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9-1a]
欽定四庫全書
經義考卷六十九
翰林院檢討朱彞尊撰
易六十八/
劉氏瓛/周易乾坤義
隋志一卷
佚
周易四徳例
[069-1b]
七録一卷
佚
南史劉瓛字子珪沛郡相人薦為秘書郎不見用齊
髙帝踐阼召瓛入華林園談語問以政道答曰政在
孝經宋氏所以亡陛下所以得之是也帝咨嗟曰儒
者之言可寳萬世永明初除歩兵校尉不拜天監元
年諡曰貞簡先生
蕭子顯曰劉瓛承馬鄭之後一時學徒以為師範
[069-2a]
李氏玉之/周易乾坤義
七録一卷
佚
阮孝緒曰齊臨沂令李玉之撰
許氏辯/乾坤氣法
隋志一卷
佚
釋法通/周易乾坤義
[069-2b]
七録一卷
佚
亡名氏周易乾坤三象
七録一卷
佚
乾坤二卦集傳
二卷
未見
[069-3a]
右見澹生堂書目
史氏通/乾坤别解
三卷
佚
錢氏貴/乾坤纂遺
未見
劉氏遷/乾坤㣲言
一卷
[069-3b]
存
曹溶曰劉遷字无始厯城人自號鍾陽子
王氏逄/乾坤指説
一卷
佚
范氏仲淹/四徳説
一篇
存
[069-4a]
朱子熹/元亨利貞説
一篇
存
管氏志遒/周易六龍解
一卷
存
曽乾亨序曰管登之先生起家楚臬從潯陽上書乞
歸候命匡廬之麓日玩周易注六龍解夫龍徳者大
[069-4b]
人之學也濳見惕躍飛亢大人所乗之遇也乃中古
而降龍徳之大人不少概見何哉葢嘗觀於陰陽之
際而知天徳之難也龍本純陽有纎毫陰翳之未盡
即難語龍徳乾元統天自一至九純陽用事用而無
用朕兆莫測先天渾淪孰覩其首此乾體也自陰柔
現而乾體析乾體析而羣陰始雜於陽就中陰氣消
化未融其末立見羣龍安得无首哉夫天以无首
為則有首則非天則矣天則不見龍徳隠而世變
[069-5a]
日下矣陰既盛而陽剛漓即龍徳多迍數聖人之出
正值惕躍之㑹於兩乾合體之間兢兢若此故曰
作易者其有憂患乎其亦深矚陰陽之㣲機乎使
其在今日憂患更復何似然聖人固已逆睹矣彼
其以龍徳而於三四之際所操修垂戒者抑何肫
至也先生負超世之識精詣悟徹中皆釋孔子傳
文而未嘗創為臆説世之誦其言者可以知其人
矣
[069-5b]
志道自序曰余幼以應舉之例習易長而稍有所聞
辛未登籍乙卯歸田日兢兢以修慝逺名是務筆劄
罕有存者而天臺耿先生貽書以闡道相迪於是輯
經刪史之念起㑹余捧分臬辰沅之檄以不能将母
陳情再辭次蠡口郵亭以待命於時身心闃寂忽動
訓易之思先草六龍解次乃㑹通乾坤彖象文言次
及六子又次及屯䝉以後反對諸卦而余所陳疏與
被叅之報並至遂返棹遄歸至蠱之上九而停筆自
[069-6a]
惟蠡管之見未必深契聖心權命之曰易測將以餘
力脱稾就有道而正焉而先慈之慟作矣傷哉天乎
易之辭演自羑里易之傳兆於匡圍古聖興易尚有
憂患余何人斯而能逃此酷罰哉門人張浩請以易
測公諸人余曰書未成也則請先出六龍解余曰可
哉是乾象中之一義也夫聖人之用盡於六龍矣其
體則在乾乾字淵乎淵乎余苐測其影響云爾其中
解羣龍无首之義實發端於耿先生萬厯癸巳
[069-6b]
甘士价曰東溟周易六龍解因人事發天道旁引曲
證中窽入神無一言泥易亦無一言非易
六龍剖疑
一卷
存
志道自序曰志道以萬厯壬辰待命蠡口草周易六
龍解比歸緘質先師耿恭簡公公為題其簡端最賞
惕見二解而推敲釋氏神龍之説是時公在沈疴中
[069-7a]
葢疑余之以神龍首釋氏而未暇察其正為羣龍无
首之義發也越七䙫今少司馬許敬庵先生有六龍
解之評其持論平正切實大類恭簡公而推敲更密
因復拈玩有不安於心者即隨其所列條欵從中剖
厥疑義以復敬庵亦欲與海内賢豪共商之名之曰
六龍剖疑云萬厯壬寅
王氏輅/師卦解
一卷
[069-7b]
未見
三楚文獻録王輅字以明公安人國子監生除鳳翔
府通判歸隠平樂村竹林蔡復一撫黔過而問學輅
著師卦解一卷報之皆折衝至理
柯氏述/否泰一十八卦論
佚
閩書柯述字仲常泉州南安人嘉祐四年登第元祐
元符中兩知福州歴福建提刑湖南轉運使終朝議
[069-8a]
大夫直龍圖閣述粹於易著否泰一十八卦以明君
子小人之分
傳氏耆/同人卦説
一篇
佚
度正曰濓溪先生攝邵州事以改定同人説寄傅伯
成伯成復書云蒙寄同人説改易數字皆人意所不
能到宜乎使人宗師仰慕之不暇也
[069-8b]
曹學佺曰耆遂寧人字伯成年十四薦於鄉知平羌
縣
文氏天祥/賁卦義
一篇
存
按賁卦義一篇先生兼崇政殿説書時於熙
明殿進講義也又有詩定之方中講義一篇
今集中不載
[069-9a]
王氏逢/復書
七卷
佚
蔡氏沆/復卦大要
一篇
存
徐夢發志墓曰先生諱沆字復之號復齋居士西山
先生次子也西山憐外表兄虞英無子與之為嗣更
[069-9b]
名知方從母命歸宗入則受教家庭出則從文公學
承父春秋之屬作春秋之論及王綱覇統等書行於
世以敬為入徳之門户義為一身之主宰發明敬義
以示人以復為學者遷善改過之幾與人講明復卦
嘗言人當以不逺復為法以頻復而厲為戒尤有功
於世教云
真氏徳秀/復卦説
一卷
[069-10a]
存
魏了翁作碑曰真公徳秀建寧浦城人字景元後更
希元紹定六年以徽猷閣待制知泉州進顯謨閣知
福州兼福建路安撫使端平元年權户部尚書除翰
林院學士知制誥兼侍讀二年叅知政事感風疾以
資政殿學士提舉萬壽觀兼侍讀致仕詔以文忠易
名
王氏家屏/七日來復解
[069-10b]
一篇
存
俞汝言曰公字對南大同山陰人隆慶戊辰進士累
官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諡文端
王氏喬桂/七日來復解
一篇
存
顧曰石首人隆慶戊辰進士改庶吉士除福建道
[069-11a]
御史歴四川布政司叅議
李氏沂/復見天心解
一篇
存
朱一是曰嘉魚人字太清萬厯丙戌進士改庶吉士
除吏科給事中建言為民
陳氏希亮/家人噬嗑二卦圖
二篇
[069-11b]
佚
范氏祖禹/家人卦解義
一篇
存
祖禹進劄子曰臣近以權住經筵久不進講陛下今
月一日已御邇英又先降聖㫖過端午未住講讀此
見陛下好學之至也而臣自五日以後北郊奉祀未
獲入侍伏覩中宫初建將行嘉禮實為正始之基恭
[069-12a]
惟本朝祖宗家法自三代以還葢未之有由漢以下
皆不及也今陛下納后以承天地以奉祖宗内盡孝
養外美風化將以為萬世法愚竊為陛下重之謹按
周易家人之卦乃聖人所以定天下之端本臣輙不
自揆敢撰集所聞先聖先賢之言為解義一篇謹録
上進以代奉事伏望聖慈少賜省覽
闕/氏徳亮/家人經傳衍義
佚
[069-12b]
程鉅夫後序曰家人之卦辭曰父父子子兄兄弟弟
夫夫婦婦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齊景公問政於
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嗚呼使君君臣
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豈有亂與亡哉夫
惟聖人耐以天下為一家故治天下之道備於家人
一卦非已備也所以為治道之備者始於此也嗚呼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皆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
婦獨非聖人之治乎予於是深有感於此書矣有問
[069-13a]
治天下之道於徳亮者請執衍義以徃抑以風自火
出之家推之風以動化言火以家宅言葢曰化天下
必自一家始也爐鞲之説固善若曰火自風出乃可
徳亮謂為何如
按徳亮不知其姓氏疑是趙采所撰明文淵
閣書目有家人衍義二冊未審即是書否也
朱子熹/損益象説
一卷
[069-13b]
存
黄幹跋曰損益之義大矣聖人獨有取於懲忿窒欲
遷善改過何哉正心修身者學問之大端而齊家治
國平天下之本也古之學者無一念不在身心之中
後之學者無一念不在身心之外此賢愚所由分而
聖人之所為深戒也晦庵先生二象以授學徒江君
孚先所警於後學者至矣孚先以示其同學黄幹三
復敬玩刻之臨川縣學以勉同志庶亦知所以自警
[069-14a]
哉嘉定己巳暮春
釋契嵩/巽説
一篇
存載鐔津集/
陳舜俞曰契嵩字仲靈自號濳子藤州鐔津人得法
於洞山慶厯間居錢塘皇祐間去居越觀察李公謹
奏賜紫方袍乃抱書游京師賜號明教大師
漢易中孚義
[069-14b]
佚
按公羊春秋隕霜不殺草傳何休注引易中
孚記文曰陰假陽威之應也是漢有其書矣
胡氏鼎金/三陳九卦説
一卷
未見
俞汝言曰胡鼎金字貴剛究心易學作三陳九卦説
見朱升周易旁注
[069-15a]
王氏安石/九卦論
一篇
存
包氏希魯/易九卦衍義
一卷
佚
江西通志希魯字魯伯進賢人從學吳澂其教人先
徳行後文藝及卒門人私謚曰忠文
[069-15b]
張氏希文/十三卦攷
一卷
佚
傅若金狀曰大書字質夫瑞之新昌人初為吏以薦
授百丈尹不赴所居積書圜四壁若巢然人因號書
巢先生
范氏述曽/易文言注
佚
[069-16a]
冊府元龜范述曽為大中大夫注易文言
沈氏束/文言説内外
未見
沈氏進/文言㑹粹
二卷
存
繆泳序曰文言孔子十翼之一也故章必冠以子曰
而梁武獨謂為文王所作豈其然與世之言古易者
[069-16b]
分十翼以復孔氏之舊於文言傳僅録乾坤二篇不
知散入於繫辭者尚多也吾友沈山子研精易學取
繫辭諸卦類乎文言者悉附於乾坤之後又以論語
戴記諸書文義相近者増益之題曰文言㑹粹葢説
經者不嫌於同異以之入於古易其誰曰不宜
謝氏萬/周易繫辭注
隋志二卷
佚
[069-17a]
晉書萬字萬石簡文帝作相召為撫軍從事中郎再
遷豫州刺史領淮南太守監司豫冀并四州軍事
按雙湖胡氏易啓䝉翼傳所載傳注有謝平
繫辭注二卷疑即萬書字偶譌也
韓氏康伯/繫辭注
隋志三卷
存
晉書韓伯字康伯潁川長社人簡文帝居藩引為談
[069-17b]
客自司徒左西屬轉撫軍掾中書散騎常侍豫章太
守入為侍中轉丹陽尹吏部尚書領軍將軍改太常
李心傳曰後漢書楊易傳云天垂象見吉凶聖人則
之魏志許定奏事亦云天垂象見吉凶聖人則之河
出圖洛出書聖人效之皆與韓康伯本不同
李清臣曰韓康伯頗號知易至於聖人之精義又徃
徃溺入於名理趨向大與佛老相類
程子曰讀易者如王輔嗣韓康伯只以老莊解之是
[069-18a]
何道理
税與權曰易經羲文周孔之手可謂最古而篇第不
明葢漢魏以來諸儒之罪而王韓尤其著者魏志謂
鄭康成始合彖象於經厥初猶如今乾坤附之於後
至王弼則自坤以下各爻聨綴之標題乃以上經乾
傳至下經豐傳為六卷不知於義何居及韓伯又以
上下繫為七八卷説序雜為第九卷略例為第十卷
使羲文周公上下二篇之經不成二篇而孔子十翼
[069-18b]
不成十翼漢魏迄今幾千餘年列於學官無一人能
辨其非者惑世誣民抑何盛哉
王應麟曰繫辭正義云韓氏親受業於王弼承弼之
㫖故引弼云以證成其義愚攷弼終於魏正始十年
韓康伯東晉簡文帝引為談客二人不同時相去甚
逺謂之親受業誤矣
俞琰曰漢去古未逺諸儒訓解多類象數葢亦有所
本至魏王弼以老莊之虚無倡於前晉韓康伯又和
[069-19a]
於後聖人之本㫖遂晦沿襲至於唐諸儒皆宗之太
宗詔名儒定九經正義於易則取王傳而孔頴達軰
以當時所尚故雖其説未盡善亦必為之曲䕶 又
曰隋經籍志云秦焚書周易獨以卜筮得存惟失説
卦三篇後河内女子得之今韓康伯注本以説卦三
篇分出序卦雜卦則序卦雜卦之名葢始於康伯也
王褘曰韓康伯注繫辭説卦等篇其説本於王弼疎
略而無據
[069-19b]
按陸氏釋文序録注繫辭者十人謝萬韓伯
袁悦之桓𤣥卞伯玉荀柔之徐爰顧歡明僧
紹劉瓛今之存者惟韓氏而已
桓氏𤣥/繫辭注
隋志二卷
佚
陸徳明曰字敬道譙國龍亢人偽楚皇帝
王應麟曰何以守位曰人所謂后非衆罔與守邦也
[069-20a]
釋文云桓𤣥明僧紹作仁今本乃從桓𤣥誤矣本義
作人云吕氏從古
袁氏悦之/繫辭注
佚
荀氏柔之/周易繫辭注
隋志二卷
佚
卞氏伯玉/周易繫辭注
[069-20b]
七録二卷
佚
阮孝緒曰宋東陽太守卞伯玊撰
陸徳明曰濟陰人宋東陽太守黄門郎
徐氏爰/周易集注繫辭
七録二卷
佚
顧氏歡/注二繫
[069-21a]
佚
劉氏瓛/周易繫辭義疏
佚
明氏僧紹/繫辭注
佚
陸徳明曰僧紹字承烈平原人徵國子博士
按釋文引明氏繫辭注何以守位曰人人作
仁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作君子之道
[069-21b]
沈氏驎士/周易兩繋訓注
佚
梁武帝周易繫辭義疏
隋志一卷
佚
蕭氏子政/周易繫辭義疏
隋志三卷唐志二卷/
佚
[069-22a]
宋氏褰/周易繫辭注
隋志二卷
佚
冊府元龜宋褰為大中大夫注周易繫辭二卷
杜氏弼/繫辭義疏
佚
北史杜弼字輔元中山曲陽人孝昌初除太學博士
調侍御史累遷大行臺郎中賜爵定陽縣男後除膠
[069-22b]
州刺史耽好𤣥理注莊子惠施篇并易上下繫辭曰
新注義苑並行於世
荀氏諺/繫辭注
唐志二卷
佚
胡氏瑗/繫辭解
二卷
存
[069-23a]
司馬氏光/繫辭説
宋志二卷
未見
鄒氏浩/繫辭纂義
宋志二卷
未見
浩自序曰未有天地固有者易也豈待聖人作之而
後為易乎聖人取易於不可見聞之中而見之於卦
[069-23b]
爻彖象之内使天下後世由此入易焉猶魚兔之筌
蹄也猶江海之舟楫也猶諸夏之道路也猶堂奥之
門户也伏羲作易之初八卦而已三畫而已文王益
之而為六十四重之以六爻然後天下之能事畢矣
然而未有辭也周公又即卦爻為辭以繫焉而孔子
名之謂之繫辭先儒謂文王繫卦辭周公繫爻辭誤
矣楊子曰易始八卦而文王六十四其益可知也又
曰重易六爻不亦淵乎以此推之文王但益卦重爻
[069-24a]
未嘗繫辭而繫辭者皆周公也孔子曰八卦成列象
在其中矣伏羲也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
變在其中矣文王也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周
公也三聖一心孔子之心三聖之心也樂天知命又
憂之大也故又為彖象以釋卦爻之辭又為文言以
兼釋其彖象又因卦爻彖象而無所不釋以自見其
意後之君子視其可以傳卦爻之下者既以别而傳
之矣視其不可以傳卦爻之下者則類而傳之於其
[069-24b]
後耳取孔子之名周公者名焉亦謂之繫辭其為繫
辭雖同其所以為繫辭則異矣兹異也祗其所以為
同歟是故立象以盡意伏羲之事也設卦以盡情偽
文王之事也繫辭焉而盡其言周公之事也變而通
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則孔子與焉至孔子而
所以盡利所以盡神於是乎盡矣孔子嘗曰智者觀
其彖辭則思過半矣觀彖而已未及象也而思已過
半况并繫辭觀之乎雖然不能自師其誠心不足以
[069-25a]
觀繫辭不能觀繫辭不足以觀易易乎易乎捨繫辭
而易者豈無其人乎吾未之見也
蔣氏之竒/繫辭解
宋志二卷
佚
東都事略之竒字頴叔宜興人游歐陽修之門後摭
浮語彈修考驗無實遂為清議所非官至樞密院使
崇寧初以觀文殿學士知杭州
[069-25b]
韓氏元吉/繫辭傳
佚
江西通志韓元吉字无咎開卦人維之子仕至吏部
尚書龍圖閣學士封頴川公嘗師尹焞友朱子又得
吕祖謙為女壻為諸儒所重徙居上饒前有澗水故
號南澗
劉氏槩/易繫辭解
宋志十卷
[069-26a]
佚
董真卿曰槩字仲平東明人
胡一桂曰劉槩繫辭解有論以括其大意
鄧氏傳之/繫辭説
一卷
佚
周必大曰永豐鄧傳之字師孟游永嘉葉適正則之
門其於六經尢好讀易有繫辭説一卷
[069-26b]
吕氏祖謙/周易繫辭精義
宋志二卷
存
黄氏幹/繫辭傳解
一卷
存
凡二篇又一篇安慶郡學講義
柴氏中行/易繫集傳
[069-27a]
佚
舘閣續録柴中行字與之饒州餘千人紹熙元年進
士及第以宗正少卿十一年正月兼國史院編修官
七月為秘書監十二年六月除秘閣修撰知贛州
宋史中行所著有易繫集傳書集傳詩講義論語童蒙説
張世南曰南溪柴先生中行吾鄉前輩也以國學
上舍登紹熙庚戌甲科事寧考為秘書監初任臨
川推官秋大比漕司前期取脚色必欲書委不是偽
[069-27b]
學五字先生得文移即具申云自㓜習易讀伊川之
書以取科第如以為偽不願考有讒之者内臺欲加
論列何公澹在諫省曰其人所守不變可罪之乎
董真卿曰恕齋集解繫辭以後
王氏之佐/繫辭解
佚
黄震後序曰易示吉凶所以吉所以凶則有理存焉
自晉人以老易並言遂矯誣聖經以證虚無之學至
[069-28a]
我伊川始言理以究其精㣲晦庵始言吉凶以復其
本義繼此言易者紛紛匪贅則鑿否則淪於虚無者
有以臨川鄒氏解六十四卦其有王氏繼之解繫辭
始明白守正不襲用二先生之説而理自然相符其
學識之正何如哉然其意猶未顯於世雖其後人出
以見示猶自謙遜謂不過平説爾余嘗考二氏與陸
象山同以明經薦於鄉名聲實相上下象山以解經
為非至今名聲振天下二氏帖帖正理下帷解經沒
[069-28b]
世而名不稱出竒者爭傳守正者無聞天下事每如
此既録其副因三太息書元本而還之
柴氏元祜/易繫辭説
佚
姓譜元祜字益之通五經尤長於易四方從學者衆
湯漢李伯玉饒魯皆出其門學者稱為强恕先生著
春秋尚書論語解易繫辭中庸大學説
舒氏滸/繫辭説
[069-29a]
三卷
佚
何氏基/繫辭發揮
二卷
未見
亡名氏繫辭要㫖
宋志一卷胡氏翼傳三卷/
佚
[069-29b]
太學直講繫辭
十二卷
佚
胡一桂曰三舍時學舍講義也
劉氏因/易繫辭説
佚
蘓天爵作墓表曰先生諱因字夢吉保定容城人嘗
愛諸葛孔明靜以修身之語表所居曰靜修至元十
[069-30a]
有九年徵拜承徳郎右贊善大夫未㡬辭歸二十八
年復遣使以集賢學士嘉議大夫來徵以疾固辭不
起先生於文不為空言皆有補於世教其小學四書
語録皆門生所録惟易繫辭説乃先生病中筆之親
授其徒者也延祜中贈翰林學士資善大夫上䕶軍
追封容城郡公諡文靖
齊氏履謙/繫辭㫖略
二卷
[069-30b]
未見
倪氏復/易繫辭解
未見
陳氏仁錫/繫辭十篇書
十卷
未見
張氏習孔/繫辭字訓
一卷
[069-31a]
存
李氏燾/易大傳雜說
宋志一卷
未見
[069-31b]
經義考卷六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