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相三
唐太尉中書令西平王李晟神道碑裴度/
唐檢校司徙中書令咸寧郡王渾瑊神道碑
權徳輿/
[057-1b]
唐司徒中書令許國公韓𢎞神道碑韓愈/
節制四
唐四鎮北庭行營節度使扶風郡王馬璘神
道碑常衮/
唐贈司空范陽大都督忠烈公李楷神道碑
楊炎/
唐贈梁州都督隴右節度大使郭知運神道碑
張說/
[057-2a]
唐邠寧節度使史孝章神道碑劉禹錫/
唐太尉中書令西平王李公神道碑銘并序/
裴 度
公其是乎不然何覆暴如風振槁葉戴君若鼇冠靈山
橫流之中一匡而定公諱晟字良器其先隴西人後徙
京兆曾祖嵩皇珉州刺史祖思恭皇洮州刺史贈幽州
大都督考欽皇左金吾衞大將軍隴右節度經略副使
[057-2b]
贈太子太保代有名跡雄于西土公㓜好學學不為已
及讀吕張孫吳之書慨然有經邦濟物之志未弱冠遊
秦涼閒元侯宿將見者咸器異之乾元初甞客武都值
酋豪以缺守遘亂殺掠平人公與所従十數騎馳而射
之殪其為魁者餘黨遂遁冦所虜獲積如丘山公一無
所取椎牛釃酒享士而去邦人感服具狀以聞特拜左
清道率飾以金紫將朝京師自獻方略屬裔夷紛擾有
土急賢河隴將帥相繼表用歴二府右職所至常以才
[057-3a]
謀為其委重累遷至光太常卿階爵在第一品涇原
四鎮北庭節度都知兵馬使懸識虜態周知地形應變
不窮有奪有待驥驟庭而莫展雲出岫而斯飛代宗徴
以左金吾衛將軍為神策兵馬闕/
師命公督禁旅絶棧道而徃救焉公銜枚過險出賊不
意連下堅壁遂誅首惡還授檢校太子賔客且復舊職
建中二年田悅以魏叛徳宗極意致討悉起徂征以公
為神策先鋒都知兵馬使加御史中丞與河東河南等
[057-3b]
道諸軍合擊公濟河而行能以衆正及破洹水陣解臨
洺圍轢魏屬城抵燕通邑其摧鋒衂銳皆先羣帥而寘
力焉遥拜左散騎常侍兼御史大夫厥功未成聞賊泚
肆逆皇居失守西嚮慟哭載馳載驅行及代北授檢校
工部尚書充神策行營節度公提孤軍募散卒拊循訓
勵以達行在值懷光中叛大駕再遷加檢校右僕射餘
如故尋轉左僕射同平章事兼京兆尹神策軍京畿鄜
坊節度觀察使管内及商華等州副元帥公固守渭城決
[057-4a]
平秦壘調食制用先發我私捐甘攻苦皆自我始每一
言一誓聲淚俱發勇夫義士感而使之蔑不濟矣時自
雍而東延于汝洛震于河汴所在征鎮亂掠相從公介
巨盜之間使聲援斷絶立成師之法致號令嚴肅蒐捕
十旬指揮一舉
九市三條無輟肆之驚無秋毫之犯羽書速告鑾輅爰
歸廓氛祲為祥光攄憂憤為喜氣詩曰允矣君子展也
大成斯之謂歟考古視今論功稱忠者多矣若至危而
[057-4b]
安至難而易卓犖跨邁如公莫儔拜司徒兼中書令俄
以兇孽未寜邉防猶警歧下任重乃以本官兼鳳翔尹
鳳翔隴右節度觀察使及四鎭北庭涇原等州副元帥
改封西平郡王加食邑實封至一千五百户公威懾名王
政和藩部始至而生植少安而訓齊逮四載賦輿十倍
其初㑹課入輔拜太尉中樞如故人或謂公勲望已高
寵渥已極冝從容頥養稍稍遜避公曰不然人臣外則
盡心若止偷榮孰為且哲故每承帷幄之問則言咈無
[057-5a]
隱理奪不回大指以東夏可平西陲可復或已行而事
終不顯或未用而身遽不遺以貞元九年八月四日薨
于位春秋六十七徳宗撫几哭於别次自都邑達闗畿
無士庶無老㓜皆發哀相弔則曩時安人戢兵之徳可
謂浹於元元之骨髓矣冊贈太師賻賵加等以其
二月十六日葬于髙陵縣奉正原鄭國夫人杜氏祔焉
自捐寢至安宅皆上所辦䕶中貴反覆萬情所奉如不
及焉嗚呼以公之静難扶傾不言所利雖存殁極位始
[057-5b]
終殊禮而天意若曰其福享未至故迤延於後有子曰
愿故檢校司空河中節度等使贈司徒五列雄鎮三為
上公曰聦故光禄寺主薄曰揔故太子中允贈兵部郎
中曰愻左神武大將軍贈洪州都督曰恕故光禄卿贈
右散騎常侍曰憑故右威衞大將軍曰憲檢校左散騎
常侍嶺南觀察等使進因貴胄達以善政曰愬故檢校
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贈太尉克廣前修仍執醜
虜曰懿故渭南尉曰聽檢校司徒義成軍節度使統戎
[057-6a]
按俗是以似之曰惎右羽林将軍曰慇嵐州刺史並地
勢吏用兼而有焉粤大和元年秋七月聽拜䟽上言以
公之徽烈則御製碑文於渭川矣以公之風度則詔命
圖形於雲䑓矣唯大其丘巃鬱彼松檟望有祁山之象
拜無峴首之碑將刋貞石式表幽隧乃命臣度稱伐言
詩其詞曰
汝才汝畧將威致討必殄㓂虐太師泣奉捐軀誓衆度
[057-6b]
其成城可以利用赫矣鋪敦傳於墻垣手搏足踦如衝
如援一鼓而破一麾而奔掃清宫闈刷盪妖昏我師蒞
止我令行矣都人不知已事方喜飛章告慶飭駕言旋
鴻烈耀古讙聲動天車服之錫河山之誓九命而俯一
心若厲俾侯於岐阜安邊陲藩政既成衮職攸宜嶽降
帝賚矢言詭詞我后嘉猷我躬何為道直氣和勞謙終
吉福履所綏未至萬一上天不恵厚穸遄歸垂裕流光
用延㤙暉翼子肥家將壇台席繼立竒功代傳休績聽
[057-7a]
與伯仲永懷髙蹤請于朝廷表是丘封帝曰孝㢤胡可
不從宣我祖之丕業繄爾父之嘉庸乃詔作銘以觀億
齡
唐故朔方河中晉絳邠寧慶等州兵馬副元帥河
中絳邠節度營田觀察處置等使元従奉天定難
功臣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司徒兼中書令河中尹
上柱國咸寧郡
權徳輿
[057-7b]
天地訢合以生百嘉其成嵗功也則有震耀肅殺之助
焉君臣保乂以熈百志其講武功也則有經綸翼戴之
輔焉龍蛇起蟄山澤通氣與運相值有開必先斯太師所
以宣力四代稽謩七徳輝燿威靈勤身濯行霆征風行
乃緝熈于光眀故琱戈淑旂以嚴師律黄旒𤣥衮以正
台曜湛露彤弓以覺報宴納書追命以榮恤禮蕃錫始
終如公之功公諱瑊字某其先夏姒之後為淳維漢劉
之代為渾邪或强為國或分以姓貞觀中開置州壤就
[057-8a]
加官師曽祖元慶皇豹韜衛將軍靈丘縣開國伯祖文
夀皇太子僕贈尚書左僕射考釋之皇開府儀同三司
太常卿兼御史中丞寧朔郡王贈司空惟靈丘紹先公
之職居次卿之重僕射以積厚克家寧朔以偉才雄邉
貴仕崇勲乃列茅社流光追逺是加蜜印迴復介祉閒
生元臣功昭于前人徳合于大君建中癸亥翠華西狩
公以大司馬艱貞翼従部勒戎車揣摩殺機勤勞行内
為上心膂登壇授律誓
[057-8b]
又加焉乃進左揆遂叅大政摠賦輿而為之師長恢王
畧而以之北伐兇黨盡銳壁於武亭公以事鉅師老則
傷威重正合竒勝在於疾力奮寡擊衆鼓行無前殱夷
潰溺如建瓴水中堅席勝又復於咸陽長轂啟行既門于延
秋㑹時西平王以東諸侯之師清官獻㨗公乃抑其賈
勇須彼成功窒士心之尅伐息兵火之氣燄然後窮追
斬級冦孽以平備法從於清蹕捧大明於黄道告廟薦
功登拜上台撫封尹正復與虜㑹時北平王出大鹵収
[057-9a]
絳臺而公已緫成師下左輔於是輯忠力揚奇鋒復離
宫拔堅壘衡陣壓境傳于蒲津金鼓之聲氣相合山河
之表裏皆復渠魁授首師帥協附安流以濟方軌而前
士不罹傷工不易肆殄冦正刑四方咸龢論道進律乃
平水土秉誼靖人以修班制休嘉賁于草木利澤逮于
鰥寡言為軍志動為吏師貞元景子政成一紀進掌邦
教遂居右弼十五年冬寢疾十二月辛未薨于理所享
年六十四皇上悼歎不視朝五日冊贈太師賻禭弔祠
[057-9b]
有
縣洪固原太常跡其功徳奏謚曰忠武禮也初公年十
一以將門子仕于邉部未弱冠五遷至左驍衛將軍始
従朔方之師戰黑山次従隴右之師摧石堡又嘗西出
臨洮奪昆夷之善地而為之壁壘北絶大漠破獫狁之
堅甲而焚其廬帳又従汾陽王臨淮王討反虜于山東
攻賛皇北取真定射其特將李立節貫于左肩斃之又
五遷至太常卿皆以功次其閒開地于河曲以靜九蕃
[057-10a]
宣威于陜西乃定三川凡王師之所以剋獲都邑元老
之所以發揚蹈厲公必居其先偏而當其勍劇故以御
史中丞為靈州左司馬以御史大夫為邠州刺史以工
部尚書為單于大都䕶專征上郡榆林之地入為左金
吾衛大將軍又以戸部尚書奉普王出車之重自時厥
後投艱感槩能納大忠以恤大事理蒲十六年冄陟公
台以司空兼侍中以司徒兼中書令大凡歴官二十八
次真食千八百室居節制者五副元帥者四材力絶人
[057-10b]
始封樓煩方内洽平乃進咸寧凡汾陽
皆左右四履之地公皆踐歴憫冊師禮法謚尊名公皆
如之所不至者夀而已矣惟公厚性寛中智謀深静秉
義類以賦眀命植端誠以糺王慝講功述職逺意長利
執徳之柄蹈禮之輿致其用以格天啟其心以沃聖協
建皇極為宗工元龜雅好左氏春秋班氏史得考父之
恭范宣之讓霍衞之功略黄韓之教化又甞慕太史自
敘著作行已一篇詞不矜大而事皆眀備有子五人曰
[057-11a]
殿中少監錬太子中允鎬太子司議郎鉅櫟陽尉鋼雲
陽尉鐬著位于兩官以奉朝請試吏于縣内以修事任
食徳而才稟訓而忠皆以純孝致其哀敬令弟輔國大
將軍右領軍衛將軍武當郡王玘與諸孤等推烝彞景
鍾之義因識表以聞有詔詞臣刻石傳信乃採其賛書
侯表作神道銘銘曰
北戴斗極隂方尚武𤣥金朱錫命都府太師閒代感
㑹雲雨四征庇人九合尊主昔未成童則能肆勤卓行
[057-11b]
深入致果忘身弱冠摧鋒環列南軍中興之後書社策
勲援枹兩河轉戰三秦靈翔郇
入司徼巡時丁阨難節冠羣倫逋誅煽宿狂穢宫闕西
平鞠旅公亦授鉞既臨延秋如火烈烈休士退舍時惟
不伐祲沴濛濛蒲津未通北平釋位公實撫封胥命長
春克成厥功開壁勞軍靡有不同以律則臧在和而克
時惟太師有嚴有翼乃敷仁澤乃布條職時惟太師有
功有徳三公二府是奬是陟禭印易名以尊以飾材官
[057-12a]
介士鹵簿悽惻大隧鮮原中南之北萬邦作憲永代是
式追琢馨香與唐無極
唐司徒兼侍中中書令許國公贈太尉韓公神道
碑銘并序/ 韓 愈
韓姬姓以國氏其先有自潁川徙陽夏者其地於今為
陳之太康太康之韓其稱葢久然自公始大著公諱𢎞
公之父曰海為人魁偉沉塞以武勇游仕許汴之間寡
言自可不與人校衆推之為長者官至㳺擊將軍贈太
[057-12b]
師娶鄉邑劉氏女生公是為齊國太夫人夫人之兄曰司
徒𤣥佐有功建中貞元之間為宣武軍帥有汴宋毫
四州之地兵士十萬人公少依舅氏讀書習騎射事親
孝謹偘偘自將不縦為子弟華靡遨放事出入恭敬軍
中皆目之嘗一抵京師就明經試退曰此不足發名成
業復去従舅氏學將兵數百人悉識其材鄙怯智勇指
付必堪其事司徒竒之士卒屬心諸老將自以為不及
司徒卒去為宋南城將比六七嵗汴軍連亂不定貞元
[057-13a]
十五年劉逸淮死軍中皆曰此軍司徒所樹必擇其骨
肉為士卒所慕頼者付之今見在人莫如韓甥且其功
最大而材又俊即柄授之而請命於天子天子以為然
遂自大理評事拜工部尚書代逸淮為宣武軍節度使悉
有舅氏司徒之兵與地衆果大悅便之當此時陳許帥
曲環死吳少誠反自將圍許求援於逸淮啗之以陳歸
汴使數輩在館公悉驅出斬之選卒三千㑹諸軍擊少
誠許下少誠失勢以走河南無事公曰自吾舅殁五亂
[057-13b]
於汴者吾苖薅而髮櫛之㡬盡然不揃刈不足令震駴
命劉鍔以其卒三百人待命于門數之以數與於亂自
以為功并斬之以徇血流波道
十一年莫敢有讙呶呌號於城郭者李師古作言起事
屯兵于曹以嚇滑帥且告假道公使謂曰汝能越吾界
而為盜邪有以相待無為空言滑帥告急公使謂曰吾
在此公無恐或告曰剪棘夷道兵且至矣請備之公曰
兵來不除道也不為應師古詐窮變索遷延旋軍少誠
[057-14a]
以牛皮鞵材遺師古師古以鹽資少誠濳過公界覺皆
畱輸之庫曰此於法不得以私相餽田𢎞正之開魏博
李師道使來告曰我代與田氏約相保援今𢎞正非其
族又首變兩河事亦公之所惡我將與成徳合軍討之
敢告公謂其使曰我不知利害止知奉詔行事耳若兵
北過河我即東兵以取曹師道懼不敢動𢎞正以濟誅
吳元濟也命公都統諸軍曰無自行以遏北冦公請使
子公武以兵萬三千人會討蔡下歸財與糧以濟諸軍
[057-14b]
卒擒蔡姦於是以公為侍中而以公武為鄜坊丹延節
度使師道之誅公以兵東下進圍考城克之遂進迫曹
曹冦乞降鄆部既平公曰吾無事於此其朝京師天子
曰大臣不可
矣遂行既至獻馬三千匹錦紈綺纈三萬金銀器千而
汴之庫廐錢以貫數者尚餘百萬絹亦合百餘萬匹馬
七千匹糧三百萬斛兵械多至不可數初公有汴承五
亂之後掠賞之餘且斂且給恒無宿儲至是公私充塞
[057-15a]
至於露積不垣冊拜司徒兼中書令進見上殿拜跪給
扶賛元經體不治細微天子敬之元和十五年今天子
即位公為冡宰又除河中節度使在鎮三年以疾乞歸
復拜司徒中書令病不能朝以長慶二年十二月三日
薨於永崇里第年五十八罷朝三日贈太尉賜之布粟其
葬物有司官給之京兆尹監䕶眀年七月某日葬于萬
年縣少陵原京城東南三十里楚國夫人翟氏祔子男
二人長曰肅元某官次曰公武某官肅元早死公之將
[057-15b]
薨公武暴病先卒公哀傷之月餘遂薨無子以公武子
孫紹宗為主後汴之南則蔡北則鄆二冦患公居其間
為己不利卑身佞辭求與公好薦女請昏日月既至卒
不可得則飛謀釣謗以間染我公先事後情懷其
姦不得發王誅以成最功定次孰與高下公子公武與
公一時俱授弓鉞處藩為將疆土相望公武以毋憂去
鎮公毋弟充自金吾代將渭北公以司徒中書令治蒲
于時弟充自鄭滑節度平宣武之亂以司空居汴自唐
[057-16a]
以來莫與為比公之為治嚴不為煩止除害本不多教
條與人必信吏得其職賦入無所漏失人安樂之所在
以富公與人有畛域不為戲狎人得一笑語重於金帛
之賜其罪殺人不發聲色問法何如不自為輕重故無
敢犯者其銘曰
在貞元世汴兵五猘將得其人衆乃一愒其人為誰韓
姓許公磔其梟狼養以雨風桑穀奮張厥壤大豐貞元
元孫命正我宇公為臣宗處得地所河流兩壖盜連為
[057-16b]
羣雄唱雌和首尾一身公居其間為帝督姦察其嚬呻
與其睨眴左顧失視右顧而跽蔡先鄆鉏三年而墟槁
乾四呼終莫敢濡常山幽都孰倍孰扶天施不留其討
不逋許公預焉其賚何如悠悠四方既廣既長無有外
事朝廷
將則是矣相則三公釋師十萬歸居廟堂上之宅憂公
讓太宰養安蒲坂萬邦絶等有弟有子提兵守藩一時
三侯人莫敢扳生莫與榮殁莫與令刻文此碑以鴻厥
[057-17a]
慶
故四鎭北庭行營節度使扶風郡王贈司徒馬公
神道碑銘并序/ 常 衮
皇帝使常侍以故征西扶風郡王臣璘功行之錄詔門
下侍郎平章事臣衮曰古諸侯大夫計功稱伐書于太
常勒之彞器徳勲髙故其文懿事業實故其言逺有國
之大經也納忠於王室豈褒紀之禮闕歟宜文其頌聲
以昭示承休于豐碑焉臣謹按司勲之戎籍史官之年
[057-17b]
表而叙之云聖上稽黄虞之道以武功文徳統御天下
赫赫明明罔不率俾唯犬戎自擅冦于我西土而猶懷
以威徳久而浸驕時乃大稽命將考之令典惟三年夏
六月庶邦百辟洎侯王列將咸㑹於明庭乃大誥於爾
在位有能興我西師僉曰璘
夏有鸞旂琱戈之賜公拜手稽首不敢辭難遂帥師朝
那弭節涇流恢耀武威以臨于戒秋既至乃以戎服立于
軍門之外奉敭天子之威命而訓於將軍列校六正五吏三軍
[057-18a]
之大夫曰惟昔盛明必有憂難其在殷髙宗也有鬼方
之征其在周文祖也有昆夷之患秦以安定北地戎狄
内侮漢以金城隴西氐羌入冦故遣率以守衛中國修
戰而髙尚武力國家道徳盛於殷周甲兵雄於秦漢亦
有邉患尚勞睿謀則疆臣之罪也將何以塞責誓將上
奉神武之筭下慿戎士之力鼓行而前殄殱羣慝詞情
抗厲風雲動色於是軍舉法以誓之令簡而一衆畏而
服雖嚄唶老將聞而竦然乃周覽其山川以備其戰守
[057-18b]
有若犀兕其威貙豻其勇屹立而不動者持重之將統
焉禦于水硤之衝蒙輪超乗縵胡突鬢耽盼而横奮者
雄毅之將董焉捍于瓦亭之隂輕軒飛翰闐闐桓桓隸
於射聲校尉以出松谷百夫之特萬人之敵屬於車師
後部以殿銅城火渠門之旗舒於大回川雷密須之鼓
既定天地肅然遂使魁徤氣索猛鷙魂駭郤略引去不
敢近塞故八年之間再冦而已此皆親稟睿略協用武
[057-19a]
經前後獻功悉如宸㫖方將大復流沙逺收故地奪我
良將罔卒西事以大歴十一年月日薨于戎府春秋五
十六天子廢朝而歎曰安得雄邉威敵之臣如扶風乎
遣中命以迎喪顧近侍而流涕其至第也百官會弔其
遣奠也五校啟行賵以車馬唅有貝玉所以褒大勲也
初公自二庭統甲士三千赴鳳翔行在遂陳滅胡之策
先皇帝奇之曰吾無憂於東方也遂戰青渠陣灃水收
二陜復三川衛南以百騎破五千河陽以一旅摧十萬
[057-19b]
史朝義悉師自將大戰邙山國家以天下勁兵夾攻未
動公獨率所部不陣而馳偃旗先登闞如虓虎闘酣披
靡横貫而出迴戈奮擊虜陣始破交突數合轟然大潰
時副元帥太尉光弼壯之曰吾用兵三十年未見以少
擊衆雄㨗之若此每有征伐大計悉咨訪焉斯亦羣帥
之傑既而移軍右輔疾援河西固已
地及聞僕固懷恩之變即日旋師萬類千羣延蔓山谷
輕行轉闘虜殺而歸屇于岐都冦已四合公乃持滿外
[057-20a]
嚮坌入懸門未及解甲背城出戰戎師北走數騎前追
眥血横灑朱殷金甲楇㦸而墜應弦而倒者數千萬人
可謂三軍之絶也至於理鄭國撫潁封化郇邠寧上郡
勤於藩職惠於長人勞徠流庸贍䘏孤老縑綜綿纊工
於織紝入而有制故大東之刺不作禾麻菽麥業於播
藝用之有節故自北之化可懷此又列郡之率化也公
字某扶風人也自秦漢至於國朝公卿大將軍通侯二
千石踵武王室休有烈光曾祖昭朝散大夫新豐縣令
[057-20b]
祖正會右威衛將軍扶風郡公贈光禄卿父晟左司禦
率府兵曹叅軍贈太子少保忠孝在門文武繼代宦婚之
盛士族有輝惟公勲胄華茂雄姿髙爽少有四方之志
以才氣自任擺落凡格不嬰細微故弋獵畋漁嘯咤川
澤年二十讀伏波傳至大丈夫當於邉野以焉革裹屍
而還慨然而歎曰豈使吾祖勲業墜於地乎由是愾憤
邉戎徘徊孤劔
將軍殿中監太保御史中丞遷御史大夫領北度行軍
[057-21a]
使邠州刺史加工部尚書節制涇原以鄭潁二州之
尋拜右僕射知省事階至儀同進封異姓王副軍以降
略而不書以英明之識遇聖明之運故得竭其智謀極
其任遇抗大節以激危難攄洪仁以庇傷殘公之理軍
也以穰苴兵法孫子十三篇先以正合終以奇勝閑廓
深應變無端與之安與之危故可合不可離同其敗
同其成故樂死不樂生至于木罌濟河登山㧞幟解鞍
而卧鞭焉而馳兼之有餘亦不差異嘗以家財二百萬
[057-21b]
贍三軍與其散已食於行伍陳賜金於廊廡何相去之
逺㦲公之事君也奉之以實納之以忠造膝前籌詞禮
明順檢身無過恭謹畏慎禄賜所加則受小辭大任使
所及則履險讓夷以忠林而親重有絳侯之遇也以簡
質而倚愛有吳漢之信也所謂國之神將朝之藎臣終
慶於家永於福祚鍾石享於祖考帶礪傳於子孫冝㦲
嗣子旰等重族之盛業承家哀哀執喪痛結天壤萬
[057-22a]
朝經請諡嘉名謂之合禮銘曰
峩峩雍城積髙氣靈氣主金行良將乃生琅琅司徒雄
略縱横耽耽其視震震厥聲四方静難二紀操兵奮
厥武車師戎府鐵馬蛇矛大黃白羽天山瀚海歕薄風
雨驍騎三千披荆謁主従我撫軍擊胡滅虜迴戈涼野
解敵岐下烈烈英風橫飛西土遂佩珩璜分雄棨㦸寵
臨方鎮迺蔚迺赫洪稜遐振虜氣外折惠化滂流人心
内結昆夷先零白斾至涇受筭宸扆朱旗撫征密隂前
[057-22b]
塞義渠故城丘巒陵谷逺近相屬澶漫傾合紆餘迴復
野戰髙秋金羈馳逐左揮右射虎捷神速畨渠愕視百
姓推伏國于扶風祚爾嘉庸位長庶寮鴈行三公王用
蕃錫我有鼓鐘叔父昆弟燕私邕邕功成身殁寵厚厥
終周漢二宣皆有勞臣北征西討出車轔轔今我司徒
實同厥勲勲在王室光昭後昆
唐贈范陽大都督忠烈公李公神道碑銘并序/
楊 炎
[057-23a]
秦霸也張禄去魏漢興也淮陰離楚龍鳴風雨之會蛇
變泥蟠之中逶迤感通精氣相合斯契也豈人力也
皇唐贈司空范陽大都督李公諱楷其本出於隴西八
代祖節後魏鴈門太守燕齊之亂族没鮮卑東遷號良
將之家北部實大人之種其生渤碣其居戴斗海塞迴
抱興公之器天星下直為國之祥英氣混茫熊據龍驤
望其形得山河之狀覩其銳見金鼓之威神明為徒義
勇為器久視中以驍騎嵗入于遼西臨太原南震燕趙
[057-23b]
雲火照于河上天兵宿于北門朝廷憂之有命招諭合
以信誓際于天人話言感寤撫劔歎息是嵗以控弦之
士七百騎垂櫜入塞解甲來朝以其本枝復賜李氏授
玉鈴衛將軍左奉宸内供奉圖形雲閣之中置酒蓬萊
之上君臣相賀羽衛生光君子曰井谷不可以游龜龍
蟻垤不可以戴松栢漢於是始靖虜於是始憂是後殪
靺鞨于鴨緑之野覆林胡于榆闗之外北出障塞懷其
王庭南救河源復其死地石壑之役以一旅定三軍冷
[057-24a]
陪之師以虛聲破精勁東封之嵗外
西䕶監牧雲麾鐵騎山動地踴右據清海北登狼山氷
泮則會師風髙則出塞皇威振于四海王化敷於無外
故得大命三錫天馬輅定國難者兩朝拖侯服者四
紀會兵車者百勝出帳下者千人國有事未嘗不勤勞
無私可謂知禮於戲天道曖昧胡星未殞以營平之年
不終大用以伏波之病再出窮荒天寳元年五月二十
日自河源薨于懷逺縣之師次春秋六十七贈營府都
[057-24b]
督明年詔葬于富平縣壇山原維公智之大竇神之異
門心和體剛慮逺精徹思乎耳目之外行乎變化之中
震呼戎獯嘯吒風雲貔虎之悍以禮成百萬之强以謀
勝故鮮卑因之以疲中國天后取之以空大漠於中宗
開朔方之地四百里於睿宗食佐命之邑三千戸於𤣥
宗則主禁衛吞諸戎東西南北動罔不尅禦戎安邉凡
十命焉祚于後也元子太尉中書令東都河南江淮等
道副元帥臨淮郡王光弼少子太保御史大夫渭北鄜
[057-25a]
坊等州節度使武威郡王光進負河圖以列四星遇英
主而當三傑肅宗
華夷並為召畢乾元中天子以公炳徳丕赫積仁流慶
大福再成沒而不朽乃命太常追考功績諡曰忠烈贈
司空范陽大都督夫人贈號韓國夫人於是建廟堂命
宗紀室有山龍之服樂有鍾石之和昭宣令圖是有銘
篆銘曰
茫茫上象降精于北是生純臣其在異國矯矯府君蔚
[057-25b]
其英靈蛇蟠斗極鵬化南溟來于本邦㑹此天庭風驅
虎旅晝食狼星綿綿塞草天隔華夏北距隂山野無胡
馬殊勲大績玉劒𤣥社天摧武庫海折崑崙在昔遺慶
惟魯臧孫曰聖在天勤于至道既命太尉又崇太保一
門四龍二作元老赫赫元老氣含清真白髮重冠高堂
有親帝命韓國祚于夫人亦詔薊丘下寵明神彼丘之
搸此石之磷悠悠令徳萬古清塵
隴右節度使贈涼州都督郭公神道碑銘并序/
[057-26a]
張 說
四序平分清秋之氣勁五方異俗崆峒之人武故隴上
多豪山西
如敵國麾幢指塞自比長城得之於太原公矣公諱知
運字逢時其先太原著姓今則晉昌人也本乎文王之
弟是為虢叔虢或云郭因而氏焉自燕昭尊隗以築宫
漢祖封亭以列國其侯于陽曲宅彼太原舊矣亭之𤣥
孫友従太原徙隴西昭帝分隴西置西平郭氏又為郡
[057-26b]
之右族友之昆孫武威太守憲憲之猶子散騎常侍芝
俱有名跡見於魏晉則晉昌諸宗散騎之後也爾乃一
門連譽時人號曰三儒四海齊名天下謂之八凱光禄
𣲖分於馮翊廷尉世茂於潁川孝則天錫釡金忠則帝
章冕服仁則猛獸不害信則童兒不欺豈直介休見有
道之碑洛陽聞立徳之傳而已曾祖欽𤓰州大黄府統
軍上柱國祖才朝議郎𤓰州常樂縣令上柱國父師朝
散大夫上柱國贈伊州刺史磧鹵之地戎馬生郊業戰
[057-27a]
鬬而𢎞勲仕州縣而為達啟莫京之繇福不在於其身
積無聲之善慶必流於後嗣公太白之精雷泉之靈膺
家之禎為國而生身長七尺力能扛鼎猨臂虎
鶚瞵射穿七札劒敵萬人子卿路逢遥識將軍之相唐
舉一見足辨封侯之骨解褐以善戰授昭武校尉秦州
三度府左果毅以敗狄北庭加游擊將軍沙州龍勒府
折衝兼右金吾郎將瀚海軍副使以軍界破虜即授其
州刺史進當軍經略使朝廷以未愜前除且有後命遷
[057-27b]
本衞中郎將仍舊為州軍使黙啜之冦北庭也公奔命
解圍軍聲大震加雲麾將軍右武衛將軍封介休縣開
國公食邑二千戸開元二年吐蕃入隴右掠坰牧公兵
以奇勝冦不復蹤積甲山齊而有餘收馬荅量而未盡
歸功廟筭朝議多之拜羽林將軍持節隴右諸州節度
大使兼鄯州都督河源軍使鎮西陲信國之藩屏坐北
落亦王之爪牙故入奉期門而出寄分閫於是料敵無
備閒其師老潛軍一舉大俘九曲鎻甲文劒馬犛牛
[057-28a]
既獻戎捷遂頒朝賜乃兼鴻臚卿攝御史中丞封太原
郡開國公加前食邑三千户執憲揔軍典屬乗障增爵
益邑遇厚恩深俄而六州羣胡相率大叛命公統隴右
之騎濟河曲之師鋒鏑爭先
軍授一子官金銀器百事雜綵千段班師臨洮遘兹虐
疾嗟乎匈奴未滅宿志不申生也有涯死而猶視開元
九年十月二十二日薨於軍舍春秋五十有五蕃夷邉
鎮血面摧心悲慘風雲號慟山谷豈非良將視人如子
[057-28b]
人亦視猶父乎皇帝憫焉詔贈涼州都督米粟五百石
錦帛五百段命都水使者張景佚備物䕶葬遵朝典也
惟公氣猛而性和量寛而精銳沈謀可以掩蓍蔡雄㫁
可以奪鬼神故常糟粕韜鈐蒭狗風角然其樹恩結信
立威用武烜赫如風濤震盪如雷雨戰必克攻必取每
有奏謁帝特稱歎孝文之得魏尚虜不足憂太祖之見
郭嘉知成吾事前後錫錦衣寳帶文馬素女爛其盈門
長鳴在廄感知已之主陳必死之力皇情西顧則九羌
[057-29a]
釁鼓詔書北伐則六狄焚旗上成聖君之𤣥鑒下效武
臣之素節其竟也如此夫為人子立廟致敬祖考來格
不亦孝乎為人臣恢疆禦侮以勞定國不亦忠乎若然
者歸義方於先人揚令名於後代可也嗣子英傑起復
定逺將軍
度副大使英奇朝散大夫前尚輦奉御英協㳺擊將軍
前京兆府勵行府右果毅都尉英彥朝議郎前左衛曺
曹㕘軍等咸善居喪而過哀或従王事而奪禮則知辛
[057-29b]
賢父子繼位將軍祭彤弟兄望㕘師律去本不戀達也
而新是謀權也嘉此武功創其宅兆以十年七月葬我
太原公夫人燉煌索氏祔焉禮也皇上念功以惜逝厚
終以遇存有詔詞人為其碑誌介士送葬即封征虜之
墳單于入朝當祭度遼之墓銘曰
洸洸將軍雄略冠羣平西征北震戎懾獯亭障卧鼔屯
田饋軍仗此白刃致彼青雲郭侯宴喜既多受祉𤣥牡
黻衣清廟蠲祀鼎食金奏炮龞膾鯉既來不庭有嚴天
[057-30a]
子流沙博望羽林飛騎河曲迴兵臨洮舊阯手握金節
魂沈玉帳千里送喪三軍悽愴詔葬禮崇恩碑義豐生
為神將死為鬼雄身世一滅榮華萬空祁連之墓長旌
武功
校户部尚書兼御史大夫賜紫金魚袋贈右僕射
史公神道碑 劉禹錫
僕射名孝章字得仁本北方之强世雄朔野其後因仕
[057-30b]
中國遂為靈武建康人曾祖道徳贈右散騎常侍封懷
澤郡王祖周洛銀青光禄大夫檢校太常卿兼御史中
丞北海郡王贈太子太保考憲誠早以武勇絶人積功
至魏博節度使終于河中晉絳慈隰等州節度觀察使
檢校司徒兼侍中河中尹贈太保其薨也大臣中書令
晉國公裴氏為之碑其名益顯公即侍中之元子母曰
冀國夫人李氏公㓜而聦寤父母賢而加愛焉及長好學
遷善秀出儕輩鄴下諸兒號為書生元和中太尉愬為
[057-31a]
魏帥下令掄材出轅門取大將家翹秀者為子弟軍列
于諸校之上公獨昌言願效文職太尉深奇之遂假魏
州大都督府㕘軍長慶二年常山衆叛害其帥沂國公
田司徒于帳下沂公發迹于魏人猶懷之詔命其子布
以尚
士氣不振渙然内潰獨與冗従之旅偃旗而歸百憤攻
中卒自引決先侍中時為中軍都知兵馬使兼御史中
丞全師在野開然推戴之請為假侯以鎮定中貴人飛
[057-31b]
駒上聞穆宗夜召翰林學士草詔書以眞侯命之實有
魏土従衆而合權也是嵗公自攝官轉本府士曹㕘軍
兼監察御史賜朱衣銀印推恩以及子也一旦跪于父
母前進苦言曰臣竊惟大河之北地雄兵精而天下賢
士心侮之曰河朔閒視猶夷狄何也葢有土者多乗兵
機際㑹非以義取今臣家父侯母封化為貴門君恩至
矣非折節礪行彰信于朝廷無以弭識者之譏寤明君
之意節著於外福延於家乗時蹈機不可旋踵言訖泣
[057-32a]
下數行父俞毋賛天性交感三心既叶萬衆潜化天子
聞而嘉之曰彼眞有子乃授檢校太子左諭德兼侍御
史充節度副使累遷至散騎常侍兼御史大夫賜金印
紫綬二軍之政事如命卿弛張損益所以㕘決潜革故
態人知嚮方太和二年滄景節度使李全
㨗竊據故地詔下以文告弗革遂用大刑先侍中表請
率先諸侯使元子以督戰制曰可公承君父之命乃捐
其軀一舉而下平原壓滄壘由是加工部尚書及王師
[057-32b]
凱旋上表願一識承眀廬詔允遂赴闕下得覿便殿上
曰嚮吾始征滄州議者皆曰彼魏之姻也慮隂為冦謀
吾發使數輩以偵之其還也僉曰爾父𤁋款于賔筵爾
毋抗詞于簾下願絶姻以立效其經始啟發出于爾心
今滄海砥平策勲之日宜貴爾三族命爾父為侍中遷
鎮於近地加爾禮部尚書析相衛澶三州為鎮以居之
俾爾一門大榮以誇天下公拜稽首謝父遷讓已爵禮
無違者翼日詔見於明庭人咸曰史氏之寵光古無有
[057-33a]
也牙旗碧幢方指東道侍中以帳下生變聞泰極而否
當歌而哭迎柩于路仰天長號因葬于洛陽之邙山冀
國夫人祔焉寢苫枕塊以所仇同天為大酷未㡬詔舉
金革之義起為右金吾將軍累表陳乞有司以違命督
之輿疾即路閒嵗擢授鄜坊丹延等州節度觀察處置
等使居四年遷鎮于滑
改右金吾大將軍又授鉞于邠土孟秋至治所首冬遘
疾拜章入覲不克展和鸞鞗革之儀薨于靖恭里之私
[057-33b]
第享齡三十九當開成三年十月二十日上聞而悼之
不視朝一日贈尚書右僕射眀年二月歸塟于洛都夫
人瑯琊王氏祔焉繼室深澤縣君博陵崔氏有一子曰
渙生七年而孤僕射之喪自復魄至葬當門户備祭祀
建碑表皆縣君之能且命其家老具事功來請嫠不恤
家而憂幼嗣不知其先人之官業乞辭以傳于後也君
子以為知禮謹書之銘曰
斗極之下埪峒播氣終于侍中孔武且貴奉上致命冝
[057-34a]
昌後嗣僕射承之良弓不墜耳煩鉦鼔心悦文字虎穴
之中生此騏驥大和糺元滄景不䖍子弄父兵跳踉海
壖有隣隂交蝟起雞連詔下簿伐艮隅騷然時惟侍中
實綂魏師蓄鋭未發衆心危疑僕射為子陳謀盡詞興
言涕零有感尊慈絶姻效節精貫神祗滄波底寕王命
襃之乃遷元侯來鎭近畿乃祚元子别建旌麾一門四
節輝耀
干雲之臺烈缺焚之哀哀孝嗣丁此大酷迎䕶幃輤葬
[057-34b]
于東洛訴天觸地血染縗服禮有金革詔書敦促不遂
枕戈驟膺推轂雕隂白馬暨于邠谷雖榮三鎭不荷百
禄綺紈之間珪組纍纍如彼晨葩日中而萎有妻名家
有子稚齒行號執禮歸室蒿里洛水之陽修邙之趾尊
卑穆敬幽顯同理舊松新栢亦象橋梓刻石紀功垂于
萬祀
唐文粹巻五十七
[058-1a]
欽定四庫全書
唐文粹巻五十八
宋 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