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063 補續高僧傳-明-明河 (master)



補續高僧傳卷第三
明吳郡華山寺沙門 明河 撰


義解篇


宋 中立傳



中立。鄞之陳氏子。母夢日輪入懷。遂有娠。夜不三浴。
則啼號不止。九歲出家。受經一誦。永憶不忘。治平中
試經開封得度。依神智於南湖渡。神智開幃。設問答
者二百人。無出師右。及神智謝事。乃俾師為繼。元祐
初。高麗僧統。問道中國。甫濟岸。遇師升堂。歎曰。果有
人焉。遂以師禮見。師令門徒介然。始作十六觀室。以
延淨業之士。巳而辭去。曰。吾年六十。當再來。即退處
東湖之隱。學數年。郡太守王公。勉主寶雲。一新棟宇。
[003-0381c]
於伽藍神腹。得願文。云後百年。當有肉身菩薩。重興
此地。聞者異之。後退隱白雲菴。日宣止觀。至不思議。
歎曰。吾道至此極矣。有不思議境。則有不思議心。乃
作不思議辯正。又作止觀裂網指歸釋疑文。慧正師
亡。郡請再主延慶。果符六十再來之言。甞升座說法。
慈霔無盡。下座問侍者曰。吾適道何語。侍者。答以所
聞。師曰。吾覺身心同太虗空。殊不知語之所出也。政
和五年四月。示寂。師講三大部淨名光明數十過。誦
法華踰萬部。與人除病却鬼救灾旱。不能畢記其騐。
於孔老之書。無不徧讀。其對儒士講說。則反質之曰。
此道在孔聖如何。在詩書如何。儒士不知對。則援引
委辯之。曰。無乃若是乎。聞者心服。師在永嘉扶宗。謂
曰。吾甞見摩利支韋䭾於夢中。求護法。他日幸於南
湖懺堂。置其位及師主席。乃立像自師始。陳瑩中。甞
贊師曰。嚴奉木叉。堅持淨慮。以身為舌。說百億事。師
謚號明智。


有朋傳



有朋。泉州南安蔣氏子。丱歲試經中選。落髮。歷講肆。
為寶林宗巳門學士有聲。每疑禪宗直指之說。故多
與禪衲遊。一日謁開元琦禪師。足未及閫。心忽領悟。
琦出逆問曰。座主來此何為。答曰。不敢貴耳賤目。琦
曰。老老大大。何必如是。答曰。自是者不長。琦曰。朝看
華嚴。夜讀般若。即不問如何。是當今一句。答曰。日輪
正當午。琦曰。閑言語更道來。答曰。平生仗忠信。今日
[003-0382a]
任風波。然雖如是秖如。和尚恁麼道。有甚交涉。須要
新戒草鞋穿。琦曰。這裏且放你過。忽遇達磨問著如
何道。朋便喝。琦曰。這座主。今日見老僧。氣衝牛斗。朋
曰。再犯不容。琦拊掌大笑。朋以利生非細事。諸方挽
之皆不就。東林總禪師貽書云。頓棄糟醨巳云無味。
方知日月別是一天。非惟碧眼胡人。不虗徂東。抑亦
吾家宗派。見其渺漫矣。或又勸進云。豈謂自高未諧
前請。雖獨善之風可尚。而接物之理未聞。朋不從。以
宣和六年。跏趺而逝。


下有朋金華人。此泉州人。化時亦不同。下乾道年。
此宣和年。傳燈稱講師。恐相混預筆於此。


宗坦傳



宗坦。襄陽黎城人。出家於延祥院。事道恭為師。圓具
後。遍遊講肆。通經論。為時所稱。於圓覺十六觀等經。
皆具疏釋。由是五十年。以圓頓作門。夜禪晝講。開發
良多。晚年駐錫襄陽。專修淨土。時說淨土觀門。曉示
里俗。聽者如雲。又於唐州青臺。閉關習觀。日益勤至。
三業四儀。未甞暫忘。大都師之化人。人之從師化。皆
視力行。非徒言說耳。政和四年四月二十七日。忽佛
現夢中告曰。淨土巳成。餘緣秪有六日。無自怠。次日
不豫。猶唱警䇿。至五月初四日。聲鐘告眾曰。勝緣在
邇。惟憑時刻。幸大眾念佛助往。俄而雷鳴。白雲覆庵。
作兜羅綿狀。寂然而逝。異香三日始歇。


道琛傳


[003-0382b]


道琛。溫之樂清彭氏子。母夢紫氣縈身而生。年十八
具戒。學教於息庵。微言妙旨。一聞便領。歸鄉弘法。適
高宗幸永嘉。有旨。以林靈素故居。為資福院。丞相呂
頤浩。以師應詔。凡前後三坐道場。化緣不衰。於禪定
中。見四明垂示。行法華懺。感普賢放光。自是慧辯益
進。一日講至六羅漢義。學者請說。斥之曰。小乘法相。
說之何益。當為說經王義。聯翩三日。一語無重。以紹
興二十三年示寂。說偈曰。唯心淨土。本無迷悟。一念
不生。即入初住。謚曰圓辯。師高德碩行。與雪竇大圓。
育王諶二禪師。為道交。二老深敬之。實有以動之。不
徒辯說而巳。師居山匱糧。甞以僧伽棃。質米於市。夜
見流先煜煜。送還光乃巳。苦無水。指工鑿之。泉隨鑿
涌。樂清江岸。每以頹倒為患。咸謂鬼物所釁。師為神
授戒。後遂凝然無恙。其將主南湖也。門人清順。夢延
慶諸祖來謁。侍者持位圖於傍。而缺第八。順指問之。
對曰。汝師將補其處。及後居南湖。果第八世。噫。豈偶
然哉。


了然傳智仙附



了然。台臨海薛氏子。處胎十三月而生。十六具戒。從
安國惠師。學教觀得要領。甞夢坐盤石泛大海。望大
士坐山上竹林間。師正立。說百偈以讚。覺憶其半。自
是頓發辯才。侍安國遷白蓮。未幾去。謁明智。凡有所
論。皆首肯之。因舉住廣嚴。師曰。吾不當負所得。卒為
安國嗣。居山二十四年。學者甞五六百人。紹興戊午。
[003-0382c]
寧海建大會。有使者持牒來。曰。兜率天請師說法。師
曰。此間法會未終。使曰。符不可緩。當先其次者。即毀
師名而去。辛酉五月。夢兩龍戲空中。一化為神人。袖
出書曰。師七日當行。師唯唯。既寤。集眾說法。且曰。因
念佛力。得歸極樂。吾徒勉之。即沐浴更衣。與眾同誦
阿彌陀經。至西方世界而逝。眾聞天樂騰空。祥光四
燭。葬東岡。錫號智湧。師平生多異跡。郡祈雨於玉溪。
眾苦路險。師呪龍使移之。是夜風雨大作。旦見潭在
所。指夷坦處。


與師同叅安國。有曰。智仙者。亦精心靜
業。臨終眾聞佛聲沸天。天樂盈耳。可謂難兄弟也。


如湛傳



如湛。生永嘉焦氏。幼年試經得度。力研教乘。往依車
溪卿公。時眾巳多無所容。惟小室如斗。安之不以為
隘。劇暑埋大甕。實以寒泉。與四友背甕環坐。以挹其
爽。如此數載。眾戲目小室。為五瘟堂。後叅慧覺。晝夜
潛心。盡得教觀之妙。初主車溪壽聖。講餘課法華一
部。佛號二萬聲。有求為知事者。以非器不見。用憾之。
夜懷刃入室。則見官客滿座。次夜復入。則昏黑失路。
又往才入室。見十數人。皆同師形。其人媿恐而遁。平
時少睡。夏月坐草莽中。口誦法華。袒身施蚊。門人謂。
師年高。宜息苦行。師曰。翾飛之類。安得妙乘。所冀啖
我血聞我經。以此為緣耳。後人因表其處。為餧蚊臺。
晚歲謝事。居閒一小菴。日熏淨業。紹興庚申。端坐念
佛而逝。闍維。得五色舍利。
[003-0383a]


法久.睎顏二師傳



法久。生餘姚邵氏。久遊教苑。後咨心要於徑山大慧
禪師。甞令師舉境觀之旨。每見稱賞。因謂之曰。教苑
人稀。宜勉力弘傳。以光祖道。既而慈溪盧氏。以圓湛
致請。學眾四集。紹興十三年。郡命居清修。泉清石潔。
人境俱勝。甞患後生單寮多弊。乃闢眾堂。作連床鋪
褥。如禪林之規。以身率先。眾莫敢怠。說法機辯。有大
慧之風。有不能領者。謂師談禪。寺左曰獅子巖。創堂
名曰無畏。日住其中。誦法華楞嚴等七經。十九年不
輟。無疾而化。師在徑山時。有王侍御女早喪。每附語
令請高僧。誦法華。超薦大慧命師。往方升座演經。侍
御忽有感悟。是夜亡女。夢於父曰。承法師講經力。巳
得生處矣。侍御因作一乘感應記。嗣師法者曰。


睎顏。字聖徒。奉化人。教黌禪府。無不咨詢。三教百家。
無不綜練。無畏亡。自撰塔銘。文以寄得法之意。師志
氣剛正。廣眾畏服。且文藻高妙。後進愛慕。自是名播
天下。不惑之前。所寓必居記室。知命之後。所至必踞
座端。諸方屢舉出世。皆固辭不就。甞步菜畦。見墾掘
殺傷之多。遂不復茹蔬。惟買海苔三百六十觔。日取
一觔供粥飯。晚歲。自省文字餘習。無補於道。乃住桃
源厲氏菴。專志念佛。一坐十年。精進不懈。謂友人張
漢卿曰。淨土之道。豈有一法可得。珍臺寶網。迦陵頻
伽。此吾佛方便誘掖之法耳。伹於修中。不見一法。則
寂光上品。無證而證。師隱居之日。有司以免丁追。識
[003-0383b]
者誚之曰。天下豈有讀萬卷書。為高士行。猶欲以丁
錢責之耶。主司聞之。事遂巳。


思炤.覺先傳



思炤。出錢塘楊氏。幼聽法華經。有契入。剌血書之。專
修念佛三昧。築小庵曰德雲。後連小門。為觀落日之
所。每夕過午即起念佛。三十年如一日。於宣和元年。
忽夢佛來迎。七日後。端坐屈指。作印而化。師平生。於
誦禮一門。最為勤懇。淨土七經。一字一禮。華嚴。首楞
嚴。金光明。無量壽。普賢行法。遺教。梵網。無量義等經。
皆然。惟法華十過。總得二百七十卷。誦法華千部。無
量壽佛經五藏。阿彌陀經十藏云。


覺先。四明陳氏子。號澄炤。七歲受經。一讀成誦。後住
奉化之寶林。會奉旱。邑請講金光明。終卷而雨三日。
因勉邑人。建光明幢。誦經萬部。為邑境之護。次住延
慶。道大弘。久之復歸寶林。築室曰妙蓮。亦誦萬部。持
佛號四十八藏。摘經疏名言。以資觀行。目曰心要。紹
興十六年正月。說法安坐而逝。塔於寢室之側。它日
有夜聞誦經。聲迹所自。出塔中後。月堂居南湖謂。師
於延慶。有傳持之功。而塔在草莽。乃令遷之祖壠。及
開土見。拴索不朽。骨若青銅。


宗利傳若水附



宗利。會稽高氏子。七歲受業於天華。夢往靈芝。謁大
智律師。受戒法。智呼宗利名。口吐白珠令吞之。又甞
於淨定中。神遊淨土道場。晚還天華。建無量壽佛閣。
[003-0383c]
接待雲水。天旱。詣日鑄山帝舜祠祈雨。感龍現金色
身。雨甘沾足。建炎末。入道味山。題所居曰一相庵。會
稽道俗。請師主繫念。至第三夜。繪像頂珠。放光大如
箕。紹興十四年正月晦。告弟子曰。佛來迎我也。遂書
頌曰。吾年九十頭巳白。世上應無百年客。一相道人
歸去來。金臺坐斷乾坤窄。擲筆而逝。


若水者。三衢人。課密有神功。祖忌將臨戒。庖人備芽
笋。庖以非時笑之。至日暮。師噀盂水後圃。夜聞爆烈
聲。詰旦視之。笋戢戢布地矣。且能以呪水救疾。全活
者夥。不知所終。


與咸.圓智二師傳



與咸。字虗中。黃巖張氏子。住上竺。持戒修身。時稱第
一。然以淨土為歸。常曰。佛國。在十萬億剎外。而提封
不越方寸。若克循觀道則往。彼非遙也。後遷赤城。甞
於法輪寺施戒。當請聖師。眾覩寶光下燭。有梵僧立
空表。禪宴之餘。常諷空品。至本性空寂。則入定數日。
至死生無際。則大慟不巳。其體法真切若此。一日萬
年。一禪師來訪。見床上小冊。記回買。甞住物一錢不
遺。嘆曰。我於道無媿。行不及師。郡太守入山。見池中
紅蓮。問曰。既是白蓮因。甚却開紅華。師曰。山中并喜
君侯至任。是無情亦改容。又指看經羅漢曰。既是無
學。如何看經。師撫羅漢背。云何不祇對。其慧才辯妙。
又如此。隆興元年。圓寂。茶毗獲五色舍利無筭。所著
有菩薩戒疏。師精於易。因名以卦。別號澤山叟。
[003-0384a]


圓智。生林氏。亦黃巖人。傳天台教觀。居東山十有四
年。兩剎千眾。推為前列。然篤於律科。每半月必行布
薩。或曰。圓頓之宗。何必如是。師曰。圓家事理一念具
足。豈撥事求理耶。吾於甞時。未甞不以波羅提木叉
為師。扶律談常。正在今日。紹興間。被旨主上竺。灾燼
之餘。僅存大士殿。有裒金為造門廊者。曆家言。主星
不利。師曰。佛與天星。同一造化。苟寶坊輪奐。吾亡何
憾。未幾果微恙。夢仙人飲以天液。所患隨愈。夏旱。詔
師講經於明慶。席散而雨洽。甞抵寺莊。聞用牲祭土
地曰。何可違佛禁耶。即為神說戒。易以素饌。後示疾。
書偈坐亡。好事者。以夢徵師。為天台五百羅漢之一
云。其或然耶。


智連傳



智連。字文秀。四明人。年十八受具戒。古貌修幹。有長
松野鶴之態。後智涌頓悟圓旨。出世歷住五剎。皆兵
燬之餘。化瓦礫為金碧。出於顧指。時圓辯。重興延慶。
未就而逝。師適訪宏智。同登千佛閣。智曰。聞四明談
空中有相。是否。師曰。然。智以手指云。太虗本無一物。
師指山川樓閣曰。此諸物象。復是何物。智大服其言。
即薦於郡。領事十年。講無虗日。而眾宇畢成。太師史
真隱。佚老於鄉。每過從問法要。真隱曰。師於禪律。亦
貫通耶。師曰。氷泮雪消。固一水耳。又問。華嚴般若。似
太支離。師曰。支離。所以為簡易也。真隱肅然服。郡帥
丞相沈公。屈居僧職。以老病辭。公手札勸之曰。師行
[003-0384b]
業清修。力荷宗教。自宜表正。一方紀綱諸剎。幸勿固
辭。自潔其志。師即領命。諸方服其清整。一日感疾。謂
侍人曰。一切無礙人。一道出生死。復撫掌大笑曰。我
自幸生此。鐘鳴吾逝矣。時隆興元年十一月十八日。
火浴得舍利葬焉。論者謂師亡日。如知所歸。遂儗史
彌遠。為師後身云。


道因傳附小因



道因。號草庵。四明薛氏。視法智座下粲法師。為叔祖。
其孕也。母夢粲披幃而入。寤而生。明發而訃至。咸知
其為後身云。掌有圓相。掬之如環。足下奇文。雙魚宛
示。十七具戒。坐夏南湖。有問以教義者。徐為釋之。正
與文合。識者知其宿習。明智居寶雲。往學焉。巳而教
庠禪室。無不足也。因讀指要鈔。深有悟入。自謂存則
人亡則書。遂直嗣四明治台者。以是少之。出世屢移
講席。晚主延慶。以乾道三年。念佛說偈而化。葬全身
於祖墖。師道貌嚴毅。辭辯如瀉。有嬰其鋒者。謂登龍
門。薛清卿澄者。師俗姪也。贊師有云。於道最高。裂衣
冠而罔恤。有疑不決。械囹圄以須爭。師可想而見也。
甞居城南草庵。因以自號。學師盡得其旨者。曰。


法因。以與師同名。時稱為小因。主廣壽三十年。晝夜
講演。未甞一至檀門。每施者至。輒竦媿自嘆曰。比丘
之法。丐食活命。我何人哉。坐奪勤苦之利。却而還之。
不得巳受其少分。所居弊漏。將新之曰。此軀尚無常。
何事外物為。一日集講。侍者報眾赴請未回。師曰。虗
[003-0384c]
空諸天。正欲聞法。何必眾集。即擊鼓升座。紹熈四年
示疾。于定中有所見。謂左右曰。吾覩法華道場。與平
時所見異甚。吾將行矣。稱佛端坐而化。痊於寺東。


慧詢傳



慧詢。字謀道。號月堂。其先永嘉陳氏。寓居四明昌國
之胊山。母夢異僧而娠。八歲出家祖印院。初授法華。
數遍即能成誦。甞歸省。祖母諭之曰。汝巳去家。當學
吾州忠佛子。初謁南湖澄炤。以卓立稱至東掖。有忌
之者群譟之。師曰。佛法大義。有疑即問。何必見嫉。即
往依圓辯。聞性惡即具之旨。名體不轉之妙。一家圓
頓。深有悟入。紹興末。出主法昌。遷淨名普和。甞持鉢
海岸遇盜。師正色曰。汝輩。所欲者財耳。盡與之。因諭
以善惡業報。盜為感動。歸物悔過而去。淨名無徒。每
對海山。為鬼神講維摩經。屢感神應。乾道五年。遷主
南湖。負笈之士。自遠而至。幾莫能容。丞相魏𣏌。與師
為道契。甞問世間相常住之旨。師曰。得非以四時代
謝為疑乎。曰然。師曰。窮過去。極未來。雖有代謝。而此
理常住。淳熈六年冬。忽告眾示疾。慰問者群至。見門
學則勉其進德。士官則囑其護法。聞者悚然。趺坐泊
然而化。眾以歷代窆全身。唯剃髮以酬師志。逾月視
其髮。舍利可掬。師坐必端直。行不傍視。雖靜處密室。
必披袈裟講說。不事著述。學者。多於聽次筆記之。禪
課有常。未甞以事廢制。學者未二十夏。不許出世。躁
進之風。為之一戢。
[003-0385a]


系曰。月堂傳道。直欲追配古人。非徒塞責。每曰。以語
之相似而證其言。以資之善記而駕其說。皆非所以
說法也。惟自悟心宗。而宣演之。庶得祖師之傳。吾求
悟門切。勿自畫。習台人大病處。數語道盡。月堂知本
矣。


若訥傳



若訥。字希言。嘉興孫氏子。初依竹庵。次謁證悟於赤
城。命首眾座下。暨悟化。遂嗣師道。道大弘。乾道三年。
孝宗幸上竺。展敬大士。師接候稱旨。授右街僧錄。因
詔。於山中建十六觀堂。仍倣其制。作堂於大內。即詔
師領徒五十人。於四月八日。入內觀堂。修金光護國
法。上問曰。佛法固妙。安得如許經卷。師曰。有本者如
是。上然之。進左街僧錄。九年。召對選悳殿。問大士歷
代靈迹。及法華經旨。上曰。最初得師。發明此事。遂以
圓覺悟得法門。譬如著棋。勝負既分。不但并去棊子。
棊盤亦須一時并去。師曰。并去者。亦不可得。上曰。宗
說俱通。其師之謂。有詔令講圓覺。至此虗妄心。若無
六塵處。師曰。心本無形。因塵有相。塵滅心滅。真心湛
然。上手書其語。以賜。又問金剛之義答皆稱旨。上曰。
朕日讀此經。今更命眾。合誦三萬卷。乃降劄云。平昔
以來。所食禽魚之類。傷害為多。今仗般若。為除此過。
庶使群生。俱承解脫。時沂王尚幼。上召師入禁中。為
王說法摩頂。因以疾乞閒。上曰。且賜地築室更數年。
彼此作閒人。水邊石上。共說無生。淳熈十一年。退處
[003-0385b]
興福。特授兩街都僧錄。時光宗在東宮。書歸隱之扁。
賜之。仍製贊以稱其德。及上退養重華宮。召注金剛
經。肩輿登殿。止宿殿廬。注成以進。上披覧。益有省發。
紹興二年十月旦。謂侍人曰。吾宗通法華。宜以此終。
乃集眾修法華懺。取道具進兩宮。端坐而化。壽八十
二。塔於正寢。賜宗教廣慈法師普炤之墖。


擇卿.可觀.有朋三師傳



擇卿。天台人。天資聰敏。博學強記。受教於上竺慈辯。
甞曰。四明旨意。吾巳得之。惟起教觀。信之未及。然不
敢不信也。初主車溪壽聖。未甞屈節豪貴。徒眾三百。
施者自至。年三十。後即廢卷禪坐。每遇講演。但令侍
者日供講帙。辯說如流。聽者說服慧解。曇應領徒至
車溪。值說無量義經。聞之。謂同行曰。此師。言有典刑。
足堪問道。即求依止。有不循規者悅。眾以聞詢其名
指言。有朋可觀。師置勿問。觀。字宜翁。華亭戚氏子。年
十六具戒。聞車溪聲振江浙。負笈從之。一日聞舉唱
云。般若寂寥。忽有悟入。如服一杯降氣湯。師聞而心
服。玉慧覺有橫山。命師偕行。讀指要。至若不謂實鐵
床非苦變易非遷。歎曰。語言文字。皆糠粃耳。建炎初。
主嘉禾壽聖。遷當湖悳藏。居閱世堂。為楞嚴補注。霅
以祥苻延閱二載。以疾返當湖南林。一室蕭然。人不
堪之。乃曰。松風山月。此我無盡衣鉢也。乾道七年。丞
相魏𣏌。出鎮姑蘇。請主北禪。入門適當九日。指座云。
胸中一寸灰巳冷。頭上千莖雪未消。老步只宜平地
[003-0385c]
去。不知何事又登高。魏公擊節不巳。次以皇子魏王
命主延慶。時巳八十九歲。行李寂寥。人所歎服。不二
載仍歸當湖。自題其像曰。維摩詰不壞於身。而隨一
相老竹菴。壞與不壞。初無欠長。到處江山風月。不是
這個伎倆。淳熈九年二月。無疾而逝。師五住當湖。皆
退隱於竹菴。因以自號。大慧杲甞過之。對語終日。歎
之曰。教海老龍也。師見齋房安像。即誡之曰。汝起居
無禮。說無益語。少時焚香之敬。不補終日媟嫚之罪。
其謹慎微細如此。朋。金華人。自號牧菴。一家教文。背
誦幾半盡。得車溪之道。主僊潭。徙能仁。講道日盛。晚
主延慶。於方丈扁一室曰。六經堂。中設一几。而初無
文字。士大夫怪其誕。眾至寺欲屈之。師令侍者先語
之曰。諸賢欲何。相見若賓禮。則對坐。商略若請益。則
侍立。發問若索難。則客先伸三問。咸曰。乞從賓禮。及
對語。援引不巳。乃知六經在胸中也。每臨講不預觀
文。甞曰。我七番講止觀。於正修中。未甞道著一字。又
曰。大部中。欲作一難。如片帋大。亦不成。所謂文字性
離。皆解脫也。或問。十境十乘。方成觀法。荊溪何云不
待觀境。方名修觀。師曰。向伊道。攝事成理了也。又問。
圓頓教中。為立陰否。師高聲一喝云。陰入重擔。甞自
現前。何更問立不立。且御眾厲。而簡左右。或欲師白
堂整眾者。師曰。吾所以不數數告眾者。是有意也。不
見道頻雷天失威。乾道四年十二月。坐青玉軒。集眾
念佛。端坐而逝。稟法弟子甚眾。師自博強記。不畜科
[003-0386a]
䇿。甞謂同學竹菴曰。天下只一個半座主。老兄秪半
個。問何為半個。師曰。不合多幾個紙䇿也。在僊潭日。
竹菴來訪。為上講。師讀大科竟。即收帙曰。宗師在座。
不敢文文。其對尊宿之禮。尚謙如此。二師為學時。車
溪夜坐方丈。聞廊廡有天樂聲。遣人跡之。聲出師房。
車溪附壁隙窺之。見二師。於燈前相戲。舉手作無聲
樂。車溪益奇之。故臨終。以法道相寄。


觀塔。在德藏西北隅。為築城所夷。知縣謝良弼。夢
一紫衣老僧。謂曰。我竹菴也。以墖累公。謝尋訪。果
得墖。因為繕治。復立石表之。


慧定.子猷二法師傳



慧定法師。字寧道。姓王氏。世為紹興山陰人。幼歲從
錢清保安院子堯道人得度。出遊四方。從道隆師會
景從三師。授華嚴義。盡得其說。至超然自得。出入古
今。不妄隨。不苟異。三師葢莫能屈也。眾請住戒珠省
院。未幾棄去。時大慧杲。說法阿育王山。師慨然往造
其居。所聞葢廣。學者宗之。起住妙相。徙觀音。復還省
院。皆蕭然小剎。羮藜飯豆。人不堪其枯槁。然著書不
少輟。若金剛經解。法界觀圖會。三歸一章。莊嶽論。皆
盛行於世。以淳熈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焚香說偈
示滅。年六十八。葬於錢清。


子猷法師。字修仲。晚自號笑雲老人。出陳氏。亦山陰
人。七歲為童子。十二祝髮受具。習華嚴經論於廣福
院擇交得其學。又遊錢唐。見會因院師會。博盡所疑。
[003-0386b]
二師。皆自以為勿迨。遂還山陰。說法於城東妙相院。
僅二十年。學者甞百餘人。師厭其近城市。思居山林。
乃捨眾。遯於梅山上方。學者不肯散去。而院隘不能
容。相與言於府。願延師還妙相。於是。法席加盛於昔。
所著書。大行於世。院亦益葺。號為壯剎。大慧杲過而
異之。為留偈壁間。然師竟棄去。學者猶不捨。又說法
者三。最後住姜山。閱三年。喟然歎曰。老矣。將安歸耶。
亟槖書。歸梅市。結菴以老。淳熈十六年八月二十有
六日。忽命舟。遍別平日所往來者。明日晨起。說法遂
坐逝。壽六十有九。又三日火化。得舍利五色粲然。弟
子。即菴之西建墖。奉靈骨及舍利以葬。師宏材博學。
高行達識。卓然出一世之表。雖華嚴其宗。而南之天
台。北之慈恩。少林之心法。南山之律部。莫不窮探。歷
討取其妙。以佐吾說。至於百家之書。無所不讀。聞名
儒賢士。雖在千里之遠。必往交焉。篤行義勵風操。嚴
取與。一得喪。接物簡而峻。不屈於富貴。有以供施及
門者。苟禮不足。雖累百金。輙拒不取。於虖賢哉。


慧寔傳



慧寔。號廣炤。真定某氏子。生而慈順。七八歲。母使炊
食。見釜中有聚蟻。即輟炊習舉子業。有聲於鄉黨。一
日屬文。搆思不得。因出行散于野。偶遇異僧。以出世
法啟之。遂大感悟。從師落髮。游教庠習經論。晝夜無
倦。講論節行。逈出流輩。燕趙宋衛間。法化大行。甞語
人曰。學佛法人。必須認真作去。苟不認真。即世間法
[003-0386c]
且無成。況出生死乎。或曰。出生死。必繇破執。認真。得
無近執乎。師曰。認真正為破執。子以近執不認真。縱
情放逸。是執無時而破。生死無時而出。且器界身心。
皆是我法二執。直經衡緯。堅固交織。即使認真作去。
二三十年苦工。猶恐擺脫不下。況不認真乎。如子所
云。正是貪戀塵勞。如來說為可憐憫者。


神宗皇帝。聞師高行。賜金襴衣。師曰。無以易吾壞色
伽黎。然聖命不可違也。頂受。終其身不御。元豐元年。
居覺山。年七十八。自利利人之功。不以老自隳。為之
益力。後集講。據座而化。閱月顏貌如生。髭髮更長。身
無長物。名有餘香。臨終又脫然如此。誠為教海老龍。
不可多得也。


淨悟.了宣二師傳



淨悟。字機先。生樂清李氏。十九具戒。教庠禪窟。無不
縱觀。志氣高卓。少有許與。每自誨曰。折鐺煑飯。偃息
中林。借虗空口。對萬象說。余亦何愧。至若所學不充。
因人成事。執散行帋上語。聚百十雛道人。大廈廣居。
貪前方丈。吾弗為也。師。始於飛泉興棟宇。中親講誨。
晚年一專淨業。及屬疾。大書示眾曰。求醫問藥。撓吾
化也。吾將默觀其變。明旦危坐而蛻。時開禧丁卯九
月也。闍維。耳與齒儼然無壞。墖於寺西麓。北㵎簡公
為之銘曰。是為豁菴。聰說總持。兩種不壞之藏。道德
所重。雖隱而彰。吾知夫異代而同心者。墮泪於鴈山
之陽。
[003-0387a]


了宣。四明人。修法華三昧。前後二十七期。過午不食。
未甞違日晷。與同修善榮。為心友。每閱經有疑。必造
榮室決之。一日默坐甚久。榮曰。今日何為。師曰。歸期
巳近。道義難忘。不覺如此。請君專心進道。當於淨土
重會。榮笑曰。正欲見君作略。師自此示疾。將終請眾。
諷彌陀經。稱佛號。遽起端坐。書偈云。性相情忘。一三
無寄。息風不行。摩訶悉利。即合掌瞑目而去。嘉泰元
年也。後三年。榮亦趺坐脫去。人謂赴師之約云。


善月.淨惠二師傳



善月。字光遠。定海方氏子。其母夢月而娠。出家因命
名焉。十五具戒。叅月堂。深得教義。堂歿。復依草菴。所
居古柏獨秀。因自號柏庭。太師史真隱。請居月波。學
士來奔。廩食不足。真隱曰。師為道延眾。欲食來取。予
不嗇也。嗣主南湖。師御眾有法。十三年不易節。緇素
以是信之。師被詔旨。前後兩住上竺。又授左街僧錄。
人皆以坡仙。師去忽復來。鳥語山容開之句。為之賀。
師淡如不知也。端平三年。得目眚。請老歸東菴。將入
寂。顧左右曰。人患無實德為後世稱。若但崇虗譽。我
則不暇。千載之下。謂吾為柏庭叟。則吾枯骨為無愧。
幸勿為請謚以淤我素業。言巳累足而化。壽九十三。
得夏七十八。師著甚富。大約發明一家之旨。殊為有
功於教門者。


淨惠。號月菴者。亦見月堂。柏庭之同門也。庭以南湖。
移上竺。師次補其處。庭。樂育人才之餘。後生尚文辭。
[003-0387b]
好異議。主者稍不厭眾。心必羣起。而譁逐之。師至以
沉毅御物。特成規嚴。人望風不敢犯。俗為之革居。丈
室未甞扃。請益者。雖入夜不距。行兩廡聞讀誦聲。必
忻然就之。嘉定元年九月。集大眾諷觀經。趺坐榻上。
奄然就蛻。師平生不喜外書。每臨講。見疏記援引。則
止而不讀。謂其徒曰。此外書也。宜自觀之。每預公舉。
或非其人。輒面斥諸山。曰。所謂講院者。以務傳持耳。
今此人能任此責乎。卒不許。其嚴正如此。


宗印傳



宗印。字元實。鹽官人。竹菴之神足也。解悟有骨氣。凡
諸祖格言。必誦滿千遍。入南湖修長懺。周氏延以庵
居。以租量非法勸革之。歲減五百斛。往謁象田圓悟
演。演反質西來意。師答曰。有屈無叫處。演肯之。智者
忌辰。夜炷香殿爐。悲泣失聲。演感其意。以厚禮送。歸
南湖。次首眾於資教從空。虗堂之延也。堂著宗極論。
扶智涌。事理各立一性之旨。師設九難。宗極為之義
負。通守蘇玭。領師之法。請居正覺。時颶風大作。拔木
飄瓦。諸屋盡壞。僅存藏殿。師守死不去。玭召還。要師
偕行曰。蓋西還。相與弘贊。居東二十四年。至是復還
浙右。講止觀於上竺。主者。以得人為忌。去隱雷峰毛
氏菴。問道者沓至。歷遷德藏圓通超果。北禪道德之
譽既行。土木之績亦就。海空英辭靈山。舉以自代。詔
可之。召對便殿。問佛法大旨。語簡理明。上大悅。錫號
慧慶法師。後行化至松江。謂其徒曰。吾化緣畢此。即
[003-0387c]
右脇安庠而寂。時嘉定六年十二月八日也。藏龕慈
雲墖傍。師之衣準律。五辛剛制。道力純至。幽明俱感。
且格邪拯滯。除瘵息癘。一有祈叩。無不得愈。常謂。講
者須備三法。肅威儀以臨大眾。提大綱以盡文義。具
宗眼以示境觀。備此三者。始無媿宣說也。


金 華嚴寂大士傳



惠寂。姓王氏。西河人也。為童子時。白其父求出家。父
以一子故難之。及長。於佛書無不讀。授華嚴法界觀
於汾州天寧寶和尚。父歿乃祝髮。居壽聖。時年巳五
十有一矣。崇寧改元。始以恩例得僧服。俄賜紫。遂主
信公講席。學子日盈其門。避兵南來。居汝州之普炤。
又遷南陽之鄂城。師以華嚴為業。手抄全經。日誦四
帙為定課。既客居。徒眾解散。獨處土室中。而不廢講
說。有問之者。云。吾為龍天說耳。龕前有樹。既枯而華。
隨釆隨生。人以為道念堅實之感。正大丙戍九月五
日夜。說世界成就品。明日以揭示眾。告。以寂滅之意。
且曰。何從而來。何從而去。於是右脇而化。壽七十有
九。會葬萬人。所得舍利。及他靈異甚眾。起塔於普炤
華嚴。廣陽之大聖。舞陽之弘教。元遺山銘之云。彼上
人者。言外之傳。于華嚴海。為大法船。一龕宴居。幽祇
滿前。曾是枯株。秀頴鬱然。靈塔相望。有光燭天。鈴音
演法。普為大千。葢寔錄也。


墳雲傳



法雲。住南陽之靈山。往在鄉里時。以棄家為佛子。遭
[003-0388a]
歲饑。乃為父母。輓車就食千里。母下世。廬墓旁三年。
號哭無時。父歿亦然。山之人謂之墳雲。元光二年冬。
夜中有僧詣師。求講法界觀。天明且出門。見菴旁近。
雨雪皆成花。大如杯盌狀。居民聞之。老幼畢集。其在
塼瓦上者。皆持去。文士為賦詩道其事。又山之東。水
泉不給。講學者患之。一日寺西巖石間。出一泉。甘美
異甞。用之無竭。師臨海人。姓劉氏。七歲不茹葷。十一
出家于洪洞。二十五具戒。受義學于廣化。學禪于韶
山。來南陽。主崇勝之觀音院。住靈山起報恩寺。以正
大三年。壽六十四。示疾而化。劉鄧州光父。師鄉曲也。
知師為詳。請元遺山。銘其塔云。世之桑門。以割愛為
本。至視其骨肉如路人。今師孝其親。乃如此。然則學
佛者。亦何必皆棄人而逃之。然後為出家耶。予。為劉
不妄許可者。乃為之銘。僧雲之來晉臨汾。六年居廬
哭親墳。地泉觱沸天花紛。孝聲如香世普薰。何以表
之今有文。


補續高僧傳卷第三
[003-0388b]