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1a]
欽定四庫全書
經義考卷十八
翰林院檢討朱尊撰
易十七/
石氏介/周易解宋志作口義/建本作解義
宋志十卷紹興書目卷同題曰/易義通考作五卷
佚
晁公武曰石介字守道兖州奉符人天聖八年登進
[018-1b]
士第遷直集賢院作慶厯聖徳詩專斥夏竦其後守
道死竦因誣以北走契丹請剖棺驗視云 又曰景
迂云易古文十二篇先儒謂費直專以彖象文言叅
解易爻以彖象文言雜入卦中者自費直始孔頴逹
云王輔嗣又分爻之象辭各附當爻則費氏初變古
制時猶若今乾卦彖象繫卦之末歟古經始變於費
氏卒大亂於王弼惜哉今學者曽不之知也石守道
亦曰孔子作彖象於六爻之前小象繫逐爻之下惟
[018-2a]
乾悉屬之於後者讓也嗚呼他人尚何責哉家本不
見此文豈介後覺其誤改之歟
陳振孫曰所解止六十四卦解亦無大發明晁景迂
言守道云云今觀此解義言王弼注易欲人易見使
相附近他卦皆然惟乾卦不同者欲存舊本而已更
無他説不知景迂何以云爾也按宋咸補注首章頗
有此意晁殆誤記耳
黄震曰先生竒士也折節師事泰山孫先生拜起必
[018-2b]
扶侍躬耕徂徠山下𦵏不𦵏者七十喪高風篤行有
益世教為多惟其志存憂國作為文章極陳古今指
切當世自謂我言不用雖獲禍死不悔致夏竦軰深
憾之幾不免身後剖棺之禍悲夫
董真卿曰徂徠傳孫明復學周易口義十卷建本作
解義説本王弼㫖
歐陽氏修/易童子問
宋志三卷
[018-3a]
存
東都事畧修字永叔吉州廬陵人舉進士試國子監
禮部皆第一遂中甲科嘉祐五年為樞密副使明年
拜叅知政事以觀文殿學士太子少師致仕卒贈太
子太師諡文忠修於六經長於易詩春秋其所發明
多古人所末見有易童子問三卷詩本義十四卷
施徳操曰歐陽公論易謂文言大繫皆非孔子所作
乃當時易師為之韓魏公心知其非然未嘗與辨但
[018-3b]
對歐陽公終身不言易
陳振孫曰歐陽永叔撰設為問答其上下卷專言繫
辭文言説卦而下皆非聖人之作
程逈曰陸希聲深病卦辭之不類輙欲去取歐陽公
童子問王景山儒志亦疑於易文聖人之言固難知
也謂不類非也
朱子曰歐陽作易童子問正王弼之失數十事然因
圖書之疑并繫辭不信此是歐公無見處
[018-4a]
公之孫謙益曰初公作易或問三篇第二篇論卦爻
彖象其後刪去别作一篇論繫辭集所載是也元論
卦爻彖象一篇諸本皆不載恐遂棄遺今編入外集
王應麟曰歐陽公以河圖洛書為怪妄東坡云著於
易見於論語不可誣也南豐云以非所習見則果於
以為不然是以天地萬物之變為可盡於耳目之所
及亦可謂過矣蘇曽皆歐陽公門人而議論不苟同
如此
[018-4b]
胡一桂曰易之不可無十翼審矣歐陽公乃致疑於
其書童子問中直以繫辭與文言為非夫子作是何
其無見於易一至此耶
張氏巨/易解
續通考十卷
佚
歐陽修序曰易之為書無所不備故其為説者亦無
所不有盖滯者執於象數以為用通者流於變化而
[018-5a]
無窮語精微者務極於幽深喜誇誕者不勝其廣大
苟非其正則失而皆入於賊若其推天地之理以明
人事之始終而不失其正則王氏超然逺出於前人
惜乎不幸短命而不得卒其業也張子之學其勤至
矣而其説亦詳焉其為自序尤多所發明昔漢儒白
首一經雖孔子亦晚而學易今子年方壯所得已多
而學且不止其有不至者乎
王圻曰巨武進人從胡瑗游嘉祐中舉明經薦為國
[018-5b]
子監直講王安石新法行巨乃引去時論高之
毘陵志張巨字微之擢嘉祐二年第與蒋之竒胡宗
愈丁隲為四友學易於歐陽公易解十卷公為之序
趙氏承慶/周易注
二十卷
佚
楊傑撰碑畧曰天水郡公承慶字祐之秦悼王之孫
武信軍節度使追封循國公諡康簡生平博覽墳典
[018-6a]
嘗注易二十卷極天人性命之理天子覽而嘉歎賜
以金幣國朝以來宗室著述自公始也
鮑氏極/周易重注
宋志十卷
佚
朱震曰鮑極論卦變之義曰遯隂長之卦邪道並興
聖人易一爻而成无妄欲以正道止其邪也
胡一桂曰周易重注十卷治平中建昌軍司户鮑極
[018-6b]
撰右司諫鄭獬表進秘閣校理錢藻序宣和中秘書
少監孫近重行改定取贊附經之末以全一家之書
孫氏載/易釋解
五卷姑蘇志作/五十卷
佚
龔明之曰孫載字積中崑山人舉治平二年進士及
第大觀中遷朝議大夫著易釋解五卷
葉氏昌齡/周易圖義
[018-7a]
宋志二卷
未見
中興書目二卷治平中葉昌齡撰以劉牧鈎𨼆圖之
失遂著此書凡四十五門
胡一桂曰昌齡錢唐人治平中職方員外郎
按鄭氏藝文畧有葉子長易義二卷當即昌
齡之字
王氏晳/周易衍注
[018-7b]
四卷
周易綱㫖
二十篇
俱佚
胡一桂曰晳為兵部郎中集賢校理周易衍注四卷
周易綱㫖二十篇名卦在第二謂伏羲作八卦則八
卦之名伏羲所制也因而重之則六十四卦盖亦然
也或假其象或舉其義或以一言而定或以二字而
[018-8a]
成隨義象名之也蔡攸上其書曰晳著易衍注又撮
綱要成此書其論名易之義信能不惑於多岐者末
有脱誤一篇大率稽述郭京范諤昌之説間出己意
斷以去取
石氏牧之/易解
佚
紹興府志石牧之字聖咨新昌人慶厯二年進士試
校書郎移天台令時王安石知鄞陳襄知仙居號江
[018-8b]
東三賢後知温州
按趙清獻公集有温守石牧之以詩見寄次
韻之作
李氏畋/易義
佚
晁公武曰畋蜀人張詠客也與范鎮友善熙寧中致
仕歸編該聞録
宋史張詠傳初蜀士知向學而不樂仕宦詠察郡人
[018-9a]
張及李畋張逵者皆有學行為鄉里所稱遂敦勉就
舉而三人者悉登科士由是知勸
四川總志李畋字渭父華陽人淳化中登第知榮州
嘗著孔子弟子傳贊六十卷
羅氏適/易解
佚
台州府志羅適字正之寧海人治平中進士提㸃兩
浙刑獄
[018-9b]
王氏存/易解
佚
宋史新編王存字正仲丹陽人登進士第累遷尚書
左右丞進資政殿學士吏部尚書
按王氏易解宋志不載見尤氏遂初堂書目
朱氏長文/易意
佚
張景修志墓曰樂圃先生朱伯原諱長文擢嘉祐四
[018-10a]
年進士第為蘇州教授歴五考召為太學博士改宣
徳郎除秘書省正字兼樞密院編修文字傷足不果
仕安貧樂道因舊圃葺臺榭池沼竹石花木有幽人
之趣太守章伯望表所居曰樂圃坊鄉人尊之稱樂
圃先生
子發曰先人自少年登科即嬰足疾絶意仕進以著
書立言為事受春秋於孫明復得發微深㫖作通志
二十卷書有贊詩有説易有意禮有中庸解樂有琴
[018-10b]
臺志自成一家書
莊氏綽/揲蓍新譜
一卷
佚
薛季宣序曰聖人之道行於古聖人之法具於經學
者不務窮經泥夫師説故聖經法則晦以不明士當
以經為據依斷然不惑於習畧去衆多之論以盡其
心夫然後聖典森然無不得也易六經之原委也揲
[018-11a]
蓍之法詳繫辭可按以考也自脱於秦火師法紛綸
而經闇不通舉世罔知攸定士服先儒為用久且不
疑旅出一途而蓍法𨼆矣揲蓍新譜毅然易大傳之
從始謂一三為竒二四為偶得竒偶之正無偏陂之
失契於經㫖有足多者其引徴以張轅揲蓍之法可
以為審矣而師春氏説又畧與符同其法用蓍四十
九莖總箸把之以意中分扐一小指間四揲之第一
指揲餘一二足滿五餘三四足滿九第二第三指揲
[018-11b]
餘一二足滿四餘三四足滿八四五為少八九為多
三多老隂交分三少老陽重分兩少一多少隂拆分
兩多一少少陽單分是法最為近古然而餘二足五
餘三足九與張氏説皆不與易通走嘗聞巫山𨼆者
袁道㓗先生言特與莊氏㑹第以四八為多為未盡
走甚疑而叅考之惟䇿數幾莊氏何則乾之䇿三十
有六坤之䇿二十有四莊氏莢悔虧二袁氏則二差
而為乾矣以知莊氏之説有未當何哉繫辭之云
[018-12a]
盖十八變而成卦夫爻一三少變六爻而數通矣不
必皆大變也先儒自陳圖南邵堯夫輩爻之再變已
用四十有八莊氏則盡用四十九故從先儒則合於
䇿而四十九之用失矣從莊氏則合於用而二篇之
筴贏矣惟劉禹錫辨易九六論揲以三指其法與師
春同既用無四十八之偽而筴復與二篇叶是則莊
氏之竒偶師春之變卦既可信皆可從作易之道其
不外是矣
[018-12b]
趙汝楳曰莊氏新譜三揲皆用四十九數掛一不在
竒偶數中為九為六者各八為七為八者各二十四
按古法次揲用初揲掛扐餘蓍三揲用次揲餘蓍今
三揲皆用四十九又掛一不用是與古戾矣
按陳傅良作薛季宣行狀稱其校讐是書且
為之序今存浪語集中綽嘗著雞肋編者也
陳氏臯/易論
通志十卷
[018-13a]
佚
按陳臯字希古見文同梓州處士張公墓志
當是蜀人
勾氏微/周易廣疏紹興書目/作句徽
通志三十六卷
佚
董真卿曰陳臯勾微鄭氏通志不載何代
按凌氏萬姓統譜以微為南北朝人觀其論
[018-13b]
周易義云唐衛元嵩作元包以坤卦為首乾
卦後之疑是宋初人
薛氏温其/易義
佚
按薛氏易説散見周易義海其釋蠱二云危
行言孫信而後諫非梁公之徒孰能與此又
釋渙彖云二以身入險四則輔君任事上下
同濟厥事乃濟李晟入險陸贄輔后二爻之
[018-14a]
象又釋既濟彖云衰亂之起必自逸樂開元
之盛繼以天寳初吉終亂之驗也皆引唐事
以為之證當屬宋初人
金氏君卿/易義
佚
洪邁曰君卿䇿高科歴郡守部使者積代至度支郎
中
江西通志金君卿字正叔浮梁人登慶厯二年進士
[018-14b]
歴官秘書丞太常博士知臨州權江西提刑入為度
支郎中嘗著易説
按曽氏元豐類藳有衛尉寺丞金君墓志文
曰皇祐二年祀明堂推恩羣臣秘書丞金君
得以其父為大理評事五年郊金君為太常
博士又得以其父為衛尉寺丞惟衛尉府君
有四子曰君卿博士也兄弟皆舉進士
冀氏震/周易義畧
[018-15a]
宋志十卷
佚
陳氏良獻/周易發𨼆
宋志二十卷
佚
胡一桂曰周易發𨼆二十卷嘉祐中良獻自序云第
一卷首序乾坤至十二卷有疑義者輙著於篇所以
尊卦徳也自第十二卷至末明天地之數隂陽五行
[018-15b]
之變所以終其要也
常氏豫/易源
宋志一卷
佚
胡一桂曰豫字伯起為太常博士易源一卷范陽盧
涇序之云易之緼數世莫得傳劉既窺其端常乃善
繼其緒總斯大㫖著乎六篇命曰易源劉謂牧也
張氏簡/周易義畧
[018-16a]
通志九卷
佚
易問難
二十卷
佚
王氏錡/周易口訣
通志六卷
佚
[018-16b]
何氏維翰/易義
佚
四川總志何維翰字叔良成都人韓魏公安撫劍南
薦授四門助教
劉氏緯/易義
佚
四川總志劉緯遂寧人
陳氏文佐/易義
[018-17a]
佚
四川總志陳文佐普州人
袁氏建/易義
佚
盧氏穆/易義
佚
白氏勲/易義
佚
[018-17b]
薄氏洙/易義
佚
汪氏沿/易義
佚
于氏弇/易義
佚
按王錡袁建盧穆白勲薄洙汪沿于弇俱義
海所引時代爵里莫考
[018-18a]
鄧氏至/易義
佚
四川總志鄧至雙流人通六經翰林學士綰之父尚
書左丞洵仁知樞密院事洵武之祖
彭氏宗茂/易解
佚
長沙府志彭宗茂字尚英湘隂人𨼆居好學作易解
始於屯䝉終於乾坤吳獵吳旂序之漕使鄧汝讜置
[018-18b]
之學宫
經義考卷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