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a]
欽定四庫全書
河源紀畧卷二十
辨訛一
山海經
西山經崑崙之邱河水出焉而南流注於無達又西
三百七十里曰樂遊之山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
又西四百八十里曰軒轅之邱又西三百里曰積石
之山其下有石門河水冒以西流
[030-1b]
臣/等謹案崑崙一山史冊所紀地各不同欲定崑
崙之所在必先審河源之所出恭考
欽定輿地全圖回部三面皆山其天山以北水皆北流蔥
嶺以西水皆西流而和闐南山之南亦無北流之水
入回部中者至喀什噶爾和闐葉爾羌諸河自出
回部山中東流入於羅布淖爾至阿勒坦噶達素
齊老復出為河源而爾雅山海經諸書皆稱河出
崑崙虚則崑崙之在回部昭昭可據矣伏讀
[030-2a]
聖諭有云崑崙在回部中誠為千古不易之定論非向來考
據之家所能窺其萬一也至山海經所指之崑崙計
其道路反在積石之東千五百里又言河自積石西
流則其説至為謬誤此不得不詳加辨正也案禹貢
云浮于積石至於龍門西河又云織皮崑崙析支渠捜
西戎即叙積石為雍州貢道所經而崑崙逺屬西戎
則其在積石之西明矣又穆天子𫝊稱乙丒天子西
濟于河丙寅用伸八駿之乘以飲于枝洔之中積石之
[030-2b]
南河丁巳遂宿于崑崙之阿自積石西行越五十二
日乃至崑崙崑崙在積石之西又一證矣史記大宛
𫝊云于闐之東水皆東流注鹽澤鹽澤潛行地下其
南則河源出焉漢書西域𫝊云河有兩源一出蔥嶺
一出于闐于闐在南山下其河北流與葱嶺河合東
注蒲昌海潛行地下南出為中國河此即今回部諸
水東流注羅布淖爾又東南伏流沙磧中至阿勒坦
噶逹素齊老再出為河源者也又案漢書地理志云
[030-3a]
積石山在河闗縣西南羌中河水行塞外東北入
塞内至章武入海此即今青海所出之河㑹星宿
海過積石入河州為中國河者也博考羣書證以
圖志自于闐葱嶺之東水皆東流非西流至積石
一山尤在星宿海之東北其不可指為崑崙以西
之山明矣若如山海經積石在崑崙之西河水又
皆西流則河何以得入中國且禹貢所稱導河積
石至於龍門者反在西域之外矣有是理乎昔顔
[030-3b]
之推以山海經禹益所記而有長沙零陵桂陽諸
暨疑為後人羼入非其本文尤袤亦謂是先秦之
書非禹及伯翳所作二説頗為允當今考其所紀
山川方嚮在中土者已難為典要則崑崙積石河
流之逺在異域其不可為㩀依义曷足怪哉
又案積石者河水所逕之山非所出之山也漢地
理志云金城郡河闗積石山在西南羌中漢河闗
故縣在今西寜府西南邊外今去邊外西南五百
[030-4a]
餘里有山曰阿木尼瑪勒占木遜即禹貢積石山
也河水行山南繞東麓轉西水經注以此為河曲
梁寅河源記言河繞山之三面如玦然此為河水
所逕之山灼然可見矣若如山海經云積石之山
下有石門河水冐以西流則是以此山為河水所
出矣自河源再出阿勒坦噶達素齊老㑹星宿海
至此已九百餘里何得以此山為河水所出乎然
淮南子前後漢志水經注諸書以及後人之説紛
[030-4b]
然蹈襲皆謂河出積石者何也大率皆由誤讀禹
貢導河積石之文所致夫導河積石者言禹行河
自此始非謂河源出於積石也亦猶洛水出冢領
東逕熊耳而禹貢言導洛自熊耳淮水出胎簪東
逕桐栢而禹貢言導淮自桐栢從可知導水不必
定自發源之山也何獨至於導河而必謂自發源
之山哉鄭康成注禹貢謂凡言導者發源於上未
成流孔頴達駁之云河出崑崙發源甚逺豈至積
[030-5a]
石猶未成流又云河源不始於此記其施功處耳
斯言至為允協自山海經以積石為河水所出而
讀禹貢之人盡為其所誤以致百家異説輾轉傳
訛率皆未睹地形鑿空附㑹竟成千古之疑案而
不可破矣
海内西經海内崑崙之墟在西北河水出東北隅以
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
導積石山
[030-5b]
謹案此與上西山經謂積石在崑崙之西河水冐
以西流同一謬誤無庸更辨至云河水西南又入
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導積石山其言
尤屬荒誕案史記稱于闐之西水皆西流注西海
其東則東流注鹽澤是西流入西海者則不復更
東流注鹽澤矣若如山海經西南又入渤海又出
海外則是流出西海之外矣禹所導積石山在西
海之外河水既出海外安能復入中國流至積石
[030-6a]
山耶
又案水經河水出崑崙東北陬屈從其東南流入
渤海又出海外南至積石山云云此乃悉踵山海
經之謬説而胡渭作禹貢錐指乃曲為之解云凡
大澤謂之海渤海即蒲昌海非真海也今案史記
封禪書云三神山在渤海中漢書武帝紀云元光
三年春河徙從頓邱東南流入渤海是渤海即為
大海豈有廣袤三百里之蒲昌海而得謂之渤海
[030-6b]
者乎又案淮南地形訓亦云河水出崑崙東北陬
貫渤海入禹所導積石山髙誘注云渤海大海也
則渤海之非蒲昌海益明矣又案今回部河源自
發源至蒲昌海自蒲昌海至積石盡皆東流此乃
云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導
積石山東西顯然相背何得以西流所入之渤海
强指為東流所入之蒲昌海乎又案西山經云不
周之山東望泑澤河水之所潛也其源渾渾泡泡
[030-7a]
郭注云泑澤即鹽澤一名蒲昌海是山海經本以
泑澤為蒲昌海非以渤海為蒲昌海間考山海經
一書從無一水兩名之例今既名泑澤斷不又名
為渤海也又大荒經云大逢之山河濟所入海北
注焉郭注云河濟注海已復出海外入此山中也
此則明言水既入海又復出海矣豈得亦以大澤
為海當之乎盖山海經之𣺌茫難慿大率類是茍
必欲强加援引又從而為之辭亦何事不可相附
[030-7b]
㑹乎
淮南子
地形訓上河水出崑崙東北陬貫渤海入禹所導積
石山髙誘注云渤海大海也河水自崑崙由地中行
禹導而通之出積石山書曰河出積石入猶出也
地形訓下河出積石髙誘注云河源出崑崙伏流地
中萬三千里禹導而通之故出積石
謹案淮南子之言乃盡襲山海經之誤辨己見前
[030-8a]
矣至髙注云河水由地中行禹導而通之出積石
此語尤為可怪夫禹未治水之前河本出崑崙逕
積石入中國泛濫而為患者也禹之治水不過鑿
龍門播九河導之入海而已非河本由地中行而
禹導之使出積石也又案
欽定輿地全圖河水自蒲昌海伏流至青海復出相去
不過千五百里何得云伏流地中萬三千里乎至
書本云導河積石不云河出積石今欲附㑹淮南
[030-8b]
子本文而改書辭以就之又何意乎郭璞注山海
經亦云禹治水復决疏出之故云導河積石此又
承髙誘之訛也
史記
大宛列𫝊贊禹本紀言河出崑崙崑崙其高二千五
百餘里日月所相避隠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瑤池
今自張騫使大夏之後也窮河源烏暏本紀所謂崑
崙者乎故言九州山川尚書近之矣至禹本紀山海
[030-9a]
經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裴駰集解鄧展曰尚書
曰導河積石是為河源出於積石積石在金城河闗
不言出於崑崙也
謹案崑崙之説自昔相𫝊豈為虚妄惟漢世去上
古已逺而崑崙又僻在西戎是以拘墟之儒少見
多怪即以近屬河闗數百里外之積石尚誤指為
河源而况逺及萬里之崑崙乎㩀遷所云自張騫
使大夏之後窮河源烏睹本紀所謂崑崙者乎故
[030-9b]
言九州山川尚書近之若是乎禹本紀山海經皆
荒誕不足信而所信惟尚書矣獨不思尚書亦有
織皮崑崙柝支渠搜之語乎案鄭康成注禹貢云
衣皮之民居此崑崙析支渠搜三山之野者皆西
戎也而爾雅亦云河出崑崙虚禹貢為大禹所記
爾雅為周公所作豈亦故為荒幻之辭以誣後世
乎自史遷有烏睹所謂崑崙之説而漢書張騫𫝊
踵之至鄧展作注又言河出積石不出崑崙則誤
[030-10a]
讀導河積石為河出積石矣司馬貞史記索隠辨
之云案山海經河出崑崙東北隅西域𫝊云南出
積石山為中國河積石本非河之發源猶尚書導
洛自熊耳然其實出於冢領山乃東逕熊耳今推
此義河亦然矣則河源本崑崙東流至積石始入
中國而山海經竝禹貢各互舉耳然則史遷之説
司馬貞固己不信之矣
漢書
[030-10b]
張騫傳贊禹本紀言河出崑崙崑崙髙二千五百餘
里日月所相避隠為光明也自張騫使大夏之後窮
河源惡睹所謂崑崙者乎故言九州山川尚書近之
矣至禹本紀山經放哉
辨己見上
西域𫝊西域以孝武時始通本三十六國其後稍分
至五十餘皆在匈奴之西烏孫之南南北有大山中
央有河東西六千餘里南北千餘里東則接漢阨以
[030-11a]
玉門陽闗西則限以葱嶺其南山東出金城與漢南
山屬焉其河有兩源一出蔥嶺山一出于闐于闐在
南山下其河北流與蔥嶺河合東注蒲昌海蒲昌海
一名鹽澤者也去玉門陽闗千三百餘里廣袤三百
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増减皆以為潛行地下南出於
積石為中國河云
謹案班氏所𫝊西域之山川形勢道理方嚮至為
詳宻恭以今之輿圖無不相合者獨以鹽澤為潛
[030-11b]
行地下南出於積石則猶踵山海經淮南子諸書
之誤又漢時青海之地界在西羌使跡罕至睹聞
之所不及遂為記載之所不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