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戊版文誄表附總七首/
命婦二
唐息國夫人墓誌銘韓愈/
唐河南元府君夫人墓誌銘白居易/
賢母一
[070-1b]
陶母墳版文附元輿/舒
隠居四
武東山陳居士墓銘陳子昻/
有周居士陳公墓誌銘
德先生誄附華/李
廣陵陳先生墓表附温/吕
唐息國夫人墓誌銘并序/ 韓 愈
貞元十五年靈州節度使御史大夫李公諱欒守邉有
[070-2a]
勞詔曰欒妻何氏可封息國夫人元和二年李公入為
户部尚書薨夫人遂
氏出者二男一女夫人教養嫁娶如一雖門内親戚不
覺有纎毫薄厚御僮僕使治居第生産皆有條序居卑
尊間無不順適命服在躬承祀孔時年若干元和七年
甲子日南至以病卒明年八月庚寅𦵏河南河陽夫人
曽祖某綏州刺史祖某潞州别駕父某晉州録事參軍
二男戡左威衛倉曹參軍成左清道率府録事參軍女
[070-2b]
子嫁興元參軍鄭博古將𦵏戡與成以其事乞銘於其
鄰韓愈愈乃為銘曰
男主外事治不為易施于其家難甚吏治又况公侯族
大而貴夫人是専厥聲惟懿昔在貞元有錫自天啟封
備服以疇時勲婉婉夫人有籍宫門克承其後以嫁以
婚隨𦵏東土在河之陽遥望公墳而不同藏
唐河南元府君夫人滎陽鄭氏墓誌銘并序/
白居易
[070-3a]
有唐元和元年九月十六日故中散大夫尚書比部郎
中舒王府長史河南元府君諱寛夫人滎陽縣太君鄭
氏年六十寢疾殁于
十五日權祔于咸陽縣奉賢鄉洪瀆原從先姑之塋也夫
人曽祖諱遠思官至鄭州刺史贈太常卿王父諱朝
散大夫易州司馬父諱濟睦州刺史夫人即睦州次女
也其出范陽盧氏外祖諱平子京兆府涇陽令夫人有
四子二女長曰蔡州汝陽縣尉次曰秬京兆府萬年
[070-3b]
縣尉次曰積同州韓城縣尉次曰稹河南府河南縣尉
長女適呉郡陸翰翰為監察御史次女為比邱尼名真
一二女不幸皆先夫人殁府君之為比部也夫人始封
滎陽縣君從夫貴也稹之為拾遺也夫人進封滎陽縣
太君從子貴也天下有五甲姓滎陽鄭氏居其一鄭之
勲德官爵有國史在鄭之源婚媾有家牒在比部府
君世禄官政文行有故京兆尹鄭雲逵之誌在今所叙
者但書夫人之事而已初夫人為女時事父母以孝聞
[070-4a]
友兄姊睦弟妹以悌聞發自生知不由師訓其淑性有
如此者夫人為婦時元氏世食貧然以豐絜家祀傳為
詒燕之訓夫人每及時祭則終夜不寐煎和滌濯必躬
有如此者元氏鄭氏皆大族合而姻表滋多凡中外吉
凶之禮有疑議者皆質於夫人夫人從而酌之靡不中
禮其明達有如此者夫人為母時府君既殁積與稹方
齠齓家貧無師以授業夫人親執詩書誨而不倦四五
[070-4b]
年間二子皆以通經入仕稹既第判入等授祕書省校
書郎屬今天子始踐祚䇿三科以㧞天下賢俊中第者
凡十八人而稹冠其首焉由校書郎拜左拾遺不數月
讜言直聲動于朝廷以是出為河南尉長女既適陸氏
陸氏有舅姑姻族於是以順奉上以恵逮下二紀而殁婦
道不衰内外六姻仰為儀範非夫人恂恂孜孜善誘所
至則曷能使子達於邦女冝其家哉其教誨有如此者
既而諸子雖迭仕禄秩甚薄每至月給食時給衣皆始
[070-5a]
自孤弱者次及踈賤者由是衣無常主厨無異膳親者
恱踈者來故傭保乳母之類有凍餒垂白不忍去元氏
之門者而况臧獲輩乎其仁愛有如此者自夫人母其
家殆二十五年専用訓誡除去鞭
女諸婦諸女諸婦其心戰兢如履于氷常以正詞氣誡
諸子諸孫諸子諸孫其心愧耻若撻于市由是納下於
少過致家於大和婢僕終歲不聞忿爭童孺成人不識
檟楚閨門之内熙熙然如太古時人也其慈訓有如此
[070-5b]
者噫昔漆室緹縈之徒烈女也及為婦則無聞伯宗梁
鴻之妻哲婦也及為母則無聞文伯孟氏之親賢母也
為女為婦時亦無聞今夫人女美如此婦德又如此母
儀又如此三者具美可以冠古今矣嗚呼惟夫人之道
移於他則何用而不臧乎若引而伸之可以肥一國焉
則闗雎鵲巢之化斯不遠矣若推而廣之可以肥天下
焉則姜嫄文母之風斯不遠矣豈止於訓四子以聖善
化一家於仁厚者哉居易不佞辱與夫人之幼子稹為
[070-6a]
執友故聆夫人美最熟稹泣血孺慕哀動他人託為撰
述書于墓石斯古孝子顯父母之志也嗚呼斯文作豈
直若是而已哉亦欲百代之下聞夫人之風覩夫人之墓
使悍妻和嚚母慈不遜之女順云爾銘曰
陶母墳版文并序/ 舒元輿
常母之道恩勝威威不勝而常子之性偏以驕出由此
也偏氣襲正正氣敗績故往往恩過驕過而閨門閒有
[070-6b]
觸命觝教磨去法用者相半古孟氏母警戒若此乃
首以兼教軻三變而至於道去千年而陶之母亦以兼
教侃侃還至於道慈容嚴嚴離立相望中央寂寥希吾
或稀太嵗在夘予帆彭蠡見謝靈運詩石壁壁東南行
百步許有高墳嵯峨墳前有碑書跡照湖小子蹶起疾
眩視之則陶母之字存及落帆上陸修式恪禮以為父
母教子大倫不逃義方然父之教主於兼之言恩威不
偏勝偏失者或骨髓閒有秦呉之謬故州吁石厚變為
[070-7a]
賊敵非父子邪且母之教偏在慈夫以兼教猶有嚮者
之謬以偏教而無嚮者之謬或鮮矣英英哲母煦然化
成成之中而能敺其子歸其有極是以陶家肥而晉家
亦肥鴻聲芬馥撲染他類肯使専司晨索家之疵到吾
聽乎嗚呼賢母之
不書豈斯意邪徘徊聳慕襲成斯文詞曰
彭蠡之濱峨峨髙墳有晉陶君哲太夫人前瞻千年卜
孟為鄰後千萬年卜誰為鄰西江悠悠東潮滔滔彭蠡
[070-7b]
有竭斯墳更髙
梓州射洪縣武東山陳居士之墓銘并序/
陳子昻
君諱嗣字𢎞嗣其先陳國人也漢末淪喪八代祖自汝
南仕蜀為尚書令其後蜀為晉所滅子孫避晉不仕居
涪南武東山與唐胡白趙五姓置立新城郡部制二縣
而四姓宗之世為郡長蕭齊之末有太平者兄弟三人
為郡豪傑梁武帝受禪網羅英豪拜太平為新城郡守
[070-8a]
尋加本州别駕弟太樂太䝉䝉為黎州長史䕶督南梁
二郡太守太樂為本州司馬即君之髙祖父也生曾祖
方慶好道不樂為仕得墨子五行祕書隠于武東山生
曽祖湯仕為郡主簿遇梁季喪亂避世不仕生皇考迥
迥早卒君即迥之第二子也少孤而有純德恭已飾行
一日三省家世本以清白崇德迨君之
有仁兄養母以孝君克順至行同勤苦節夏不避暑冬
不避寒蒸蒸服事行年四十有五入則孝出則悌謹而
[070-8b]
信汎愛衆而親仁無餘力也以是不優於道逮親終殁
春秋已髙從仕不可以養矣乃輟干禄之學修養生之
道山壑髙居農野永嵗雅聞漢有王丹者放居不仕家
累千金以自奉田稼勤者載酒從之鄉里承化以相懲
沮乃歎曰彼王丹者是為政也奚其為為政也由是始
考林澤闢良田習仙書務農政天道時變地道化成邱
陵淵藪星嵗雲物靡不用心原田莓莓黍稷漠漠汶陽
之稼如雲矣春也載華嵗聿其秋白露時降百榖收熟
[070-9a]
君嘗乘肩輿省農時饋田畯刑以肅墮恱以勞勤若孫
吳之用兵鷙鳥之摶擊也卓彼甫田嵗取十千倉廪實
崇禮節恤惸寡賑窮乏九族以親之鄉黨以歡之君十
餘年家累千金矣其鄰里有媮衣食帶刀劒椎埋胠篋
之類鬬雞走狗之豪莫不靡下風馴素節曰里有仁焉
吾可從之也遂頓浮窳之節肅恭儉之規修孝悌飾亷
耻將欲效君子之藝
情林園遺老𤣥黙忘嵗遂保先君武東山之故居行不
[070-9b]
由徑非公事未嘗至於州縣也昔襄陽有龎德公谷口
鄭子真東海王霸西山蜀才皆避人養德退耕求志軒
冕不可得而羈憂患不可得而累迨于我君作者五人
矣於戲古者至人不利茍得不務近貴量腹而食度身
而衣非其道萬鍾不足豐也非其榮五鼎不足餁也躬
勤耕稼植其杖而耘不答子路之問者其豈我君之徒
歟綿綿羅網㝠㝠髙鴻趯趯竹竿穆穆幽龍其與禍敗
之遼絶如胡越哉然則兩龔不免於蘭焚三老不免於
[070-10a]
歎其近貴利邪夫上無憂悔下無飢寒合道以制嗜
慾達命以順生死仁以愛身智以養德俾爾耆而艾俾
爾昌而熾君子保之以永夀考非君乎享年八十有
五太嵗壬辰五月十三日考終厥命臨終誡曰啓予手
啓予足我聞古人言珠玉而瘞之暴骸於中原古者不
封不樹後代聖人易之以棺椁吾不違聖人具棺椁而
已歛以常服墳無邱壠吾將庶㡬以奉先人清業也有
子
[070-10b]
某月某朔日𤣥月載踰卜兆時吉始啓殯昭告奉遷於
舊塋武東山之陽禮也鄉里㑹𦵏者千餘人皆涕泣號
慕悲純德之不見咸曰君子殁矣人何以召陵壑不朽
匪惟頌聲小子不敏請述鄉人之教其詞曰
肅肅我祖國始於陳中裔淪喪泊此江濱山川隆鬰鼎
氣氤氲挺生君子於鑠元真惟孝肅悌惟仁善鄰樂我
耕稼忘我搢紳茫茫田藪嵗也其春農人肅事君子犒
勤孰為夫子植杖而耘弋者何慕鴻㝠高雲楚狂懼世
[070-11a]
夷叔求仁良時終矣不考于身我異於是非隠非淪撫
化隨運安排屈伸天年既没長夜何辰聖達不免宇宙
同塵桐棺三寸豈我窶貧自古有死吾從聖人嗟爾百
代子子孫孫驕奢自咎天道無親思我松柏恭儉是遵
我府君有周居士文林郎陳公墓誌文并序/
公諱元敬字某其先陳國人也五世祖太樂梁大同中
為新城郡司馬生髙祖方慶方慶好道得墨子五行秘
書白虎七變公遂隠於郡
[070-11b]
簿湯生祖通通早卒生皇考辯為郡豪傑公河目海口
欽頥虎頭性英雄而志尚𤣥黙羣書祕術無所不覽年
弱冠早為州閭所服耆長童幼見之若大賔二十一鄉
貢明經擢第拜文林郎屬憂艱不仕潛道育德穆其清
風邦人馴致如衆鳥之從鳯也時有决訟不取州郡之
命而信公之言四方豪俊望風景附朝廷聞名或以君
為西南大豪而不知深慈恭懿敬讓以得也州將縣長
時或陳議青龍癸未唐厯之㣲公乃山棲絶榖放息人
[070-12a]
事餌雲母以怡其智居十八年𤣥圖大象無所不達甞
宴坐謂其嗣子子昻曰吾幽觀大運賢聖生有萌芽時
發乃茂不可以智力圖也氣同萬里而合不同造膝而
悖古之合孝百無一焉嗚呼昔堯與舜合禹得之四百
餘年湯與伊尹合天下歸之五百年文王與太公合天
下順之四百餘年幽厲版蕩天紀亂也賢聖不相逢老
仲尼淪溺溷世不能自昌彌四百餘年戰國如糜至
於赤龍赤龍之興四百年天紀復亂胡夷奔突賢聖淪
[070-12b]
亡至於今四百年矣天意
其志之太嵗已亥享年七十有四七月七日己未隠化
于私宫孤子子昻愚昧鞠然在疚不知所從乃祇馴聖
人卜宅之義是嵗十月已酉遂開拭舊塋奉寧神於此
山石伷谷之中岡也銘曰
賢者避地邈其往兮鳯兮鳯兮誰能象兮嗚呼我君懷
寳不試孰知其深廣兮悠悠白雲自怡養兮大運不齊
聖賢同兮南山四君不遭漢天子固亦商邱之遺壤兮
[070-13a]
德先生誄并序/ 李 華
或問曰德先生者奚氏余曰南陽張姓有畧其名維之
其字也或曰與古誰倫可簉七十子乎余曰七十子或
賢或恒人方於賢原思宓不齊比也或曰大哉余曰七
十子親聖人之道者也維之追聖人之道者七十子得
聖人疆畛之際維之得聖人衣冠之潤向使獲親聖人
則鱗差耕雍也或曰何咎而瞽余曰聖賢皆時春秋之
亂冉耕惡疾左邱明卜商皆瞽聖如夫子失司冦飢於
[070-13b]
陳蔡忠如
維之鄰道昌黎韓闕/亦以德聞與維之同病不幸二子
不以病為僉不喪中明者也或曰夫如是得無誄之余
誄之曰神胡病後之人而奪先生噫嘻哀夫人德闕/余
將疇兄
廣陵陳先生墓表 吕 温
有唐貞晦先生廣陵郡棠邑鄉陳君曰融無字享年七
十有二遊不出鄉考終厥命嗚呼至哉良玉雖白不受
[070-14a]
采醴泉自甘非有和貞色縝密丹青無自入也靈味天
成麴蘖無所資也故先生長而不學大樸不通乎輪轅
至音不諧乎宫商曲直渾成巧匠莫能材也清濁一致
伶倫莫能器也故先生老而不仕地虛而踐則有跡器
踈而扣則成聲我踐惟實跡不可得而見也我扣惟密
聲不可得而聞也故先生没而不稱若夫為養克孝居
喪致毁事亡如存朋友孜孜兄弟怡怡於鄉恂恂與物
熈熈天性人道其盡于兹何必讀書然後為學知命是
[070-14b]
達怡神為榮樂天忘憂自寵不驚貴我
何必入官然後為仕我有信順自天祐之謂天盖高亦
既知矣謂神盖幽亦既聞矣何必俗聲然後為名大哉
先生行不學之道據不仕之貴負不稱之名達人觀焉斯
亦極矣予貞元初寓居是邑言歸京國道出其鄉始見
一鄉之人父義子孝長恵幼敬見乎詞氣發乎顔色不
聞忿爭之聲不見傲慢之容雍雍穆穆甚足異也因揣
之而歎曰芳蘭所生其草皆香美玉所積其山有光此
[070-15a]
鄉之人豈必盡仁其必有賢者生於是矣遂停車累日
周訪故老果曰吾里嘗有陳融孝慈仁信不學不仕鄉
人見也皆自欲遷善遠罪亦不知其所以然今也則亡
清風猶在子於是慨然痛先生以純德至行沉落光耀
官闕軾廬之禮士無表墓之文知而不書我執其咎乃
披典校德謚曰貞晦先生窮徴其實建石于路用告將
來之有識者云爾貞元五年秋八月東平吕温述
[070-15b]
唐文粹巻七十
[071-1a]
欽定四庫全書
唐文粹巻七十一
宋 姚鉉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