其所以然則忌我者皆美疢之藥石而共濟險
之㓂讐矣故規未兆以已事洞於觀火昔我友楊用
賓有云或問讀史之法曰如讀易以事為封以人為
爻而吉凶見矣問讀易之法曰如讀史以封為事以
[064-7a]
爻為人而是非見矣夫人事之不齊傾否以保泰審
損以廣益道固不一往往包小人者治敵小人者亂
以小人攻小人者得中䇿以君子用小人者得上䇿
守是之謂經善是之謂權天地定位日月合明端於
是乎在以吾是非定吾吉凶亦何爽之有身非君子
則已君子而能師友小人其於體易之撰可謂極深
而研幾矣因窮取易象春秋足以存禮之義述易史
徐盛全曰世安號菊潭井研人崇禎戊辰進士改庶
[064-7b]
吉士授簡討歴右贊善諭德庶子陞少詹事入本朝
官至大學士
鄭氏敷教/易經圖考
十二卷
存
敷教序曰宋紹興中布衣楊甲著六經圖陳森補而
刻之為圖三百有九凡得易七十迨於我明侍御胡
賓復為編輯六經各有圖易得四十有六皆足以啟
[064-8a]
矇發□圖之為學麄者以形示精者以意盡於是乎
不可忽矣六經統於易易本於圖圖者應三皇之符
而出後世因之以為教其可易言哉讀是編而不能
盡意是執權衡者不知有捶鉤而泥尋尺者不知有
運斤也非作者之心也崇禎甲申三月
沈蕙纕曰敷教字汝敬呉人崇禎庚午舉人
張氏漙/周易注疏大全合纂
六十八卷
[064-8b]
存
徐盛全曰漙字天如號西銘太倉州人崇禎辛未進
士改庶吉士
馬氏權竒/尺木堂學易志
三卷
存
王思任序曰易之為書也自處處世之書也人苐知
文之明夷周之恐懼孔之削跡其得力處皆本於憂
[064-9a]
患不知包羲氏實已之天下之象隂陽相半而隂
據陽上其取數又多故陽常不勝隂吉凶悔吝反居
其三所謂類萬物之情則憂患之㫖一情而括矣情
者情愛之情非情欲之情也情不易出故聖人以意
出之而寓哀世之意又為之開无咎一途以扶吉而
抑凶悔吝則聖人之言易亦苦矣人但知趨吉而不
知避凶悔吝但知避凶悔吝而不知仍當避吉以止
求无咎則聖人之心苦而衆人之心䝉也我友馬巽
[064-9b]
倩氏讀易有年髙第而中廢廢非其辜以故困衡
忍之後發明四聖人憂世之藴以為自處處世之書
窮則變變則通豈有長貧賤之髙士乎哉
李延昰曰馬權竒字巽倩㑹稽人崇禎辛未進士工
部主事
孫氏承澤/孔易
卷
存
[064-10a]
胡世安序曰漢魏以來諸儒言易或畸理或畸數或
兼理數或切象或離象或審位或㕘位時非不各誇
有得乃引繩傳翼未免羊亡多岐則亦求甚解之故
也孔子不云乎書不盡言言不盡意以甚解求解與
不求甚解之解其得失何如乎北海孫先生以易學
名世自隠退谷十年著述充棟至所編易宗綜宋儒
之長發先儒之藴學者靡不蓍蔡奉之先生一旦廢卷
而起曰是猶之乎以甚解求易也絶韋之倫次具在
[064-10b]
如之何其别搆競長於是盡刪陳詮條析傳義以大
象疏卦畫彖傳附彖爻傳附爻名曰孔易惟於傳中
闗鍵如内外往復之宜承乘比應之義間一拈及而
其指歸開卷了然如所云乾之一畫其萬有一千五
百二十之䇿所自出乾之彖其六十四卦之彖歟抑
何其詞簡㫖該豈僅正費王之割裂完經哉
承澤自序曰余十年山居日抱一易初集朱子之説
著易宗既而思之夫子一生學易至韋編三絶今觀
[064-11a]
夫子十翼以大象釋羲皇之卦畫以彖傳釋文王之
卦辭以小象釋周公之爻辭其所釋或即三聖之意
而釋之或推三聖之意而釋之或一釋不已再四以
釋之或畧加虚字詠嘆以釋之易固無不盡之㫖於
是專取夫子之易以求三聖之㫖夫子之㫖有難明
者細為詮釋覺從前紛紜之論可以省除因成孔易
一書西蜀胡菊潭先生見而稱善時菊潭著易史刻
成因作一序欲併行之余不敢也罄此餘生之力以
[064-11b]
從事於此焉耳
徐盛全曰承澤字耳伯號北海晚自稱退翁崇禎辛
未進士除陳留知縣調祥符擢刑科給事中歴官至
吏部左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
董氏期生/周易末義
二卷
存
錢枋曰㑹稽人字伯音崇禎癸酉舉於鄉歴官淮安
[064-12a]
知府曰末義者以朱子有本義而謙其辭然其説易
不盡以朱子為歸也
顔氏茂猷/天皇河圖
二卷
未見
黄虞稷曰字壯其龍溪人崇禎甲戌以五經中㑹試
奉㫖列正榜前授精膳司主事
呉氏鍾巒/周易卦説
[064-12b]
未見
陸元輔曰鍾巒字巒穉武進人崇禎甲戌進士桂林
推官學者稱霞舟先生
陳氏際泰/易經大意
七卷
存
羣經輔易説
一卷
[064-13a]
存
周易翼簡捷解
十六卷
存
際泰自序畧曰易曰神無方而易無體又曰天下之
動貞夫一易别無體以神為體則真性專之也聖心
主一即造化之神聖道貞一乃能勝天下之幻而歸
於一故曰易者一也一而萬萬而一者也天生神物
[064-13b]
聖人則之則神物則其神也顧圖書兩物分而體用
合河圖通天不能離地離地則不成天證在太虚之
上有星土洛書應地不能離天離天即不生地證在
九泉之下皆天氣日月寒暑有常之氣亦生於天而
成於地在圖亦有象焉者雨風露雷作止無常竟歸
有常之氣亦生於地而成於天在書亦有象焉者故
非河圖文象之體即洛書之用無附麗非洛書變數
之用即河圖之體不流行聖人合之易斯作矣至於
[064-14a]
參兩以體其道取諸圖而書在倚數以用其道取諸
書而圖在圖書表裏經緯悉歸羲易信乎有以一之
者大禹祖之以作範非偏則書而離圖皇極之總疇
一極衍之總卦也文周祖之以演易非偏則圖而遺
書柔剛九六之迭用一往順來逆之㕘錯也奈何焚
坑烈而㣲言湮自漢至宋有謂孔子贊易言河圖不
言洛書者有謂伏羲畫卦而象已立神禹叙書而數
不傳者紛紛擬易擬範經不正而邪慝生此方域内
[064-14b]
外異教得昌熾於秦漢之後儒者病之未深得其正
之之源然後知聖人貞一之教參天地而無終始也
陸元輔曰際泰字大士臨川人崇禎甲戌進士官行
人
俞氏墨華/易渡
未見
廣信永豐縣志俞墨華字君翰崇禎甲戌進士由光
澤知縣再遷為刑部主事
[064-15a]
徐氏纘髙/易學
三卷
佚
錢德震曰孝若為太師文貞公元孫中崇禎丙子舉
人乙酉松江城破遂遁跡披緇然不斷酒肉入呉依
要離墓傍僧舍以居撰易學三卷殁後無子遺書不
可得矣
秦氏鏞/易序圖説
[064-15b]
二卷
存
鏞自序曰繫辭云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序之為言
明有次第學者茍不於其中探討意義亦豈能居之
而安乎據序卦傳止以卦名聨屬不取反對為義乃
雜卦傳又何以作也竊謂六十四卦惟文王能序之
惟孔子能雜之後之學者能以雜卦對待之義求序
卦流行之理亦庶乎能居之安矣作序卦圖説上篇
[064-16a]
凡五叚下篇凡四叚合上下凡九段配乾之數中間
入彖爻處甚畧舉要而已朱子有言注易不欲詳恐
障其光明也今序之而已其又多乎哉獨爻數配合
頗有自然之妙倘以是質之先儒而不無一言之幾
乎道則若因是而求居安之説其於羲文周孔之心
畫或不至於河漢云爾
嚴福孫序曰侍御大音秦先生著易序圖説成以福
孫方從問易屬為之序福孫受讀作而歎曰至哉先
[064-16b]
生之説易也其合先後天之用而一之者乎自夫子
翼序卦言義理而不及象數先儒求之象數而未能
盡合遂或以為非易之藴或以為非聖人之精觀先
生之圖説則匪獨析理精也乃於象數亦無不合焉
夫序卦以六十四覆為三十六上經得十八下經得
十八先儒已具言之先生則更於爻數之隂陽得配
合自然之妙於是以上經分為五節象陽下經分為
四節象隂上經毎節卦得四覆與二覆象陽中隂下
[064-17a]
經毎節卦得五覆與二覆象隂中陽而爻數之配合
則皆不出一節之中如以屯䝉二陽配需訟二隂以
師比一陽配小畜履一隂隂陽爻各得二十有四之
類推之後節莫不皆然顧愚以先生得先後天合一
之用則獨於其變例知之何以明其然也曰先天之
用在於復姤後天之用在於坎離先天卦不取覆對
而剥復夬姤分列乾坤左右獨有覆對之象此先天
之合乎後天者也故以四卦序上下經之中為天根
[064-17b]
月窟往來之闗鍵得其用焉先天以多為貴故陽儀
多三十二陽隂儀多三十二隂則取諸復姤序卦以
少為貴故上經陽也而多八隂下經隂也而多八陽
亦取諸剥復夬姤此四卦所以不與諸卦配而變例
以從上下經之遥配者也後天卦不取正對而離南
代乾坎北代坤獨有正對之象此後天之合乎先天
者也故首之以乾坤中之以頥大過坎離終之以中
孚小過既濟未濟得其用焉二濟一坎離也頥中孚
[064-18a]
一離象大小過一坎象也覆卦數凡四九以上經中
三四合下經前三五得三九以正對卦始二終三合
中四復得一九其妙在於合二濟之坎離以為首尾
五卦之中樞即為八正卦三十六覆卦變化之總樞
此二濟所以不與諸覆卦為伍而變例以從正卦之
後者也以剥復夬姤從遥配而夬剥之用歸於復䂖
以二濟從正對而二濟之用歸於坎離愚謂先生得
先後天合一之用者此也抑有異者愚嘗較定先天
[064-18b]
方圖而以屯西配䝉東以需東配訟西皆不爽毫髪
今以先生之圖合之則以屯䝉北配需訟南以師比
北配小畜履南亦皆不爽毫髪雖先生之所未及言
而此心此理之同固不謀而合者竊幸藉是以求益
故敢因先生之命而附及焉至篇中以雜卦㕘序義
以覆象明彖爻又附先後天諸圖而各系以贊皆極
義理之髙深而一歸於純粹中正則文孔精藴實具
於斯非小子末學所能闡揚其萬一也
[064-19a]
陸元輔曰鏞字大音無錫人崇禎丁丑進士官監察
御史
王氏正中/周易注
未見
陸元輔曰臨漪王氏正中字仲撝深澤人崇禎丁丑
進士除知長興縣事入為御史
方氏以智/易餘
二卷
[064-19b]
未見
陸元輔曰字密之桐城人崇禎庚辰進士官翰林院
檢討後入山為僧
朱氏朝瑛/讀易畧記
一卷
存
朝瑛自序曰吾讀易二十餘年而後知伏羲文王周
公孔子數聖人者之作易也皆相遇於其天也瞥然
[064-20a]
而得之若不思而得也吷然而出之若不慮而出也
無門無蹊不相襲迹有端有委不相悖義如先天後
天之同符也順數逆數之共貫也此其變而未嘗變
也推之以至於序卦之次屯䝉雜卦之次比師一若
整一若亂而莫不有大義存焉乾之健為馬而又為
龍坤之順為牛而又為牝馬也此其變而未嘗變也
推之以至於鼎之為鼎頥之為頥小過之為飛鳥噬
嗑之為頥中有物一若莊一若戯而莫不有㣲義存
[064-20b]
焉此豈非天懐所發純任自然觸緒横生無往非道
者乎後之學者極思以研之而不得其所不思殫慮
以精之而不得其所不慮則支離膠固而不可以語
易也然未嘗極思殫慮驟而務其所不思所不慮者
則荒忽虚無之教非聖人之為教也又何足以語易
自古迄今註易者無慮數百家要惟程朱二子為得
其正程傳之所未詳者本義詳之程傳之所未安者
本義安之庶幾極思而得所不思殫慮而得所不慮
[064-21a]
者矣抑猶有未詳者詳於所變而不詳於所未嘗變
也猶有未安者安於所變而不安於所未嘗變也後
之人依違雜起是非互見要未有能詳之安之者余
自壯年始知讀易泛濫於義理象數天地人鬼之變
者有年若河漢而未有極也自世變以來險阻艱難
已備嘗之嗜好意見已盡蠲之閒居無事數與先輩
張元岵論難經㫖頗有所獲乃日夜取數聖人所為
卦者爻者彖者象者繫者釋者極思以研之殫慮以
[064-21b]
精之又參酌於古今人之註易者而進退之若將與
數聖人者酬答於一堂之上而如見其人如聞其謦
咳雖不敢自謂已得惟求合於其變而未嘗變者時
或有遇焉夫變者象也未嘗變者太極也時惟適變
道必㑹通不察其適變則㣲彰剛柔有拘墟之患矣
不觀其㑹通則屈伸往來有臨岐之泣矣故履之六
三於象不咥於爻則咥同人六二於彖則亨於爻則
吝若此之類亦夥矣此其所以異者皆在乎卦爻分
[064-22a]
合之間知其所以異則知所以同也至於一爻之辭
而此以為善彼以為否如小畜六四之於九三此以
為否彼以為善如隨六二之於九五若此之類亦又
夥矣此其得失存乎參錯之中惡辨於芒芴之際
固非爻象之不可典常而直為此憧憧也求諸物而
格之反諸身而體之究其大要不越乎知幾精義二
者而已知至至之知終終之而㣲彰剛柔屈伸往來
之故殊塗而同歸天下復何思何慮哉余從千載之
[064-22b]
下欲以愚人之心而妄揣夫聖人之心求其㑹通以
倖遇乎其天其亦不自量而貽笑於大方也抑詩有
云如彼飛蟲時亦弋獲既有所見不忍棄置槩録之
以質諸世之君子若程傳本義所已詳已安者弗贅
也至經傳之分合無闗大義又不必辨已或曰子學
易於石齋先生而解易不宗象正者何也夫象正則
先生之自為易也孔子之所不盡言言之不盡意者
也余惟循循焉因孔子以求文王周公因文王周公
[064-23a]
以求伏羲雖先生復起亦必以余為知言
黄宗羲志墓曰先生諱朝瑛字美之姓朱氏康流其
别號也晚又號罍庵海寧之花園里人崇禎庚辰進
士知旌德縣期年而以外艱歸旋遭喪亂遂不復仕
其言象數不主邵子之説别為先天後天八卦圖以
為諸儒之言易者詳於所變而不詳於所未嘗變變
者象也未嘗變者太極也時惟適變道必㑹通不察
其適變則微彰剛柔有拘虚之患不觀其㑹通則屈
[064-23b]
伸往來有臨岐之泣求諸物而格之反諸身而體之
究其大要不越於知幾精義二者而已
來氏集之/讀易隅通
二卷
存
集之自序曰予於易初無所解迨一官皖口宼至登
陴司刑之官不問刑而問兵城之北最當阨要予與
郡伯共汎其地傍城有池曰飲馬塘城之下池之上
[064-24a]
小屋一椽予退而休息者也宼信飄忽去來莫定於
是挑燈讀易周六十四卦而畢毎至漏盡昩爽而鈴
柝依然孤城無恙喜可知也城週九里有竒為雉齒
者二千七百有竒夜漏平分以其半巡城以其半讀
易宼近則巡城時稽督之功密而讀易稍疎宼逺則
讀易時研討之意多而巡城頗速如是者率以為常
及宼越江而南防守解嚴而予於易亦時有通悟處
矣或從易而通之於人情物理或從人情物理而通
[064-24b]
之於易凡積數條則引紙而書之彚而名曰隅通觀
我夫子於韋編鐵擿之間其於易蓋終身焉後之儒
者載酒而問握麈而談從容講求庶乎有得予乃於
踉蹌造次之間為之探索固知所通者奥窔而所不
通者周行矣嗟乎大江以北千百堅城無不靡碎而
皖伯舊封峨然孤峙則讀易隅通之作雖未必有功
於易而要未可謂全無功於皖也同社黄慈雲將取
而灾之木予因志其本末云
[064-25a]
易圖親見
一卷
存
集之自序曰古人左圖右書心之所維未嘗廢口之
所誦口之所誦未嘗廢手之所摹也易書未作龍馬
可以不呈河圖既出聖人可以不作易然造化必以
圖相示聖人必以易為教者斯道之薪傳天人交有
其功焉讀天地定位章而一本雙幹千兒萬孫之圖
[064-25b]
見然則聖人有右之書原不必左之圖也河圖順以
相生而六府三事取於此雒書逆以相克而洪範九
疇取於此八卦成列因之為六十四卦而參伍以變
錯綜其數取於此然則聖人有左之圖亦不必右之
書也夫得精而遺麤者聖賢聞一知十之化因形而
㑹神者聖賢下學上達之功圖書㕘用理性互發庶
幾近之予李皖之時宼亂於外兵譁於内易之作也
其有憂患履虎涉川是不可不取全易而亟讀之矣
[064-26a]
案無留牘毋攖我寧室有圖書猶不廢我嘯歌也則
凡羽書蠭午服短後而説劍者紛紛公等且退我將
以易治之矣
卦義一得
二卷
存
齊維籓曰先生於易靜觀動玩故其言渾而辨澤而
精約而有本標曰一得得其一萬斯畢矣
[064-26b]
陸元輔曰集之字元成崇禎庚辰進士安慶府推官
錢氏棻/讀易緒言
二卷
存
錢澂之序曰莊子曰易以道隂陽隂陽二氣迭為消
長其不容有贏詘於其間明矣而聖人之作易也毎
欲扶陽而抑隂何也聖人深知夫陽不能敵隂君子
不能敵小人治日少而亂日多故於隂之長也為君
[064-27a]
子危焉於陽之長也亦為君子危焉彼小人者不惟
道長之時以衆小人制一君子而有餘即道消之日
亦以一小人制衆君子而有餘也蓋小人之計常密
君子之計常疎君子之遇小人也以剛小人之遇君
子也以柔以柔制剛以密制疎毋怪乎小人常勝而
君子常敗夬以五陽决一隂其詞曰剛决柔也剥以
五隂剥一陽其詞曰柔變剛也夫决者孚號變者黙
奪雖勝敗各有天焉要其工拙難易之數未可同日
[064-27b]
語矣以是三易聖人於十二辟卦隂陽消長之㑹於
陽多危辭焉於隂多戒辭焉而其意常主於庇陽以
是為扶抑之義而已然豈能使一毫有贏於陽有詘
於隂哉我家仲芳更歴世變卓然於古今治亂之故
著周易緒言上以明隂陽消長之數下以審君子小
人進退之幾而殷殷扶抑之義情見乎詞則猶之作
易者之苦心也仲芳之論曰獨陽在上必至於剥獨
陽在下猶可以復世道之喪皆由有君無臣吾道不
[064-28a]
亡所恃聖人在野傷哉其言也此有見於三十年前
朝野之事而言之也夫剥復之交不有坤乎坤之時
有隂而無陽雖一陽之復未始不復於十月之坤然
當其為坤疑陽必戰而猶欲使斯世指為賢人伏處
在野以幸吾道之不亡嗚呼其亡也可立待矣故仲
芳之論剥復之事非坤之事也傳曰天地閉賢人隠
隠非直隠其身也將使世亡其賢賢亡其道其亡也
乃以不亡是説也仲芳得之而不言焉
[064-28b]
陸元輔曰棻字仲芳嘉善人崇禎壬午舉人
張氏家玉/大易纂義
未見
陸元輔曰字𤣥子東筦人崇禎癸未進士改庶吉士
後死於難
刁氏包/易酌
未見
陸元輔曰伊祁刁包字䝉吉舉人講學畿輔間
[064-29a]
包自序曰易何昉乎自庖犧氏一畫始也由一畫而
加之至三百八十有四變易交易妙有權衡故用酌
或仰酌諸天或俯酌諸地或中酌諸人文王作於前
酌羲之畫而為彖周公酌羲之畫而為爻孔子畫酌
羲彖酌文爻酌周公用成十翼易由此為古今第一
完書雖秦火不能焚已嗣是而後言易若焦延壽若
京房若郭璞皆相傳為卜筮之書以自神其術數惟
韓康伯之注王輔嗣之疏粗知義理惜其旁注老莊
[064-29b]
未免影响支離揣摩其皮膚而無由洞貫其腠理也
伊川程子以周元公為師既有以酌其源流以明道
為兄又有以酌其體用行年七十有三尚冀少進不
輕以其書示人竭終身之力破除術數小技原本孔
翼發揮三聖之藴以教天下來世於無窮誠十翼功
臣也國家以制科取士其始程之傳朱之本義蓋嘗
並列學官其既也厭博而就約避難而趨易於是專
主本義程傳不得而與焉義理之存焉者蓋寥寥也
[064-30a]
包也有憂之竊以為學易者學畫學彖學爻功夫固
有次第使非肆力於孔子之翼以求作易者於憂患
之中則羲之畫文之彖周公之爻懵如也使非肆力
於程子之傳以求贊易者之心於韋編之外則孔子
之翼懵如也夫是以矻矻窮年纂輯成書大都以孔
子十翼為三聖之階梯以程子傳為孔子之階梯或
録其辭而表章之或述其辭而推廣之而亦間以朱
義補程所未備而亦間以諸儒及己意補程朱所未
[064-30b]
備總之酌朱以合於程酌程以合於孔酌孔以合於
羲文周公統四聖二賢之易於一心極而至於家國
天下何莫非一易之洋溢也哉
經義考卷六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