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063 補續高僧傳-明-明河 (master)



補續高僧傳卷第十一
明吳門華山寺沙門 明河 撰


習禪篇


宋 薦福本禪師傳



悟本。江州人也。自江西雲門。參侍妙喜。至泉南小溪。
于時。英俊畢集。受印可者多矣。師私謂其棄巳。欲發
去。妙喜知而語之曰。汝但專意參究。如有所得。不待
開口。吾巳識也。既而有聞師入室者。故謂師曰。本侍
者參禪。許多年逐日。只道得箇不會。師詬之曰。這小
鬼。你未生時。我巳三度霍山廟裏。退牙了。好教你知。
繇茲益銳志。提狗子無佛性話。一夕將三鼓。倚殿柱
昏寐間。不覺無字出口吻間。忽爾頓悟。後三日。妙喜
[011-0442c]
自郡城歸。師趨丈室。足纔越閫。未及吐詞。妙喜曰。本
鬍子。這回方是徹頭也。因過尋同參謙公於建陽菴
中。謙舉保寧頌五通仙人因緣曰。無量劫來曾未悟。
如何不動到其中。莫言佛法無多子。最苦瞿曇那一
通。謙復曰。我愛他如何不動到其中。既是不動。如何
則看他古人得了等閑拈出來。自然抓著人癢處。師
曰。因甚却道。最苦瞿曇那一通。謙曰。你未生時。吾巳
三度霍山廟裏。退牙了也。於是相顧大笑。其友朋琢
磨之益。葢如印圈契為之無差。至於會心囅然。可使
後世想望風釆。師住博山。規模立而法道弘。時雪堂
行和尚。住薦福。有僧自福州來。雪堂問。沿路見好長
老否。僧云。近過信州。博山住持本和尚。雖不曾拜識。
好長老也。雪堂曰。安得知其為好。僧云。入寺路逕開
闢。廊廡修整。殿堂香燈不絕。晨昏鐘鼓分明。二時粥
飯精潔。僧行見人有禮。以此知其為好長老。雪堂笑
曰。本固賢矣。然爾亦具眼。直以斯言。達於郡守吳公
傅朋曰。遮僧持論。頗類范延齡薦張希顏事。而閣下
之賢。不減張忠定公。老僧年邁。乞請本以代。庶為林
下盛事。吳公大喜。師即日遷薦福。雪堂。嗣龍門遠公。
師叔行也。


簡堂機傳



行機。號簡堂。台州楊氏子。風姿挺特。才壓儒林。年二
十五棄妻孥。學出世法。晚見此菴。密有契證。入番陽
筦山。單丁住十七年。甞值隆冬。雨雪連作。饘粥不繼。
[011-0443a]
師如不聞見。有頌云。地爐無火客囊空。雪似楊花落
歲窮。拾得斷麻穿壞衲。不知身在寂寥中。每謂人曰。
某猶未穩在。住山豈吾事耶。一日偶看斫樹倒地。忽
大悟。平昔礙膺之物。泮然氷釋。未幾。有江州圓通之
命。乃曰。吾道將行。即欣然曳杖而去。登座說法云。圓
通不開生藥舖。單單只賣死猫頭。不知那箇無思算。
喫著通身冷汗流。緇白驚異。法席因茲大振。自圓通
移國清。退居景星巖。與給事吳芾。為方外友。淳熈五
年。自景星赴隱靜。吳。和淵明詩十三篇。送其行。深致
戀戀之情。冀師早歸同逸老也。師清明夷坦。衲子稍
有詿誤。蔽護保惜。以成其德。甞言。人誰無過。在改之
為美。住筦山。日常下山。聞路傍哀泣聲。師惻然詢之。
一家寒疾。僅亡兩口。貧無斂具。特就市貸棺葬之。鄉
人感歎不巳。侍郎李椿年。謂士大夫曰。吾鄉機老。有
道衲子也。加以慈惠及物。筦山安能久處乎。平生以
道自適。不急榮名。赴圓通請。隨身唯拄杖草履而巳。
見者。色莊意解。九江守林叔達。目之曰。此佛法中津
梁也。其去就。真得前輩體格。故歿之日。雖走使致力。
為之涕下。


或菴體傳



師體。號或菴。台州羅氏子。初參此菴元布衲。於天台
護國。因舉龐馬選佛頌。至第三句。此菴喝之。師大悟。
遂匿跡深山中。丞相錢象先。慕其為人。致以天封。勉
令出世。師搖手曰。我不解懸羊頭賣狗肉也。即宵遁
[011-0443b]
去。乾道初。瞎堂住國清。因見師圓通像贊。驚喜曰。不
謂此菴有此兒。遍索之。得之江心於稠人中。請為第
一座。及瞎堂遷虎丘。師訪焉。平江道俗。請住覺報。覺
報舊名老壽菴。師曰。先師囑我。他日逢老壽止。今若
合符契。遂欣然應命入院。小參曰。道常然而不渝。事
有弊而必變。昔江西南嶽諸祖。各稽古為訓。考其當
否。持以中道。務合人心。以悟為則。所以素風泠然。逮
今未泯。若約衲僧門下。言前薦得。屈我宗風。句下分
明。沉埋佛祖。然雖如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繇
是。緇素喜所未聞。歸者如市。淳熈六年。移焦山。將化
示微恙。手書附硯一隻。別郡守侍郎曾。逮至中夜說
偈。畢脫去。年七十二也。曾公以偈悼之曰。翩翩隻履
逐西風。一物渾無布袋中。留下陶泓將底用。老夫無
筆制虗空。曾亦知言者矣。師荷法以身為教。不專於
言。常曰。叢林保於衲子。衲子保於道德。又曰。得一身
之榮。不如得一世之名。得一世之名。不如得一賢衲
子。使後學有師。叢林有主。嗚呼。天下之至私者。無如
此身。遠得一步身。近得一步道。故師二保三得之說。
誠絕世名言。願終身誦之。不敢忘也。


元枯木傳



祖元。七閩林氏子。初謁雪峯頂佛心才。皆巳契機。後
參妙喜於海上洋嶼菴。風骨清癯。危坐終日。妙喜目
為元枯木。以剔燈有悟。妙喜贈之以偈。洋嶼發明大
事者十三人。師其一也。居連江福嚴菴。食指猥眾。日
[011-0443c]
不暇給。菴有伽藍。土偶甚夥。師揭偈於祠。曉之曰。小
菴小舍小叢林。土地何須八九人。若解輪番來打供。
免後碎作一堆塵。是夕。神致夢於山前檀越。願如所
戒。及出世鴈山能仁。示徒偈曰。鴈山枯木實頭禪。不
在尖新句語邊。背手忽然摸得着。長鯨吞月浪滔天。
瑩仲溫曰。師在當時朋伍中。最號癡鈍。及其遯跡。神
亦遵從。以至應緣徒尤趨慕。葢自般若殊勝中來。豈
有他哉。


妙峯善禪師傳



妙峯善禪師。劉氏子。世居彭城。後徙吳興。年十三落
髮。其師教以經論。一覽輒了大意。久而棄之。時佛炤
唱道鄮山。師往參焉。于風幡話下悟旨。佛炤可以偈
曰。今日與君通一線。斬釘截鐵起吾宗。自是辯慧泉
湧。然不以是自足。入武康廬妙高峯。壁坐十年。身隱
而名彰。學者尊之。曰妙峯禪師。出世於台之慧因鴻
福萬年諸剎。退居皐亭劉寺者。又十餘年。其徒推迫
不巳。復領明之瑞巖。蘇之萬壽。常之華藏。次至靈隱。
靈隱。密邇于闕。輪蹄湊集。師掩戶若不聞。一無所將
迎。公卿貴人。或見之。寒溫而巳。會天童虗席。時鄭清
之秉鈞軸。謂非師莫宜居。因勉師行。師答曰。老僧年
耄矣。尚夜行不休乎。鄭公高之。師善於誘掖後進。未
甞厲聲色。然一經指授。無不心融神化。充然有得。相
傳。師住靈隱時。夜坐方丈。為四鬼舁出入。此與洞山
寶事相類。得道人。時或有是。不欲章異以惑修。故諱
[011-0444a]
而不言。中峯所謂當時賴遇妙峯。若王老師。又作修
行無力會也。將示寂。澡身趺坐。書偈云。來也如是。去
也如是。來去一如。清風萬里。遂逝。


妙空智訥禪師傳



智訥。姓夏氏。秀之崇德人。母。夢一婦人著黃衣。寘一
兒盆中。舉而授之。因娠。生而頴秀。甫四歲。事其兄慈
相上人道孜。十四得度。器質不凡。追營香火。練習戒
律。巳如成人。久之悟。歎曰。吾修無上道。而求之文句
中。是刻舟也。即舍去。學禪於桐川之天寧。一日度磵。
有文書出流水中。攬取視之。乃心經也。讀之。五蘊皆
空。恍然若有契于心者。走姑蘇瑞光。見淨照信公。公
一見喜曰。宿世沙門也。未幾。淨炤徙住真州長蘆。會
學去來。率數百人。師學成行尊。齒其高第。淮人敬愛
之曰。有如訥公。而不坐道場。可乎。延住天寧禪寺。賜
妙空大師。儀真當二江三吳舟車之會。檀施大集。鼎
新一剎。幾至萬礎。建炎初。住靈隱。慈聖獻皇后。車駕
臨幸。詔師升坐說法。賜號佛海。明年。金人陷錢塘。師
被執。大酋解師縛。置一榻尊事之。比去。飭十騎送還。
咸安王韓世忠。表請平江靈巖。為功德院薦先福。命
師主之。巳去復留。凡五更住持。前後二十餘年。最後
被詔住徑山。紹興二十七年。師持鉢詣秀州華亭。縣
人朱飛卿者。聞師名。具蒲饌卜日。馳書以請。師以十
一月二十六日。至其家。據坐說法。緇素咸會。有僧出
膜拜。問生死根本。師酬對語未卒。舉拂扣床。一擊而
[011-0444b]
逝。道俗奔赴。空巷相登。贊歎作禮。如佛滅度。其徒具
舟載歸山中。則巳有治命矣。七日而斂。舉體如生。葬
於寺之白雲菴。壽八十。僧臘六十七。師儀狀奇龐。容
止端默。雖行出世間法。而以營塔廟修齋供作佛事。
金帛之施。歲一出之。槖中無[酉-二+干]蓄。在儀真時。州民王
氏婦病沒。後配孟氏又病。一日其姑誦經佛室中。聞
扣壁聲。問之。曰王氏也。我有遺槖簪珥之屬。盡歸孟
氏。可斥賣一二。請天寧訥公說法。使我解脫。舍汝家
而去。孟氏亦復無恙。家人即日馳告師。師至王氏。憑
附一女子立師側。說法竟。懽踴躍跪謝。後數日。現夢
曰。我巳則受後身矣。而孟氏病良巳徐。師書其事為
記。在靈巖時。平江大姓胡氏。設大齋。耆宿皆會。前一
夕。夢人告曰。詰朝。有騎赤馬衣黃褐而至者。辟支佛
也。黎明物色求之。而師裘馬如夢。胡氏舉室迎拜。一
坐盡驚。靈岩寺。據絕頂。而井飲不給。葢數百年矣。師
擇地庀工。伐石鑿井。出泉清甘。人不病汲。今號佛海
泉云。儀真天寧僧伽一塔。高數百尺。并大輪藏壯麗。
甲于淮海。皆師所為。孫尚書覿。過而歎曰。公材智不
下澄。觀時方多故。而隱於浮屠中。可惜也。其後五住
靈巖。築一室于方丈西偏。孫登訪。題曰五至。留詩而
別。暨師沒。復銘其塔。致哀慕焉。


道謙傳



道謙。建州游氏子。家世業儒。幼聰慧。讀書輒成誦。早
失恃怙。歎曰。為人子者。不及甘旨之養。當從浮屠氏。
[011-0444c]
學出世法。以報罔極。遂落髮謁佛果。無所省發。後隨
妙喜菴。居泉南。及喜領徑山。師亦侍行。未幾。令師往
長沙。通紫巖居士張公書。師自以參禪二十年。無入
頭處。更作此行。決定荒廢。意欲無行。友人宗元者。叱
曰。不可在路便參禪。不得也去。吾與汝俱往。師不得
巳而行。在路泣語元曰。我一生參禪。殊無得力處。今
又途路奔波。如何得相應去。元告之曰。你但將諸方
參得底悟得底。圓悟妙喜。為你說得底。都不要理會。
途中可替事。我盡替你。只有五件事。替你不得。你須
自家支當。師曰。五件者何事。願聞其要。元曰。著衣喫
飯。屙屎放尿。駝箇死尸路上行。師於言下領旨。不覺
手舞足蹈。元曰。你此回方可通書。宜前進。吾先歸矣。
師見張公。張公喜甚。書自信二字為贈。師笑而受之。
回徑山。妙喜見而喜曰。建州子。你這回別也。後還里
住開善。聲光大震。將化。侍者請偈。師笑曰。萬法本空。
三界非有。死生於何處安著。忍為駭俗態乎。師行峻
而氣和。接物優容。不言自化。亦宗門之傑出者也。



元。亦建州人。依妙喜最久。分坐說法。張公帥三山。虗
數院迎之。不就。歸里結茆。號眾妙園。垂語云。這一些
子。恰如撞著殺人漢相似。你若不殺了他。他便殺了
你。未詳所終。


良書記.元菴禪師傳



處良書記。字遂翁。會稽山陰劉氏子。九歲以童子得
度。十三歲游諸方。僅勝衣笠。路人為之驚歎。初為妙
[011-0445a]
喜侍者。又從卍菴顏公為書記。英邁玉立。游二師間。
皆受記莂。餘事能文詞。善筆札。諸方翕稱良書記。然
亦以議論皦核不少假借。不為諸方所容顧。獨陸陸
眾中。甞居秀州法喜院。舉香為卍菴嗣。蕭然數僧。食
財半菽。再歲。退廬會稽海上。適太常尤公。守臨海。起
師領紫櫜。復以縣大夫不樂棄去。久之。領崑山薦嚴
資福寺。遂以疾逝。淳熈十四年六月戊寅也。遺言藏
骨廬山智林寺。寺。卍菴與師。所同建也。


元菴。真慈者。潼州李氏子。初依成都正法出家。具戒。
嗣游講肆聽圓覺。至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
畢竟無體。實同幻化。因而有省。作頌曰。一顆明珠。在
我這裏。撥著動著。放光動地。歸以呈其師。其師詰之。
師曰。雖百千萬億公案。不出此頌也。其師以為不遜。
乃叱去。因南游。至廬山圓通。時卍菴為西堂。為眾入
室。舉僧問雲門。撥塵見佛時如何。門云。佛亦是塵。師
隨聲便喝。以手指胸曰。佛亦是塵。復頌曰。撥塵見佛。
佛亦是塵。問了答了。直下翻身。勸君更盡一杯酒。西
出陽關無故人。又頌塵塵三昧曰。鉢裏飯。桶裏水。別
寶崑崙坐潭底。一塵塵上走須彌。明眼波斯笑彈指。
笑彈指。珊瑚枝上清風起。卍菴深肯之。


了一傳



了一。號炤堂。奉化徐氏子。方童幼時。遇羣兒嬉戲。隅
坐傍不語。聞梵唄則躍起。喜動顏色。其父曰。兒如此。
當令事佛。年十四。祝髮大雲寺。十六受經數萬言。習
[011-0445b]
窮晝夜不息巳。乃歎曰。如來最上乘。無挾而徑造者
也。事糟粕何庸。即入京。從相國寺妙湛慧公。游數年。
盡其學為高弟。復下汴。絕淮。經吳中浮浙。上天台。入
雪峯。徧見諸耆宿。表裏洞然。中無疑者。會妙湛來蒞
黃檗。師自雪峯至。學成行尊。眾推為上首。師姿相奇
龐。寡言笑。危坐一榻。淵然如古井氷。有來叩者。雲湧
泉落。愈出而愈無窮。性介特。務自闊遠。不交人事。將
詣雪峯。朝議大夫曾恬。與師厚善。屬師致書。抵福帥
大資張公守。師意其為巳。納笥中弗出。久之。石泉虗
席。公曰。黃檗上首故自強。即日移書。遣騎迎師。師謝
不願。使者至五反而後受。他日公過師。師出恬書。且
致不即發之意。公喜曰。韞櫝之珍。深藏而不市。吾與
師。賓主無媿矣。居三歲。改蒞聖泉。會左丞葉夢得來
守福。曰。黃檗古道場。今世名緇。孰逾一公者。飭使者
具書幣以迎師。至闔境。緇素奔走出迎。懽呼踴躍。聲
振山谷。葢師自石泉出世。更三大剎。積十五年。演唱
真乘。啟悟後學。人人向道。以師為歸。巳而後。將至稍
通餉謝易置諸禪師。一夕捨去。歸臥雪峯故廬。泉南
守葉庭珪。樂道之士也。延之雲門。再遷法石。庭珪代
還。師亦反西湖雪峯菴。即妙湛所栖。閉門終日。人莫
見其面。若將終焉。俄被旨住徑山。紹興二十四年也。
徑山。無一壠之地可耕。而學眾數千指。師入據丈室。
檀施大集。不求而辦。山有芝巖方丈遺址。師甞指其
處。謂其徒曰。吾將築室居焉。初不省所謂。明年三月
[011-0445c]
示微疾。退處明月堂。唱篋中衣。供佛飯僧。翼日黎明。
索筆書伽陀。趺坐而逝。壽六十四。僧臘五十。即芝巖
塔其全身。乃喻築室所云以此。


文爾傳



文爾。福州長溪人。姓李氏。十一辭親出家。十六為僧。
十七受戒。十八裹足游禪會。參月菴果公。無所入。忘
寢與食。瘡痏徧體。抱膝危坐。每聞五更鐘聲。輒駭汗
曰。又過一日矣。後因觸物有省。入為侍者數年。游廬
陵。為眾迫請。住吉水清凉院。徙興國之梵山。寧都之
桃林。紹興二十一年。郡守李子揚。初至。嚴峭寡與。獨
有契於師。迎住報恩。報恩望剎。棟宇久隳。法席不振。
贛民貲少嗇施。師接以誠慤。咸竭其力。堂搆像設次
第一新。叢林成矣。會齊述嬰城叛。緇素宵潰。師曰。我
去寺必墟。止不動。閱百二十日。賊欲屢縱火加害。師
隨機解免。舍匿士庶千計。皆賴以全。居十年。引疾求
去。遂移慶雲。地僻而用足。異時主者。自殖而巳。師至。
改造三門。規創殿宇。理事兼舉。老而彌篤。一日與門
人行西圃。指尋丈曰。此存以待我。未幾坐亡。實乾道
二年冬也。報齡四十六。坐三十一夏。門人葬師所示
之地。丞相周必大。為石上之文。謂師住報恩時。妙喜
杲公。與無垢張公。同時北歸。士大夫日往參請。師初
無言說。妙喜獨謂無垢。是人所得端實。不可忽也。予
聞斯語。然後知師。故以鈍為利者。自是益思與之游。
而宦牒推移。會合之日殊少。去冬。師有過予意。方報
[011-0446a]
有書。而師沒矣。其為時賢歆慕。如此。


從廓傳宜意



從廓。福之長溪林氏子。幼頴悟。不妄言笑。羣兒強以
聚嬉。泊焉如弗聞。喜聞出世法。年十五祝髮受具戒。
時閩中。多有道之士。悉往從之游。見佛心才。才稱之。
又見嬾菴需公。為侍者。復依大圓璞。璞妙喜之高弟。
門風孤峻。始齟齬。久之。豁然有得。服勤數載。大圓撫
之。以為類巳。然以未識妙喜為恨。不憚重趼。見於衡
之回鴈峯下。深加器重。留三年告歸。送之以偈。又以
書屬璞曰。廓。佳衲子。可為成就。使異日為吾家種草。
紹興丙子。妙喜被旨住育王。復來依焉。妙喜移徑山。
璞繼其席。眾踰千數。師為第一座制師。丞相沈公。以
廬山請出世。妙喜方名冠天下。無不願出其門。以取
重。開堂日。乃以瓣香嗣大圓。諸方以此益高之。巳而
育王虗位。尚書韓公邀妙喜。請舉以自代。而無如師
也。禪衲大集。育王為海內名道場。以祖孫三人。世濟
宣闡。遂為叢林美譚。師才具素高。以其暇日。興土木
之工。皆極其壯麗。增庾入數千斛。施者委金帛。創為
長生局五所。百須皆備。月施金錢飯僧以萬計。又造
金塔。以奉舍利。此特其餘事爾。孝宗即位之十五年。
詔。舍利寶塔。詣行在所。師侍行。既至。命入禁中觀堂
安奉。上御素膳。焚香瞻禮。親覩殊勝。遂召師對碧琳
堂。問舍利從何發現。奏曰。從陛下聖心發現。上大悅。
親書妙勝之殿。賜師妙智禪師號。仍度僧五員。頒鈔
[011-0446b]
萬緡。眷賚優渥。前所未有。日本國王。閱師偈語。自言
有所發明。至遜國以從道。歲修弟子禮。辭幣甚恭。且
送良材建舍利殿。器用精妙。莊嚴無比。丞相史公帥
七閩。以鼓山趣其歸。滎陽郡王力挽無行。魏王出鎮。
一見風儀。目為僧中龍。又聞其機辯峻發。肅然加敬。
師晚以衣囊。立菴於烏石山。名以笑月。為終焉計。有
偈云。三峯斂却閑雲。大海冷涵秋月。庚子季春。拂衣
歸菴。杜門不與世接。俄示微恙。說偈而逝。年六十二。
臘四十七。葬於菴之寢室。師家法嚴甚。學眾以師語。
萃為巨編。師見而呵之曰。汝輩隨語生解。去道益遠。
固不許。沒後。乃始得百之一二刊之。弟子百餘人。



宜意者。得法最的。住平江開元。方鳴道有聲。而遽即
世。吾黨惜之。


退谷雲傳附石橋宣公



義雲禪師。福州閩清黃氏子。幼入家塾。成童入鄉。較
頴異有聲。因讀論語中庸。有所悟入。後聞山堂淳禪
師說法。遂自斷出家。徧游江湖。至吳。見鐵菴一大禪。
為侍者。鐵菴重之。時佛炤倡道靈隱。師往依焉。及佛
照移育王。師從其行。歷十年。為第一座。佛炤聞其說
法。歎曰。此子提唱。宛如雪堂行和尚。吾鉢袋有所付
矣。遂出住香山。居五年。徙台州光孝。又徙鎮江甘露。
會平江虎丘萬壽。皆欲延師。師聞萬壽頗廢。即欣然
就之。淮南轉運使虞公儔。又以長蘆來招。師與虞公
有雅。故又從之。會育王虗席。朝命師補其處。時佛炤
[011-0446c]
方居東菴。父子日相從。發明臨濟正宗。學者雲集。會
有魔事。師即捨眾退居香山。葢將終焉。而朝命又起
師。說法淨慈。恩光赫奕。都邑聳動。一日領眾。持鉢畿
邑。是夕寺災無遺宇。比師歸。獨三門巋然在瓦礫中。
師不動容曰。成壞相尋。亦豈有常。今日之壞。安知不
為四眾作福之地哉。天子聞之。出內庫金以賜。自重
臣貴戚以下。傾槖輦金。惟恐居後。未期年。廣殿邃廡。
崇閎傑閣。葢愈于前日矣。於是。上為親御翰墨。書慧
日閣三大字賜之。開禧二年五月。示微疾。作偈別眾
而寂。壽五十八。臘三十五。住山十九載。徒輩奉全身。
塔于寺之東北隅。


石橋宣禪師。蜀嘉定許氏子。參佛炤得法。住徑山。創
化城於雙溪之上。接待雲錫。師獲知丞相魯國。一時
名士大夫。翕然宗仰。幾與退谷。並驅爭先。伹福緣小
遜耳。示寂。塔於化城之後。


笑翁堪公傳



妙堪。號笑翁。慈溪毛氏子。廣顙平頂。骨氣清豪。從野
菴道欽受學。以廣記多聞稱。後一力參究。依息菴觀
於金山。又走靈隱。見松源。皆不契。時無用居天童。徑
造其室。用問曰。行脚僧游山僧。曰。行脚僧。用曰。如何
是行脚事。提坐具便摵。用曰。此僧敢來這裏持虎鬚。
俾參堂。一日用舉狗子無佛性話。纔儗開口。用以竹
篦劈口打。應聲呈偈曰。大塗毒鼓。轟天震地。轉腦回
頭。橫屍萬里。用頷之。俾侍香。尋命分座出世。凡十坐
[011-0447a]
道場。皆海內名剎。三被詔旨。并諸名公卿推挽。不得
巳而後就也。雖荷禪宗重寄。而不以其道自封。其於
佛淺深之說。無不融了。世出世法。無不兼弘。常曰。於
心有取舍。識情未盡見。法有彼此。智眼未明。天台舊
無律宗。居報恩也。與大卿齊公議。合十寺為大剎。築
戒壇。命負毗尼學者。倡開遮持犯之法。風勵新學。台
始行南山宗也。居靈隱。山門逼近屠沽。堪撒其廬。揭
關飛來峯外。以限喧寂。曰。不可使旃陀羅氣薰穢三
寶也。荊湖總臣。以國乏用。奏僧道得以出貲。買紫衣
師號。俾領住持。聞之歎曰。苟如是。則千金之子。皆可
主法。我道危矣。因抗疏。且致書秉鈞軸者。其議遂寢。
詔徙天童。力辭。東歸翠巖。築室。奉先世香火。育王虗
席。有旨起師。再辭。不許。乃奉詔。表章大覺。祖述妙喜。
秩然有序。未幾。復下天童之命。大參趙公。請主淨慈。
皆固辭謝之。俄示疾。書遺表。作寺丞張公書通守。永
嘉曹公來問疾。從容敘世契移頃。書偈曰。業鏡高懸。
七十二年。一搥擊碎。大道坦然。置筆泊然而逝。


松源嶽傳



崇嶽。號松源。處州龍泉吳氏子。幼不好弄。稍長慕出
世法。二十三。棄家衣掃塔。服受五戒。首造靈石妙公。
繼見大慧杲禪師於徑山。久之。大慧陞堂。稱蔣山應
菴華公。為人徑捷。師聞之。不待旦而行。既至入室。未
契。退愈自奮勵。中夜自舉狗子無佛性話。豁然有得。
以扣應菴。菴舉世尊有密語。迦葉不覆藏。師云。鈍置
[011-0447b]
和尚。菴厲聲一喝。自是朝夕咨請。菴大喜。以為法器。
說偈勸使祝髮。棟梁吾道。隆興二年。師始得度於臨
安西湖白蓮精舍。自是徧歷江浙諸大老之門。罕當
其意。乃浮海入閩。見木菴永公。木菴。舉有句無句如
藤倚樹。師云。裂破。木菴云。瑯瑘道好一堆爛柴聻。師
云。矢上加尖。如是應酬數反。木菴云。老兄下語。老僧
不過如此。秪是未在。他日拂柄在手。為人不得。驗人
不得。師云。為人者。使博地凡夫。一超入聖域。固難矣。
至於驗人。打向面前過。不待開口。巳知渠骨髓。何難
之有。木菴舉手云。明明向汝道。開口不在舌頭上。後
自知。逾年見密菴於衢之西山。隨問即答。密菴微笑
曰。黃楊禪爾。師切于明道。至忘寢食。密菴移住蔣山
華藏徑山。皆從之。一日密菴入室次。問傍僧。不是心。
不是佛。不是物。師侍側。豁然大悟。乃云。今日方知木
菴道開口不在舌頭上。自是機辯縱橫。鋒不可觸。木
菴遷靈隱。遂命師為第一座。旋出世於平江澄炤。為
密菴嗣。遷江陰之光孝。無為之冶父。饒之薦福。平江
之虎丘。皆天下名山。惟冶父最寂寞。又以火廢。師一
臨之。四方名衲踵至。棟宇亦大興。人謂師能使所居
山大。慶元丁巳。被旨住靈隱。居六年。道盛行。得法者
眾。法席為一時冠。而師有棲隱之志。即上章乞罷住
持事。上察其誠許之。退居東菴。俄屬微疾。猶不少廢
唱道。忽垂一則語。以驗學者。曰。有力量人。為甚麼擡
脚不起。開口不在舌頭上。又貽書諸嗣法。囑令傳持
[011-0447c]
大法。因書偈曰。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瞥轉玄關。佛祖
罔措。跏趺而寂。實嘉泰二年八月四日也。得年七十
有一。坐夏四十。徒輩奉全身。塔於北高峯之原。


偃溪聞傳



廣聞。閩之侯官林氏子。家世業儒。疎眉秀目。哆口豐
頤。從季父智隆於宛陵光孝。十八得度受具。初見鐵
牛印。少室睦。無際派。追隨甚久。聞浙翁唱道天童。袖
香謁之。初見機道齟齬。翁移徑山。師踵至。翁笑迎曰。
汝來耶。一夕坐簷間。聞更三轉入室。曳履而蹶。如夢
忽醒。翌朝造翁室。翁舉趙州洗鉢盂話。師將啟吻。翁
遽止之。平生疑情。當下氷釋。紹定戊子。四明制閫胡
公。以小淨慈致之。歷住香山萬壽雪竇育王淨慈靈
隱徑塢八山。所至革弊支傾。廣容徒眾。道化大行。有
云。十字街頭石幢子。無你遮護處。一聲江上侍郎來。
無你迴避處。衲僧家。早出暮入。脚前脚後。也須仔細。
忽然築著磕著。淨慈拄杖。別有分付。又云。一升三合。
拄杖頭邊。萬水千山。草鞋跟底。未言先領。誰家竈裏。
無煙撩起。便行是處。井中有水。莫道空來又空去。許
多途路不相孤。洗發精醒。可謂善說法要矣。景定四
年。壽七十五而化。師法嗣頗眾。而獨雲峯高止泓鑑
二公。能振起師道云。


藏叟珍公傳



善珍。字藏叟。泉之南安呂氏子。年十三落髮。十六游
方。至杭受具足戒。謁妙峯善公于靈隱。入室悟旨。後
[011-0448a]
出住里之光孝。升承天。繼遷安吉之思溪圓覺。福之
雪峯。復以朝命。移四明之育王。臨安之徑山。上堂。靈
雲見桃花悟去。玄沙道。敢保老兄未徹。香嚴聞擊竹
悟去仰山道。祖師禪未會。禪和十箇五雙道。我此一
門。全無肯路示。未知靈雲香嚴在。要知二大老磨。醉
我落花天。借他絃歌裏。又據室云。這裏便是問訊燒
香。了來老僧身邊。玄地底所在麼。呆子你自鈍置猶
可。莫來鈍置老僧。師法語無拘滯。大率類此。門人貌
師真請題。揮云。叅禪無悟。識字有數。眼三角似燕山
愁胡。面百摺如趙婆呷醋。一著高出諸方。敢道飯是
米做。生於紹興甲寅。逝于嘉定丁丑。年八十有三。六
住大剎。接納良多。而入室得髓者。唯元叟端公一人
而巳。端之後法脉繩繩。至我 明。尚有振起作師吼
者。師之道。源遠流長。可知矣。


如珏傳



如珏。字荊叟。婺州人。圓悟五世孫癡鈍之子。初見癡
鈍。室中僧問。如何是佛。癡鈍命師下語。師答。爛冬爪。
即呈頌曰。如何是佛爛冬瓜。咬著氷霜透齒牙。根蒂
雖然無窖子。一年一度一開花。癡鈍笑而可之。後知
遇穆陵。端平中。有詔。自育王陞住徑山。始開堂。乃述
銘以諭眾曰。幻身夢宅。空中物色。前際無窮。後際寧
克。出此沒彼。升沉疲極。未免三輪。何時休息。貪戀世
間。因緣成質。從生至老。一無所得。根本無明。因茲被
惑。光陰可惜。剎那不測。今生空過。來世窒塞。從迷至
[011-0448b]
迷。皆因六賊。六道往還。三界匍匐。早訪明師。親覲高
德。決擇身心。去其荊棘。世自浮沉。眾緣豈逼。研窮法
理。以悟為則。心境俱捐。莫記莫憶。六根夷然。行住嘿
嘿。一心不生。萬法俱息。結夏謂眾曰。我此一宗。正令
全提。如暴風卒雨。鼓蕩無前。石火電光。追奔不及。舉
意即迷源。擡眸巳蹉過。不是目前法。莫生種種心。縱
汝三種互修。剋期取證。第一頭第三首。萬拄千掙。轉
見氣急。殊不知髑髏未具巳眼。先明㘞地一聲。千了
百當。然雖如此。親證者萬無一二。錯會者數有河沙。
師見地高朗。不多讓古人。然福德因緣。不無少遜。或
云。師功用比圓悟益弘。或亦未之思耳。


無準範禪師傳



師範。梓潼雍氏子。九歲依陰平山道欽出家。經書過
目成誦。紹熈五年冬。登具戒。明年。成都坐夏。遇老宿
名堯者。範請益坐禪之法。堯曰。禪是何物。坐是何人。
範受其語。晝夜體究。一日如廁提前話。有省。遂出蜀。
謁佛炤於育王。炤問何處人。曰。劒州人。炤曰。將得劒
來否。範隨聲便喝。炤笑曰。這烏頭子亂做。範嬾剃髮
長故。佛炤室中。甞以烏頭子呼之。久之。欲觀台雁。拉
石溪月公同往。至瑞巖。時雲巢領住持事。留分座。忽
夜。夢偉衣冠者。持把茅見授。翼日。明州清凉專使至。
師受請入院。見所設伽藍神。茅其姓衣冠。與所夢無
異云。上堂。遂為破菴拈香。以示法切得旨深也。嗣遷
焦山雪竇。被旨移育王。住徑山。最久。雖兩丁火厄。而
[011-0448c]
旋復舊觀。號法席全盛。理宗甞召師。入慈明殿。陞座
說法。上親御垂聽大悅。賜佛鑑禪師號。併金襴僧伽
黎。淳祐戊申秋。築室明月池上。榜曰退耕。乞老於朝。
而舊疾適作。三月旦升堂別眾。至十五日。區畫後事。
親遺表。及遺書十數封。言笑如平時。其徒以遺偈為
請。乃執筆疾書云。來時空索索。去亦赤條條。更要問
端的。天台有石橋。移項而逝。


石田薰禪師傳



法薰。號石田。眉公彭氏子也。生而慧敏。三四歲時。見
僧即喜。年十六從丹稜石龍山法寶院智明出家。二
十二薙髮受具戒。游方至石霜。禮雷遷塔。述偈曰。一
念慈容元不隔。何須特地肆乖張。平高就下婆心切。
惱得雷公一夜忙。薰名因是大著。聞吳門穹窿破菴
先禪師道望。遂往依焉。一見知為法器。室中舉世尊
拈華迦葉微笑。薰云。焦磚打著連底凍。赤眼撞著火
柴頭。破菴陰奇之。每於日用語默。故起其疑。薰於是
决志。依栖隨時咨詢。與無準範。日相激勵。後見松源
岳。肯堂充。遯菴演。咸謂。其從作家爐韛中來。自不同
也。初住蘇州之高峯。次遷楓橋。鍾山虗席。亦補其處。
寶慶初。遷淨慈。端平二年。遷靈隱。淳祐甲辰三月望。
示徒云。但得本莫愁末。喚甚麼作本。喚甚麼作末。松
栢千年青。不入時人意。牡丹一日紅。滿城公子醉。山
僧恁麼道。若有不肯底是我同參。弟子繪像求贊。有
云。末後一句。分付廚山。眾訝之。明日示疾而逝。
[011-0449a]


癡絕沖傳



道沖。自號癡絕。武信長江荀氏子。母郭氏。甞夢經山
木瓜樹下。其實纍纍。取而食之。占者謂。當產奇士。巳
而師生。豐上短下。資稟過人。長應進士舉不利。受釋
氏舉於梓州妙應院。落髮游成都。習經論有聲。紹熈
壬子。出峽回旋荊楚間。時松源倡道於饒之薦福。徑
造其廬。適歲饑不受。會曹源生公。以雲居首座。出世
妙果。許師入室。俾侍香。老拳痛棒不少貸。至是平生
知見。絕無影響。然終以未見松源為闕然。及松源遷
靈隱。師曰。尚餘窮相一雙手。要向諸方癢處爬。至杭。
松源門庭高峻。八閱月不得入。每囁嚅欲自言。屢呵
斥不容近。一日有告之松源者。松源曰。我巳八宇打
開。自是他當面蹉過。師聞此語。口耳俱喪。始知侍曹
源時。嘻戲怒罵。無非善呵方便。既而曹源順寂。遍歷
諸老之門。踰二十年。出世秀州之光孝。金陵之蔣山。
福州之鼓山雪峯。嘉熈戊戌。有旨住太白名山。兩育
王住持未得人。因師之至。又強之兼領。師往來兩山
間。四方學者。從之如歸。教聞京師。詔下移靈隱。追念
密菴松源舊游。方思所以振起祖風。而魔事出於意
料所不及。難以口舌爭。遽動歸老故山之志。伐鼓亟
去。雖京兆尹節齋趙公。致書力挽堂帖有虎丘之命
昇師。虗齋趙公以蔣山起之。俱莫能回其意。戊申春。
育王散席。諸大老落落如晨星。惟師為叢林尊宿。眾
舉于朝。日夜俟師之出。亦固辭乃巳。又有欲挽之為
[011-0449b]
法華開山。懇祈再三不得請。而勑牒住徑山之命繼
至。師謂先諾固不可違君命。豈應引避。乃以九月至
法華。踰月登雙徑。人神響應。懽聲如雷。師說法。簡直
明爽。不落窠臼。甞云。盡乾坤大地。無絲毫許大。汝諸
人。橫擔拄杖。繞四天下。行脚道。我無處不到。無事不
知。且道。西天那爛陀寺戒賢論師。今日說甚麼法。又
云。有一人一念頓證。墮在佛數。有一人累劫闡提。不
願成佛。且道。那箇合受人天供養。良久云。蝶穿芳徑
雙眉濕。蜂掠殘花兩股肥。詞旨高詣之如此。俄染疾。
自冬涉春。形體雖羸。陞堂提唱。精明如平時。忽手書
龕記。并遺書十數封。且曰。無準忌在十八。吾以十五
即行。不得辦香修供矣。侍僧駭其言。亟以遺偈請。師
笑曰。末後一句。無可商量。只要箇人直下承當。寂然
移頃而逝。壽八十二。師能誠無偽。表裏如一。待人恕
而立巳嚴。應世圓而領眾肅。住山三十年。所至以激
揚宗風為巳任。以道法未得其傳為巳憂。平居簡淡
沉嘿。若不能言。及坐籌室。勘驗衲子。機鋒一觸。猶雷
奔電掣。海立江翻。皆茫然莫知湊泊。誓不輕以詞色
假人重誤來學。晚年無他好。多留意字法。於小楷最
得三昧。往往端嚴凝重類其人。僧俗歸敬。求法語偈
贊無虗日。雖祁寒盛暑。揮染不倦。士大夫多樂從之
游。而尤為名公鉅卿所推重。以至教名宣傳海外。有
具書禮。犯鯨波而來問法者。其道德有以服人。一至
於此。方在天童育王時。被旨開堂靈隱。束擔將戒行。
[011-0449c]
而隣峯疾之者。教言欲嗾羣不逞。梗於中道。左右聞
之奉以告。師曰。吾平日以誠實接人。將何以加我。略
不為之動。彼亦終於無所施而止。雙徑。冷泉。太白。雪
峯。為海內甲剎。萌欲速之念者。挾奧援矜。智巧曆階
而上。力可以通神。師則不然。短褐布衣終其身。不為
勢利所動。故其進。不由介紹。其退。心常泰然。真法門
之梁棟。後學之標準也。


景蒙傳



景蒙。邵氏。溫之平陽人。族姓甚眾。多以儒顯。師英達
開爽。幼聞鐘梵則喜。年十三從惠安淨覺大師惟梵。
著僧伽黎。明習天台教觀。自以名相之學。不足了大
事。去游國清。又參育王佛智裕公。公問鄉里。對曰。永
嘉。曰。還識永嘉大師否。未及答。批頰而出。至於再。兀
然如癡。寢食不安者累月。行道次。忽聞鐘聲而悟。即
造室中。公復理前問。師曰。即日伏惟。和尚尊體。起居
萬福。隨問向上事。師儗對被逐。次日再上。公方發問。
師抗聲云。老漢。今日敗闕也。一拍而出。公笑曰。雋哉。
因省母歸里。龍翔心聞。一見深器之。問曰。言無展事。
語不投機。承言者喪。滯句者迷。試向言詮不及處。通
箇消息。師。以左手畫一圓相。聞。以拂子擊左。師。又畫
以右手。聞。擊右。又畫於中以兩手托呈。聞。以拂子當
中畫兩畫。師。禮拜而立。聞大笑云。三十年揀苗。苗今
日得此烏喙。遂令執侍。盡揭底蘊。尋歸鹿園。如在菴
賢。雪菴瑾。咦菴鑑。全菴存。筠谷達。還菴淳會下。皆一
[011-0450a]
時名流。唯師妙齡傑出。心聞。以谷名師菴。且為之銘。
蒙侍者之名日高矣。又甞謁臨安顯寧志公。志門風
壁立。學者望崖。獨謂師曰。先世遺風。餘烈若未墜者。
尚在汝躬。吾且拭目觀之。初住智門。遷瑞巖。皆史魏
公浩推轂也。魏公在永嘉時。與心聞為方外交。罷相
里居。夢如平生。旁有僧曰。景蒙。貌古神清。談笑久之。
覺而叩天童朴曰。僧名頗異。有斯人否。朴曰。是方為
堂中第一座。招之。恍如夢所見。與論出世法。了辯如
響。問其師則心聞也。大異之。遂為延譽而住智門。及
瑞岩虗席。復以師應命。師孤高絕俗。弱不勝衣。而嚴
冷峻峭。不可挹酌。既坐道場。搥拂所加。龍象蹴踏。長
靈之道光焉。智門瑞巖。皆承頹毀之餘。人以為不可
復興矣。師從容規畫。會不踰時。而輪奐一新。壯麗反
過其舊。具大材智。尋常不以毫末自見。因事而顯。無
不歎服。韜養之深。從可知矣。


斷橋倫禪師傳



妙倫。天台黃巖徐氏子。母劉。夢月而娠。年十八依永
嘉廣慈院落髮。見谷源道於瑞巖。聞麻三斤語發疑。
徧叩諸方。機語未契。自謂。吾口訥耳聵。何能究此。不
若務實修行。日以誦經為業。因閱楞伽于雲居見山
堂。至蚊蟲螻蟻。無有言說。而能辦事。頓然有省。曰。趙
州栢樹子話。可煞直捷。然不以語人。徑走雪竇。見無
準範禪師。無準詰之。連下語三十轉。不契。哀懇曰。可
無方便乎無。範以真淨頌答之。竦然良久。聞板聲。通
[011-0450b]
身汗下。於是始脫焉。無碍矣。準移育王雙徑。皆以師
從俾分座。尋出世祇園。遷瑞岩國清。至淨慈說法。簡
直具格。外機上識者得之。而劣器不能湊泊。有時上
堂。舉達觀頴禪師示眾云。七佛是性隷。萬法是心奴。
且道。主人翁在何處。自喝云。七佛以下出頭。又自諾
云。各自祇候。云喚七佛為性𨽻。指萬法是心奴。達觀
自謂有出身路及乎。自喝自諾。又是奴隷邊事。主人
翁何曾夢。見在大眾要見麼。拂子一拂云。曉來一陣
春風動。開遍園林一樣花。舉揚超醒大略如此。將終。
與眾入室。罷。索筆作詩。辭諸山及魏國公。公饋藥不
受。又使人問曰。師生天台因甚死淨慈。答曰。日出東
方夜落西。遂嗒焉而逝或云。初參無範。範問從何處
來。答曰。天台。範曰。還見石橋麼。答曰。我一脚踏斷也。
自是叢林。稱師為斷橋倫公云。


道升傳



道升。建安吳氏子。生有肉如環。在其左乳。及出家。肉
環始隱。天資聰慧。十九披削。浩然有游參志。父早世。
事母以孝聞。母沒。遂至長樂。見佛智裕公。入其室。言
下頓悟。自是機鋒迅發。人不敢嬰。佛智移靈隱。師為
首座。還里結菴於大王峯下。名曰寒巖。未幾。泉守延
以名剎。學者雲集。會行計口法。拂衣而還。作懶散歌
以見志。李敦老帥閩。問諸山佛智之嗣傑出者。僉以
師對。遂住支提山。鄧成材帥豫章。以師志在山林。自
泉之承天。延置黃龍。後帥未知師。師欲去。適潭帥張
[011-0450c]
安國。以石霜來招。師兩謝之。行次西山。而沈持要。自
漕遷帥閩。師退院牒極力挽留。以泐潭處之。寺。新被
焚。師來。施予輻輳。棟宇煥然。以年高懇還建安。俄史
丞相帥福。命師主鼓山。師持身以法。蒞眾精嚴。每見
法門下衰。僧雛奔競。為之憂戚。甞謂人曰。叢林荒寒。
人物委靡。此事將如馬鞭節漸尖去矣。凡六住大剎。
皆宰官士夫推擁逼迫。不得巳應之。而舉揚唱導。修
飭頹毀。日新月異。終不以非所志而嚝所務。若師者。
誠為以佛法自任者。結夏後一日。忽問侍僧。今日何
日。曰十六日。又問是何日辰。曰辛卯。即入室坐脫。壽
六十九。停三日神色如生。葬於香爐峯下。


智燈傳



智燈。婺州金華人。號祖印。得法于道吾法真。為人精
敏有德量。道俗擁之。出世年始立也。而匡宗植道之
志。隱然尊宿自居。說法三十年。從者如雲。退老等覺
寺坐逝。有語錄一卷。鄒正言浩。序之曰。余項在中陶。
甞與李濤師淵。論天下之名僧。師淵語余曰。吾所見
祖師者。有道者也。蚤以機緣。為世導師。晚乃退居都
城之等覺。望其容貌。如秋際木。聽其解說。如夜半潮。
始竊以為未始出吾宗。而終也如一葦大海。惕惕環
視。莫見畔岸。後數年。復見師淵于都城。問其所謂祖
印者而將訪焉。則曰寂滅久矣。出其所集語錄二卷。
示余。余然後知師淵異時之言。尚其可以言者。祖印
名字。不列傳燈。始末不載傳記。幸有正言數行在耳。
[011-0451a]
然則正言知言。葢繇師淵知巳。與祖印生氣千古。噫。
古德埋沒者。多矣。


慧圓上座傳



慧圓上座。開封酸棗于氏子。世業農。出家建福寺。性
椎魯。然執勤不懈。得度出游。聞南方禪道甚盛。乃詣
江州東林寺。寺眾藐忽之。一日問朋輩曰。如何是禪。
眾戲之曰。往問能鳴者乃蟬也。圓不悟其旨。遂面壁
深思。至於骨立。後數月。出行殿庭。忽足顛而仆。了然
開悟。乃謂一行者曰。吾不習筆硯。欲作一頌。須汝書
之壁間。行者笑而許之。偈曰。這一交這一交。萬兩黃
金也合消。頭上笠腰下包。清風明月杖頭挑。即日離
東林。總禪師見偈。大驚曰。衲子參究若此。善不可加。
令人跡其所往。竟無知者。


虗舟度傳



普度。字虗舟。維揚江都史氏子。稍長雖習世書。絕無
處俗意。母識其志。俾依郡之天寧出家。畢將軍與語。
大奇之曰。此兒短小精悍。音吐如鐘。他日法中向上
爪牙也。携歸武林。禮東堂院祖信。為受業師。執侍五
年。奮志參方。初見鐵牛印於靈隱。巳而江東西。河南
北。悉徧歷焉。時無礙通。唱道饒州薦福。師決志叩請。
其遷福嚴華藏。亦與之俱。入室次。通問。不與萬法為
侶者。是甚麼人。師曰。金香爐下鐵崑崙。通曰。將謂這
矮子。有長處見解只如此。師曲躬作禮曰。謝和尚證
明。若天童晦巖光。大慈石巖璉。虎丘石室廸。皆一見
[011-0451b]
器異。留與法務。淳祐初。制府趙信菴。以金陵半山請
出世。遷潤之金山。潭之鹿苑。撫之疎山。蘇之承天。景
定間。賈太傅。奏補中天竺。復請旨陞靈隱。至元丁丑。
被命住徑山。師說法。直捷簡要。肩荷法門。老而無倦。
甞云。萬法是心光。諸緣惟性曉。本無迷悟。人只要今
日了。又云。既無迷悟人了箇甚麼。無人契其機者。其
住徑山。值火餘。志圖興復。將有緒俄示恙。索筆大書
曰。八十二年。駕無底船。踏翻歸去。明月一天。遂寂。


天奇禪師傳



天奇瑞公。南昌鍾陵人也。父江堂。母徐氏。師隨父經
商頴州。年將二十。忽發心。至荊門州。從無說能和尚
出家。令看萬法歸一。後於佛炤處。遇道翼首座。苦口
提携。晝夜逼拶。一日。偶聽廊下人相語。翼便打。師曰。
吾不曾瞌睡。翼曰。你不曾瞌睡。耳聽那裏。又二僧裁
裙量度。師纔經眼看。翼便打云。你那眼也。不得停住
話頭。焉得著實。自是功夫益切。五年不得棉花上身。
二年無裏衣。冬夏一領破衲。󳴕縷不堪。歷從諸禪老
決擇。靜東暉公。示大慧患疽因緣。次于中竺楚山雪
峯處。各有悟人。最後至南京高峯寺。見寶峯瑄和尚。
方始瞥地。遂留過冬。未幾告辭。峯授以法衣毛拂。偈
曰。濟山棒喝如輕觸。殺活從茲手眼親。聖解凡情俱
坐斷。曇花猶放一枝新。師出世開堂。得人為多。有語
錄。曰焭絕集。行世。


焭絕集。開示等語。警切痛快。不失本色鉗搥。頌古
[011-0451c]
則末矣。至聯芳機緣。一人之名綴以一偈。師下一
問。人致一答。動成卷帙。高處不出青州萬松格套。
下者。巳入義學常情自覺無謂。師初行脚時。路逢
一僧。謂師貪作偈頌。彼一時也。入籃是菜。詎可兼
收。編集者失眼。致掩全璧之光。惜哉。


虗堂愚傳



智愚。字虗堂。四明人。具戒游參。見運菴顏公。言下了
旨。出世歷住十剎。化道風行。咸淳末。被詔住徑山。室
中設三轉語。勘驗學人。鮮有覯其機者。曰。巳眼未明
底。因甚將虗空。作布袴著。曰。畫地為牢。因甚透這箇
不過。曰。入海算沙底。因甚向鍼鋒頭上翹足。又云。虗
堂。初無門戶。與人近傍。亦不置之於無何有之鄉。只
要諸人如鐵。入土與土俱化。然後可以發越。其如運
糞入者。吾末如之何。一日。舉松源師臨濟示寂告眾
云。久參兄弟正路上行者。有只不能用黑豆法。臨濟
之道。將泯絕無聞。傷哉。拈云。鷲峯老大。似倚杖騎馬。
雖無僵臥之患。未免傍觀者醜。師先在淨慈。入院日
問答絕。忽天使踵門。傳旨。問趙州因甚八十行脚。虗
堂因甚八十住山。師。即舉趙州行脚到臨濟話。頌曰。
趙州八十方行脚。虗堂八十再住山。別有一機恢佛
祖。九重城裏動龍顏。使以頌回奏。上大悅。特賜米五
百石。絹一百縑。開堂安眾。後示寂。塔于直嶺下曰天
然。先是。高麗國王。請師於彼國說法。八載還山。問法
弟子。隨侍千指。至我 明嘉靖間。高麗尚遣法嗣來
[011-0452a]
此掃塔云。彼國法道。甚盛焉。


補續高僧傳卷第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