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72 欽定河源紀略-清-紀昀 (WYG)


[047-1a]
欽定四庫全書
 河源紀畧卷三十五
 雜錄四
 河源重發阿勒坦郭勒至鄂敦他臘境
  漢書地理志金城郡臨羗縣西北塞外有西王母
  石室有弱水崑崙山祠
   按漢書地理志昆侖山祠統言臨羗西北塞外
   未確指其為何地後人多據之以為大河重發
[047-1b]
   之處即係昆侖未免名實混淆兹錄漢志原文
   而訂正其説於此
  博物志九河之水起于黄河黄河上通于天源出
  星宿初出甚清帯赤色後以諸羗之水注之而濁
   按星宿海之為河源其説發於元使然考博物
   志有河源出星宿海之論唐書有栢海星宿川
   之文則知河源之稱由來乆矣以重源再發之
   處為初源其悞不自元人始也至謂上通於天
[047-2a]
   源出星宿則又因列星形似而附㑹為荒唐之
   説總由未覩真源徒滋臆説正之以阿勒坦郭
   勒之黄水始知初出甚清之為讕語也
  新唐書吐谷渾𫝊道宗曰栢海近河源古未有至
  者君集道宗行空荒二千里盛夏䧏霜乏水草士
  糜氷馬秣雪閲月次星宿川達栢海上覽觀河源
  元史河源附錄寧河驛西南六十里有山曰殺馬
  闗林麓穹隘舉足浸高行一日至巔西去愈高四
[047-2b]
  閲月始抵河源
  又朶甘思西鄙有泉百餘泓沮洳散渙弗可逼視
  方可七八十里履髙山下瞰燦若列星以故名鄂
  敦他臘鄂敦譯言星宿也鄂敦他臘原作火/敦腦兒今譯改
  又連屬吞噬迤邐東騖成川號赤賔河
  又九渡河通廣五七里可渡馬又四五日水渾濁
  土人抱革囊騎過之聚落糾木幹象舟傅髦革以
  濟僅容兩人
[047-3a]
   按漢書水經注于大河重發之地皆以積石概
   之未能細述其曲折元使所窮蹤跡頗著乃僅
   至鄂敦他臘而止未獲上溯真源盖由未覩水
   色宜其懵然於潛入處也至其所載經由形勢
   頗可採擇今附著卷中
  明史西域𫝊安定衛廣袤千里東近罕東北邇沙
  州南接西番居無城郭以氊帳為廬舎産多駝馬
  羊牛
[047-3b]
  一統志查靈海在黄河源鄂敦他臘之東廣二百
  餘里東西長南北狹黄河亘其中而流湖水色白
  而形長
  又鄂靈海在查靈海東五十餘里周三百餘里其
  形自東北趨西南東北狹西南廣黄河經其中自
  東北流出湖水色青而形長
  又拉母拖羅海山在黄河源阿勒坦河南岸自河
  源鄂敦他臘至巴顔喀喇一帯絶無高大之山惟
[047-4a]
  此稍覺崇隆
  又馬尼圖山在烏藍得什山東其山甚大石上有
  昔人鐫刻漢文
  又查爾雜通布山在雜普通古查哈蘓拖羅海山
  東南山有七峯極高大冬夏積雪不消
  水道提綱河源南岸有古爾板蒙衮拖羅海山三
  峯相並又有拉母拖羅海山稍崇峻西南有阿拉
  爾巴顔喀喇嶺其脈西自金沙江源犁石山蜿蜒
[047-4b]
  東來山石黒色䝉古謂富貴為巴顔黒為喀喇即
  唐劉元鼎所謂紫山者阿爾坦河雖元人尋源但
  知起星宿海未知其西尚有本源䝉古謂金為阿
  爾坦言水色微黄而溜甚急真河源也
  又星宿海于羣山圍繞中平地有泉千百泓並湧
  望若列星阿勒坦河自西南來皆滙自巴顔喀喇
  山東北連亘為阿克塔齊欽及巴爾布哈二山高
  大異常一則兩峯如馬耳正當其北一則兩崖壁
[047-5a]
  立當其東北
  又鄂敦他臘以東四五百里中地皆灘磧藪澤水
  泉分合鉅細不常黄河猶綠色以衆流奔凑漸變
  而黄額得靈諸泉眼並湧亦若星宿海然但小耳
   按阿勒坦河在鄂敦他臘之西古所未到羣山
   形勢與其物産事蹟未有能詳言之者
皇朝輿地式廓一統志及水道提綱所載可資映證至
   其以巴顔喀喇山即為昆侖尚沿舊説之誤未
[047-5b]
   能訂正今逢
命使窮探真源昭著得以禀承
聖訓分别採錄爰加刪節庶以釐正其是非焉
 阿本柰瑪勒占木遜山境
  司馬彪漢書注云析支西濱河首今大雪山東南
  黄河旋繞之處俗名出外河套即古析支河曲地
  博物志河水至積石山始有草木
  水經注積石山在西羌之中燒當所居也
[047-6a]
  司馬彪曰西羌者自折支以西濵於河首左右居
  也河水屈而東北流逕析支之地是為河曲矣應
  劭曰析支去河闗千餘里羌人所居謂之河曲羌
  也
  又十三州志曰南津西六十里有白土城在大河
  之北而為緣河濟渡之處
  又叚國曰澆河西南百七十里有黄沙南北百二
  十里東西七十里西極大楊川望黄沙猶若人委
[047-6b]
  乾糠於地都不生草木蕩然黄沙周圍數百里
  唐書吐谷渾傳吐蕃使請河西九曲之地以為金
  城公主湯沐之所既得九曲其地肥良堪頓兵畜
  牧
  又党項傳党項漢西羌别種古析支也處山谷﨑
  嶇以姓别為部土著有棟宇織犛尾羊毛覆屋嵗
  一易俗尚武無法令人夀多過百嵗男女衣裘褐
  被氊畜犛牛馬驢羊不耕稼地寒五月草生八月
[047-7a]
  霜䧏無文字候草木記嵗三年一相聚殺牛羊祭
  天取麥他國以醸酒
  又党項器械鈍苦畏唐兵精以善馬購鎧以善羊
  貿弓矢
  元史河源附錄大雪山山腹至頂皆雪冬夏不消
  土人言逺年成水時六月見之
  又曰崑崙以西人簡少多處山南山皆北穹峻水
  亦散漫獸有髦牛野馬狼狍羱羊之類其東山益
[047-7b]
  高地益漸下岸狹隘有狐可一躍而越之處
  明史西域都指揮李英率軍深入追賊踰崑崙山
  西行數百里抵安定曲端衛遇安定賊擊敗之獲
  駝馬牛十四萬有竒
   按元史明史所言崑崙皆積石山之誤
  一統志積石山即今大雪山綿亘三百餘里上有
  九峯高入雲霧為青海諸山之冠中峯亭然獨出
  百里外即望見之積雪成氷厯年不消峯巒皆白
[047-8a]
  形勢險峻瘴氣甚重人罕登陟今土人以此山為
  西海之望山四時禱祀焉其西海左右前後山之
  高大者共十三山畨俗皆分祭之而以此為最
  又松噶爾渡在黄河自東折西之處兩岸石崖掩
  日河行其中十月初早凍至三月尚未解土人俟
  氷堅時從此渡
  又噶哈渡在黄河折西流之處亦氷渡也
  又烏藍芒奈渡在黄河折西流之處兩岸高峯夾
[047-8b]
  聳河流其間故水淺可以馬渡
   按阿木柰瑪勒占木遜山延亘三百餘里大河
   繞其三面一千數百里河水之外羣山圍繞皆
   大河曲折經由之境也恭讀
大清一統志備錄大雪山形勝羅列盤奥視元史所載
   精詳盖不啻十倍過云
 庫庫淖爾境
  漢書地理志金城郡臨羗西北至塞外有仙海鹽
[047-9a]
  池
  又趙充國𫝊治隍陿以西道橋七十所令可至鮮
  水
  後漢書西羌𫝊西羌所居無常隨水草地少五榖
  以畜牧為業堪耐寒苦不避風雪性堅剛勇猛得
  西方金行之氣焉
  又河隍間少五榖多禽獸以射獵為事
  又大小榆谷土地肥美北阻大河因以為闗又有
[047-9b]
  西海魚鹽之利縁山濱水以廣田畜
  水經注湟水出塞外東逕西王母石室石釡西海
  鹽池北
   按湟水入大河處在河州地其發源及經由之
   境則自庫庫淖爾西境而絡其北水經注所叙
   湟源正庫庫淖爾之北方謹附載於此
  又土樓北倚山原峯高三百尺有若削成樓下有
  神祠雕墻故壁存焉闞駰曰西平北有土樓神祠
[047-10a]
  也
  又縣有龍泉出允街谷泉眼之中水紋成蛟龍或
  撓破之尋平成龍畜生將飲者皆畏避而走謂之
  龍泉
  又城之西南有馬蹏谷漢武帝聞大宛有天馬遣
  李廣利伐之始得此馬有角為竒故武帝天馬之
  歌曰天馬來兮厯無草逕千里兮循東道胡馬感
  北風之思遂頓羈絶絆驤首而馳晨發京城夕至
[047-10b]
  敦煌北塞外長鳴而去因名其處曰候馬亭今晉
  昌郡南及廣武馬蹏谷盤石上馬跡若踐泥中有
  自然之形故其俗號曰天馬徑夷人在邊效刻是
  有大小之迹體狀不同視之便别
  魏書吐谷渾傳吐谷渾從洮水西南極白蘭數千
  里中逐水草廬帳而居以肉酪為糧
  又青海周圍千餘里海内有小山毎冬氷合後以
  良牝馬置此山至來春収之馬皆有孕所生之駒
[047-11a]
  號為龍種必多駿異吐谷渾嘗得波斯草馬放入
  海因生驄駒日行千里世傳青海驄者是也土出
  犛牛馬多鸚鵡饒銅鐵硃砂
  隋書煬帝紀大業五年置馬收於青海渚中
  隋書吐谷渾傳伏俟城在青海西十五里有城郭
  而不居隨逐水草其主以皁為㡌妻戴金花冠其
  器械衣服畧與中國同其王公貴人多戴羃䍦婦
  人裙&KR0237辮髪綴以珠貝有大麥粟豆多犛牛饒銅
[047-11b]
  鐵硃砂
  唐書哥舒翰𫝊翰築神威軍于青海上有白龍見
  因號應龍城
  唐書吐谷渾𫝊吐谷渾地多寒宜麥菽粟蕪菁出
  小馬犛牛銅鐵丹砂有青海周八九百里
  唐書地理志鄯州鄯城注自振武軍經尉遲川苦
  䟦海王孝傑米栅九十里至莫離驛又經公主佛
  堂大非山二百八十里至那錄驛吐谷渾界也
[047-12a]
  唐十道山川圖大非山在青海南
  通志熱水山南出煖水流入青海北出冷泉即西
  寧河源
  明史西海水草豊美畨人環居之專務畜牧日益
  繁滋素號樂土
  又諳達羡青海饒富襲據其地子嗣立以焚修為
  名請建寺青海許之寺成賜額仰華諳達舊作俺/荅今譯改
  明統志青海在西寧衛城西三百餘里海方數百
[047-12b]
  里有魚無鱗背負黑㸃西有二十七道水滙為西
  海冬夏不溢不乾自日月山望之如黑雲冉冉而
  來
  一統志按西海周迴七百五十餘里中有山名魁
  孫拖羅海有峯名插漢東西對峙水色青綠中流
  高起
  又青海産無鱗魚頭鋭身圓無鱗背負黑㸃自二
  三寸至四五寸土人名小者為拏虎大者為布哈
[047-13a]
  又察漢拖羅海烏爾圖山在青海西南
  又環青海之濵者有十三山土人皆名烏爾圖謂
  之十三角云
  又魁孫拖羅海山在青海中峯巒純白上有小廟
  廟内番僧于冰合時出取一年之糧入居焉又揷
  漢峯在青海中近西岸與魁孫拖羅海山東南對
  峙其峯卑小多土少石
  又鹽池在青海西南産青鹽凡青海䝉古與西寧
[047-13b]
  一郡軍民並各種畨回食鹽皆取給於此
   按自昔言青海者必以仙海鹽池並稱鹽池為
   今之柴集必拉在青海西南大河自西北折東
   流之處青海黄河南北相望而鹽池實處其中
   其東境鹽池盡處則河水與青海接近相隔止
   一山耳池海饒行為今蒙古駐牧勝地古來畨
   羌雜處羈置不常葢至
盛朝而疆理周密如内地云
[047-14a]
 流入貴德堡境
  水經注自洮嶺南北三百里中地草徧是龍鬚而
  無樵柴
  又叚國沙州記吐谷渾於河上作橋長一百五十
  歩兩岸累石作基階節節相次大小縱横更相鎮
  壓兩邉俱來相去三丈以板横次之施鉤欄甚嚴
  飾在清水川東也
  唐書吐蕃傳遣將軍李佺於赤嶺與吐蕃分界立
[047-14b]
  碑
  又杜希望率衆攻吐蕃新城㧞之以其城為威武
  軍又發兵奪吐蕃河橋於河左築鹽泉城置鎮西
  軍
  宋史吐蕃𫝊唃厮囉居鄯州西有臨谷城通青海
  商人皆貿賣以故富强
  元史河源附錄自發源至漢地南北澗溪細流傍
  貫莫知紀極山皆草石至積石方林木暢茂
[047-15a]
   一統志阿拉爾查渡在黄河西流折西北之處用
   牛革裹木為船以二馬牽之而渡元史云糾木幹
   象舟傅毛革以濟僅容兩人是也
   又故貴徳州在河州西八百二十里即今貴徳堡
   元置屬吐蕃等處宣慰司明為歸德所
   又河州志故貴徳州地多水田花果蔬禾鳥獸魚
   畜不異中土
   水道提綱自入歸德堡邊始名黄河自巴顔喀喇
[047-15b]
   山發源至歸德堡邉凡三大折流二千三百餘里
   自歸徳堡東流又四百餘里經積石關入河州界
    按元史載星宿海河源至河州四千五百里葢
    以行程日數約畧計算又因河水發源不宜過
    近故鋪張言之惟一統志及水道提綱所云二
    千三百餘里則一以
欽定輿圖星度為據依視前史尤為得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