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063 補續高僧傳-明-明河 (master)



補續高僧傳卷第十九
吳門華山寺沙門 明河 撰


感通篇



五代 二蕭師傳



蕭公祖師。蜀人。生於殘唐。師雪峰存和尚。行頭陀行。
久之。得悟而發通。於閩服。大著神異。閩人莫知其名。
因稱蕭公祖師。古田有白蛇肆害。師驅之。溪源有毒
龍為雉。師降之。至於封山打洞。無妖不剪。無怪不除。
合四境之內。地方千餘里。魔氛不作。月皎清光。人無
惡夢。有偈曰。剃髮還留髮。居塵不染塵。人稱三教主。
了義一歸真。又曰。一相元無相。如來如不來。道全歸
四果。顯法救三災。觀師偈意。是葢大菩薩。示跡度生。
非專羊鹿位中人也。師至宋嘉熙間。始入滅。住世三
百餘歲。火化於鳳冠巖。祥光燭天。異香普聞。火盡。鄉
民刻木肖師形。盛骨於內。請有司立菴奉之。錫胤弭
災。隨禱而應。尤効於雨。䖍禮則霈焉隨踵而至。


又有
蕭禪和者。長沙萊陽人。生後唐。為弓手催稅。夜宿逋
負之家。明日逋家欲烹鵝以待。鵝覺焉。遂作人語。語
雌曰。我明日當烹。汝善視諸子。弓手聞之。天未明。謂
逋家曰。何以相待。逋家曰。烹鵝矣。曰。何不生與我。遂
携鵝而去。因感此出家。遍參知識。修鍊精苦。所至挈
[019-0498c]
鵝以自隨。亦著靈異。一日遊茶鄉小崗。見老嫗肩水。
向求飲。嫗進水遜詞曰。水非泉。恐未潔。禪和憫之曰。
汝願富貴乎。嫗曰。地無泉。歲不熟。食且少。安望富貴。
但得水暘時。歲有年足矣。禪和即於近山巖下。以錫
杖鑿石孔七。以碗覆之。俾七日後去碗。當有泉。後果
然蔭注千頃。後人賴之。入宋。于江西慶雲寺立化。鵝
亦長號而死。二師同姓。其脫然不可思議處又同。故
合傳。


南唐 木平傳



木平和尚。不知何許人。游戲江滸。語言無度。蹤跡詭
異。人不能測識。李後主。尊為聖師。甞掛木瓶杖頭。一
日赴內齋坐。頃忽不見。後主問曰。和尚何在。因引瓶
自蔽。應曰。某在此澡浴。後主拜之。木平曰。陛下見羣
臣。勿言臣在瓶中浴。後主笑曰。和尚見人。亦勿道吾
拜汝。甞出入禁中。他日從登百尺樓。後主問其制度
佳否。對曰。尤宜望火。初不諭其意。後數年。木平卒。淮
甸大擾。烽火交馳。後主甞於是登望。以占動靜。後主
素愛慶王。問木平壽命。曰年七十。是歲病亡。年十七。
葢反語耳。為建寺宮側居之。奉事隆篤焉。本名木瓶。
後訛為木平。或云。木平山名。師居處也。法眼禪師贈
詩云。木平山裏人。貌古言復少。相看陌路同。論心秋
月皎。壞衲線非蠶。助歌聲有鳥。城闕今日來。一漚曾
巳曉。為大宗匠所與。木平故箇中人。蓋混跡以警世
者也。
[019-0499a]


言法華傳



言法華者。莫知其所從來。梵相奇古。語言無忌。出沒
不測。多行市里。褰裳而趨。或舉指畫空。佇立良久。與
屠沽者游。飲啖無所擇。道俗共目為狂僧。時至景德
寺七俱胝院。丞相呂許公。問佛法大意。答曰。本來無
一物。一味總成真。僧問。世有佛否。對曰。寺裏文殊有。
問。師凡耶聖耶。舉手曰。我不在此住。至和三年。仁宗
始不豫。國嗣未立。天下寒心。諫官范鎮。首發大義。乞
擇宗室之賢者。使攝儲貳。以待皇儲之生。并州通判
司馬光。亦以為言。凡三上疏。上夜焚香默禱曰。翼日
化成殿具齋。䖍請法華大士。俯臨無却。清旦上道衣
凝立以待。俄馳奏言。法華自右掖門徑趨。將至寢殿。
侍衛呵止不可。上笑曰。朕請而來也。輒升御榻趺坐。
受供訖將去。上曰。朕以儲嗣未立。大臣咸以為言。侵
尋晚暮嗣息有無。師其一決之。師索筆引紙。連書曰。
十三十三。凡數十行。擲筆無他語。皆莫測其意。其後
英宗登極。乃濮安懿王第十三子。方驗前言也。呂申
公蒙正居政府日。焚疏請師齋。翼旦師至坐堂上。公
將出。念當拜不當拜。師大呼曰。呂老子。快出來。拜亦
得。不拜亦得。呂大驚。遽出拜之。齋畢。問未來休咎。師
索筆書亳州二字。及後罷相知亳州始悟。天衣懷公。
依景德時。與師遇。拊懷背曰。臨濟德山去。懷因奮而
游禪。遂大振雲門之道。兒孫珠走而玉躍。師言於是
乎驗。慶曆戊子十一月二十三日將化。謂人曰。我從
[019-0499b]
無劫來。成就逝多國土。分身揚化。今南歸矣。言畢右
脇而寂。或作壽春許氏子。弱冠遊東都。得度於俱胝
院。留講肆之久。一日讀雲門錄。忽契悟。遂獲感通焉。


河南志曰。志言。姓許氏。自壽春來。居東京景德寺。
為人卜休咎。書紙揮翰甚疾。字體遒勁。初不可曉。
後多驗。有具齋薦鱠者。則并食之。臨流而吐。化為
小鮮。羣泳而去。海客遇風且沒。見僧操絙引舶而
濟。客至都下。志言謂客曰。非我汝奈何。客猶記其
貌。真引舟者也。後卒。仁宗以真身塑像置寺中。榜
曰顯化禪師。


清聳.全了二師傳



清聳。福州人也。初參法眼。眼指雨謂師曰。滴滴落在
上座眼中。初不喻。後閱華嚴。了悟其旨。因入山求卓
菴之地。至四明。登高四望。投以一石。石所住處。吾其
止焉。遂結菴居之。既而錢忠懿王。聞其名。命主靈隱。
署了悟禪師。摩訶般若。非取非捨。若人不會。風寒雪
下。師說法也。一日王閱華嚴經。知震旦有支提山。為
天冠菩薩住處。乃大集諸山耆德問之。無能知者。唯
師道所以然甚詳。王曰。非師一往不可隨。遣人偕行。
至海濵踪跡聖境。入深山行三日。時有鐘聲。白猿相
導而前。師至心頂禮。見幽林中有一大剎。扁金書古
佛大華嚴之境。既入寺。殿閣崢嶸。眾盈萬指。菩薩千
軀。儼然居上。異香襲人。光明射目。師默想運誠。隨喜
竟夜。既曙。依然在林莽間。所見乃化剎也。師還報王。
[019-0499c]
即其處建寺。如師所見。鑄天冠千身。航海入山。至中
流颶風大作。舟重欲沒。相視無䇿。遂沉像之半於水
既濟。其半沉水者。巳先至其地矣。其異如此。


全了。永嘉人。遊方至荊州。入天竺山。遇一異僧。謂了
曰。汝緣在浙東。當得名山居之。爾鄉有諾詎那尊者
道場。適當興。興宜自爾勉成之。可也。了詰其處。僧曰。
地以花名。山以鳥名。中有龍湫尊者宴息地也。了歸
而遍訪。至海濵。見山水清奧。愛之問土人。土人曰。此
芙蓉村。鴈蕩山也。了恍然心悟。遂入山結茆要會處。
曰芙蓉菴以居之。即今之能仁也。鴈山之題。實自了
發之。其人放曠不覊。時目為了莽蕩。


鰕子和尚傳附道嵩



鰕子和尚。名智儼。居華亭靜安寺。七月十五日。村郭
設盂蘭盆。寺僧赴請殆盡。惟儼在寺。有胥村人嗣來
召僧。而無僧可召。欲拉儼往。儼曰。但歸辦置。吾隨來
也。乘小舠而行。見捕鰕者。儼從買一斗索水。噉之無
遣。謂漁者曰。齋回還汝直。且叮嚀舟子勿泄。至村。舟
子不能忍。齋家聞此。厭薄之。不請上坐。席地一飯而
無襯。以辱焉。師懽然納受。還見漁者曰。何饒舌。今日
齋無錢奈何。漁者曰。無錢但還我鰕。曰。此易。復索水
飲。隨吐出活鰕。盈斗還之。人以為異。因呼名鰕子和
尚。儼異迹頗多。海濱人皆能言之。及將滅。斂蒲草為
萬餘繩。懸廊廡間。謂人曰。與諸君作緣事。遂坐脫。人
爭赴施錢。懸繩皆滿。用建佛閣於寺中。至今寺稱鰕
[019-0500a]
子道場。


道嵩者。伍姓。溫州樂清人。受業於東菴。放蕩不覊。人
目為嵩顛。偶二水牯鬬於路。人莫敢近。嵩直前。兩持
其角。呼其名諭之。牛解而去。甞有飯僧者。欲召嵩。潛
書其名。焚之中庭。翼旦嵩至。眾咸以其自來。主人言
始異之。後亦坐脫。


無門開傳



慧開。字無門。杭之良渚人。俗姓梁。母宋氏。禮天龍肱
和尚。為受業師。聞月林觀公開法於萬壽。師同石霜
印公。往謁之。林令看無字話。六年逈無入處。乃奮自
尅責。誓云。若去睡眠。爛却我身。每至困劇時。廊下行
道。以首觸露柱。一日在法座邊立。忽聞齋鼓聲有省。
成偈云。青天白日一聲雷。大地羣生眼豁開。萬象森
羅齊稽首。須彌𨁝跳舞三臺。入室通所得。林叱曰。何
得見神見鬼。師便喝。林亦喝。師又喝。自此機語脗合。
嘉定間。出世住安吉報國。遷龍興天寧。黃龍翠巖。蘇
之開元靈巖。鎮江焦山。金陵保寧。淳祐間。還里。于西
湖北山林木幽蔭處。樂而居之。有石自山趾斗折而
上。𥓂砑不合如礪。師之來其下。劃然出泉。色紺而甘。
洌澄若重淵。言者謂。師自黃龍移是山。葢龍隨師錫
而歸也。遂呼其石處。為黃龍洞。而峰為黃龍峰。是凡
夏雨初霽。有物蜿蜒松上。氣茀茀而黃。其黃龍焉。時
境內大旱。少保孟珙。丞相吳潛鄭清之。奏師道行。致
泉自湧龍時現。必能為蒼生救枯槁也。有旨。召入文
[019-0500b]
德殿演法。師升座。無所說唯嘿坐。雨應時大作。遠近
普洽。上喜甚。問何以致是。師曰。寂然不動。感而遂通。
上悅。賜號佛眼禪師。被以金縷伽梨。勑祠黃龍。曰靈
濟侯。于黃龍峰下。建護國仁王寺。撥平江官田三千
畝。命師開山。師形體矬小。其赴召也。指日觀眾。而後
踰閾。施重墄於座級而升焉。朝士多竊笑之。師誓弘
法教。惟自諱報身不偉。洞之顛。有玉峰一片。削成插
天。瑩如脂肪。高二丈餘。因命工肖巳形。長丈許。飛雲
隱其足。緣背光𦦨蔚起。鑿龍首蟠。繞右向虗。左竇可
俛入。前施案焉。皆就石勢鏤之。幻若從地湧出。而登
坐於空中者。私祝云。願後有身視此。師遷化之夕。錢
塘孫氏婦。夢一僧篝燈。自稱開道人。寄宿。翼日產男
子。後為大禪師。即中峰本公也。師法嗣為永嘉見和
尚。高峰語石屋云。溫有瞎驢。是也。亦為大宗匠。不墜
家聲者。


肇公奘公傳



原肇。通州靖海潘氏子。母朱氏。邑之利和寺妙觀。其
諸父也。携之出家。事瑜伽教師。六七歲即能詩。脫口
可誦。未甞見其執卷習學。既為僧。嗜酒肉。無日不醉
飽。酣呼叫嘯。嘔噦狼籍。寺眾惡之。後忽顯神異。人莫
之測。甞就江洗酒甕。翻裏作表。甕軟如麵。有時大醉
過市。吟云。麥浪青於水浪。梨花白似梅花。詠之不巳。
一賣淨螄翁。質師曰。醉和尚。只好兩句。下韻來不得
也。師忽以手約其頸曰。好送醉僧歸寺。一看江月還
[019-0500c]
家。殿中塑佛。質而未金。寺主儗募之。師曰。無事募。我
明日為佛上金。但不欲人見。眾相顧而笑。次日天未
明。宿酲方劇。忽起排闥入殿。攀座而上。脚踏佛肩。手
按佛頭。引項而哇之。其物淋然而下。殿主見之。倉皇
報寺主。眾集開殿門。師歎曰。來何早也。遂下行。且罵
曰。賊賊。自是不復還寺矣。視之唾所及處。皆成真金。
止於佛胸而巳。眾始知師聖人也。後見徑山浙翁琰
禪師。以師根器警敏。欲大激發。未容其參堂。見即喝
出。且問曰。泗州大聖。為甚麼在揚州出現。師曰。今日
又在杭州撞着。翁又喝。久之。大悟。彈指一下云。吽吽
遂入室。掌書記。翁既寂。師因繼席。值歉餘。逋劵山積。
僧殘屋老。未幾。樓閣矗霄。雲衲踵至。不減翁全盛時。
師自渡江而南。無復故態。實經諸禪老磨琢。故收斂
精光。行止謹密。若與前隔世者。其題喝石巖詩云。皓
首來迎宴坐師。山靈易地致俱胝。要知弘法回天力。
但看精誠裂石時。葢託古以自見耳。將寂。囑其徒曰。
為吾附一穴於東磵。見生死不忘奉師之意。東磵。翁
葬處也。


元奘。永嘉人。為嘉福院僧。飲酒啖肉。日與兒童嬉戲。
市人呼為奘顛。見人即覔酒。努目張拳。為金剛之狀。
見者絕倒。雖夜醉。至四鼓必起。誦法華經。天明復入
酒肆。醉時遺溺滿衣。未甞浣濯無穢氣。忽一日。遍辭
諸酒徒。刻期趺坐而逝。


二顛師傳附瑪瑙顛


[019-0501a]


濟顛者。名道濟。明顛者。名□明。二師。示跡同時而各
郡。然皆以素風顛。人因稱濟顛。明顛。濟顛之顛。為尤
甚。飲酒食肉。與市井浮沉。喜打筋斗。不著褌形媟露。
人姍笑。自視夷然。出家靈隱寺。寺僧無不唾罵。逐之
居淨慈寺。為人誦經。下火得酒食。不待召而赴。吟詩
曰。何須林景勝瀟湘。只願西湖化為酒。和身臥倒西
湖邊。一浪來時吞一口。息人之諍。救人之死。皆為之
於戲謔談笑間。神出鬼沒。人莫能測。年七十三示化。
明顛者。潦倒猖狂。衣不蔽體。大雪中。袒膊跣足而行。
手弄摩銕釘。遇瓦礫拾置袖中。人誠語相向。則答以
機鋒。或侮之。則酧以狂言。入市。羣兒爭挽袖覔錢。或
與之一錢兩錢。或不與。喧叫語笑。衢路闐塞。人或飯
之。不問遠近識不識。皆凌晨而至。或受䞋。或不受䞋
或反探袖出錢置几上。不謝而去。一時倭奴見之。羅
拜云。曾向海中失風。得此僧幸免於死。且能詩。或持
菖蒲索題。隨口云。根下塵泥一點無。性便泉石愛清
孤。當時不惹湘江恨。葉葉如何有淚珠。與濟顛實未
相識。偶遇於朱涇。目之曰咦。濟顛贈之詩曰。青箬笠
前天地闊。碧蓑衣底水雲寬。不言不語知何事。只把
人心不自謾。二顛俱南宋。


宋亡。又有瑪瑙寺顛僧。豪飲不覊。往往出憤世語。善
𦘕葡萄枝蔓虬。結寫詩文於上。寓意深遠。楊總統。以
名酒啗之。終不濡唇。見輒罵曰。掘墳賊。


通慧傳


[019-0501b]


通慧。汴人。姓張氏。俗名文。祝髮隷白雲寺。寺主命掌
廁。廁有盥盆。有市鮮者。沃於盆。慧怒偶擊之。仆地死。
懼奔華州總持寺。久之。為寺長老。德行有聲。忽曰。三
十年前。一段公案。今日當了。眾問其故。曰。日午自見。
遂趺坐以待。時張魏公浚。提兵至關中。一卒持弓矢
入法堂。睜目視慧。將射之。慧笑曰。老僧相候久矣。卒
曰。一見即欲相害。不知何讐。慧語以故。卒悟曰。冤冤
相報何時了。劫劫相纏豈偶然。不若與師俱解釋。如
今立地往西天視之。巳立化矣。慧即索筆。書偈云。三
十年前飄蕩。作下這般模樣。誰知今日相逢。了却向
時魔障。書畢。泊然而化。


德聰.法寧二師傳



德聰。姑蘇張潭人。生仰氏。初入杭淨光院。領具戒於
梵天寺。參游諸方。得心印太平。興國中。結廬華亭余
山之東峰。有二虎為之衛。名大青小青。行則隨侍前。
後有禪者。造焉。見掛一袠梁間。問之。曰。此佛經也。問
甞讀否。師曰。如人看家書。既知之矣。何再讀為。甞曰
古人貴行。吾何言哉。其他問皆默不對。嗣住超果。慶
依尊者自杭奉觀音像來。師預知之曰。三日內。當有
主公至。及期果然。天禧元年七月。趺坐而逝。閱月貌
如生。葬佘山峰。後遷於南嶺。


法寧者。先住沂州馬𡺸山淨居寺。人稱曰馬𡺸禪師。
一日航海抵青龍。有章衮母夫人高氏。夢天神告曰
古佛至。翼日如夢候之。師適至。奉迎止錢氏園。其夜
[019-0501c]
地有光。掘之得碑。云大唐禪寺福德橋下。又得金剛
佛像。於是建寺崇事焉。後右丞朱諤迎。師主佘山昭
慶。而卒。塔於方丈東偏。師嗣雪竇明。明嗣長蘆和。和
嗣法雲本。雲門裔也。


僧伽傳



僧伽。姓吳氏。名文祐。宋初信豐人。止於縣明覺院。舉
止跌宕。人目為狂。甞書松柏上曰。趙家天子趙家王。
言趙氏方興。如松柏之茂也。縣民曾氏老無嗣。知僧
伽有異。設飯禮之。未及召。黎明排闥入。曾氏膳甚豐。
僧伽曰。當以珠報。曾果得二子。學佛者孫德。自汀之
南安。謁定應禪師。曰。雩都有人。禮我何為。孫不悟。曰。
僧伽吾法子也。孫告歸。師持一扇付孫曰。為寄僧伽。
舟將抵邑。僧伽候之。邀曰。我師扇安在。孫以扇付之
莫能欺。一日昏暮詣寺中闔戶。趺坐而化。葢祥符已
酉六月日也。


東松僧傳



東松僧。不知何許人。機變莫測。與人語應答如響。人
疑之。後無不驗。岳武穆。甞提兵過。問僧何處響涓涓。
僧遽應。接竹引清泉。岳云。春夏甞如此。僧應。秋冬亦
自然。岳心奇之。先是。僧種芋。為土墼砌壁塗之。不使
人知。及岳過請得犒三軍。僧乃挖壁間芋作羮。以給
殆遍。岳益奇之。及進岳麵。置醬麵底。待其索而與之。
謂曰。好食攪動有醬。語多隱。岳心解之不能。題詩於
壁而去。後及禍。始悔不從東松僧言。秦檜以為僧。甞
[019-0502a]
教岳。使李吉往殺僧。僧先知。題詩云。急忙收拾破袈
裟。鐘鼓樓臺莫管他。袖拂白雲歸古洞。杖挑明月到
天涯。可憐松頂新巢鶴。猶憶籬邊舊種花。好把犬猫
隨帶去。莫教流落野人家。以佛像一軸。置菴西橋。復
題壁云。李吉從東來。我向西頭走。不是佛力大。幾乎
作場醜。乃遁入山中。距其菴不一二里。吉見詩。尚欲
追之。及展佛像。始見為一。俄乃成千。吉錯諤不知所
為。讚歎而返。後於遁所坐化。所置佛像橋。為千佛橋。


照伯傳



炤伯。不知何許人。居台州崇教寺塔下。夏坐則向日。
冬臥則擁雪。或引紙縱筆疾書。初若狂言。既無不驗。
宣和已亥正旦。忽持一巨軸。與一往還士人。緘縢甚
密。巳乃行哭於市。其中所言。自方𡨥猖獗。次及遼亡。
迄於高宗南渡。按其日時。若合符節。一日忽辭寺僧
去。或問何往。曰。不天台。不五臺。不東去。不西來。沿途
誦詠。數日趺坐塔下。視之死矣。眾欲舁入寺。忽躍起
狂走。從寺後登山。緣高如猿猱。眾隨即之。望木杪騰
踴者數十。莫知所終。


黑漆光菩薩傳



法明。莫詳族氏。示蹟於萊州。即墨縣之荊溝村。以試
經。得度於郡之崇福寺。師以讀誦為行。於讀誦中。惟
精法華。心念口演。無非是也。時人稱之。為明法華。所
至利生拔苦。無不獲濟。人仰之。如珠王藥樹焉。每游
州邑聚落間。遇孕婦垂產。危難莫測之際。師入其家。
[019-0502b]
為講藥草喻品。或安樂行品。即獲無恙舉之。如掇於
無子之家。講普門品。或普賢勸發品。所求即遂。且具
德慧之相。又有木客木筏。為風濤所敗。奔命求援於
師。師示以觀世音號。俾其至誠急誦。遂獲安流而達
其所。如此非一。人心所向。莫不應之如影響。奉之如
神明。後值歲大旱。禱籲不應。民憂惶無措矣。師命眾
聚柴為棚。曰。為諸君捐身以致雨。眾跪拜哀號。師即
登棚。火從頂出。歘然而熾。彈指頃雨至大霔。三日而
止。焰在雨中。亦不息滅。如日之數。既霽觀之。見師真
身危坐灰燼中。曾無少損。黑而有光。奇矣。有司以聞
於朝。賜號黑漆光菩薩。仍詔漆其身。迎歸京師。大慈
寺以永瞻奉云。有贊之者曰。開普濟門。應眾生器。一
月眾水。光無不被。覺天之雲。大地甘雨。等慈無緣。均
沾苦窳。樹精進幢。火寒冰熱。虗空贊揚。萬象聽說。


印肅傳



印肅。號普菴。袁州宜春余氏子。生六歲。夢一僧點其
心。曰他日當自省。既覺以臆示其母。見當心有一點。
紅瑩大如櫻珠。未幾。從壽隆院賢公出家。年二十七。
落髮具戒。師容貌魁奇。智性巧慧。賢。器之。勉讀法華。
師曰。甞聞諸佛元旨。必貴了悟。數墨巡行。何益於事。
遂辭師。游湖湘。謁牧菴忠公於大溈。問。萬法歸一。一
歸何處。忠竪起拂子。師遂有省。尋歸受業院。院有鄰
寺慈化者。眾請住持無甞住。師布衾紙衣。調粥二時。
禪寂外。唯閱華嚴經論。忽大悟。遍體汗流。喜曰。我今
[019-0502c]
親契華嚴境界。述頌曰。揑不成團撥不開。何須南岳
又天台。六根門首無人用。惹得胡僧特地來。自後發
為語句。動悟幽顯。有不期然而然者。一日忽一僧冐
雪至。師目之。喜曰。此吾不請友也。拉與寂坐。交相問
答。或笑或喝。僧曰。師再來人也。不久當大興吾教。乃
指雪書頌而行。自是慕向者眾。師隨宜說法。或書偈
與之。有病患者。折草為藥。服之即愈。或有疫毒人迹
不相往來者。與之頌。咸得十全。至於祈禳雨晹。伐怪
木。毀淫祠。靈響非一。繇是。鼎新梵宇。或問師修何行
而得此。師當空一畫。云會麼。云不會。師曰。止止不須
說。將化。書偈於壁。集眾垂示曰。諸佛不出世。亦無有
涅槃。入吾室者。必能玄契矣。善自護持。無令退失。索
浴跏趺而逝。乾道五年七月也。世壽五十五。僧臘二
十八。塔全身焉。


從登傳



從登。福州懷安周氏子。母夢僧伽願為己子。十四月
乃生。幼頴異。能通經屬文。攻書善草隷。棄儒為釋。削
染自號蒲菴。唇舌如風。日集衲子談玄義。接儒生論
經史。初至石門。陳聘君易蔡郎中樞聞其名邀與同
居。答曰。吾欲作海口橋。以度眾生。未暇居此。至海數
歲橋成。比還而聘若巳亡。遂居石門。時或言人禍福。
事多應。里儒陳文虎。未弱冠見之。師謂曰。子至二十
九。當預薦。至四十二。喑呼而止。其後一如所言。每為
詩文。初不覃思。援筆立就。氣格雄放。陳西軒林艾軒
[019-0503a]
劉著作。兄弟皆刮目遇之。晚歲歸寓縣西之清源里。
盧尉欲試其才。夜遣人遺以菖蒲石。立索詩。師走筆
復之曰。半夜敲門聲剝剝。風擾長空月欲落。九重洋
外雷聲號。萬頃浪頭雲色惡。地神失却洞庭山。蒲菴
化作蓬萊閣。盧郎寄我意何多。七十二峰添五岳。盧
服其敏慧。歸寂之日。火化烟浮乳崩。皆為舍利。徒輩
立塔於林洋菴。


賴僧傳



僧慧。五六歲時。寡言笑。不茹葷。無何父母相繼殂逝。
慧投羅漢寺。師古空長老為僧。誦金剛經有悟。年二
十辭長老。游方外幾二十餘年。開寶初。來滴水巖。闢
石掃土。居之日誦經。端坐蒲團。竟夕不寐。遂得通。明
言休咎輒應。鄉人有游巖者。慧曰。好歸好歸。家中得
不醫之疾矣。及歸妻尚無恙。及夜得暴病卒。有失牛
者。覔數日無獲。往叩之。慧曰。在某鄉某山之麓。求之
果得。見捧心者。慧曰。汝患心痛乎。削蜂窠石。水飲之
即愈矣。既而果然。年九十餘。將入寂。書偈几上曰。生
也了死也了。九十三歲磨多少。而今打破太虗空。一
輪明月清皎皎。坐化旬餘。鄉人始知。舁而󰢍之。顏色
如生。破襖上香氣噴然。乃曰賴公佛也。像祀之。遇旱
禱其像立應。因生于歸化賴家山故。人稱為賴僧云。


金 法冲傳



法冲大師。不知何許人。居五臺山。神異莫測。大定中
黃冠蕭守真。上奏請與沙門角力。金主許之。師應召
[019-0503b]
入京。止昊天寺。明日於殿庭相試。蕭。能飲斗酒自若。
謂冲曰。沙門能飲乎。如弗能則出吾下矣。師曰。吾能
一飲十斛。不足為難。但吾佛有戒。沙門不得飲酒。請
加砒霜鴆毒於中。我與若飲。庶不為犯。若能飲之乎。
蕭曰。請沙門先之。師手持毒酒。口誦呪。飲之如吸水。
飲畢倒器。相示無遺然涓滴。即滿盛一器。與蕭。蕭觳
觫不敢受。師曰。汝出吾下矣。蕭猶大言矜高。師於地
畫金剛圈呪之。蕭不覺投入圈中。汗如雨下。醜態狼
籍。盡力求出而不能。上勸師捨之。師曰。若非帝前。吾
以金剛杵碎爾首。金主大加賞歎。賜儀仗送還山。敕
建萬歲寺。居之。


元 無住傳



無住。不知生緣何所。甞往來西華縣中。自名無住。人
亦呼為無住。甞居壽聖寺。瞑目獨坐。旬日不食。書門
曰。來時不知何處來。去時不知何處去。不復見風道。
人髠髮行步。踉蹌不知所從來。茫茫烟水歸何處。至
正間。寓提城寺。逢人則指天畫地。言天下當亂。有時
倒臥泥潦中如醉人。羣兒逐之。大笑或大哭。人問禍
福輒奇驗。與之錢不受。與之食則大嚼。數升立盡。或
不顧而去。甞偃臥中庭。夜半雪深三尺。周身無雪。酣
睡三日乃起。一日忽遯去。邑人遇之襄陽城中。托致
聲住持某公。計之即去之日也。


志誠傳



志誠。縉山楊氏子。父林。以勇材事太祖。為都元帥。母
[019-0503c]
房氏。生二子。師為長。有出世志。年十六。父母為娶婦
不從。強逼之。剪髮而逃。入京師。禮七代宗師。出家受
大戒。師跪而請名。宗師問爾何志。對曰。誠而巳。遂以
命之。自號寂菴。志業精勤。風神爽朗。顯密要義。游刃
若虗。謹持犯之科。弘慈攝之行。至元丁丑歲。為大都
路禪錄。丁亥。主清安寺。明年。得隙地都之靈樁里。建
廣化蘭若。居之。受徒匡眾。道望益隆。成宗踐位。降璽
書賜號靜炤妙行大禪師。諸路頭陀教門都提點。師
平生多異跡。通靈感化。驚耳悸目之事。人莫測是凡
是聖。甞靜居。有異氣縷結。作善財合掌形。在師上。夜
寢。人見有白光洞胸。經時不散。有時羣雀。聚師頭頂
上。如立朽株。都人鄒氏女。為魑魅所憑且久。師以念
珠拂之立止。甞有所見宗師。遣其徒李純輩四人往
江南。踰年不返。師坐見李至。且問其介及宗教事。甚
悉。有頃李果至。所言無不合。又一日。見許善友從保
定來。言寂炤師沒。巳而果然。若此甚眾。甞有盜入室
戒勿捕。或橫逆相加置弗較。大德乙巳秋。將化。手書
發菩提心論。并金字戒本。授弟子法雲。語以宗門事
曰。吾將行矣。然香易服。右脇果足。而逝。壽六十五。闍
維。得五色舍利三十二粒。塔於清安寺傍。自入道至
涅槃。垂五十年。弊衣粗食。持諸部密呪。仡仡朝夕。未
甞以寒暑暫廢。精專之功。自能至靈。是亦澄什之流
亞歟。


明 烏斯法王傳附何清


[019-0504a]


葛哩麻烏斯。藏人也。道懷冲漠。神用叵測。聲聞於中
國。永樂間。我 太宗文皇帝。遣使西土迎之。至金陵
道啟 聖衷誥。封如來大寶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
領天下釋教。師性躭靜隱。不任囂煩。奏辭。游五臺
 上眷注殷勤。留之不獲。乃 賜鑾輿旌幢之儀。遣中
使衛送於五臺大顯通寺。更 敕內監楊昇。重修其
寺。兼修育王所置佛舍利塔。以飾法王之居。先是
 上與法王幸靈谷寺。為 皇考妣。設薦祀法壇。感塔
影金光之瑞。及法王入臺山。 上眷戀不能釋然。因
思前瑞。再幸靈谷。 上嘿有所禱。是日覩瑞相倍前。
丁亥四月 上遣使。致書於臺山大寶法王大善自
在佛。其書略曰。朕四月十五日。與弘濟大師詣靈谷。
觀向所見塔影。文彩光明。珍奇妙好。千變萬態。十倍
於前。雖極丹青之巧。言論之辯。莫能圖說其萬一。
。此皆如來大寶法王大善自在佛。道超無等。德高

無比。具足萬行。闡揚六通。化導羣品。實釋迦佛。再現
世間。而乃顯茲靈應。不可思議。朕心歡喜。難以名言。
略此相報。如來亮之。明年辭。 上入滅火化。是年。函
谷關吏。見法王翩翩西逝。貽 上所賜玉玦回奏。
 上驚歎不巳。敕太監楊昇。塑像於顯通法堂。以永瞻
奉。


何清。雲南人。持明精進。往見法王。法王與授戒法
密書。大著靈德。正統中。奉 詔從征麓川。結壇行法
有功。天順六年。詔入對。未幾而化 上遣禮部主事
曾卓諭祭。
[019-0504b]


皇明通紀云。命西僧尚師哈立麻於靈谷寺。啟建
法壇。薦祀 皇考 皇妣。尚師率天下僧伽。舉揚
普度大齋科。十有四日。慶雲天花。甘雨甘露。舍利
祥光。青鳥白鶴。連日畢集。一夕檜柏。生金色花。徧
於都城。金仙羅漢。化現雲表。白象青獅。莊嚴妙相。
天燈導引。旛蓋旋繞。種種不絕。又聞梵唄空樂。自
天而降。羣臣上表稱賀。學士胡廣等。獻 聖孝瑞
應歌頌。自是 上潛心釋典。作為佛曲。使宮中歌
舞之。


鏡中.廣能二師傳



鏡中。雲南曲靖人。蠻族也。正統間。住荒落一古寺。習
苦行。四十餘年。銕板一蒲團。終夜不寢。一夜數珠散
落暗中。探之仍集成串。汲汲如救頭然。或問師。何苦
如是。師曰。不苦不成真。吾煉睡魔耳。人因以真峰長
老稱之。一日謂其徒曰。有客至。須預備齋食。其夕盜
十數人突入。師曰。虗無恐孤來意奈何。遂手為裝裹
飲食之。盡室以行。盜負所得。竟夜奔趨。自喜離人遠
甚。及天明視之。伹旋繞兩廊間。尚未出寺門也。盜眾
羅拜請死。師慰而遣之。師欲建彌陀大殿。卜地得一
龍潭。祝曰。爾龍須上山。借我此地為伽藍。未幾。水遷
於山頂。


廣能。貴州人。正統間。卓錫月潭寺。守戒精謹。甞誦讀
華嚴經。得聞持力。有虎突入寺。僧行驚走。師不為動。
虎登堂見師。遂妥尾而去。問曰。師有道乎。師曰。華嚴
[019-0504c]
力也。因戒眾隱其事。歲已巳。苗夷𡨥興隆。箭入寺門。
僧眾逃避。請師行。師曰。吾辛勤結搆。安立三寶。誓同
存亡。獨守不去。𡨥既至。欲殺師。師曰。幸戮吾於外。毋
污此佛地。賊義而釋之。且戒同暴毋毀寺。寺賴以全。
𡨥退眾問之。曰華嚴力也。


馬跡和尚.裘和尚傳



馬跡和尚。福州懷安人。陳氏子 洪武初年。出家結
茅。居皷山之大頂。即屴崱峰也。


裘和尚。台州人。亦
 國初僧。時往來天台山。人以裘和尚稱之。不知其姓
裘也名裘也。有異跡。甞携一小兒出游。途遇虎。妥尾
馴伏於側。小兒歸語父母。師摩其首曰。莫說莫說。兒
遂失音。有施師履者。亟穿走泥濘中。施者心悔。師還
之。視之曾無纖染。一日訪檀越周氏。遇周婢採桑在
野。師遽前擁抱之。引手捋其頸。似解縛狀。婢驚怒告
其主。主責之曰。出家人。何輕薄如此。師曰。七日後。當
自知之。主訝其語。至日置婢於室。以人守之。夜分守
者假寐。醒視婢。巳經死矣。問師。師曰。昔見鬼以十索
鎖其頸。吾斷之。未盡耳。華頂寺設修誦道場。師戒寺
主曰。明日有火殃入寺。又明日火必起。次日忽一婦
人從轎馬婢僕甚盛。乃預會建齋者。寺眾謂得檀施。
心獨喜。謂師曰。火殃安在。師曰。今日齋主是也。汝等
惟恐失之。數也奈何。忽火從中發。一寺為墟。師幻跡
甚多。山中父老。猶能言之。後示化於天台山。化後語
虎小兒。始能復言。馬跡之跡。略與師同。凡朔望必還
[019-0505a]
家謁父母。家去鼓山五十里。且石磴崎嶇。鄉人怪其
來早。後期先往伺之。固跬步未甞下山。而仍至家如
甞。福州路總管郭琛異之。舉為僧判。遂逃去。不知所
終。二公示現海濵。與天風海濤。同時答響。誠不可思
議人也。


不二傳



圓信。京兆之房山人。薙髮白雲山。禮大僧德敬為師。
往來上方紅螺之間二十餘年。行脚所至。為武林淮
安六安終南。每住輒數載。以嘉靖庚申。至太嶽駐錫
虎耳巖穴。而哮者爭避匿去。倚石為屋。稍稍剪夷其
積。圜瓢數十餘。踞石沿㵎。出入幽花美箭之中者。纍
纍如笠。巖上蓮池二。濶可二丈。旱歲不竭。蓬室三方
廣當身。所得一縷一粲。盡以供十方游衲。行之數年。
遂成叢林。傾震旦。士女號呼悲啼。而至者不至虎耳
巖。猶未躋嶽也。至巖不頭面頂禮者。自以為慳緣。必
痛哭去。否則謹伺巖扉外。經數日得一見。則喜過望。
以故。虎耳巖之名。遍天下。計賢士大夫之轍以日至
尚方之賜。掖庭之供。以月至。自嘉隆以來。耆宿之著
聞。未有若師者也。然師務為密行。不以解顯。應機之
言。多依孝敬。撫摩煦煦。猶乳母之於驕子。金錢湧而
至。拒不納。有贈糈者。付甞住作供。四十餘年。影不出
山。趺坐一龕中。如朽株。雖利根之士好為奇談。詭學
者睹其顏。莫不肅然增敬。師夏臘最高。逆其生。當在
宣成間。諸徒屬。試以臘叩。不答。甞簡其篋。得舊𦇧衣。
[019-0505b]
忽云。此武皇帝七年。王城中施食。所得衣也。叩之。復
不答。後終於山 慈聖出藏金。為師治塔焉。嚴蓬頭
者。襄人。日誦彌陀佛數萬聲。性高潔。施貲甞累千金。
揮之如塵土。踪跡甚異。人不得而凡聖之。亦絕世奇
人。不二之流也。


明河曰。或云。不二。姓徐。世為襄善門。徐生長。不二
送出家。挈妻入五臺山修行。不二尋覔父母累年。
得於冰雪堆中見不二。大怒曰。不肖子。何故遠遠
奔來。汝以我為父母。我巳出家。以我為知識。我未
悟道。大丈夫出世。孤峰絕頂。一間草屋。了辦自巳
不暇。尚當為生死愛情所使。至於此乎。速去。無落
吾事。不二遂南還。居虎耳巖。為世大知識。雖不二
靈根夙種。固有自來。而開發之助。亦繇父母。團圞
一門。又出襄地。或自龐家人再出。不可知也。


別傳老人傳



慧宗。別傳其字。湖廣雲夢汪氏子。生而凝寂。不樂世
相。七歲投白鶴寺出家。九歲。有王居士者。引之入蜀。
至重慶綦江石門寺。受具戒。嘉靖甲午。登峨眉顛禮
佛次。時雲氣乍斂。杲日當空。見金色異人。乘小舟歷
銅塔崖而沒。述於得法師謙公。公曰。爾大有緣。此菩
薩示現也。自是以荷擔山門為事矣。居山四十年。自
白水至山顛。樓觀像設之屬。無不鼎新充拓。儼如天
宮化城。隆慶己巳。始出山。游京師。渡南海。禮觀音大
士。入五臺。有終焉之志。師生平嚴持戒律。不喜作紙
[019-0505c]
墨文字曰。三藏教典。亦是糟粕。更饒舌何為。先示寂
三日。忽云。將西歸。澡浴更衣。結跏澄息。誦佛號不輟。
至期召諸弟子曰。吾素不留文字。今日不能無言。因
唱偈曰。生本無所生。死亦何所有。這箇臭皮囊。今朝
成腐朽。弟子鳴鐘。鐘止忽開目。續唱云云。安然而逝。
世壽八十一。僧臘七十五。塔在四會亭下。師生平靈
異最多。甞至新津興化寺。鍊排不勝勞苦。白板首求
退。遂往富民某氏之門。趺坐七晝夜。乞若干緡齋僧。
主人初不樂施。至夜光明徹屋。驚異跡之。光從師坐
處起。始皈敬焉。又往漢州金堂縣。擊魚募化。其聲所
應不定。東擊西聞。西擊東聞。一夕大雨。師不出戶。魚
聲亦遍田野。村民物色之。師但安坐神祠而巳。其渡
海也。見白衣大士。坐金色蓮花。冉冉雲氣中。弟子鎮
滄。未剃髮時。從師荷擔甚疲。師問曰。耐煩乎。應曰諾
行一二十里。復問答如前不少惰。乃於雙飛橋。為滄
落髮。憐其愚。令炷香跪大士前。頂水盂誦祝聰明。呪
一百遍。歷年至白水。猶如此。一日寺災。滄跪請師休
去。師數而罵之。滄於是作入水想。祝空曰。殿宇既空。
願保庫司無恙。遂歸庫房默坐。頂水宛然。火至自滅。
乃知師平生。造就弟子。皆此類也。馮司成夢禎謂。別
傳老人。踐履純白。以莊嚴道場為佛事。其向上一著
子。雖不聞其曾見何人。嗣何家宗派。要之乘願輪而
來。不可以凡情測者也。


安岳了悟傳附露源


[019-0506a]


了悟。號無際。一號蠶骨。安岳人。生莫氏。幼傭於大竹
鴈平里黃友諒家。能辦異他傭。甞有人代為耕牧者。
黃異之。妻以義女。相對疊膝。坐如賓客。未甞小涉溫
煖。與同作語皆佛法。黃益奇之。因結菴使居。以成其
志。如時送飲食衣服無闕。一日義女。私送一䩫鞋。師
訝曰。此何來也。遂引刀碎之。說偈謝主人而去。削髮
於定遠之羅圍寺。師事本真長老。本真。為言。幽谷和
尚。為當今善知識。即躡蹻往參。獲證心要。因而發通。
大著靈異。四方無賢愚。咸歸向之。登座說法。天花如
雨。甞經巴之劉何鄉。鄉人禮之。師說偈曰。天下大旱。
此處半收。天下大亂。此處無憂。所言罔弗獲驗。自是
從者日眾。所至騰沸。或以妖妄惑眾。拘於按察獄中。
晝則端坐。夜則出募錢。修獄壞屋。至今獄無鼠虱蚊
蚋。師居安岳四十餘年。永樂中。召詣京師。 命為宗
主登壇說戒。 賜號大善知識。後居南京牛首寺。一
日集眾說偈。我我元無我。光明圓陀陀。蕩蕩任縱橫。
處處無拘鎖。端坐而化。 賜祭給傳。還葬木門。所著
語錄一卷。行世。


師之嗣。曰靈源。字不二。鳳陽薛氏子。神釆頴秀。謁無
際。授以無字話。久之有省。樂廣安山水。結茅扁曰雪
骨。方時 太宗遣使纂修天下。及訪仙釋有顯跡者。
有司忽而不錄。源作文自上之。中寓規諷。知州朱亨。
惡其妄。奏之。取至京。下于理問狀。甫及門。泊然脫化。
 上聞之歎曰。失此僧。朕無緣也。賜塔北門。
[019-0506b]


月天傳



月天。未詳何許人。目雙瞽。天順末年。從一行童游方。
至葉縣平頂山西。忽據地坐曰。此可結菴。土人異之。
共施材為結一菴居焉。久之。發言輒應。事皆前知。遠
近施助無虗日。遂營梵剎。興工得古基。葢前代廢寺
也。凡施將至。必預告其徒曰。某人來。施某物。巳而果
然。甞口占詩句。令僧行書之讀之。甚有理致。年八十
餘。預言化期而終。今縣北黃楝村雲潮寺。即月天所
建。骨塔在其傍。


補續高僧傳卷第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