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1a]
欽定四庫全書
經義考卷三十七
翰林院檢討朱彞尊撰
易三十六/
陳氏友文/大易集傳精義
六十四卷綱領/三卷
存
胡一桂曰隆山大易集傳精義六十四卷无繫辭以
[037-1b]
後讀易綱領上中下三卷通十門綱領正大可觀集
解詳贍時及象數學齋史繩祖序云學者不可曰易
論理不論數數非易所先善易者必當因羲圖之象
數而明周經之彖象方能得其門而入也誠哉是言
董真卿曰友文號隆山所集王輔嗣孔頴逹周濂溪
司馬涷水邵康節程明道程伊川張横渠蘇東坡游
廣平楊龜山郭兼山郭白雲朱漢上朱文公張南軒
楊誠齋馮縉雲又兩家失姓名但稱先正先儒别之
[037-2a]
寳祐甲寅自序
董氏楷/周易傳義附錄
十四卷
存
楷自序曰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因河圖而畫卦命爻
因卦爻而取象繫辭更三聖人而卦爻象辭始偹其
要依卜筮以為教使天下後世之人得以决嫌疑
定猶豫不迷於吉凶悔吝之途而已至夫子彖傳與
[037-2b]
大小傳之辭則推明其所以爲卦爻象辭之理而大
傳之書又自夫卦爻象辭以推極乎隂陽變化性命
道徳之蘊奥而河圖大衍之數太極兩儀四象八卦
相生之序蓍策分揲掛扐之法無不偹具其所以承
三聖開來學功至大也及秦焚滅典籍此書以卜筮
得不亡而千餘年間諸儒無有能明其義者於是借
異端空妙之說而欲闡夫極深研幾之㫖以術數拘
泥之學而欲究夫開物成務之方其去易也不其逺
[037-3a]
而程子奮乎千載之下始以隨時變易從道而發明
隂陽變易之妙因象以明理由理以貫事該體用合
顯微使夫學是書者立言制行處已治人守常應變
莫不有度迨乎朱子本義辭益簡嚴深探古聖因卜
筮教人之本意而不墮於諸儒術數之末流釋彖傳
則第明其爲卦象卦變卦體卦徳而不費於辭說釋
大傳則又精密微妙明白簡易有先儒所未及者故
楷竊嘗妄論以爲三聖之易惟夫子能明之而夫子
[037-3b]
十翼之外其有功於易道者則唯程子朱子之書而
已其他不失於支離破碎則失於誕謾怪僻皆非卓
然有見於斯道者也抑楷嘗讀程子朱子文集語錄
其間有成書所未偹者輙隨所得附於各章之下歳
月既乆集錄益多因目曰周易程朱氏說以與同志
共之極知難乎免於僭踰之罪然學者苟能因是書
以求四聖之心則於學易未必無小補云咸淳丙辰
又序曰楷既纂集此書或曰程子言理而不及卜
[037-4a]
筮朱子則推本古聖人因卜筮教人之意二者固不
同矣子比而同之何耶楷聞之北溪陳氏曰易之起
原於象數自象數之既形則理又具於象數之中而
不可以本末二其觀也易之作本於卜筮自占筮之
既立則理又寓於占筮之内而不可以精粗二其用
也此正程子所謂體用一源顯微無間者若偏於象
占而不該夫理義則孔子之意冺一於理義而不及
夫象占則羲文周公之心亦幾乎息矣朱文公本義
[037-4b]
之書作所以必表伏羲圖象冠諸篇端以明作易根
源之所自來一出於天之自然而非人爲智巧之私
又復古經傳次序推原四聖所以成書之本意遞相
解釋而惟占法之明隨人取决而無偏辭之滯而天
下義理爲之磨刮精明依然涵萃於其中本末精粗
兼該具舉近以補程傳之所不足而上以承四聖之
心所謂開物成務之大用至是益又周偹而易道之
盛於此無餘蘊矣又曰凡文公之說皆所以發明程
[037-5a]
子之說或足其所未盡或補其所未圎或白其所未
瑩或貫其所未一其實不離乎程說之中必如是而
後謂有功於程子未可以優劣校之此楷區區纂集
之意也夫朱子之書固以補程子之所未及而程子
之名言葢有朱子不能加毫末於其間者謂二書爲
不同可乎讀者詳之
又凡例曰程子易傳依王弼次序而朱子則用古易
次序以彖傳大小象文言各自爲卷今不敢離析程
[037-5b]
傳又不敢盡失朱夫子之意於是倣節齋蔡氏例以
彖傳大小象文言各下經文一字使不與正經紊亂
而程傳及朱子本義又下一字程子朱子附錄又下
一字則其序秩然矣
浙江通志董楷字正翁寳祐進士
張雲章曰楷字正叔台州臨海人從濳室陳噐之遊
得朱子再傳之學者也中文天祥榜進士官至吏部
郎中
[037-6a]
按程子傳依王氏本朱子本義依吕氏本本
不可合而爲一克齋董氏乃强合之倪正甫
曰易以理寓象數因象數以明理漢儒多明
象數而於理或泥而不通自王弼以𤣥理注
易儒者於談理日勝乃復盡略象數二者皆
得易之一偏至本朝言理則程伊川爲最兼
象數則朱子爲詳集二書爲一庻幾理與象
數兼得之則董氏未合之前倪氏已有此論
[037-6b]
矣
徐氏端方/易發揮
佚
南昌府志端方字矩叔豐城人自號絜矩病叟
程氏新恩/易圖
佚
黄震序曰易出於河圖故學易者徃徃爲之圖然於
易未必皆有補邵子畫先天圖自震至乾陽長而三
[037-7a]
自㢲至坤隂長而三圓其外以象天之動乾始於西
北坤極於東南方其内以象地之靜於以推測伏羲
畫卦之本體與說卦八卦相錯之說合其學始見尊
信於天下然亦未有能整圓轉方稜角爲圖以應甲
子節氣變而合文王後天之用者宣城程君自右庠
擢第將歸别余于官宅示其兄玉塘君爻象承乘
之圖以乾位乎正南以坤位乎正北而包六子其内
自坤而東轉一陽爲復二陽爲臨至三陽爲泰則位
[037-7b]
正東大壯之四陽夬之五陽又自東而南極於乾焉
而西轉一隂爲姤二隂爲遯至三隂爲否則位正西
觀之四隂剝之五隂又自西而北極於坤焉坤再爲
復生生無窮伏羲先天之體遂有合於文王後天之
用易道隱賾雖非余晚學之所能知然使玉塘君非
真有精深之力超特之見亦安能變通先天之妙如
此哉抑聞邵子以圖數言易雖二程與之同時亦未
嘗過而問繼此兼明其說者惟一朱子朱子嘗採先
[037-8a]
天圖八卦爲一節不論月氣先後今玉塘君變先天
而順月氣其分其合果何居邪異日朱子又謂震一
陽離兌二陽乾三陽爲圖之左屬陽以㢲一隂坎艮
二隂坤三隂爲圖之右屬隂夫既以三而分屬左右
自三而各重之即爲十有二矣又謂先天圖一日有
一日道理一月有一月道理且以自坤而震象月之
初生乾以象月之望坤以象月之晦夫自日而月可
配之弦望晦朔則自月而年亦可配之十二月氣矣
[037-8b]
玉塘君得無以朱子之學善學邵子不泥其論月氣
之論則亦不泥其方圓之圖耶先聖作易以前民用
邵子先天本之華山陳氏亦以氣數占來使民知吉
凶避就之所在玉塘君之圖之辭曰以之經世尙奚
難哉其用心探討思濟斯世爲如何然邵子本以經
言常以世言變常變相生推演以至元㑹而世者三
十年一小變云耳玉塘君將移其說以治世豈無自
得之妙乎面質未能姑逺貽其說以諗之
[037-9a]
陳氏沂/讀易記
佚
閩書沂字伯澡號貫齋仙遊人光祖之子篤志文公
之學受業陳淳之門
按北溪集中載與伯澡書三卷答問二十篇
又爲作貫齋記稱其天姿粹澹用功懇切葢
其髙弟也
黄氏以翼/易說
[037-9b]
佚
閩書黄以翼字宗台泉州人受業陳北溪蔡白石析
理精詣暮年記問益富所著有周易禮說
饒氏魯/易說
佚
董真卿曰魯字仲元號雙峰饒州餘干人學於勉齋
黄氏
江西通志魯字伯輿累薦不起及卒門人私諡曰文元
[037-10a]
徐氏幾/易輯
佚
董真卿曰幾字子與號進齋建安人宣教郎崇政殿
說書通判建寜府學於節齋蔡氏易輯解環中意
毛氏友誠/玩易手抄
佚
湖廣通志毛友誠字伯明平江人移居巴陵謝棄科
舉闔戸讀書龔安國髙其行誼延領泮宫李蟠教岳
[037-10b]
陽尤加禮敬既歿岳陽泮宮祠之
章氏元崇/周易釋傳
佚
姓譜章元崇字徳昂歙人兩冠鄉書授於濳簿終奉
議郎人號環溪先生
楊氏明復/周易㑹粹
未見
謝鐸曰周易㑹粹臨海楊明復著今亡
[037-11a]
浙江通志楊明復字復翁臨海人愽通經籍學者稱
曰浦城先生著周易㑹粹尙書暢㫖詩學發微冠昏
喪祭圖
胡氏維寧/易筌蹄
佚
江西通志胡維寧字季懷廬陵人
方氏汝一/易論
二卷
[037-11b]
佚
閩書方汝一字清卿莆田人著易論十二篇
王氏鎡/易象寳鑑
佚
姓譜鎡池州人爲中書舍人兼侍講著春秋門例通
解易象寳鑑
薛氏舜俞/易抄
佚
[037-12a]
閩書舜俞字欽甫泉州同安人教授南劍州三府交
薦差江西漕司幹官罷起江東常平幹官改知金華
縣罷歸有易抄詩書指
詹氏天錫/大易内解
佚
俞琰曰詹氏内解其說雖繁儘有可觀
李氏杞/謙齋周易詳解
二十卷
[037-12b]
未見
董鼎曰杞字子材眉山人
按杞或以爲朱子門人考朱子實記著錄姓
氏錄甲寅問答者其字良仲平江人葢别是
一人非解易之謙齋也
陳氏廷言/易義指歸
四卷
未見
[037-13a]
黄虞稷曰廷言字君從寧海人
王氏愷/易心
三卷
未見葉氏菉竹/堂目有之
黄虞稷曰台州寧海人
李氏彖/易綂論
佚
江西通志李彖字材叔南城人居藍田山於諸經無
[037-13b]
所不說
孫氏義伯/復古蓍法
佚
姓譜義伯豐城人
冀氏珍/周易闡微詩
宋志六卷
佚
張氏杲/周易罔象成名圖
[037-14a]
宋志一卷
佚
李氏贊/周易說
宋志九卷
佚
鄭氏子厚/大易觀象
宋志三十二卷
佚
[037-14b]
宋史張埜補注
朱氏承祖/易摭卦總論
宋志十卷
佚
劉氏禹偁/易解
宋志十卷
佚
湯氏羲/周易講義
[037-15a]
宋志三卷
佚
鄒氏㢲/易解
宋志六卷
佚
安氏泳/周易解義
宋志二卷
佚
[037-15b]
陸氏太易/周易口訣
宋志七卷
佚
趙氏仲銳/易義
宋志五卷
佚
劉氏贊/易綂
佚
[037-16a]
括蒼彚記劉贊遂昌人特奏名
林氏起鰲/易述古言
宋志二卷
佚
劉氏半千/羲易正元
宋志一卷
佚
江氏泳/易解
[037-16b]
佚
樓鑰志墓曰君諱泳字元適世居衢之開化再應鄉
舉不利遂不仕所居西莊堂室軒舘下至噐用悉有
銘榜家塾曰時善易中庸皆有解
田氏君右/周易管見
佚
括蒼彚記縉雲人
潘氏植/易說
[037-17a]
佚
丁易東曰安正潘氏植字子醇
按閩書韋布傳侯官有潘植字立之與弟柄
從朱文公游當别是一人
劉氏澤/易說
佚
丁易東曰易齋劉氏澤字志行
馮氏大受/易說
[037-17b]
佚
丁易東曰東越馮大受
儲氏泳/易說
佚
丁易東曰雲間儲氏名泳
按泳號谷嘗注老子又有祛疑說
吳氏綺/易說
佚
[037-18a]
熊良輔曰綺字忠畆
陳氏義宏/易解
佚
方氏泳之/易口義
一卷
佚
譚氏大經/易說
佚
[037-18b]
翁氏泳/周易思齋口義
佚
董真卿曰泳字永叔
閩書翁泳建陽人從蔡節齋游注釋河洛講義學者
稱思齋先生
湯氏煥/周易講義
闕/ 三卷
佚
[037-19a]
徐氏君平/易說
佚
按徐氏易說李氏學易記引之
鄭氏廷芬/易索隱
佚
閩書鄭廷芬字國興化故縣人官太學愽士提舉
漳州路常平遷成都路轉運使
郭氏長孺/易解
[037-19b]
十卷
佚
曹學佺曰長孺不知何許人僑居成都見隱逸志
經義考卷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